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误区和对策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误区和对策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 张美平
邮编214251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将“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作为最基本的要求提了出来。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时间长达四年之久,时间跨度大,如何使学生持续保持这一兴趣,是许多教师伤脑筋的问题。老师们都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再课堂上,教学设计的新颖、紧凑,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示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武器。因此,教师们费劲心思在课堂教学环节穿插各种游戏、活动,目的只为一个——兴趣培养,可是,他们也因此走进了一个误区。
误区一:课堂成了“演唱会“
笔者在很多公开课、随堂课上,都见识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上课初始一首歌,中场休息一首歌,下课之前一首歌,完全一副快乐学英语的架势。然而,一堂课短短四十分钟时间,唱歌唱了五六分钟,请问,新授时间还够吗?训练会扎实吗?有的教师一堂课的设计相当巧妙,可是为了热闹硬是在这三个时间段安排了几首歌曲,一堂课被生生的斩成了三截。更有甚者,因为在课堂上插不进歌曲而烦恼,这真是庸人自扰啊!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3 Family members时,安排学生在free talk 后开始唱歌,不说打断了他精心设计复习用的free talk,光是歌曲内容,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安排的是一首节奏感相当强的《Colour song》,学生忘情演唱,音乐声止,教师开始新授。笔者注意观察了一下,大约还有十几位学生在小声哼哼这首歌曲,压根就不知道老师已经在教新内容了。这位教师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可是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师选取的内容无疑让这节课成了一节失败的课。
对策一:活动应具针对性
首先,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切忌选择看似热闹,实则对教学毫无帮助的内容。例如,在开始上课是,选取的儿歌、歌曲都应具有针对性。仍以作为例子,新课开始,播放
“爸爸的爸爸是grandpa,妈妈的妈妈是grandma,爸爸的兄弟是uncle,妈妈的姐妹是aunt,我的爸爸叫father,我的妈妈叫mother,我的兄弟是brother,我的姐妹是sisiter。”
以这首儿歌作为引导,我认为,要比《Colour song》的效果更好的多。因为与教学内容有关系,自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误区二:课堂成了“菜市场”
小学英语的复习课,也是英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有序的复习整单元所有的内容。因为没有新知识的介入,学生都会产生倦怠感,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相当困难的。大部分教师都会结合书本上的新句型、新单词组织一些综合性的活动。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9 Shopping这一课的复习中,一般会在班级中设置若干个商店,如Toy shop,Clothes shop,Fruit shop……,教师示范几组,学生开始任意购买。可是,学生们并未按照老师事先的预想那样,认认真真的进行这一活动,有的是“走后门”购物;有的是插队购物;有的是“哑巴”购物,甚至还有抢东西的现象存在。这样,事先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根本就不可能达到了,受这一类学生的影响,整个活动会乱成一团,使教室成了乱糟糟的“菜市场”。
对策二:活动应具有序性
在安排各类活动时,一定要做到有序进行,学生要成为课堂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抛弃。学生自由对话练习前,教师应做好动员工作,明确分工,进行竞争比赛,如,男女比赛,小组比赛等等。为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互相监督,进行一定的奖惩措施……其实在上述课堂中,教师只要稍加约束和指导,效果肯定是明显不一样。首先,售货员一定要选择语感较强的学生来担任,“顾客”购物就方便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每一个商店聘请一名“市场监督员”,请他维持秩序的同时,也要担任纠正同学发音的重任。这样一来,课堂就会显得忙而不乱了。
误区三:课堂成了“游乐园”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是大部分教师都会设计的一个环节。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厌恶一成不变的见解式教学,而更乐意接受活泼的,互动的游戏教学。这个环节一般用于巩固新知,如单词教学完毕,教师们都会设计一些小游戏使学生更好的记忆,活动一下课堂气氛,并为下一个环节热身。常见的单词复习游戏有:“What’s miss”,“Touch and guess”,“Fast motion”……但是,很多教师,却在课堂上安排一个接一个的游戏,以至学生玩得开开心心,教师却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够使用了,后半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最终的受害者正是玩得开开心心的学生自己。盲目的追求暂时的热闹,把课堂变成一个大游乐场,只会适得其反。
对策三:活动应具高效性
安排各类游戏活动时,多考虑一下,“是否重复了?”“课堂时间是否够用?”“对下面的教学是否有帮助作用?”不要盲目安排,因为时间就是效率。如小学牛津英语4A Unit4 I like新授课中,新单词刚教完,安排一个小游戏:Touch and
guess.指名一学生上讲台触摸事先放在盒子里的物品,其余学生齐问:“What’s that in English?”该生猜测“It’s a/an……”这样既巩固了新单词,又复习了句型。当游戏进行到最后一轮时,教师可叫住台上的学生问“Do you like this……”自然流畅地过度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兴趣未减。虽然是个普通平淡的游戏,但是效果却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误区四:课堂成了“木偶戏“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课堂上的对话环节必不可少。但是英语对话练习的设计似乎都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下的,老师说一,学生就只会说一,这样的学生就像被牵了线的木偶,对话自然就是“木偶戏”啦。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7 At the weekends 句型对话练习,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I often …… 学生一问一答,看似熟练无比,但是,一句日常用语也没有的会话总是有些不对劲。
对策四:活动应具交际性
