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研究主题:立足生本,创设情境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全椒县江海小学 王昌兆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个优美的神话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很喜欢读,也读得懂。
二、设计理念: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我设计如下
1、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5、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看看神话故事动画片。
老师:几个神话故事视频花絮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2、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3、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播放两段动画片精彩片段,请学生猜故事名。
设计意图 上课之前播放学生爱看的动画片花絮,引起学生对神话的好奇和回忆,学生立刻就被这种情境感染,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这种情境下进入文本的学习,就顺应了学生的内心需求。这是创设情境法。接着问:同学们,你还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我们上节课也学了一个神话故事——(生答开天辟地)神话故事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
二、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读了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 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这里就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A、“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混沌的,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么奇特!
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 的力大无穷。你的朗读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和地之间┅┅终于倒下了。”你们能撑撑吗?(生全体起立一起撑,老师用语言创设盘古撑天的困难,)沉重的天压下来了,(等学生累了,有很多学生撑不住了)老师说他又累又饿,但是他能松开手吗?
感受:从 “撑”、“不让”、“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表演切身体会撑的劳累,坚持的不易,同时通过老师的语境引导使学生想象盘古更不易,从而让学生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
(1)生谈感受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4)语言拓展
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
出示文字: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变得丰富而美丽。女神女娲觉得这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美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的这个世界上缺了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娲给这些小泥娃娃取名叫——。看着这些人这么可爱,女娲觉得很满足。她想:“我应该多造一些人出来,这样才热闹呢!”可是女娲累坏了,她想:“能不能找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可以一下子就造出好多人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人。因为女娲是用黄泥做人,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都是黄颜色的。
设计意图 这里通过讲故事留白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写写。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准备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七、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辟地
神话
盘古
开辟天地 坚持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化生万物 勇于献身
八、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讲的是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这篇课文内容短小,但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其实文章中处处都充满了神奇,处处都可以去体会,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够通过朗读或者词语中感受到神奇就可以了,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自己感受古人想象力的丰富,体会盘古的坚持和奉献精神。
我认为我的这节课上有成功之处——
一、以主问题贯穿全文。以神奇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自读自悟、品析文段去感受文章的神奇妙处,感受神话的写法。
二、学会通过重点词语感悟人物精神。抓住重点词,通过学生做动作、老师语境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开创宇宙的过程。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课文最容易感受神奇之处在于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让学生通过仿说的形式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盘古倒下后,他身体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学生的答案往往让老师充满的惊叹。
第二篇:《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研究主题:立足生本,创设情境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全椒县江海小学王昌兆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个优美的神话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很喜欢读,也读得懂。
二、设计理念: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我设计如下
1、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5、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看看神话故事动画片。
老师:几个神话故事视频花絮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
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2、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
力。
3、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
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播放两段动画片精彩片段,请学生猜故事名。
设计意图上课之前播放学生爱看的动画片花絮,引起学生对神话的好奇和回忆,学生立刻就被这种情境感染,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这
种情境下进入文本的学习,就顺应了学生的内心需求。这是创设情境法。接着问:同学们,你还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
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
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我们上节课也学了一个神话故事——(生答开天辟地)神话故事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
二、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读了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
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
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
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
境。这里就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A、“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混沌的,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
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
么奇特!
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
(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你的朗读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和地之间┅┅终于倒下了。”你们能撑撑吗?(生全体起立一起撑,老师用语言创设盘古撑天的困难,)沉重的天压下来了,(等学生累了,有很多学生撑不住了)老师说他又累又饿,但是他能松开手吗?
