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响水职中
颜玉英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阅读与欣赏的教学,要求能够在诵读涵泳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能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感悟古诗的艺术魅力。
理论依据: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把抒情法归为三类:一是奔迸的表情法,二是回荡的表情法,三是含蓄蕴藉的表情法。李白的《将进酒》是运用奔迸表情法的杰作。对这样的乐府歌行,“读便是一切”,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怀才不遇,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全诗,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诵读中感悟李白的浪漫与豪迈。
3、教学重、难点分析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4、过程与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学习者特征:教学对象是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在情感认知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辨知能力已经较为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另外,随着性格的逐渐成熟,在情感方面会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因此表现欲更强。作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在语文学习上已经有比较扎实的功底,况且本文是名篇,学习前早有耳详,即便是性格比较不自信的学生,也能维持高水平的信心学习好本文。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自制ppt课件,包括课堂知识、需要演示的视频、动画。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意境,通过视频和ppt等较好地切入课文学习,以及展示课文知识的结构脉络。
四、教学方法设计:朗读、赏析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3分钟)
掀开中国的诗坛,一缕缕酒香扑面而来,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投影)
介绍李白“酒中仙”的由来。(投影)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吟诵他的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并介绍背景。(板书课题《将进酒》)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标注到课题上)“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三)吟诵赏析(35分钟)一读
大家以前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豪放)对,豪放的诗歌应该怎样读?
1、自由读。下面请大家结合提示自由放声朗读。(3分钟)
2、展示。大家刚才朗读得都比较投入,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要求:其他同学请侧耳倾听,然后请你对这位同学的朗读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你能给他一个怎样的评价,并说明理由。(3分钟)
(估计学生的评价只会从声音等方面评价,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作引导:刚才这位同学从„„等几个方面对这位同学的朗读作了评价,说的不错,但仅仅如此就能把李白的情感表达出来了吗?然后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读
1、诵读指导
(1)引导:同学们知道,读诗就要声调抑扬顿挫,声音高低不同,语速缓急相间的,但这抑扬顿挫高低缓急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感情)对,了解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也就能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脉搏,读好读准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来了。
(围绕诗人感情的变化,赏析诗歌中有关语句,在赏析的同时吟诵诗句,这一点需要老师调控好课堂节奏)
(2)、小组合作:寻找感情变化线索,每个阶段用一个字来表述。对困难的存疑。
(3)、交流,点拨。
(这一个环节是这一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悲”“欢”这两种情感学生是很容易找到的,关键是“愤”“狂”这两处情感,学生一下子不会说的很到位,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设置一些问题:
①关于“愤”。比如:李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主张积极入世,他为什么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复醒”时介绍背景)
而且除了“钟鼓馔玉”不足贵外,诗人好像对“古来圣贤”也颇有微词,倒是对所谓的“饮者”有所羡慕,这是为什么? 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然后水到渠成引出: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板书: “愤”)
②关于“狂”。(承上问)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如何呢?(学生读出有关语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呼儿将出换美酒),(教师接)就成了无比的狂放。(板书“狂”)
③而这所有的情感最后都浓缩成三个字-----“万古愁”。)随机板书:
(4)总结: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2、诵读
(1)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感段落,进行诵读。并进行朗读技巧交流。
(2)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随机诵读指导,并投影:
①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③“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请字上,突出拆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④“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
“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⑤ 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3、下面大家能不能按照老师的提示哪位来尝试把全文朗读一遍?(投影有标志的全诗)(最好是找一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
三读 听了同学们刚才的吟诵,老师不禁也想和大家PK一下。
四读 现在大家想精彩演绎李白的《将进酒》吗?
(放配乐视频,同学们跟读)
五读 在大家刚才朗读的时候,我发现已经有同学能背诵了,我们一起试着背一下好吗?
(估计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背出来)
在现代流行歌曲中有一首也有关酒与愁的歌,它其中的歌词是这样的-----
(四)课堂总结
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纵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诗与酒成就了诗仙太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成就了他雄奇俊秀的浪漫主义诗境。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所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课后请收集李白的诗酒名句名篇,进一步体悟李白的诗酒人生,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六、拓展探究:(3′)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七、结语:(1′)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动,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如有时间,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诵《将进酒》!
