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化学教案

时间:2019-05-12 19:5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高考化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高考化学教案》。

第一篇:小高考化学教案

2012-2013高二化学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复习一 物质的量与NA 主备人:张萍

审核人:吴登运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德罗常数的涵义

2、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3、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考点填空

有关物质的量与NA的问题最可能出现的主要有五种类型,题目中一般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解题方法则应当“变中求全”,即在变化的问题中注意全面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

五种主要类型为: 1.关于微粒组成

给定的物质中含有的特定微粒数目,比较多是是考查用NA表达,有时也有用mol表达,两种情况实质上是一致的。

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NA

含有7.1 g硫酸钠的溶液中钠离子数目为0.05 NA 含4 g He的气体为0.5 mol 注意:

① 惰性气体为单原子分子;

② 电子数的计算要联系粒子的带电数目; ③ 离子数的计算需要关注电离方程式。2.关于物质的体积

标准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可以应用V=22.4Vm 进行计算。但是分析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有没有“标准状态”或类似的描述,或是有了这个描述时,给定的物质在此状态下是否为气体。

通常状态下,水的的密度为1 g/cm3,所以1 cm3或1 mL水的质量为1 g,这一问题在体积比较中经常会出现。

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常温常压下,11.2 L 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标准状况下,80 g的SO3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标准状态时,5.6 L NO与5.6 g H2O的体积近似相等。注意:① 常见易错物质的状态:

SO3固态、Br2液态、H2O液态、CH3Cl气态、其它卤代烃为液态或固态、4原子以上的烃为液态或固态、HCHO为气态

② 气体体积换与物质的量在(只要求)标准状态时进行换算。

3.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可以应用以下方法:

电子转移数=(氧化剂或还原剂)变价元素的价态变化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子数

例:5.6 g铁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

5.6g56g/mol=0.3 mol 1 2012-2013高二化学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标准状态下,用H2O2分解制取0.112 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1×2×

0.112L22.4l/mol=0.01 mol 此处特别注意:虽然参加反应的H2O2为0.01 mol,但是转移的电子数目不是

1×2×0.01mol=0.02mol,因为若以H2O2进行计算时,其中的氧元素只有部分被氧化生成氧气。

4.关于混合物

混合物中的微粒数目不一定都是不可以计算的,具体问题中应当着手进行计算或者是理论推断。

例:16 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NA。

含有NA个分子的NO和NO2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一定为2.5 NA。

5.其它问题

一是部分无法计算的问题。

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4 NA个Na+

0.56 g铁与一定量的硝酸与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0.2 mol

二是部分概念应用方面

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NA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水的摩尔质量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三是与其它知识点的融合

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0.1 mol N2与0.3 mol H2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氨分子数小于0.2NA

考点演练(随堂15分钟)1.(2011南京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钠与足量水反应,生成Na+离子的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4.48L水中含有H2O分子的数目为0.2nA

C.0.3mol 氯气中含有Cl原子的数目为0.3nA

D.0.2 mol /L CaCl2溶液中含有Clˉ离子的数目为0.4nA 2.(2011泰州模拟 基础题)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B.4℃时9mL水和标准状况下11.2L氮气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1.8克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NA

D.100 mL 1.5mol /L氯化镁溶液中含0.15 mol Cl

3.(2011如皋模拟 基础题)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B.1L 1mol/L 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CH3COO的数目为NA 2012-2013高二化学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C.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5.6g铁与盐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4.(2011常州模拟 基础题)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3g乙炔和苯的混合液中总原子数为2NA B.4℃时9mL水和11.2L氮气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同温同压下,NA个NO2与NA个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D.1.01×105Pa时,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5.(2012南京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 L O2中含有氧分子的个数为2NA

B.24g Mg与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28g N2中含有氮原子的个数为NA D.1L 1 mol·L-1 Mg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个数为NA 6.(2012 姜堰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7.8g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0.4NA

B.在常温常压下,11.2LO2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C.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6g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NA 7.(2012 苏北四市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 g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为NA

B.1 mol镁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11.2 L H2中含有的氢分子数为0.5NA

D.1L 1 mol/LBaCl2溶液中含有的钡离子数为NA 8.(2012 扬州模拟 基础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8gNH4的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单质溴所含溴原子数为2NA

