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两首《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2、古诗两首
神灵寺小学
严建峰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U盘、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激趣。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尝试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分角色背诵: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尝试练习
1、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2、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李永庄
备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教具准备:
图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09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附: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第三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六月西湖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知道诗的大意。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教学方法:
整体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教学进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板书设计:
第四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绿线4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感悟诗的意境,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让学生在复读、诵读中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意思。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一步步练习归纳出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逐步增加自学成分,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用具:录音机、小黑板、投影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10
学习《望洞庭》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一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湖的美丽夜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望洞庭》 板书课题,齐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查字典理解不准和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指名认读生字(见小黑板)
⑵听录音范读,学生反复诵读。
⑶再听录音,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把描绘的画面说出来。
⑷学生对图,朗读诗句。
3、师生共同描述画面。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行经洞庭湖,他被眼前奇妙的景色迷住了,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湖面平静的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是多么美的一幅“秋 月照镜图”,更妙的是洞庭的山和水,在皓月银辉下,融为一体,多么像那银盘里放着一个个小青螺呀,这简直是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三、指导背诵
1、注意停顿和重音(见教本)
2、熟读成诵。
第五篇:古诗两首《草》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 不息。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都和春天有关,第二课《草》这篇课文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小草虽然平凡但是生命力极其顽强,从而能够从内心去欣赏和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所以我的导入从单元主题“春天”入手,并从上节课《找春天》中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引出“草”这个课题,并且让孩子们说出“草”的特点。最后本课的生字只有“枯”和“荣”这一组反义词,要读准字音非常简单。所以,我直接让孩子们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解决字音。我听过很多古诗的教学课堂,模式大致都是一样的,这一次我想做一个小尝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古诗的学习。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诗意,遇到不会的意思,就把问题提出来,老师书写在黑板之上,最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汇总到全班一起,把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自己解决出来。这也是整个课堂最大的亮点。最后我还设置了一个表演感悟的环节,让孩子来演一演小草,深刻地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3、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故事导入
1、紧扣单元主题“春天”。师:昨天在第一课《找春天》中我们一起寻找春天,还记得春天的眉毛是什么吗?全班齐答:草。师板书课题,“草”。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师:小草看起来很平凡,但是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它呢,它有什么特点?生:草是绿色的,草的生命力顽强。
3、师: 1200多年前,在唐代长安城里有一位16岁的少年叫白居易。他的一位朋友要到边远的小城去谋生,白居易送他,一直送到长安城外。这时,只见漫山遍野绿草茵茵,正是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位朋友说:“居易兄啊,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了,那个小城那么偏远,那么艰苦,我都不想去了。”白居易见朋友没有信心,就说:“朋友,还记得吗?两个月前,我们来过这个地方,那时正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全是枯草,有的山上的枯草还被野火烧光了。可是现在,你看,到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又长出来了。小草的生命力都这样顽强,何况人呢!贤弟请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位朋友听了后,被诗中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说:“小草都这么顽强,我们人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向小城方向走去。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互帮互助。
3、自读古诗(读准,读通),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那些,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
4、反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以下为课堂上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1)、“离离”是什么意思?(2)、“岁”是什么意思?(3)、“荣”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野火烧不尽那些草?
(5)、野火烧不尽草,是因为春风把野火吹灭了,草没有全部烧完吗? 5.师补充提问:“原”是什么地方?全班齐答:“草原”。“烧不尽”的意思是什么?指名回答,“烧不完”。
三,四人小组合作,解决全班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1、四人小组先边读每一句诗歌,边翻译诗句。每个组,我都选出来一位基础最差的孩子,由这位孩子负责主讲诗歌意思,其他小朋友补充和完善。
2、四人小组共同商讨解决全班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四,全班解决之前提出来的五个问题
1、“离离”。师:有没有哪个组讨论出“离离”的意思,想象白居易经过长安城外的大片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小组代表发言:很多、绿油油的、茂盛、茂密。师出示草地茂盛的图片,这就是“离离”的样子。
2、“岁”。师:哪一个组讨论出了“岁”的意思?小组代表发言:“岁”是“年”的意思。师: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呢?该组小组代表或者其他同学发言:年龄就是一岁两岁,就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多少年,所以“岁”就是“年”的意思。
3、“荣”。师:有没有谁知道“荣”的意思?生猜测:光荣,荣耀。师:“枯”是什么意思?生:枯萎,枯败。师:枯荣在这里是一组反义词,草原上的草啊,一年之中草会枯萎,草还会怎么样呢?生争先恐后发言:“荣”就是生长的意思。4.师:野火为什么烧不尽小草呢?是因为春风把火吹灭了吗?(师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用红色的粉笔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问:原野上的枯草被野火烧了个精光,可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小组代表:因为草根在土里,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师:所以并不是春风把火吹灭,春天的风是微风,只会助长野火,而不是吹灭野火。春天的风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温暖,所以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
五、表演感悟。师:现在大家来演一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你们的桌面当地面,小手演小草,根据老师的描述表演。“野火烧不尽”(生蹲到桌子下面),“春风吹又生”(生小手慢慢伸出桌面),“春风吹啊吹,小草长啊长”(生小手越来越高),“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生站起来了)。(反复两次)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板书:生命力顽强)
六、写字
1、“枯”。“木”加“古”就是“枯”,古代的树木到了现在是不是都枯萎了?注意“木字旁”写得又窄又长,“古”字宽一些短一些。
2、“荣”。草木生长,就是“荣”。草字头,长长的“秃宝盖”,加上生长茂盛的“木”字,就是“荣”。注意“秃宝盖”比“草字头”要长,还要挡住下面的木字,“木”字横短,撇捺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