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

时间:2019-05-12 19:4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

第一篇: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而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课程目标指明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应当达到的水平或程度;而教学目标则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互动,把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连接在一起。所以,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虽然处在不同层面,但可以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的建设,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设计: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基于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起点的分析,便可以着手制订本课具体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新课改在教学层面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孙宏安教授在《新课程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中对三维目标的阐述很值得借鉴。

如:《热水变凉》一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够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科学知识: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有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进行探究水变凉的规律的实验研究感兴趣,体验和感受探究解决水变凉规律问题所带来的乐趣,感悟到从实验中得出真知灼见。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则相当具体、相当微观。科学学习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能动的过程; 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过程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过程。

对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依据科学课程的这几个特点进行。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三个分目标的达成不是单独进行,一个“好的”教学活动,一般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把三个领域的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课程改革强调在构建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要求,也是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的必然要求,其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对一门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和体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学科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知识与技能只有与过程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否则,如果只学会了一些现成的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无疑的心向,那么这种教育的功能就不是对个性的发展与解放,而是对个性的控制与压抑。而在教学中只讲结论不教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因而教学强调过程,强调过程和结论的结合。

其二,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与重大影响。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当然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但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当然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但更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指对价值的评价,在这种对价值的评价中,不仅强调个人价值的意义,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意义;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这种价值观将导致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它们作为教育总目标应渗透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对“三个维度”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整合是学科教学的宗旨所在。不同学科对“三个维度”的不同整合就构成了本学科的特点。科学课程对三个维度的整合就表现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等三个分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关键的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其中,行为主体最重要,由于课程标准要求检验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不是直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在不影响对目标正确理解的情况下,有些要素是可以缺省的。

第二篇: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

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结合上篇作业中新拟定的教学目标,与原备用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并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修改处可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别)。而后写出修改心得:对教学设计的再认识。

根据要求,我将自己对小学数学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进行的教学设计作为备用。以此为基础,结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我对教学内容的有了新理解,并结合学情分析,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重新制定的教学目标:

1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1kg=1000g。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学习估计熟悉的物体质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中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课前准备:一个西瓜,几袋盐,一个苹果,一个草莓,两台分别标有克和千克单位的台秤,一枚一角硬币,几个鸡蛋。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的物品质量。

2、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千克与1克的概念。

教学重点: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的物品质量,学习估计熟悉的物体质量。教学难点:能根据经验进行简单推理和判断,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水果来分同学们分享,同学们要多吃水果才能身体健康,你们愿不愿意跟老师一起分享呢? 生:愿意

师:那么咱们先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在一起分享水果好不好? 生:好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那个种水果轻那种水果重。我们又是怎么知道它的轻重呢?(出示西瓜、苹果、草莓)

交流学生认识的各种秤,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见识的机会。

师:同学们说的对,西瓜最重草莓最轻,那谁知道平常人们都用什么工具称西瓜有多重? 生:用秤来称。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秤呢? 生1:电子秤。生2:台秤。

生3:我还见过杆秤。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台秤、杆秤、电子秤都是人们常用的称物品有多重的工具。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克。

师: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积攒了不少生活经验,真厉害呀!那现在咱们就用老师带来的台秤称一称这个西瓜有多重。教师把西瓜放在台秤上进行称量。师:观察台秤,你发现了什么? 生:指针原来指着“O”现在指着4。生:台秤的指针指着4说明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如: 生1:是4斤吧!生2:是4千克。

如果学生说出4千克,教师肯定并介绍,如果说不出,教师直接说明。

师:这个台秤是以千克为单位称重的,台秤上指针指着4,说明这个西瓜重4千克。老师板书:千克

师: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台秤的表盘,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上面有数字,像钟表一样有好多小格。生2:上面还有两个字母“kg”。师:这两个字母表示千克。教师在千克下面板书“kg”。

师:根据上面的数字和小格,你能想到什么? 生1:这个台称最多能称10千克。生2:表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 2.认识克。

师:咱们知道西瓜有多重了。现在看看苹果和草莓。教师把苹果放入标有kg单位的台秤上进行称量。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指针还不到“1”。生2:指针在0和1中间。师:指针还不到1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这个苹果不到1千克。

