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4汉字和书的故事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
2、能够借助其他方法和其他文字资料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
3、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影音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汉字的知识和相关信息。
四、学生分析:
在学生心目中,“汉字”只是一种书写的工具,一种交流的符号,会写、会用足够了,学生对汉字缺乏整体的了解和感情上的认识。因此,本课没计立足深远的历史背景,设计了实践操作、猜想、探寻、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追根寻源”“解读奥秘”中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五、内容分析: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只是提示了一些示范性的知识点或信息资源,给学生留出了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特点,体验、感受汉字文化的神奇魅力和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的奥运会吗?还记得开幕式上的情景吗?看过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谁来说说看完这个开幕式,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说)那我们再来重温其中的一个场景好吗?(放录像:和字演变)你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个和字的演变,不仅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我们中国人和谐向上的精神,更体现了我们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神秘的汉字王国,去探寻一下汉字的创造与发展。(出示课题)
(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相信,对于汉字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从我们认识的第一个汉字开始,便与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我们都在阅读它,书写它,我们与别人的交流很多时候都需要用汉字来表达,汉字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可是文字是人类一诞生就有了吗?在没有文字以前,你知道人类是记录事情的呢?(生答)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生介绍三种记事方法)
1、活动:如果没有汉字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远古部落。尝试一下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是怎样记事的。(课件展示环境)黄河边上的一个部落里,最近发生了一些事,请每个小组尝试着用古人的方法来记事,然后咱们再来猜猜你们记的是什么事情。发给学生纸条。分组完成事情的记录。
学生活动汇报,大家猜他们想表达的是什么事。同学们评价这种记事方法。
师小结:一件事情,古代的人们经过了从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直到画图记事,虽然一个比一个进步,但仍然很难适应人类发展的需求。为了能够清楚准确的把事情表达出来人类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
禄 丰 县 腰 站 小 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学校:
教师:
2013年3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文明古国的荣辱
1、从四大发明说起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至第9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骄傲。教学难点:
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
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
二、探究交流:
1、有人说到了四大发明或其中的一件,那么教师就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被称之为“四大发明”之一,你还知道其它三项伟大发明是什么吗?
2、学生自读课文3-6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
3、交流:
(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 ①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
②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圆明园在哭泣
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至第14页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帝国主义列强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立志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教学重点: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教学难点: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导入: 颐和园的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清代的皇家园林,外围周长约10000多米。园中凿湖堆山,种植着各种奇花异木,有国内外名胜四十景,而且珍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被称为“万园之园”。
二、探究交流:
1、讨论:看了圆明园这一组图画,你有什么疑问吗?
2、请同学们展示收集的材料,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3、为了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老师在课前也去收集了一些资料。我这儿也有几张圆明园的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小结:
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满目的荒凉,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走进历史,作一番探航吧。
三、明理导行: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圆明园的事。
2、教师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3、悲愤的吼声
教学内容:课本第15页到第19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屈辱,我们要牢记 这段历史。
2、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了解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屈辱。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导入:从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在不断地侵略我国,其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严重。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可谓是暴行累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你搜集到了什么资料?请也给同学们作一个介绍。
学生上台展示资料,揭露日本入侵的丑恶历史。
二、探究交流:
1、说说日军的入侵给我们的亲人带来了怎样的苦难,给我们的进行带来了怎样的破坏。
2、交流小结:这一桩桩、一幕幕,是多么令人惨痛,令人愤慨啊!而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最为震惊,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野蛮、可耻的一页。当我们今天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成堆的白骨和惊人的数字后,每一个人都会屏住呼吸,仿佛空气也凝固了,这是多么惨烈的场景啊!
3、学生展示材料,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情况。
三、明理导行:
1、播放电影片断:《南京大屠杀》。同学们看了电影,你心里想说些什么?
