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天辟地》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着重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来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认识对偶等,感受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积累语言。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力大无穷
盘古 顶天立地 持之以恒
改天换地 无私奉献
设计理念: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闪烁着极其迷人的色彩。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创世神话想象奇丽的特点。课文脉络清楚,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的教学,依照课文有详略地开展“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三个主要内容的教学。以“盘古是个怎样的神”这一问题总领全课,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理解、积累和运用,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让学生得到人文熏陶,发展想象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13.开天辟地。2.看拼音写词语,反馈。3.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其实,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就隐藏在课文中,齐读——
出示: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5.如果要把主要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设计理念:识字教学对于语文来说,始终是重点,故有必要进行字词的检测。归纳故事主要内容,既整体回顾了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归纳时,从复杂到简单,正体现了归纳的特点。
二、“开天辟地”:
师: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动笔圈圈画画写写。
1.学生自读、做批注。
2.交流: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3.从中你感受到了盘古是个的神?(力大无穷)(1)学习第一句:
① 从哪里感受到他力大无穷?(一使劲、“咔嚓”、裂开)② 简要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读出气势。
③ 师:“一丝微光”对醒来就处在黑暗之中的盘古来说,这是怎样的光?(希望之光,理想之光。)这一丝光让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让我们一起读。(齐读这句话)
(2)学习第二句:
①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大鸡蛋”指的是什么?整个宇宙由什么组成?(巨石)
② “巨石崩裂”,你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这样的场面吗,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多生读词)师适时渲染:看,乱石飞溅;听,山崩地裂„„
③ 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他力大无穷?(猛劈猛凿)谁能读好这个词?(个别读→齐读,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相机指导评价:读得再猛一些!每一劈都那么用力,每一凿都让巨石崩裂!„„)
④ 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大神盘古。他正向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猛劈猛凿。刹那间,山崩地裂,地动山摇。请你把这两个词语放在句子中去朗读,读出气势来。(齐读这句话。师:盘古真是个力大无穷的神啊!)
4.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① 读读看,有什么特点?(字数相同,句式整齐,词意相近、相反——对偶。)② 齐读感受句式美。
③ 师: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这样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设计理念:本环节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讲解,以盘古“力大无穷”为总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着重通过朗读加以体会。学生读得精彩,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深刻。
三、“顶天立地”: 出示第三、四、五自然段。
1.天和地终于分开了,但此时的盘古并未高枕无忧,他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读这三个自然段,你又感受到了盘古是个怎样的神?
2.交流:盘古是个(高大)的神。从哪儿感受到他的高大?“头顶天,脚踏地”让你想到了哪个词语?(出示:顶天立地)
3.盘古“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盘古有了怎样的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就叫——与日俱增(出示)。
4.师:这样的与日俱增持续了一万八千年。天到底有高了,地到底有多厚了,已经无法用数字来表示。所以只能说,引读:“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突出“极”字,再读。
5.那此时的盘古呢?课文中有个生动的比喻,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他们重新合拢。)(1)课文盘古比作什么?
(2)同学们,盘古撑在天和地之间又持续了一万八千年,而且还承受着重压。由此,你又感受到盘古是个怎样的神?(坚持不懈、坚强不屈、意志坚定、持之以恒„„)设计理念:这一部分的学习,非教学的重点,故教学时以读代讲,教师适当引领、点拨即可。
四、“改天换地”:
齐读过渡:盘古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就这样——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1.自由读读下文,记记盘古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可以动笔圈圈画画写写,帮助记忆。)
2.指名填空,看看谁的记性好: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发出的声音变成了,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隆起的肌肉变成了,流淌的血液变成了,筋脉变成了,皮肤变成了,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
3.这一切美好的世间万物都是盘古的血肉之躯化成的,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再来读读这段文字(齐读第7自然段)。
4.他的身躯还会变成什么?读古文后交流——《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zī 嘴上边的胡子)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5.师:同学们,从盘古的改天换地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无私奉献)我们回过头去看——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从这“微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无怨无悔、无比乐观。)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文字优美,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教学时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填空的形式,帮助背诵。并借助古文,想象另外所化生的事物,这样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习得了语言。
五、探究“神话”:
师:同学们,故事学完了。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理想,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体现了原始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初步认识和对大神的敬畏之心;表达了古人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这个问题比较难,但让学生探讨一下很有意思。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六、布置作业:
搜集并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开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会”。
设计理念:课堂的教学,是以课文为范本教会学生阅读。此作业的设置,适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会”,能有效督促学生阅读,并反馈课外阅读情况。
第二篇:《水》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这是作家马朝虎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形散神聚。文章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四兄弟冲凉时的“舒服”,衬托出缺水的苦涩,同时传达了作者朴素的生活哲理:虽苦犹乐,只要热爱生活,那么希望永存。
二、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紧扣两幕情景,通过朗读引导,联想描述,精批细读,探究形式等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并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
4、继续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融课文内容探究、语言形式学习、良好习惯养成于一体。既有终点目标的达成要求,又有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渗透。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
2、难点: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捧起书本一起品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水的珍贵。(学生读)假如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总结:缺水的滋味用一个字来形容:苦!(板书:苦)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苦乐交织”,层层推进的。教学伊始,回味取水艰难,以求教学的完整,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二)品“天浴”之乐。
自由朗读文字,边品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雨中洗澡的孩子,你会怎样高兴得大呼小叫?
