第一篇:《我是惠济小导游》综合实践教学设计1金洼小学
《我是惠济小导游》
—惠济桥
班级:五二班
单位:惠济区金洼小学
时间:2016年10月
《我是惠济小导游》
—惠济桥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惠济区,惠济区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还有好多其他有特色的地方,今天由我来个大家介绍一下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惠济桥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村里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惠济桥。郑州市北郊古荥镇的惠济桥,是座古老的石桥,长约三丈,宽二丈,有三个石拱,为东西向。桥面铺以青石板。桥栏杆为十八根,每根顶部都有一尊铜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相传这桥是明朝一个乞丐中状元后出钱重修的,虽经几百年风吹雨打,如今却还非常坚固,原修于唐代。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惠济桥河水泛滥,惊涛拍岸,一座木桥被哗的一声,席卷而去。自此,两岸人民难以来往,诸多不便。当时有位小要饭的,发誓说:“我长大必在此处修一石桥,以谢父老!”
这话恰巧被河西朱门王胖子听了,哈哈发笑,说是一个要饭花子还想修桥,真是异想天开!
河东有位种瓜老翁,原是教书先生,却大拇指一伸,赞叹说:“此儿有志人也!孺子可教,终成大器”。于是收为养子,教以经书,那少年读书用功,学习日进,经过几个春秋,就已经能写会算,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一日,种瓜老人突然病重,临断气前对那少年说:“孩子,有朝一日,成器之时,你可别忘了为穷苦百姓们修座惠济桥哇!”
那少年点了点头,含着热泪,掩埋了他的恩师,又开始继续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边要饭,一边读书,终于在二十五岁那年,中了头名状元。当皇上问他需要什么时,他就对皇上说:“请允许我在荥泽县西南五里惠济河上,修座石桥,以谢父老”。皇上点首称善,命他负责修建了这座惠济桥。
他带领千百名能工巧匠,浩浩荡荡开到了惠济河河西财主王胖子,做梦也想不到昔日的乞丐,会考上状元,真的要修惠济桥。他又愧又怕,连家门也不敢出了。
传说惠济桥建成那天,男女老幼,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异常。正当大家高兴的时候,忽然桥下水中,飞出万道金光。那位状元的随从高叫道:“不好啦!状元的避水珠掉水里头啦!”说罢,欲跳水中为状元捞上来,那状元道:“罢、罢、罢、是我故意投入水中的,它沉入河底,河水就永不泛滥了”。说也奇怪,自此惠济桥再未泛滥过。
那位当了状元的乞丐,据说是山西人,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建桥时有人要为他树碑立传,被谢绝了。因此,他的名字成了千古之谜。
教师播放有关惠济桥的图片。
惠济桥的历史文化介绍
惠济桥位于郑州市惠济区惠济桥村,古称惠济桥镇,村镇因桥而得名。早在清顺治十六年,荥泽县志就记载有“地钟人文萃物华”之美誉。荥泽县志称:“碧栏石瓮势若长虹,附居者烟火千家,往来者贸迁万种,民未病涉,诚一邑之雄镇也”。惠济桥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惠济桥又称“惠济长桥”,全部用青石砌成的三孔拱桥宽约5米,长约40米,桥两侧的青石栏上饰有精美逼真的浮雕图案,桥的东西两端各建有一座壮观别致的桥楼。乾隆十一年《荥泽县志》中有咏惠济桥的诗句:“野店山桥送马蹄,白沙青石洗无泥。泊船秋夜经春草,明日看云还杖藜。”
据老人回忆,在解放初期桥栏还在,三孔拱桥古风犹存。1958年大跃进时期,青石桥栏被拆下烧成石灰用于农田建设了,后来又经文革“破四旧”,古桥就失去了原有的风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长期扔在了垃圾堆里。今日,惠济古桥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为大运河申遗重出江湖。在三口大缸的众目睽睽之下,她重新赢得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现在,青石板砌成的古桥桥面已完全被泥土所覆盖(见图13)。考古调查队曾经清除了上面的浮泥,使桥面重见天日,青石条上五、六公分深的车辙印痕,仍然清淅可辨。由此可见,当年惠济桥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在通商贸易,繁荣经济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惠济桥商贸曾经非常发达,盐业、烟草、药材、丝绸、染织、京广杂货应有尽有。特别是当地的手工制品“草编”更是闻名中外。从荥阳县志中可以查到,惠济桥在民国以前曾有十八家编庄,以“恒祥编庄”最大。草帽编出口日、美、英等国,在国际上素有“桥编”之誉,据说曾获得过巴拿马国际工艺博览会金奖。
从村里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历代碑碣、实物及遗址,我们可以了解到惠济桥村和惠济石桥的悠久历史及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元代,惠济桥村有一座闻名遐尔的“玄帝庙”。该庙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代,距今已有将近八百年的历史。相传每年正月初九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庙会,周围方圆几十里的民间戏团纷纷前来演出助兴,非常热闹。从现存的《重修玄帝庙记》中发现,其撰文、书丹、篆额、柱石楹联,以及所捐柱石,分别出自辽东、山东、山西、陕西、云南等五省的文林郎、刺史、监察御史之手,可见在当时“玄帝庙”名望之高,影响之深远。
在明代,惠济桥村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龙岩寺”。据明朝嘉靖二十五年《重修龙岩寺归寂殿碑记》记载,该寺始建于明代,曾经拥有僧侣门徒四十多人。该寺有大钟一口,宏亮的钟声波及周围十余里,号称“小南京”,可惜大钟于解放初期被人为破坏。该寺在雍正、乾隆时期重修的碑记和巨型龟身离首碑座于近年相继出土。村中现存的一座明弘治二年铸造的铁香炉为该寺文物。
在惠济桥四周还曾经有北大寺、三光芦医庙、八蜡(zha)庙、三清庙、玉皇阁等大小庙宇。其中“八蜡庙”特别宏伟壮观,庙前有一口琉璃井,庙内供奉着神农、伏羲等祖先的神像。八蜡是古代先民所祭祀的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现在中国民间仍视八蜡为除虫抗灾御患的神,祭祀于八蜡庙。据东汉经学家郑玄所注:“四方,方有祭也,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
因为惠济桥镇是当时水上的交通枢纽,所以在惠济桥南边曾经建有一座地位绝不亚于现代星级酒店的驿站——“南大馆”。该馆为官办驿站,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宾馆,一般百姓是住不起的,主要接待往来于洛阳京城的文武官员、豪商富贾,以及传递公文的信差等,他们在这里落脚、换马或休息。