感受:从 “撑”、“不让”、“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表演切身体会撑的劳累,坚持的不易,同时通过老师的语境引导使学生想象盘古更不易,从而让学生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
(1)生谈感受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4)语言拓展
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出示文字: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变得丰富而美丽。女神女娲觉得这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美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的这个世界上缺了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娲给这些小泥娃娃取名叫——。看着这些人这么可爱,女娲觉得很满足。她想:“我应该多造一些人出来,这样才热闹呢!”可是女娲累坏了,她想:“能不能找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可以一下子就造出好多人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
样,这个世界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人。因为女娲是用黄泥做人,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都是黄颜色的。
设计意图 这里通过讲故事留白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
象,说说、写写。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准备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七、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辟地
神话盘古
开辟天地坚持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化生万物勇于献身
八、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讲的是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这篇课文内容短小,但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其实文章中处处都充满了神奇,处处都可以去体会,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够通过朗读或者词语中感受到神奇就可以了,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自己感受古人想象力的丰富,体会盘古的坚持和奉献精神。
我认为我的这节课上有成功之处——
一、以主问题贯穿全文。这个故事真神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的?以神奇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自读自悟、品析文段去感受文章的神奇妙处,感受神话的写法。
二、学会通过重点词语感悟人物精神。如抓住“撑”这个动作词,通过学生做动作、老师语境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开创宇宙的过程。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课文最容易感受神奇之处在于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让学生通过仿说的形式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盘古倒下后,他身体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学生的答案往往让老师充满的惊叹。
第三篇:《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研究主题:立足生本,创设情境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全椒县江海小学 王昌兆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个优美的神话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很喜欢读,也读得懂。
二、设计理念: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我设计如下
1、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5、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看看神话故事动画片。
老师:几个神话故事视频花絮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2、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3、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播放两段动画片精彩片段,请学生猜故事名。
设计意图 上课之前播放学生爱看的动画片花絮,引起学生对神话的好奇和回忆,学生立刻就被这种情境感染,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这种情境下进入文本的学习,就顺应了学生的内心需求。这是创设情境法。接着问:同学们,你还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我们上节课也学了一个神话故事——(生答开天辟地)神话故事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
二、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读了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 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这里就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A、“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混沌的,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么奇特!
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 的力大无穷。你的朗读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和地之间┅┅终于倒下了。”你们能撑撑吗?(生全体起立一起撑,老师用语言创设盘古撑天的困难,)沉重的天压下来了,(等学生累了,有很多学生撑不住了)老师说他又累又饿,但是他能松开手吗?
感受:从 “撑”、“不让”、“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表演切身体会撑的劳累,坚持的不易,同时通过老师的语境引导使学生想象盘古更不易,从而让学生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
(1)生谈感受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4)语言拓展
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
出示文字: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变得丰富而美丽。女神女娲觉得这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美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的这个世界上缺了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娲给这些小泥娃娃取名叫——。看着这些人这么可爱,女娲觉得很满足。她想:“我应该多造一些人出来,这样才热闹呢!”可是女娲累坏了,她想:“能不能找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可以一下子就造出好多人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人。因为女娲是用黄泥做人,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都是黄颜色的。
设计意图 这里通过讲故事留白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写写。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准备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七、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辟地
神话
盘古
开辟天地 坚持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化生万物 勇于献身
八、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讲的是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这篇课文内容短小,但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其实文章中处处都充满了神奇,处处都可以去体会,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够通过朗读或者词语中感受到神奇就可以了,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自己感受古人想象力的丰富,体会盘古的坚持和奉献精神。
我认为我的这节课上有成功之处——
一、以主问题贯穿全文。这个故事真神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的?以神奇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自读自悟、品析文段去感受文章的神奇妙处,感受神话的写法。
二、学会通过重点词语感悟人物精神。如抓住“撑”这个动作词,通过学生做动作、老师语境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开创宇宙的过程。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课文最容易感受神奇之处在于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让学生通过仿说的形式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盘古倒下后,他身体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学生的答案往往让老师充满的惊叹。5
第四篇:《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及反思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涌。
3、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设定的三个教学目标一二两个应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品读来感受,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方式,现在我们有些课堂,已经脱离文字,学生凭空感悟,很不可取。
课后要求背诵六、七、八三个自然段,孙老师选择了第七自然段进行背诵,应该说,考虑到了本班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舍有得,很好。课上,班上有困难的几个学生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说明了这节课的有效性。
第三个目标,是配合的课后的第四题,教学中也有所体现。
总体来说,我以为这三个目标,定位基本准确,课堂执行也比较到位,同时,也给老师们制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一点启示:那就是依据学段特点,考虑自身实际,结合课后习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的准备略有瑕疵,没有能看到盘古的头,顶天不够明显,是没有调试好。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开天辟地 生齐读课题。(生如果读不到位教师范读。要求读出力量感。)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2、那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就是---(投影出示:齐读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找出文中的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这符合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要求,但是,建议,同时训练学生如何将书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也是一种学习,应该是四年级的学生需要去掌握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让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一幕幕重现在我们眼前。
二、新授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名读。注意“混沌”一词的读音。出示词语:混沌。知道在课文中什么意思吗?(天和地搅在一起。)
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天地间的第一个人——大神盘古。(师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天地尚未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这里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没有鸟叫,没有虫鸣,没有山川,没有河流,甚至,也没有时间。四周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睁开眼睛,此时的盘古,你有什么感受? 这里的感悟我存疑,我倒是觉得“大鸡蛋”这个词语需要好好玩味一下,一来,为何将宇宙比作大鸡蛋,二来,开天辟地就跟打碎个鸡蛋那么容易吗?
