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古诗两首《草》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描写春天的诗,《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是写:原野上那茂盛的小草,到秋天就枯萎了,但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它又能蓬勃的生长起来。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都和春天有关,第二课《草》这篇课文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小草虽然平凡但是生命力极其顽强,从而能够从内心去欣赏和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所以我的导入从单元主题“春天”入手,并从上节课《找春天》中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树叶吐出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引出“草”这个课题。本课的生字“枯”和“荣”这一组反义词,要求孩子们不仅要读准,而且还要会认会写。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体会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3、启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枯”“荣”“原”“岁”“离离”“烧不尽”的词义。
3、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找春天》导入
1、紧扣单元主题“春天”。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的第一课学习了什么吗?我们发现春天刚来时的景物是怎样的呢?(生: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树木吐出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师:多美的春天啊,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师板书课题,“草”,全班齐读课题。
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草》
3、师: 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写这首诗时他当时只有16岁,非常的了不起。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诗,生把都不准的字注音。
2、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枯”“荣”,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生字,纠正字音。
4、观察生字的特点及结构,指导书写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用“—”画出带有“枯”和“荣”这两个生字的诗句,并想一想这两个生字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生:一岁一枯荣)
2、理解“枯”和“荣”是什么意思呢?(生:枯:枯萎、干枯;荣:茂盛)
3、结合图片理解“枯”和“荣”,并在解读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岁”的意思。
4、请同学们再读诗,找出诗中描写小草长的茂盛的诗句,并理解诗意及“原”、“离离”在诗中的意思。(生:离离原上草;原:草原、原野;离离:指草长得茂盛)
四,体会感情。
1、师:茂盛的小草生长在原野上,一年会茂盛一次也会干枯一次,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读出了小草什么的特点?(生:生命力的顽强
2、诗中的那句话体现了它生命力的顽强呢?请同学把它读出来。(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烧不尽”是什么意思?(生:烧不完)
4、师:秋天到了小草就开始慢慢枯萎,到了冬天就完全干枯了,只要用火一烧,就能烧的干干净净,诗人白居易却说它烧不尽,为什么呢?(生:春风吹又生)
5、师:是啊,小草虽然渺小,却又极强的生命力,怎样烧都烧不完它,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它又能蓬勃的生长起来,难怪白居易要写这首诗来赞美它。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句,体会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五、表演感悟。
师:现在大家来演一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教师先做演示把桌面当地面,手演小草,演示小草的蓬勃生长。然后请同学上台表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小手慢慢伸出桌面,直至小草蓬勃生长,小手越来越高)反复两次。下面的同学也可以互相合作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板书:生命力顽强)
师:那你们喜爱小草吗?生:喜爱
师: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再读读这首诗,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的后面还有内容,就在本课的我知道中,课后同学们可以读一读,理解下诗意,体会情感。
七、板书 草 枯 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生命力顽强
第二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古诗两首《草》教学设计
教学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 不息。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都和春天有关,第二课《草》这篇课文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小草虽然平凡但是生命力极其顽强,从而能够从内心去欣赏和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所以我的导入从单元主题“春天”入手,并从上节课《找春天》中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引出“草”这个课题,并且让孩子们说出“草”的特点。最后本课的生字只有“枯”和“荣”这一组反义词,要读准字音非常简单。所以,我直接让孩子们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解决字音。我听过很多古诗的教学课堂,模式大致都是一样的,这一次我想做一个小尝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古诗的学习。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朗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3、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
教学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故事导入
1、紧扣单元主题“春天”。师:昨天在第一课《找春天》中我们一起寻找春天,还记得春天的眉毛是什么吗?全班齐答:草。师板书课题,“草”。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师:小草看起来很平凡,但是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它呢,它有什么特点?生:草是绿色的,草的生命力顽强。
3、师: 1200多年前,在唐代长安城里有一位16岁的少年叫白居易。他的一位朋友要到边远的小城去谋生,白居易送他,一直送到长安城外。这时,只见漫山遍野绿草茵茵,正是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位朋友说:“居易兄啊,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了,那个小城那么偏远,那么艰苦,我都不想去了。”白居易见朋友没有信心,就说:“朋友,还记得吗?两个月前,我们来过这个地方,那时正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全是枯草,有的山上的枯草还被野火烧光了。可是现在,你看,到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又长出来了。小草的生命力都这样顽强,何况人呢!贤弟请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位朋友听了后,被诗中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说:“小草都这么顽强,我们人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向小城方向走去。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互帮互助。
3、自读古诗(读准,读通),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那些,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
4、反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以下为课堂上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1)、“离离”是什么意思?(2)、“岁”是什么意思?(3)、“荣”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野火烧不尽那些草?
