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 垓下之围教案
《垓下之围》教案
【教学目的】
1、识记常见的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本文选材的特点
3、认识悲剧英雄的形象 【教学重点】 项羽的浩然之气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项羽
2、选材结构特色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安徽省灵璧县有一千年古墓,墓穴中躺着一绝代佳人,其墓碑上刻着一幅对联,大家猜猜这位绝代佳人是谁?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公元前202年,项羽率兵突围,败在垓下(今灵璧县沱河北岸),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团团围住。刘邦采用“四面楚歌”置疑兵阵,瓦解楚兵军心,致使项羽中计,导致全军覆灭,演出了令人肝肠寸断的“霸王别姬”悲剧。
相传,虞姬自刎后,项羽带着她的尸体,向南驰走,不料汉兵追至,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了虞姬的尸体。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霸离铺”意指霸王别姬之处。项羽突围后,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霸离铺”东2.5公里处,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虞姬村”,两处自得名以来,至今沿袭不变。
二、关于《史记》和司马迁
1、《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及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及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
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书
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世家
是记载诸侯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列传
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课本节选了第三战役的部分文字。
2、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著有《史记》,《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三、教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阅读课文,说说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一)、教读第一自然段
1、阅读
(1)散读第一自然段,疏通词句,小组交流。
(2)指名个别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3)归纳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
(1)垓下之围的战争形势如何? 明确:四面楚歌。
(2)项王形影不离的两件宝贝是什么,对他们的感情如何? 明确:一是乌锥马,一是美人虞姬,项王对他们是难舍难分。(3)霸王别姬歌中流露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对苍天怨恨,对自己不觉醒,对美人无可奈何。
3、创造性理解
(1)设想一下虞姬和歌的内容。参考:虞姬和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皆楚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2)设想一下虞姬和歌后的情景。
史实:拔剑自刎,为项羽冲出重围,减轻后顾之忧。(3)设想一下项王大功告成的情景。参考: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中洋溢着帝王的霸气)
4、评价
(1)项羽是英雄吗?你觉得这一段中有项羽的浩然之气吗?
讨论明确:英雄人物不是没有儿女情长的,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1921年写的《虞美人》就抒发了对杨开慧的无限思念,陆游在《钗头凤》中抒发了对结发妻子唐婉的无限怀念,苏轼在《江城子》中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悼念,可见英雄人物并非没有感情,并非冷血动物,正因为他们有情有义,才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因此,本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项羽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英雄。(2)两情不能长久时,有情人不能长相厮守时该如何处理? 各抒已见。
(二)第二自然段教学
1、阅读
(1)散读第二自然段,疏通词句,小组交流。
(2)指名个别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3)归纳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
(1)概述这一段的内容及段意
明确:这一段是写东城快战。其主要内容有项羽夜逃,刘邦追之,田父绐之,东城快战。
(2)这一段要表现项羽是哪一方面的优秀品质,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表现项羽的勇敢威猛,文章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对比来突出项羽的勇敢的,其一是力量的悬殊:汉军围之数重,而项羽只有二十八骑,其二是战争形势对比:汉军如秋风扫落叶,项羽则是强弩之末,其三是作战结果对比:在围之数重之中,项王却“溃围,斩将,刈旗,仅亡其两骑耳”。
3、评价
项羽为什么遭到田父的欺骗呢?从这一段中你能看出项王失败的原因吗?
明确:项羽长期征战,滥杀无辜,恃勇逞强,尤其是钜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兵士卒二十万,后占领秦咸阳又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激起了百姓的不满,这一段中,项王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客观地分析敌人,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三)教读第三自然段
1、阅读
(1)散读第三自然段,疏通词句,小组交流。
(2)指名个别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3)归纳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
(1)概述这一段的内容及段意
明确: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项羽突围成功,田父绐之,亭长劝渡,项王赠马,自刎乌江,段意为项王自刎乌江。
(2)这一段表现了项王的哪些优秀品质?
明确:本段主要体现了项王的义,他知耻重义,宝马赠亭长,人头赠故人,明明可以渡乌江,却不独偷生,体现了一个末路英雄的义。
3、创造性理解课文 从第三段看,项王先是被围之数重突围求生,可后来为什么明明可以逃生却宁愿选择自刎?