+C.常温下,500mL 2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Na数目为NA D.0.1 mol N2与0.3 mol H2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氨分子数小于0.2NA 9.(2012 镇江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N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2.3g钠与足量水反应,生成Na+离子的数目为0.1 NA C.0.2 mol·L—1 CaCl2溶液中含有Clˉ离子的数目为0.4 NA

D.2.7g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NA 10.(2012 南通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 g水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NA

B.0.1 mol钠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1 mol/L的氯化钡溶液中,含有的钡离子数为NA 11.(2012 苏州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LH2的物质的量约为1 mol

B.标准状况下,11.2 LH2O的物质的量约为1 mol

C.1 L1 mol·L-1的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D.0.1 mol铁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铁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12.(2012 泰州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S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NA

B.1 L1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A 2012-2013高二化学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C.常温常压下,22.4 LC1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32g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13.(2012 无锡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6.2 g Na2O含有的Na+的数目为0.2NA

C.5.6 g Fe与足量C1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D.1 L 0.5 mol·L-1 Fe2(SO4)3溶液中,SO42-的数目为1.5NA 14.(2012 徐州模拟 基础题)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g 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1L1 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NA

D.24g Mg完全反应变成Mg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2012-2013高二化学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二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主备人:章阳斌

审核人:王文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2、通过实验实事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3、初步学会Cl--、SO42、CO32-、2Fe3+、NH4+、K+、Na+、等常见离子方程式 考点填空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的基础是电解质的电离和基础化学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和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本专题的关键性基础知识。

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⑴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如:HCl、NaOH、K2SO4。⑵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例如:蔗糖、酒精。⑶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HCl ⑷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醋酸、氨水 2.电离方程式 强电解质:

KCl =

Al2(SO4)3 = BaCO3 =

NaHCO3=

比较:NaHSO4(aq)=

、NaHSO4(熔融)=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不完全电离(会考只要求“知道”)。3.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碳酸氢钠溶液中加稀HNO3(2)稀H2SO4 与Ba(OH)2 溶液反应(3)把金属铁放入稀H2SO4中(4)金属钠投入到水中

4.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错误的离子方程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 离子“拆分”或“不拆分”不合理;

例:醋酸与碳酸钠反应

CO32-+2H+=H2O+CO2↑

正确答案: ⑵ 反应产物错误;

例: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正确答案:

⑶ 不符合质量守恒; ⑷ 不符合电荷守恒。

例: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 ==2Fe3++2Cl-

正确答案:

5.离子共存

不能共存的状况主要有以下情况: 1.反应生成沉淀; 2.反应生成气体; 2012-2013高二化学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3.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考点演练:(随堂15分钟)

-1.(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基础题)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Cl-、SO42,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HCO3-

B.Ba2+

C.Al3+

D.Ag+ 2.(2011江苏如皋 基础题)在下列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u2+、Na+、SO42-、Cl-

B.K+、Na+、HCO3-、NO3-

C.OH-、HCO3-、Ca2+、Na+ D.Mg2+、Na+、OH-、NO3-3.(2011江苏南京 基础题)在含有较多NH4+、Ba2+、NO3ˉ、Clˉ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Ag+

B.Mg2+

C.SO42ˉ

D.OHˉ

++--4.(2012 南师附中模拟 中难题)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Ba2、SO2① 用

4、I。分别取样:pH计测试,溶液显酸性;② 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Ba2+

B.I-

C.Na+

D.SO24 5.(2012 姜堰模拟 基础题)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一A.H、Na、HCO3、F

B.Ba2、NH4、CO32、Cl

++--++-+C.K、Mg2、SO42、OH

D.Ag、Al3、NO3、H 6.(2012扬州 模拟 中难题)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Al3+、SO42-、NO3-

B.K+、Na+、NO3-、SO32-C.K+、MnO4-、NH4+、NO3-

D.Na+、K+、HCO3-、NO3-7.(2012 镇江模拟 中难题)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Mg2+、NH4+、HCO3-、OH-

B.Na+、AlO2-、CO32-、OH-

C.Ca2+、Fe2+、H+、NO3-

D.Fe3+、K+、SCN-、SO42-

8.(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基础题)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B.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C.三氯化铁腐蚀印刷线路板Fe3+Cu=Fe2+Cu2

-+D.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O32+2H=CO2↑+H2O 9.(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基础题)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稀硝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H+OH=H2O

