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实施计划
音乐教学实施计划
篇一:音乐教学实施计划
在初中教育中,不仅仅是语数英史地生政的教学,还有音乐体育教学。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从教已经有很多年了。在慢慢的教学中,我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觉得自己进步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应该在更多的方面帮助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进步,我相信我是能够做好的。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工作任务:
1、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班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音乐并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所以每个班级一个星期也就只有一节音乐课,所以我带了整个年级的学生音乐学习。在我不断的教学中,我有了更多的进步,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最渴望自己做到了。音乐教学并不困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这才是我最看重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重点注意这一点的!
篇二:音乐教学实施计划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音乐,校本课程声乐.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歌曲《爱的奉献》欣赏《欢乐颂》2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欣赏《爱星满天>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欣赏<小放风筝>2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欣赏<说大话>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欣赏<蝶恋花>2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欣赏<渔舟唱晚>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阳关三叠>2课时
第八周歌曲《举杯祝福》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爱我中华>2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欣赏<街头少年>2课时
第十一周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欣赏<卡门序曲>2课时
第十二周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欣赏<回忆>2课时
第十三周欣赏《远航序曲》2课时
第十四周欣赏《街头少年》<老友进行曲>2课时
第十五周歌曲《同一首歌》2课时
第十六周欣赏《告别时刻》1课时
第十七周活动毕业联欢会
篇三:音乐教学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五、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六、教学重点、难点、思路分析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学思路: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七、主要教学措施
1、面向团体,因材施教;
2、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5、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改革评价机制。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
八、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艺术节活动。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篇四:音乐教学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七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执教的十七个班级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2.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3.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2)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3)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4)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篇五:音乐教学实施计划
训练部分:
1、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用正确的口形,整齐地歌唱;
2在换气记号处换气,吸气时不出声、不耸肩。
3、以统一的音色,获得较自然而优美、明亮而圆润的童声。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认识五线谱、线、间、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
3、练耳部分:听辨出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
教学分析: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
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在全国都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做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前可能学校为了单纯的成绩着想,很少有开音乐课或是不开音乐课。可是现在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下,音乐教育也是成为了一个新的重点。
所以我就得更加努力的教学生了,学生的音乐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心胸,在音乐的陶冶下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素质教育的高明之处。
祖国的下一代就是我们的孩子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都在他们肩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教育好,教育好他们就是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做了贡献,要想中国能够持续的发展和强大就必须把教育做好,那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第二篇:音乐教学实施计划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县教育局的号召,本学期在唱歌课上加大力度,为班班有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根据每学期的音乐考试的要求,加大对学生音乐乐理知识的力度,在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针对以上两点想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教学要求