明确:本文看似矛盾,其实在重围中突围是人的求生本能,还有项王要证明他勇猛过人,他失败并非个人原因造成的,用他的话说是“天之亡我”,乌江亭长的一番话,说得他感到活着尤其是苟且偷生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大英雄死亦死得顶天立地,死也要死得比泰山还重,死亦要成为鬼雄,不可为世人留下笑柄。
四、总结归纳项羽的性格
勇猛无畏 率真刚直, 知耻重义,真诚多情 语言描写 渲染悲剧气氛 动作描写 透露英雄心态 侧面烘托, 展示英雄性格 场面描写 塑造英雄形象
总结:透过这段文字,我们领略了项羽在东城快战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别姬之时的重义多情,他既刚烈如火又柔情似水,他的勇敢,豪放,率真,磊落,仁义令他周身洋溢着人性之美.尽管他失败了,但他是失败的英雄;刘邦尽管成功了,但他也只是成功的政客.刘邦多的是手腕,狡诈,但项羽多的是豪气,真诚.他为了理想,抱负,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这种英雄之气给今天奋斗中的人们以精神力量。
五、分析司马迁把项羽写成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的原因
(有条件可出示影视中的项羽,简笔画中的项羽,史实记载的比较真实的项羽)发现:艺术作品中的项羽更加的英武,器宇轩昂,人们把项羽当作一个大英雄来塑造.因而艺术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如: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分析:杜诗针对项羽兵败的事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致使英雄大业失败.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杜写这首诗是借题发挥,自我激励,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绝 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析:李清照后期适逢金兵入侵中原,大宋采取苟且偷安的政策,李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因而在诗中赞扬项羽誓不渡江的英雄气概,以不肯过江东讽刺南逃苟安的大宋统治者.看来,人们对项羽的评价褒贬不一是受主观感情的影响.思考:司马迁为何把项羽写成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
这是由于司马迁的个人遭遇,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完成史记活了下来,他的作品许多就是歌颂那些勇于进取,建功立业的英雄,如屈原,荆柯,廉颇,在司马迁心理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因而,司马迁笔下含情,时露惋惜。
第二篇:垓下之围教案
垓下之围教案
上海市奉贤中学 刘赛邦
【教学目的】
1、识记常见的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本文选材的特点
3、认识悲剧英雄的形象
【教学重点】
项羽的浩然之气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项羽
2、选材结构特色
【教学道具】
幻灯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安徽省灵璧县有一千年古墓,墓穴中躺着一绝代佳人,其墓碑上刻着一幅对联,(展示幻灯),大家猜猜这位绝代佳人是谁?说说你是如何猜的。
大家猜的很准确,是根据藏头来猜。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垓下之围》选自《史记》,(展示幻灯)。
二、教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阅读课文,说说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一)、教读第一自然段
1、阅读
(1)、散读第一自然段,疏通词句,小组交流。
(2)、指名个别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
(3)、归纳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
(1)、垓下之围的战争形势如何?
明确:四面楚歌。
(2)、项王形影不离的两件宝贝是什么,对他们的感情如何?
明确:一是乌锥马,一是美人虞姬,项王对他们是难舍难分。
(3)、霸王别姬歌中流露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对苍天怨恨,对自己不觉醒,对美人无可奈何。
3、创造性理解
(1)、设想一下虞姬和歌的内容。
参考:虞姬和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皆楚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2)、设想一下虞姬和歌后的情景。
史实:拔剑自刎,为项羽冲出重围,减轻后顾之忧。
(3)、设想一下项王大功告成的情景。
参考: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中洋溢着帝王的霸气)
4、评价
(1)、项羽是英雄吗?你觉得这一段中有项羽的浩然之气吗? 展示幻灯
讨论明确:英雄人物不是没有儿女情长的,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1921年写的《虞美人》就抒发了对杨开慧的无限思念,陆游在《钗头凤》中抒发了对结发妻子唐婉的无限怀念,苏轼在《江城子》中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悼念,可见英雄人物并非没有感情,并非冷血动物,正因为他们有情有义,才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因此,本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项羽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英雄。
(2)、两情不能长久时,有情人不能长相厮守时该如何处理?
