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课(千米)

时间:2019-05-12 19:1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千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践活动课(千米)》。

第一篇:实践活动课(千米)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一)应用练习

1,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 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研究1000米,认识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维的现实背景基础,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便操作的实践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知识,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行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课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

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不错,想出那么多好办法来描述1千米的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约15分钟,所以从学校到我家大约1千米.师:同学去过他家吗(举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过很多同学没去过他家.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像)教师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的大约路程,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1:挺累的.生2:脚也会有点酸.……

片段二:应用练习

电脑出示: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 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生1:我准备步行,可以锻炼身体.师:步行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2:1千米15分钟,4千米有4个15分钟要60分钟.师:你算的真快.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选择吗

生3:步行太费时间了,我选择自己开车到学校,这样又快又省力.师:你知道自己开车需要几分钟吗(全班沉默)师引导: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80千米,估计一下1分钟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生4:1千米多一点.师:是啊,那开车4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生5:开车大约需要4分钟.师:是啊,你觉得开车怎样 生5:很方便.生6:我觉得骑自行车也可以,也很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师:骑自行车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骑自行车大约需要15分钟.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还帮孙老师算出了花费的时间,这样孙老师上班就不会迟到了.……

六,教学反思

(一)注重生活经验

“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绕操场200米走一圈的时间,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二)重视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让学生初步估计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录像,跟着录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这样,学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观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让学生进一步估计,学生有了初步的观念后,在进一步估计中对1千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在练习中选择交通工具时,我又安排了估算时间的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感的培养.(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匆;看似热闹,效果平平.这节课我让学生“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这个环节应该是放得很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领会,认识1千米究竟有多长,教师应该在这里着力引导学生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长度等.所以我在这里让学生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但是虽然我这样说了,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不能马上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以至于浪费了一些时间,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思考.

第二篇: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课《合理地安排时间》

活动背景

近年来,大量的社会调查表明: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时间安排不合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代,又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会孩子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活动目标

1.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并能付诸实践。

2.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4.扩大知识面,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雪绒花”一分钟。)同学们,这音乐好听吗?

师:刚才播放的音乐,是由号称乐器王子的“萨克斯”用慢三拍节奏演奏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的片段。这不,昨晚黄老师又跟往常一样欣赏了一小时的音乐。(课件出示“1小时”。)接着看,黄老师昨晚又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黄老师在观看地球仪的情景,并出示所用时间“25分钟”。

师:对啊!五一长假快到了,黄老师在考虑长假去哪几个地方旅游。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件出示黄老师在擦花瓶的情形以及所用时间“30分钟”。)黄老师又在干什么?

师:对!黄老师喜欢在工作、学习之余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脑力和体力劳动有机结合才是劳动的最高境界。那么你们猜一猜,完成以上三件事最短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猜一猜,完成以上三件事最短需要多少时间?”)

(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分别板书。)

师:哦,问题来了!同学们回答的不一样。现在就这个问题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黄老师完成以上三件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景呈现学习信息,提出生动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展开探究,得出结论

1.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四周巡视、倾听。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代表1:我们组认为需要1小时55分。

师(板书后追问):你们组是怎么想的?

代表1:把听音乐、观察地球仪和擦花瓶的时间加起来刚好是1小时55分。

(代表2急着想要说。)

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别人。

代表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组的想法,因为听音乐和擦花瓶可以同时进行的,所以只需要1小时30分。

代表3:我们组认为只要1小时,因为在听1 小时音乐的同时可以完成擦花瓶和观察地球仪。

代表4:难道你们组能一脑两用吗?

(教室里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你们最欣赏的是哪一种安排?为什么?

师:同学们,能听听黄老师的见解吗?黄老师在工作之余听音乐,一般是为了放松、调节自己的心情。但有时候是为了理解一首音乐作品的内涵,这时就要全身心投入,黄老师只能“一脑一用”了。所以,同学们刚才说的两种情况都有道理。这说明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大家对以上肯动脑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全体学生鼓掌。)现在我们一起用线段图来帮助加深理解(板书如下)。

师:(课件出示“用电饭煲做饭”以及煮饭所需时间“30分钟”。)昨晚黄老师又煮了饭,现在你们算算黄老师完成以上四件事最短需要几分钟?请你们同桌讨论,反馈汇报时要说理由,再评价哪种安排最合理。

(学生因为有了以上的经验,所以能较快地总结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了如下板书。)

师:看了这个板书谁能得出一个结论。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在同一段时间内可以完成多件事情(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合理地安排时间(板书)。

【这一板块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师生合作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心交流,让学生在互动生成、真诚评价中理解了“在同一段时间内可以同时完成多件事情”,明白了要合理安排时间,并使学生在积极动脑思考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真正使数学教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三、联系实际,畅谈经验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合理安排时间的经验?