八、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一开始,教师利用学生已学知识,自然地引出课题。
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以“读”代“讲”,使得学生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作者复杂情感的把握。
3、努力营造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快乐中地学习。
九、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人生苦短
怀才不遇
圣贤寂寞
愁
酒
悲壮-----欢乐-----愤激-----癫狂----深愁
第二篇: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述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述课的题目是《将进酒》现在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说说这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说教材
《将进酒》是编排在职高语文高一下册二十一课《唐诗二首》的,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古体诗,向来被视为李白的巅峰之作。诗人借饮酒放歌一吐胸中理想难以实现的郁闷,其中所显示的超凡脱俗、鄙薄富贵的精神气质,反应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全诗慷慨潇洒,感情奔放,气势磅礴,读来令人震撼。是张扬个性的一首劝酒诗,学习此诗有助于同学更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风,由于此诗有及时行乐、悲叹人生的消极思想,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理解诗人的狂歌痛饮。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对同学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作为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体会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2)鉴赏诗歌中比兴、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背诵课文,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名句。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习并背诵古诗文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珍惜现在的时光,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阅读诗歌、背诵诗歌、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2)鉴赏此诗的比兴、夸张等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我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对比法等,使学生动口动脑,积极思考,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学法: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再由学生自主鉴赏,教师指导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他就是——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
(二)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少年时代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他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但难以实现,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充满浪漫主义特色,是自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有《李太白全集》。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三)解读诗词
第一环节
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读,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在读和听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
1、《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一首劝酒诗
2、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第二环节 具体赏析,设计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诵读诗词找出诗中的主旨句?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也是诗人的人生态度。
2、如何划分诗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诗随着感情的变化,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悲叹生命的短暂。(起兴)
第二层,写出感情由“悲”转“欢”。(入题)
第三层,酒酣耳热,当慷慨高歌。(举杯劝酒)
第四层,歌罢再饮,尽显豪放之态。(劝酒辞)第三环节 深入探究 把握意象,感受情怀
以“酒”意象为中心,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怀、情绪变化。设置情境思考:
1、请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思考作者在诗中的感情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相对应的诗句:豪放的、悲壮的、自信的、愤慨的、狂放的、愁苦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激动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欢快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狂放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愤恨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狂欢
2、李白借酒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3、请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作大胆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4、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让从诗歌的内容里找原因,带动学生进一步朗读。
1)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2)“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5、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全诗,讨论。
第四环节 以“酒”为歌,拓展赏析
以酒为意象采用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酒”文化。如:曹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四)课堂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五)再次朗诵全诗 说明:学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形象,领会诗人的情感。
(六)、课后练习
七、说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 我将形成以下板书,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课文。
主旨: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内容: 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感情变化: 悲——乐——愤——狂
豪放——外壳 愤激——内核
将进酒 李白
第三篇:《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
《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开篇课。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习并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它。《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将进酒》也很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设计理念】
1、发挥选修课的特质,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2、营造一个开放性、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
3、善于设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对作者激愤的思想情感的把握和体会。【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学法】
1、诵读法——把握语言特色,感受美
2、导读法——感悟作者情感,体味美
3、点拨法——还原诗歌意境,鉴赏美
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进入诗人情感世界,突破重难点;学生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学生问在疑问处,教师讲在关键时,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始终如影相随。饮酒时出口成诗,赋诗时酒不离手。似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怀才不遇,喝!离愁别绪,喝!穷困潦倒,喝!人生豪迈,喝!金榜题名,喝!酒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到中国酒文化,我们无法回避李白。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二、基础积累:
1、解题“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乐府旧题。关于“酒”的诗句
2、下面请同学们在台下大声的、自由的朗诵这首诗歌,看一下有哪些字音和意义把握不准,等下我们一起来学习。(全班齐读)
3、请一位朗读读得好的同学为大家朗诵这首诗。(教师评价)三:合作探究:
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其实是不一样的, 有细品慢饮, 有开怀畅饮, 李白劝朋友怎样喝酒的呢? “杯莫停”:喝得快!“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 斗酒十千恣欢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纵情!四:诵读指导:
1、朗读《将进酒》,小组内讨论,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并范读。
(预测学生回答)A“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 直抒胸臆(读出豪迈)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 起兴、夸张、对比(读得低缓、沉郁)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洒脱(读得高亢、嘹亮)D“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愤慨,矛盾
E“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反客为主的狂放)
2、有矛盾, 其中必有一假, 哪个不是发自内心的呢? 哪个是真正的想法? 明确:“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真的,后面的是醉话。
3、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陈王”呢?有何用意?
