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李永庄
备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教具准备:
图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09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附: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第二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六月西湖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知道诗的大意。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教学方法:
整体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教学进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板书设计:
第三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绿线4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感悟诗的意境,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让学生在复读、诵读中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意思。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一步步练习归纳出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逐步增加自学成分,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用具:录音机、小黑板、投影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10
学习《望洞庭》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一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湖的美丽夜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望洞庭》 板书课题,齐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查字典理解不准和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指名认读生字(见小黑板)
⑵听录音范读,学生反复诵读。
⑶再听录音,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把描绘的画面说出来。
⑷学生对图,朗读诗句。
3、师生共同描述画面。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行经洞庭湖,他被眼前奇妙的景色迷住了,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湖面平静的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是多么美的一幅“秋 月照镜图”,更妙的是洞庭的山和水,在皓月银辉下,融为一体,多么像那银盘里放着一个个小青螺呀,这简直是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三、指导背诵
1、注意停顿和重音(见教本)
2、熟读成诵。
第四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011
熟悉古诗内容,初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kōng)
告乃翁(wēng)蓟北(jì)
襄阳(xiāng)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 语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四、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
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六、作业。
1、读诗。
2、写生字。
第五篇:古诗两首《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2、古诗两首
神灵寺小学
严建峰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U盘、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激趣。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尝试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分角色背诵: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尝试练习
1、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2、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