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9:0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

第一篇: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2.了解并掌握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3.了解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发展的起源、机制及其结构的变化; 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各阶段特点。 教学内容:

一、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认识的起源

皮亚杰认为,应当在活动(动作)中去寻找一切认识的源泉,即 认识起源于动作。

(二)认知发展的机制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适应的过程。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实现的。

(三)认知结构的变化

所谓结构,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它不仅指具有解剖学意义的实际结构,也包括功能意义上的结构(李其维,1999)。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一)皮亚杰关于阶段论的主要观点 1.儿童认知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以具有质的差异的认知结构作为各阶段间的划分标准。3.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定向性。

4.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先前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系统。

(二)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三、对皮亚杰理论的批评

两个主要批评:

1.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而高估了青少年的认知思维能力;

2.个体的认知发展并不止于形式运算阶段。

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同化和顺应,分别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2.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各个阶段有哪些特征?这四个阶段的特征有哪些不同之处?

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特点,了解相关的实验; 2.了解青少年的辩证思维;

3.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青少年的形式运算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点及其相关实验、研究;

2.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一、青少年的形式运算思维

(一)天平实验

(二)钟摆实验

(三)化学混色实验

二、青少年的辩证思维 瑞吉尔(Riegel,1973)提出,“辩证思维”是个体认知发展的第五个阶段。

三、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1)对可能发生事情的思考。(2)提前计划性思维(3)运用假设检验进行思维。(4)元思维。(5)超常规思维。

 思考与练习:

1.(1)皮亚杰等人关于青少年的形式运算思维的三个实验中,哪一个实验说明青少年能比儿童认识更多不同的可逆性?

(2)哪一个实验说明青少年期个体已经具有了较高的“归纳—推理”能力?

第三节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了解并掌握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特点;

2.了解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认知发展观; 3.了解认知发展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4.了解并掌握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文化情景解释;  教学重点、难点:

1.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最近发展区;

3.认知发展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4.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文化情景解释。 教学内容:

一、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一)两种工具的融合与两种心理机能的分类

维果斯基借鉴恩格斯关于人类借助工具改造自然的思想,提出工具的使用使人产生了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方式,而物质工具也成为个体行为的工具之一;

另一种行为的工具是心理工具(或精神生产工具),它指的是各种语言和符号。

个体的认知发展变存在于某种一般性的智慧产品——物质工具和心理工具之中。

(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认知发展观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可概括为:

(1)儿童的一切复杂心理活动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2)心理机能最初存在于人际间,随后逐渐成为儿童内部的心理机能;(3)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掌握凭借词语传递的全人类的经验。

(三)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或称“可能发展区”),是介于个体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一段区。

现实发展水平,是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是指儿童在别人的帮助下所可能达到的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差距,即为该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二、文化人类学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研究

(一)认知发展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人类学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二)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文化情景解释

青少年思维的文化—情景研究取向与皮亚杰和英海尔德的观察研究的比较。

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高级心理机能?它与低级心理机能的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怎样利用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第四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研究范式; 2.了解凯斯的认知发展理论; 3.了解希格勒的信息加工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凯斯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四阶段; 2.希格勒的信息加工观点。 教学内容:

一、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研究范式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的认知比作计算机系统,通过编程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思维或认知活动。

二、信息加工认知发展理论

(一)凯斯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操作阶段(2)表象性操作阶段(3)逻辑性操作阶段(4)形式操作阶段

(二)希格勒的信息加工观点

希格勒的重要思想是,将儿童认知的发展视为与生物进化有某些相似之处的一种适应性行为的发展,认知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外在刺激、经验积累以及主体的自我调节等多方面因素相联系。

 思考与练习:

1.(1)凯斯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2)说一说每个阶段的特征?