对话活动的自然流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方能灵活。首先,教师应多作示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仍以At the weekends 为例,A: Hello , B.B: Hello , A.A: Today is Saturday.What do you do ? B: I often go to the park and take photos.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A: I often go fishing.I’ll go fishing tomorrow.Do you want to join me?
B: Yes.What time ?
A: At half past seven in the morning.B: OK.See you tomorrow.A: See you.这样的英语对话才是正常的。
总之,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能片面的追求课堂上瞬间的热闹,而是要追求永恒的,能使学生从心中热爱英语学习的境界。
第二篇:如何有效地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活动
如何有效地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遵循教学原则指导,积极尝试以各种师生相互作用的课堂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实效。然而,有不少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抓住了片面的一个点来设计课堂活动,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下面我将融理论和平时的课堂教学为一体从三方面谈谈如何有效地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活动。
一、以生为本,抓住趣味,保证全体参与
新课程标准围绕学生“能干什么?”为中心,所设计的活动面对的群体是全体学生们。任何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必须尽量真实,从而达到语言学习训练的良好效果。因而任何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对外语感兴趣并能在活动中掌握外语知识与能力。因此,活动的设计必须从学生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保证全体学生都参与。
首先,活动应该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不超出、不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是趣味性,如果活动不能让学生感到快乐,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相吸性,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何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何以激发其开口学习语言,乃至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呢?接着是其参与性,没有参与就没有学习,活动必须能促进学生的参与。一般来说,开放性活动比控制性活动容易促进学生参与,产出性活动比接受性活动容易促进学生参与,合作性活动比个体性容易促进学生参与,交际类活动比机械类容易促进学生参与。最后是其参与面,如果只有个别学生参与,而其他学生只能作为听众,那么将难以保证其活动的涉及参与面。尤其是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与我无关,于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继而可能独自做起小动作。
二、明确目标,准备充分,注重情境创设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真实的语境,而语言的运用更是离不开语境,缺乏语境的学习不是真正的语言学习。因此要设计有效的语言训练活动更应注意创设情境。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要求创设与学生年龄、学习经验和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或虚拟情境中训练英语,理解英语的语用价值,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记得德国一位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的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的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克的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情境的创设的确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通过呈现实物、图片、幻灯片、投影、视频、动画等创设情境。有机地围绕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未学文,先有感”的情感体验,接着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和体验英语的乐趣当中,才能有效地增强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三、关注过程,及时调整,提升活动有效性 一个完整的有效活动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从示范——活动——反馈这一完整的操作过程。首先必要的示范操作会让学生对活动操作步骤有初步了解,接着是学生在完成活动过程中的切身体验。在学生通过合作、游戏、竞争等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学生身边观察活动开展的情况而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及时调整预设的活动,抓住“契机”辅助学生有效且高效地完成活动。最后是活动的反馈,是对学生活动操作结果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其评价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延伸。
有效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参与和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形成条理清晰的、脉络分明的知识链,进而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效果让英语语言的学习在运用中绽放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探讨
齐贤镇中心小学
封丽丽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剖析了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探讨了情境创设,对话拓展与操练以及及时评价等在对话教学中的实施与优化,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对话教学 误区 情境
一、问题提出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著名的论著《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对话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英语对话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与研训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对话教学中难免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误区一:重讲解,轻操练
【案例1】
教学内容:PEP3 Unit 2 My schoolbag Part A Let’s talk
A: Hi, Chen Jie.I have a new schoolbag.B: Really?