教学
教学
(5)、野火烧不尽草,是因为春风把野火吹灭了,草没有全部烧完吗? 5.师补充提问:“原”是什么地方?全班齐答:“草原”。“烧不尽”的意思是什么?指名回答,“烧不完”。
三,四人小组合作,解决全班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1、四人小组先边读每一句诗歌,边翻译诗句。每个组,我都选出来一位基础最差的孩子,由这位孩子负责主讲诗歌意思,其他小朋友补充和完善。
2、四人小组共同商讨解决全班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四,全班解决之前提出来的五个问题
1、“离离”。师:有没有哪个组讨论出“离离”的意思,想象白居易经过长安城外的大片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小组代表发言:很多、绿油油的、茂盛、茂密。师出示草地茂盛的图片,这就是“离离”的样子。
2、“岁”。师:哪一个组讨论出了“岁”的意思?小组代表发言:“岁”是“年”的意思。师: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呢?该组小组代表或者其他同学发言:年龄就是一岁两岁,就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多少年,所以“岁”就是“年”的意思。
3、“荣”。师:有没有谁知道“荣”的意思?生猜测:光荣,荣耀。师:“枯”是什么意思?生:枯萎,枯败。师:枯荣在这里是一组反义词,草原上的草啊,一年之中草会枯萎,草还会怎么样呢?生争先恐后发言:“荣”就是生长的意思。4.师:野火为什么烧不尽小草呢?是因为春风把火吹灭了吗?(师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用红色的粉笔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问:原野上的枯草被野火烧了个精光,可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小组代表:因为草根在土里,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师:所以并不是春风把火吹灭,春天的风是微风,只会助长野火,而不是吹灭野火。春天的风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温暖,所以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
五、表演感悟。
师:现在大家来演一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你们的桌面当地面,小手演小草,根据老师的描述表演。“野火烧不尽”(生蹲到桌子下面),“春风吹又生”(生小手慢慢伸出桌面),“春风吹啊吹,小草长啊长”(生小手越来越高),“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生站起来了)。(反复两次)
教学
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板书:生命力顽强)
六、写字
1、“枯”。“木”加“古”就是“枯”,古代的树木到了现在是不是都枯萎了?注意“木字旁”写得又窄又长,“古”字宽一些短一些。
2、“荣”。草木生长,就是“荣”。草字头,长长的“秃宝盖”,加上生长茂盛的“木”字,就是“荣”。注意“秃宝盖”比“草字头”要长,还要挡住下面的木字,“木”字横短,撇捺舒展。
教学
第三篇:古诗两首《草》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 不息。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都和春天有关,第二课《草》这篇课文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小草虽然平凡但是生命力极其顽强,从而能够从内心去欣赏和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所以我的导入从单元主题“春天”入手,并从上节课《找春天》中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引出“草”这个课题,并且让孩子们说出“草”的特点。最后本课的生字只有“枯”和“荣”这一组反义词,要读准字音非常简单。所以,我直接让孩子们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解决字音。我听过很多古诗的教学课堂,模式大致都是一样的,这一次我想做一个小尝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古诗的学习。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诗意,遇到不会的意思,就把问题提出来,老师书写在黑板之上,最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汇总到全班一起,把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自己解决出来。这也是整个课堂最大的亮点。最后我还设置了一个表演感悟的环节,让孩子来演一演小草,深刻地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3、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故事导入
1、紧扣单元主题“春天”。师:昨天在第一课《找春天》中我们一起寻找春天,还记得春天的眉毛是什么吗?全班齐答:草。师板书课题,“草”。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师:小草看起来很平凡,但是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它呢,它有什么特点?生:草是绿色的,草的生命力顽强。
3、师: 1200多年前,在唐代长安城里有一位16岁的少年叫白居易。他的一位朋友要到边远的小城去谋生,白居易送他,一直送到长安城外。这时,只见漫山遍野绿草茵茵,正是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位朋友说:“居易兄啊,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了,那个小城那么偏远,那么艰苦,我都不想去了。”白居易见朋友没有信心,就说:“朋友,还记得吗?两个月前,我们来过这个地方,那时正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全是枯草,有的山上的枯草还被野火烧光了。可是现在,你看,到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又长出来了。小草的生命力都这样顽强,何况人呢!贤弟请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位朋友听了后,被诗中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说:“小草都这么顽强,我们人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向小城方向走去。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互帮互助。