++B.铝与稀盐酸反应 Al+2H=Al3+H2↑

--C.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eCl3+3OH=Fe(OH)3↓+3Cl

--D.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CO2+2OH=CO32+H2O 10.(2011如皋模拟 基础题)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氢氧化铜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 + H+ = H2O B.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的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11.(2011泰州模拟 中难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①Fe+Cu2+=== Fe2++Cu

②2Na +2 H2O ===2 Na+ +2OH+H2↑

--③Cl2+H2O H++Cl+HClO ④CO32+2H+===CO2↑+ H2O -⑤Ag++Cl===AgCl↓ 2012-2013高二化学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A.③

B.②③

C.③⑤

D.①④ 12.(2012 姜堰模拟 基础题)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被冷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l2 + 2OHˉ=Clˉ+ ClO2ˉ+ H2↑

B.将二氧化碳通入稀碳酸钠溶液:CO2 + CO32ˉ+ H2O=2HCO3ˉ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 + SO42ˉ=Ba SO4↓

D.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2NO2+H2O=2H++NO3ˉ+NO 13.(2012 苏北四市模拟 基础题)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

B.钠与水反应:.Na+ H2O=Na++OH+ H2↑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1O2-+3 H2↑

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14.(2012 苏州模拟 中难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O32 +2H+=CO2↑+ H2 O B.钠和冷水反应:Na +2H2O=Na++2OH—+H2↑

C.A1C1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OH—=Al(OH)3↓

D.铁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Fe+Cu2+=Fe2++Cu

-15.(2011泰州模拟 较难题)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K+、Fe3+、Cu2+、SO42、---CO32、Cl、Br这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pH试纸检验,溶液呈碱性;②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红色。④用分液漏斗分液,取上层溶液,加入Ag 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⑤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原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SO42

--B.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a+、Br、CO32

--C.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CO32

D.若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K+,则步骤⑤中还需再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颜色 16.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⑵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⑶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⑷ 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⑸ 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 ★⑹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

++++-17.(2011常州模拟 较难题)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l3、Fe3、K、NH4、C1等离子,现通过如下实验对其中的阳离子进行检验: ⑴ 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⑵ 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后沉淀又完全溶

解。实验过程中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据此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一定没有的阳离子 是

。还有一种阳离子没有检验,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

,现象是。

第二篇:化学教案[定稿]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

四.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五.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

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板书】一.氧气的性质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板书】

1、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学生活动】自学、划重点(或记笔记。)【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板书】

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

将木炭加热至红,置于空气中

剧烈燃烧、发红光

2.在将烧红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发白光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木炭在空气和在氧气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和同种物质反应吗? 【回答】是,都和氧气反应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二氧化碳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板书】(1)碳 + 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

(C)

(O2)

(CO2)【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2)铁 +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板书】(3)硫 + 氧气 —点燃———二氧化硫

(S)

(O2)

(SO2)【演示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 2.

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3.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4)石蜡 + 氧气 __点燃__水

+

二氧化碳

(混合物)(O2)

(H2O)

(CO2)

这个实验也可知道燃烧物里有碳和氢燃烧之后会变为二氧化碳和水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思考并回答】(更剧烈),(活泼)

【演示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提问】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支持燃烧)。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复燃,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板书】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助燃)

【教师讲述】我们说一种物质的性质决定了他的用途,我门来看一下氧气有哪些用途。

【板书】二.氧气的用途 1.

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助燃)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木炭、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随堂检测】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极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C)在 变成无色液体(D)在 变成白色固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磷在氧气中燃烧(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A)

镁带(B)红磷(C)硫粉(D)铁丝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

(A)

氧化铁(B)三氧化二铁(C)四氧化三铁(D)氧化亚铁

5.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A)

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6.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

用火柴去点燃(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闻氧气的气味

7.如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简述操作过程)

课后反思:,学生都很活跃,要适度的把握课堂气氛,很多学生会只是在看热闹,而没有真正认真思考问题,还有在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学生会忘记写条件,没有认识到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做铁丝的燃烧实验时尽量一次成功,最好选用圆珠笔中的弹簧。

推荐理由

;学生接受容易

2;思路清晰。由易到难。3;是县教研室公开课 4;获得县教研室优秀教案

5;是教材编改后的真实体现者。

第三篇:化学教案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

4.水污染情况:(1)水污染的来源

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 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的组成及性质 1.水的组成

