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屏显大树的图片,学生畅想凝望大树的感想。
树是秀颀,也是崇高;树是从容,也是智慧;树是高大,更是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作家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去体味诗人笔下的树的形象。
二、初读,进入诗歌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
2、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可小声跟读;
3、同座位交替朗读指定章节。
三、再读,感知形象美
1、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思考:(1)、诗中“骄傲”一词的含义(2)、作为“一棵树”,“我”有哪些骄傲的资本?(3)、我的这些骄傲的资本是从那里获得的?
2、男女生交替朗读第二部分。思考:(1)、在这一部分中,大家还发现了“我”的那些骄傲资本?(2)、“我”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我”来自于人民,所以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我”为得到而骄傲,更为付出而骄傲。
3、小结形象(1)、请为“我”这棵树取一个名字。明确:奉献之树(2)、小结:这就是作者通过“一棵树”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美好品质——为人民服务,也揭示了本诗的主旨。这种手法就是——象征手法。四、三读,品味语言美
1、本诗通篇采用象征手法
诗中处处抓住树的特点,但处处都是用来表现人的精神和情怀、理想和品格。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是炎黄子孙的化身。
2、除了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作者还多处运用修辞,跳读全诗,勾画圈点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段,并简单批注进行赏析,之后展示。
要求:大声而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说出理由。
五、赛读,领略意境
诗歌以美的语言描绘美的形象,塑造美的灵魂,从而营造美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之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
六、借鉴写法,迁移写作
1、我是一棵树,我是炎黄子孙,我有丰富的阅历,我有美好的品格——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我热爱生活,我关心他人,我与人民血肉相连——我骄傲。如果我是一颗小草,我还可以骄傲吗?我有哪些骄傲的资本?
2、(多媒体展示)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小诗。
七、结束语
每个人站在地球上都是一棵树——哪怕只能长出一片树叶,只能开出一朵花,只能贡献一片阴凉——只要我们能奉献自己,就一定可以活得幸福,活得骄傲!
八、板书设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李瑛 奉献之树 形象美 语言美 意境美
王小利
第二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苏教版
讨论交流:(1)因为“我”是不平凡的一棵树。“我”为“我”的出身而骄傲。“我”是一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是炎黄子孙的化身。“我”是有着丰富的阅历,“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我”融合了自然的精华,属于人民,属于历史。(2)“我骄傲”还因为 “我”的“见识多”、“有美的心灵”,还有“斗争的品格”、坚定的意志、坦荡的胸怀以及热爱自由的天性。
2.学习
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例如: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
3.运用比喻、象征写诗
引拨:比喻和象征都是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是广义意义上的比喻。运用它们能使诗变得更含蓄,能够传达曲折微妙的内心活动,给读者提供想像的天地,从而获得题外之旨、韵外之趣。
4.以写促读学习
第三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1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它是一首诗歌。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人生体验里的一首诗歌,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我们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的赞歌。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诗歌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诗歌教学应回归其最本真的阅读,那就是体悟,学生只有浸入诗歌的感情世界,不断的与之交融、重合,这才是真正的体悟,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一颗树的艺术形象。
2、品味本诗的语言,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尝试仿写诗歌,体会创造的乐趣。
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理解、体会诗中的形象和感情。
在情感上要学习一棵树献身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理解一棵树的形象,体会诗中的感情上。
教学难点:放在赏析诗的语言特色上。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为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内容较为简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便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2)引导发现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学习这篇课文,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美。
2、说学法。(1)自主自悟学习法。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这节课,我准备为学生的自主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自主交流、自主体验、自主感悟,由浅入深,感受诗歌的韵味。(2)诵读品味法。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在语文课中,就必须强调个性化品读。通过深情的朗读,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之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文本,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渗透着美的思想感情的`抒情诗,诗歌流露出为人类美好生活而不惜奉献自我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全诗中回环萦绕,跌宕起伏,读完令人情不自禁地为诗人的美好心灵、高尚品格所折服,并油然而生出一种奉献社会、回报人民的神圣情感。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体悟到这种情感,成为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基于上述设想,我进行了以情字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情不自禁的学习氛围中领悟文章主旨的尝试。
