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京剧》教案
《现代京剧》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现代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的特征。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听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十七年》,使学生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以及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知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学唱京剧。教具:多媒体、锣、鼓等。
教法:讲解、引导欣赏、互动。学法:欣赏、记忆、听辨。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介绍剧情,提出问题:演唱者在京剧的行当中属哪个行当呢?与上节课的《海岛冰轮初转腾》相同吗?(学生知道是旦角,但不一定清楚这两者的区别)2.京剧的行当(见书P64页)
生:男性人物,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等。(展示扮相图片及播放生行的唱段 视频。)
旦:女性人物,可细分为青衣、花旦、老旦等。(举例、展示扮相图片。)
净:俗称“大花脸”,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可分为花脸、架子花脸等。丑;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展示扮相图片。)3.介绍脸谱,播放《说唱脸谱》。(展示扮相图片。)
4.播放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十七年》视频,让学生分辨角色属什么行当。复听《雄心壮志冲云天》,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5.京剧的唱腔和伴奏(见书P64页)(1)京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一般,二黄比较深沉,带有浑厚、凝重的特色;西皮明朗流畅,带有欢快兴奋的特色。(举例说明)
(2)。京剧的伴奏称做“场面”,场面中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不同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描写不同的场面。
(3)展示锣、鼓乐器。让学生通过敲击感受鼓、大锣、小锣、拨,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走男女台步,自创亮相动作。
6.念白(1)念是指人物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吟诵诗句,音乐性较强。白是指人物之间的对话。白又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多使用北京生活用语,口语性强,生动活泼。韵白有声调,有节奏、无韵律的长短句。
(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与《十七年》唱段中都有念白,对塑造人物形象、情感有很大帮助。
(3)节选《十七年》唱段中的白,让学生听、想、学、演。7.现代京剧
今天欣赏的京剧是现代京剧。现代京剧在狭义上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与传统京剧相比,表现在“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引进交响音乐”等。
8.播放中西混合乐队演奏《雄心壮志冲云天》。(出示现代京剧乐队照片)9.学唱京剧,体会京剧的唱腔、行当、伴奏、韵味以及表演艺术。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简单介绍剧情和人物。10.结束语
京剧作为从清代光绪年间至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流行音乐”,在我国以及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它融合了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武打技艺、服装设计、化妆等多种艺术门类。然而,我国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频频提速,各种“快餐文化”应时而生,冲击着我国众多的传统艺术,包括京剧。如何使京剧艺术吸引更多同学的眼球,让我们的“国粹”变为流淌的音符呢?请同学们听过《说唱脸谱》、《粉墨人生》、《苏三说》、《One night in Beijing 》、《刀马旦》、《折子戏》等通俗歌曲后,就京剧艺术的发展前景以文字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第二篇:高中音乐教案第九节 现代京剧
第九节
现代京剧
教学目标:
1、能对京剧艺术有继续了解的愿望,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
2、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
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重点难点:
1、京剧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现代京剧》课件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 生:《红灯记》。剧情是:铁路工人李玉和,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占区从事地下秘密工作,向游击队转送密码,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李玉和及李奶奶宁死不屈,铁梅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帮助下,把密电码送上柏山,胜利完成了任务。师:我们来欣赏就是其中一个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唱的就是李玉和被押赴刑场时的情景。
《雄心壮志冲云天》
2、大家边欣赏边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唱腔有什么特点呢?
3、生:唱段中表现了主人公面对敌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誓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和热情。唱腔流畅、明朗。
师: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书p64)
4、请学生思考一下唱词中一些提示(二黄导板、原版)是什么意思,和音乐的什么有关? 生:和音乐的节拍速度有关。
师:没错这就是京剧的板式。指的是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书p64)
4、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大家想一想这个选段的伴奏乐器和伴奏音乐与上节课我们欣赏的选段有何不同呢? 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引进了交响音乐,西洋乐器。
师:这就是现代京剧的特征之一。伴奏加上了西洋交响乐。京剧的伴奏称做场面。大家知道可以分为哪两部分吗?文场和武场。文场为……(书p64)
5、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丑)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 《家住安源》
6、接下来请学生欣赏另一选自《杜鹃山》唱段《家住安源》。故事主要讲的是:书63.赏前提问:《家住安源》中唱段中运用到哪些唱腔、板式? 生:唱段中运用到的唱腔是二黄,板式为中板。
7、歌曲的情绪是如何的?