各抒已见。
(二)、第二自然段教学
1、阅读
(1)、散读第二自然段,疏通词句,小组交流。
(2)、指名个别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
(3)、归纳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
(1)、概述这一段的内容及段意
明确:这一段是写东城快战。其主要内容有项羽夜逃,刘邦追之,田父绐之,东城快战。
(2)、这一段要表现项羽是哪一方面的优秀品质,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表现项羽的勇敢威猛,文章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对比来突出项羽的勇敢的,其一是力量的悬殊:汉军围之数重,而项羽只有二十八骑,其二是战争形势对比:汉军如秋风扫落叶,项羽则是强弩之末,其三是作战结果对比:在围之数重之中,项王却“溃围,斩将,刈旗,仅亡其两骑耳”。
3、评价
项羽为什么遭到田父的欺骗呢?从这一段中你能看出项王失败的原因吗?
明确:项羽长期征战,滥杀无辜,恃勇逞强,尤其是钜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兵士卒二十万,后占领秦咸阳又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激起了百姓的不满,这一段中,项王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客观地分析敌人,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三)教读第三自然段
1、阅读
(1)、散读第三自然段,疏通词句,小组交流。
(2)、指名个别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
(3)、归纳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
(1)、概述这一段的内容及段意
明确: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项羽突围成功,田父绐之,亭长劝渡,项王赠马,自刎乌江,段意为项王自刎乌江。
(2)、这一段表现了项王的哪些优秀品质?
明确:本段主要体现了项王的义,他知耻重义,宝马赠亭长,人头赠故人,明明可以渡乌江,却不独偷生,体现了一个末路英雄的义。
3、创造性理解课文
从第三段看,项王先是被围之数重突围求生,可后来为什么明明可以逃生却宁愿选择自刎?
明确:本文看似矛盾,其实在重围中突围是人的求生本能,还有项王要证明他勇猛过人,他失败并非个人原因造成的,用他的话说是“天之亡我”,乌江亭长的一番话,说得他感到活着尤其是苟且偷生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大英雄死亦死得顶天立地,死也要死得比泰山还重,死亦要成为鬼雄,不可为世人留下笑柄。
总结:说说本文选文的特点
略
第三篇:垓下之围读后感
《垓下之围》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第四篇:大学语文教案12垓下之围
学校名称:南鄂专修学院 大学语文教案 任课教师:夏简保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2、掌握有关司马迁、《史记》及《二十四史》等文常知识;
3、理解司马迁人物形象刻画的精彩;
4、体会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教学设想:[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词法;
2、体会人物形象的各种刻画方式
[难点]
1、加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这一人物设定的深层含义。[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向同学们介绍李清照的《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导语:李清照这首有名的绝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育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而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则是由著名的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塑造的。下面,我就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内容。
二、司马迁及《史记》的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父亲司马谈是学问渊博的历史学家,原本打算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但在写作中不幸病逝了。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为《史记》倾注毕业心血。在《史记》的写作过程中,司马迁因李陵一案惨遭宫刑。但他强忍悲痛,努力写作,最终守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史记》。他自言,写《史记》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指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则相对于断代史而言。《史记》全面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全书共130篇,由本纪(12篇),列传(70篇),世家(30篇),表(10篇),书(8篇)五部分组成。“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种代表性人物的传记,“世家”是开国元勋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表”是大事年表,“书”则记载礼制、官司制等各种制度。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史记》一书,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出了《史记》独特的行文神韵。
三、文章翻译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看一看,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垓下之围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该篇着重以“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三个部分对项羽进行了立体的人物塑造。(准备此三段节选提供给学生)“钜鹿之战”,项羽勇夺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户机,放走刘邦,埋下了悲剧的种下;而至“垓下之围”时,英雄到了末路,格外悲怆。然而,垓
学校名称:南鄂专修学院 大学语文教案 任课教师:夏简保
却又写的壮怀激烈,慷慨激昂,展现了项羽失败时的英雄风采。现在,我们首先从课文的文字出发,理清字意,来感受项羽的悲剧人物形象。
第一大组:第一小组: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此处注解“壁”字。壁:名词何等动词,扎营、驻扎。进行全段注解。
第二小组: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进行文字注解。夜:名词何等状语,在夜里。
饮(于)帐中:省略句,省略介词,应为“于帐中饮”,也为介词结构后臵句。幸:宠幸,宠爱。
骓: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兮: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逝:奔驰。
奈若何:把你怎么办。
对《垓下歌》进行注解。力气能拔起大山啊,豪气盖过全世;时运不利啊骓马也不奔跑。乌骓马啊,你不奔跑,我对你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对你怎么办?