你能把这股高兴劲读出来吗?试一试。学生点评。(点评:读好关键词语,把快乐的心情带入了文字)谁来挑战,能比他读得更好。(掌声,点评:感觉你就是雨中一个欣喜若狂的孩子)
叶圣陶:“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情境。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语言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品“风干”之苦。
1、(1)谁来说说风干的意思。
(2)你见过被风干的东西吗?什么样儿的?
(3)那么“人好像被风干了”是怎样的呢?
2、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四兄弟比作了(出示)请同学来读读这个有意思的句子(出示图)这是一株已经失去水分、没有生命活力的狗尾巴草,请你展开想象:干燥、炎热煎熬中的四兄弟会是什么模样?谁能用几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四兄弟此时的模样。
本环节抓住了“风干”这个词,引入了对比喻句的品味,同时通过看狗尾巴草图片联想四兄弟的模样,训练说话能力,为更好地体会下文勺水消暑的快乐作好铺垫。当然,教学的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课上把所有的解读都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钻研教材,确定学习内容时要有所取舍。
(四)品“勺浴”之乐。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4、第5自然段,用“~~~~”画出触动你心弦的感人语句,在旁边写写感受。
2、组织交流画到的语句及批注。
(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交流个性化解读正是放飞学生独特体验和灵动思想的最佳契机。)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细细体会冲凉的幸福。(出示,教师配乐朗读)感觉怎么样?请自由品读文字,把体会到的情感读进语句中。
4、作者为什么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如此真切呢?(出示)请读读这个句子,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先交流)
这么生动的语言更像是一首优美的诗。(转换成诗的形式)
(配乐齐读)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尽情享受这幸福的一刻。
5、母亲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一方面,联系上文,用词更加准确,意指需要。另一方面,更能体现出对水的渴望程度。)
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文章修辞、想象、遣词的精妙,然后在读中整体感知,切实进行审美、方法的指导。如果把阅读感悟文本比作语文文字训练“一翼”的话,那么领悟作者是如何具体写清“有水乐”,揣摩“细腻生动地表达”这一写作方法就是另一不可缺失的“另一翼”。《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三学段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作家马朝虎最初原文的题目就是《饿水》,文章选入语文课本的时候做了适当的修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原文来读一读,体会作家质朴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
(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五)升华主题。
1、《水》这篇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三幕动人的情景(指板书)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而作者却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越是渲染雨中洗澡、勺水消暑的快乐,越能衬托出漫长日子里缺水的苦涩。这种写法叫“反衬”。(板书)
2、关于水,作家有太多复杂的情感,苦、乐交织,构成了童年生活的底色。课文学到这儿,你又有了哪些深刻的体会?
(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教师趁热打铁,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引领。无论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还是悟得人生的道理,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学生一种可喜的学习后的收获。)
第三篇:《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第二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第七自然段。
2、抓住关键理解句子,掌握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指导个性化阅读。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悟盘古勇敢、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文插图)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概括你心目中的盘古形象。(勇敢、无私„„)
二、引导阅读文第一部分。
1、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盘古的勇敢?自由读,划出有关句子。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句指导:
①“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一片混沌,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
三、引导阅读和背诵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上,去抚摸盘古的汗毛;我想把头枕在宽阔的平原上,去倾听„„”学生模仿句式,作拓展练习。
五、作业。搜集中华民族堪称开天辟地的伟绩,准备在班内交流
第四篇:开天辟地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诵。
3、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继续学习
开天辟地
投影出示:齐读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2、教师引读:开辟了——,化生出—— 板书:开辟天地 化生万物
二、学习“顶天立地”
1、天和地分开后的盘古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图,这就是天地分开后的盘古,那到底是怎样变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书。
2、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天是怎么变的?地 —— 盘古的身体—— 这样——
(2)点拨:同学们,盘古在天地间支撑了多少年?(一万八千年)时间是多么漫长,盘古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注意这个“一万八千年”和三个“极”,也许你会读得更好,要不要来试一试?
