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2.1平行线 教案
5.2.1平行线 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这是在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研究平行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概念, 理解平行公理,了解其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平行线概念及平行公理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平行线的概念。
2、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四、教学难点:
平行公理的探究。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学习了有关直线相交的知识,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例子给你以不相交的形象?
学生交流、讨论、举例。
教师引导、归纳、点评。教师准备几组图片备用。
教师给出: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二)讲授新课
教师:在我们总结出的平行线定义中,由哪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
1、“在同一平面内”,就是说,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而言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2、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线段;
3、“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4、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特殊在这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⑴、平行线的表示:
教师:平行线的表示,通常用“//”表示。即,如果两直线a、b互相平行,则记作为:a//b,或者记作:b//a读作“a平行于b”。
记作:
复习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垂直、不垂直)
⑵、平行线的画法:
教师:给你一条直线AB,如何画出它的平行线呢?
学生动手作画,讨论、交流画法。
教师总结:一放、二靠、三推、四画。教师继续提问:可以作多少条平行线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可以画无数条平行线。
⑶、体会“平行公理”:
教师:经过直线外点P,能画出几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
教师安排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先进行归纳,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⑷、“平行公理”推论
教师:过点D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它与(3)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
教师同样安排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先进行归纳,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教师总结:实质是:平行具有传递性
(三)、练习巩固: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如图,在 ΔABC中,P是AC边上一点,过点P分别画AB,BC的平行线。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③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
④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平行
A、0
B、1
C、2
D、3
4、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几个?
(四)课堂小结:
1、平行线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3、平行线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4、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5、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 直线也互相平行
(五)课后作业:
长江作业本 P10
第二篇:教案2.1
莲庄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共
课时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2、列举出网络交往中的陷阱,并能说出如何抵御网络的负面影响 能力目标
1、理解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体会网络与人们的关系。
2、提升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学会正确应用网络。知识目标
1、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知道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
3、知道网络在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作用。难点: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莲庄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共
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网络入……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引出网络正在改变世界
今天我们要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网络。你对了解多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新课讲授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1、探究一: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阅读教材P10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1)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2)如果没有互联网,人生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点拨:(1)可以分别围绕衣、食、住、行、教育、购物、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展开回答。如:查找资料、阅读书籍、购物、交友、聊天、游戏等。
(2)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不便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很不方便等。点拨:
2、阅读教材P11相关链接,回答: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知道哪些网络名词?
点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虚拟货币、虚拟财产、网上银行、网上商铺、个人博客空间、个人电子邮件、网上股票交易、网上招聘、网上谈判、网络教学、网络图书馆等等。
3、阅读教材P11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 网络给人际交往方式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点拨: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便捷,信息交流的速度更快。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莲庄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共
课时
4、探究三:教材P12上探究与分享,结合课件内容思考回答:(1)有网络购物的经历吗?如果有,你通过网络购买过哪些商品?(2)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点拨:(1)有。衣服、鞋子、电子产品等。
(2)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随时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购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等。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知识归纳:
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探究一:P1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
(1)政府开拓这样的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
(2)各级政府门户网站都会有类似“联系我们”“网上投诉”“市长信箱”等链接。请你了解使用方法,并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尝试向有关部门反映。
点拨:(1)有利于中央政府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履行法定职责,更好地服务人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等。
(2)按照活动要求去做即可。例如,建议公共场所体现更人性化的措施,如增加座位、公共饮水机、卫生间、垃圾桶和咨询服务站、餐饮店等便民措施。同时大力宣传爱护公共环境和措施,形成具体的法律法规。
莲庄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共
课时
探究二:P13探究与分享,了解《物联网》的运用。
网络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速度。知识归纳:
网络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点拨:(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提高了文化的传播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共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要复习提问,引入第三目学习
二、新授:
网络是把双刃剑
探究一:P14探究与分享:展示相关图片引出----网络谣言(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
点拨:(1)可从对个人、他人和社会三方面说明。扰乱社会秩序,妨碍公共安全,危害社会稳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给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2)①运用法律手段惩治造谣、传谣者;②信息公开,增加社会透明度;③正确引导等。【讨论交流】你对沉迷于手机的“低头族”有什么看法?