第三小组: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补充:虞姬和歌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进行文字注解。阙:古代乐曲每一次终止为一阙。
和之:应和着项羽的歌声一同唱。泣:泪水 第二大组:
第一小组: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进行文字注解。麾下:部下。麾,古代军中用来指挥的旗子。壮士骑:骑兵勇士。直夜:当夜。
溃围:突破重围。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骑将:骑兵将领。
骑能属者:能跟随(他的)兵马。属,连续,引申为跟随。绐:欺骗
以故:因为这原因。
进行全段注解,于是项王就上马,就下的八百骑兵勇士跟随。当夜冲破包围向南走。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项王逃跑了,命令骑兵将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他(项王)。项王渡过 学校名称:南鄂专修学院 大学语文教案 任课教师:夏简保
老人,那老人欺骗他说:“向左。”(项王)便向左奔驰,陷入了大草泽中。因为这原因,汉军追赶上了他们。项王就又带领骑兵向东奔逃,到东城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汉军骑兵追击的有几千人。
第二小组: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皆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咱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进行文字注解。度:推测,估计。当:通“挡”,抵抗。
霸:称霸。指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
期山东为三处:约定(突围后)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披靡:本指草木随风吹而倒仆的样子。这里形容汉军惊慌散乱败退的样子。
第三小组: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目而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进行文字注解。赤泉侯:指杨喜。这是他后来的封号。通“斥”。
会:集合,会面。
都尉:仅次于将军的军官。亡:失掉,损失。
伏:通“服”。第三大组
第一小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进行文字注解。乌江:渡口名,在今安微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西岸。江东,古称长江下游的南岸为“江东”。地方:土地方圆。方,方圆。
王:称王。
无以:没东西用来……,没办法……
第二小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史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进行文字注解。何渡为:为什么还要渡江泥? 子弟:年轻人。父兄:父辈兄辈。怜:同情。
王:拥护我为王。
长者:年高而忠厚的人。学校名称:南鄂专修学院 大学语文教案 任课教师:夏简保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进行文字注解。接战:交战。
独:单,仅。
被十余创:遭受了十多处伤。被,通“披”,遭受。顾见:回头看见。骑司马:骑兵官外。
若:你
面之:背对着他。面,通“”背,背对。因为故人,故转身背对项王向翳指出。显出其忸怩不安之状。指:指示。
购:悬赏缉拿。
邑万户,(拥有)万户的封邑。
四、语法要点
1、字、词
名词作动词:军壁垓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作状语:项王则夜起。直夜溃围南出。
2、句式
a)判断句
此天亡我,非战罪也。b)省略句
饮(于)帐中。c)倒装句
定语后臵 骑能属者。介宾后臵 今卒困于此。
3、固定用法
a)奈……何:对……怎么办? 奈若何?
b)何……为:……干什么:为什么要……做 何渡为? c)以故,是故等词
五、作业
1、查工具书,仔细掌握下列字的意义。“属” “独” “期”
2、仔细阅读课文,寻找更多的本课语法要点的例子。
3、阅读选录材料《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学校名称:南鄂专修学院 大学语文教案 任课教师:夏简保
一步对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垓下之围》由三个场面组成,在课文中分为三个段落。
1、霸王别姬。
慷慨悲歌,英雄末路,多情而又无奈。
2、快战东城
溃围、斩将、刈旗,展露勇猛雄壮之英姿,尽显英雄本色。
3、自刎乌江
宁死不辱,提示知耻重义的内心世界。结束了项羽轰轰烈烈而又十分悲惨的一生。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1、司马迁在塑造
精心地选择、取舍材料,周密地安排材料。
将人物臵身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生动的细节描写。
2、项羽在司马迁笔下,血肉丰满,宛如重生。在他身上,充满着一种震撼人心的英雄之气,然而却也不乏多情的一面:霸王别姬,对江东你老的愧疚之情等细节无一不显露出了项羽率真、豪放而又多情的性格特征。西楚霸王这一人物形象也就因此变得无比立体、丰富、动人了。
3、问题探讨(学生分组进行)
a)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了项羽这一英雄形象,你能指出几处么?