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现象 :1.接通直流电源,看见两管子中都出现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 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

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Hydrogen)

氧气(O2)+ 氢气(H2)点燃——→水(H2O)

解释:水在通电的情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H2O)通电——→ 氧气(O2)+ 氢气(H2)气体体积比: 1 : 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注意:

(1).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2.水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boiling point)为0℃,水的凝固点(freezing point)为100℃

水蒸气(vapor)水(water)冰(ice)(3)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

(4)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最大为1.0g/cm,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水的化学性质

3(1)通电分解:

水(H2O)通电——→ 氧气(O2)+ 氢气(H2)(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2O)+ 二氧化碳(CO2)→ 碳酸(H2CO3)水(H2O)+ 二氧化硫(SO2)→ 亚硫酸(H2SO3)

水(H2O)+ 五氧化二磷(P2O5)→ 磷酸(H3PO4)热水情况下(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H2O)+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生石灰 俗称:熟石灰

(4)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

水(H2O)+ 钠(Na)→ 氢氧化钠(NaOH)+ 氢气(H2)

三、水的净化(要依据用水要求来净化水)

1.过滤: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

(1)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被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3)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我们一般加入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12H2O)等净水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2.蒸馏: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一般认为蒸馏水就是纯净物。

蒸发:通过溶剂挥发获得溶液溶质的方法

具体要求:

(1)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使液体溅出;(3)蒸发结束后,应用坩埚钳将蒸发皿转移是石棉网上;(4)固体冷却后,应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至指定容器中;

练习:水受热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是否是同种变化?

回答: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而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3.软化:石灰岩地区的水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是软水

(1)实验:硬水与肥皂水反应

现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白色沉淀 结论:硬水中的成分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硬水的危害:影响加热效率,浪费能源,容易引起锅炉爆炸等

(3)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 4.自来水净化

水源→过滤→吸附→消毒→进入家庭

练习: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实验,鉴别以下4种无色液体: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纯净水

设计:分别取样。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如果出现大量气泡的试管中为过氧化氢溶液,剩余的3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剩余的两液体分别重新取样,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P.S:鉴别氯化钠和纯净水的方法

(1)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2)导电性:用导线将溶液与电源、小电珠连接,电珠亮的是氯化钠溶液(3)密度:用密度计测定液体的密度,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4)溶沸点:测定溶液的溶沸点,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补充练习测试题

(1)有人说,天然水都是混合物,无色无味的液体都是纯净水,你认为对吗?为什么?(2)下列变化哪些是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为什么?

水电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蒸发食盐水得到水蒸气和食盐;过滤泥水得到水和泥沙。

(3)某种硬水煮开后,在容器底部出现白色的锅垢。你认为锅垢中可能含有什么元素?(4)有人认为,如果能找到从水中获得氢气的简便方法,就可以从水得到氢气,氢气燃烧获得热能又生成水,从水再得到氢气,如此反复循环,就不会有能源危机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第四篇: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振荡而成的乳浊液。

【提问】哪种是溶液,哪种是悬浊液、乳浊液?

【指导阅读】课本第72页第二段

思考:

(1)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概念。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

【提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辨认、回答。

阅读课本,找出三个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2)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别是: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

思考后得出结论:

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复习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

培养自学能力,了解三个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能力,了解三种分散系的异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比较。

【提问】两者在外部特征上有何相似点?

【设问】二者有无区别呢?

【指导实验】(投影)用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直径比试管略大些),套在盛有氢氧化铁溶胶的试管外面,用聚光手电筒照射小孔,从圆筒上方向下观察,注意有何现象,用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

【小结】丁达尔现象及其成因,并指出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另一种分散系——胶体。不同点: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是均

一、稳定、透明的;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均

一、不稳定,悬浊液静置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

仔细观察后回答:

外观上都是均一透明的。

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设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那么,二者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演示】实验2-8介绍半透膜

【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1.分子、离子等较小微粒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粒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从而引出胶体概念。

2.介绍渗析方法及应用 观察实验,叙述现象。

现象:在加入硝酸银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不发生变化。

思考后回答:氯化钠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而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胶体?

