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京剧欣赏教案
第六课《京
韵》
——京剧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大城小学
杨 琼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角色和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2、欣赏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体验“西皮”和“二黄”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内容】
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模仿京剧唱腔 【教学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
2、事先布置作业:了解京剧 【教学过程】
一、随《说唱脸谱》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这首《说唱脸谱》大家都很熟悉,一定猜到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吧?(戏曲、脸谱、京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京剧,感受它独特的京腔京韵。
1、了解戏曲知识
师: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是其中最具影响的一种。
2、京剧的形成
1790年清朝乾隆皇帝庆祝80大寿,来自中国安徽省的几个徽剧戏班奉命进京演出,他们从此在北京城里扎下根来,他们逐渐学会了北京人的京腔,还把北京人喜爱的汉戏、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的唱腔和表演方法融合到了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3、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
师: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访问演出以来,京剧便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为了弘扬国粹艺术,京剧也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中小学课本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演出时在服装、造型和场景等多方面都更生活化、现实化,形成了现代京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三、教授新知
1、初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播放课件视频)(1)唱段内容简介:
这段唱段出自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了向游击队传送密电码而被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最后英勇牺牲,小铁梅继承遗志,在群众的帮助下把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手中。在革命信仰的感召,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祖孙三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这里的“表叔”其实是负责联络的地下党交通员。
2、京剧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
唱:指演唱。京剧的唱腔有“西皮”腔与“二黄”腔两种。西皮:唱腔明朗、流畅,善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二黄:旋律比较忧伤、痛苦,多以表现悲哀情绪。
那么同学们觉得这段唱腔是属于“西皮”腔还是“二黄”腔?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念白跟我们平时说话、读课文不一样,他是有节奏性的,讲究抑扬顿挫,如此段中小铁梅有一段念白“奶奶,您听我说”。(请同学模仿,体验念白。)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复听乐段。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听这段用了什么乐器进行伴奏。(播放音频)
师:你听到了什么乐器?(鼓、锣、二胡„„)
4、京剧的伴奏乐器。
师: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大件:京胡、月琴、小三弦。外加锣鼓点。
5、京剧的行当:
京剧中根据人物不同年龄、性别、角色,把人物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男性正面形象。可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还有文生和武生。旦:女性正面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净: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可分为:花脸、武花脸。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可分为:文丑、武丑。女的可叫丑旦。“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脸谱用的较多。生、旦角很少用。
6、介绍京剧脸谱的意义。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都用各种颜色在面部勾画成特殊的谱式图案称为脸谱,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代表不同人物性格。如: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黑色——表现刚正不阿,如:包公。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副代表性脸谱。(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三、教学拓展----学唱京剧。
师: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试着学几句,体验一下?
1、逐句教唱。
将全段分为四句,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声来唱,音量不要太大,教师适当点拨每句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2、请1—2位唱的好的同学试唱。
四、延伸活动。
师: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京剧的喜爱,许多流行音乐中也融入了京剧元素,传统与时尚的相结合,让人们在听厌了流行歌曲的同时,加入点京味做作料,也别有一番风味。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播放视频)
五、小结: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即是我们的国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短短一堂课时间根本无法将它全部了解,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网络与电视做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这堂课结束之时,我们用念白来和老师说再见好吗?(用京剧念白作师生告别)
随音乐走出教室。
第二篇:《京剧常识及欣赏》
《京剧常识及欣赏》 广州番禺区石暮中学
侯雪媚
本文获《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教案设计大赛》一等奖
一、教学背景
面对21世纪的国际教育挑战,音乐教育教学的全新方式,是每个音乐教师认真探索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课枯燥无味是最
无法容忍的,因此,引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使所有的孩子都喜爱音乐,并在音乐中成长,是
学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宗旨是“体验音乐,体验情感。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经验强加于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与自信心,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是本教案设计的理论基础,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从一点入手,以谈话与游戏方式导入,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尽可能的使音乐属于每个学生,同时注意愉快教学,做到善教乐学,注意控制各个教学因素,如:内容方法、师生关系。使学生以愉快轻松、饱满的情绪进行学习。1. 以情景教学为纽带诱趣; 2. 在交流讨论中激趣; 3.在参与体验中争趣。
二、思考问题
1.对于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粹”——只知其名而不愿闻其声,仿佛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遥
远,由于节奏缓慢等特点,不能很快被学生所接受。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2.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如何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
三、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声像、视听结合; 2.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的参与体验;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获取新知识。
四、教学阶段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展开——参与体验;
3. 深入——师生深层次交流,充分展开;
4.拓展——通过讨论、表演、评价、总结来深化情感体验。
五、教学目的1.通过本节著名京剧选段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通过听、说、唱、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记忆音乐的能力,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有关京剧的基础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京剧音乐的基本常识的掌握;
2.学习“锣鼓经”在师生合作中的渗透。
七、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们从感观上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学生进入一个充满京剧味的音乐教室,以四幅京剧脸谱(蓝、红、白、黑)把教室分成四个小组并投影四幅不同行当的剧照(生、旦、净、丑)让学生们眼前一亮,被这些五色的油彩,鲜艳的服装,华丽丰富的配饰深深吸引,同时播放一首加入流行音乐的元素的通俗歌曲《京歌》,旋律琅琅上口,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还有一丝幽默,学生很喜欢,并跟着哼唱。在这课前两分钟,学生通过唱、看、听,对京剧就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这对于本堂课的进行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组织教学。
2.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穿的衣服(京剧脸谱的图案),还有教室的布置,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生:京剧。
师:在这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一切都是流行的、现代的。看的是韩剧、日剧,听的是MP3,玩的是电脑,吃的是麦当劳、洋快餐,唱的是流行曲,穿的是牛仔西服,崇拜的是天王巨星,这些对于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当我们提起中国的戏曲文化,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歌剧”好像非常陌生,更谈不上了解,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被称为“世界三大戏曲文化”,其中京剧不仅被炎黄子孙称之为“国粹”,同时也被更多外国人所崇拜,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京剧的殿堂,一同感受世界艺术宝库中这颗璀璨明珠。
『多媒体』京剧常识及欣赏 4. 讲授新课:
(1)师:在上堂课我留给大家一个任务,让大家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收集有关京剧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分成四个小组,相互提问回答,来一个京剧常识大比拼,看哪个小组了解的更多,好吗?