第五节 青少年的信息加工能力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青少年的知识基础,了解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成分,了解知识获得过程对青少年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

2.了解青少年信息加工心理资源的变化及其信息加工速度的提高;

3.了解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4.了解青少年的科学思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基础影响下的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成分; 2.元认知概念的理解以及青少年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

一、青少年的知识基础

(一)专家和新手的比较

(二)知识基础与信息加工

知识基础影响下的人类信息加工过程有两种成分: 一是可以概括化为概念和关系网络的知识结构;

二是对内容进行连续的认知活动操作所需的一系列过程或策略。1.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2.策略和认知过程

新手和专家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和认知过程也存在差别。

(三)知识获得过程对青少年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

专业知识不仅通过大脑中已经存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促进青少年认知的发展,知识获得本身就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信息加工能力。

二、信息加工容量和速度

(一)青少年信息加工心理资源的变化

(二)信息加工速度的提高

信息加工速度是决定个体信息加工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信息加工速度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反应时。信息加工速度会因任务、被试年龄和知识基础的不同而不同。

三、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一)元认知的基本成分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Flavell,2001)。

(二)青少年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1.青少年元记忆的发展

首先,青少年元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元记忆知识方面。

其次,青少年元记忆的发展还表现在元记忆监控方面。2.青少年元理解能力的发展

元理解——指认知主体对自身的阅读理解活动及其有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认知、监控和调节。

包括元理解知识和元理解监控两个方面。3.青少年元学习能力的发展

元学习是指元认知在学习领域的应用,主要指学生对自己动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的策略原则及发展的控制。4.青少年的元认知与问题解决

研究发现,元认知独立地存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并能弥补一般能力的不足,促进个体对问题的解决。

四、青少年的科学思维

到大学阶段,青年人的思维具有了更强的科学性(Kuhn,1989),这种发展变化是一种联系理论与证据的方式的重构。

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元认知,它包括哪几个成分? 2.青少年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六节 智力理论与青少年的智力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传统智力理论; 2.了解并掌握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3.了解PASS智力理论和青少年的智力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斯皮尔曼的智力理论和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教学内容:

一、传统智力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是一种心理测量学取向的理论,它包括智力的因素理论和智力的分层结构理论。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一)数学逻辑智力

数学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是智商测验的主要基础,包括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言语智力

把语言能力称为智力是创痛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等文字能力。

(三)空间智力

加德纳认为空间智力的核心能力是准确地知觉到视觉世界的能力,包括一个人对最初所知觉到的事物进行改造或修正的能力以及重造某些视觉经验的能力。

(四)音乐智力

音乐智力是指人对音乐进行认知、加工和创作,包括对声音的辨别和韵律表达的能力。

(五)身体运动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指一个人对身体运动的控制能力和熟练操作对象的能力。

(六)人际关系智力

又称社交能力,即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其核心是留意他人和判断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

(七)自我认识智力

自我认识智力是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这是一种关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能力。

三、PASS智力理论

PASS智力理论是戴斯(J.P.Das)、纳格利尔里(J.A.Naglieri)(J.R.Kirby)、柯尔比等人提出的智力动态过程理论。

四、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青少年的智力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和模式。

 思考与练习:

1.吉尔福特(J.P.Guilford)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包括哪三个维度,各个维度包含哪些内容?

2.青少年智力的发展变化有哪些规律?

第八章 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2.了解并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了解情绪的早期经典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和关于情绪的新理论。

 教学重点、难点: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3.情绪的认知理论;

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相对历程论。 教学内容: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一)情绪的定义

四种典型定义:

(1)《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

(2)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德雷弗(A.Daliffer)的定义;(3)美国心理学家扎伊德(Izard)的定义;

(4)我国心理学家彭聃龄(1987)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二)情绪的表达

情绪表达(emotional expression)是指个体将其情绪经验经由行为活动而表露于外,从而显现其心理感受,并藉以达到与外界沟通的目的(张春兴,1994)。

(三)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广义上:情感(feeling)与情绪一样,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狭义上:不完全等同于情绪,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的一种较为复杂而稳定的态度体验,如道德感、爱与恨。

(四)情感与情绪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作用 3.社会调节功能

二、情绪理论

(一)早期经典理论 1.詹姆士—兰格理论

詹姆士在1884年提出了一种“反常识”理论,认为:人快乐是因为笑,人伤心是因为哭,人恐惧是因为战栗;兰格于1885年提出了类似的情绪理论,他强调血液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2.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首先反对詹姆士—兰格理论的是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及其学生巴德,并提出了一些质疑。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该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2.沙赫特的认知—生理情绪理论

沙赫特提出情绪受环境、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因素的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器关键性的作用。

(三)关于情绪的新理论 1.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不是认识活动的副产品,而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情绪有其自身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2.情绪相对历程理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 of emotion)

该理论是对情绪状态产生时特殊生理变化的一种假设: 大脑中掌管情绪的部位,可能存在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在某种情绪状态下会产生与此状态相反的情绪。如,痛苦的情绪产生时,相对的快乐情绪也会随之产生。

 小组讨论:

1.你近期的情绪体验有哪些,这些情绪有哪些外在表现? 2.你更认可哪一种情绪理论,你的理由是?