明确:因为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作者在此以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激不平.4、那为什么诗人说是“万古愁”呢?对应上文哪一句?
明确: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愁,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结,抱利器而无所施的仁人志士自古以来都存在。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而高贵的人生姿态。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懑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也许,这就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五、小结: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 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六、朗诵比赛:
1、多媒体展示:观看《将进酒》朗读视频,学生模仿。
2、全班分成三个组进行朗诵比赛,带着表情和手势。七:全诗总结:
多媒体展示龚自珍对李白的评价: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既可以读出庄子的潇洒飘逸,也可以读出屈原的倔强不屈。他一生跟酒如影相随,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得坦荡,他写诗挥洒才情,他借酒抒发愤懑。凭借着一身傲骨,他化哀伤为洒脱,依靠着满腹才情,他化忧愤为豪放。八:作业布置:背诵这首诗
九、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悲叹 ╱ ↓
自信
愁 ↓
愤慨 ╲ ↓
狂放
第四篇:将进酒 说课稿+教案
将进酒说课稿
李白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古代诗歌,是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地位:在学习将进酒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歌。所以对李白的诗风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已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所以对于高中语文第五册的处理要灵活一些,不能只是按部就班一课一课地讲解,而是在教材的处理上更加注重了其“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洒脱飘逸的性格与诗风。
2、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及对李白诗歌的鉴赏能力。
3、理解诗歌中反映出的诗人的复杂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关注现实人生的人生态度。
(三)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理解诗歌情感变化,掌握诗歌艺术手法。
难点:理解诗歌中反映出的诗人的复杂情感,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设计理由:新课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要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二、教法学法 1. 教法:
设计理由:《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注重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1、美读法:自读、范读、齐读
2、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
3、多媒体教学法:丰富教学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2. 学法: 设计理由:《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探究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合创新意识,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
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
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并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史铁生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谜语“酉时下大雨。”打一酒字。
设计理由:用“酒”这个元素导入李白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读一读
①齐读: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②请一个同学来试读,用之前学习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
③ 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④ 听名家诵读
⑤ 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设计理由:落实《新课标》对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的要求。
三、赏一赏
提问:通过刚才的多次诵读,请同学谈谈李白在这首诗中的那些情感变化,并试着结合诗句做具体的赏析。
1、悲 ——君不见„„暮成雪
2、欢 ——人生得意„„三百杯
3、愤 ——钟鼓馔玉„„恣欢虐
4、狂 ——主人何须„„万古愁
5、愁 ——与尔同销万古愁 设计理由:帮助学生把握住诗的脉络。了解诗人围绕一“酒”字,感情的发展分了(悲伤)—(乐观)—(狂放)—(愤激)—(愁苦)五个层次。
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
起兴、夸张、比喻:黄河——不复回、青丝——暮成雪
用典: 曹植《箜篌引》“中厨办酒宴,烹羊宰肥牛。”
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夸张: 会须一饮三百杯
借代: 钟鼓馔玉不足贵
夸张: 同销万古愁
五、悟一悟:
提问:让学生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
设计理由: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板书设计:
读 感知思想内容 矛盾苦闷 赏 把握诗歌脉络 悲欢愤狂愁 品 解读艺术手法 起兴夸张 悟 感悟诗仙魅力 诗仙酒仙
教案
【教学目标】上文【教学重点】上文【教学难点】上文【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方式】 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谜语“酉时下大雨。”打一酒字。(1分钟)明确:用“酒”这个元素导入李白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读一读(10分钟)①齐读。
②请一个同学来试读,用之前学习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
③ 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④ 听名家诵读
⑤ 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
明确:帮助学生一步步正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和内容。
三、赏一赏(10分钟)
提问:通过刚才的多次诵读,请同学谈谈李白在这首诗中的那些情感变化,并试着结合诗句做具体的赏析。
1、悲 ——君不见„„暮成雪
2、欢 ——人生得意„„三百杯
3、愤 ——钟鼓馔玉„„恣欢虐
4、狂 ——主人何须„„万古愁
5、愁 ——与尔同销万古愁
明确:帮助学生把握住诗的脉络。了解诗人围绕一“酒”字,感情的发展分了(悲伤)—(乐观)—(狂放)—(愤激)—(愁苦)五个层次。
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10分钟)
起兴、夸张、比喻:黄河——不复回、青丝——暮成雪
用典: 曹植《箜篌引》“中厨办酒宴,烹羊宰肥牛。”
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夸张: 会须一饮三百杯
借代: 钟鼓馔玉不足贵
夸张: 同销万古愁