我相信,惠济桥村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惠济区的未来也一定是美好的!
第二篇:惠济区金洼小学道德课堂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加强道德课堂建设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郑州市惠济区金洼小学
2012年2月
加强道德课堂建设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美丽的金洼小学,位于花园北路与开元路交汇处南端金洼村内,是一所成建制小学,现有10个教学班,360名学生,21名专任教师,小学高级职称教师12人,小学一级教师7人,小学二级教师2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学历达标率100%。
近几年来,学校秉承“从生活开始,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坚持“管理求严、教育求实、教学求活、质量求高、特色求亮”的办学思路,团结实干,拼搏创新。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郑州市特色项目学校”、“郑州市红领巾示范标兵学校”、“郑州市标准化学校”、“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行风评议先进单位”、“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惠济区“魅力校园”、“特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管理达标先进单位”等,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心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以关注学生成长为宗旨,不遗余力的打造道德课堂,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在构建道德课堂、践行生本教学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尝试。下面就学校构建道德课堂所做的工作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开展课堂观察,优化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途径。在区教研员的组织指导下,自去年开始,我校老师就分别对我校的语文、数学课进行了观察与评析。具体做法是:我们把老师分成三大组,以《道德课堂建设诊断交流活动表
(二)》为依托,一组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一组观察教师的言行、另一组则观察教师的提问情况。这样三管齐下,将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观察全面,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听课上,使听课的目标更细化、更明确化!每听一节课,课后三大观察小组就会结合观察表对课进行评析。在交流中总是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形象过于高大,与学生交流的距离有些遥远;本堂课的情感目标没有抓牢,情感没有得以较好的提升;学生回答的覆盖面还不够广等等。课堂观察就是尽可能的发现问题,减少缺点。
我们的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借助合作的力量,不断反思实践,优化了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水平。
二、编制课程纲要,规划学科课程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落实,深入推进道德课堂的构建,依据郑州市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纲要编制指导意见》,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编制学科《课程纲要》指导小组,于开学前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
首先让全体教师再次明确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理解《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其次让全体教师把握学科《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并制定出了符合学校及学科性质的《课程纲要》的基本格式,各学科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通过个人独立钻研,编写出任教学科的学期《课程纲要》,并在备课组、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研讨、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本备课组教师共同使用的《课程纲要》。
利用开学第一课,各学科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课程纲要》,使学生明确每单元,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知道怎样去学。学期结束时,要求教师都要在一个学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纲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学校也把教师编制使用《课程纲要》的情况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考核内容。
通过编制使用《课程纲要》,规范了教师的教,指导了学生的学,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
三、加强作业建设,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在作业建设工作中,我校成立了加强作业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作业建设的认识。
另外,为了规范作业的布臵形式,我们从作业项目、内容、完成时间、作业要求、批改方式等方面对教师的作业设计、作业批改做了详细的要求。我们还编写、印制了金洼小学作业日志本,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进行了《作业日志》的尝试。