1、在原来音乐课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体同学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声准确而且清晰。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a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b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c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d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a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b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a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b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c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d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知
1.能背唱每首欣赏曲目的音乐主题片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住主题旋律,可以根据音乐内容填词,提高兴趣的同时更好的记固相关的知识.2.了解每首欣赏曲目的相关常识,比如词曲作者,曲子的情绪,曲式结构等.3.充分利用音乐骨干的作用,加大课前的复习力度,由兵考兵,减轻老师的负担.4.根据不同单元的内容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拓展,比如第一单元可以加入5.12抗震救灾主题歌曲,让学生在贴近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更好的理解感受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情感.四,教学进度表如下
第一周至第二周:第一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祭献之舞》 第三周至第五周:第二单元《走进西藏》《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翻身农奴把歌唱》实践与创作
第六周:复习一、二单元的内容
第七周至第九周:第三单元《唱脸谱》《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第十周至第十二周:第四单元《美丽的村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
第十三周:复习三、四单元的内容
第十四周至十五周:第五单元《我的祖家是歌乡》《斗笠舞》《八骏马》《雨打芭蕉》 第十六周:第六周单元《踏雪寻梅》《我爱你,塞北的雪》《溜冰圆舞曲》 第十七周至十八周:综合复习
以上是对本学期的一些打算和做法,如有不足,敬请各位领导帮助指正。
第三篇:教学实施计划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实施计划
北师大实验语文教材,总体说来,系由从浅入深,从感性到抽象,循序渐进,有值得称道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六册以前基本采取的按学期所属的季节来编写,即秋节开学时,编有关秋天和冬天的故事,而春季开学时则编写春季和夏季的故事。作为课文,让学习的内容与环境相配合的好举措,易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1.亲 情 礼物平分生命 妈妈的葡萄 语文天地
2.春天的脚步 梦已被染绿 理想的翅膀 春天的雨点 语文天地
3.读 书 小小的书橱 山沟里的孩子 爸爸和书 语文天地
4.可爱的小生灵 花儿也会放风筝 小 虾 松 鼠 语文天地
5.智 慧 田忌赛马 捞铁牛 用冰取火 语文天地 6.奇妙的石头 天外来客——陨石 和氏献璧 中国石 语文天地
7.特 产
8.尊重与平等 最美的花束 “这个规矩不能有” 苏珊的帽子 语文天地
9.观察与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 李时珍 装满昆虫的口袋 语文天地
10.奉 献 大禹治水 炮 手 小河的歌 语文天地 11.书 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送往小木屋的信 信 语文天地 12.走进森林 美丽的小兴安岭 草叶上的歌 失踪的森林王国 语文天地
二、教材编写说明
本册教材仍沿袭前面五册教材的编排特色,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特产》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展现自然世界的风貌的,如“春天的脚步”、“可爱的小生灵”、“奇妙的石头”和“走进森林”;有反映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如“亲情”、“读书”等;也有表现人类智慧和文化,讴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如“智慧”、“尊重与平等”、“观察与发现”、“奉献”和“书信”等。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有诗歌,有故事,有书信,也有说明文,加上“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和古诗,体裁多样,文质兼美,可使学生在学习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六册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的充满童趣,有的表现出睿智;有的凸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有的赞美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切合中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语文天地的设计同三年级上册一样,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等五个栏目,“金钥匙”和“自检”仍沿续。
◇“日积月累”设计了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 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以第一单元为例(见教科书第7页):
●写下面加点的字时应该注意什么——辨析字形,发现字的易错点: “礼物”的“礼”——示字旁,只打一点;
“博大”的“博”——左边是“十”,和竖心旁区别; “幼小”的“幼”——左边是“幺”,不要写成绞丝旁; “不幸”的“幸”——下面部分比“羊”字少一横;
“染”——上下结构,右上角是个“九”字;(可编故事记忆)“缺少”的“缺”——左边是“缶”字旁,需要牢记笔画; “承受”的“承”——中间部分是横撇、立弯钩,不要写成竖钩; “勇敢”的“敢”——反文旁,四笔构成。
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时,可采取多种形式,编字谜,编故事,找形近字对比等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察、比较、辨析,掌握这部分字的字形特点,从而能够正确书写。
●抄一抄——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常用词语的积累。
这些词语有的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的是常用书面词语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语境中使用汉字。组成这些词语的汉字,不完全是生字。但这些词语是要求掌握的底线。
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抄写、积累,并鼓励学生从文中和课外读物中再摘抄一部分自己喜欢的或是认为重要的词语。摘抄的同时要求练习使用。例如用词语造句、找近反义词,或读原句体会词义等。
这一题每一行后面,留有一个方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期末时统计学生自主学习词语的数量(也要注意质量,选写的不能破词),作为评价的一部分,以确保有差异地学习。●比一比,再写出几个词语——体会、辨析词义,扩大词汇的积累: 一瞬间、一眨眼、一刹那,都是表示极短的时间,(霎时间、转眼间、顷刻间……)
立刻、顿时、马上,都是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急忙、立即、立时)
