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乐奇葩教学设计
《民乐奇葩》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听赏能够简单分辨葫芦丝和马头琴这两件乐器的音色,了解这两件乐器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了乐器之后学生能够愿意聆听葫芦丝和马头琴演奏的音乐,并能主动感受乐器的演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体验马头琴的典型节奏和葫芦丝演奏的音乐中感受乐器与其民族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乐器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认识马头琴、葫芦丝、手鼓、冬不拉等七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少数民族乐器,从欣赏这些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中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乐器及音乐的热爱,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本堂课我选用了葫芦丝和手鼓这两件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乐器进行教学。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交流引导法、讨论法等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视频《爱我中华》,以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如: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表述了什么内容和意境?)。
二、新课讲解: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特有的民族乐器,让我们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摘取几朵民乐奇葩吧!
(一)、傣族——葫芦丝:
1、观舞蹈,识民族,了解傣家风情:
(1)、观赏:让我们一起在优美的舞蹈中去领略我国南疆的异域风情吧!
(2)、思考:舞蹈表现的是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舞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由同学们的回答引出傣族与葫芦丝。)
2、了解相关文化、认识乐器外形: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傣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特点。
3、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法:
(1)、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学生聆听乐曲,注意观察乐器外形并分析乐器音色。
(2)、讨论:学生就看到的和听到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补充介绍,让同学们了解葫芦丝的外观古朴、典雅,其结构分为吹嘴、葫芦、簧片、主管、附管五部分;而葫芦丝的音色独特优美、亲切,略带鼻音,擅于表达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4、参与表现:
(1)、听赏:再次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全曲,想象乐曲表现的意境。
(2)、体会:试唱乐曲主题旋律。
(3)、听赏:再次完整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全曲,体会乐曲意境。
(4)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乐曲的意境。
(二)、蒙古族——马头琴::感受了我国南疆的异域风情,让我们再一起感受北方民族的粗犷与豪放吧!
1、听作品,品意境,猜想演奏乐器:
听赏马头琴演奏的《黄骠马》的音乐片段,描述音乐表达的意境和音色特点,猜想演奏的乐器。(由学生的发言引到马头琴)
2、了解相关文化、认识乐器外形:(1)、了解: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马头琴的来历,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和特点;(2)、观察:教师出示马头琴的图片,和学生一起认识马头琴的构造:分为琴头、琴杆、琴箱、琴弦、琴弓五个部分,特别是因为琴头雕刻有马形而得名;(3)、讨论:为什么蒙古族的特性乐器会是马头琴?
3、对比赏析,了解马头琴音色特点和演奏技法:
对比听赏:听赏二胡曲《战马奔腾》和马头琴曲《万马奔腾》,说说两种乐器音色特点的差异;(教师进行总结:二胡的音色柔美、抒情,而马头琴的音色则更为深沉、浑厚)
4、模仿表现:(1)、介绍:完整听赏《黄骠马》,教师简介乐曲。(2)、表现: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模仿马头琴的演奏动作表现乐曲主题,体会乐曲意境。
我们来到了辽阔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我不由想起一首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学们来听我唱一唱好吗?
把本节课所欣赏的乐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可以唱少数民族的歌曲。
六、最后在《春节序曲》中结束本节课
七、课后作业: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它少数民族的特性乐器及音色特点、演奏技法和文化背景。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国骄傲与自豪!让我们汲取民族音乐的宝贵精华并将其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都来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
第二篇:民乐奇葩 说课稿
《民乐奇葩》说课稿
惠农区回民学校
王海英
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乐奇葩》。
一、说教材
1、课程安排:本课题是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器乐作品,让中学生初步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感受与鉴赏少数民族常用的乐器所演奏的优美乐曲,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化文化观、价值观。
2、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器乐与欣赏”、“探索与交流”两个部分。“器乐与欣赏”介绍手鼓、马头琴、葫芦丝等这七种乐器及它们的代表作品。“探索与交流”部分,以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进行交流为主,分享各自找到的相关资料,如民族资料、音乐特点等等。由于内容比较多,我将本单元分为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
(1)简要介绍这三个民族的人文、地理环境(2)认识这三个民族的代表乐器和它们的音色特点
(3)选听三首有代表性的器乐曲。在这里我选听的乐曲是:手鼓独奏《庆丰收》;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3、教学目标:(1)能分辨三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并知道哪件乐器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2)感受我国不同民乐带来的文化多样性,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3)认真聆听选听的曲目,探究手鼓、马头琴、葫芦丝与其民族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在于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能分辨这三个民族的特色乐器及其音色。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器乐,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浅显,尤其是对个民族的乐器接触极少,受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对音乐方面的知识掌握贫乏。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情境法:通过多媒体播放的画面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多种不同的民族音乐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
2、讨论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音乐是人类精神与生活的再现。
3、说学法: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参加音乐课堂,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器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习中使自己的审美能力有进一步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现在我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一、民族及民乐回顾
