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版四年级上册27课《虎门销烟》
《27 虎门销烟》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执教:金石小学 张丽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2、懂得虎门硝烟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方法等,制作ppt课件;学生搜集林则徐的资料,有条件可观看电影《虎门销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导入新课。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虎门销烟》。请在课题前加上时间、人物,组成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内容。
抽生反馈。
师:这里的“烟”指的是什么?(鸦片、大烟)2.了解鸦片及其对人的危害。⑴出示罂粟—鸦片图
师: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⑵出示学习链接
这是人们在吸食鸦片。看到这几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抽生反馈,引导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危害)
从学习连接中,你了解到什么?(抽生反馈,抓住“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国库空虚、战斗力削弱”)
3.林则徐简介
过渡:鸦片危害巨大,早在1813年清政府就开始禁烟,却屡禁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出示林则徐图片)
林则徐,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 之誉。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销烟的经过和历史意义。过渡:林则徐是怎样销烟的?我们一起来理解课文吧。
1.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谁来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抽生反馈,师板书: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历史意义)2.学习销烟前,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师: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抽生反馈。
时间:1839年6月的一天 地点:广州城
⑵广州城为什么“沸腾”了?
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 ⑶听到这个消息,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看出人们很高兴?
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⑷仿写一个节日的有趣场面。预设:
过年了,老人们笑呵呵地地贴春联、挂灯笼;年轻人开心地煮年夜饭;孩子们手里捧着零食,欢快地跑来跑去。
元宵节晚上,爷爷奶奶坐在客厅开心地看着电视;爸爸妈妈在厨房煮刚包好的汤圆;我可坐不住,厨房、客厅来回跑着。
放鞭炮了,爸爸猫着腰,连忙躲开,并吓得哇哇大叫;我一看爸爸那副模样,便笑得前仰后合;妈妈见了,说:“宝贝,别光顾着笑。要注意安全哦!”说完,却也笑弯了腰。
3.引导学生阅读2-5自然段,了解销烟时壮观的场面。过渡:人们听说林则徐要在虎门销烟,十分高兴,也很期待。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了解销烟时的情况。
⑴观看视频《虎门销烟》
看了这段视频,你觉得销烟场面怎么样?
⑵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描写虎门销烟壮观场面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可从人多、销烟池子大、销烟的数量多、烟雾大这几个方面来找。边默读边标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抽生反馈。预设:
人多: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人多,人们的心情高兴,像过节一样)
销烟池子大:挖了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
(十五丈大约是五十米,比我们学校的操场还要大一点,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从侧面告诉我们销烟数量多)
销烟数量大:一袋袋海盐、一担担生石灰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鸦片最怕盐卤和石灰,经过盐和生石灰的浸泡,烟土变成渣滓,不能再收合成膏。)
销烟由几步完成?请在课文中找到描写销烟过程的句子,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又……再,说明销烟民夫非常认真)
烟雾大:一团团、弥漫了整个虎门滩(也说明销烟数量大)
⑶当人们看到销烟这样壮观的场面,心情怎样?
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寒冬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高兴,读出高兴的语气,读出壮观的场面)
4.读第6自然段,理解销烟后外国商人的反应,感受中国人不可欺。
过渡:看到销烟这样壮观的场面,群众们欢呼雀跃,那外国商人又有什么反应呢? ⑴抽生读第六自然段,思考:外国商人有什么反应? 抽生反馈。
(恭恭敬敬、敬畏、垂手恭听)⑵林则徐是怎样警告他们的?
现在你们也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不要违反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请男孩们读读林则徐的话,语气严肃,有震慑力,铿锵有力。⑶从林则徐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林则徐的爱国精神。中国人不可欺!)5.齐读第7自然段,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过渡:这场销烟让群众欢呼雀跃,使外国商人敬畏,历时多久,又有什么历史意义呢?请齐读第七自然段。
⑴齐读第7自然段。⑵持续二十三天说明什么?