尽管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短促,但对于它们的使用还是有差异的。可指导学生把这些词语分别用到句子中来体会,还可以找到运用了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在语言环境中体会用法。这类练习活动如果开展得好,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读一读——比较每组句子表达的不同形式,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在陈述的过程中加入抒情和议论,产生了感染力)
“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恰当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勾画了人物形象)
这类练习在五册就已出现,恰当的引导、指点可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句子的表达是可以更生动具体的。不必多讲写作方面的知识,只是通过读来体会、比较,使学生了解怎样表达效果好。
●读一读,背一背——加强积累,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语感。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帮助理解诗词的大意,使学生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此外,“日积月累”还设计了有关区别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词义,结合句子理解词义,读警句、格言,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练习。“语文天地”所有的练习和课文紧密结合,在学习课文时相机处理。例:《山沟的孩子》(第31页)在课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子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山楂果由红变黑了,路边的草垛由黄变黑了,男孩子身上的褂子也由蓝变黑了。
“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他们。”——远远近近,说说笑笑,夜雾笼罩着他们。
在学习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注意到这对应着写的两组句子,想象上学下学的情景,从中体会山沟的孩子起早摸黑上学的辛苦,同时体会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学习以后的欢乐。
再如《松鼠》(第42页)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第二段。“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最后,在搭好的窝上面加一个盖。”
让学生找出“先、再、然后、最后”,试着去掉这几个词再读读句子,体会这些词语所起的作用,然后用上这类词语来说一段带有连续动作的话。练习有条有理地叙述比较复杂的事件过程。
第42页填一填:松鼠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这段话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美丽可爱。
在学生进行填写时,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注意,作者对松鼠的描写是按一定顺序的,并且抓住了松鼠可爱的特点。
以上练习都为启发、指导学生的习作进行了铺垫。
◇“开卷有益”选编的自读课文大都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情节有趣,例如《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书本里的蚂蚁》《带刺的朋友》《“发明大王”的秘诀》《猎人海力布》《爱因斯坦与小姑娘》《邮箱里的花束》等等;也有的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例如《雨在歌唱》;还有的包蕴了许多科学知识。这些自读课文既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适合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读课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扩展、补充,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以学生自读为主,不做分析讲解,不考查。如时间紧张,也可以课下读。但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阅读量。
◇“畅所欲言”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可和单元主题、主体课文或自读课文结合,自然引入。
仍以第一单元为例:
第一单元的主体课文是《礼物》、《平分生命》、《妈妈的葡萄》,自读课文是《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每一篇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随机引入“畅所欲言”(第10页)。如请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介绍自己家晚上做些什么,介绍家中趣事,体会亲情,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热爱。
第四单元的“畅所欲言”话题是“怎样爱护小动物?”(第45页)由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引出。教师可以设臵一个情境,使学生关注这个话题;也可以由前面的某一篇课文过渡而来,谈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再说说应该怎样爱护它,随后引出话题,讨论动物园里的投食问题,最后达成共识——怎样爱护小动物。
所有的“畅所欲言”都要使学生感到有发言的需求,愿意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在交流中锻炼表达能力,培养自信,逐渐学会交际、沟通,学会聆听,学会换位思考。
◇“初显身手”设计了多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语文天地中的所有内容都和主体课文紧密结合,不能作为单独的内容来处理,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学时出现的问题灵活安排,随机组合。切忌在学完主体课文后再集中处理语文天地。
“初显身手”作为综合活动,强调的是过程,是整个实践的全程。教师在单元学习开始之前就有通盘设计,要动员、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可以有分工的不同,但不允许有人游离在外。可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日程,合理安排分工,使每个孩子都能够感觉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愿意投入。
例如第三单元《读书》的综合活动(第31页)有三项:展示摘录本、观察书和记录课外阅读情况,但这些活动并不是在某一个四十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的,课堂上展示的是个结果,其实功夫在课外。因此,教师应平时就督促学生养成读书时做摘抄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摘录本进行装饰美化,为它起名字;还可提前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记录下来。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进行评价,充分肯定每一个人的优点。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摘抄、阅读成果,介绍观察心得时,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同时,其他同学的表现又会进一步激励他更加努力。所以,我们要使“初显身手”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初显身手”还可以和其他栏目有机结合,如上面的活动就可以和这个单元的“畅所欲言”结合,从观察图书的扉页和封底开始,引入了解图书的演变历史。如有条件,这可设计为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笔下生花”作为习作栏目,不以指令性的形式出现,而是和其他栏目紧密结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这种设计既能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列出父母作息时间表、制作家庭档案(1单元)、借书经历、介绍好书(3单元)、小动物(4单元)解决难题、想象故事(5单元第56页)、写石头(6单元)、写广告(7单元)、互评优点(8单元)、观察验证天气谚语、有趣现象(9单元第96页)、续编《炮手》、爱心助人计划(10单元第106页)、写信(11单元第116页)、想象习作《走进大森林》(12单元第131页)