莲庄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共
课时
点拨:危害身体健康,影响友情和亲情关系。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探究二:阅读教材P16探 究与分享,回答:(1)你或家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吗?(2)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点拨:
(1)有,爸爸接到诈骗短信。
(2)①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②在网上注册、登记时要谨慎填写个人信息;③网络购物、聊天时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④当个人信息遭到侵害时要及时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密、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我们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强隐私意识,防范网络侵害。
知识归纳:为什么要警惕网络陷阱?(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种类+危害)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具体表现)(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行为+危害)列举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
点拨:网购诈骗、红包诈骗、爱心诈骗、短信诈骗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了解到网络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兴利除弊。
莲庄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共
课时
四、板书设计:
第三篇:2.1精品教案
】:
本章从知识上看,都是声音的基本知识,如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声音的三要素、乐音和噪音等,似乎和传统教材相同,但在这些知识的讲解方式上,在跟社会、技生活的联系上,在作业及其课外活动的设计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真正开始接触到物理学的第一个分支——声学,在完成了第一章后,学生喜爱物理,乐于进行物理相关现象和知识的思考,对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在其后的学习中要继续调动学生热爱物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恪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物理知识的应用奥妙.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音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
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
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
人的爱心。
【教学重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2: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3:
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
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讨论法、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a、流水潺潺 b、琴声悠悠 c、清晨鸟语 d、夏日蝉鸣 e、电闪雷鸣 f、飞机轰鸣 g、球场欢呼„„
师:在这些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2: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生3: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生4:蝉没有喉咙,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生5:靠翅膀的振动!)不对!蝉停在树上翅膀不振动时也有声音!(生6:是靠肚子(腹
部)上的一个膜瓣!)
„„
生5(似有不服):有些(动物)是靠翅膀的,像蜜蜂就是!(若学生反应较沉闷,师可提示(如生4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发声?”“都是靠喉咙发声么?”“除了喉咙和翅膀还有其他的发声方式么?”„„等),调动课堂气氛)
师:很好,对于以上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的猜想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几个问题.
『课件展示』:a、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b、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c、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师:我们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讲述)“信息浏览”:帕斯卡发现“振动发声”的故事„„ 师:帕斯卡“用刀叉敲击碗碟发声,用手触摸发声碗碟感觉到振动;用手按住盘子,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发现“振动发声”的原理.由此我们看到,科学发现并不神秘,10岁的帕斯卡可以,你也一定能行!你能否设计几个实验,也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
产生的!生1:锣; 拿锤敲击,用手去摸; 感觉到振动; 声音是物体振
动产生的.)
可以看到锣在振动(师提示:可以,但效果不明显,能否再改进?)生2:扬声器(大喇叭)、碎纸片; 喇叭接通电源,开大音量; 看
到纸片跳起
(鼓锤敲鼓、碎纸片也可)
生3:杯子装水;
用刀叉敲击;
可以看到杯中水在振荡,有波纹
(证明在振动);生4:音叉、悬挂的乒乓球;
用锤敲击音叉发声,靠近乒乓球; 看到乒乓球弹
起(证明在振动);„„
师:(赞扬学生后)好,老师也来设计一个!
(演示“发声音叉溅水”实验)
(备用实验:口腔发“a”音,用手触摸喉部,感觉到振动,停止发音,振动停止.)
『板书』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
师:音叉是不是声源? 生1:是.
生2:不是!
『演示实验』敲击音叉发声,用手紧握,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师:我们说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声源,没有振动发声的物体不是声
源.