师:哦,这个问题咨询一下我校的电脑专家谢老师。刚好谢老师也在这里。(因为是校大组活动,所以有好多老师在听课。)

师(谢):随着科技的发展,边乘飞机边上网也是可能的。

师:针对这个问题黄老师以前曾专门咨询过两位医生,他们一致认为,偶尔几次这样做是可以的,如果长期这样做是不行的,确实会影响消化。同学们以后不能边吃饭边看电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们若有所思。)

师:昨天老师买了一本很吸引人的小说,于是我就边乘三轮车边看书。你们说这样安排合理吗?

师:对!说得好,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也要注意“用脑科学、用眼科学”。所以说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板书)。

【我在这一板块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畅所欲言,任凭他们表达、争辩,进行思维相互碰撞。因为我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同时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学以致用,促进内化

师:(课件出示“煮两个鸡蛋需6分钟,烤面包需2分钟,冲一杯牛奶需1分钟,削一个苹果需2分钟。”)这是小明同学做一份早餐所要做的事,请你们帮他合理安排一下,算算他最短需要多少时间?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课件出示“整理房间需5分钟,洗漱需10分钟,吃早饭需10分钟,听英语需20分钟,烧开水需30分钟,坐公交车需30分钟。”)这是小明每天起床到去学校之间的活动内容,现在请你们帮他合理地安排一下时间。

五、拓宽引申,手脑并用

师:有3个煎饼,每煎熟一面要1分钟,每次最多只能煎2个,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煎熟三个煎饼,谁就是优秀小厨师。现在看看谁是优秀小厨师。(用圆片当饼,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然后回答。)

【这两个板块是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巩固与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分析事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习的境界。】

第三篇: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课

(三)教学内容:

去郊外观察寒景。

活动目标:

组织学生一次冬游,丰富学生见闻。加深学生对自然界事物的了解,感受冬天大自然的美景。

活动重点:

到郊外关察小河、麦苗的自然风光景色。感受冬天景色的美丽。

活动准备:

自带相机、望远镜。

活动时间:

约1小时。

活动过程:

一、组织学生。

1、检查服装,特别要穿好鞋子,系好鞋带。

2、各组汇报人数。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要通一行动,不准单独活动。

二、宣布活动路线及目标。

1、带领学生到村外小河边。(主要观察自然界的水、小树、小草有哪些变化)。

2、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1)小河边、路边的小草怎么了?小树怎么样了?

(2)河里的水怎么样了?水有什么变化?

3、带领学生观察冬天的麦苗怎么样了?天空怎样?

4、冬天的风吹到脸上又是什么感觉?

三、小结。

1、经过这次野外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抒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实贱中体验新生活的快乐)

四、质疑。

五、作业:

小组座谈这次活动你有什收获和发现。

第四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自制地理教具” 教学案例

设计人:丹寨县第二中学 徐俊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知识面广、空间感强,很多问题比较抽象。直观教具的缺乏,许多无法直接感知的地理现象、难于记忆的地理事物使学生学习时感到茫然无助甚至倍感枯燥,让许多学生对地理课失去了兴趣,从而使地理课的教学陷入了僵局。

自制地理教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成本较低、制作容易、简单易行,教师、学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地理教具辅助教学同样能达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既能吸引学生,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中的困难,提高了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效率。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

(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一节后,我尝试设计《自制地理教具》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系统示意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制作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图模型。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制作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图模型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山顶、山脊、鞍部等。

⒉用什么工具:白纸 书本 拳头 黄泥士 水盆 小刀 毛刷 油性彩笔 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平整的纸盒等等

⒊自制地理教具的内容:折叠书本------演示褶皱地形、紧握拳头---------演示 1 各种地形特征、揉纸团---------演示各种地形图、黄泥士---------制作各种地形图

⒋制作教具的过程

⑴折叠书本---------演示褶皱地形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在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于板块的碰撞和挤压的知识点比较难想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手中的地理课本对于这一个现象进行演示(如图1、2)

1、图2

⑵紧握拳头---------演示各种地形特征

在讲解地形的时候可以利用手形变化拳头象演示来突破重点。

形象演示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如图3、4)

图3

图4

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接下来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首先学生分工合作在等高线图之间绘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并且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并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最后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自然地引出地形剖面图。学生自己得出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结论。⑶揉纸团---------演示各种地形图

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各种地形图,特别是卫星地图时,发现,一张随意揉一揉的纸张,打开以后就非常形象的成为了一个个等高线地图模型,简单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己制作,这样的等高线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图5、6)制作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的白纸,随意的揉一揉,然后平铺在桌子上,揉一揉的纸张就会出现,我们所需要的等高线地图模型了,学生可以在上面,用彩色笔标证各种地形了。学生可以详细的观察,自己动作制作。