全册11次习作可根据教学情况做选择,不适宜当地情况的,或学生不感兴趣、无话可说的可以不做,也可以换内容,还可以安排成大小作文形式。习作不要成为学生的负担,选做的题目应尊重学生,不要强求一律。
二、新课标本学段学习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认识常用汉字268个,其中265个会写。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25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期8次左右。
三、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1.关于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册将继续学习生字290个左右。在三年级,识字虽然仍是重要任务,但不再作为教学重点,因此要求学生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独立识字。要继续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继续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识字,鼓励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学生进入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认识了常用汉字2000个左右,对汉字构字规律有了较明确的了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例如听读认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认字、分析字形认字等,并且学会了使用工具书,能够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来独立识字。
由于教材鼓励学生个性化识字,实际上学生的识字量是有差距的,识字能力也存在着差别。在识字教学中要照顾差异,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采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交流学习经验,启发旁人;鼓励互助合作。在识字过程中,要本着“字不离词”的原则,以词为单位进行识记,不专门对字进行反复认记;不要求对生字的掌握一步到位,允许在滚动识记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要培养学生借助字词典,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适当调整识字的阶段目标,但“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应作为学生掌握的底限。识字要和阅读紧密结合,不能单独进行,切忌为完成识字任务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册要求学生学习书写318个字,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三年级是错别字的高发期。学生大量识字,但又都是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学习的。当阅读或习作时,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之间的异同必然会造成部分识记、书写的混淆。本册仍坚持在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一系列同音字、形近字的比较运用练习,还设计了一系列易错字的书写指导。以正面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利用学过的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有意识地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采用多种形式(每日一比(形近字、同音字)、错别字病院、扩词比赛、选字填空、形近字找朋友)形成认字写字、纠正错别字的环境氛围,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逐步做到正确用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于词语学习
在五册教材的培训时,我们强调过,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阶段。升入三年级后,由于阅读量增大,阅读面拓宽,大量书面语汇进入学生视野,原有的口头词语不能满足阅读和表达的需要。因此,词语教学成为重点。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在理解词和句的基础上,还应重视词和句的积累与运用,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怎样理解词语?这是有很多方法的。
大量的书面语汇应该随课文学习。教材中提供了联系上下文、联想熟悉的事物、想象、查词典等学习词语的方法,学习生字要和学习词语结合起来。课文中不少书面词语,比如“鄙视”“洗劫”,学习时应该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不要孤立地认字、写字,也不要孤立地考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学习词语可以利用词典来了解词义,但又不能过于依赖注解,尤其不要让学生背注解。因为许多词语无论怎样注释,都无法准确表达它们的意思。所以我们反对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我们应继续强调在语境中学习词语,理解词语。
学习词语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对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依靠语境提供的信息来认知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例如《这个规矩不能有》(第77页)警卫员见彭总发怒,他想辩解一下,就说:“牌子上不是写着休息吗?”联系彭总发怒的情况和警卫员话的内容,就可以知道,他是在解释事情的原因。由此可知,“辩解”就是分辩、解释、说明情况的意思。
学习词语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联想和想像。例如“浩瀚”,(第23页《小小的书橱》)诗中说:“我面对——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如果查字典,词义是:“广大,繁多”,不但感觉抽象生硬,而且和诗句中的海洋相联系,又似乎不够贴切。不如直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想象海洋的无边无际,再联系前面的“广阔的世界”,就可以体会“浩瀚”的词义了
学习词语还可以根据汉字表意的特点推知词义,也可以根据字义合成词义。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比较,最直接的应是看上下文理解,其次是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义或者合成字义等其他方法,最后再考虑查词典。值得强调的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例如“滋润”(第2页)“正如春雨绵绵,不断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滋润”两个字都有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联系前文的春雨,就可明白词义了。
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学生是否理解了某个词语,可以通过举例子、用自己的话解释、表演、打手势、找同义词替代、说反义词、画画等方式考查。例如朗读、造句、词语搭配都能够反映学生掌握词语的水平。也可以采用游戏形式进行用词不当的纠错。