我们还实行了作业会商制,由教导处牵头,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会商的作业机制,更好地平衡、把关各学科作业,杜绝耗时费力机械重复性作业现象,杜绝超量作业现象,杜绝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的现象,确保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各学科作业完成时间的协调。
本学期,各任课教师开始逐步建立完善作业库。定期开展作业展评活动,规范学生的作业行为。
我们还建立了作业检查制度,教导处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指导,每次检查有记录,并把作业评价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体系。
四、编制导学案,构建和谐课堂
导学案,是课堂学习的抓手,一开始是学生学习的“学步车”,然后慢慢过渡到成为学习的路线图和“导航仪”。编制导学案的实质,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实施;核心是“教材”变“学材”,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先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本学期,我校在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中进行了编制使用导学案的尝试,三年级的弓新丽老师也主动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尝试使用导学案,力图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
经过道德课堂的引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呈现出尊重、关爱、民主、和谐的局面。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都有了改变,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
五、校长、教导主任观课议课,促进学校质量提高 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我校的付艳萍校长和王瑞娟主任积极进行观课议课。上学期付艳萍校长观课议课31次,王瑞娟主任观课议课34次。通过学校领导观课议课,在教师中树立了勤奋工作,抓本务实的良好形象。领导听课和教师上课具有内容上的同一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所以通过领导听课,不仅拉近了领导与教师的距离,还把广大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课的研究上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氛围,从而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本学期我们要结合道德课堂诊断活动,由校长牵头,每周至少听一到两个老师的课,通过观课议课活动,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课堂水平。
六、建设心理咨询室,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心灵港湾
建设“心理咨询室”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校把科学合理地建设“心理咨询室”做为学校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件重要事情,同时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此促进我校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建设领导小组,狠抓咨询室建设工作的落实,对照我市心理咨询室建设督查标准,成员之间互相协调,积极配合,在去年5月就完成了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选择了南二楼的三间房间,总面积约60平米。我们还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把办公接待室和个体咨询室的名称分别确定为“心灵小屋”和“心灵港湾”,以帮助同学们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烦恼,让同学们能在多彩的童年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为了能卓有成效的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切实发挥咨询室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校领导小组在咨询室配臵上下大力度,除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统计软件正在筹备中以外,心理测量软件、空调、电脑、打印机、固定电话、电视机、录音笔、数码相机、心理图书、资料柜、办公桌、钟表、饮水机、环型沙发和茶几等基础硬件设备都已经到位,初步达到了建设标准。
我校确定了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兼职教师2名,并制订有心理咨询工作计划,定期对师生进行心理辅导,开放心理咨询室,教师做好各项咨询记录。我们还在学校网页增设了心理健康专题版块,定期开办心理板报,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心理剧活动等。心理健康课间周上一节,为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做出适时指导和引领。
总之,我校将努力创造条件,切实推进课堂改革,积极构建道德课堂,关注学生成长,提升课堂质量,切实 “让课堂充分动起来”,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第三篇:《我是家乡小导游》综合实践教学设计1
《我是家乡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的:
1.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特色。
2.培养学生收集、积累和初步运用信息的能力。3.感受家乡,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作贡献。
二、活动重、难点:
介绍家乡时,要把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特产介绍具体,抓住特点介绍,并要语句要通顺,有条理,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介绍新乡的纪录片。2.制作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创境引入
1.播放新乡市市歌《新乡明天更辉煌》,并要求能唱的学生可哼唱。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气氛。
2.引导学生思考并谈谈:对自己的家乡新乡有哪些认识和了解?
