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上数学《24.1.1 圆(教学设计)》(模版)
第二十四章 圆 24.1圆的有关性质
24.1.1圆
——圆的相关概念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情景:观察教材第78、79页的图片,欣赏圆形实物,抽象出圆的模型.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方形的呢?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
(1)能叙述圆的描述性定义和集合观点定义.(2)知道弦、直径、弧、半圆、等圆、等弧的意义,并能结合图形描述它们.3.学习重、难点:
重点:圆的定义以及弧与半圆、弦与直径之间的关系.难点:圆的集合概念的理解.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79页到第80页的例1.(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看书、观察,并动手操作、思考、归纳.(4)自学参考提纲:
①按课本图24.1—2的方式动手画圆,体验圆的形成过程: 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这个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②⊙O上的任一点到圆心O(定点)的距离等于半径(定长),反过来,到圆心(定点)的距离等于半径(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即圆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③车轮做成圆形依据的就是轮子上所有点到轮轴的距离都相等.④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m的圆?说出你的做法.拿一根5m长的绳子,站定一端当做圆的圆心,再让另一个人拉紧绳子的另一端,绕着走一圈,所走的轨迹就是半径为5m的圆.⑤以例1为例说明怎样证明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分别证明这几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对圆的两种定义的学习情况.②差异指导:从圆的描述性定义中抽象出圆的集合观点定义.(2)生助生:生生互动交流、研讨.4.强化:(1)圆的定义.(2)证明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证明这几个点到某一个点的距离都相等即可.(3)练习:你见过树的年轮吗?从树木的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把树木的横截面看成是圆形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树的树干直径是23cm,这棵树的半径平均每年增加多少?
解:23÷2÷20=0.575(cm)答:这棵树的半径平均每年增加0.575cm.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1下面部分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阅读、分析、理解课文.(4)自学参考提纲:
①弦与直径有何关系?半径是弦吗?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半径不是弦.②什么是弧?什么是半圆?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③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④用几何符号表示右图中所有的弦和弧.弦:AB、AC;
弧: 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情况,能否结合图形正确表示它们.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概念辨析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订正.4.强化:
(1)强调半径和直径.(2)等弧为什么必须在“同圆或等圆中”?解:不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不可能重合.(3)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①弦是直径(×)②直径是弦(√)③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④弧是半圆(×)⑤半圆是弧(√)⑥同圆中,优弧与劣弧的差是半圆(×)⑦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⑧两个半圆是等弧(×)
三、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各小组代表总结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与疑点.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从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应用开始,到通过学生动手画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圆的特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直径是弦,弦是直径 B.半圆是弧,弧是半圆
C.弦是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D.半径不是弦,直径是最长的弦
2.(10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过圆心的弦是圆的直径 B.等弧的长度一定相等 C.周长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D.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3.(10分)一个圆的最大弦长是10cm,则此圆的半径是5 cm.4.(10分)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点A的距离等于5cm的所有点所组成的图形是圆.5.(10分)如右图,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有两点D、E,ED与B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C,且有DC=OE,若∠C=20°,则∠EOB的度数是60°.6.(20分)已知:如图,在⊙O中,AB为弦,C、D两点在AB上,且AC=BD.求证:OC=OD.
证明:∵OA、OB为⊙O的半径,∴OA=OB.∴∠A=∠B.又∵AC=BD,∴△ACO≌△BDO.∴OC=OD.二、综合应用(20分)7.(20分)已知:如图,在△ABC中,∠C=90°,求证:A、B、C三点在同一个圆上.证明:作AB的中点O,连接OC.∵△ABC是直角三角形.∴OA=OB=OC=12AB.∴A、B、C三点在同一个圆上.三、拓展延伸(10分)8.(10分)求证: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证明:如图,在⊙O中,AB是⊙O的直径,半径是r.CD是不同于AB的任意一条弦.连接OC、OD,则OA+OB=OC+OD=2r,即AB=OC+OD.在△OCD中,OC+OD>CD,∴AB>CD.即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
第二篇:九上数学《弧、弦、圆心角(教学设计)》
24.1.3 弧、弦、圆心角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心角概念和圆的旋转不变性.2.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或计算机演示使学生感受圆的旋转不变性,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
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此关系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和定理推论的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汽车能正常行驶(其他情况正常)得益于车轮;而车轮又是具有什么性质才具有如此奇妙的作用呢?