总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鼓励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词语的理解;允许学生掌握词语的数量、进度不一致,鼓励多积累,在实践活动中多使用;要引导学生在各种语境中留心学习语言,逐步形成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关于阅读教学
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涵的浅显的道理。要指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就像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瓣、花蕊、花托都拽开、分解了,就会失去花朵的美丽了。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 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讲,学了语言就是要学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人认识一件事物、一个定理、一个概念……都要达到理解水平。歌德说:“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要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
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⑴ 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义,使重点词句的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⑵ 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内涵,创造性地表述课文内容。⑶ 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由此不难看出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感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达到第三种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动,同时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只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2)朗读和默读结合使用
一般来说,低年级多用朗读,中高年级多用默读。尤其是默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通过默读许连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速读能力,学生能够很快地将阅读内容要点概括出来,才能获得大量信息,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误解读书仅仅是重复课文的内容,这是错误的。朗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亚于演员对角色的再创造。它是通过读者朗读重塑人物形象、再现人物情感、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过程;也是呈现景观、抒发作者情怀的过程;同时还凝聚了朗读者对文章内含的深刻认识。它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由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同,处理朗读的语气基调也会截然不同,再现原形的特点也各有千秋。
对于适合朗读的课文,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设一种轻松的、和谐的、向上的学习气氛。以读激趣——以读促讲——以读引思——以读助学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朗读中寻求答案,读中质疑,评中解惑,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由此,调动情感参与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情境。除了利用情态语言等“煽情”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录象等)、讲激情故事、设臵悬念、安排表演等,尽快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
调动情感参与最关键的还是学生的角色移位。即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提物情感,体验生活。
三年级后课文明显加长,一节课40分钟读不过来,所以需要学习略读。应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精彩的段落,重点的部分分析、朗读,不必面面俱到,条分缕析;不必每课都朗读全文。默读、略读的部分可允许有不认识的字,不检查识字,只考查对文章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的把握。
在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样学,都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从学生产生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经过教师有意引导,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不搞过细的讲解,而由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可以是一个自然段,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前后联系,上下贯通,理解内容;最后再回到全文,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
学生自读这个环节不可超越。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教师的语文能力不能直接传授给学生。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优化、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质疑
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
抓难点、重点质疑探究,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探究,抓住文题质疑探究,抓住文章首尾质疑探究,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探究,还可抓住插图、标点、修辞等等进行质疑探究。
尊重学生质疑时表现出来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自读质疑—再读解疑—精读再生疑—不断探究,向课外延伸)(自读质疑—确定探究主题—定向解疑—回顾全文—升华延伸)4.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地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六册教材注意了语文的实践性,设计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办展览(2单元),记录阅读情况(3单元),智慧人的故事会(5单元P56),奇石展(6单元),了解家乡特产(7单元),互评优点(8单元),找谚语、查资料了解科学根据(9单元),设计采访提纲了解 一些职业的工作情况、邀请家长介绍职业(10单元),调查信的旅程(11单元),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查资料,了解当地森林覆盖率和植树造林情况、了解家乡的老树(12单元)。
语文能力不是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能力训练的重点是有差异的。例如收集信息,三年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收集,并搜集到相关资料就可以了。教师要在带领学生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明白搜集到的资料还应进行筛选,还要学会运用。所有的综合活动都要自然引入,尽量使学生情趣盎然地参与其中。