第二节 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情绪的表现方式的发展变化; 2.情绪的心境化; 3.社会性情绪的发展;

4.情绪结构的变化,及表情认知能力的发展。

 教学内容:

一、情绪的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性向内在文饰性转变

情绪的文饰性是青少年情绪的另一大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致,就像戴着一幅假面具一样,让人捉摸不透其内心真实的情感。

二、情绪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出现心境化趋势

心境化,就是情绪反应相对持久稳定,情绪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一方面表现为延长反应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延迟做出反应。

三、情绪体验的内容: 更加深刻丰富,社会性情绪占主导地位

社会性情绪在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时期才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与儿童相比,青少年具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

四、情绪的结构更加复杂:表情认知能力得到很大发展

情绪与其他心理过程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表情。表情指各种情绪体验在身体姿势、语言表达及面部上的外在表露,主要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

 小组讨论:

1.你理解什么是心境吗,说一说最近一个月的心境是什么样的? 2.回忆自己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情绪情感特点的变化,有哪些符合今天学习的内容?

第三节 青少年的亲密感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青少年亲密感的含义; 2.了解关于青少年亲密感的理论观点; 3.了解亲密感的发展历程; 4.了解亲密同伴关系的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1.沙利文的人际发展理论; 2.埃里克森的亲密观; 3.亲少年的依恋理论; 4.亲密感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一、亲密感的含义

亲密感(intimacy)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依恋,其外在表现就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亲密关系。

二、关于青少年亲密感的理论观点

(一)沙利文的人际发展理论

沙利文(H.Sulliven)强调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对亲密感的影响,认为亲密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埃里克森的亲密观

埃里克森(Erikson),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建立了以自我发展为核心的人格理论。这一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前后相继的八个阶段。

(三)青少年期的依恋理论

依恋(attachment),一般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三、亲密感的发展历程

(一)“友谊”含义的变化

儿童对友谊内涵的理解日益深刻丰富,与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密不可;

进入青少年期,他们的社会判断能力更准确,更多地以人的内在心理而非外在特征作为判断标准,开始把“亲密”作为友谊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亲密表现的变化

首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好朋友的亲密性信息的了解存在差异;

其次,在整个青少年期,青少年对好朋友的行为表现、心理变化更敏感;

最后,青少年期的个体在帮助或安慰朋友时逐步增强了其移情能力和社会理解力。

(三)亲密“对象”的变化

在整个青少年期,青少年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行为急剧增多,而与父母的关系却相对有所下降。

(四)从同性交往向异性交往的转变

根据沙利文的理论,前青少年期和青少年早期的友谊关系出现了十分明显的性别分离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逐渐由与同性交往向与异性交往的过渡。

四、亲密同伴关系的功能

1.青少年期亲密感的发展有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构和性别的社会化。

2.由青少年向成人的过渡过程中,个体通过与同伴的频繁交往,了解很多在父母那里无法得到的信息,学习了大量的生活经验。

3.另外,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及交往的内容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亲密同伴关系的作用(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只有健康的亲密同伴关系才能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 小组讨论:

1.你觉得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和与同伴的关系有哪些不一样?他们分别在你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四节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困扰及情绪调节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青少年常见情绪困扰;

2.了解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应该注意的几方面。 教学重点、难点: 1.青少年自卑感、焦虑和抑郁的表现及克服; 2.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 3.青少年高焦虑状态的预防;

 教学内容:

一、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情感倾向趋于稳定,但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

第二,强烈爆发的情绪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有时会因冲动而犯错误。

第三,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提高,情感表露越来越具有文饰、内隐性的特点,并且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第四,亲密感迅速增强,同时出现两性爱恋的萌芽。

二、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青少年自卑感的特点及其克服

自卑感(feeling of inferiority)是指个体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

(二)青少年焦虑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引起青少年焦虑的原因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

(2)考试焦虑是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是他们过分担心考试失败并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

(3)大学生中另一常见的焦虑类型是对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而产生的焦虑。

(三)抑郁表现及产生原因

抑郁,是一种感到无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

 小组讨论:

1.遇到情绪困扰(如考试焦虑),你是怎么调节的?