五、悟一悟:(9分钟)
提问:让学生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
明确: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板书设计
第五篇:《将进酒》获奖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开篇课。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习并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它。《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将进酒》也很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设计理念】
1、发挥选修课的特质,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2、营造一个开放性、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
3、善于设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培养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及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2、课上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释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蕴含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难点】
在质疑释疑中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诗的意境,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学法】
1、诵读法——把握语言特色,感受美
2、导读法——感悟作者情感,体味美
3、点拨法——还原诗歌意境,鉴赏美
4、质疑法——主动质疑问难,发现美
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进入诗人情感世界,突破重难点;学生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学生问在疑问处,教师讲在关键时,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2)陈王昔时宴平乐。3.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4.四个层次的感情脉络:
(1)感伤之情(2)欢乐之情(3)愤激之情(4)狂放之情 5.五处典型夸张
二、为引导学生对以上五个方面做到深层次感知,我设置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天就让我们借薄薄的一页纸,倾听李白心灵深处呐出的《将进酒》。(二)以读带思,精心设疑
教师要深度备课,立足教材内容挖掘美的因素,巧设“引路点”,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根据本单元的要求以及诗歌教学的特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并用(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在诵读中解决如下问题:突破教学重点——体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问题一】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问题二】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进而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与诗人做心灵的对话)
李白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一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2岁时他第二次进长安,这次是“奉诏入朝”,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失望了。最后李白由于受到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理想再次破灭,不能施展抱负。而《将进酒》这首诗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这是安史之乱前四年,朝廷已是一片黑暗。唐玄宗不理政事,朝政先后交由李林甫与杨国忠把持,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朝政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李白借酒兴诗情,尽吐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问题三】李白自称“我本楚狂人”,杜甫说他“痛饮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
【问题四】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对后世有何影响?
(此处结合学生早已掌握的《早发白帝城》,感知李白暮年仍渴望有所作为的自信与豪迈)利用质疑法,解决如下问题,突破教学难点——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 【问题五】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记不得意于乃父,又不见用于乃兄,备受猜忌,此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此其二。陈王诗才出众,七步诗即为明证,与诗人更加相似,此其三。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问题六】体会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诗人用怎样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现诗歌的意境,并在此环节中体会李白诗歌中大意象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 启迪心智
1.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你最喜欢哪句?在这名句的背后,站着怎样的一个李白?用一句妙语点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近李白,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及文化熏陶)
2.酒中寄予的心灵苦旅——李白、李贺诗歌《将进酒》对读
(设计意图:在掌握《将进酒》诵读要领的前提下,进行对比鉴赏,提升审美能力)
(五)、教师课堂小结
这就是李白,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他用手中如椽巨笔奏响了唐代诗歌的最强音,若闻天籁,令人思之,慕之,拜之,神往之,倾倒之。他选择了众星璀璨的“诗唐”,非但没有淹没于群星交会的辉煌,反而成为众星争辉中的焦点。在他身上,浓缩了唐代诗歌的精神特质。
三、自选作业
布置不同角度和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
1.对《将进酒》做到熟读成诵; 2.在李白其他的作品中进一步品情悟境,知人论世。
四、板书设计:引导学生结合诗中李白情感的变化绘出曲线图,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李白感情的曲折复杂性。进而熟知李白,感知李白,与李白做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五、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两种评价方式。
1.关注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成果,教师给予激励性评语。2.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
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现出情感的变化,并熟知李白,知人论世。对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进行点拨,并进一步调整教学的呈现方式及方法手段。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思考和处理,有不当之处,恳请得到各位专家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