1、导语激情,明晰学习任务。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教师在开头充满激情的发问:一棵树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自然引入课文。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感受。3、诗意地仿写。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2、范读诱情,发现旋律美。
范读,要读出韵味,读出问题思考。
首先,我在钢琴曲《秋日的私语》的伴奏下声情并茂地范读、循环播放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阳光下、暴雨中、狂风里等环境下的一棵树的图片,让学生在风雨声中、读书声中直观感受一棵树在自然界的不同形象,并发现诗歌的用韵特点:全诗用韵很灵活,主要押e韵如:歌、格、合、割、乐;押a韵,如:霞、帕;押uo韵,例如:作落说等。从而明确全诗并不是每行押韵,也不是隔行押韵,用韵自由,灵活的押韵使全文回荡着和谐的乐音,体现了诗歌回环美的特点,又可以自由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发现树的原生态之美,就是天然之美。看到它,你就会涌动物我两忘的激情。《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诗就如一道原生态的胜景,拜读它,你就会心旷神怡,心灵净化。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声音刺激学生固有的情感,升华一棵树的形象。
3、诵读悟情,感受形象美。
①、诵读,要借助想象,感受意象合一。我挑选男女学生各一名,分节对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黄河岸边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漠狂风中的一株小松,是森林中的普通一株引导学生驰骋想象,于诗歌明丽纯净的景色之间,感受诗情画意之美。
②教师适时点拨,诗歌中的具体形象加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构成了诗歌奇妙浪漫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结合第一部分诗句诵读,含英咀华,品出言外之意,生成要探究这棵树的具体形象的愿望。
③、诵读,要读出思考,悟出树外之志。为人民献身的精神本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了。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朗读第二部分诗句,找出文中树的表现,感悟作者把树的具体形象升华为人的一种怎样的精神的从而达到感受树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奉献、与人民密不可分的伟大形象的用意。
这一环节放手把文本给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独立解读文本让学生激动兴奋,互相探讨擦亮了灵感的火花,适当的点拨提升了欣赏的品味,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其乐融融。
④这时教师说:看来,同学们读《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不仅读懂得了一棵树,更读懂了一颗自豪、伟大的心。设想一下我们自己就是这一棵树,如何通过朗诵来充分表现出我们自己内心的自豪之情齐读课文要读出忘我,读出树的骄傲自豪。
《语文课程标准》(七九年级)阅读目标中要求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的情境与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那么我想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体验情感,并进一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人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炽热的情感,并与阅读时碰撞出的火花交织相融,最终升华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独特的情感历程。
4、品读抒情,领略语言美。
(1)品读,要读出自我,领略美旨在通过一棵树的激情表白,让我们看到了奉献者将坚韧与慈爱送给了弱者与不幸者,树的美好形象与人的高尚灵魂融合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心灵赞歌,意境宏美。欣赏诗歌,还要在品味诗歌的语言中继续进行。请同学自读课文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与各种修辞手法来欣赏和品味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我喜欢句式说说。
生:我喜欢昂首屹立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树挺拔傲立,笑对风雨的精神。
生:我喜欢山教育我海教育我形成工工整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生:我喜欢用星星来作新娘的耳环,用云霞来作母亲的手帕比喻富有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生:我喜欢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这句,运用借代修辞代指世界上不同肤、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
生:我喜欢风花雪月中,树作了一把伞,月光如水时,树变成了琴弦,构成了奇妙的意境。
生:我觉得结尾更让人感动,离开了人民,这么坚强的心也会枯萎,写出了树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生:我喜欢题目《我骄傲,我是一颗树》直接抒发了思想感情,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师:同学们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多种角度品赏了诗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诗歌,看谁能发现别样的美。
通过品读,不仅使学生把书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更重要的是把书面上的文字演绎成鲜活的生活画面,而欣赏则让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发现美、享受美、领略美。诗歌的欣赏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美、获得趣味的心路历程。
五、仿写移情,争当小诗人。
师:通过反复诵读,我们感受到这首诗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那么,我们不仿借鉴它的写法,也来写一首诗,好吗生活中的一棵树、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看似普通,但细细想来它们身上也许就蕴含着深刻的一面,我们不妨以它们为题来写我们自己的小诗。多媒体出示写作题目《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
下一节课全班交流,评一评谁写得好。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灵活机动的,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2一,启发联想、想象,导入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启发:为什么可以把人比喻成芦苇,人和芦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准备:人的生命的脆弱和顽强与芦苇相似,所以可以进行比喻。
诗人李瑛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句又怎么理解我是诗人,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说自己是一棵树,我们怎样来理解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树有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讨论
教师准备:树的优秀品质有:挺拔,奉献,坚强,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请大家思考:诗人为什么为是一棵树而感到骄傲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二,指导朗读,激发想象,理解鉴赏