有如,正在发声的锣是声源,没有发声的锣不是声源.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方式
师:『演示实验』 a)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形成水波;b)用手轻推弹簧的一端,弹簧中形成疏密相间的形状——波,向另一端传播.c)音叉振动,临近的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
『板书』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2)、声音的传播条件
师:那么声音是否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呢?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例如在空气中,现在大家听老师讲课,就是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么?
『演示实验』
a、水中击石,缸外听音.
b、土电话
(①先让两学生在讲台上对话,甲说话,乙从土电话中听到后告诉全班同学甲对他说了什么;同学好奇,土电话真能听见声音?? ②同学们不相信,认为是老师或甲乙事前商量好的,此时,教师请甲在土电话一端重复刚才说过的话,用麦克和扬声器代替乙,让全班都听见甲说的话;同学们惊奇,原来土电话可以听见声音;
③又有同学不相信,认为不是固体(棉线)传声,而是空气传来的,教师让甲重复②步骤,在甲说话时突然用剪刀剪断土电话的棉线,声音嘎然而止,同学们恍然大悟,哦,原来真的是固体棉线传声.)
师:以上实验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可以传声.
(举例:游泳潜水时在水下可以听见岸上游泳池的广播; 钓鱼时,钓者不喜吵闹,因鱼可以听见岸上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
师:固体可以传播声音(举例:(讲述)“信息浏览”:贝多芬的故事(含棒听音); 电影《地道战》中,猪头小队长趴在倒扣于地的水缸上,听游击队员
挖地道的声音)
师:气、液、固都可传声,那么,那种效果最好呢?
『学生实验』
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不同物体传声)
(备用方案:若实验器具不够,可用麦克和扬声器代替图中人耳,让音叉声音通过不同介质后再由扬声器放大,使全班同学听见,辨别传
声效果.)
师:由此我们发现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液体和气体.
(讲述)“信息链接”: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声源的振动形成声波.若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效果就
好,反之,就差.
师:那么真空中可以传声么? 『演示实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
气,铃声逐渐减小.
师:这个实验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闹钟铃声不能完全消失,教师可解释:因为抽气机不能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所以仍可听到微小的铃声,如果能够抽尽,则无法听见铃声.)
『板书』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传声效果比液体、气体好.
师:请你猜想一下,当航天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如何相互交谈的?(同学相互交流方法的可行性)
生:„„
师:影片中太空爆炸的场景能否听到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师: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查阅
声速表),150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秒;温度每上升10C,声速每秒增
加6m;
250C的水中,声速1500m每秒;钢铁中,5200m每秒;
『板书』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150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秒;温度每上升10C,声速每秒增加6m;
固体 >液体 >气体
(举例:古代骑兵作战,夜晚士兵是枕在箭觳上守夜
第四篇:《平行线》参考教案
5.2.1 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3.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课前准备
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做成图所示的教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2.教师演示教具.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 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 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AbcaB
/ 4
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1)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4.归纳平行公理推论.(1)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2)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2 / 4
CBacba
(3)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验证b∥c.(4)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结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b∥a,c∥a,那么b∥c.(5)简单应用.练习:如果多于两条直线,比如三条直线a、b、c与直线L都平行, 那么这三条直线互相平行吗?请说明理由.本练习是让学生在反复运用平行公理推论中掌握平行公理推论以及说理规范.四、作业
1.课本P15.4,P16.7.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__________.3.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________.4.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_____个.二、判断题.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三、解答题.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后判断.(1)直线a、b互相垂直,点P是直线a、b外一点,过P点的直线c垂直于直线b.(2)判断直线a、c的位置关系,并借助于三角尺、直尺验证.2.试说明三条直线的交点情况,进而判定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情况.3 / 4
参考答案
一、1.相交与平等两种
2.相交
3.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一个,零