师:对!这个苹果确实不到1千克,现在我们换一个台秤来称一称。教师拿出标有“g”单位的台秤。

师:同学们看这个台秤和刚才的台秤有什么区别? 生1:这个台秤跟刚才的台秤数字不一样 生2:一个标有单位g,一个标有单位kg。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g也是一个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表示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克为单位。

(2)师生进行测量。

把苹果放在以g为单位的台秤上,让学生说出苹果有多重和怎样知道的。师:现在,老师把这个苹果放在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我们看一看这个苹果重多少克?

教师把苹果放在标有g的单位的台秤上进行称量。师:现在知道这个苹果有多重了吗? 生:300克

师: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生1:指针指着300,就是300克

生2:把要称的物品放在秤盘上,观察指针,指向几就是有多少克。师:刚才我们通过这两种台秤认识了千克和克。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做单位,在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生1:称比较小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生2:称不到1千克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生3:称比较大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4、千克和克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那它们都是质量单位,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师:看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几袋盐,我们秤称看跟标签标的是不是一样。

教师演示称量一袋盐的质量,称量结果正好和包装袋标的一样。师:每个小组一袋盐,轮流掂下看看500克有多重。师:那么两袋食盐有多重呢?

生:1000克,因为一袋是500克,两袋就是两个500克,也就是1000克。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分别放在两种台称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分别操作,学生观察后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当两袋盐放在标有g的单位的秤盘上,指针指向1000,放在kg单位的秤盘上指针指向1。

师:同样是两袋盐放在不同的秤上称一个是1千克,一个是1000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1000克等于1千克。师:对!1千克等1000克

教师完成板书: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那同学们动手测一测草莓的重量。在测量草莓的重量之前,先让同学们估计一下草莓的重量是多少,估计完之后,在进行实际的测量。测量之后再和之前自己估计的重量相比较。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即熟悉工具的使用过程,又学会估计实物的重量,真正了解g和kg的意义。

5、感知1克、1千克有多重。

(1)可先让学生拿出一枚1角硬币,感受一下有多重,告诉学生这大概是1克。(2)拿出一枚鸡蛋,先让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一枚鸡蛋的重量。

(3)称一下一枚鸡蛋的重量,然后称出一千克鸡蛋,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然后再实际数一数,得出16枚鸡蛋大约重1千克。

三、巩固提高

1.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看题,然后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练一练第1题图,这些物品有多重呢?小组讨论下然后商量让谁回答问题

师:好,谁来说一说每种物品各有多重?

生1:我觉的香蕉的质量是2千克,因为称香蕉所用的秤的的表盘上标的是kg,指针指向“2”,所以它的质量是2千克。生2:苹果的质量是1000克。生3:礼物的质量是450克。生4:草莓质量是300克。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主填写,再说一说填的理由。师:看练一练第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

板书设计: 千克和克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测量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测量比较轻物体用克做单位,克和千克都是常见的质量单位。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练习,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中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修改心得:

本节教学设计依照新课标要求,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引领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本节同时注重关注学生隐性需求,让学生多做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学设计中学生的机会更多,所做的事情更大,更加注重学生能够独立做大一些的事情。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发展。总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最大受益者!

第三篇:最新2017年小学科学一、二年级教学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 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 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 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 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 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 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二、科学知识分目标

1、物质科学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常见的力。

2、生命科学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3、地球与宇宙科学

知道与太阳、月球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知道天气、土壤等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技术与工程

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 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 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三、科学探究目标

1、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作出假设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 单猜想。

3、制订计划

在教师指导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4、搜集证据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 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5、处理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6、得出结论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 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7、表达交流

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 学讨论、交流。

8、反思评价

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 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探究兴趣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 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实事求是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 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追求创新

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 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4、合作分享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 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 断得到改善。

3、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 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 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篇:教学设计概述

本课程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课程。主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教师教育教学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设备特性及应用,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的特性和应用。(3)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4)初步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目标分析和确定、教学策略指定、教学媒体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方法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5)掌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和步骤(初步应用)(6)理解对“双主”ID的理论基础及模式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理解)