1,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2,指导朗读第一部分,
提出要求,理解诗歌大意,速度要慢,节奏要鲜明,要有感情
①学生自由练读,教师要及时纠正错误,教师要就诗歌大意随时作出指导
诗人写自己为是一株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的大树,即作为一棵中国树而骄傲,同时还为自己是正直的坚强的追求自由的追求美的而感到骄傲,所以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应读出骄傲的情绪。
②学生汇报朗读
3,指导学习诗歌的第二部分
①指导朗读
提出要求,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教师示范,
学生分组自由练读
各组推荐一个汇报朗读
②品读鉴赏
请你把对诗句的理解写在诗句的边上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教师准备:2到5节写现实,些安慰孩子和老人,祝福新娘和安慰母亲,安慰每个人的梦,爱护小蜜蜂、小螳螂、小鸟,6、7节写我幻想尽量多奉献;8、9节写热爱人民。
指导鉴赏,(1)做课后练习二,学习鉴赏新诗
教师提示:①我愿我要诗中的树有着人的意愿,这是拟人化的手法。②摘下耀眼的星星,挽住轻软的云霞,立足于树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③整个诗段以分号为界,前后对称整齐,节奏明快,诗意盎然。
(2)学生从这首诗中自由选择表现生动形象的诗句,品味鉴赏。
教师准备:
第8节我将再也看不见/饿得发蓝的眼睛,/抽泣时颤动的肩膀,/以及浮肿得变形的腿、脚和胳膊/诗人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出了人间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善良的心愿。
4,学习诗歌第三部分,这部分写诗人死而不已,要为人民做出贡献
作为一棵树,死了毫无所憾,希望马上能变成煤,为人民贡献光和热。
5,分小组讨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诗人为什么为是一棵这样的树而骄傲
这是一棵中国树,求真求善求美,有坚强的斗争精神,关心人民,愿为人民奉献一生,慨然面对死亡,死了也渴望能马上变成煤,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作者为是这样一棵树而骄傲,表了作者热爱人民,愿为人奉献一切的精神。
6,全班齐读这首诗
第四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天涯中学 吴秋丹
【教学目标】
1、利用诵读技巧反复诵读,学会深情诵读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和讨论,能说出“一棵树”的艺术形象以及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深情地诵读诗歌。2.深入理解诗句。【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作品。2.熟读诗歌。
3.观看微课,攻克疑难问题。【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节选)。许多歌手曾经深情地歌唱“好大一棵树”,现代诗人李瑛也自豪地吟诵《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今天,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现代诗——《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出示课题)
二、指导朗读,理解诗句
(一)在读诗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如何把一首诗读好?或者说,应该注意哪些要求?(生回答)
师概括并出示:1.字正腔圆;2.辅以技巧;3.读出感情
(二)生齐读:下面请大家根据这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了解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节奏情感的把握)
(三)师范读:同学们都读得挺不错,实际上还可以读得更好。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老师读完后,请你们都说一说,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你是从哪些诗句中得到启示的?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讨论: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你是从哪些诗句得到的启发?
3.生回答,教师点拨。(朗读技巧、修辞手法、艺术形象等)
4.生再读诗句
三、探究诗歌主旨
1.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这棵树的理解,然而,现实生活当中,有这样的一棵树存在吗?它会坚强不屈、会坦荡正直,会热心奉献,有吗?(没有)那么,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棵这么神奇的树,是想传达给我们什么精神呢?
诗人借助一棵理想化的树,传达了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全人类、全世界服务的精神品格,这种写法实际上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2.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一棵树,再次深情地齐诵第二部分。(配乐)
四、结束语
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棵树,只要你们足够坚强勇敢,长存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老师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长成一棵棵可做栋梁的参天大树的!
第五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授课人:许芝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3.品味诗歌语言。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设计思路
诗歌要以读会意,新诗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切忌教师过多地肢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人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
二、自主学习
反复吟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4.理解“树”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
1.找出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四、反馈交流 1. 给加点字注音。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
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4.你能够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树”的形象。
明确:(“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研读赏析
反复朗读诗歌,讨论完成下列题目。
1.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他把树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像。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2.“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3.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明确:(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把诗人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
六、梳理巩固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