图5

图6

⑷黄泥士---------制作各种地形图

在初中的地理课的教育教学中,教具的辅助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通过师生自制教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其创新意识,还能促进教学的高效的完成。

例如,在讲授“等高线地图的判读”时,不同的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笔者与学生制作了相关的教具,以研究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难点既迎刃而解。具体的做法如下:(如图7、8)

图7

图8

工具准备:黄泥士5千克

水盆

小刀

毛刷

油性彩笔

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平整的纸盒 制作步骤

将黄泥士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稠糊状,然后取出堆放于平整的纸盒之上。用手将其大致捏成山体形状(注意要把各种地理要素都表现进去,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凉干待用。用毛刷将模型上的残渣扫尽,使其光洁,然后用水粉笔着色(以绿色为主,从下往上颜色逐渐变浅)。这样一来,一个山体等高线演示模型就做好了。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我的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一个月,教师布臵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

(二)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

1、导入: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主题。

2、请学生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个别学生展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3、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

*只有两个同学表示能够坚持。

[交流、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无比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4、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

*父母全部都举手,表示知道孩子的生日,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

1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5、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游戏规则:随意点出一名学生,让他讲到场家长的特征(身材、相貌、喜好、工作等,让全体家长背对学生,凭学生所讲的特征判断是否在讲自己。然后请家长讲,学生猜。

[交流、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6、师讲故事。

*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故事一:母亲用鲜血洒在雪地上让救助人员发现,从而救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却牺牲了。

故事二:一名父亲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从邪道走向正规,被黑社会杀害,他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国家飞行英雄,以爸爸的名字去命名机场。

[交流、体验]:在我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同程度地为你们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7、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

*老师从小任性、调皮,当妈妈后领悟了“妈妈”的含义,可惜妈已远去,悔恨与内疚萦绕心头。自己的孩子用稚嫩的方式写几个字、画一幅画送给我,我会感到无限的安慰。

(当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交流、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你们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8、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渲染环境,学生赠送自己做的礼物送给到场的家长。

*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再次流下了热泪。

(三)布臵作业

*写一篇习作,记录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感受,也可以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感谢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准备:

两周前布置学生完成几项任务:

1、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为父母做一份礼物。

《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两周前老师交给大家的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今天给大家做个汇报好吗?

(二)真情表白,传递爱的信息

1、导入:你们心目中觉得爸爸、妈妈是怎样的?

2、你知道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情况你了解多少?

生回答

3、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生回答交流

4、你是否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说说你做家务的体会。

生交流谈体会,多数认为做家务很辛苦。

5、父母每天除正常的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家务,他们多辛苦呀,可他们从来没有过抱怨,那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呢?

生交流(有的说继续分担家务;为父母捶背;帮父母沏茶;为父母洗脚洗袜子;父母过生日时送礼物等)

6、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只有个别学生知道。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7、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三)、感受父母的爱

1、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学唱《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3、你能给大家讲讲爸爸、妈妈爱你的小故事吗?

4、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打算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生回答

5、你给父母做了一份什么礼物?

6、当你把礼物送给爸爸、妈妈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四)感恩父母,爱的升华

把你对父母的爱传递给他们,可以写张贺卡送.......的祝福,也可以为父母洗脚、洗衣服,表达自己的爱。活动反思: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认为是理所应当。二年级的孩子价值观和是否观念还不够成熟,有的孩子互相攀比,仅仅为了一件事或一句话,就和父母使性子,还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没有给他买高级玩具就是不爱他。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还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回报关爱自己的亲人。

课后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们也反应孩子最近懂事了,回到家

下载实践活动课(千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践活动课(千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实践活动课

    《感恩父母—珍惜拥有》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初中学生正是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处于懂事和未懂事之间,他们个性强,敏感,脆弱,逆反心理也特别强,不能吃苦,不能理解父母为他们的付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

    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依法办学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给爷爷奶奶过生日 活动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了,生活富裕了,讲索取的多了,讲奉献、回报的少了。这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

    实践活动课五篇范文

    实践活动课“掷一掷”教学案例 嘉祥县马村镇楚营小学 刘建亭 从心理学角度看,“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从学生的学习......

    实践活动课反思(范文模版)

    实践活动课听课反思 10月下旬,耽误了两个半天的时间,放下文化课不上,到综合活动实践基地听了两节课分别是衍纸和十字绣。 听了28中孙月洁老师讲授的衍纸课程,衍纸构图简单易学,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 认识我自己 一、教材介绍 《认识我自己》选自《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册共五个单元。 二、教学单元主要内容 《认识我自己》在综......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