生(非常活跃):好!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一下子就占领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气氛非常的轻松活跃,各个小组马上派出代表,其他同学争先恐后的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提问迅速展开:
你们知道京剧始于什么朝代吗?“四大名旦”是哪几位?“四大行当”是哪些?京剧中的程式如何?有哪“四大徽班”?京剧的发源地在哪?什么叫做“西皮”?„„我望着学生你一问我一答的场面,颇有一个辩论会的架势,当大家都不分上下时,红队的一名学生举手示意:“老师,可以有才艺表演吗?”我非常惊喜:“当然!”这名学生站到中间,表演了一段《苏三起解》,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同时我感受到真的不可以低估他们的能力,只要善于发现,为之创造机会,他们的潜能就能够发挥出来,或许会让你意想不到,就像现在!
(2)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看来大家在课余时间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那么激烈的比拼过后让我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段《霸王别姬}中的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多媒体图片剧照及歌词
A、师简介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一个唱段,表现了项羽被围垓下,又闻四面楚歌,非常忧郁,虞姬为项羽解愁,劝酒舞剑,直到项羽睡稳,而自己独自愁苦的心情。
B、师:大家知道这一韵味纯正的唱腔是谁唱的吗?
生:梅兰芳。
[多媒体』梅兰芳的生活照和舞台剧照。
师:大家了解梅兰芳吗?
生:他是男的,却扮演的是女性角色。
生:是唱旦角。
生:他很小就开始学戏„„
师:(介绍梅兰芳)在我国戏曲里女性通称旦角。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以扮演女性角色而闻名,被誉为“四大名旦”。
C、人物的划分
师:人物的划分除了旦角还有哪些呢?
生:老生。
生:丑角
师:那有谁知道这些人物类型是如何划分的呢?
生:按性别、年龄。
师:对!他是与歌舞表演的规范性、虚拟性相适应的,人物的装扮是以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性格的差异划分的。在各个行当中,唱、念、做、打,服饰装扮以及音乐伴奏,场记调度都有丰富的程式。
『多媒体』生、旦、净、丑的剧照
师:“生”为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为女性人物,可分青衣、花旦、正旦、刀马旦、老旦等。
“净”为威武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可分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等。
“丑”为反派、滑稽人物,分文丑、武丑等。
『多媒体』四大行当的剧照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刚才的介绍,来看看他们各属哪一个行当。学生踊跃回答,而且知识点掌握得很准确。
D、欣赏《三岔口》选段①简介《三岔口》的片断;②师:请同学们注意一下伴奏部分中突出的有哪些乐器?③欣赏过程中,老师做出几种演奏打击乐的动作,帮助学生们联想。④请同学们回答;
『多媒体』展出武场的打击乐器图片
⑤介绍武场以及作用,它是用于配合身段表演,表现人物思想情绪,烘托气氛的,像在《三岔口》这一段武打中,其打击乐配合演员的表演,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任堂惠与刘利华两位英雄在灯光通明的舞台上表演“摸黑对打”的刺激场面,一连串惊险滑稽的动作不断地引发出学生的紧张的悬念和轻松的笑声。同学们很喜欢这段武打戏,看得聚精会神,被激烈的锣鼓点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默契的配合所折服,不时发出感叹声。有的同学说从来没有想到京剧竟然这样好看,如此精彩。大家的兴趣高涨,趁着这股劲,我又安排了两段锣鼓经让学生体会实践一番,同学们兴致勃勃,教室里充满了学习京剧锣鼓经的热情。
『多媒体』锣鼓经两条。
同学们边念边联想,它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4
0 台
| 匡
七
台
七 | 匡
七
台
七
| 匡
七
台七
台 | „„
2/4 匡
另台 | 七台
乙台
| 匡
另台 | 七台
乙台 | „„
在这里我是分小组进行的,首先让大家一起念,感觉一下,再分别请四个小组的同学谈各自联想的人物。有的说,感觉像店小二;有的说是一个将士在考虑问题时踱步的样子;有的说是在花前月下一个小姐手拿扇子在赏月,„„接着我选出几个代表让他们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其他同学一起打锣鼓点,大家都很投入,特别是有个男学生扮演小姐的角色,博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大家笑得很开心,气氛达到高潮。
⑥京剧中除了很有特色的武场,它的文场也很有韵味。文场的乐器有哪些呢?指导学生给予一定的提示,让他们自己说出文场的四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
『多媒体』文场乐器图片
E、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①时代在发展,京剧不断改革,解放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便出现了现代京剧。
②介绍剧情: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改编而成的,是描写1946年冬解放战争时期,我人民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在东北某山区与土匪进行激烈斗争,最后全歼土匪的英勇事迹。
③欣赏《迎来春色换人间》录音唱段。
④请同学谈听后感以及音乐形象的刻画。
生:“乐队气势磅礴,加上急切有力的节奏,仿佛杨子荣骑马奔驰在林海雪原上。”
生:“中间有一段用圆号独奏的间奏,把杨子荣的飒爽英姿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还有‘扑上前’这三个字一字一顿,斩钉截铁,很有英雄的气概。”
生:“‘迎来春色换人间’,在明亮悠扬的笛声中,加以小提琴颤音的衬托,明朗清新的旋律,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秀丽景色。
⑤教师加以补充,说明音乐让人心潮澎湃,想到风雨交加,杨子荣骑马奔驰在林海雪原上,音乐有缓有急,有松有弛,这些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板式。
『多媒体』板、眼
⑥请同学们看谱,找出这段唱腔,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板式?
⑦不同的板式不同的情绪,加入更具交响性和气势磅礴的西洋管弦乐队以及嘹亮、高亢、激昂的唱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这一唱段,加深声同学们的印象。
F、观看《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录像,先让学生联想再看录像,对比一下学生会更加深刻,并鼓励同学们唱出来。
G、请每个小组推荐一个学生模仿表演,要求:根据歌词大意和歌曲情绪做即兴表演。
评比:看谁表演得好(看神态,听京韵,辨节奏)。
学生展开评议——评价、赏析。
八、课堂小结
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美妙绝伦。通过这一堂课的共同学习,给予大家的是一种熏陶和指引,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们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