 参考资料:

1.张文新主编.《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张进辅主编.《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002;

3.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脑发育.李艳玮,李燕芳.心理学科学进展,2010.4.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程涛, 李寿欣.山东师范大学,2004.5.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魏义梅,付桂芳.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6.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风格发展研究贾德梅.徐光静,李洪玉.人力资源管理,2010.7.大学生认知风格发展:4省4460份问卷.王丽,陈旭,张晓露,孙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8.试析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教学的关系.王宗箎,史秋衡.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4.9.大学生认知方式与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石婷,李寿欣.山东师范大学,2009.10.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和完善的途径探析.岳宝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

11.佩里的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牛慧娟.现代教育科学,2008.12.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余艳丽,许波.河南大学,2010.13.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情绪的关系研究.刘恋,葛喜平.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心理学,2012.14.情绪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史倩,张妍.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15.抑郁青少年快感缺失与情绪表达的相关研究.何庆欢,豆春霞,彭子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6.大学生负性情绪问题的文化调适研究——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刘桂荣,郭淑新.安徽师范大学,2014.17.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黄卫平,钟毅平.湖南师范大学,2007.

第二篇:发展心理学(精选)

阅读以下材料,使用所学的发展心理学知识进行评述。

省政协委员在会上为陕西发展建言献策小学课程拿到幼儿园教,让孩子背课文、学算术、做作业、学外语,举办各种培训班;幼儿园管理套用中小学校的办法,不许孩子自由活动。省政协委员吴向军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严重压抑了幼儿天真活泼的天性,要纠正“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

吴向军委员说,近两年对我省学前教育的调查中,发现除了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存在“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问题。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压抑了幼儿天真活泼的天性,挫伤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剥夺了幼儿轻松快乐的童年,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为此吴向军委员建议,纠正幼儿园教学为升学服务的应试观念,把幼儿教育的出发点、立足点放在爱护幼儿天性、启发幼儿智力、培养感知能力和良好习惯上来,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导,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幼儿园不应以灌输知识、考试成绩来扩大生源,赢得经济利益,建议对幼儿园普遍进行一次清理和整顿,对不具备条件或硬件虽好但办园方向不对的,坚决予以停办或限期整改。

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加强正确幼儿教育观的舆论宣传,通过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网上互动等渠道,教育和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纠正“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

评述: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系统有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以及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材料中提到的幼儿园中的孩子大多属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他们正是利用表征(心理表象、图画、词、姿势),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的,他们这时的思维受自我中心主义限制,也就是专注于直觉状态,依赖于客体外表,显得有些刻板,缺乏一些重要的逻辑认识形式。最明显的就是皮亚杰的“三山任务”,这证实了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皮亚杰又通过“守恒任务”证实了儿童思维的局限性,缺乏可逆性和灵活性。

并且皮亚杰认为的儿童心理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他认为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其中平衡化是决定性因素。成熟即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自然经验,即是指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获得的知识,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经验,即是指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平衡化,即是指认识或者说是思维既不是单纯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来自客体的,而是主题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质是适应,它的过程包括格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所以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接受小学教育完全是不合适的。

而关于“起跑线”的说法,只简单说说关于记忆的容量问题,虽然很小的婴儿就已经具有了回忆能力,但是这种记忆往往不能被人完全保留,佛洛依德称这种记忆局限是婴儿期遗忘症。儿童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尽管儿童的记忆系统包含了诸如知识、策略、元记忆这些记忆辅助物,但是容量限制它们的使用。如果基本的信息加工就已经几乎消耗了儿童的记忆容量,那么他们就根本无法进行各种比较高级的活动,比如执行某种策略等等。而当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神经系统的变化,或者是通过练习提高了基本加工过程和策略的自动化程度,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加工运算速度慢慢得到提高,使单位时间内可执行的运算增加,他才能更有效地储存更多的信息。所以在儿童的神经系统完善前,他们本身就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三篇:发展心理学精华

艾里克森各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0~2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伊千捷克。

2、当代的游戏理论。a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艾里克森各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0~2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伊千捷克。