3、自读古诗(读准,读通),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那些,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
4、反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以下为课堂上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1)、“离离”是什么意思?(2)、“岁”是什么意思?(3)、“荣”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野火烧不尽那些草?
(5)、野火烧不尽草,是因为春风把野火吹灭了,草没有全部烧完吗? 5.师补充提问:“原”是什么地方?全班齐答:“草原”。“烧不尽”的意思是什么?指名回答,“烧不完”。
三,四人小组合作,解决全班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1、四人小组先边读每一句诗歌,边翻译诗句。每个组,我都选出来一位基础最差的孩子,由这位孩子负责主讲诗歌意思,其他小朋友补充和完善。
2、四人小组共同商讨解决全班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四,全班解决之前提出来的五个问题
1、“离离”。师:有没有哪个组讨论出“离离”的意思,想象白居易经过长安城外的大片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小组代表发言:很多、绿油油的、茂盛、茂密。师出示草地茂盛的图片,这就是“离离”的样子。
2、“岁”。师:哪一个组讨论出了“岁”的意思?小组代表发言:“岁”是“年”的意思。师: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呢?该组小组代表或者其他同学发言:年龄就是一岁两岁,就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多少年,所以“岁”就是“年”的意思。
3、“荣”。师:有没有谁知道“荣”的意思?生猜测:光荣,荣耀。师:“枯”是什么意思?生:枯萎,枯败。师:枯荣在这里是一组反义词,草原上的草啊,一年之中草会枯萎,草还会怎么样呢?生争先恐后发言:“荣”就是生长的意思。4.师:野火为什么烧不尽小草呢?是因为春风把火吹灭了吗?(师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用红色的粉笔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问:原野上的枯草被野火烧了个精光,可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小组代表:因为草根在土里,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师:所以并不是春风把火吹灭,春天的风是微风,只会助长野火,而不是吹灭野火。春天的风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温暖,所以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
五、表演感悟。师:现在大家来演一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你们的桌面当地面,小手演小草,根据老师的描述表演。“野火烧不尽”(生蹲到桌子下面),“春风吹又生”(生小手慢慢伸出桌面),“春风吹啊吹,小草长啊长”(生小手越来越高),“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生站起来了)。(反复两次)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板书:生命力顽强)
六、写字
1、“枯”。“木”加“古”就是“枯”,古代的树木到了现在是不是都枯萎了?注意“木字旁”写得又窄又长,“古”字宽一些短一些。
2、“荣”。草木生长,就是“荣”。草字头,长长的“秃宝盖”,加上生长茂盛的“木”字,就是“荣”。注意“秃宝盖”比“草字头”要长,还要挡住下面的木字,“木”字横短,撇捺舒展。
第四篇:苏教语文二年级下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l”。“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o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⑥齐读这两句诗。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4)学生自练。(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7.描红指导。(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l”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O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d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e。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下部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山6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8)齐读这两句诗。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1)放录音。
(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4)各人轩声默念背诵。(5)齐背。(6)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1.“找朋友”(连词)。春(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时(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春天—— 春雨—— 3.说话练习。(1)话题:春天来了
(2)提出要求: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3)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4)同桌两人交互说听、补充。
(5)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第五篇:2古诗两首草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找生背诵第一课
师:好,上课之前,检查一下同学们昨天第一课的背诵情况。王立鹏来背诵第1,2自然段,不错。候星辉第3.4自然段,完全正确。张晓鹏第5,6自然段,昨天回去没背吧?站到那里听课。张甜甜第七八自然段,你也站到那里,谁能帮她背诵?嗯,完全正确。我们这学期才刚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管是课堂还是,家庭作业,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好吗?