四、课堂讨论总结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教师参与总结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艺术,是集声乐、器乐、武术、杂耍、戏剧表演等众多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不一,行当角色多样。而其唱腔也吸取了众多戏曲(诸如秦腔、昆曲)的精髓之处,是一门精深的综合艺术。
五、拓展。
京剧的脸谱也是十分有意思的,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不同性格有不同的脸谱。那你们知道京剧脸谱的起源吗?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请大家去收集一下,讲给大家听。
第三篇:浅谈现代京剧创新板式
浅谈现代京剧创新板式
摘要:现代京剧的成功与其唱腔、板式的改革不无关系。在音乐上吸收外来音调,在板式上对本剧种其他板式进行借鉴和移植,是现代京剧的突出特点。
关键词:现代京剧 板式 创新
所谓板式,是指板腔变化体音乐中根据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等要素而形成的唱腔格式。
任何历史都是一个不断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中国京剧史也不例外。刘吉点先生曾说:“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包括京剧从革新以来所得到新成就的基础上),采取吸收新因素的方法,增强自己的表现力有可能适应新内容的需要。”我国其他地方剧种的创作规律和一般音乐写作规律都是如此,都在如何保持传统框架的“原来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以便更有力度地体现这门艺术的特色。
现代京剧改革创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二黄二六]、[一板两眼]、[西皮宽板]、紧打慢唱的[导板]等等这些令观众耳熟能详的唱腔板式是怎样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下文将重点探讨这个问题。
一、吸收外来音调
戏曲本身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而改革与创新需要在程式化的太原则之内,所以创作者需要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又不受传统唱腔规律束缚。而这种新唱腔的创作首先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对传统京剧音乐有较深地了解,能娴熟地掌握它通常的唱腔规律、旋法特点。
1、西皮[一板两眼]
扩展派生的西皮[一板两眼]是吸收民间的音调发展而成的。如:京剧现代戏《奇袭白虎团》崔大娘的一段西皮唱腔就采用了一板两眼3/4拍节奏。
这段唱腔完全突破传统板式格局,创作者根据特定情境和人物性格的需要作出了一些尝试:
1、吸收当地朝鲜民间歌谣。
2、3/4拍的特点动力性较强,适合表现当时的场面。
3、在上下句的落音上是传统的老旦格式。三者结合非常和谐统一,这样的变化给人很新颖的感觉,但其实仍是变化中求统一。
[一板两眼]在唱腔的安排上,方法和原则是很多的,譬如另一种二黄[一板两眼],它所表现的情绪又不一样,因此在创腔上的处理风格也不同。二黄[一板两眼]
在京剧《红云岗》中红嫂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二黄唱腔。就是在不脱离二黄慢板腔的“基本腔调型”基础上所创造的新唱腔。
《红云岗》中的二黄[一板两眼]在板式结构上仍是慢板风格,基本符合传统曲调进行的规律。唱腔中溶人“蒙山小调”,保持和发扬京剧唱腔固有特色;节奏上打破传统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段,改用3/4拍的形式,与慢板相比演唱节奏较快,更符合当代群众的审美观及欣赏需求。
以上两段唱腔,虽然都是一板两眼,但却在风格情结上完全不同,充分表现出了3/4拍的两面性。《奇袭白虎团》是表现喜悦,欢快的情绪,采用具有动力性、舞蹈性的节奏来表现。而《红云岗》恰恰相反,它是在保持慢板的基础上来加以变化,揭示了人物深情激荡的情绪。既保留了传统唱腔,又符合新剧目的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需要,使传统的形式、手法在新剧目中得到了新的生命。
二、借鉴本剧种的板式
借鉴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搬,更不是搬来后喧宾夺主,而是准确地把握创新尺度,通过合理的艺术手法把被借鉴者吸收进来。借鉴的目的是将传统的唱腔注入新的血液,创出唱腔的新程式,使之产生艺术生命力,从而丰富整个剧种的唱腔系统。
像[宽板]与紧打慢唱的[导板]这两个板式,都既没有脱离传统京剧音乐的特点,又富有独特的时代气息。[宽板]与[导板]就作曲角度来说,都属于拆散类板式,但创作者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都记成上板形式的节奏。
1、西皮[宽板]
西皮[宽板]是在西皮[摇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紧打慢唱的特点,制造一种内紧外松的感觉,加强了唱腔的抒情性,擅长表达内心激动的情绪。
这种板式比较严谨,主要体现在对那种相对最佳稳定状态的追求。设法把这些自由度较大的东西,尽可能地固定起来,是板式创新的一个方法。用2/4记谱成节拍定有的形式,节奏棱角分明、不致散漫,有利于大乐队的配器,丰富了唱腔的音乐形象,避免了因任意的处理影响质量或造成演出中艺术整体与部分之间可能产生的不协调。[宽板]的创作即是将西皮[摇板]的规律。旋法特点吸纳进来,使之流露出万变不离其宗的新韵味。“紧打慢唱”的[导板]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穿林海”唱腔,恰恰把握住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共性,从而创造出新腔。“紧打慢唱”的[导板]形式,打破[导板]自由节奏形式,成为上板演唱,2/4拍记谱。唱腔舒展开阔、豪放昂扬,表现杨子荣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因此用了此板式。
“真理再进一步就是谬误。”这就要求我们创新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要做到恰到好处。所以,高明的作者往往能把握住“火候”,博得欣赏者会心一笑。
三、移植创新的板式――[二黄二六]
梅兰芳先生说过创新就是“移步不换形”,这是中国式的发展和改革。任何发展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因为新的剧目往往在剧本的主题思想、戏剧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的方面相对传统剧目的唱腔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仅仅是为了继承传统唱腔而生搬硬套,势必难以创作出动人的艺术形象和优美的唱腔。在音调和结构上,调式和板式上互相移植,能够使戏曲的内容得到真实生动的表现。把共性的程式演变为个性的风格,对传统程式做出独家演绎,同时为观众所接受,形成另一种独有的板式。