(二)准备活动
1.教师播放剪辑的有关新乡的历史名胜、自然风光、特产等视频及图片。
(1)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2)引导学生明确新乡荣获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教师小结学生交流汇报情况,提出新的活动任务:要当好家乡小导游,该如何向人们介绍家乡。学生讨论后抽生汇报。
(三)分组分工,明确任务
1.成立资料调查组。资料调查组可分两个小组进行活动:一组调查自然景观,二组调查人文景观。分组时,要充分尊重学生自愿,以便保持他们深厚的兴趣。当然,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某一组无人参加的情况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同时推举出小组长。2.确定获取信息资料的方法。如网上搜寻,文献资料查阅,有关人物寻访以及实地调查等。
3.在分工时,要求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勇于创造,多跑路,多张嘴,多合作。说话要有礼貌,为人要谦虚并及时做好记录。4.要求下次上课学生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展示。
五、当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认真搜集资料。
六、教学反思:
对于研究主题的引导应更为详尽,并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应及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第四篇:《我是小导游》教学设计
《我是小导游》
活动目的:
1、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宜宾特色。
2、培养学生收集、积累和初步运用信息的能力。
3、感受家乡,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作贡献。活动重点:
介绍家乡时,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活动难点:
介绍家乡时,要把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特产介绍具体,抓住特点介绍。活动准备:
(一)学生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色的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文章、诗歌。要求:
1、分组:学生自由组合,每组6人,选一组长。
1、资料分为三类:历史名胜、自然风光、宜宾特产。
2、收集形式:调查、旅游、网上或书上查阅资料等。
(二)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准备活动,了解学生收集材料的情况。
2、指导学生学唱赞美宜宾的歌曲。
3、制作课件。活动过程:
一、创境引入——宜宾风光醉神州
1、播放谢红、陈宏歌唱的歌曲《歌唱宜宾》,并要求能唱的学生可哼唱。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气氛。
2、引导学生思考并谈谈:歌曲中为什么会称宜宾为“三海”(竹海、石海、酒海)?