(3)出示:头顶天,脚踏地——用个成语来概括,这就叫——顶天立地(教师板书:顶天立地,引导学生读出其高大雄伟)
3、引读第5自然段
4、教师过渡:为了不让天地重新合拢,盘古就这样在天地间苦苦支撑了几千万年,直到含着微笑倒下。这时你对这个“巍峨“又有什么新的理解?还仅仅指盘古身躯的高大吗?
四、学习“化生万物”
1、教师渲染:说得好啊,盘古就是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在临死的时候,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万物。请大家读读第7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简要地批注在书旁。
2、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4、小结,有的为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感动;有的为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心头有着一丝悠悠的怀念。有的同学说:我几种情感都有!那怎么读出不同的心情呢?让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我读两遍,你能听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是怎样的感受吗?
(1)教师示范朗读
(2)引导学生说说前后两次朗读表达的感情 听得出来吗?第一次是什么感受?第二次是什么?
(3)自由练习
(4)配乐指名朗读,随机引导齐读
5、指导背诵。
6、引导背诵:同学们,我们就按这个顺序,一起来诵读,背诵时别忘了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配乐)
五、回扣中心句,总结全文
1、盘古就是这样无私,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吧——(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永远怀念为宇宙献身的盘古吧!——(读最后一段——)
3、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神话故事中的盘古吧!——(读最后一段——)
六、认识对仗
1、这个神话故事,不仅情节感人,而且文字优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
2、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有什么发现?(初步认识对仗)
3、出示第二句:“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是怎样对仗的呢?(师生对读,初步感受对仗的好处)
4、引导学生从书中第7自然段找一找对仗的句子,组织交流
5、总结引导: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2、兴趣题:把下面不是很对仗的句子改一改,让它读起来更优美。
(1)、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2)、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板书:
12、开天辟地 开辟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第五篇:《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开天辟地》 3.用上词语(混沌一团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要求:简洁,明了。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能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你们还记得是哪一句吗?(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过渡:盘古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的。
二、精读感悟,用心体会。
(一)过渡:是啊,盘古也这么想。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一幕:开天辟地(板书)
(二)(2)全班齐读这一句。思考:句子中哪些词语仿佛让你亲临开天辟地的现场?(猛劈猛凿 巨石崩裂)
(3)你找到了盘古开辟天地的哪些动作?(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怎样的凿和劈啊?知道朗读中感受:谁来读。能读的更猛一些吗?加上动作再读,主要感受“猛劈猛凿”。
师:你们读的真好!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一个“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的盘古正在“ 猛劈猛凿 ”。请你把词语放在句子里朗读,把他威武神勇的样子读出来。
过渡:盘古就靠这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引读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谁愿意再读读这句?听了他朗读,你有什么感受?(2)轻而清,飘飘渺渺,干净透彻,这是天的感觉;重而浊,雄浑厚重,这是地的感觉。女生读天的部分,男生读地的部分。(3)你们瞧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呢?引导生观察句子,点拨:像这样前半句和后半句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思相对应的写法称为对偶。在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在文章中运用对偶能增强文章的节奏感,能高度概括文章,还易于记忆,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过渡:天地分开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出现,那盘古是不是就可
以休息了呢?(不是)为什么?我们接着往下寻找答案。
(三)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天地再合拢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我是神,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3.请生放下手臂,谈谈感受.(累、手臂太酸了、好想赶快坐下、我都累得快趴下了、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师:可盘古坚持了几千万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英勇无比 意志坚定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永不放弃)相机板书:意志坚定 坚持不懈
4.让我们一起再来用心朗读
3、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死而无憾,这是坦然无畏的笑,是英勇乐观的笑。(板书:坦然乐观)
过渡: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想要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变得更美,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四)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此时让你再来形容这个大神,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板书:无私奉献)
2.让我们再一次深深的记住:盘古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大神。四.拓展延伸:
1、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对仗的句子。
2、读读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神话,并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一听。
板书设计:
13.开天辟地
开辟天地 力大无穷 追求光明
盘古 顶天立地 意志坚定 坚持不懈
化生万物 坦然乐观 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