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动的线条 教案
《会动的线条》教学设计
下冶二小 翟洁玲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的第四课。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认识会动的线条;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具有动感的画面。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
师:课件、音乐等。
生:图画纸、水彩笔或油画棒等。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欣赏生活中的线条(图片)师: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线条? 生:波浪线、折线、直线……
2、直线和曲线分别带给人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师总结:曲线的变化是丰富的,有的是流动的;也有的是旋转的,给人以跳动的感觉,它能表现会动的线条。
3、引入课题
二、创设情境、综合探究
1、了解曲线是动感线条
(1)敦煌壁画《飞天》(小组探究)
师:在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有会动的线条吗?看大屏幕,这幅画叫《飞天》,它选自敦煌壁画,请你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感觉她们在飞翔呢?
生:翻卷的彩带、衣裙
生:她们摆动的衣裙,是靠曲线画出来的,看起来才感觉她们在空中飞翔。
师:是的,画家在画面上用了大量的曲线,曲线有很强的动感,所以我们才感觉这两位仙女在空中飞翔,看来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也有会动的线条。
师:不仅画家如此,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具有超强动感的景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翻滚的海浪图片(课件出示),为什么说它具有动感?你能画出画中会动的线条吗?
师小结:曲线给人的感觉非常活泼,有流动的感觉。所以我们说它们具有动感。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曲线能表现动感,是会动的线条。
2、探究其他具有动感的线条
1)看书第6页下面的两张图片,图中的景物给你什么感觉? 2)小体验:请你画出直线、斜线、曲线,体会它们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过渡:就象音乐中的节奏有快有慢一样,画中的线条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有丰富的线条变化,画面才能产生一定的律动,才有美感的产生。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作品中又都是怎样来体现这美感及动感的。
3、看作品悟线条
师:看了小朋友的画,你想用什么线条画出你心目中的动感世界?快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学生欣赏、组内交流)
师:你可以按给出的句式回答“这幅画用什么线,画了什么?画面有动感和美感吗?构思怎样?”等方式交流。
三、大胆创作、点拨引导(播放音乐)
出示作业要求:
1、用你喜欢的线条表现具有动感的画面。
2、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等。
3、可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
四、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用大屏幕出示评价要求:
师:作品完成后,请按“我用了„„线,画了„„,画面效果„„,心情„„”的句式,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再把你的画介绍给你的同桌听,进行互评。
五、拓展延伸(随音乐用身体舞动线条)
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现会动的线条吗?让我们伴随悠扬的音乐用自己的舞姿展现出会动的线条吧!
板书设计:
4、会动的线条
曲线
作 品 展 长短线 折线
第二篇:《会动的人》教案
《会动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重点:
了解皮影戏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剪影人物的制作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
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三篇:《会动的线条》教案
《会动的线条》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课前准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敦煌壁画《飞天》,让学生述说看了这幅壁画之后的感觉。
提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他们在飞、在动呢? 仔细观察一下里面的线条变化?
学生讨论总结:画中含有多处波浪线,让人感觉里面的神仙在飞,里面的东西在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二)新授
1、请几位小朋友到上面来跟着音乐起舞,让其他同学把他们的舞蹈用线条表示出来,教师可以现场用简笔画示范。
2、分析线条的使用方法,例如波浪形的线条具有动感,平直的线条比较呆板。
3、欣赏、观察图片,分析其线条的动感和添加其他线条的表现作用。
(1)分别说说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
(2)线条的排列以及疏密关系怎样处理比较好?(3)你认为哪一张动感最强?为什么?
4、小结:艺术品中的线条是富于变化的,是会动的。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在纸上用线条绘画出你认为具有动感的风景或人物以及动作等,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四)作业展评
画面上的东西在动吗?是怎么动的?你觉得好看吗?
(五)课堂总结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重要要素,而线条的波动能带给人不同的运动感受,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感受具有动感的线条的表现方式和视觉冲击,体验线条造型的美感。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线条运动的规律,画面上的事物能够用会动的线条来表现。但由于养成的绘画习惯,动感还不够强,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强调,多练习。
第四篇:教案:会动的关节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动的关节
活动设计背景幼儿进入大班后,运动能力不断增强,动作更趋灵活,但对身体关节的作用及保护方法了解很少,特别是冬天的活动中容易造成运动中关节拉伤、摔伤和碰伤。由此,通过有趣的关节游戏,关节表演等内容,使幼儿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的作用,学会在运动中保护关节的方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身体中的常用关节。
2、情感目标: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懂得孝顺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技能目标:学会简单的保护关节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身体中的常用关节,学会简单的保护关节的方法活动准备纸筒若干,机器人两个,幼儿游戏中玩耍需要的光碟,人体模型。
活动过程基本环节:音乐:小毛驴进场基本环节:
一、(助教扮的机器人在门外敲门)很重的敲门声,小朋友们上位,机器人进来。
(1)向小朋友们道歉;与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节目;(2)引出机器人和我们的不同,(3)请工程师把机器人改造得更灵活。
二、利用人体模型讲解关节(1)教师讲解,让小朋友找自己身上的关节(2)请小朋友找老师身上的关节,找到的小朋友在关节处粘一个标记。
三、探讨关节的作用。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能怎样?没有这些关节人体又会怎样?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1)请小朋友一手按住下巴一手捂住额头,知道关节的动与不动。
(2)请一个教师上来表演,闭合下巴关节,引出此关节可以说话吃东西。
(3)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戴上纸筒吃苹果,知道肘关节可以弯曲。
(4)请机器人和小朋友比赛运球引出关节可以让我们更灵活。
通过以上表演总结我们人体如果没有关节就不会说话,不会吃饭,行动起来就很不灵活方便,所以说关节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保护好关节。
5、保护我们的关节。关节对我们这么有用,我们要保护好它们,不要让关节拉伤或者扭伤了,不要推撞小伙伴,老师把小朋友玩耍的情况录下来,看看谁没有保护好他们的关节,并且请他们以后改正。
6、改进了的机器人进场。启发幼儿观察现在机器人和刚才机器人的不同点,机器人邀请小朋友(自选纸筒套在身体的关节处)一起跳舞。
第五篇:《会动的玩具》教案
《会动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对民间玩具,现代儿童玩具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懂得会动的玩具制作的基本因素,体会玩具的人文价值、科学性。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懂得牵动、拉动、转动等玩具的连接。
教学难点:
分体组合,连接的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方法:
示范、练习
教具:
废旧瓶罐、乒乓球、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玩具吗?是你亲手做的吗?今天我们来亲手制作会动的玩具。
二、新授课
1、欣赏会动的玩具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请几个同学上来一起玩。每个同学拎不同的部分,让玩具动起来。
2、探索学习
师:你知道这只熊猫是怎么做出来的? 学生分析总结:
1)选用厚厚的硬纸壳,画出熊猫的外形,填上颜色,将每一部分分别剪出。
2)用图钉或其它材料将关节处如头和身子,身子和四肢等固定好。想一想连接点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固定。
3)用绳子绑住熊猫的每个部分,小组同学分别牵不同的部分,让动物动起来。
3、老师示范讲解。例如:小蚱蜢:用乒乓球做头,药瓶做身子,塑料管和扣子做四肢。狮子:用包装带做毛皮,和其它材料一起做粘起来。
4、学生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注意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特点,可以做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动起来。
5、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6、作业展评:“看谁的熊猫做得最有创意。”
三、小结:今天我们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有趣的玩具,回去和家人分享你的喜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