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 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 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 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
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 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 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 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这一节从
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本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
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
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
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和“近视和远 视成因”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
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即通过“近视和
远视矫正”的探究和“眼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眼保健知识,学会
正确用眼和护眼,体现物理教学的人本观。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水、蜡烛、光屏、火
柴、眼球模型、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节 导入新 创设情景,从 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如果把你的眼睛用布蒙上,你生活和学习还方便吗?你知道眼睛是课(5学生的亲身学生按要求活分钟)感受出发,引
动,描述自己出物理问题,如何看到物体的吗?的感受,并回体现从生活很多同学戴了眼镜,现在把你的眼镜摘下来,看到答问题。到物理的课 的景物还清楚吗?你的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程理念,激发 眼镜为什么能够矫正视力?学生学习的兴结合眼睛的模型和挂图,观察眼睛的结构。逐一介绍眼球的结构,并与照相机对比,明确晶状 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提 示学生,我们晶状体的焦距很短,只有1~2cm,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在两倍焦距以外;同时让 学生观察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的位置,为学生 实验做好铺垫)。然后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趣。引入课题──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 1.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 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 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 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2.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 新课教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学(30 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 分钟)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 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让学生带着 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问题观察和 思考,加深对3.视网膜起什么作用?(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眼球各部分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学生观察并交流讨 作用的理解。论提出的问题。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 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 底片。)4.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 形成倒立缩小的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 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师生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 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 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实验:利用充水的透明橡皮膜模拟晶
状体的变形与调焦。实验器材: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 管、止水夹、水、蜡烛、光屏等。实验步骤: 通过阅读和 1.将透明橡皮膜、注射器、水、乳胶画图理解主管、止水夹按图1装配,利用注射器可
光轴、光心等以改变透明橡皮膜内水的多少,从而改概念,了解通变橡皮膜的厚薄程度,改变焦距。过光心的特殊光线。2. 透明橡皮膜和水构成凸透镜,其共 同作用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
当于视网膜,先让蜡烛在距离凸透镜较 近处,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这相当于眼睛观察较近处的物体,记下此时透明橡皮膜内水的多少和橡
皮膜的厚薄程度。
3.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
蜡烛移至距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要使
光屏上的像变清晰,透明橡皮膜内的水
应该多些还是少些?橡皮膜是厚些还
是薄些?
图实验结论:人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
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通过实验理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近处物体时,睫
解眼睛的调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节作用。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
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教师介绍:眼睛的调节还是有一定限度
的。当物距改变时,眼睛是靠改变晶状 学生按要求进 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这种作用行实验。叫做眼睛的调节。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
度最小,眼睛的焦距最大时,人眼能看
到的最远点,称为眼睛的远点。当晶状
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大,眼睛的焦距最小
时,人眼能看到的最近点,称为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 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
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叫做明视距离。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 保持在25 cm左右。
眼球好像照相机,总结如下:
眼球照相机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镜头(相当于
(相当于璃体一个凸透镜)结 一个凸透镜)构 瞳孔光圈 视网膜(有感底片(有感光
光细胞)材料)
成 缩小、倒立、缩小、倒立、实像实像 像 像距不变。当 焦距不变。当物距变小(或
物距增大(或调
变大)时,增
减小)时,减大(或减小)小(或增大)节 晶状体的曲 镜头与底片率以减小(或 作间的距离(即 增大)焦距,像距),使物使物体在视
用 体在底片上 网膜上成清 成清晰的像 晰的像
从活动中得出近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视眼能看见近处的物体,看不见远请几位同学上台,其中几位视力正常的同学,几位 处的物体。是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配合实验。教师出示印有三字经的卡片,让同学们从眼学生配合进行 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后退一步,逐步后退。实验。问题:近视眼能看见近处的物体,看不见远处的物
体。这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 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处理? 讲解: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 膜前面,形成近视眼。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 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
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
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 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
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 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 成真性近视。渗透用眼卫生教 育。◆探究实验:近视眼的矫正 猜想:应用什么透镜来矫正近视眼,并用实验的方