2、交流小结: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富国强民之路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内容:课本第22页到第28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新中国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怀念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道路。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怀念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一个片段,说说对万民兴奋的感受。
2、小结:是的,在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随着毛泽东同志的一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二、交流探究:
1、展示和交流有关共产党诞生的资料。
2、教师小结:
曾经是这么少的几个人,曾经是这样的局促小心,可正是这点点星火,燃起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3、请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革命的英勇事例。①、说说南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历史意义。教师小结:
由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发起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在这次起义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每年的8月1日也由此成为建军节。
②、说说万里长征,北上抗日的艰难故事,欣赏《长征》影音片段,感受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春天的故事
教学内容:课本第29页到第34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购物票证的收集和认识,使学生了解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2、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教学重点:
知道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那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历史年代,人们的生产、消费、生活都是有预期计划的。他们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工厂劳动,进行农业种植和生产,一个村庄的劳力就窝在村里的田地上,没有自己的劳动自主权。
2、引导讨论: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样好吗?并且能说一说为什么。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二、交流探究:
1、联系二十几年前的生产和生活,再来看今天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经济方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小结并引导探究:是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都与2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通过课前你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了解,认为现在的这种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比以前有什么进步呢? 3、20年,一段并不漫长的时间,然而中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走进新时代
教学内容:课本第35页到第41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
2、激发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3、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家乡、及自己家生活的变化,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自豪。
4、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庭及家乡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
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唱着《春天的故事》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从此富裕起来了。你能通过你们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情况来说说“富裕”吗?
联系自己的具体生活以及周围人们生活的发现,感受人们通过多产业的劳动,实现了丰衣足食和安居乐业。
二、交流探究:
1、在我国古代,人们曾经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梦想为“小康”的生活。今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大家在丰衣足食的同时开始不断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换句话说,改革开放的这些年,让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实现了“小康”。你有哪些感受呢?
2、从国家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来说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中国已经走出贫困,走向富强,高高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怀着对祖国发展的无限自豪和敬意,一起来重温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刻。
播放申奥成功录像,说说自己看了录像之后的感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巨龙腾飞
1、高峡出平湖
教学内容:课本第44页到第49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欣赏美景,感受长江之美(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二、交流探究
1、看课本44页中的插图,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2、交流小结:
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3、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4、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5、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6、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这两条河上还有许许多多造福于民的水电站。请说一说你搜集到哪些? 学生自由交流 全班小结
三、明理导行: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西部大开发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到第55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使东西部获得双赢,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理解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最终实现全共同富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美景,欣赏西部风光,了解西部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
二、交流探究:
1、领略西部秀丽的风景
①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秦始皇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等。
②学生诉说感受。③教师小结:
西部幅员辽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着实让我们赞叹。
2、介绍物产,了解西部资源
①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蕴藏着宝贵的资源。请你把它告诉给大家。②学生汇报了解的西部资源,教师补充深化。
3、介绍“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张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3、日新月异的交通
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到第64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知道一些特定环境下特殊的运输工具。
2、知道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举例或现身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交通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56页中的插图,观察,谈感受
2、谜语,教师相应出示图片。
⑴ 一只大鸟真奇怪,只喝油来不吃米,呼啸一声冲天起,载客运货飞千里。(飞机)
⑵ 屋连屋,一条龙,头上乌云滚,脚下雷声隆。(火车)
二、交流探究:
1、了解我们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举例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
2、认识其它特殊的交通工具(独木舟、木筏、竹排、背篓、背架、牦牛、骆驼、马等)讨论分析:这些交通工具与它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可阅读课本“知识窗中的内容”)
3、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
三、明理导行:
1、计算时间,感受发展
假如杭州-北京的距离约1490km,在以前只能靠步行出门的年代,若步行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活在地球村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到第75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
3、关心祖国建设与发展,初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开放的国际意识。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建设、人们生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初步培养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自觉做到关心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点击播放歌曲“我和你”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你想到什么?
来自20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同住在北京奥运村,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其实世界上200多个国家的人们何尝不是同住地球村,地球村的居民们已经融合在一起。
二、交流探究:
1、丝绸之路
①、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明白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来往,开辟了丝绸之路,促使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②、学生谈谈对丝绸之路的了解、感想,教师相机穿插播放有关课件。
2、改革开放
①、师出示火柴、肥皂、铁钉,认一认,这是什么?这些我们日常用品,在我们爷爷奶奶、小时候为什么被称为洋火、洋碱、洋钉?