2、开天辟地
是啊,盘古也这么想。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一幕:开天辟地。这个叫盘古的大神,在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巨蛋里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引读:“一天„„变成了地。” 读了这一段文字,我们的老祖总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读,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的?(急切的、敬佩的、渴望的„„)
是啊,盘古凭着一股冲破枷锁,奔向光明的意念,(这一段的叙述,我以为较为生涩,不贴近儿童。)用他的神力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此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观察这两句句子,有什么特点?(字数相等,句式相近,意思相对。)(此处不太充分,应该学生没有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一是可以从文中继续寻找,二是可以迁移一下。)轻而清对重而浊,冉冉上升对慢慢下沉,天对地,这种句子就叫作对仗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3、电光火石间,天和地分开了,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不由地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
师生对话:一万八千岁,一万八千年啊。盘古盘古,你撑在天地之间这么长时间,你不累吗?(累。)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你都撑了一万八千年了,休息一会都不行么?(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前功尽弃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即使我是巨人,一次已经使我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力气再来一次呀。)出示第六小节。齐读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疑问么?出示词语:“精疲力竭”。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是啊,此时的盘古,经过漫长岁月的苦苦支撑,精神已经极度疲乏,力气也用尽了,他心力交瘁地倒下了。可是此刻的盘古,没有感到痛苦,反而„„(含着微笑倒下了。)他为什么含笑倒下,这微笑中包含着什么?这是怎样的微笑呀?
1、因为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光明。这是幸福的微笑。
2、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死而无憾,这是坦然无畏的笑,是英勇乐观的笑。
4、引读: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舍不得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揭示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
同学们,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学完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编造出来的。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又表达了他们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
(此处涉及到神话的体裁的问题,我到是觉得可以借此探讨一下神话的体裁、产生等等,第二个问题,有点空了。)课后读读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神话,并写下你的感受。板书: 开天辟地
开辟天地 勇于献身 化生万物
听课随思:
【语文教学,不能再让学生再混沌下去】
最近一直很难受,脑子里有许多莫名其妙的想法,听课的时候,老师讲到了“混沌”一词,我就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现在基本上就是处于混沌的程度。语文关联的东西太多太多,以至于老师们无所适从,或者茫然失措,不知道方向是什么。而数学学科、英语学科则很明确地知道,这节课我该讲什么概念、定理、句型。而语文不然,似乎什么都可以讲,都该讲,讲了之后,似乎又不该讲。所以,确定教学内容又非常重要了,同时,也有教学目标的制定的问题。而事实上,不客气地说,我们大部分老师是不会或者没有制定教学目标就上课的,教案上的教学目标大多数是从《备课手册》《教师教学用书》上依葫芦画瓢的结果,但,这两本貌似权威的东西真的权威吗?大概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我喜欢钻牛角尖,然后,就开始做一些笨事。比如,最近在研究习作,那就在想,读写其实应该是一体的,阅读抓写作的方法,是学习写作,写作又反过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让学生读明白,写清楚。而事实是,我们每一节课都给孩子听说读写,而孩子学习了12年的语文之后,还是不会听说读写。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干点蠢事,细细挖掘一下教材中的一些语文的点,比如这篇课文,是编故事的,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让孩子学习观察,古人是如何编故事的。比如,《泉城》第一自然段用了排比,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让学生去关注一下排比句式的特点,作用,以及如何用排比句式去表达,这样抓住一个个点之后,是不是可以最后达到融会贯通呢?
我总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课,老师讲得是迷迷糊糊,学生听得是晕晕乎乎,看似每节课都有训练,都有朗读感悟,其实收效甚微。所以,我们的课是不是可以跟学生明确一下,老师今天到底要讲什么,消费者不是也应该有知情权吗?
