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教学设计_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教学用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4.标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25px=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25px。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表格中)。(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128km>);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37.5px,蚊香的燃烧速度约300px/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课后习题
1、单位换算 课桌的高度:
0.75
=75
=750
; 某同学身高:
1.65
=165
=1650
; 操场跑道总长:
400
=4×104
=0.4
;
2、长度的测量
木块B的长度是:
;
木块B的长度是:
;
3、想想议仪
如何测量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如何测量铜丝的直径?
如何测量地图上重庆到北京铁路线长? 如何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呢?
板书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第二篇: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必须要测出相应的时间,看来测量时间对于生活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
二、新课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guǐ):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二)长度的测量
了解了国际单位制,我们知道不只是时间有国际单位,长度也有国际单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长度的测量,了解长度的单位。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 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1000m= 103m;
1dm= 0.1m=10-1m;
1cm= 0.01m=10-2m;
1mm= 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 0.000000001m=10-9m
3.阅读课文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小结
1.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误差。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篇: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1章第1节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郭安平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过程和方法
体验日常生活经验、物品。会估测长度和时间。3.情感、态度
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区别。
三、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时间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学习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四、学前准备:
复习:(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2)由v=s/t,要测量物体的速度,必须要测出什么?
过渡:如何测长度和时间呢?
五、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测量的必要性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提出问题:你能告诉我他的体温、身高、质量吗?估计一下谈谈你的结论,要想得到准确地数值应该怎么做?引入长度的测量
(二)课内探究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1章第1节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郭安平
等。
2、为什么引入国际单位制?
3、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2)阅读课文第10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1km=1000m=10m;-11dm=0.1m=10m;-21cm=0.01m=10m;-31mm=0.001m=10m-6-91μm=0.000001m=10m;1nm=0.000000001m=10m
4、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上进行测量,圆心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秒(s)
小时(h)
分(min)
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
古代:日晷、沙漏
3、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停表的分度值。
4、体会生活现象所用的时间:(1)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s(2)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s(3)人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约是6s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1章第1节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郭安平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本课小结:
请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长度
单位
测量工具:刻度尺 单位:1h=60min=3600s 时间
测量工具 产生原因 定义
误差
与错误的区别
作业:
1.动手动脑:完成课本1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T1-3。
2.练习册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第四篇: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
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1.长度单位的换算及长度的测量方法; 2.误差的理解。教学难点:
长度测量中估读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停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飞机空中加油的动画: 想想议议:空中加油机能够完成给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加油,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解决空中加油问题,我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空中加油机为什么能够给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在高速飞行的条件下,要准确实施空中加油,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学完本章后,将会解除你的疑惑。
二、学习新课: 1.国际单位制:
⑴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引出国际单位制。⑵介绍国际单位制的由来。2.长度的测量:
⑴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符号为L。⑵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⑶长度单位的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⑷介绍国际上对于米的规定以及光年这个长度单位。⑸测量长度的工具的认识及简单介绍。⑹视频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⑺通过学习,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使用前:
①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
①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数时,要带上单位。
可简称为“选、观、放、看、读、记”。
⑻学生活动:练习测量桌面上各种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展示,讨论正误。⑼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和距离。
⑽想想议议: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 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关系(比如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
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最多。
3.时间的测量:
⑴学生说说生活中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⑵介绍国际上对于秒的规定。
⑶想想议议:教师展示钟表和停表,学生讨论它们的分度值分别是多少。⑷学生活动:
①分组练习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②练习测量单摆摆动周期的时间,讨论单摆的周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⑸想想议议:古代人和现代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比一比,看谁说出的测量时间的方法最多。(视频展示各种测量时间的方法,学生了解)
4.误差: ⑴概念:
思考:结合学生刚才的测量活动,对于同一个物体的测量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
概念: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⑵理解:误差不能消灭,但应尽量减小。⑶减小误差的方法:
思考:结合刚才的测量过程,我们该怎样尽量减小误差呢? ⑷误差与错误:
思考:误差是错误吗? 学生讨论。
⑸学生展示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三、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四、练习拓展:
1.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m,书桌的测量值应取()A.1.077 m
B.1.08 m
C.1.1 m
D.1.10 m 2.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2.5 m = 2.5 m×100 = 25 cm
B.2.5 m = 2.5×100 cm = 250 cm C.2.5 m = 2.5 m×100 cm = 250 cm 3.以下哪个物体的长度接近8 mm()A.物理课本的长度
B.乒乓球的直径 C.木铅笔的直径
D.图画纸的厚度 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使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可尽量减小,不能够绝对避免
第五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2.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会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用估测法去研究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刻度尺的使用和正确读数。教学设施
直尺、三角板、卷尺、铅笔、钢笔、停表、手表、棉线、硬币、地图、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你听说过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吗?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 阿凡提说:“若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若桶有这条渠的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若桶只有渠的十分之一,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桶水呢?