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近视眼镜一副、火柴等。实验过程: 1.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处,使光屏上呈现烛焰像。2.如图2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 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
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 成清晰的像。通过实验理解近视眼的 矫正方法。图2 3.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就是近视眼所看到的景象。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
的像。实验结论: 近视眼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通过晶状学生进行实 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验。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的作用
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思考:请学生猜想一下远视眼的成因以 及矫正方法。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导学
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 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 而看清近处的物体。根据刚才对近视眼如何矫正的推测,引
理解远视眼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探究远视眼的矫正。学生按要求完的矫正方法。成任务。远视眼在观察近处的物体时,物体通过晶状
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 这里有几个老花镜,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测量老花眼镜度数的实验方案。多媒体投影相关知识。1.透镜的焦度(Φ):透镜焦距的倒数。/f(f)公式:Φ=1为透镜焦距 -1m fm单位:Φ——── 2.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 3.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梳理本节课知培养学生总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识内容,把自结归纳的能 课堂小己所学到的知力。同时也可结(5识与老师同学以帮助学生分钟)交流,最后总记忆。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篇:《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页,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
课型: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1.模拟眼睛成像,随后,由模拟眼球成像实验与真正的眼睛的区别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从长时间的近观导致眼睛的病变引入课题。2.近视眼和远视的成因,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器材,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猜想。3.近视和远视的矫正。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过程和方法
● 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情感; ●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四、教学要点 1.重点: 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五、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六、教具 凸透镜3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凹透镜一只、光具座,蜡烛,打火机 多媒体教学课件,湿抹布。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之一: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我们都拥有会流露出你的感情,是心灵的窗户。(关键词:明亮的眼睛,心灵的窗户)一双眼睛。有情景之二:盲人摸象活动(关键词:盲人需要帮助,爱心使世界光明)关眼睛,你想由此启发,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取其中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主了解什么问题。题?请提出(1)眼睛为什么能看清物体? 一个有关眼(2)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睛的问题,(3)近视眼和远视眼应如何矫正?(过渡: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和学习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二)子课题1探究“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课件投影,1.投影眼睛结构图,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
学生回答
2.眼睛的调节 预备知识: 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较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动画展示,学会聚本领越强。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进而讨论: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共同归纳总结: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三)子课题2: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对比探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近视眼的成因是什么?”进行合理猜想,教师学生猜想说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汇总。出
猜想的理由。组织学生讨论:(1)如何在上一个课题的基础上选用器材;(2)进行对 小组讨论并比实验的步骤;(3)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4)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讨论结派代表汇报讨果完善补充。论结果.实验: 小组实验操第一步,把2号凸透镜放置在凸透镜前两倍焦距之外并正对凸透镜,找作、观察并记到倒立缩小的 实像,录有效的信
第二步,不打破三者的关系,换用
1号镜,观察能否看到刚才看到的清息并与实验晰的像,记下光屏的位置。一的成像的第三步:前后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位置相比较,学生分步骤进行实验后,得出结论:眼提问:在换用二号镜之后,是向前移动光屏还是向后移动光屏才找到像睛近视是由的? 于晶状体变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厚,使光线在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视网膜前发第四步: 将光屏移至刚记录的位置,此时不成像,用1号或3号挡在2生会聚。
号透镜之前,观察像。结论:用凹透镜矫正
(四)子课题3: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实验进行归纳和汇总。学生猜想并组织学生讨论:(1)如何在上一个课题的基础上选用器材;(2)进行对说出猜想的比实验的步骤;(3)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4)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讨论结理由。果完善补充。小组讨论并
派代表汇报得出结论:眼睛远视是由于晶状体变薄,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发散。讨论结果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
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总结:远视眼矫正:凸透镜
(五)如何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学生总结,教师引导,课件展示)
(六)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汇总。
(七)轻松一刻:呼吁大家爱眼护眼!
第三篇:5.5眼睛与眼镜教案
5.5眼睛与眼睛 教案
西桥中学
耿殿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眼睛观察远近物体的比较和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对比,经历、体验和感悟比较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常常采取的一个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要点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四.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五.教具:
眼球模型;度数不同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直尺和圆规(画光路图和眼球用);白板 六.教学过程(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一)引入: 打开幻灯片第一页
我们都有一双眼睛,我们能否想象出,一个一生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如何度过她的每一天?
