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3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第一篇: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定量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课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二、学前分析

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桥梁,是高中化学计算的基础。要从实际出发,抓好基础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①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为计数单位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或“ mol”。

②“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不能拆开理解;

③“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微观粒子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NA)①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0.012kg 基

1、NA 是精确值,随着称量方法和称量工具的不断改进,它将越来越准确,而

23-16.02×10mol是它的近似值。

NA 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摩尔(mol)

2C所含的碳原子数,它是物质的量的计量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的 7个基本单位之一,简称摩。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规定为1mol,这样1摩任何物质既有确定的粒子数目,又有确定的质量。摩尔像一座桥梁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1、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而不使用该微粒的中文名词。

2、摩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3、在叙述或定义“1摩尔”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通常采用6.02×1023mol-1这个近似值.(四)粒子数(N)与其物质的量关系

例: 1.5mol H2SO4 中约含有 3×6.02×1023 个H、1.5×6.02×1023 个S、6×6.02×1023 个 O、1.5×6.02×1023 个H2SO4;若将1.5mol H2SO4 溶于水,则水溶液中约含有3×6.02×1023 个H+、1.5×6.02×1023 个SO42-。

(五)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kg/mol。3、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即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时,M=Mr g·mol-1。

(1)对于原子来说,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对于分子来说,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过于微小,仅为原子质量的1/1836,因此原子在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质量近似等于原子的质量,所以,对于简单离子来说,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对于较复杂的离子,如原子团来说,1mol任何原子团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原子团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六)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Vm 单位: L/mol或m3/mol

3、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Vm≈22.4L/mol

(1)只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液体 如:在标准状况下,1mol Fe的体积为7.2cm3。

(2)气体组分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互不反应)如: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空气的体积约为22.4L。

(3)是“约为”,而不是“等于”

(4)22.4L/mol并不是特指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当压强为202kPa,温度为546K时,气体摩尔体积也约为22.4L/mol。

4、计算公式:

(八)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CB 单位: mol/L或mol/m3

3、公式:

4、注意(1)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3)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

如 c(Cl2)=0.1mol/L c(NaCl)=2.0mol/L c(Fe2+)=0.5mol/L等。

四、课堂作业 及课外作业 课堂作业:赢在高考P10,第6题 课外作业:课时作业P3,1,2、8

第二篇:《礼 物》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语文第七册

《礼 物》教学设计

礼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汉语拼音认识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的道理。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善待每一个人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快慰,让人释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学习第二段,了解老婆婆生活的环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体会老婆婆的“穷”。(1)老婆婆吃的是什么?(2)老婆婆住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感悟老婆婆生活的快乐和充实.(1)老婆婆每天都干了些什么?

(2)找出体现老婆婆生活贫困但心情非常快乐的词句。三.读悟结合,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第3~5自然段

1.这位生活贫苦但是内心充满阳光的老婆婆长得什么模样呢?谁来读一读?

2.出示“老婆婆的手像干树枝,脸像枯树皮,牙齿脱落,两颊凹陷,可她的眼睛又明又亮,像闪烁的星星。”

师生合作读课文:老婆婆的手像——,脸像——,牙齿——,两颊——,可她的眼睛——,像——。”

3.小组合作学习

(1)生活贫穷、外表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婆婆有一件神奇的礼物,它有着无穷的魅力)(2)说话训练:在“各式各样的人”中,除了伤心的人呢、愤怒的人、劳累的人以外,还有哪些人到过老婆婆那里?老婆婆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仿照文章中的句子说话。四.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1.生活中,你得到过这样的礼物吗?

2.你曾经把微笑送给过别人吗?