②、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工业的落后,产生了诸如我们刚才所说的一系列洋货;即使到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封锁禁运,我国的经济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国际组织
教学内容:课本第76页到第84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知道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2、了解一些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和方法。
3、感受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积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学重点:
1、知道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
2、初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各国际组织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最近,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名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你们知道吗? 你们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吗? 板书: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二、交流探究:
1、你知道国际组织的一些图标吗?说一说
2、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一下联合国的一些知识: 自学课本77页到78页中的内容,交流
3、你们知道什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吗?同学们小组内交流,教师小结:中国长城,古埃及金字塔,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三、明理导行:
1、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久以流传的文化习俗及自然景观,体现着独特的价值,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与地域的文化、自然景观,正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础。有了教科文组织,这一切才有了保障。
2、自1987年我国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以来,至今已有29个世界遗产项目,遗产数目排在意大利、西班牙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真是值得我们自豪,你们知
第三篇:《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安徽省肥西县紫蓬山明德小学 江兆平
教学设计特色
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本人在认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拘囿于教材,而是注重针对学生的日常所见所闻及其他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的联系来设计教学,使本课的学习有了较为深厚的土壤。其次,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使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网络资源,并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予以展示,可营造出轻松热烈的学习氛围,寓枯燥的汉字教学于看图、猜谜、赏画之乐,事半功倍,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汉字演变过程和特点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全班同学带来《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本。
2.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古老的汉字”。
(一)教学“汉字的产生”。
1.导入激趣。
师(大屏幕出示):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这几张简笔画,大家看看画的都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生1:第一幅图是山。
生2:第三幅图是波浪。
生3:第四幅图是一个羊头。
生4:第二幅图好像我们玩过的弓。
„„
3.师谈话:大家说的对,第一幅图是山,第二幅图是弓,第三幅图是水,第四幅图是羊。其实,它们既是图画,也是文字,叫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王朝。大家知道吗?
4.学生自由回答。(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们上学期的语文书上讲过。)
5.师提问:看来,我们上学期语文有趣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大家都还记忆犹新。现在,哪位同学来说说汉字是怎么产生的。
6.指名回答。
生5:汉字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创造的。
生6: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生7: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
7.师小结: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了交流和记录的需要,人们创造了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汉字从最初的直观性较强的图画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
(二)教学“汉字的演变”。
1.师请学生把《语文五年级上册》这本书拿出来,翻到85页,看一看汉字的演变过程。
2.生看书回答,教师多媒体大屏幕出示:
3.师简介各种字体产生的年代和原因。
4.引导学生总结汉字演变的总体特点。
师:大家观察一下,从甲骨文到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5.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生8:笔画由弧形变为直线,易书写。
生9:笔画变少了。
生10:由可变的图形变成了结构较为固定的方块字。
„„
6.师小结。汉字的演变历经数千年,逐渐从图形走向方块字,从繁到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二、教学“神奇的汉字”。
(一)认识汉字的形状特点。
1.比较汉字与其他民族的文字。
1.师:(大屏幕出示):这是英、德、日、俄、中五国的文字,大家比较一下,汉字和其他四种文字有何不同?
英文 cake chichen china small water meat today dog rain tall window
德文 Deutschland Kultur Forshung und Technik Internet, Reportage, Modernes
日文 の中でも緑を失うことのない樹木が深い色を添えて、ようやく咲き|
俄文 литературе таким всеобъемлющим,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м произведением
中文 密 林 的 个 飞 繁 荣 和 石 库 门地 方 而 我 为 成 谈 感 桥 鸟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组1:其他国家的文字大多是字母组成的,我国的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
组2:我国的汉字是方块性的,整齐美观。
组3:汉字既是文字也是图画,有许多字即使没有学过,看它像什么,人们也能知道它指的是什么;甚至根据一个字的偏旁部首,人们也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从形状上是没有办法知道它的含义的。
„„
4.师总结:世界上的许多民族文字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变为拼音文字,而我国的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的方块字的特点。
5.进一步感知汉字字形优点。
(1)大屏幕出示字谜一组。
①劳逸结合。
(边)
②林字多一半,不当森字猜。
(梦)
③为数虽少,却在百万之上。
(一)④二山在一起,猜出便错了。
(击)
⑤千里草,心里晓。
(懂)
(2)学生猜字谜,教师板书谜底。
(3)师小结:这些字谜都是通过对汉字进行离合和增损制作出来的,也只有对具有框架结构的汉字才能够制作这种字谜。
(二)了解汉字的读音特点。
1.大屏幕出示歇后语一组。
葫芦掉进水里——不成(沉)
花生去皮——红人(仁)
翻穿皮袄——装佯(羊)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2.生齐读。
3.指名说说歇后语的意思。
4.提问:这些歇后语是利用汉字的什么特性组成的?