(数量多,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世界罕见)⑶销烟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讨论:为什么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三、拓展延伸,了解毒品的危害,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1.说一说
虎门销烟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也许你还在为虎门销烟的大快人心而激动不已。今天,当我们站在林则徐的雕像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虎门销烟过去一百多年了,不法分子将鸦片制作成新型毒品,如冰毒、可卡因、吗啡等,甚至引诱青少年吸毒。吸毒不但毁了人的身躯,灭了人的精神,还使人忘了意志。吸毒是条不归路。同学们,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抓紧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创造辉煌的人生。
板书设计:
销烟前 沸腾 历史意义 27 虎门销烟 销烟时 壮观 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销烟后 敬畏 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课外资料:
1.鸦片的危害:鸦片作为药物使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则造成药物依赖性;作为毒品吸食,对人体产生难以挽回损害甚至造成死亡。吸食鸦片后,可以初致欣快感、无法集中精神、产生梦幻现象,导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停止则会发生渴求药物、不安、流泪、流汗、流鼻水、易怒、发抖、寒战、打冷颤、厌食、便秘、腹泻、身体卷曲、抽筋等戒断症;过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压、瞳孔变小,严重的引起呼吸抑止致人死亡。一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国清政府无法禁止鸦片、亦无法限制 鸦片使用,而西方国家大力倾销到中国鸦片,逆转西方世界对中贸易逆差(而后中国自行生产鸦片),这些 鸦片让许多中国人成为“东亚病夫”。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3.虎门销烟的方法是否正确: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鸦片最怕盐卤和石灰,因此在虎门海滩高地挖掘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巴,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翻滚,烟土变成渣滓,不能再收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烟渣退潮入海
4.天朝的原意,是中国自隋代起,因为国力强盛,历代封建王国对本国、本王国的称呼,意指本国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周边其他“蛮夷”的“天朝大国”,如:(清)陈康祺所著《郎潜纪闻》卷一:“蕞尔岛夷,知天朝有人,或不至骄横如此。”同时,“天朝”亦是封建时代臣下对本朝朝廷的尊称。
第二篇:四年级虎门销烟教案
四上《虎门销烟》滕州姜屯马厂小学
8、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的10个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虎门销烟的主要经过。
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读书的情况。
2.在精读感悟阶段,采取圈点勾画讨论交流分角色、感情朗读等方式了解学生读懂课文情况。
3.借助拓展训练学生练笔,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
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附板书设计:
观看的人多 仪式隆重、销烟彻底伟大壮举
群情激动
销烟二百多万斤
教后反思:
《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记叙了1839年6月,林则徐率领文武百官在虎门销毁了200多万斤害人的鸦片,这一举动震惊中外,让外国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因此在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由于课前预习比较充分,感觉整堂课上得较成功。细细反思主要表现如下:
1、抓住主线,创设激情,进入情境。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在教学中我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引领学生用心地、细细的品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我们能深深的感受虎门销烟是壮举?学生在细读课文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销烟前人的多而广,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等词读悟出了人多而广;其次是感受到了销烟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迁移生活,感情升华
课文结束的时候,当孩子们还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和虎门销烟格格不入的现象。目前走私毒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最想说什么?”“此时此刻,面对这我没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你又想说什么?”可能是我问的太急了,也可能是我问题设计的不够合理,孩子们的而回答只停留在面上并不深入,课堂气氛也相当沉闷,在此浪费了很多时间,为此我深感遗憾。除此之外,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够,这也是我今后的课堂上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滕州市姜屯镇马厂小学杜荣鹏
第三篇: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说课稿
司徒街小学
高建花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
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披情入文,察寻“壮举”
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在提醒学生认识课文这种首尾联系的结构以后,可以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文2-5节,找一找能表现“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风景。
1. 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2)交流。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叙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由于本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注意“挤”)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
伴随着学生的交流,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指导朗读。
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
小结指导朗读。
2. 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在阅读交流中,“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等词语必然会跃入孩子们的眼帘,在抓住词语品读时,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仔细观察林则徐的神态,从民工郑重的表情、严整的军容中想象:“在雄壮的礼炮声中,林则徐健步登上礼台,一声令下,一群群健壮的民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他们先……再……然后……顿时……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盐巴”用简单的语句概括。)(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3. 指名读第四小节。
第四自然段描绘述了“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教学参考书语)。透过字面,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前者,但对于后者理解则相当吃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在欢呼的人群中,有沾染鸦片成瘾的年轻人,他们会说_____;有深受鸦片毒害的家人,他们会说______;有正直义愤的读书人,他们会说_____……”在此想象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想象,当外国商人看到中国老百姓声势浩大的欢呼场面时,他们会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是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行动!4. 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生活现象都聚拢到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为真切可感,更为丰富多彩。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3)齐读。
5. 引读第五小节。
6.(1)这一小节中哪些词体现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7. 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抓住数字“20多天”、“二百多万斤”和“卷进咆哮的大海”等词语,指导学生读懂销烟持续时间之长,销烟的数量之多即可。
(2)练习朗读,评价。(3)齐读。
8. 观看销烟录象。你想对在场的外国商人说些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7.小结齐读课文。
三、作业。
1. 朗读课文。
2. 预习小练笔: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四、拓展延伸,再悟“壮举”
课文选材于历史事件,这就决定了课文教学必须适度开放。因此,当组织学生交流、朗读了销烟的“壮情”以后,应指导学生回读全文,从整体上再度建构知识和情感。
可以结合课文第二幅插图启发学生以“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适时补充林则徐的爱国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谈话之后,组织学生,诵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抓住“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等词句,深层领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将会让世界震惊!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板书
第四篇: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培养学生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当时的情景
四、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出示罂栗花图片(指出此花是制作鸦片的原料。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掉,使人体力日衰,当兵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能力,最后摧残人命,对中国危害极大。
二、精度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1)、一自然段交待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2)、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的销烟场面
(3)、最后一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最后讲出了一些问题由学生回答。
(4)、重点理解
“伟大的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
“壮”体现在场面的壮观:a、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b、仪式隆重
c、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朗读时的重点词语:分外壮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彩旗林立等描写人多,场面壮观的词语
要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
(5)、销烟顺序: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三、课外延伸
现在的毒品是经提纯的如冰毒、海洛因等,其危害性更大。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虎门销烟》说课材料
说教材
我今天讲的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虎门销烟》的二课时本课设计理念通过逐词逐句讲解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说教法
本课用启发诱导式进行教学,以提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课文后回答问题,最后老师总结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意思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说学生