A: Look!It’s black and white.B: Wow!It’s a panda!
A: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B: An English book, a maths book, three storybooks and …
A: It’s a fat panda.针对以上的对话内容,该教师主要是以提问的方式如What’s this?然后引出本课中的要涉及到的词汇:schoolbag, Chinese book等,然后进行教学和操练,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最后再是跟读;而为了适当增加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环节的中间增设了一个Guessing game。
分析与思考:纵观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来看不难发现新知的导入和呈现缺乏情景和意义,而且也忽视了学生对对话的操练和表演。总的表现出来的是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过多注重于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误区二:重词句的操练,轻对话的实践学习
【案例2】
教学内容:PEP4 Unit 5 My clothes Part A Let’s talk
A: Ok.It’s four o’clock.It’s time to go home!
A: Amy, are these yours?
B: No, they aren’t.My shoes are green.They’re Chen Jie’s.A: What about this hat? Is this John’s?
B: No, it isn’t.It’s Mike’s.Warming up环节之后,教师首先呈现了四年级上册中Amy的Panda bag, 然后让学生们运用新句型Is this …’s? 来猜测这一个书包是谁的,经过多次猜测之后呈现答案这是Amy的书包,然后再分别呈现hat, book等物品让学生们再次运用Is this …’s? 这一句型进行猜测。将Is this …’s? 这一新句型操练得差不多之后,教师开始出示glasses, shoes等复数物品让学生们运用Are these …’s? 进行猜测和操练。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个物品和其主人,让学生运用Is this…’s?和Are these…’s?这两个新句型进行Pair work。最终教师以Ask and answer: Are these pink shoes Amy’s?的方式进入文本的学习,而这时候学生学习对话的时间不足10分钟。
分析与思考:进行对话教学时先处理一些新词汇和句型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分解难点和扫除语言障碍。但如果对生词和句型的处理耗时过多,对话教学学习迟迟展开又匆匆结束,这样的教学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
误区三:重多个情景的堆砌,轻课文整体情景的创设
【案例3】
教学内容:PEP2 Unit 3 At the zoo Part A Let’s talk
A: Look at that giraffe.A: Wow!It’s so tall.C: A bear!
A: Ha!It’s short and fat!
教师为了引出tall, short, fat这三个形容词,分别设计了三个教学情景:首先教师呈现giraffe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What does it like?然后引导学生回答It’s tall.之后再分别呈现pig和fox并仍以问句What does it like?的方式分别导出short和fat一词然后进行教学。最后教师以话语The giraffe is tall.The pig is fat and the fox is short.What about Zip? Let’s see a video and answer this question.进入文本学习。
分析与思考:该授课教师每引出一个词汇点就创设一个情景,使得教学环节分散,情境不具完整性,不利于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把握。其实教师在进行本课授课时,完全可以以游玩动物园这一主题线将各个知识点完整串联起来。
二、思考与对策
那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对话教学呢?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笔者对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进行关注,并积极开展思考与实践。
1.巧妙热身,导入对话教学。
热身环节是一堂课的序幕,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第一步。此环节的良好开展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
【案例4】
教学内容:PEP5 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rt A Let’s talk
Miss White: We’ll have an English party next Tuesday!