1、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还会流露出你的感情色彩,被称为。
2、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有关眼睛,你了解多少?
请你提一个有关眼睛的问题,(二)新课
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
(学生:物体可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看课件:显示眼睛结构图,与同学门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
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根据预备知识: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越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本领 1
越强,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使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结合板画,讲解眼睛望远时的调节过程)
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结合板画,讲解眼睛近观时的调节过程)
让同学们回忆照相机原理,并思考:人的眼睛成像与照相机成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桌或前后座位的同学可讨论、交流。
刚才有同学问,近视眼是怎么回事?怎样矫正?
我想先请眼睛近视的同学谈谈他看远近物体时有什么感受?
看课件:讲解近视眼的成因,让同学们知道,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远处物体某点发出的光会聚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并利用预备知识: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让同学讨论如何使原来会聚视网膜前方的光线改变传播方向,会聚在视网膜上呢?
在同学讨论后板画通过凹透镜矫正后的光路简图,并让同学在课件上获得与巩固有关近视眼及其矫正的信息。
介绍有关眼保健知识,如长时间看书后,要向远处眺望休息几分钟,看书时眼睛不要离书本太近等
有同学看见老人串针线时的情景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会说明老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然后,结合板画、板书,通过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比较对比,得到远视眼成因、通过凸透镜矫正的知识。
看课件:用动画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思考与讨论: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出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以及多副不同度数的眼镜,让同学观察。并引出眼镜的度数。
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可适当板书,简单介绍眼镜的度数计算方法。如根据眼镜盒上的“+2.00”来确定眼镜的度数、焦距、是近视眼镜还是远视眼镜?并介绍:眼镜度数越深,说明眼镜镜片的焦距越短。
思考:镜片标有-250字样,它是什么镜片,焦度、焦距分别是多少?
(三)小结,布置课后学习
简略对本堂课作小结后布置课后学习
第四篇:幼儿园保护眼睛教案:眼镜
方案的产生因我视力不好,经常戴眼镜.有一次新买了隐形眼镜不会戴,就带到办公室请同事帮忙,我在努力往眼球上贴镜片时,几个小朋友在窗外窃窃私语:“丁老师在干什么?”“我知道,我阿姨戴假睫毛也这样。”“不对,是隐形眼镜,我妈妈也戴的。”“我爷爷有两副眼镜,看书时拿一副眼镜,走路又会换一副眼镜。”“我爸爸开车时才戴眼镜。”“我偷偷带了爷爷的眼镜,一点也看不清。” 从小朋友的谈论中,我觉察到他们对于眼镜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正巧,我班有个陈文杰的小男孩因视力不好也戴了副纠正眼镜,针对孩子们写字姿势的不正确,经常沉迷于电视不爱护眼睛等现象,于是一个关于“眼镜”的方案就这样产生了。
第五篇:《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石泉县两河中学 李小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位置及前后联系
《眼睛和眼镜》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前边学生通过探究和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成像规律及生活应用有了一个了解。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凸透镜成像系统,但是其基本原理和规律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中学生不健康的用眼会使眼睛发生病变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材安排本节内容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探讨凸透镜的应用;二是通过光学和生理的角度认识视觉形成的原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教材重难点的分析及突破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要求:“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因此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即是《眼睛和眼镜》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实际教学中要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这个实验的设计有很大的难度,我参阅过一些关于这一节课的优秀课例。其中一个课例中教师花费了精力制作了一个眼球的模型来模仿眼睛成像,实验的直观效果比较理想。只是有的构造需专业加工,对于普通学校不现实。该节课对于这一个问题的解决我借用了“优课”软件中学科工具中的“眼睛和眼镜的实验”来代替实
际实验设备,让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来探究眼睛的原理和矫正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不能比拟实际操作,但是比较直观比纯粹的动画播放要优秀。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观察最终达到了解眼球成像原理和矫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生物课程中对眼睛的结构从生理角度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学生已经进行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因此学生具备关于眼睛生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为该节课的教学活动展开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分析: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容易接纳比较直观的事物,对比较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该节课有两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一是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二是透镜对视力的矫正。限于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实际教学中会对学生形成困难。