5.生答:是利用汉字的谐音的特性构成的。
6.师小结:中国的汉字有好几万个,可给汉字注音的音节只有几百个,这就出现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汉字读一个音的现象。这虽然给初学汉字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当你们把汉字掌握牢固了,运用起来,这种同音字过多的缺陷反而会成为优势,会创造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以上的歇后语就是劳动人民利用汉字谐音的特点创造的,诙谐幽默而又通俗易懂。
7.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汉字谐音的例子,感受汉字谐音的妙用。
〔如广告:默默无蚊(闻)
骑(其)乐无穷〕
(三)体会汉字的字义特点。
1.指名学生说说学过的一词多义。
生11:“骄傲”一词在“他考试得了100分,就骄傲起来”这个句子中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的意思;在“我为中华民族神奇的汉字感到骄傲”这个句子中是“自豪”的意思。
生12:“深”一词在“海水有深有浅”这个句子中是“从上到下的距离大”的意思;在“这件衣服的颜色太深”这句话中是“颜色浓”的意思。
„„
2.组句游戏。
(1)大屏幕出示“辣、怕、不”三个单字。
(2)教师说明组字成句的要求。
(3)学生组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快速把句子输入大屏幕。
生13:不怕辣。
生14:辣不怕。
生15:怕不辣。
„„
3.教师小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完全相同的几个字由于位置不同而组成的几个句子,含义都是不同的,其中的精妙大家可在今后的学习运用中仔细体会。
三、欣赏汉字书法,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1.教师大屏幕出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作品各一幅。
2.学生欣赏。
3.激发情感:大家看了这些作品,有什么感受?
4.学生畅谈感想。
生:这些书法作品太美了,令人赏心悦目。
生:挂一幅在房间里做饰,简直是锦上添花。
生:我要是能写出这么美的字,该有多好。
生:看看这些作品,真感到惭愧,今后我得好好写字了。
生:以前写字课老师在上面讲,我没有认真听,今后可得重视了。
生:我们的汉字真是太神奇了。能够把文字写得如诗如画,恐怕只有汉字了。我真感到骄傲。
四、教学总结。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它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又积极吸收容纳了各个时代赋予它的新东西,历时愈久而日渐弥新。今天,汉字成为联合国五种记录文字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设了汉语课,汉字为越来越多的人去接受,去学习,去痴迷,这是我们的自豪。
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就更要学好汉字,并让它发扬广大。
五、课后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写一幅书法作品。
六、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成功之处:1.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学生容易理解。2.课程资源丰富生动,学生喜闻乐见。3.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加强了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不足之处: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应在课前布置学生多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学时将会更顺畅。
2013-05-24 人教网
第四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体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2、能力与目标
提高学生了解现代科技成果、收集现代科技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勇于发明创造的科学精神。
3、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科技成果,知道现代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体会到发明创造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体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通过上网读书、询问等方式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成果。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艰辛与执著。教师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对现代科技成果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2课时
多媒体课件PPT
引导感受法,参与教学法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四:教学课时:五:教具使用
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首先听儿歌《七色光》感受新时代的阳光少年。然后语言激情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同学们可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他们都已各种方式造福着人类。板书课题:世界科技的今天 二:感受科技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的今天,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你对哪些方面的科技产品最感兴趣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述说,教师引导。然后一一展示课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走近机器人
好,我们就先来交流机器人方面的资料,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机器人,你对哪种机器人最感兴趣?