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称教学设计)从其学科形成的历史来看,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此相关理论的每一次发展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人们在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上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分析比较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个教学设计定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这种观点把教学设计看做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如:“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二>.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美国著名设计专家梅瑞尔(M.David Meriil)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监视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梅瑞尔的教学设计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加涅的影响,但他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以创设一种高效率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这里所谓的经验,从梅瑞尔对教学设计定义进一步的分析中,可以推知主要是指学习策略,涉及如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帮助他们复诵、编码和处理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业行为,提供学习活动的反馈等。

<三>.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成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这一定义将教学设计纳入了设计科学的子范畴,强调教学设计应把学与教的原理用于计划或规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教学设计含义的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特征,突出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操作步骤;第二种观点更多的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第三种观点是从设计科学的角度,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以上定义放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系统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它们可以是直接使用于教学过程,完成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如印刷教材、声像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测试题和教师用书等);也可以是对一门课的大纲与实施方案或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计划的详细说明.<返回>

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系统论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它们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看作子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具有相对性。任一系统都是在和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所以保持动态稳定性和开放系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要么是一个系统,要么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教育技术学者人们在长期探索中确定了以系统论思想和方法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和用系统方法来设计教学。

(一)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如学校是一个教育系统,当它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时,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向学校教育提出所需人才的要求,提供教育资源(如教职员、教材、设备、设施等),输送学生等,而学校系统则通过各类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系统是通过人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社会进步是否提出新要求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调整,以保持在社会系统中的动态稳定。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它可以是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或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实施的、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教学系统包含了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空间结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过程。教学系统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学过程运行的结果来体现的。

著名教育技术专家B.H.Banathy认为,教学系统是分层次的系统复合体,这些不同的层次都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

一般地,教学系统可以区分为以下由高到低的4个层次.1、机构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社会需要,可作为教育的财政资源及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系统的输出是教育目标、组织计划和财政预算等。

2、管理层次的系统:主要是执行机构层次作出的决定并安排机构层次的资源,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系统的输出是课程设置计划、教学资源和评价指标体系。

3、教学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课程设置计划、各种资源和评价体系),系统的输出是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4、学习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和各种学习资源,系统的输出是学生通过各门功课考核、获得分数、达到目标、取得文凭和证书等。

以上四个层次是在教学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这样的分层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将要设计的系统,把它看成是一个分层次的立体的系统,从而构成教育系统复合体,而不仅仅停留在把教学系统分析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的认识水平。(二)把握好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

“确定将要设计的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有助于我们设计教学系统时对所要设计的系统有一个更明确的定位。这实质上与人们理解教育的方式也是一致的,若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学系统,我们也应该对教学系统从四个层次全面考虑,但由于立足点是管理层次,这时管理层次是系统的基本层次;依此类推,若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教学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学习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以不同的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就是对所设计的教学系统给以不同的定位。

按照这种观点考虑,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实质上都是以教学层次作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时系统的基本变量如下:

目的:对学生进行以教为主的教学,使其认知能力、行为和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关键实体: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 基本决策者:教学系统管理者和教师

系统的输入:管理层次的输出,即课程设置计划、各种教学资源和对教学的评价标准; 系统的输出: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由以上变量可以看到,这正是我们目前所理解的教学系统设计,设计的结果是能实现一定功能的教学系统,以对学生实施有组织的教学。这时,机构层次和管理层次都是教学系统运行条件的提供者,但是,学习层次系统的基本决策者不是学习者本人,而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显然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成为一个难题。有鉴于此,Banathy认为,若承认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并认为学习者有能力在学习中自己作出决定,那么,设计教学系统时就应该以学习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这时教学系统的各个变量如下: 教学系统的各个变量: 目的:对学生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使其认知能力、行为和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关键实体: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学习资源; 基本决策者:教学系统管理者和教师

系统的输入:其他层次的输出,关于学习进程和要求的信息,各种学习资源; 系统的输出:以学为主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及教学系统。