传统京剧二黄中,没有[二六]板式,二黄[二六]这个新板式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移植[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和速度而成的。这样既不脱离二黄的风格,又加入了西皮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音乐形象。这样一来,唱腔更加流畅连贯,却又不像西皮那样高亢明快,具有刚劲有力和委婉抒情的风格,使板式上的局限性得以拓展
再如,《海港》中表现方海珍教导韩小强,由于内容和情节上需要,也使用了[二黄二六],由2/4转1/4,唱句的分句之间过门很少,拖腔也少。由于二黄有叙述性很强的风俗,西皮无法很好地胜任这种音乐语言,从而展示出二黄[二六]的风采。
现代京剧板式的设计,往往是根据对剧本、情节、人物性格等多方面的考虑来创作。这样就相对于传统京剧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老腔老调已不能准确表达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因此需要创新。以上两段唱腔的板式正是大胆地吸收了西皮[二六]的因素,进行了发展创新。才与具体的剧情相符合,更好地展现了人物形象。总之,基本腔调型是共性,在具体运用到各个不同人物的唱腔之中体现出这种共性。共性存在于各个不同唱腔的个性之中。无论唱腔个性多么鲜明,却始终不脱离共性(基本唱腔型)对它的制约。这充分说明发展创新并不是另起炉灶。
结语
京剧的发展,一方面要继承传统,保持京剧原有特色,另一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适应新一代观众的审美观的变化。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必须不断深入群众、搜集、吸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使京剧永远生机盎然。这些新创造出来的唱腔在广大欣赏者耳边反复出现,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新的“基本腔调型”来替代旧的“基本腔调型”,成为新的经典。现代戏的创新板式打破了京剧板式的局限性,拓展了京剧音乐发展的广阔天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确实带动了京剧的发展。
第四篇:京剧教案
一、教学目标 :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以浙江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
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
2、电脑多媒体课件。
3、京剧脸谱。
4、京锣。
七、主要教学方法:
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
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
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 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5、请生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
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
2)、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
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
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6、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从录象中我们看到演员不仅唱得好,而且从脸部表情到动作都很到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师请一女生,请她用京剧旁白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请大家一起来模仿这段唱腔。
师:老旦的唱腔与花旦是不同的,我们来欣赏一上李奶奶的一段《血债要用血来偿》,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声音。(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七、总结本课。
1、媒体出示板书。
2、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八、下课。
1、用京剧念白作师生告别。
2、用京剧武场音乐做跑龙套动作出教室。
第五篇:京剧教案
梨 园 春 秋
桂林穿山中学 许春红
教学目标:
A、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B、通过观看戏曲录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C、通过引导学生表演,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D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教学难点:京剧在形成的原因及艺术成就。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为一体。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一、“梨园”的来历
二、京剧的表演特征 1.艺术特征
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
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四大行当:
生 分老生、小生、娃娃生、红生、武生等 旦 分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 净 分文净、武净等 丑 分文丑、武丑等
2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唱: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念: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打: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三、四大名旦:梅艳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小结:本课只是粗线条的讲解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完善的历程,为了让同学们对中国戏曲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请同学们在课后多多了解我国这一伟大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