1、和同桌来交流。
2、全班交流。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想和大家共同分享,观看PPT课件。瞧,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你们想知道吗?快快开始吧!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90页的内容,并且总结机器人的种类。
(二)走近克隆 你知道克隆吗?向学生解释克隆(克隆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认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以及它的出现历程,以及克隆存在的意义。
(三)踏上太空之旅
在人类历史上,谁是太空之旅的第一人呢?谁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的登月梦呢?来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太空图片。在讲宇宙探秘时加入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从中感受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想去宇宙探秘。讨论交流:
①、看后有什么感受。
②、“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三、交流探讨
你还知道那些科技成果,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说说看。(导航仪、太阳能、电脑„„)并完成课本93页的表格。四:课堂拓展
有关科学技术的名言警句。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能富国强民。
——熊庆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感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发明层出不穷。将来,我们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继续去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去推动中国科技的更快发展。世界科技的明天因为有你的参与会更辉煌。六:作业布置
1、调查完成93页表格。
2、阅读课外书《我爱发明》。七:板书设计
世界科技发展的今天
机器人
克隆
太空
日新月异
八:教后记
《世界科技的今天》说课稿
今天我讲的这一课选自未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世界科技的今天》。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思路几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领世界前行。孩子天生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他们对现代科技成果知之甚少,教学中我通过开展观察、搜集、体验、交流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科技殿堂,感受科技在我们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欲望。
二、说目标
在新课标生活化、活动化的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与产品。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搜集、处理、发布信息。
三、说重难点的突破
在突破重难点上,我把指导重点放在“实”、“趣”二字上,实: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查找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的相关资料。趣:即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我采取了如下措施:(1)评比知识丰富的小博士,激发学生展示资料的积极性。(2)设计“机器人”的形象和“神舟”感人的短片,使学生强化了对太空飞船的认识,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欲望。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大主题活动,一个拓展环节。
活动一:评选知识丰富的小博士(资料展示)。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高科技?搜集了哪些关于机器人的信息资料?你知道哪些航天成果?世界上都克隆了哪些物品?
活动二:领略航天技术中的乐趣。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活动三:克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首先听儿歌《七色光》感受新时代的阳光少年。然后语言激情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同学们可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他们都已各种方式造福着人类。板书课题:世界科技的今天 二:感受科技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的今天,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你对哪些方面的科技产品最感兴趣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述说,教师引导。然后一一展示课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走近机器人
好,我们就先来交流机器人方面的资料,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机器人,你对哪种机器人最感兴趣?
1、和同桌来交流。
2、全班交流。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想和大家共同分享,观看PPT课件。瞧,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机器人的资料。你们想知道吗?快快开始吧!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90页的内容,并且总结机器人的种类。
(二)走近克隆
你知道克隆吗?向学生解释克隆(克隆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认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以及它的出现历程,以及克隆存在的意义。
(三)踏上太空之旅
在人类历史上,谁是太空之旅的第一人呢?谁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的登月梦呢?来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太空图片。在讲宇宙探秘时加入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从中感受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想去宇宙探秘。讨论交流: ①、看后有什么感受。
②、“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三、交流探讨
你还知道那些科技成果,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说说看。(导航仪、太阳能、电脑„„)并完成课本93页的表格。四:课堂拓展
有关科学技术的名言警句。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能富国强民。
——熊庆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感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发明层出不穷。将来,我们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继续去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去推动中国科技的更快发展。世界科技的明天因为有你的参与会更辉煌。六:作业布置
3、调查完成93页表格。
4、阅读课外书《我爱发明》。七:板书设计
世界科技发展的今天
八:教后记
机器人 克隆
太空
日新月异
《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学设计
年 级: 五年级
科 目:《品德与社会》 执教教师: 蔺芳萍
工作单位: 王窑学区罐岭小学
第五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不要忘记》说课材料
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中小学校 陈晓亚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不要忘记》。
一、教材。本课主要用图片和文字重现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震惊中外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让惨痛的历史事件震惊孩子的心灵,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结合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震惊中外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2、过程目标:通过讨论,让同学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略者侵华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整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强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五年级学生以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集体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了解历史,不忘国耻。难点是:通过交流,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培养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针对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易被感染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准备。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让学生真实的了解这个事件,准备了再现当时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品德教育是这门课程的灵魂。为了让学生学习时融入更多的情感体验,撼动学生的心灵,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多重体验,走进南京大屠杀
(二)讨论交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拓展延伸,倡导“反对战争,热爱和平”。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多重体验,走进南京大屠杀。1、76400÷4的答案是多少?(学生计算:19100)你们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吗?通过计算数学算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主题。