九、教学后记
音乐课的教学原则有很多,但一节课不能,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原则都用上,即使用上也是有主次、有轻重的。《京剧常识及欣赏》这一课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京剧,了解京剧的兴趣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把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观念转变过来,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提倡和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特别是高中生,完全可以引导他们运用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展开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在此,教师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试着以“合作伙伴”角色和学生一起活动,还要善于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宽松、融洽、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和体验音乐艺术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从自已有兴趣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看成是愉快的事情。
在这堂课中,我还善于运用“体态语”,因为京剧是一个综合表演艺术,它综合了歌、舞、诗、武等艺术形式,其表演均有一定的程式,故我非常注重手势,眼神,肢体语言,拟声哼唱的运用。这不仅可以对京剧进行一定的注解,同时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审美愉悦,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参与到表现的意境中来让他们有一个放松的状态,捕捉到这个机会并不失时机的通过分组表演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相互评比,从而评出体会,评出学问,提高学习京剧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京剧教案
一、教学目标 :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以浙江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
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
2、电脑多媒体课件。
3、京剧脸谱。
4、京锣。
七、主要教学方法:
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
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
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 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5、请生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
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
2)、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
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
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6、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从录象中我们看到演员不仅唱得好,而且从脸部表情到动作都很到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师请一女生,请她用京剧旁白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请大家一起来模仿这段唱腔。
师:老旦的唱腔与花旦是不同的,我们来欣赏一上李奶奶的一段《血债要用血来偿》,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声音。(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七、总结本课。
1、媒体出示板书。
2、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八、下课。
1、用京剧念白作师生告别。
2、用京剧武场音乐做跑龙套动作出教室。
第四篇:京剧教案
梨 园 春 秋
桂林穿山中学 许春红
教学目标:
A、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B、通过观看戏曲录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C、通过引导学生表演,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D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教学难点:京剧在形成的原因及艺术成就。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为一体。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一、“梨园”的来历
二、京剧的表演特征 1.艺术特征
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
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四大行当:
生 分老生、小生、娃娃生、红生、武生等 旦 分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 净 分文净、武净等 丑 分文丑、武丑等
2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唱: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念: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打: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三、四大名旦:梅艳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小结:本课只是粗线条的讲解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完善的历程,为了让同学们对中国戏曲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请同学们在课后多多了解我国这一伟大的艺术瑰宝。
第五篇:京剧 教案
京剧(音乐)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4、介绍京剧。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3)我们要把菜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踩坏蔬菜? 和幼儿共同设计菜地的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