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 children? Zhang Peng: I can sing English songs.John: I can do some kungfu!Miss White: Thank you,John.活动一:Enjoy a song: What can you do?(与本课的教学内容十分的切合)活动二:Get to know each other:I can....You can....(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三:Say something about the teacher’s students.利用课件出示该执课教师的学生在Children’s Day party上能做的事,从而引出本文的主线:party。最后通过flash(有关party)的播放激起学生对于party的兴趣从而进入文本的学习。
本课对话的教学内容是以Miss White班里要举行一个English party,而学生能够为party的举办做什么事为主线而展开的。从文本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其实中国学生对于party是十分陌生的,因此在导入环节,对于party氛围的渲染与创造是十分重要的。而该课执教教师则通过上述一系列的Warming活动,为本课的顺利开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party渲染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被调动了起来。在课堂的开展中,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进行对话交流。
2.巧创情景,深入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离不开情境,语言交际更离不开情境,学习只有通过交际活动才能真正掌握语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原有的情境或尽可能地模拟、创设出真实自然的语言情境来展开对话教学。
【案例5】
教学内容:PEP4 Unit 6 Shopping Part A Let’s talk A: Can I help you?
B: Yes.These shoes are nice.Can I try them on? Size 6, please.A: Of course.Here you are.B: John, are they ok? C: No, they are two small.B: Hmm.OK.Let’s try size 7.C: They’re just right!B: Good!该执教教师为了深入对话教学,让学生更有感触,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以谈论鞋子的大小,尺码为载体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课文本的学习,之后又结合本课文本发生的背景(John与妈妈一起去买鞋子)与现实购物结合起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想要去商店里买什么呢?)进行对话的深入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3、灵活操练,强化对话教学。
灵活操练指的是在操练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案例6】
同样是PEP4 Unit 6 Shopping Part A Let’s talk的教学,该案例的执教教师利用了以下一些方式对文本对话内容进行操练。
方式一:在presentation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鞋子: Look, look.They’re _______(just right, too big,...).方式二:Try in group of 4.四人小组里试着说说看,谁的鞋子最大最小:Look,look.They’re _________(just right, big,...).They’re size _____.方式三:两人一组试着演一演: A: Can I help you? B: Yes.These shoes are nice.A: OK, What size? B: Size ____, please.A: Here you are.Try them on.方式四:教师以为六一儿童节买东西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文本进行对话创编,最后学生也进行了很好的展示。
本案例在文本的解读与开展过程中,教师利用pair work, group work, 对话改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操练,强化了对话教学。
4、巧设任务,拓展对话教学。
【案例7】
教学内容:PEP2 Unit 6 How many? Part A Let’s talk A: Look at the kites!B: Wow, so beautiful!A: 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B: 1, 2...I see 12!A: No!The black one is a bird!B: Oh!
在本课时的拓展环节中时,执教老师充分利用课本中的Find and count这部分内容,在给与语言框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本改编。A: Look at the _______ s.(blue birds/red birds/ black cats…)B: Wow!So ________.(beautiful / small / fat / cute …)
A: How many _____ s do you see?(blue birds/red birds/ black cats…)B: 1 ,2, 3 ….I see___.What about you? A: 1,2,3...,I see ______.五:及时评价,激励对话教学。
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操练时体现的更为充分,鼓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的点头、丰富简洁的语言都可以激励学生的情感。
三、结束语
对话教学是一种比较难把握的课型。作为教师既要遵从教学内容,又要尊重学生,巧妙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对话教学中,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2001.被压迫者教学 [M].华东:华东大学师范出版社 2.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科书·英语(PEP)三年级
下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教科书·英语(PEP)四年级
上、下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教科书·英语(PEP)五年级
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创设真实有效的课堂活动
--国培听课活动心得体会陶村小学 贠怡洁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今天听了几位老师的公开课,感受颇多,听课的同时发现这几位老师都在课堂上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让我受益颇丰。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通过聆听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让我深深的感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概括这四节观摩课,发现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以下特点:
①课堂活动的真实性。英语课堂教学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要将所学融汇到生活当中,使学生做到能真真正正用英语交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选择了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场景,如一教师在介绍水果时,出示了真实的水果,当学生见到了自己经常吃的东西出现在课堂上,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
②活动的趣味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设计活动入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如:唱歌、画画、猜谜、游戏等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安排多种组织形式的活动,有个人的、多人小组的、全班性的;也有教师指导性的、学生合作完成的。在活动中,教师要以教导学,以教促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且活动密度大,使学生能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
④注重活动的层次与梯度。整堂课可以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组成,但各活动要形成一个承前启后,互为依存的序列,衔接自然,步骤清楚。如一教师在整节课堂中先由易到难学习了有关食物的单词,然后将单词扩张成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最后将句子放到超市情景当中,让学生对话活动练习,做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境,而且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体现了层次与梯度,使各教学活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转化。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低效教学活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低效教学活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本文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堂低效教学活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供*4启示,从而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的认识。
【关键词】低效 有效 的 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随着我省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展开,英语教学初步走向正规,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趋势。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上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走进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英语课堂教学或局部或整体都存在着一定的低效现象。
教学效率有高有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人人所追求的,人们常会用“高效”“实效”来表示,反之,无效的课堂教学似乎不大存在,但低效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堪称为是有效的呢?所谓“有效”,从学生层面上看,“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换言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又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1](薛法根,2007)从教师层面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有专家指出,评价一堂课的有效性是要经常反问自己:教学过程中哪些活动效果好,哪些不好?为什么?哪些内容设计的符合交际原则,有信息差?我提供给学生支架了吗?活动设计的是否有梯度?等等。
现在笔者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身边老师们和自己的常态实践课,发现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很多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剖析成因,提出对策,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支撑下,逐步掌握相应的策略或技术,从而不断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是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提高的一项重要基本功[3]。因此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几种低效的活动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并提供了改进的对策。
一、学习支架缺乏症及处方
普利斯里(Pressly, 1996)等人对“支架”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体现“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的新课标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常见的语言情景中,借助外来的支持(教师提供的词句框架、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等),通过听说读写等途径去感受和学习语言,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
学习支架对学生的学习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支架能够提供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表达时的拐杖,离开了学习支架的学习是不现实、低效率的。(2)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了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习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学生通过内化支架,可以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3)保证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功,提高学生先前的能力水平,帮助他们认识到潜在的发展空间。(4)对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支持自己的学习。【症状】 内容:PEP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es she do? 第三课时
教师A先介绍了一下影视明星周迅:She‟s an actress.She lives in Hong Kong.She goes to work by plane.然后就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幅贝克汉姆的头像,让学生去做Pairwork。两分钟操练时学生无目的的在那里乱说,消磨时间,反馈时的情况是学生所问的问题五花八门。
【把脉】 1.教师没有先教Beckham的读音,学生不会读,在反馈时说不上来;
2.在示范周迅的例子时未出现文本,只停留在了口头上的描述;