三、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教材编写的意图我确定该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能描述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和远视形成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过程方法:】
经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的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眼睛的构造以及近视和远视形成原因来进行用眼卫生的教育,同时形成学生眼睛卫生的意识。
四、确立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确立本节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一通过创设物理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进入课题确立学习目标;二设计自学指导指引学生对教材的研究学习;三创建交流平台学生间、师生间交流解决困难问题;四设计课堂练习和检测练习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并及时反馈。
在这样的预设教法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完成自学指导、探究实验以及交流讨论的方式学习。教师最终通过检测、交流、训练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五、教具准备
1、课件:为教学提供一个线索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素材扩大学生视野。
2、习题:第一个层次为自学指导指引学生完成教材的学习,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第二个层次课堂练习为了知识迁移、突出应用;第三个层次的练习是课堂检测主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3、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及书本用于模拟不健康的眼睛的视野和模拟晶状体的调节
4、电子书本设备:学生电脑、电子白板
六、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有效导入(3分钟)
1、让学生观看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我们在用眼睛发现大自然的美,这对我们很重要
2、不健康的用眼使得我们的眼前逐渐变得模糊,美丽逐渐离我们远去
3、回忆生物学知识,眼睛的哪些结构使得我们能看到物体 <二>、引发思考,出示课题 《眼睛和眼镜》
<三>、激发求知,出示目标.1、了解视觉与凸透镜成像的联系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原因和光学矫正 <四>、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先学一:
自学指导一:自学物理书100页关于“眼睛”的内容完成练习:(6分钟)
1、眼睛的____、____和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凸透镜,_____是透明的可以让光线通过到达视网膜
2、_____相当于凸透镜成像的光屏或者是照相机的______
3、凸透镜可以改变光屏的位置是无论远近的物体(U>F)都能在光屏上生成清晰的像;但是人的视网膜和晶状体的距离时____改变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___让像清晰的成在视网膜上。后教一:
主要是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做一个分析和模拟演示:把的侧面书挤压成一个“凸透镜”状,手相当于睫状体。手的挤压相当于睫状体的收缩。通过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的理解。先学二:
自学指导二:自学教材100页-101页并结合“优课”学科工具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阐述下列问题:(10分钟)
1、近视眼的原因和光学矫正方法
2、远视眼的原因和光学矫正方法
3、我们应该怎样健康用眼 后教二:(5分钟)
对眼镜的矫正功能帮助学生总结,帮助学生把“视网膜”和“光屏”建立联系。
<七>、当堂训练,反馈及时(10分钟)
六、教学后记
1、教学效果分析:教学是在两河中学八年级一班进行的,一班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良好。在课堂环节的实施中整体比较顺利。教学采用自学方式,由于教学前对教材分析比较到位,我将第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定位为“知道、了解”层次。这些知识简单明了有比较琐碎,我的自学指导是填空练习的形式。学生通过看书完成练习,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第二部分我定位为“经历、知道”层次,里边有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光学矫正,我的自学指导是以提示、线索和提问的方式呈现,为学生的自学提供指导。课堂中还设计了当堂训练的内容,有效地对本节知识要点进行了训练和检测。不满意的地方有三点:一是设备使用不流畅,我的学生交流部分预设的是发言学生的电脑界面是可以共享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共享界面未能呈现;二是学生有点拘束,课堂的活跃程度不如日常的教学;三是对学生的“兵教兵”环节操作经验不足,害怕教不到位,因此教师本人重复的比较多占用了时间。所以“练”的环节有点仓促。
2、课堂整改设想:对于第一部分的自学指导的练习还可以缩短时间,矫正后直接让学生齐读一遍加深印象即可。第二部分的试验的自学指导需要再细化,给出学生明确的试验步骤和实验要点。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这一门课程,尤其是“探究试验”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技巧和方法,多给一点提示和指导是必要的。第三注意训练学生用规范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现象的习惯。第四进一步对设备和媒体资源的整合,让多媒体资源和设备为我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