1.体验活动:学生用手测量(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课桌的长度。教师:比较每个学生测的柞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同样的课桌却有不同的柞数呢?是因为作为测量标准不同,那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长度、时间及测量。(板书课题:长度、时间及测量)
引入2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km=10m
691 m = 10dm = 100cm = 1000 mm = 10μm =10 nm
2.教师:要想知道这本书的长度,该怎么办?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回答。
3.展示实物图象: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板进行观察,讨论它们和展示的四种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
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它们都有单位和刻度(板书)。它们的测量精确程度不同。那如何使用它们呢?
刻度尺的读数:
[1]2分钟学生开发实验:(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测量活动,利用手中的各种刻度尺来测量物理书的宽度并讨论出本组的结论)。
选五个小组中各推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刻度尺的使用,提醒台下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他们操作中的不妥之处。
[2]教师演示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
4.学生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体验,得出结论。A如何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板书)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板书)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会放:刻度尺与被测物体长度边缘平行,而且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应认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视线应垂直刻度尺,不要斜视。会读: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结果,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即: ③测量结果 = 准确值 + 估读值(一位)+单位(板书)
数字
5.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测量钢笔、铅笔的长度(巩固刻度尺的使用)。并把学生测出的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读数是否正确。
6.教师:除了用刻度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有什么方法可测量物体的大致长度?
学生大胆猜想,各抒己见。
教师:其实人体有许多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这是一种新的方法。B估测法测长度:(长度的估测)
(板书)
如:手指厚度约为1cm,手掌宽约为1dm ,伸长两臂长大约等于身高。利用这些已知长度,对某一些物体长度进行估测。
7.教师:用刻度尺能不能测以下物体的长度?若不能,请大家讨论用何方法才能测出? a.地图上成都到重庆的铁路长度
(棉线法)
b.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辅助法、纸带重叠法)c.一张纸的厚度
(累计法)d.学校足球场的长度
(滚轮法)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只能用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C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板书)
(1)棉线法(化曲为直)(2)辅助法(3)滚轮法(4)纸带重叠法(5)累积法(板书)
讲完后,学生上台演示利用各种方法测量的实验。时间的国际单位制: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做实验用了多少时间?时间的单位是什么?
a.SI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板书)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板书)
361 h = 60 min min = 60 s 1 s = 10 ms = 10μs
(板书)在平常生活中,你们用哪些仪器测量时间?
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把所有答案列在黑板上)。b.时间测量工具有:手表、停表、电子钟等。
除此之外,你随身就携带了一只表——生物钟,你平静后坐下来,用停表测10次脉搏的时间,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你随身携带的“生物钟”。学生观察讨论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中的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英钟和停表的分度值各为多少? ②停表的读数及如何使用方法? 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
教师总结:①石英钟的分度值为1 min,停表的分度值为1s
②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调零)、二按、三停、四读
③读数:大圈示数+小圈示数
教师出示停表,让一位同学从教室前走到教室后,另一名同学用停表测量,其他同学用自己的手表测量,抽取几个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会发现其测量结果不相同。
误差:
a.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板书)
注意: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它跟测量中的错误是不同的。错误是测量人不遵守测量工具的使用规则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应该可以避免的。误差可以减小,如可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在日常生活,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板书)
三、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知识:
1.在SI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2.刻度尺的使用: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棉线法②辅助法③滚轮法④纸带重叠法⑤累积法 4.停表的使用及读数 5.误差与错误
方法: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的测量方法、估测法。
四、填空与选择
1.单位换算
75μm = 7
–
.5x10 mm
–
5= 7.5x10 m, 30min = 0.5 h = 1800 s
2.如图所示,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
1mm,物体的长度为 2.60cm;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
1mm,物体的长度为 26.0 mm。
3.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正确的是 甲,测得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72cm、2.71 cm、2.62 cm、2.73 cm、2.72 cm,其中错误的测量记录是
2.62 cm。
4.如图所示,停表指示的时间为 s,合0.167 min。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五、作业布置
完成第40页1—5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km=10m
691 m = 10dm = 100cm = 1000 mm = 10μm =10 nm b.如何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 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③测量结果 = 准确值 + 估读值(一位)+单位
数字 c.估测法测长度:(长度的估测)
d.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棉线法(化曲为直)(2)辅助法(3)滚轮法(4)纸带重叠法(5)累积法
2.时间
a.SI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b.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361 h = 60 min min = 60 s 1 s = 10 ms = 10μs c.时间测量工具有:手表、停表、电子钟等。3.误差
a.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