这样一来,前面的三个层次对学习者来说都是开放的,它们都为学习系统层次提供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与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相比,其区别在于系统的功能不同,前者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而后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另外,系统对学习者的开放程度不同,后者比前者更开放些,因为后者决策直接面向学习者;还有前者较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鉴于上述认识,Banathy认为应该以学习层次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层次,这种定位最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而且这时系统的直接输出是比较理想的教学结果。不过,甚至他本人也认为以哪个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去设计教学系统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学传统有很大关系。我们认为,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习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样两种设计定位并存的状况。前一种定位与我国目前有组织的大班级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相一致,而后者将会在目前蓬勃发展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和学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预见,后者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较大发展。在教育软件开发中情况也一样,目前很多有远见的教育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把面向学校教学用的软件和面向家庭学生自主学习用的软件同时作为开发教育软件的两种不同定位。因为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以两种不同的定位设计教学系统时,系统的基本变量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侧重点的不同,在实践中不要摇摆于两者之间,否则,结果将适得其反,使每一层次系统的功能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层次(如机构层次、管理层次)作为基本层次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但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还没有人去从事这样的尝试。

(三)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应考虑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因为在教学系统之外还存在着广泛的社会系统,这是教学系统赖以存在的条件,它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环境。实际上这也是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我们更多地注意了对教学系统内部的建构,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教学系统的开放性、忽视了教学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很显然,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学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大系统中许多其它的子系统都与教育有关,它们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即在这些子系统之中有各种资源、机会、设施等可以被运用于教学系统之中。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将教学系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系统)与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的社会系统联系起来。

可见,教学系统复合体之外还有一个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大系统(如图1-1),它们是建构教学系统时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我们知道,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在学校之外还存在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而我们在设计教学系统时,常常把这些学习机会、学习资源与学校教育割裂开来)。

第五篇:通过学习“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课程请你结合教学实践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课程请你结合教学实践 谈一谈你在字词教学方面的有效策略。

通过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课程的学,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在字词教学方面的一些策略:

1、众所周知,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学习了《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再回想自己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我认为在字词教学中我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a.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并理解汉字、词语。在我们的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新词,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可能他们已经事先通过其他渠道认。但不见得一定就认识得那样透。如果老师把这类学生当作一无所知显然不合理,那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一点,比如我们可以让这些学生当别人的“小老师”帮助其他学生认字,当然这时老师一定要注意分寸,千万不能让这些“小老师”教错读音或字词的含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只要学生能尽可能记住汉,不能要求其方法统一,这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才不会感到无趣。

b.上课时,老师可以模拟一些轻松活泼生活场景,这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开放性、创造性思维,为他们创造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在学生识记生字后,老师可以及时让学生用这几些字组成几个词,并用这些词语造一两个句,或者自由地说一两句话。在这种较为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发挥。

2、学习了《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让我觉得课外延伸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策略。语文教学原本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在结合课本的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路边的广告牌、横幅标语、超市招牌等。让学生慢慢养成“看见字就去认,认不出就问”的习惯。这样既能加深对所学字、词的记忆,同时也让他们产生想学字的良好愿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班的同学认识字词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上是本人学习了《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后的一些目前看来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雕虫小技,本不值一谈,一定有很多不当之处,如果能给您带来细微的帮助,本人将不胜欣喜,希望能在此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下载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简述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简述平阳中学章青道 学情:学生在高一阶段的数学已经经历了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目标: 知道正投影概念,了解三视图的形成,,能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经......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2、想知道,爱提问;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3、知道土壤的种类。二、教......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让科学课堂彰显生活特色——《杯子变热了》 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是我们在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指导,旨在培养学生形成现代科......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认识磁铁 大八里小学杨志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根据形状取的的名称。 2.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3.磁性和磁极。 过程与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杨 霞 一、学习目的 认识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论发展进程,了解"以教师为中心"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和"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代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研究》成果概述 (省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负责人: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陈素平 我国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在小学首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类别:┊作者:周学松┊发布日期:2011-6-7 17:21:00 让科学课堂彰显生活特色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东营市实验小学 曹丽红 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