3、总结出:宜宾风光醉神州,从而引入活动——我是家乡小导游,把美丽的家乡介绍给游客。
二、准备活动——宜宾风物知多少
1、抽查学生活动准备情况。
(1)学生小组内自由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小组长代表小组全班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家乡的魅力山川,风土人情。
2、教师播放剪辑的有关宜宾的历史名胜、自然风光、特产等视频及图片。(1)抽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明确宜宾荣获“中国十大低碳休闲示范城市”称号。
3、教师小结学生交流汇报情况,提出新的活动任务:要当好家乡小导游,该如何向人们介绍家乡。学生讨论后抽生汇报。
4、教师总结,提出导游活动要求:
(1)自由选择宜宾历史名胜、自然风光、宜宾特产中任意部分或全部进行解说,要把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特产介绍具体,抓住特点介绍。(2)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3)解说中需要注意语言得体、神态自然、配有恰当的手势等。(4)活动中将评选最佳导游和文明游客。
三、探究尝试——宜宾风物任解说
1、教师展示长城旅游导游词,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导游。
2、教师展示家乡特产图片,学生尝试解说。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抽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再次尝试后,教师再抽学生全班交流。
3、教师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个组员在自我练习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交流,组员共同评价发言者的发言情况,评出相应等级,并由组长完善小组成员发言评价记录。
4、学生分小组活动,自选内容进行练习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并利用屏幕逐一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背景音乐为《歌唱宜宾》)
四、交流汇报——宜宾魅力醉游客
1、各小组简要汇报分组活动情况。
2、全班交流汇报,师生再次共同陶醉于家乡风物。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汇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点拨指导、表扬鼓励(如师生点评、生生点评、小组点评等),并完善板书:
山水篇——自然风光令人神往 人文篇——历史名胜名满神州 特产篇——宜宾特产声名远播。
(学生交流汇报时,既可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可调动课件中的相关素材。)
五、总结延伸——灿烂明天共期盼
1、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小结学生交流情况,并根据学生意见评出最佳导游和文明游客。
2、教师提出延伸要求及希望:下课后跟其他年级学生或学校老师交流,放学回家后跟家长交流,并勉励学生认真学习、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3、播放《歌唱宜宾》,师生齐唱,结束活动。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小导游》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谢
鹏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实践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我校校本课程——《可爱的汉阴》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乡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培养实践能力。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发展性原则。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为单位安排在地方课程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以功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目标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构建的评价体系具备如下特色:
1、主体的多元性;
2、评价主体的互动性;
3、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八、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培训。
4、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等设施的管理。
5、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小导游》教学设计 谢 鹏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汉阴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设计家乡的旅游方案。
2、能力目标:
(1)学会利用网络、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预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具有自我认识的能力,确立自信,积极进取,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经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之后,自我价值能得到体验。发展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2)通过旅游方案设计,感受丰富多彩的家乡风光,秀美的家乡图片感受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的美德。
二、活动方式、时间:
采取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开展活动,并借助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家乡旅游方案”。提出设想,解决旅行过程中有关出发、住宿、租车、吃饭及费用等问题。小组分工建议由小组长协调,组员自荐的方式进行。
采取课外分散和课堂集中的两种形式结合,合理利用,合理分配。对信息进行分散采集和集中处理。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第一节课堂上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汉阴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所知道的汉阴旅游资源。
2、把旅游资源进行类别划分,按照班级学生的六个小组进行分工,教师说明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
(二)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拍摄、上网搜寻、查找相关图书资料、访问家乡老人等多途径收集汉阴旅游资源。
2、各小组按照计划把各自所负责的版块内容进行筛选,归类整理,确保图片与描述内容一致。
(三)汇报核实,制订方案
1、第二节课堂上各小组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汇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教师予以指导,确保材料准确精炼。
2、对汉阴旅游景点划分几条线路,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游览家乡胜景的方案。
(四)展示成果,交流反馈
第三节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借助大屏幕播放图片由学生按小组进行交流反馈。
具体过程:
1、激趣导入
(1)本次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值得表扬。(2)欣赏音乐:家乡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汉阴。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成果。在交流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问题。
2、成果展示
教师说明展示程序,播放课件,学生同步进行口头汇报:(1)汉阴地图:介绍它的地理位置、面积、特产等基本情况。(2)汉阴的历史:介绍的历史、名字的由来等。(3)自然风光:介绍春、夏、秋、冬四季特色。
(4)标志景点:凤堰古梯田,龙寨沟景区,三沈纪念馆,两合崖景区等等。(5)生态资源:介绍汉阴地区的鸟、树种、动物等。(6)文化古迹:新开流遗址等情况。
(7)民俗文化:关于传统节日、民俗的故事。
3、方案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一名代表交流小组设计的旅游方案。
4、问题反馈
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发言,在活动过程当中对我们的家乡汉阴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哪些感受与体会,请学生自由畅谈。
(五)总结评价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受到的思想教育等。
四、活动收获与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活动的开展,以至最后的探索、展示,同学们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开发每一个问题,从而全方面地获取了有关知识,是我们活动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