二、1.×
2.∨
3.×
三、1.(1)略
(2)a∥c
2.交点有四种,第一没有交点,这时第三条直线互相平行,第二有一个交点,这时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第三有两个交点,这时是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都相交,第四有三个交点,这时三条直线两两相交.4 / 4
第五篇:2.1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X X.X X X X X,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1)春雷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2)春风 呜 — 呜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第二单元 进行曲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唱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
3、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
4、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5、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教学目标:
1、学会《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第一段歌词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听赏《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能随音乐列队行进或击出节奏。
3、在《出旗》这一音乐活动中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
4、能区分X X、X X.、X —、X XX、XXXX XXXX 等节奏。
教材分析: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这首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为儿童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于1962年。
2、《出旗》这是少先队鼓号队演奏曲中的一首。用于少先队员们集合仪式中出队旗的场合,由于队号只能奏出“5135”这四个音,故全曲仅用这四个音构成,由于上句落在“5”,下句落在“1”,使两乐句具有动静对比,且有可循环性。
3、《小号手之歌》这是动画片《小号手》的主题歌,黎汝清作词,金复载作曲。金复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专职作曲家,曾为五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小号手》《三个和尚》《哪吒闹海》《济公》等。
4、《土耳其进行曲》 这是贝多芬为德国剧作家科策布的剧本《雅典的废墟》所作配乐的片断,后被改编成钢琴曲,成为家喻户晓和学琴者必弹的世界名曲(与此齐名的还有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全曲结构为A+B+A+B+A+尾声。
5、《进行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1892年,52岁的柴可夫斯基为两幕舞剧《胡桃夹子》谱写了优美的音乐,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作者将其中的音乐改编成管弦乐组曲,取名为《胡桃夹子组曲》,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由八首乐曲组成。
6、《米老鼠进行曲》这是1955年出品的美国动画片《米老鼠俱乐部》的主题歌,由此奠定了米老鼠在美国动画片中的特殊地位。
教学重点:
1、在唱歌和听赏音乐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和理解进行曲的特点。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继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
1、随录音学唱《队歌》有一定困难,因为《队歌》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演唱,低年级学生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随《土耳其进行曲》作队列行进时,要求按课本上的图示作队列变化会有一定困难,且场地难以保证。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3、由于《进行曲》兼有舞曲特点,中段音乐形象有所改变,音乐语言也不为学生所熟悉,故听赏时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教学目的:
1、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2、学会演唱《出旗》音乐的乐谱。
3、大致了解少先队队歌的历史变革。
教学过程: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的动作。
10、边唱《出旗》的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
随笔:学会本歌曲第一段歌词,学会演唱《出旗》音乐的乐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小号手之歌》。
2、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
教学目的:
1、学唱《小号手之歌》的歌词,并能初步唱出进行曲的特点来。
2、在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表演中做到节拍统一、配合密切,并具有一定创造性。
教学过程:
1、听赏《小号手之歌》,提示这是一首雄壮有力的进行曲。
2、简介革命老区人民当年艰苦斗争的情景和儿童团员们机智勇敢斗敌人的小故事,使学生对当年的儿童团员产生亲近感。歌词中提到的“白匪”是指当时的地方反动武装。
3、随录音轻声学唱《小号手之歌》。
4、引导学生注意歌谱中的休止符,并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休止符在这首歌曲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在学唱时注意将这些休止符“唱”出来。
5、随《小号手之歌》的录音分组列队前进,并一边即兴表演各种动作。
6、复习少先队《出旗》的音乐。
7、加入大小队鼓几镲的演奏,可分步骤按课本中出示的节奏进行教学。
少先队的出旗号声可用先期的录音代替。
8、分组进行列队表演,边唱《出旗》旋律,边演奏各种打击乐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随笔:初步唱出进行曲的特点。音乐活动中做到节拍统一、配合密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小号手之歌》。
2、欣赏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3、节奏听辨练习。
教学目的:
1、能背唱《小号手之歌》。
2、初步熟悉《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能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并随音乐行进。