3.总结: 婆婆送给人们的礼物神奇而有魅力,她无私的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为人们解除烦恼。她的礼物就是——真诚的微笑。她微笑着面对生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各式各样的人。所以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微笑着面对人生。

当我们感到伤心时,给自己一个微笑,当我们面对愤怒时,给自已一个微笑,当我们觉得劳累时,也给自已一个微笑,人生中会有很多的挫折和失败,让我们用微笑迎接生命中每一个初升的太阳!板书设计:

︵ ︵

真诚的微笑

第三篇:物联网教学设计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

作者:杭晓峰 钱耀刚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

教材分析

《走近物联网》一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走近物联网。本课是学生真正走进物联网的一个前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走近物联网》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们已经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身边的应用,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尽量通过讨论、实践与设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视频展示、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环节,提高对物联网及其应用的认识;②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实践,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并设计相关的物联网实际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的应用,产生并保持学习的兴趣;②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合作,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③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培养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④能辩证地认识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联网的应用。

难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暖场视频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段奇妙的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百度神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现实,而老师这里也有一盏神灯,大家想来体验一下它的神奇吗? 2.魔法激趣、情境导入

师:老师可以用魔力来控制它“开”、“关”,神奇吧?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力呢? 生:声音、遥控„„

师:遥控?有点接近答案了。声音?你来试试。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秘密就在这部手机里。你们再来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法?

教师小结:刚才利用手机通过网络控制了灯的开关。

师:除了手机,还可以用什么设备?

板书:手机(计算机)„„网络灯。

设计意图:本课初始利用小米的智能家居设备表演小魔术,以鲜活的例子抓住学生探究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物联网技术的特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3.学思践悟、走近物联

(1)变一变——网络无处不在师:老师再表演几个魔术,想看么?请看,这是老师的办公室(摄像头),可以给电水壶烧水(演示),这是空气净化器,开、关(演示)。大家思考一下,你家的电灯、电水壶有这种魔力吗?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这样的魔力。要达到这种魔力必须要有网络。

师:是的,这些电水壶、空气净化器等电器+网络就成为一种智能电器,这就是一种加法发明法。同学们要是掌握了这种方法,也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

板书:电水壶 空气净化器„„

(2)猜一猜——传感器妙趣多多

师:(打开手机的控制界面)刚才老师就是用这个控制电器的。哪位同学想来体验一下? 学生上台学习演示开关电器。

师:老师不但能开关空气净化器,还能了解办公室的空气质量。(让学生观看手机控制界面上的pm值)大家来猜猜,手机怎么会知道的?

生:手机上装了个东西„„

师:老师告诉大家,空气净化器里有一个部件,它能像我们的鼻子一样,感受到空气的质量,这种部件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传感器。(板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非常厉害,它就像我们的感觉器官一样,有的像耳朵能听到,有的像眼睛能看见,有的像鼻子能闻到,还有的像皮肤能感觉到,它们都是智能电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点,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将传感器与人体感觉器官类比,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感器的作用,为后面物联网的创意设计做铺垫。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生活实践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3)试一试——传感器神奇无比

师:传感器有这么大的作用,大家想不想来体验一下?

根据课前分组,请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来体验,ppt出示体验要求:①组长至老师处领取体验器材。②仔细阅读器材使用说明,并按要求实验。③说一说实验过程,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想一想传感器的作用。④实验结束后请小组长拿着实验器材和使用说明汇报结果。

学生实验,教师相应指导,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上台交流。

教师出示ppt,提醒回答的要求:我们做的实验的名称是(),我们是这样做实验的(),知道了传感器像人体上的()发挥了作用。

(4)取一取——物联网顾名思义

师:刚才同学们体验了传感器的神奇,我们知道,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我们能感知周围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传输信息,最终使得普通的物体有了魔力,应用更加智能。

板书: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应用(智能)。

师:像一些物体和另一些物体(板书两个大圈)通过网络技术联结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你能试着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生:互联网、网络。

师:这种网络是物与物的相连,我们就叫它物联网。(板书揭题:物联网)

设计思路:用任务驱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自实践,体会传感器的神奇作用。利用思维导图概括物联网概念及其特征,将学生对物联网的认识由感性层面提升至理性层面。4.展望未来、创意无限

(1)自学探究,漫谈应用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联网,物联网不但在家居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请大家通过上网浏览的方式了解一些物联网的应用。师出示ppt:边看边思考,你了解的是物联网应用的哪一领域?它是怎么样实现智能应用的?请大家注意,每个组浏览一个物联网应用专题。