3.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学习支架,没能让学生在支架上建构语言。【处方】 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搭起支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架,使学生能煮有米之炊,即言之有物。我建议可作如下修改:先呈现周迅图片,教师看图示范提问,接着把关于职业、居住地、上班方式等句子在学生回答完后出现;再让学生模仿教师就“周迅”这幅图互相提问,教师检查主要的对话句型;然后呈现Beckham的图片,先教学生会读这个名字,再把一些特殊疑问词(What/When/How)给学生,这些疑问词就是一个支架,让学生围绕所给的支架去发挥,去创造对话。这样,有了教师语言支架的“搀” “扶” “放”,学生才会运用语言来交流,我们的设计才具有有效性。
二、思维定势症及处方
何所谓“思维定势”呢?即当我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原来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习惯影响。这些习惯常常带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指令性,自动地、不假思索地干扰甚至决定人们的思维样式,这种带有规律性的思维习惯就是思维定势。【症状】
1、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学是创设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长期使用一些固定的口语而又不加以灵活运用,容易形成学生思维定势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不少教师喜欢每堂课一开始用“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等向学生问好,然后紧接着问“How are you today?”学生脱口而出:“Fine,thank you.And you?” 有一次,一位老师一开始就问学生:“How are you,boys and girls?”学生竟个个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事实上,这个句型几乎天天说,岂料说的顺序一经改变竟造成了以上的尴尬场面。
2.例如教四年级pep4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A部分过程中,根据新授服装词语的呈现,联系Let‟s do 部分一一呈现书上Let‟s do的教材文本,并请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Put on your T-shirt./Hang up your skirt./Take off your jacket./Fold your dress./Wash your shirt./Put away your sweater.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的热身环节中我几度播放磁带带领学生边说边做动作。后来一次课前,我自己指令:Put on your jacket….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些学生嚷嚷:No,no!应该是Put on your T-shirt.!惭愧啊!我之前的教学使部分学生误以为 Put on 只能与T-shirt匹配,Hang up只能与skirt 匹配等。【把脉】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
1.症状1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不变的机械式的问答达成了一种默契,造成了思维的定势,使其对所学语言的感悟不够深刻,运用不够灵活。
2.症状2中教师在教学时直接搬用教材照本宣读,没有激活文本。教师教学的思维定势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开放性,限制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将孩子的联想囿于狭小的空间内,使之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思维障碍。
【处方】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思维,从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式去考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让课改形势下的课堂呈现出新颖的活力。
1.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一式三变”,丰富语言;教育学生克服“从众心理”,自主思考。在症状1中,教师应充分利用free talk 环节,联系旧知经常变化句子形式、句子内容提问学生,不至于使学生机械应答,教学接近无效。教师可以随机抽问学生,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free talk 可以设计为:1)先利用数字转盘随机根据学号抽查学生;2)师问一生How old are you ? 3)该生回答后教师马上转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 /I am 18 years older than …Guess!How old is Miss Li?4)给回答对的学生马上做出小奖励, 5)同上类似提问:How heavy are you ? How tall are you ? How are you ,today? 这样,学生们的思维处于警戒状态,能认真倾听并独立思考问题。
2.教师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触类旁通;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活学善用,扩散思维。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着的丰富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因素及材料,进行有效训练,抓住教材中的“扩点”,进行补充、延伸,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训练。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者在教学时要教育学生善于使已有知识进入“流通领域”能聚合、能分解,能举一反三,随意听从“调令”。
症状2可以用以下教学策略调整:教师把这六个动词(Put on …Hang up…Take off…Fold…Wash…Put away…)竖竖地列在黑板一边,旁边相应地用简笔画表示出该动词的意思。在教学每一个服装单词时,教师指令把这些动作都做一遍,如:1.Put on your T-shirt./Hang up your T-shirt./Take off your T-shirt./Fold your T-shirt./Wash your T-shirt./Put away your T-shirt.2.Put on your sweater./Hang up your sweater./Take off your sweater./Fold your sweater./Wash your sweater./Put away your sweater.3….这样,该名词通过六次滚动强化了,动词也丰富有变化,学生能更好地区别动词之间的含义,教学不呆板,学生思维也活跃了。因为这些动词大多都是首次出现,学生既要读会新授的服装词,又要读这些,那困难太大。所以新授时,可以由教师主导指令动作。等课过一半,可以试着让学生指令。六六三十六遍,学生可谓不熟也难。最后再让学生扩展用这些动词去说些句子,如:Put on you glasses/Put away your schoolbag./Wash the hands.etc.实践证明,本学期在教学时用以上策略效果明显高于前一届,学生根本不会出现机械故障。如此教学让学生冲破了精神的枷锁,突破了思维的定势,给他们以自由空间;使他们增加旧知识结构的可利用性和条理性,实实在在地垒筑创新思维的支点,促进思维出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优化趋势,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三、信息差缺乏症及处方