2、复习第一课景物,导入课题。
师:好,在第一课“找春天”中,小朋友们发现春天的很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还记得都是哪些美丽的景物吗?对了,野花,树木的嫩芽,小溪,还有新出土的小草,稀稀疏疏,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春天的两首古诗。先学习第一首,小草。同学们拿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诗,理解诗,背诵诗。
1、师示范读第一首诗,生听。
师:第一课春天刚来时,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稀稀疏疏,那么今天的小草又有何不同?下面老师来示范着读第一首诗,草。同学们注意听。
2、我会认的字。
师:好,同学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那为了同学们能读的更好一些。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宝宝的认识情况。
① 注拼音组词。擦掉拼音读,再找人说拼音写。② 说说你有什么认字方法。
③ 游戏,找朋友。字卡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枯,荣,烧三字。
3、跟师读诗
师:好,生字,认识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更好地读诗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读第一首诗吧。(两遍)
4、练习读诗
师:好,下面同学们自己练习着读。
5、展示读。
师:谁愿意站起来,给我们读读?(不错,都能背了。但是注意这里面有两个一字,分别读几声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再读一遍。第一个一字读二声,第二个一字读四声。)师:还有谁?(嗯,你也不错。)师:还有谁?(真好,声音洪亮)
6、说诗里面的重点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好,诗读的真好,那么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这首诗里面的哪一句,或者哪个词吗?说说看。7﹑第一句,原上,离离
师:好,接下来,老师想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古诗里面描写的是哪里的小草?(草原)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原上)
师:去过草原吗?那里的草给你什么感觉?多,茂盛。一望无际。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诗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知道是哪个吗?对,离离这个词形容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诗,把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的那种气势读出来,重读离离,来试一试,离离原上草,1,2.非常好。8第二句,枯荣。
师:那草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一年有几季?分别是?那想象看,草在这四季里,生长一样吗?春天时候的小草长得怎么样?春天和夏天的时候草长得很茂盛,其实草最茂盛的时候是夏天。秋天呢?冬天呢?你最
喜欢哪个季节的草?
师:那第二行诗句中枯荣分别指?哪个季节的草属于枯?哪个属于荣?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谁来试着解释一下。
9﹑三四句意思,为什么烧不尽?
师:野火烧不尽,什么意思?为什么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什么意思。10﹑说感受
师:学到这里,小草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11、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师:好,那么作者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表达了对小草的赞美之情,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告诉人们要学习小草顽强,不怕挫折的精神。)12、带着理解背诵
师:好,明白了诗的意思,我们背诵起来就方便多了。下面请同学们想象着诗的意思,再读几遍,试着背诵。
13、背诗展示
师:谁能背下来?(找三人)
三、我会写
1、观察要注意的地方。
师:下面,同学们看,枯荣二字,不仅要求我们要会认,还要会写。我们看看这两个字怎么写?先观察一下,看看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2、师示范写,生看。
3、生描红。
4、展示,讲评。
5、在练习本上写。
四、读课后题,示范,自读,展示读,试着背诵完整的诗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