四、突破本册教材重点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质疑能力,可以帮助老师在讲课前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预知,部分教学难点。
2、注重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习惯,对部分困难生要集中抓,缩小存在的问题。
3、加大重点难点的复习频率及力度,及部分困难生的复习巩固力度。
4、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优等生的培养,抓好班级班风学风,使困难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受到熏陶。
5、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如想象能力训练,发散思维能力训练,总结概括等思维能力训练。关注、引导学生又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6、关注评价方式
(1)关注过程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熏陶渐染,要靠循环往复,长期培养,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如何学会读书、思考、质疑,如何查询资料、探究讨论、表达交流,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意识的树立。从关注过程的角度出发,就会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会给孩子宽松和谐的足以成长进步的空间,会给孩子更多的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启发。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结合当地情况和自身条件,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合理的组合、调适。
(3).正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和特点
以写日记为例。教材在三册13单元的“金钥匙”中由丁丁提出:“我有一个小本子,我经常在上面记下我看见的、想到的事。时间长了翻一翻,觉得很有意思。”引起学生对记事本的注意。接着,16单元学习了《松鼠日记》后,在“金钥匙”中丁丁又一次提出:“你会写日记了吗?寒假里写几篇日记。”正式提出写日记的要求,而且由课文给出了具体的格式。到了四册,2单元的“金钥匙”中,丁丁、冬冬用对话的形式提示了日记的内容:“可以写自己的事,也可以写周围人的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教材的这个特点:所有的学习内容及要求是自然引出,不做指令性的安排,以使学生感到进行的活动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教材或是教师布臵下来的。这种编排就要求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整体进行设计。
(4).关于“金钥匙” 本册教材又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安排了若干个“金钥匙”。例如“抄写什么样的句子”(第11页),对怎样摘录做了引导;为理解《捞铁牛》的课文内容,建议用画图的方法帮助了解打捞的过程(第56页);再如“复述时应先记下重点词语及先后顺序”(第85页);还有“结合课文区别词义”(第106页);观察书信格式(第119页)等等,都是启发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尝试和总结。
“金钥匙”注意了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随时学习语文。例如在6单元(第69页)就提示:“自己找的资料总是有限的,要注意听同学交流。” 再如“在街上留心观察也能了解特产”(第71页);还有关于买书、借书的有关指导:书店的图书分类(第35页),到图书馆找书的方法(第96页)等等。
大家都知道,教材设计了“金钥匙”,目的是从学生的视角引出话题,以丁丁、冬冬对话的形式来指导、提示关于学习中的问题。所有的内容都不要像学习课文那样,要求学生来读来背,也不要在结束了本单元后单独进行。应该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自然引出,要设计一些比较自然的,貌似随意的环节,使学生关注到:“丁丁、冬冬又有了什么新发现?”“丁丁、冬冬又在讨论什么?”让学生自然地投入探讨。
六、给同年级同学课同事的教学建议:
1.磨刀不误砍柴工”需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的实际需要,找准我们的“刀”,那一把需要磨好,找准我们的“石”,用什么办法磨好。把最基础的东西抓准抓牢固。
2.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发展和提升的大方向。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他们的分数可能不相上下,但是他们的实际能力,知识基础结构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的差异需要我们给他们正确的引导。3.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需要我们扎扎实实,抓好细节工作。
第四篇:教学实施计划[模版]
《山中访友》教学实施计划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
主要学习内容:积累重点语句,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学生分析】
初一的学生只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对大自然充满好奇,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但对课文中若隐若现的因尘世纷扰而求解脱的思想的理解有难度。
【设计思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拟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阅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
1、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2、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幽径
逝川
青翠
唱和
湛蓝
赞助
玄奥
清澈
禅心
凝神
犬吠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就课文不解之处质疑。
二、设境激趣
现在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正是郊游的最好时节。你们想邀上好朋友或跟家人一起去吗?去时,要带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我告诉你,有一个人,他要去山里探望一些不会说话的朋友,而且不邀同伴,也不带礼物,只带自己的好心情,你们相信吗?不信?来,与著名散文家李汉荣交谈一下,读读他的作品《山中访友》吧。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新课。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件展示任务: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采用“ ”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____”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教师巡视,检查预习,释疑解难,生字词,“逝川”、“禅心”、“德高望重”集中讲解。
逝川:流去的河水,也指过去的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禅(chán)心 禅心:佛教指清静、无杂念的心境。
禅:
禅(shàn)让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3、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带着什么去访问了哪些朋友?