教师拿出做好的教具,在纸上画下任意圆,任意画出两条半径,构成一个顶点在圆心上的角α,将这个圆绕圆心O旋转任意角度α,你会发现什么?
像α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圆心角.这节课我们将要研究与它有关的一些定理,引入课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圆的旋转不变性
由上述探究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
围绕圆心O旋转任意角度α,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所以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且具有旋转不变的特征.这也是车轮具有的特征,所以汽车才能正常行驶.2.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探究如图,将圆心角∠AOB绕圆心O旋转到∠A′OB′的位置,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为什么?
【教学说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演示,观察,思考,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并归纳总结.教师提问几位学生代表回答他们发现的等量关系,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他们的结论.【归纳结论】 ABAB
AB=A′B′ ∴由圆的旋转不变性可得出下面的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同.议一议(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吗?所对的弦相等吗?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吗?所对的弧相等吗?
【教学说明】学生利用学具,结合圆的旋转不变性,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两个问题是为了使学生深切体会,圆心角、弧、弦三者在同圆或等圆中之间存在的关系.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请同学们根据图形给出定理及其推论的符号语言.【教学说明】培养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结论,发展学生用符号语言说理的能力.由此可总结为: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相等弧相等弦相等.3.圆心角、弧、弦定理及推论的应用
例1如图,在⊙O中,AB=AC,∠ACB=60°,求证:∠AOB=∠BOC=∠AOC.分析:在⊙O中,要使圆心角相等,可通过证明圆心角所对的弦或弧相等解题.证明:∵AB=AC,∴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又∠A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CA.∴∠AOB=∠BOC=∠AOC.例2如图所示,以ABCD的顶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A,分别交BC、AD于E、F两点,交BA的延长线于G,判断EF和FG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证明:如图.连接AE,∵在ABCD中,AD∥BC,∴∠1=∠2,∠3=∠4 又∵在⊙A中,AB=AE,∴∠2=∠3,∴∠1=∠4 ∴EF=FG(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教学说明】巩固定理内容,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初步应用定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观察下列选项中的图形及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AOB=∠A′OB′∵AD=BC ∴AB=A′B′∴AB=CD(1)(2)∵∠AOC=∠BOC ∴AD=BC(3)
2.如图所示,C、D为半圆O的三等分点,AB为直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①AD=CD=BC ②∠AOD=∠DOC=∠BOC ③四边形ADCO为菱形
【教学说明】这两道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作点评,要强调定理及推论的应用范围,以及对应量之间的关系.对回答好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答案】 1.(2)
2.3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如圆心角的概念,弧、弦、圆心角三者之间的关系等,试着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先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与思考,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 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1.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推理、归纳等活动,得出了圆的中心对称性、圆心角定理及推论,可以发展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节课中,教师应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即要证弦相等或弧相等或圆心角相等,可先证其中一组量对应相等.掌握这个解题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篇:九上课外活动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综合活动计划
一、活动宗旨与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开展各项文学活动,让学员们在主动参与、创新、发展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展阅读视野,引导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和发现文学新人。
三、活动内容
建立规范完整的文学社组织机构。
在招收学员方面,我们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择能够参与并且有能力参与文学院活动的学员,初三级部在50人左右。在此基础上通过竞选答辩推选文学院组织机构。文学院常规工作由院长和副院长负责,文学社下编辑部、记者站,编辑部由主编、责任编辑负责,记者站由站长、副站长负责。所有职务均由学生竞争担任,并由他们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及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还给他们。集中活动时间一般由学校统一安排,每周的活动课为集中活动,由辅导老师负责,通过文学讲座、文学欣赏、文学笔会、名著导读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其余时间也可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秩序下独立开展活动。
狠抓积累,提高兴趣。
文学社团的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作、乐于创作。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最缺乏的是文学素材的积累,因而兴趣不够。为此,我们从阅读、写作两个方面做了努力:
1.倡导读书运动,让学生学会读书、乐于读书。要提高文学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学底蕴,就必须大量阅读经典著作。
2.我们编制了少年文学社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在阅读课或者课外时间阅读。3.阅读课上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经常性的开展读书交流,指导教师参与交流。