讨论,回答:淀粉胶体、土壤胶体、血液、云、雾、Al(OH)3胶体等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课本第74页最后一行至第75页第一段,思考胶体如何分类? 看书自学,找出答案。

胶体按分散剂分为:

液溶胶(溶胶)

气溶胶:云、雾、烟等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了解胶体分类。

【过渡】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一些胶体。学生实验(投影)

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2.制取硅酸胶体

3.制取碘化银胶体

【指导实验】强调:1.制备上述胶体时要注意不断搅拌,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2.在制取硅酸胶体时,一定要将1mL水玻璃倒入5mL~10mL盐酸中,切不可倒过来倾倒,否则

会产生硅酸凝胶。

【提问】如何证实你所制得的是胶体?请你检验一下你所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分组实验:

用烧杯盛约3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5~10mL1mol/L盐酸,并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溶胶。

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1mol/L碘化钾溶液10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

思考后回答,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然后检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激发兴趣。

【提问】请学生写出制取三种胶体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写在黑板上,然后追问:这个同学书写是否正确?

KI+AgNO3=AgI↓+KNO3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把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引起学生重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3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对照课本找出错误。

但感到疑惑,提出问题。

1.书写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方程式时,中间为什么用“=”,而不用“”。

2.氢氧化铁、碘化银、硅酸是不溶性物质,为什么写化学方程式时不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结】就学生谈的收获进行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随堂检测】

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蔗糖水(B)肥皂水

(C)碘酒(D)碘化砷胶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产生布朗运动(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少量的溴;()

(2)除去碘化银胶体中含有的碘离子;()

(3)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4)从硬脂酸甘油酯经皂化后液体中,分离出硬脂酸钠,先_____,然后_______。

1~2两题

考查胶体的性质。(A级)

3.综合各种分散系的物理性质(B级)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八节胶体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

二、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4.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

5.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

KI+AgNO3=AgI+KNO3

附:随堂检测答案

1.(B)(D)

2.(D)

3.(1)萃取(2)渗析(3)过滤(4)盐析、过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能(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力培养:通过胶体性质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什么叫胶体?它和溶液、浊液有何异同点?2.如何鉴别溶液和胶体? 思考后回答:

要点:1.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相同点:胶体、溶液、浊液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都属分散系的一种。不同点:主要是分散质颗粒大小、液体的均一性及稳定性的不同。

2.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复习巩固上节课所讲内容。

【设问】胶体除有丁达尔现象,还有无其他性质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明确研究意图,培养学生好奇心。

【板书】

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讲述】日常生活中,如果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就会发现花粉的小颗粒作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胶体也可作布朗运动,好 情境想像。

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加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比电影院放映电影时,可看到受光束照射的空气里,尘埃小颗粒作无规则的不停地运动。

【板书】2.布朗运动

【设问】为什么胶体微粒的运动是不停顿地、无规则的运动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6页。

阅读思考得出结论:胶粒受水分子从各方面撞击、推动,每一瞬间合力的方向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培养思维能力。

【演示】电泳实验(见课本77页)

【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小结】电泳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

【板书】3.电泳现象

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变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思考、得出结论: 1.通电后,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

2.说明Fe(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逐步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向学生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

【指导阅读】课本第77页第二段至第三段,思考:1.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2.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胶体带负电荷? 自学、思考、总结出结论:

1.胶体微粒带电荷的原因: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

2.带正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板书】带正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3.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认识胶体所带电荷情况及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讲述】简介电泳原理的应用

1.在陶瓷工业中,借助它来除去粘土中所混杂的氧化铁杂质。简述方法。

2.气溶胶也可发生电泳现象,如在水泥、冶金等工业中,通高压电于含烟尘的气体时,可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环境,保护人民健康。倾听、思考。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育学生关心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

【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胶体稳定的因素,那么我们能否有针对性地想出办法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呢?

归纳总结,出示探究方案:(投影)

开展讨论,提出消除胶粒所带电荷的方案。

1.加电解质溶液;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3.加热。

实验,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1)浑浊

(2)浑浊

(3)产生沉淀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教材第78页第1行至第16行,思考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胶体凝聚概念和凝聚方法。

【板书】4.胶体的凝聚

方法:(1)加电解质溶液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3)加热

阅读、思考,填好上表:

(1)MgSO4=Mg2++SO42-,其中带负电荷的SO2-4离子与带正电荷的Fe(OH)3胶粒发生电性中和而聚集沉淀。

(2)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粒带负电,混合后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凝聚为沉淀而析出。

(3)加热时,胶体微粒受热后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胶体凝聚为沉淀析出。

【练习】解释下列问题(投影)

1.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2.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

3.氯化铁和硫酸铝溶于水形成胶体,它们为什么都有净水的作用? 分组讨论,解释实验现象,相互补充,得出正确答案。联系实际,强调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这节课的知识重点是什么?