对于本班学生较生疏,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授课时应注意观察学生上课情绪,及时调整提问方式。
说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段落
2、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3、教师予以总结概括(由词句到段落最后到全文的理解概括)
4、通过提问,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更正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本文在讲解过程中,采用了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指导概括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提问题,使学生了解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对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延伸方面使学生正确对待毒品,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做到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坚持不懈,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由于对本班学生较生疏,在提出问题时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主要是由于自己的教学形式单一,没有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运用教学方法上以及课堂调控能力方面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054300河北省临城县岗西中心小学井中振电话:1393294523
3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培养学生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当时的情景
四、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出示罂栗花图片(指出此花是制作鸦片的原料。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掉,使人体力日衰,当兵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能力,最后摧残人命,对中国危害极大。
二、精度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1)、一自然段交待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2)、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的销烟场面
(3)、最后一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最后讲出了一些问题由学生回答。
(4)、重点理解
“伟大的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
“壮”体现在场面的壮观:a、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b、仪式隆重
c、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朗读时的重点词语:分外壮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彩旗林立等描写人多,场面壮观的词语
要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
(5)、销烟顺序: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三、课外延伸
现在的毒品是经提纯的如冰毒、海洛因等,其危害性更大。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虎门销烟》说课材料
说教材
我今天讲的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虎门销烟》的二课时本课设计理念通过逐词逐句讲解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说教法
本课用启发诱导式进行教学,以提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课文后回答问题,最后老师总结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意思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说学生
对于本班学生较生疏,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授课时应注意观察学生上课情绪,及时调整提问方式。
说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段落
2、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3、教师予以总结概括(由词句到段落最后到全文的理解概括)
4、通过提问,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更正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本文在讲解过程中,采用了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指导概括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提问题,使学生了解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对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延伸方面使学生正确对待毒品,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做到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坚持不懈,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由于对本班学生较生疏,在提出问题时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主要是由于自己的教学形式单一,没有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运用教学方法上以及课堂调控能力方面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第五篇: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说教材】
《虎门销烟》是一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又不乏结构严谨的记叙文。课文以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题材,用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强调了它在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意义;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第六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认识一种花。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出示图】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修改为:在中国近代,许多中国人曾深受其害,导致千万人丧命,甚至家破人亡。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处置这罪魁祸首——鸦片?(板书:销烟)
2、比较:“销”(熔化像金属一样的鸦片)、“消”
3、在近代世上,也有一个人的想法和同学们一样。他在广东的虎门进行了一场销烟,我们把这一历史事件叫做——(补全课题:虎门销烟)○读题,这个人是谁?(板书:林则徐)○认识他吗?介绍一下。
4、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任务的方法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二、整体感知,学文首尾段落
1、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2、出示生字词。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卷(juǎn 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
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
(4)第六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出示§2】交流:(相机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出示句子】“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1)“分外壮丽”(理解:格外、特别壮丽)
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壮丽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过渡:读读找找第2段,哪些地方与往日不同?
【出示句子】“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人多,哪里看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水泄不通”理解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车水马龙„„)(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4)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二)学习第三——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真称得上是一次“伟大壮举”。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你又从哪里看出“壮”呢?
2、交流。
【出示句子】“这时候„„开始了。”
(1)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2)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进行诵读,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3、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如何一步一步销烟的?(1)交流: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2)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读一读,练习复述(抓住关键词语)
(3)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4、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壮”? 【出示句子】“看到„„虎门上空。”
(1)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老百姓会说什么?喊什么?(2)指导朗读(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伟大壮举”战果之大:“整整”、“23天”(持续时间长)“二百多万斤”(数量大)○练习朗读
四、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五、读写迁移 布置作业 修改为:
四、总结迁移
1、回顾课文内容。
2、林则徐主持的这场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被称为“壮举”是因为“场面壮观”:(1)来观看的人多(2)仪式隆重(3)销毁烟片数量多、时间长。这个“伟大壮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对待别人的欺辱是会坚决抗争的。,正如文中所说的——齐读§6。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89年6月3日。
3、为了纪念这位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人们在广州、福州等多个地方立起了林则徐塑像。
4、【出示塑像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到了什么?你又想说些什么?(主要写的内容:(1)描写苏向上的林则徐形象;(2)回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3)发表感想,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人民不可侮。)○完成小练笔:《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五、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伟大壮举)场面: 壮观 隆重
先 撒盐巴 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经过: 再 抛鸦片
然后 倒石灰 作业设计:
一、课文精彩回读
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再把收缴来的(),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倒下去。
二、画龙点睛(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1.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2.()害人的鸦片不销毁,()会使国家和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
3.()林则徐虎门销烟有功,()受到后人的传诵和敬仰。
三、快乐练笔
在生活学习中,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说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请同学们把你平时做的事情用“首先„„再把„„然后„„”这个句式完整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