4.指导教师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坚持为学员开设文学名著讲座,先后拟开设《简爱》、《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呐喊》、《围城》、《朝花夕拾》、《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等多部文学作品的文学讲座。让学生在文学欣赏的同时,学会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学会去挖掘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重要的事让学生学会文学欣赏的方法,让大家在不断的阅读之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5.指导教师为学生开设专题的作文指导课,提高学生在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的专业写作水平。
6.写生活札记,训练学生生活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真实的写作是一种大量、持续的写作实践活动。写作能力从根本上讲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技能。“定量”是指教师只规定每周的写作数量要求,一般以1-2篇为宜,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东西,不限内容和文体。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自已的困惑苦恼,写读书心得,写散文小说等等。“定向”是指为引导学生写好生活札记,教师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专题,为学生提供写生活札记的范围。为调动学生写生活札记的积极性,我们让学生为自己的札记本取名,如“学步集”、“浅草集”、“雏鹰集”等;一本写完后,可让学生为自己的札记本写序言。
四、倡导“绿色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创新。
对于低年级文学院学员来讲,文学辅导是文学活动的中心工作,因为他们需要在辅导中学到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绿色作文”的教育理念,具体要求是: 首先是真诚,真诚的反映生活,反映自己内心的感受。正如作家王蒙所说,作文的真实其实是个牵涉到一代人文风、学风和做人的大问题。先是真诚地面对自己,这是很难的,然后将真诚的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等)用真诚的文字表达出来。
其次,文章要有创造,要有自己的个性。文章的本质在于创造,其实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我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有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特别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好的文章要富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他是自己的创造。
第三,文章要有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要求学生一要有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像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这种记忆表象是想像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学生的想像力必然强,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
第四,文章表达要自然。自然也是一种创造,要求学生摈弃刻意的矫饰与编造,要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了然于字里行间,情动于衷而形于文,在每一次的作文中经历思考、反省甚至痛苦的解剖,在作文中历练文笔,升华灵魂。在成长中作文,在作文中成长。
五、以学生为主体编辑出版社刊,刊名待定。
校刊的编辑出版,我们酝酿了很长的时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更怕坚持不下来。备课组敲定,由少年文学社全权负责,以文学社学员为主体,辅导教师只能起指导作用。我们决定成立编辑部,设主编一名,责任编辑八名,完全由学生自己负责。他们负责各自栏目的选稿、版式设计、校稿,自己的栏目自己负责。为学生劳动成果的展示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校刊的编辑,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特别是作文写作的热情,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编辑中来,勤于创作、乐于创作。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
1.文学讲座、文学欣赏、文学笔会、名著专题导读。
2.编制了文学院推荐书目,让学生在阅读课或者课外时间阅读。
3.开设文学名著讲座,先后拟开设《简爱》、《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呐喊》、《围城》、《朝花夕拾》、《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等多部文学作品的文学讲座。
4.开设专题的作文指导课,提高学生在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的专业写作水平。5.组织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6.组织朗诵比赛。7.组织承办征文比赛。
这些只是我们在文学社团方面所做的一些设想和初步尝试,由于经验的欠缺,我们的做法还很不成熟。
第四篇:九上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2.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情感态度】
1.结合本课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渗透.2.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会运用垂径定理等结论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心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主桥拱的半径吗?(图:课本第82页图24.1-7)
【教学说明】赵州桥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关系,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要解决此问题需要用到这节课的知识,这样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成功地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圆的轴对称性
问题1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归纳出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问题2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如右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E.(1)右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呢?(2)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说理由.【教学说明】问题(1)是对圆的轴对称性这一结论的复习与应用,也是为问题(2)作下铺垫,垂径定理是根据圆的轴对称性得出来的.问题(2)可由问题(1)得到,问题(2)由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归纳结论】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优弧、劣弧).数学语言:如上图,在⊙O中,AB是弦,直径CD垂直于弦AB..。∴AE=BE.ACBCADBD问(1)一条直线满足: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则可得到什么结论?