(学习情况预估:对第一问,学生可能回答:在早晨独自去或在早晨不骑车,不邀游伴去或在早晨带着好心情独自去。对第二问,可能会回答: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石头、落叶、小花、柏树等。)
(策略应对:对于早晨,教师要相机点出“栀子花气息的好风”这样的好天气;对于好心情,要点出“哼”、“踏”等词的妙处;同时,放录像片,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四、合作探究,品味语句,分析画面形象
提问:想探究一下“我”在朋友的家里看见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如果想,我们就当一个摄影师,跟着主人,全过程拍摄吧!
合作学习指导,课件展示任务:
1、将景物分成六组,形成六幅画面:① 古桥;② 树林;③ 山泉、溪流、白云;④ 瀑布、悬崖、云雀;⑤ 石头、落叶、小花;⑥ 阵雨、老柏树、蚂蚁,每个小组任选一幅进行赏析探究。
2、探究任务:① 展示作品,口述你们拍摄的画面内容;② 朗读你们最欣赏的词、句。
总结归纳:第一幅:拍到了古桥,想到桥上正行走着人、马、车,桥下流水发出哗哗声,水中还可看到鱼儿,小船过处,卷起层层白色浪花。
欣赏的词、句: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波光明灭、泡沫聚散等。
第二幅:拍到了苍翠的树林,听到鸟叫声,看见了晶莹的露珠,树叶互相交叠掩映,还拍到“我”靠在树上,闭着眼,伸开两手,深深呼吸山里的负离子空气,面带微笑,完全陶醉在晨曦里。
欣赏:树林──“知已”“打着青翠的手势”“以树的眼睛”“我变成了一株树”等。
第三幅:拍到了清亮的泉水叮噹叮噹跑出山洞,汇入溪流,潺潺的溪水中石头历历可数,蓝天上的白云飘然起舞。
欣赏: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等。
第四幅:拍到高高的悬崖,瀑布飞流直下,发出轰鸣声,“我”站在下面,水珠跳入衣袖,悬崖上有树、草,水冲过后的岩石,下面有深深的峡谷,悬崖腰上云雾缭绕,听得到云雀的叽叽喳喳声。
欣赏: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携来一卷卷天书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等
第五幅:拍到“我”弯下腰拾起石头,坐着沉思,树根旁有很多落叶,风吹过去,还有叶子飘飘悠悠落下,“我”弯腰致敬,采小花戴上,对小溪水拍照。
欣赏:石头──时间隆隆的回声
落叶──命运神秘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第六幅:拍到雷雨在空中乱飞,“我”急忙跑到老柏树下避雨,定神凝视树下的蚂蚁搬家。
欣赏: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喝醉了洒的诗人
老柏树──慈祥、撑起了大伞、天地给我的恩泽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策略应对:如果学生的想象超不出原文字句,应及时点拨、补充。将朗读贯穿其中,除个人朗读外,还适时地组织全班呼应,一起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课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和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人文合一,动情悟神
提问:
1、你们随主人走进山林,探访众朋友,一路上,请教了主人哪些问题?
(学习情况预估:请问,① 你为什么想变成树?② 你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也可能还会问其他的“为什么”,也可能提不出以上的问题。
(策略应对:① 恰当地组织学生质疑、解答问题;② 当学生只会虚谈,落实不到文中的词、句时,教师加入到质疑、释疑的行列;③ 在学生互磋中,教师相机进行赞扬、鼓励、评价、补充、校正、归纳。)
提问:
2、你们随着主人“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整理行囊,看看得到哪些收获?
