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教学进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 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二、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齐读一、二句: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这句诗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理解
未:没有。
阴:树
3、理解三、四句:
(1)抓住哪些景? 理解,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
(2)女生读第4句:理解,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4)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5)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三、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布置作业:
1、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2、绘幅彩画,深化理解。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黄)黄蝶、(绿)菜花
第二篇: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枫桥夜泊》。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写好钢笔字,理解《枫桥夜泊》重点词句的意思,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3、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诗作《枫桥夜泊》
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自由介绍。
师介绍张继。
《枫桥夜泊》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二、自学诗歌,了解诗意
1.出示诗句与图景。
2.学生自由读诗(1)先读诗中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诗歌读正确(2)用学习前一首古诗的方法,自学这首诗,没读懂的内容同桌交流一下。
3.自学检查:(1)学生读诗,注意指导:霜.钟.城等字的读音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感知大意
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分小组汇报:(1)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
学生根据注解上台讲诗句意思。你能从诗中感受出诗人的心情吗?
师根据图景指导。
一轮圆月又挂在天空,一群乌鸦归来啼叫,清霜弥漫天界。江边的枫树在夜幕下静立,一点点渔火闪动,诗人心中愁苦不堪,无法入眠。姑苏城外有寒山寺。半夜时分敲起古钟,声声穿透沉沉夜幕传到客船,敲在诗人的心头,诗人愁更愁。
四、深入读诗理解思想感情
师范读,划节奏。
读读诗,将所描绘的景物画出来。
3.这样的图画,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船上,心里愁苦不堪,听到寒山寺的钟声,看到此时此景,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用低沉压抑的口气读)与背诵。
5.小结。
总结:
大家的朗读把我们带入悲凉之中,这就是诗的魅力,就是景物描写的魅力。愿大家要多读、多背诗歌。
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
2、了解这两位诗人,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板书设计:
寒山
远:石径 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山中行走
白云
近: 枫林
枫桥夜泊
见
月落 霜天 江枫 渔火
闻
乌啼
钟呜
第三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诗齐备。大屏幕出示四年级经典诵读必背古诗词题目。孩子齐背。
2、古诗接龙
老师说出要求,孩子抢答。
规则:老师说出要求,我伸出一根手指头,孩子举手抢答。(1)、莫笑农家腊酒浑,下一句(2)、柳暗花明又一村,上一句(3)出示这几个词,你能想到哪两句诗
庐山
只缘
同学们,诗词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它们有的写景有的抒情,还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今天咱们来一起欣赏两首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二)、《题西林壁》
1、出示古诗
2、出示:提示的读诗要求,根据要求自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三个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播放动画。
3、根据加点的字,结合你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你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诗人在庐山时,没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
下面咱们也来欣赏一下庐山。结合视频,你也做一次苏东坡朗诵一下前两句。通过诵读,你感受到什么?(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出“不识庐山真面目”)
4、呈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学们,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1))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种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准备下画杨桃的图片,再寻找几个作为给孩子的补充)
5、播放苏轼简介
(三)《游山西村》
其实在宋代还有一位著名的词人与苏轼齐名,那就是“陆游”简介陆游
1、出示《游山西村》
2、自由朗读前两句诗,请根据课本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指名说
3、出示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课件出示“对偶”简单介绍什么是“对偶”举个例子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拓展练习比一比,看看谁学得好 引导学生小组内完成当堂检测。
(五)小结,布置作业
第四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课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学习古诗《小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第 1 页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第 2 页 5.朗读反馈。6.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课后记:
第 3 页
第五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春日偶成》。课时目标:
1、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2、学会本课中生字,初步了解“我”在文中的表达方式。教学进程: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能够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