【教学说明】本问题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定理的题设和结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问(2)已知直径AB,弦CD且CE=DE(点E在CD上),那么可得到结论有哪些?(可要学生自己画图)
提示:分E点为“圆心”和“不是圆心”来讨论.即:CD是直径或CD是除直径外的弦来讨论.结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问(3)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为什么不是直径的弦?
【教学说明】问题(2)是为了推出垂径定理的推论而设立的,通过学生动手画图,观察思考,得出结论.问题(3)是对推论进行强调,使学生抓住实质,注意条件,加深印象.3.利用垂径定理及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3 如图,用AB表示主桥拱,设AB所在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经过圆心O作弦AB的垂线OC,D为垂足,OC与AB相交于点C,根据垂径定理,D是AB的中点,C是AB的中点,CD就是拱高,AB=37.4,CD=7.2,则
AD=1/2AB=1/2×37.4=18.7,OD=OC-CD=R-7.2.在Rt△OAD中,由勾股定理,得OA2=AD2+OD2.即:R2=18.72+(R-7.2)2 解得R≈27.9(m)∴赵州桥主桥拱半径约为27.9m.【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画出图形进行解答.并且在解答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勾股定理在这节课中的充分运用,以及圆的半径、弦、圆心到弦的距离和拱形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且CD⊥AB,根据圆的轴对称性可得:=______;CE=______,BCAC=______.2.如图,在⊙O中,MN为直径,若MN⊥AB,则______,______,______,若AC=BC,AB不是直径,则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图中,点O是这段弧的圆心,AB)C是OC⊥AB,垂足为D.AB=300m,CD=50m,则这段弯路的半径是____m.AB上一点,【教学说明】让学生当堂完成,第1、2题是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巩固.第3题是对垂径定理的应用,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答案】1.DE BDAD
MN⊥AB 2.AC=BC AB=BMAM=BMAN=BNAN=BN3.250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说明】教师应让学生交流总结,然后补充说明,强调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1.这节课的教学从利用垂径定理来解决赵州桥桥拱半径问题开始,引入课题从实验入手,得到圆的轴对称性,进而推出垂径定理及推论.教学设计中,从具体、简单、特殊到抽象、复杂、一般,层层递进,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素质.2.本课的教学方法是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有机结合,将圆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常作的辅助线是半径或垂直于弦的直径.
第五篇:九上数学《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
第7课时《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知识与技能】
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一条切线,会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会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
经历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探究过程,养成学生既能自主探究,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态度】
体验切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及结论的正确性.【教学重点】
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探究和运用.【教学难点】
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的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 下雨天,小孩子总喜欢转动雨伞,你发现雨伞的水珠顺着伞面的边缘飞出,水珠是顺着什么方向飞出的?
情境2 用机器打磨铁制零件时,铁屑是沿什么方向飞出的? 情境3用一根细线系一个小球,当你快速转动细线时,小球运动形成一个圆,突然这个小球脱落,沿着圆的边缘飞出去,你知道小球会顺着什么方向飞出吗?