(策略应对:学生从保护环境方面、从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或从众朋友身上的优秀品质方面谈均可采纳。)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和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教育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理念。
六、堂上练习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七、小结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望“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融情升华
现在让我们与“我”一样,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崇敬,怀着好心情,动情地美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吧。
九、拓展
整理以前的风景照,写上说明,组成“我与自然风光”集,与同学互相交流。
第五篇:音乐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这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年来,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更是起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的打上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已在全国蓬勃兴起。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无疑,它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音乐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激发情感,突出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例如:在《国歌》一课的合唱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运用自己的感情来演唱,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效果,当学生初步会唱这首歌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歌词,曲调。通……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这一作用?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征,我认为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是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 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式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 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 审美教育的基础.小学低年级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其的有里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低年级儿童的结构 缩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老师应主动发挥教材有时,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
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竞赛”评比的 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 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本文想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审美趣味 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你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 对动物也是这样。但这并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 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 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的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 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声,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是音乐情绪 是欢快的”,“这首歌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
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有人说过:“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 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毛组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音乐教师在 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 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节奏美,粒度美。。。以教师的动情的 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 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音乐表现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二 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辩”这就是说,一个人喜欢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 音乐是因人而已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
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 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 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 音乐教学富有不断扩大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
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 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样式。人们 常说:“音乐是没有国家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 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 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 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欢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 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做了这样的到入尝试:1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 蛋糕上点燃蜡烛,2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 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的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 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 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 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 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男女老少 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 ”。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的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 老;一首好的歌曲它不受国界的限制,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欢它!”
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 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的音乐无过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 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 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段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
音乐视野。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 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主要早教学实践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追终目的。接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正在全国兴起。素质教育观的确立和实施,为确立音乐教育应有地位奠定了基础,也为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鉴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专业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问题: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甚至在某些做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骨干”教师中,存在着抓少数“重点”音乐班的问题等。以上的这些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尽管在应试条件下,也对音乐教学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该说,只有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才真正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三、音乐教学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之人人成功。例如:在口风琴进课堂的器乐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但必须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口风琴是融吹奏、弹奏于一体的一种群体性教学乐器,它比较简单易学,但也需学生掌握利用气息控制的平吹、单吐、双吐、花舌等吹奏技巧,还需掌握右手(掌关节隆起,五指直立如握球状)正确指法的弹奏如:顺指、扩指、穿指、跨指等键盘演奏技法。为使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学习。我把教学材料,一首32小节单旋律的朝鲜童谣《小白船》,配成一首四声部的全奏曲。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乐器的技能和程度,自选声部。基础较好的孩子吹奏主、副旋律,其余的孩子吹奏和弦与低音,或者为乐曲配置节奏乐器,使全体学生都在参与。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声部尽心尽力,并为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当乐曲达到了声部和谐,节奏整齐,吹奏出有强弱变化的圆舞曲风格的音乐感受时,孩子们无不为自己演奏的美妙乐曲所感染,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欢心鼓舞。在默契的合奏中,蕴藏着孩子们的自我精神与集体精神。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2.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
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按照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音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例如:在《山谷静悄悄》一课的合唱教学中,我潜心挖掘教材中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内涵。为学生创设了感受这首艺术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的学习环境:音乐教室的讲台前,布满了鲜花绿草。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投影出巨幅森林画面。照明灯上布置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彩条,使教室的光线适度,柔和。黑板上挂着工整,清晰的大歌片,十分醒目。当音乐声起,随之播放从电视片《动物世界》中剪辑下来的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断: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林中的小兔……这首艺术歌曲的形象有静、有动,随之动感不断加强,高潮后力度渐弱到最弱。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为之感动。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感受着传大祖国的名山大河之美妙。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准确漂亮的指挥手势,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等,无疑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使他们准确地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发音中,那起伏的歌声,描绘出充满生机美丽山谷的形象,也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赞美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