霸王别姬:对于爱马和爱妾的难以割舍。眼看大势已去,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却难以割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末路英雄,多情无奈。悲歌帐中的豪情。
东城快战:田父的欺骗,一方面说明他多年征战,“所过无不残灭”,已使人心丧尽;另一方面也表现其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不存侥幸突围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
“何如?”的得意之言也说明项羽豪放的个性 乌江自刎:拒渡:宁死不屈的英雄之气。
赠马:大气
赐头:爱惜故旧,大气。
b)为什么项羽反复叹息“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管锥篇》)不服气正显示了项羽的平生意气,说明了他的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不气情有可原。
c)你认为羽是个真正的英雄么?给出你的原因。(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姓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三、作业 学校名称:南鄂专修学院、熟读课文
2、体会司马迁写作的深意
大学语文教案 任课教师:夏简保
第五篇:《垓下之围》读后感
《垓下之围》读后感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古话,早已被无数人所接受、认同。通过对《垓下之围》的阅读,我们却不难发现:司马迁一反常规地没有着力渲染项羽的悲剧性,反而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刻画了其英雄色彩。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以成败论英雄”这个准则,在项羽身上还是否适用。
霸王项羽成在何处?让我们回到垓下之役中,一起来感悟英雄项羽成功的点点滴滴吧: 霸王别姬——成在英雄多情之德;楚歌四面,霸王傲气犹存!
兵少食尽之刻,四面楚歌之时,局势之危,不在言表。西楚霸王夜起慨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愤激昂的一曲之后,自信自傲之余,“泣数行下”,更是透露出英雄的无尽绵柔之情,深沉无奈之感!
身处末路之时,对自己那自信狂傲的盖世之气,对虞姬那感人肺腑的绵柔之情,对于一代霸王,是多么难得!危难临头,霸王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骓马和虞姬。“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读懂了这其中的英猛无畏之勇,多情仁爱之德,我们还能说,项羽不是成功的吗?
东城快战——成在英雄善战之勇;宿敌重重,霸王风云叱咤!
兵陷大泽,以二十八骑,抗汉军数千精兵,若以常人,非逃即降。然西楚项羽,在兵围数重之境地,战场上所向披靡,杀敌军数十百人,霸气有增无减!瞠目怒叱,赤泉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无形之中,将霸王之勇猛与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敌众我寡之势,霸王自信如常。风云叱吒,披荆斩棘,勇猛无比!此绝非常人所能及。伟大的战绩摆在眼前,面对这骇人之势,我们哪能不肯定,不折服?面对如此骁勇善战,敢作敢当之士,我们还能说,项羽不是成功的吗?
乌江自刎——成在英雄知耻重义之品;生死抉择,霸王舍生取义!
身临乌江,面对唯一的一条救生船,生死完全掌握在霸王一念之间!忠厚豁达的项羽,面对江东父老,毅然选择了将责任全权揽下。出于对马骓的不忍,为报亭长忠诚之恩,项王以马骓赠亭长;短兵相接,身披十余创之时,项王仍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遇见反叛故人吕马童,项王以人头赠之,自刎乌江···一举一动,无不散发英雄那非常人所能及的豁达气魄以及人格魅力!
生死抉择之境,霸王视死如归。面对骓马,霸王善良不忍;面对亭长及江东父老,霸王知耻重义;面对宿敌,霸王勇猛果敢;面对故人,霸王气度豁达···在生与死的抉择中,项王依旧霸气犹存!自刎乌江,足矣看出项羽的勇猛非常人所及。若不是自杀,也绝非是常人所能践之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面对这感人肺腑的举止行动,我们还能说,项羽不是成功的吗?
人无完人,霸王项羽当然也无能幸免。缺乏政治远见,而以武力经营天下,便是他值得遗憾的地方。但我们也要看到末路多情、勇猛无比、知耻重义的他,看到他刚柔相济、忠厚豁达、个性鲜明的一面·垓下一战,从战争输赢的角度来说,项羽或许是一个失败者,但我们就能因此而否定了他的历史功劳,伟大业绩吗?不能!
我们绝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的准则来草率评论这一代霸王!在一件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实例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霸王项羽是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是个伟大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