3、在听辨节奏练习中进一步熟悉节奏谱,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号手之歌》,要求吐字清楚、节奏正确,唱出进行曲的特点,最后背唱歌曲。
2、按课本的插图为小号手的五个动作配上象声词,这一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可适当作些提示,注意每个动作都可有几个象声词,不要搞标准答案。
3、教师可根据五个动作的节奏创作五段短小的音乐。
吹号:1=G 2/4 5 55 3 3 │5 55 2 │5 55 6 │2 22 5 │
走步:1=G 2/4 1 5 │1 5 │1 5 │5—│3 1 │3 1 │2 5 │1 —│
打枪:1=G 2/4 5555 3333│5555 2222│3333 6633│1111 1111│
挥刀:1=G 2/4 5 5.│6 6.│7 7.│i i.│
刺杀:1=G 2/4 5 —│6 —│3—│5 —│2 —│5 —│3 —│1 —│
4、让学生熟悉这五段音乐,再强化对这五种不同节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动作,将这五段音乐描绘的情景表现出来。
5、教师任意弹奏五段音乐中的一段,要求学生听辨边表演。
6、简介《土耳其进行曲》,同样曲名的《土耳其进行曲》有两首最为有名,一首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写的,另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写的。
7、简介土耳其在我们亚洲的最西边,与欧洲相连,是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国家。他们的国旗是在红旗上画一弯月亮和一颗星星。
8、听赏《土耳其进行曲》,听第二遍时可请学生随节拍拍手或原地踏步,还可选用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
9、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两个主题让学生听辨记忆。
10、随音乐进行列队行进的练习,先是方队进行,再是菱形队进行,最后是旋转十字形的进行,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随笔:背唱本歌曲;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进行曲》。
2、唱歌《米老鼠进行曲》。
3、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教学目的:
1、能随《进行曲》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理解这首进行曲中所具有的童趣特点。
2、初步学会《米老鼠进行曲》,唱好连续符点节奏的旋律进行。
3、对进行曲的特点有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1、从《土耳其进行曲》过渡到《进行曲》,同样是进行曲,前者是雄壮坚定的,后者是轻巧灵活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使人能随其节拍行进。
2、《进行曲》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一段音乐,描写一群孩子们在圣诞树前的嬉戏情景,他们有时一个一个走过来领取圣诞礼物,有时牵着手围着圣诞树跳舞,所以这段音乐是灵巧活泼的。
3、听赏两遍《进行曲》后要求学生随音乐奏出X X XX X X │X X X 0│和X.X X.X X.X X.X 的节奏。
4、教师可随音乐即兴表演动作,以加深学生对这段音乐的认识。
5、简介芭蕾舞剧。
6、学唱《米老鼠进行曲》时可由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
7、让学生随《米老鼠进行曲》的音乐走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进行曲的认识。
8、师生共同总结什么是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声乐和器乐曲中都有进行曲,进行曲大多是雄壮有力的,也有的活泼矫健,只有少数是速度较慢、情绪悲伤的。
随笔:对进行曲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唱:《劳动最光荣》、《理发师》、《风车依呀呀》。
2、欣赏:《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猴子蒸糕》。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4、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2、能较正确而
3、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风车依呀呀》《理发师》。
2、理解《劳动最光荣》的词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3、欣赏乐曲《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感受音乐活泼、乐观的情绪和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积极展开想象。
教材分析:
1、《劳动最光荣》这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1954年“全国文艺创作评奖”中获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赞美了“劳动最光荣”。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带变化的两段体。
2、《风车依呀呀》这是一首农村儿童生活题材的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反映了农村孩子从小爱劳动、关爱父母的好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曲调欢快、活泼,富于儿童情趣。歌曲为不规则的一段体,由五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五乐句和反复后的结束句为扩充乐句,用衬词“依呀呀”的多次重复进一步展现了儿童天真、纯朴的形象和热爱劳动的美好心灵。
3、《狩猎波尔卡》这是著名作曲家—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1875年的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于同年10月5日首次演出。乐曲为复三部曲式。
4、《森林中的铁匠》这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有人曾将此曲与艾伦贝格的《森林水车》和奥尔特的《钟表店》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5、《理发师》这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生动地表现了理发师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理发师为他人服务时的愉快心情表现得栩栩如生。歌曲为大调式、单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
