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动的玩具》教案
《会动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对民间玩具,现代儿童玩具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懂得会动的玩具制作的基本因素,体会玩具的人文价值、科学性。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懂得牵动、拉动、转动等玩具的连接。
教学难点:
分体组合,连接的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方法:
示范、练习
教具:
废旧瓶罐、乒乓球、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玩具吗?是你亲手做的吗?今天我们来亲手制作会动的玩具。
二、新授课
1、欣赏会动的玩具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请几个同学上来一起玩。每个同学拎不同的部分,让玩具动起来。
2、探索学习
师:你知道这只熊猫是怎么做出来的? 学生分析总结:
1)选用厚厚的硬纸壳,画出熊猫的外形,填上颜色,将每一部分分别剪出。
2)用图钉或其它材料将关节处如头和身子,身子和四肢等固定好。想一想连接点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固定。
3)用绳子绑住熊猫的每个部分,小组同学分别牵不同的部分,让动物动起来。
3、老师示范讲解。例如:小蚱蜢:用乒乓球做头,药瓶做身子,塑料管和扣子做四肢。狮子:用包装带做毛皮,和其它材料一起做粘起来。
4、学生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注意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特点,可以做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动起来。
5、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6、作业展评:“看谁的熊猫做得最有创意。”
三、小结:今天我们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有趣的玩具,回去和家人分享你的喜悦吧。
第二篇:会动的玩具教案
《会动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玩具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懂得会动的玩具制作的基本因素,体会玩具的人文价值、科学性。
2、巧妙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制作会动的动物、人物造型玩具,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协作精神,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难点:如何使玩具动起来 教学准备:
教学具:旧挂历纸、卡纸、水彩笔、剪刀、胶水、图钉、废旧饮料瓶、乒乓球、毛线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你们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买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门带来了一些不同的小玩具,想看看吗?
2、出示会动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小玩具”和同学们打招呼:小朋友门好!我叫-----我叫-----,)? 引导学生欣赏、观察:问:它们和小朋友门以前制作的玩具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找出特点:会动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会动的玩具
三、组织学习
1、讨论小玩具会动的秘密:
这些小玩具会动,小朋友们想知道小玩具会动的秘密吗?(1)四人小组讨论。(2)指名汇报
(3)师小结、演示,说明小玩具会动的秘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①玩具由几部分连接而成,每个连接点可以用一根图钉。②用到了手指;弹簧、夹子等工具。
2、示范、讨论制作的方法、步骤 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连一连
四、布置作业: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创作)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动的玩具。做完后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最可爱,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七、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制作会动的玩具的方法,回到家里,你们能不能把一些废旧材料装饰后变成一个个有趣的玩具呢?老师期待你们的作品。
八:板书:会动的玩具
1、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连一连
第三篇:会动的玩具教学反思
会动的玩具教学反思
篇一:会动的玩具>教学反思
《会动的玩具》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美术第十八课,这课的目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旧材料,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制作一件新奇好玩又有趣的玩具。
本课以了解废旧材料的特性,制作新奇好玩的玩具为主线,贯穿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扮演设计师的角色,参与操作,展示作品,使学生体验了创作的乐趣。播放媒体图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情信息使其发散性思维得以扩散展开,老师的作品演示,为学生提供了设计的主要技巧要点,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勤俭节约,培养创新精神等情感性教育,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当的废旧材料制作简单新奇的玩具,发挥了其自主能动性。但这节课最后没后没有讲完,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前面传授理论知识内容是占时太长了,这部分内容还应缩短一些更好,还有就是在课堂上,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非常强烈,有的学生就不愿意听讲忙着动手制作,这时候应该怎样把学生引入教学中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深思的关键问题,通过上《会飞的玩具》这课,我觉得要上好一堂美术课,比上好一堂语、数课更难,那么,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在上课之前就更应该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分析班级学生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定能把美术课上好,使学生感受到上美术课的乐趣。
篇二:会动的玩具教学反思
我在上《会动的玩具》一课时,难点是怎样制作一个会爬动的玩具。许多学生不了解玩具爬动的原因,我把准备好的玩具发给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其间的奥妙,在学生研究时我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们,遇到困难要勇于想办法,要肯动脑,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让玩具爬动起来你就成功了。当然,还可以请教老师一起解决困难。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品质,又消除了学生依赖的心理,使学生明白,老师不是唯一的传授者,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应学会真诚地向同学、书本、大自然学,向所有人学。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出现的结果令人惊喜,学生的办法五花八门。他们通过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寻找解决的办法等实践活动,实现了自我发展。
>美术教学不再是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新型组合。
第四篇:《会动的人》教案
《会动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重点:
了解皮影戏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剪影人物的制作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
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五篇:玩具教案
教学过程:
一、表扬激趣
1、表扬提前到教室的,并安静阅读的同学
2、总结上周的作业情况
二、导入
世界就是由一个一个的事物组成的。现在把一个个的事物放在我们面前(如:葡萄、橘子、香蕉等),我们已经知道把它们的颜色、形状、声音、味道、气味等都要写出来,还要多打比方。但是如果要写成一篇文章,还需要注意结构。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来教你们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把一个事物写清楚的基本方法。
三、新授
1、(出示ppt“小闹钟”)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什么?(小闹钟)那这个小闹钟是什么样子的呢?看看我们班谁是观察小天才,观察得最仔细!
眼睛:白白的眼眶和黑乎乎的眼珠子(像„„)
头:雪白雪白的头(脸),脸上有浅蓝色的花斑(像„„)嘴:圆圆的钟面/蓝蓝的钟面 身体:蓝盈盈的身体(像„„)
2、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就知道了,描述一件物品,要按顺序,要从上到下来观察,还可以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整体到部分„„
3第一段写了什么?(板书)时间、地点、事物、特点
第二段写了什么?(板书)外形:形状、大小、颜色,结构:从上到下、从外到里
以后我们无论观察什么,都要按顺序,仔仔细细写清楚,即使别人没有亲眼见过这个物品,但通过你的描述也能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了。
第三段写了什么?(板书)用途。可以举2-3件事证明它的用途。第四段写了什么?(板书)点题、感受
9、总结板书:
第一段还可以人物(一个玩具属于谁的,这就是人物),第二段的外形还有哪些?(我们观察葡萄、苹果时,还观察了它们的光泽,气味,味道)第一段: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特点
第二段:外形:形状、大小、颜色、光泽、气味、味道„„
(比喻、拟人)可用“„像„” 结构:上→下、左→右、外→里、前→后„„(比喻、拟人)
第三段:用途(举2-3件事例说明)第四段:点题、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