【课堂小结】 思考、讨论、回答。

感受学习新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检测】

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一种液体,初滴入时氢氧化铁胶体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滴入,沉淀消失则这种溶液应是()。

(A)0.5molL硫酸镁(B)蒸馏水

(C)0.5molL氯化钾溶液(D)0.5molL盐酸

2.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现把氯化钙溶液、蔗糖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硫化锑胶体分别加入到硅酸胶体中,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①_____,②____,③_____,④______。

3.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_______,若换成硫酸铜溶液,是否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1、2题检测胶粒带电情况及胶体凝聚方法。3题针对少数优秀学生,考查知识应用能力。

【作业】课本第79页习题2、3、4、5题。

板书设计

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2.布朗运动

4.胶体的凝聚

方法:(1)加入电解质溶液(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3)加热

附:课堂练习答案

1.河水中粘土等胶粒,遇海水中电解质而发生凝聚作用,逐渐沉降为三角洲。

2.豆浆里的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形成凝胶。

3.Fe(OH)3和Al(OH)3胶粒带正电荷,而粘土胶粒带负电荷,相遇而发生凝聚作用。

随堂检测答案1.(D)2.①凝聚②无现象③凝聚④无现象

3.血液是胶体,FeCl3是电解质,可使血液发生凝聚。不能用硫酸铜,因为铜盐有毒,虽然也能使血液凝聚,但不能使用。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数学教案-高中化学教案第一部分化学》相关的文章。

第五篇:化学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

2钢等

作用,点: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过程

、认识在金属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关注生活→分析比较→归纳解释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三、教学模式 探究式

四、教

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

1合金

1.2.应。

、性质 ①颜色②导电性③密度④熔点⑤硬度⑥延展性

2、用途

二、、概念、性质 a、硬度 b、熔点 教学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教学难点:

1.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教会思路: 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

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1.课后习题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fe > cu zn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u pt au

寻 教学反思: 活动性:mg、al>fe、cu>au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应的应用 越在前面越活泼 氢前金属置换氢 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 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3.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2. 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 通过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

源保护的重要性。

3. 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

保护金属资源。[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

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2fe+3co2

题:

80%=800t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 .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2o3 高温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

设: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160 2×56

800t x

160800t

= 2?56x2?56?800t

x=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560t÷96%=583t

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有水和氧气 2.防锈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

(二)金属资源保护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 防止金属的腐蚀 2. 金属的回收利用 3. 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 寻找代替品:如塑料等

160

=560t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探究。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教学准备:试管、试管架、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 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教学过程: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提起金属,同学们都不会感觉陌生。我们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水壶、菜刀等,他们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些材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成以下实验。

(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根据实验可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总结金属的其他物理性质:延展性、导热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请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向4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注:

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腐蚀性,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

2、向试管中加入酸的顺序是:cu、fe、zn、mg,加入酸的体积约为试管的1/4,注意从侧面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用拇指按住镁条

与盐酸反应的试管管口10秒左右,松开拇指,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请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上台板演化学方程式。思考:铁是银白色金属。在上述实验中,你观察到的铁片和铁粉是什么颜色的?你有什么问题?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并用多媒体展示查到的信息。

【学以致用】

1.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fe、x、ag、b.x、fe、ag

c.fe、ag、x d.ag、x、fe

2、一些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帮他鉴别一下这枚银元,是真?是假?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有何疑惑。

板书设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下载小高考化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高考化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熟练的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 运用练习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 2. 加强对复分解反应的掌握 三.情......

    化学教案

    4 爱护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

    冶金物理化学教案15(小编整理)

    第五章 电化学 §5-1 原电池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例如丹尼尔(Daniel)电池就是将下列反应的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 Zn+Cu2+ →Zn2++Cu 如图5-1所示,将金属锌和铜分......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1.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和电子式,能识别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2.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3.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

    分子化学教案(定稿)

    1.记住分子的基本性质;记住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理解分子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用分子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初步了解物质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1 教学重点: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2.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师生共同巩固第一课时相关。(1)根据盐类水......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1 氧化还原反应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

    九年级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化学备课组:黄福兵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