【教学说明】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直线与圆相切的情景,深化学生思想中的数学模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切线的判定定理
思考1 如图,在⊙O中,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作直线l⊥OA,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多少?直线l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
分析:∵直线l⊥OA,而点A是⊙O的半径OA的外端点.∴直线l与⊙O只有一个交点,并且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垂线段OA,即是⊙O的半径.∴直线l与⊙O相切.【归纳总结】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教学说明】结合切线的定义以及“如果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那么直线和圆相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切线的判定定理中,“经过外端”和“垂直于半径”两者缺一不可.试一试(1)已知一个圆和圆上的一点,如何过这个点画出圆的切线?(只能作一条直线)
(2)下图中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吗?(都不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
思考2 已知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OA与直线l是不是一定垂直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由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点评:由于l是⊙O的切线,点A为切点,∴圆心O到l的距离等于半径,所以OA就是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OA⊥直线l.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符号语言:∵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OA⊥直线l.【教学说明】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分析时,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我们可以运用反证法.假设OA与l不垂直,过点O作OM⊥l,垂足为M,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有OM<OA,这说明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半径OA,直线l与⊙O就相交了,而这与直线l与⊙O相切矛盾.因此,OA垂直于直线l.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教材98页例1.(要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即“经过半径外端”和“垂直于这条半径”.引导学生分析.例2(1)如图(1),AB是⊙O的弦,PA是⊙O的切线,A是切点,∠PAB=30°,求∠AOB.(2)如图(2),AB是⊙O的直径,DC切⊙O于点C,连接CA、CB,AB=12,∠ACD=30°,求AC的长.解:(1)∵△OAB为等腰三角形,∴∠OAB=∠OBA.又∵PA是⊙O的切线,∴由切线的性质可知:PA⊥OA,∴∠OAP=90°,∴∠OAB=∠OAP-∠BAP=90°-30°=60°,∴∠AOB=180°-2∠OAB=180°-2×60°=60°.(2)连接OC,∵CD是⊙O的切线,∴OC⊥CD,而∠ACD=30°,.∴∠OCA=60°,∴△OAC是等边三角形,AC=OA=r=1/2×AB=1/2×12=6.【教学说明】例1是对切线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要使学生掌握用这个定理来证明切线的关键(紧扣两点).例2是利用切线的性质解题.在解决与圆有关的切线的问题时,常见辅助线有:(1)已知直线是圆的切线时,通常连接过切点的半径,则这条半径垂直于切线.(2)要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①若直线过圆上某一点,则连接这点和圆心得到辅助半径,再证这条半径与直线垂直.即:已知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②若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不确定,则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证明这条垂线段长等于圆的半径长.即:未知公共点,作垂线证半径.这种题型后面会给出练习.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1、2.2.如图,已知PA是∠BAC的平分线,AB是⊙O的切线,切点为E,求证:AC是⊙O的切线.【教学说明】教材上的练习1、2由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切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理解掌握;第2题是对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加以提示.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解题.【答案】1.(1)∵AT=AB,∴∠B=∠T=45°,∴∠A=180°-∠B-∠T=90°.又∵AB是⊙O的直径,∴AT是⊙O的切线.(2)l1∥l2,理由如下:∵AB是⊙O的直径,且l1、l2是⊙O的切线,∴l1⊥AB,l2⊥AB,∴l1∥l2.2.过O点作OF⊥AC于点F,连接OE.则OE⊥AE.∴∠OEA=∠OFA=90°,又∵PA是∠BAC的平分线,∴∠OAE=∠OAF,∵AO=AO,∴△OAF≌△OAE,∴OF=OE.又∵OE是半径,∴OF也为半径长.∴AC是⊙O的切线.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两个知识点.2.试着让学生自己总结切线的证明方法,然后相互交流.【教学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总结与交流,然后适当地予以点评和补充.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 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本节课从常见的生活情况入手,引入切线的概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又得出切线的判定方法及过圆上一点作已知圆的切线,又从另一侧面利用反证法,证明了切线的性质定理,这样,既证明了定理又复习了反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