教师分配任务。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刚才了解了物联网在哪一领域的应用?它是怎样实现的?老师从物联网的应用中找了一个案例,大家来看看到它是如何描述的。(ppt出示案例)

(2)创意无限,设计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研究,我们了解了物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物联网了。

教师出示ppt:你想不想来设计自己需要的一种物联网应用呢?可以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完成创意。(小提示:这种应用可以是较实际的,也可以是未来才能实现的。)师: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一组至少完成一个创意。

学生展示并读出自己的创意。

师生评价(贴在黑板上)。

师:这位同学的设计有哪些优点?你觉得如果再加上些什么创意会更好?

师:(学生说学生评,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通过你们的巧手来实现。设计意图:此处的设计先浏览网页再漫谈自己的收获,最后再设计自己的物联网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物联网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将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再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5.总结提升,憧憬未来

师:今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形式认识了一种新的技术叫物联网,开始走近了物联网,你能说说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吗?

生: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的相连。通过传感器我们能感知周围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传输信息,最终使得普通的物体有了魔力,应用更加智能。

师: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它,那么下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真正走进物联网,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因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比赛需要,上课学生改为五年级,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更多地从学生已掌握的既有知识与能力出发,意图设计出一堂孩子们喜欢的物联网体验课。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了解物联网的含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认识物联网在身边的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阿拉丁神灯——百度神灯——智能电灯——神奇的智能家居场景这一系列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新课,学生的兴趣被形象的魔术表演所吸引,从而具体形象地感悟到“物联网”的宽泛定义。接着以猜一猜神灯的魔力所在等来体验传感器环节,以想一想传感器与身体的哪个感觉器官类似的问题来引出学生实践的过程,理解传感器的实际作用。在浏览物联网应用网站的过程中了解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并最终为自己动手尝试设计一种物联网应用服务。学生在大胆鲜活例子的指引下,思绪如泉水般喷涌而出,在最后一个设计应用环节时所表现出的创意不但贴近生活,而且很有个性。

板书设计方面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自己提炼概括物联网这种新生事物的名字,自己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走近物联网服务。

点评篇二:第1课 初识物联网 教学设计

《初识物联网》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物联网的概念为引入,通过对概念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本质。第二部分介绍了物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还对其实际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学情分析

对于物联网基本概念的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相对熟悉的因特网入手,通过对比和分析,揭示了物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络,只是其连接的设备不仅是因特网中的计算机,而是可以发展为世间万物,并强调需要传感设备才能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1.介绍物联网概念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 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

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2.了解物联网应用。

①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教后反思:

物联网这个新概念还是在第一次看到教材时才知道,这让我很汗颜,经过一番搜索后,原来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据说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还有“物联网”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在进行本堂教学时,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更直观的体现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段介绍视频。学生观看的都很认真,时不时的发出惊叹,彻底的激发了学生对物联网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物联网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书上的内容很少,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我引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物联网在每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物联网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和变化,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篇三:六年级 物联网 教学设计(共13课)《初识物联网》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物联网的概念为引入,通过对概念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本质。第二部分介绍了物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还对其实际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学情分析

对于物联网基本概念的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相对熟悉的因特网入手,通过对比和分析,揭示了物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络,只是其连接的设备不仅是因特网中的计算机,而是可以发展为世间万物,并强调需要传感设备才能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1.介绍物联网概念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 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

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2.了解物联网应用。

①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教后反思:

物联网这个新概念还是在第一次看到教材时才知道,这让我很汗颜,经过一番搜索后,原来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据说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还有“物联网”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在进行本堂教学时,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更直观的体现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段介绍视频。学生观看的都很认真,时不时的发出惊叹,彻底的激发了学生对物联网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物联网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书上的内容很少,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我引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物联网在每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物联网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和变化,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智能楼道灯---红外线传感器》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生活中的红外线感应楼道灯为例,通过对其工作过程的解读,引出本课核心内容——红外线传感器。第二部分在对红外线传感器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简单说明其特点及红外线感应开关的使用场所。第三部分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红外线的理解大多来自生活,有些来自电影,有些来自书本。因此对红外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红外线感应器的应用。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2.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教学难点