6、《猴子蒸糕》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音调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助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猴子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猴的阻拦和“嘲笑”。
教学重点:
1、积极创设、营造教材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逐步领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情感、态度。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表达感情。
3、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器乐作品,积极展开想象,感受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歌曲《风车依呀呀》第11-16小节音区偏高,容易出现喊唱的毛病,应从情感表达和美感的角度加以引导。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劳动最光荣》。
2、歌曲《理发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熟悉歌曲音调,初步模唱歌曲。
2、能较准确而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并随伴奏进行表演。
3、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劳动最光荣》。
2、播放范唱录音。
3、按歌曲节奏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引导学生了解词意。
4、播放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再次完整倾听后,组织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跟唱。
5、学生随伴奏录音轻声演唱,教师在必要时加入提示性的演唱。
6、小结、谈话导入《理发师》。
7、创设情景,观看表演:以小品形式作《理发师》范唱表演。
8、组织讨论,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情境。
9、教师朗读歌词一遍后,分句带领学生朗读。
10、用稍慢速度伴奏,学生轻声唱词两遍。
11、跟随伴奏带演唱。
12、引导学生作表演唱。
随笔: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初步能模唱歌曲;能较准确有表情的演唱《理发师》,并能跟随伴奏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风车依呀呀》。
2、用自选的乐器或效果声模仿风车声插入演唱作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唱《风车依呀呀》,并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劳动光荣“、“关爱父母”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1、随伴奏复习《劳动最光荣》《理发师》演唱。
2、联系上两首歌曲表现的内容,设计话题导入《风车依呀呀》。
3、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5、再次播放录音范唱。
6、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找答案、谈感受。
7、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两遍。
8、随伴奏琴声,分句模唱歌词二至三遍。
9、随伴奏轻声、完整地演唱歌曲。
10、结合歌曲情绪,指导唱好结束句。
11、启发思考,让学生在演唱中适当地加入“模仿的风车声”。
12、小组商量,设计表演唱的方案后,以小组形式表演唱。
随笔:初步会演唱本歌曲,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狩猎波尔卡》。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感受本课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3、随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狩猎波尔卡》的欣赏。
结合乐曲标题,给予必要的提示。
2、组织讨论、引导思考。
让学生将自己听赏中的感受和想象在小组内交流后,请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教师给予鼓励,并作引导性小结。
3、引导聆听,再次听赏。
由于本曲中模仿猎枪的射击声很鲜明,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容易抓住此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射击声拓开想象,进而引发学生对乐曲力度变化产生的效果进行体验,在此基础上,完整地作第二遍听赏。
4、随音乐作即兴律动。可倡导学生用肢体语言作适当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进行将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表现出来。
5、引导听赏,导入《森林中的铁匠》第一遍欣赏。
6、根据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描绘的形象,简介下面将欣赏的另一首乐曲:作曲家用管弦乐队塑造了森林里的情境。
提示:这首乐曲有五个段落,请大家听完后,分别给五个段落命名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标题。
7、组织讨论,学生介绍自己为五个段落所设想的标题。
8、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9、引导学生着重对音乐的感受、想象作表述,并可出示主题旋律,带领学生唱唱。
10、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编几个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作表演。
随笔:感受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进一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猴子蒸糕》。
2、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了解歌曲内容,熟悉这首壮族民歌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能大胆创编,主动参与合作表演。
教学过程:
1、观看动作、激发兴趣。
由于本课歌曲的内容具体明确,学生极易理解。而根据歌曲内容让学生创编,并合作表演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可对此作必要的铺垫。
2、提出问题,引导听赏。通过简短谈话,导入本课欣赏,并引导学生看着课本上的歌词、听录音演唱。
3、组织讨论后,让每组派一名同学归纳歌词的大意。
4、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趣,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歌曲塑造的角色形象、性格、态度的体验,并商量创编表演动作。
问题方向:
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是谁?