2、当代的游戏理论。a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有潜意识的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有潜意识的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的手段,缓和心理紧张。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与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的手段,缓和心理紧张。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与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青年期泄方式。b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青年期泄方式。b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12~18岁):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将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12~18岁):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将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幼儿掌握词汇(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幼儿掌握词汇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后期或晚年期(50岁的特点:a词汇量的增加;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c词类的扩展: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后期或晚年期(50岁的特点:a词汇量的增加;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c词类的扩展: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班杜拉的社会学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d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班杜拉的社会学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d习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积极词汇的增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情境性言语、连贯性言习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积极词汇的增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情境性言语、连贯性言结果的观察而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语;

2、对话言语、独白言语;

3、自我中心言语。幼儿的思维特点:a具体结果的观察而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语;

2、对话言语、独白言语;

3、自我中心言语。幼儿的思维特点:a具体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形象性;b不清晰性和易变性;c具有符号功能;d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形象性;b不清晰性和易变性;c具有符号功能;d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性。婴儿前语言交流的特征:婴儿在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的这一年里,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性。婴儿前语言交流的特征:婴儿在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的这一年里,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1、攻击性: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就是前语言交流。特征:目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1、攻击性: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就是前语言交流。特征:目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2、性别化:男女儿童的性别品质大的性、指代性、约定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2、性别化:男女儿童的性别品质大的性、指代性、约定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多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特别是模仿获得,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也是社会化动的冲击: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希望能尽快进多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特别是模仿获得,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也是社会化动的冲击: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希望能尽快进的结果,4、亲社会行为:呈现适当的亲社会行为模式能够对儿童产生影响。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的结果,4、亲社会行为:呈现适当的亲社会行为模式能够对儿童产生影响。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探讨心理发展的本理论问题:1.先天与后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体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探讨心理发展的本理论问题:1.先天与后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体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反抗性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反抗性特征的关系。

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1.要将心理作为一个开与依赖性;b闭锁性与开放性;c勇敢和怯懦;d高傲和自卑;e否定童年又特征的关系。

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1.要将心理作为一个开与依赖性;b闭锁性与开放性;c勇敢和怯懦;d高傲和自卑;e否定童年又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2.系统地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3.系统眷恋童年。小学时期父母—儿童关系:

1、进入小学后,父母—儿童关系的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2.系统地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3.系统眷恋童年。小学时期父母—儿童关系:

1、进入小学后,父母—儿童关系的处理结果。

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维果变化:a它们交往时间发生变化;b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c处理结果。

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维果变化:a它们交往时间发生变化;b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c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从最近发展区思想: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冲突数量也减少了;d在纪律约束技术和控制过程方面可采用推理的方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从最近发展区思想: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冲突数量也减少了;d在纪律约束技术和控制过程方面可采用推理的方有水平,儿童能够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在有指式。

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有水平,儿童能够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在有指式。

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幼儿期记忆特点:a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幼儿期记忆特点:a两个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由教学决定。

二、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b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两个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由教学决定。