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知道或者了解红外线么? 2.什么东西可以发出红外线呢,人体可以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教师:介绍红外线的知识和概念。1.生介绍红外线知识。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红外线感应楼道灯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③生自读课本了解相关原理和知识。经验交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2.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①阅读课本,初步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②指名学生说出红外线传感器的操作特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3.课后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楼道开关的控制方式。

4.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①师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其应用非常广泛。

②思考:楼道灯自动点亮后,为什么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再自动熄灭?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③按照要求完成探究屋的内容。(四人小组协作完成)填写成果篮。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红外线传感器,认识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红外线传感器,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红外线传感器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第四篇:质量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教法学法: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的概念。在学生亲自观察天平结构、观看天平使用方法视频的基础上,再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天平使用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养成使用测量仪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常见物体的多媒体图片,请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在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把组成物体的材料称为物质,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的概念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木尺、木质桌椅的图片 问:汽车轮胎用的橡胶与自行车轮胎哪个含有的物质更多? 学生思考、回答

问:木尺与桌子哪个含有的物质更多? 学生思考、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两种饼干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包装上的信息比较饼干质量的大小 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回答

教师由饼干净含量的单位引出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并让学生自学课本中质量的单位部分内容。

学生自学课本中质量的单位。

找学生说出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学生回答。

做简单质量换算练习

多媒体介绍一些物体的质量,让学生感知质量的单位 学生观看、比较、感知质量的单位。

3、质量的测量

问: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准确质量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 学生观看

4、天平的使用(1)、天平的结构

教师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结构 学生观察、认识天平(2)、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教师让学生观察天平铭牌上称量的和感量,介绍称量的和感量的含义。问:为了不损坏天平,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出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3)、天平的使用 播放天平的使用视频

找一名学生到讲桌上演示调节天平平衡 学生观察,对前面学生的操作方法进行评估 要求学生将本组的托盘天平调节平衡,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实验

让学生测出圆珠笔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

让学生将圆珠笔拆卸,然后测出总质量,并和拆卸前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实验

全班交流得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的改变而改变。问:如何测出冰块的质量 学生思考、回答

在学生正确回答基础上组织学生测量冰块的质量,让学生用酒精灯将冰熔化,再次测量冰熔化的水的质量,并和冰的质量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实验

全班交流得出:物体的质量不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问:物体位置改变后,质量是否会改变? 学生思考、回答

全班交流得出: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教师介绍: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学生思考、回答

四、布置作业

1.大头针的质量太小,用天平不能直接称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你有什么办法能够称量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2、一名同学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违反操作规定,把物体放在右盘而把砝码放在左盘中,他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吗?

教学反思:

质量及其测量八年级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其测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密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是介绍质量这个物理量,包括概念、单位和感受物体的质量,二是学习规范使用托盘天平。教学时我先从学生的巩有知识入手,认识物体和物质。再通过分类认识质量的概念;利用生活常识说到质量在生活中用时要有单位,进而讲解质量的几个单位,以及和生活中的质量单位的关系。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如果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小且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低。所以我让学生亲自观察天平结构,观看天平使用方法的视频,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会规范使用托盘天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6.1质量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3、测量质量

(1)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2)天平的使用方法

4、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第五篇:2016 质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并依据 “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在学生掌握天平的使用后进行探究验证。天平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的测量器材,使用规则比较繁琐且要求比较严格,为了降低难度,教学设计上借助学生对翘翘板的感受,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共同制造简易天平,达到对天平构造和测量原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天平使用规则的掌握。实施策略上力求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合理、顺畅的思维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索物理本质,从而有效地由物理走向社会。

学情分析:

“质量”一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学生可能易混淆。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探究,但在操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有的同学可能会习惯性地用手去拨动游码和取放砝码;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等等。这需要加强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建立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过程与方法