所以,在这里,我倒是建议老师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意识起来,也让我们的孩子的语文学习有意识。
【教什么?歪读教材】
一直在思考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的定位,往大里说,都是故事。往小里说,似乎就有点纠缠不清了。前两篇分别是中外神话,最后一篇又是一个印度的禅理故事。因为最近在搞单元主题教学课题的缘故,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呢?这就够折磨我的了。抑或就是故事吧,那么,教什么呢?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或者,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神话是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又想认识自然,于是就通过想象来“自圆其说”,属于认知自然的范畴,而《一路花香》中的挑水工则已经掌握了利用自然(情况)的本领,至于为啥没有改造自然,窃以为改造自然的说法很可怕,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确实改造了自然,但同时我们也已经受到了惩罚。这个有点远了。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神话故事,一般来说,我们将神话分成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这篇教材是创世神话,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它们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此外,神话的故事性强,我在想,我们教学的时候,是否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的特点呢?或者,可以由此来让学生认识、感受和学习想象。
说得直白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来看,神话或者童话是因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现象无法进行科学认识,于是就去寻求对它的解释,故而便编了一些“瞎话”。那么,我们可以从古人身上学习怎么编瞎话,得把瞎话编圆,你看,第七自然段关于天地万物的由来,说得多周全。听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变形金刚”,我觉得这个盘古就跟动漫世界中的变形金刚、奥特曼相仿,这似乎应该是很好的习作资源,我们可以让孩子编自己的英雄神话。
【教什么?把人物立起来】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大多不平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人的角度来分析课文呢?
所以,我想,将人物立起来,也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切入点。就这篇课文而言,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充分体会盘古的这一人物形象,并从中获得写好人物的启示。
有这样的一些地方值得关注: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的无怨无悔,一起盘古的身躯化为了万物„„这里,其他方面教者都做得比较好,也很好地将背诵、理解的教学目标在其中渗透完成,我以为,最后“含着微笑倒下了”还可以发掘一下,这对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有帮助,另外,文章中有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也值得关注:第二自然段“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第四自然段“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第六自然段“几千万年过去了”,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辛苦”,可以从侧面渲染人物的英雄形象。【教什么?是否可以延伸一下教材?】
作为中国的创世神话,教材给了我们盘古开天辟地,其实还有女娲补天,而在西方,也是有个关于世界起源的神话的,我想,是不是可以拿过来,也让学生对比着读一读,找出其中的相通之处呢?
【一点反思:习惯!习惯!习惯!】
我们的教学必须从一开始就关注习惯的养成,这一点不夸张地说,我以为比教学什么更重要。让我非常遗憾的是,作为第二课时,我先是看了周围的几个学生,居然没有一个标了小结符号的,而下课后我又刻意看了大概二十几个学生的语文书,也没有一个标小节符号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当然,学生的书上还是留有了预习的痕迹的。但,在课上,我也发现许多学生对一些字音,如“混沌”、“凿”,还是读不准,我建议加强预习的指导工作,并落实预习。当然,这不应该是从四年级开始的。我们可以去参考一下南京的老师们的做法,我以为会很受益。
还有一些想法,比较琐碎,加上由于昨天下午没有能够及时写下来,已经说不太清了,将当时的一些只言片语抄录,留存:
教学点的散乱、不集中,是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原因。或者说,因为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点散乱。
当堂背诵课文,指导性如何体现,如何能体现出确实是教者通过教学让学生当场背诵的?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拐杖?
教什么的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要向学生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每个单元,一定要上一节单元导读课,或者单元小节课,老师需要有单元整体意识,这样会教,学生也要有单元整体意识,这样会学。
第五篇:《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第二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第七自然段。
2、抓住关键理解句子,掌握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指导个性化阅读。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悟盘古勇敢、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文插图)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概括你心目中的盘古形象。(勇敢、无私„„)
二、引导阅读文第一部分。
1、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盘古的勇敢?自由读,划出有关句子。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句指导:
①“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一片混沌,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
三、引导阅读和背诵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上,去抚摸盘古的汗毛;我想把头枕在宽阔的平原上,去倾听„„”学生模仿句式,作拓展练习。
五、作业。搜集中华民族堪称开天辟地的伟绩,准备在班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