猴子自己去磨米时,心情怎样?
猴子自己去蒸糕时,应该是什么表情?
小狗见糕蒸好、想猴子讨吃时,可能是啥模样?
猴子对小狗的讨吃是什么样的态度?
5、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表演动作向大家逐个展示,并引导大家作评论。
6、完整听赏歌曲,组织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构思自己的表演设计。
7、随音乐演唱,分组上台表演。
随笔:熟悉壮族民族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螃蟹歌》
2、欣赏乐曲《云雀》、《四小天鹅舞曲》和《杜鹃圆舞曲》
3、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4、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认识换气记号,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2、初步认识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赏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3、学习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教材分析:
1、《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这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西班牙儿歌,2/4拍,ъE大调式。歌曲的音域不宽,仅有六度(do--la),旋律多是同音的连续重复和级进下行,由于二度移位模进的手法贯穿全曲,使曲调新颖,别有特色。
2、《云雀》这是一首流传于罗马尼亚的民间乐曲。乐曲欢快活泼,由小提琴演奏。通过听赏乐曲,感受罗马尼亚音乐风格,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并了解它华丽优美极富表现力的音色。
3、《四小天鹅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1876年写成的。《四小天鹅舞曲》就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一段舞曲。全曲篇幅不长,#f小调,4/4拍,快板。开始由大管奏出由连续的八分音符组成的、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
4、《螃蟹歌》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5、《杜鹃圆舞曲》这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该曲在曲调和节奏上都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6、《动物联欢会》大型综合性活动《动物联欢会》是这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练习,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看,出现了以往学习过的一些歌曲和乐曲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回忆曲名并复习演唱。
教学重点:复习所有学习演唱和聆听过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地表演、歌唱。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2、为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伴奏。
教学目标: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记忆歌词,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学生选择课堂常用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教师在课前将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2、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出现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小狗、大马、小鸭、小猪、小鸡、小牛、小驴、小羊)
(2)再听歌曲前两段并提问:小动物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狗叫: wang wang 大马叫:hui----小鸭叫: ga ga 小猪叫:heng(3)再播放歌曲前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4)再播放歌曲前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5)跟录音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6)再听歌曲后两段并提问:歌曲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鸡叫: ji ji 小牛叫: mou----小驴叫: a a 小羊叫: mie----(7)再播放歌曲后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8)再播放歌曲后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9)跟录音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10)完整演唱歌曲:分别由八个同学模仿八种动物的叫声。
(11)认识唤气记号:
3、歌表演: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2)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
(3)分组汇报并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的表演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
4、选用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分组讨论选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
(2)小组汇报。
5、总结下课。
随笔:学生能够运用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来记忆歌词,能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云雀》。
2、欣赏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
2、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并了解一种艺术形式——芭蕾舞。
教学过程:
1、欣赏乐曲《云雀》。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鸟叫)
(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3)再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6)完整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1)欣赏动画片《天鹅湖》的片段,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出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2)初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记忆主题: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学生哼唱记忆。
(4)再听乐曲:乐曲主题反复出现几次?
(5)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四小天鹅舞。
(6)教师钢琴演奏《四小天鹅舞曲》。
3、活动:听乐曲填序号。
(1)将听赏过的乐曲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乐曲的片段(主题),全体学生选择乐曲图标,并说出曲名。
顺序: 《口哨与小狗》、《云雀》、《大象》、《荫中鸟》、《四小天鹅舞曲》、《快乐的小熊猫》、《狮王进行曲》。
(3)教师播放乐曲的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