二、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b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学可以定义为人为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展;c形象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学龄期儿童记忆特点:a有意识记忆学可以定义为人为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展;c形象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学龄期儿童记忆特点:a有意识记忆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和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三、学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b意义记忆的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c词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和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三、学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b意义记忆的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c词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老年期记忆的特点:a机械记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老年期记忆的特点:a机械记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技能形忆减弱;b记忆广度下降;c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d再认能力较差;e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技能形忆减弱;b记忆广度下降;c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d再认能力较差;e成的前面。华生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在心理发展问题回忆力显著下降。老年性智力衰退的表现:总体上说,智力随年老有所衰退,成的前面。华生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在心理发展问题回忆力显著下降。老年性智力衰退的表现:总体上说,智力随年老有所衰退,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但多限于非言语性的、要求一定速度的动作性智力操作,多限于“流体智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但多限于非言语性的、要求一定速度的动作性智力操作,多限于“流体智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力”,各智力因素的衰退速度并不相同,有快有慢;并非智力的全部因素都衰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力”,各智力因素的衰退速度并不相同,有快有慢;并非智力的全部因素都衰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退,有的即使到了年老不但不衰退,甚至有所增长,如言语性的智力测验成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退,有的即使到了年老不但不衰退,甚至有所增长,如言语性的智力测验成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绩、“晶体智力”等。成年晚期的人格变化:大约在60~65岁,人们跨越一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绩、“晶体智力”等。成年晚期的人格变化:大约在60~65岁,人们跨越一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个转变阶段进入成年晚期,在这一阶段,与变“老”抗争,与一些社会刻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个转变阶段进入成年晚期,在这一阶段,与变“老”抗争,与一些社会刻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表现为泛灵性、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板印象抗争,最后终于认“老”。力量、尊重和权威的丧失对于习惯了对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表现为泛灵性、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板印象抗争,最后终于认“老”。力量、尊重和权威的丧失对于习惯了对掌握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自己生活进行掌控的个体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另一方面,成年晚期的个掌握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自己生活进行掌控的个体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另一方面,成年晚期的个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体对年轻个体来说是一种资源,他们被视为“受尊敬的长者”,年轻人会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体对年轻个体来说是一种资源,他们被视为“受尊敬的长者”,年轻人会(11、12岁~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寻求和依赖他们的建议。而且,老年人具有可以单纯为了愉悦感而做事的(11、12岁~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寻求和依赖他们的建议。而且,老年人具有可以单纯为了愉悦感而做事的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自由。中年人的生理变化的表现: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变白、稀疏,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自由。中年人的生理变化的表现: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变白、稀疏,原则: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原则:a具有一定的方向;b具有一定脸部、颈部、手臂、手等处的皮肤变得粗糙,视力、听力逐渐下降等。影原则: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原则:a具有一定的方向;b具有一定脸部、颈部、手臂、手等处的皮肤变得粗糙,视力、听力逐渐下降等。影的差异;c具有关键期;d具有年龄特征。横向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因素:a社会历史因素(特定因素);b群伙效应:不同的差异;c具有关键期;d具有年龄特征。横向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因素:a社会历史因素(特定因素);b群伙效应:不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优点:a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群伙在同一年龄上智力差异显著;2.职业:技术性职业活动对智力的维持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优点:a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群伙在同一年龄上智力差异显著;2.职业:技术性职业活动对智力的维持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b获得的信有积极作用;c身体健康水平:心血管系统和大脑的病变显著影响智力。成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b获得的信有积极作用;c身体健康水平:心血管系统和大脑的病变显著影响智力。成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a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b无年初期思维特点:a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个体思维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a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b无年初期思维特点:a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个体思维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设计是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这个转变过程可分为二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设计是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这个转变过程可分为二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叫追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阶段三个阶段;b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叫追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阶段三个阶段;b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踪研究设计。优点:a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意识发展: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踪研究设计。优点:a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意识发展: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变到质变的规律。b可研究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果关系。缺点:a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变到质变的规律。b可研究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果关系。缺点:a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样本的流失,b反复测查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日趋强烈;2.自我意识的分化。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自我”与“现样本的流失,b反复测查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日趋强烈;2.自我意识的分化。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自我”与“现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c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实自我”两部分;3.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c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实自我”两部分;3.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a遗传因素:遗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学龄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a思维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a遗传因素:遗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学龄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a思维传通过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实现。遗传变异已经被证明在7000种疾病中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b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c言语在幼儿思传通过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实现。遗传变异已经被证明在7000种疾病中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b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c言语在幼儿思b: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往b: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往素。c母体因素:包括情绪、应激、营养、患病。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产生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素。c母体因素:包括情绪、应激、营养、患病。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产生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伤害的时间和后果:孕8周是胎儿发展最敏感期,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伤害的时间和后果:孕8周是胎儿发展最敏感期,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感染及代谢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和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与自感染及代谢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和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与自成长,可使胎儿畸形,甚至导致早产、流产。胎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产我体验的三方面发展。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成长,可使胎儿畸形,甚至导致早产、流产。胎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产我体验的三方面发展。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生:4-5个月的胎儿已能够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2.立体觉的发展:婴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时,生:4-5个月的胎儿已能够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2.立体觉的发展:婴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时,儿6个月以前确实具有了立体觉。3.颜色视觉的发展:4个月的婴儿甚至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儿6个月以前确实具有了立体觉。3.颜色视觉的发展:4个月的婴儿甚至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胎儿听觉的发展:

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逻辑思维的发展史青少年发展的重点。学龄初期儿童的学科兴趣:a最初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胎儿听觉的发展:

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逻辑思维的发展史青少年发展的重点。学龄初期儿童的学科兴趣:a最初在5-6个月时已经基本成熟,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

2、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在5-6个月时已经基本成熟,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

2、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听敏度的发展:一个月婴儿已经能鉴别200赫兹与500赫兹纯音的差异。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b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听敏度的发展:一个月婴儿已经能鉴别200赫兹与500赫兹纯音的差异。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b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已具有最初级的原始的视听、视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c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已具有最初级的原始的视听、视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c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触等感觉协调能。婴儿依恋的类型:a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触等感觉协调能。婴儿依恋的类型:a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b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的作用逐渐降低;e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b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的作用逐渐降低;e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c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f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加深。老人的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c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f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加深。老人的又反抗母亲的爱抚。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主要心理特点:认知活动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易生消极的情绪情又反抗母亲的爱抚。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主要心理特点:认知活动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易生消极的情绪情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感,但生活满意度一般较高;个性有所变化,但持续稳定多于变化。可见老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感,但生活满意度一般较高;个性有所变化,但持续稳定多于变化。可见老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婴儿社会性微笑:a自发的笑(0-5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变化的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婴儿社会性微笑:a自发的笑(0-5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变化的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周):反射性的笑。婴儿出生2-12小时中,面部即有象微笑的运动,这是内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a临近退休;b各种周):反射性的笑。婴儿出生2-12小时中,面部即有象微笑的运动,这是内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a临近退休;b各种源性的。抚摩婴儿的面颊、腹部、把婴儿的双手对拍或听各种熟悉的说疾病;c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拉文格认为成年期自我发源性的。抚摩婴儿的面颊、腹部、把婴儿的双手对拍或听各种熟悉的说疾病;c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拉文格认为成年期自我发话等,都会引起微笑,但全是反射性的。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1.遵奉者水平:按规矩行事;2.公正水平/良心水平:个话等,都会引起微笑,但全是反射性的。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1.遵奉者水平:按规矩行事;2.公正水平/良心水平:个月);c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月后):真正的社会性微笑。婴儿陌生人体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其思想方法仍具有两极性;3.自主水平:能容忍月);c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月后):真正的社会性微笑。婴儿陌生人体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其思想方法仍具有两极性;3.自主水平:能容忍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内外规则的矛盾与冲突,能从多种角度来看问题;4.整合水平:个体不仅能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内外规则的矛盾与冲突,能从多种角度来看问题;4.整合水平:个体不仅能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正视内外矛盾与冲突,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还会放弃那些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正视内外矛盾与冲突,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还会放弃那些婴儿的恐惧或焦虑。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成年初期一般特征:a从成长期转变为稳定期;b智力婴儿的恐惧或焦虑。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成年初期一般特征:a从成长期转变为稳定期;b智力则。幼儿期游戏的理论:

1、早期的传统理论:a精力过剩说,希勒。b娱乐、发展到达全盛时期;c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d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5.则。幼儿期游戏的理论:

1、早期的传统理论:a精力过剩说,希勒。b娱乐、发展到达全盛时期;c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d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5.放松说,拉扎鲁斯。c复演说,霍尔。d练习说,格罗斯。e成熟势力说,博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放松说,拉扎鲁斯。c复演说,霍尔。d练习说,格罗斯。e成熟势力说,博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成年期的自我发展。

第四篇: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2.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

3.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访谈法和临床法

4、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5、少年期心理发展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大体相当于初中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6、少年期出现的心理矛盾现象有: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

4.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

5.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

由于心身发展上的不平衡,少期儿童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期间承受困扰,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容易出现某些心身症状。如支气管喘息、心脏神经症、肠道运动失调、神经性食欲不振、不安神经症、强迫神经症、口吃以及厌学、失足行为乃至自杀等。

7、反抗期: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

1、反抗期的主要表现:1)社会地位欲求不2)观念上的“碰撞”3)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

4)青春期烦躁5)反抗的主要指向——父母

2、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1)生理方面2)心理方面3)社会因素方面

3、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①父母亲需要转变观念②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③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④以友相待并尊重儿童的自主

8、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

1、更年期:在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2、中年期的心理变化:感知觉变化、智力变化、中年期的自我意识

9、老年期的心理变化: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追及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