信息差是人们对事物或人了解、知晓的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们之间进行谈话交流,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谈话双方之间存在信息差,彼此都想了解对方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和想法。英语教学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会话交流,就必须在会话双方之间制造信息差,使他们产生想从对方了解有关信息的迫切愿望和需求,产生开口说英语的动机。有了信息差,会话才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这样,学生才愿意开口讲英语,才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症状】1.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问早已熟知的学生:What‟s your name?甚至还经常会明知故问:Li Ling, what‟s your name? 2.在学习书、铅笔等等的单词时,有的教师直接从学生课桌上拿拿起书、铅笔卡片问该生:Is this your…?[4]
【把脉】这些就是典型的缺乏信息的交际活动。它不符合学习的规律,是一种假交际。这种交际形式用在操练语言环节是可以的,因为操练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及句式结构。但在运用环节如果仍然“明知故问”就失去了交际运用的实效性。
【处方】1.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蒙上眼睛,对被摸到的人问:What’s your name? 让被摸到者回答。也可以创设采访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型、爱好等特点为自己重起名字,如:潘长江、姚明、小沈阳等。这样师生、同学之间产生了信息差,互不知道对方,再问What’s your name? 时就饶有兴趣,并且eager to know了[4]。2.教师在课前悄悄收集部分学生的学习用品。然后出示,可以由师生、生生之间询问:Is this your„? 这种交际就真实有效,学生也乐于提问,参与热情高。
四、层次梯度缺乏症及处方
所谓层次与梯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能做到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或语言技能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天地。在设计和指导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能树立教学活动的梯度意识,可以使活动环节循序渐进、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
【症状】 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home(Part B Let‟s talk).教师A是这样进行Where are the keys?新授课设计的: Step1: 出示一张房间的图片,T:What can you see? S:I can see a …(用时6分钟左右,教师不断强调单词的单复数形式,纠正错误)T:Where are they? S:They are on/in/under… T:Are they on/in/under the…? S: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Step 2.Chant:
Table, table, are they on the table? No, no.No, they aren‟t.Sofa, sofa, are they under the sofa? Yes, yes.Yes, they are.Step3: Pair work.重新出示那张房间的图片,让学生还是就 “Are they…?”句型问答。
Step4: 出示一张雷同的房间图片,师说:I‟m looking for my umbrella.Can you help me? 要求学生仍用 “Are they…?”句型来做问答练习。然后教师一一检查。【把脉】
1.教师设计的这四大环节几乎都是平行的、并列的,都是围绕 “Are they…?”句型来操练的,没有梯度,没有层层递进,更没有内容的叠加成分。
2.“What can you see?”这句话练习的时间过多,仅限于那幅画。其实教室里的东 西有很多都可以来回答What can you see ?的,教师并未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语言材料受到限制,使学生缺少学习的期望与新奇感,更不用说思维的开拓了。【处方】
把握活动梯度,促进思维发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机械模仿到趣味操练,再到巩固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活动转化,充分体现出从“不会到会”这一学习过程。
设计参考建议:
场景一:一个孩子和一个母亲在参观邻居新家的家居摆放,输入要新授句型 “What can you see? Where are the …? Are they in/on/under…?”等;
场景二:孩子和母亲在谈论自己搬新家时的家居摆放,可提供给学生一些支架性的语句,让学生模拟两个角色对话。
场景三:妈妈出差了,落下了某两样东西,打电话问孩子东西放在哪儿了,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编对话。
有效教学活动设计是每位教师完美课堂的追求;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本文所研究的一些低效的教学设计是我们常态课中经常碰到的,笔者把它们点出来,给大家和自己在今后的设计中有所启示,我们平常应多问自己一个“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有效吗?”问题,应不断实践、思辨、提升,力图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5]让课堂再现勃勃生机!
结束语
有层次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该是完整的、有序的、符合学生信息加工过程的一系列的活动的组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经历对新内容的注意、预期、提取相应的旧知到工作记忆、选择性知觉感受新知、对新知进行编码、反应、强化巩固、提示提取一系列的内部过程。因此,为了使教学活动支持小学生相对应的学习阶段,教学过程必须包含有:引起学生注意、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或先决的旧知、呈现要刺激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指导、给学生反应的时间和空间、并对学生的反应给予评价反馈,提供与学生生活和态度相贴近的多种情境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保持和迁移等八个环节。
然而,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包括的因素很多,有些内容是动态变化的,绝非按部就班可以解决,有些步骤可能要重复几遍才能进入到下一步,或者学生接收信息的程度可能已经到达某个程度,这时教学就可以以更高一级的活动为基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教学活动以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薛法根课堂教学有效性,福建教育杂志论坛,2007年8月
2.龚海平.小学英语观摩课的共性问题探讨[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06(11).3.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吴悦心.首届浙江省小学英语教师领雁工程培训汇报课点评,2008年12月 5.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有效教学”的研究价值与展望[N].中国教育报,200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