1.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利用天平测质量并完成对质量不随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探究,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并加深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天平测质量,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从分析到探究的经历,培养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教学难点: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

教学资源:托盘天平、水果、橡皮泥、铜块、木块、白砂糖、烧杯、水、PPT课件 教学过程 :

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 从超市买菜谈起,小调查:自己买过菜的同学请举手。

请同学们掂量并估测一颗大白菜的重量。留下大白菜重量的一个悬念。板书:大白菜

(学生掂量大白菜的重量,并进行估测。)1.物体与物质

列举所买大白菜的附赠品——大白菜、标签、橡皮筋、小菜叶、包装袋、纸、碳水化合物、塑料等,请学生讨论,并用“**是由**组成的”进行配对。根据学生的分类,归纳出“物体”与“物质”。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深入分析:“大白菜”与“小菜叶”的异同。寻找所含物质多少上的差异。

提出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合:“m”表示。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得内容6.1质量,并板书课题。

活动

二、认识质量的单位,通过感受,并估测物体质量大小;

认识“标签”,让学生从中找出反映其质量的数据。并进一步追问其单位是什么? “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让学生讨论质量的其它单位。

提问:这些单位的进率是多少呢? 你能将这颗大白菜的质量用刚才的那些单位来表示吗? 感受质量的单位。

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体验400克的食盐和约50克的鸡蛋质量。待会儿帮老师填出其它一些物体质量的单位。

巩固质量的单位

学生填写一些常见物体质量的单位:一枚大头针约80____;一个鸡蛋约50___ 一枚硬币的质量约为6______ ,一头鲸约150__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________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__________。一个婴儿约4___一张邮票约50____ 活动三.测量物体的质量

提问:刚才填写单位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所用的词都是“大约”,那么,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准确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测质量的工具呢? 提出:初中物理实验室中测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

使用任何测量工具之前,都应该深入了解其使用规则,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并仔细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和使用方法。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3、把被测物体放在中,用向中加减砝码,并调节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和学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介绍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总结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六个字):放、拨、调、测、读、收。

教师深入讲解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拨——游码左边缘对准零刻线,且游码示数都是以左边缘为准的。调——调平衡螺母,哪儿高往哪儿调。

测——先估测,再从大到小加砝码,最后通过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由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之和组成。

若将托盘天平的使用划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其使用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句口诀: 水平台上调平衡,(前:平衡螺母)左物右码找平衡,(中:砝码和游码)砝码归盒游码归零。(后:整理器材)根据所学“托盘天平的使用”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测量一个苹果的质量,加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活动

四、物体质量会受其形状、位置、状态的影响吗?

教师以“质量与位置的关系探究”为例,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推荐以刚测完质量的苹果为对象更加快捷。

将全体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质量与位置和形状的关系。师生共同探究“质量与状态的关系”: 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砂糖的总质量,然后将砂糖溶入水中,并先后测出其质量进行比较。带领学生一起总结: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________(会或不会)随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巩固练习: A.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变短了的粉笔,质量改变吗? B.用壶烧水至沸腾后,水的质量变了吗? 活动

五、知识梳理

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本堂课的三维目标。活动五:课后巩固 1.陪妈妈去菜市场买一次菜,巩固巩固今天咱学到的知识;2.如何用一台分度值为0.2g的天平较为准确的测量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尾声:名言警句————天平不分高低贵贱,是多少就是多少,因为它衡量事物的标准是颗颗金星。

砝码——既使沾染了一星点的尘埃,也会影响你公正无私的形象。板书设计:

下载物质的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质的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 武夷山一中 郑玄德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内容为“物体的质量”而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学习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为......

    质量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质量》 教学设计 孙文华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 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

    质量教学设计

    6.1 《质量》教学设计营里中学 张从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

    《质量》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 DIV.MyFav_1204679277282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

    质量教学设计 文档

    《质量》教案 一、【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分物游戏 桥头中心小学 陈燕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分物游戏》 【教材分析】 《分物游戏》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一分与......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一节《分物游戏》 教学内容分析 : “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比较难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