1、感知觉退行性变化明显: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而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机能,衰退的主要表现是感觉阈限升高,即感受性下降。

2、老年期记忆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3、老年人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老年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回忆往事

第五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1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

一、情境创设,引出“心理”,激起兴趣

创设一个情境: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各位,你们觉得小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引导学生讨论)

师生小结:正是因为幼儿和我们的不一样,所以我们才需要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掌握正确的儿童观,才能在以后的幼教生涯中科学引导、教育儿童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专门研究学前儿童时期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前儿童

广义:0-6岁(0-1个月:新生儿;1-12个月:乳儿;1岁-3岁:婴儿;3-6岁:幼儿期)

狭义:3-6岁 3.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广义(种系、种族、个体)

狭义——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认知、情感、意志)

心理问题: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eg,呼吸需要肺);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4.发展的研究主题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楼梯)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发展的机械论和机体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横向设计:“别人家的孩子” 纵向设计:“你以前”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 测验法: 实验法:

四、国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简史 1.准备阶段(发现儿童)1.1 古代的儿童观

(1)原始社会:儿童是氏族或父母的公共财产,可以任意处置。

(2)古希腊、罗马:不注重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任然被普遍地认为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古希腊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相对积极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思想。

A:柏拉图:认识到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意义

B:亚里士多德:要求制定法规,禁止暴弃婴儿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年龄进行了分期,并要求遵 循自然施教

C:昆体良:充分认识到了童年期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了儿童的差别,要求因材施教

(3)中世纪: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儿童教育,充斥着惩处与体罚,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流行“原罪说”(originalsin)和“预成论”(predete-rminatiotheory)。

(4)文艺复兴时期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的价值。儿童观也从传统社会的从属关系中解放了出来,认为儿童是自由而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存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伊拉斯谟、蒙田、夸美纽斯等杰出思想家。1.2近代的儿童观(17世纪)

(1)洛克 [英]:在《教育漫话》中大力倡导“白板说”,宣称儿童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后天的一切观念都是经验在心灵上刻下的印迹。(2)卢梭 [法]:在《爱弥儿》中充分阐述了尊重儿童及儿童期的价值,并认为应该珍视儿童短暂的童年生活,承认儿童的发展由内在机制控制,必须让儿童按“自然”的进程去发展。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3)杜威 [美]:认为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预示着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在能力,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生活,儿童的兴趣应是教育的起点,兴趣是统一的活动。同时,儿童思维具有相对性,儿童的教育也应该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4)裴斯泰洛齐 [瑞士]:近代科学心理学诞生后,他兴起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注重探讨如何顺应儿童的本能兴趣,让儿童发挥主动性,更好地从经验中学习。这一运动促进了社会对儿童、对儿童心理以及儿童个性的关注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对儿童教育的理解。

(5)达尔文[英]: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记录,撰写了《一个婴儿的传略》。这是儿童心理学早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传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并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作好了直接的准备。

2.近代产生阶段(研究儿童)

标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德国,普莱尔)派别:美国、德国、法国

3.分化与发展阶段(繁荣,百家争鸣)

4.演变增新阶段

5.新进展

五、我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况

代表人物:孔子;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儿童心理之研究》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六、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利用回顾的方式将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下载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心理学试题

    1 发展心理学部分答案 章节测试(要求的通过率:60.0%) 测试结果:通过率[80.0%] 恭喜你!已经通过该章节测试 第1次测试 1. 【多选题】 以下( )是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结论 A: 认知能......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通用)[合集]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通用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2000年 1、图式 2001年 2、婴儿依恋 2002年 3、守恒 4、元记忆 2003年 5、顺应 2004年 6、最近发展区 7、观点采择能力 2005年 8、性别认同 2006年 9、......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现象。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指个体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期末试卷

    滨州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体育教育专业(本)2012级《发展心理学》试题 (答案一律卸载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我们常常认为,最了解自己的当然是我们自己,可实际......

    发展心理学 读书笔记

    读《爱弥儿》后感《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所著。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它......

    发展心理学心得

    发展心理学心得 不知不觉中,发展心理学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发展心理学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的贴近生活,这不仅是一堂给父母的养育课程,还是给老师的教育锦囊,更是给学生们......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一、 本书信息: 作者:张向葵 桑标 书名:《发展心理学》 出版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第1版二、 本书简介: 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从人类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