2、课件出示文字记录:日寇侵占南京后,为了防止中国人反抗,进行的大规模集体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侵占。
12月15日,2000余中国军警人员被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12月15日夜,9000余中国市民和官兵被屠杀。
12月16日傍晚,5000余中国士兵、难民被押往中山码头江边,用机枪射死,抛尸江边。
12月17日,3000余南京电厂工人和军民被枪杀、焚烧。12月18日,57400中国被俘军人和难民,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骨骸扔入江中。
这些来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前后4天,共杀害76400人,平均每天杀人是19100。透过这些数字你看到了什么?通过计算,把数字带给学生的震撼带入学习内容之中,整个课堂有了一种良好的情感基调。
3、这76400只是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的中国人的一小部分,那段硝烟和血光交织的岁月是一种怎样的耻辱,那40多天是怎样的日日夜夜啊?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暗无天日的日子。(课件
播放南京大屠杀图片)通过观看南京大屠杀图片,定下沉重的基调渲染气氛,激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4、小组讨论: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说什么?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在我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40多天杀了我30万同胞,这些强盗,大约每天每分钟要杀多少人啊?(每天杀害900多人,平均每分钟杀5人)通过这一组数字的计算,是让学生直面历史,学生的心情由轻松到沉重,到心惊到害怕,带来强烈的冲击,心灵受到了震撼,这种情感体验成为所有儿童刻骨铭心的感受。
(二)讨论交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1、结合图片,自读教材78页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受害人,你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些什么?这样,学生就能以主体的身份进入到教材中,真切地体验到人民的悲愤,体验到国民党政府的无能。
2、阅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相关文字和图片,讨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为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使学生的悲愤上升为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拓展延伸,倡导“反对战争,热爱和平”。1.正确面对历史。
(1)读P92课文第一节。说说日本人应该对待那段历史?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现在的日本政府是如何面对历史的?促使学生思考该如何正确面对历史。(2)中国人该怎样面对那段历史
作为中国的小公民,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你在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日本侵略者在我们国家犯下的这些滔天罪行以后,你将怎么面对这段历史呢?这一环节,让学生由学习者逐渐转变为思考者,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时,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行为行动,给学生提供了提升感情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己体会、自觉受到教育,更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2、我们要和平。
历史,不能忘却,忘却历史,就等于背叛。学习了这段历史之后,你对战争、对和平有什么感受?由此,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让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七、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300000人、面对历史、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这几个词。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日出东方》说课材料
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中小学校 陈晓亚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日出东方》。
一、教材。本课主要用图片和文字,重现开国大典那激动人心的一天,使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结合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
2、过程目标:通过合唱《国歌》、《歌唱祖国》歌曲、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的理想和激情。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五年级学生以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易被感染的情感特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
了解历史,热爱祖国。难点是:通过交流,让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方法。针对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易被感染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准备。开国大典的盛况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让学生真实的了解、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况和意义,准备了再现当时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品德教育是这门课程的灵魂。为了让学生学习时融入更多的情感体验,撼动学生的心灵,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导入
(二)阅读与讨论
(三)讲授与讨论
(四)阅读与讨论
(五)歌唱祖国。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1.导入。同学们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你知道这一天是怎么定为国庆节的吗?问题激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2.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2页的课文和图片。教师引导同学讨论、交流:“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做出了哪些重要决定?”(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成中央人民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并且
确立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出示国旗图片、合唱国歌。因为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光要认识到,还要体验到。进入体验,才会有知、有意、有情、有行,才会有价值引导,而不是仅仅占有知识,因此,结合学生熟悉的图片和歌曲,加深对新中国成立过程的了解,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
3.讲授与讨论。
⑴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93页的课文和图片。介绍“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装饰一新。高高的城楼屋檐上挂着大幅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0万北京市民兴高采烈地聚集到广场上。中央人民政府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开会。军乐队奏《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按动电钮,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此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54个单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的28年。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出示开国大典盛况的多媒体图片,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进学生的了解,引导学生体会扬眉吐气的感觉,激发学强烈的自豪感。
⑵讨论:如果你当时就站在毛主席身边,你心中有何感想?你最想说什么?把学生引入其中,真切体会新中国成立的无比兴奋和自豪的心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阅读与讨论。
⑴结合图片,阅读教科书第94页的图片和课文、老师的话和《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小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让同学充沛发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三部分内容,加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⑵出示2010年国庆盛典图片,说一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作为新时代未来的建设者,今后有什么打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因此,我搜集了2010年同学们熟悉的国庆大典的图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思想感情,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的远大理想。
5.歌唱祖国。与同学一同高唱歌曲《歌唱祖国》。
利用歌曲渲染情境,把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之情在心中油然而升,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
七、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10月1日、国庆节、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