二、乐曲欣赏,三、拓展与探究
(一)民族及民乐回顾
首先我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歌曲、民族服饰、邮票的欣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而了解少数民族的乐器及乐曲。然后介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繁荣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我还结合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启发他们学科结合,一起探讨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特点。每当介绍完一个少数民族器乐之后,我都会播放这个少数民族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或者是器乐曲的一小段,让学生及时聆听,加深印象。以便达到能分辨三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并知道哪件乐器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教学目的。
(二)民乐欣赏
初步介绍完三个少数民族和三件民族乐器之后,我请学生进入本课的第二环节:民乐欣赏。让学生感受与鉴赏少数民族常用的乐器所演奏的优美音乐。在欣赏每一首乐曲之前我都会考考学生,“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它是我们刚才介绍的哪个民族的乐器?”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温故而知新。
1、《庆丰收》
1)乐器:手鼓,哈萨克族最流行的民间弹弦乐器。
2)听赏过后,说说音乐的特点:《庆丰收》音符密集,节奏活泼流畅,旋律跳动不大,伴奏声部简单,演奏手法较传统。
3)乐曲热情奔放,一气呵成,描写白骆驼在草原上尽情奔跑、歌唱的活泼愉快的形象,表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豪情爽朗的性格。
2、《万马奔腾》
1)乐器:马头琴,蒙古族最常见的民间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刻有马头而得名。
2)特点:旋律舒展,节奏自由,音程跳动较大,音乐风格鲜明,特别是马头琴演奏时的滑音、装饰音的运用,更增添了草原特色。3)乐曲以《万马奔腾》为音乐造型,歌颂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美丽,表现蒙古族人民对大草原、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3、《月光下的凤尾竹》
1)乐器:葫芦丝,又称作葫芦萧,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族、彝族、阿昌族等民族中。《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作曲家施光南运用彝族音调所作。
2)特点:意境优美、旋律流畅,用葫芦丝演奏效果更加幽静、美丽。3)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人民甜蜜幸福的生活和竹乡美景。
(三)拓展与探究
音乐是人类精神与生活的再现,梦想的寄托与延缓,音乐记载着人类的历史,它是人类消除隔膜的有力武器,世间不灭的灵魂,贯通心灵的红线。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之后,我将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
1、通过以上学习习近平一步引导学生还知道哪些民族的乐器及乐曲?
2、通过我们聆听的音乐来自多个不同的民族,为什么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音乐同样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呢?
3、在乐曲欣赏中,我们了解的手鼓、马头琴、葫芦丝这三件乐器跟其民族的什么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运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探索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并使用讨论法,让学生总结欣赏体会,在深刻体验我国多彩民族器乐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到生活离不开音乐。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种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精彩的“生成”,还需要具体的应用。
第三篇:音乐教案-走进中国民乐奇葩-----二胡音乐
音乐教案-走进中国民乐奇葩-----二胡音乐
官舟中学 李珊英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民乐二胡,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2、通过几首二胡曲的欣赏,体会乐曲所表现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通过介绍几位音乐家,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开拓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二胡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引导想象感受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愉快与启发式 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二胡 教学过程
一.老师激情表演导入(师奏3分钟的二胡曲《光明行》)提问:
1、这是什么?
2、这是西洋乐器还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3、它有几根弦?
二、介绍二胡:
因为它只有两根弦,所以取名为二胡,二胡是现代的名称,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等,二胡看上去是一个物体,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达,但是它一但经过不同的演奏人员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加工。就会变成一个很懂感情的东西,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二胡的魅力所在。
三、欣赏音乐《赛马》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音乐的名字吗?你们听了着段音乐能讲述一下你们的感受吗?(师生共同讨论,发挥自己的联想)
2、乐曲简析:(略)
四、欣赏音乐《空山鸟语》
1、播放《空山鸟语》引子部分,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
2、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3、教师根据引子画出一幅简单的群山图;
4、继续放音乐,完成画面
5、作者写作主要意图(让学生讨论)
6、作者 生平简介(略)突出作者勤奋好学
7、乐曲简析:(略)
五、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
1、导入 :(出示女子十二乐坊的图片)
2、介绍女子十二乐坊
3、欣赏音乐《自由》
4、里面的音乐和以上的音乐有什么并不同。
5、里面二胡的演奏形式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6、音乐分析:(略)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的了解了一下二胡,介绍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二胡曲和一些音乐名人,希望大家象音乐名人那样勤奋努力学习,能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习我们民族乐器,并能够更好的把我国的民族音乐开拓创新。让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中国以及全世界发扬光大,永保青春魅力。
第四篇:绍兴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人·自然·社会》四年级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周 霞
一、[教材分析]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 中的第24课。越剧采用嵊州方言演唱,唱腔悠扬动听、扮相柔美优雅。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表演虚实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第一大剧种。把这一内容编进地方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越剧这朵江南戏曲奇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的广泛流传性、鲜活的生命力。2.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探析越剧的传承与创新。3.感受浙江丰富的戏剧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越剧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越剧这一门美丽的戏曲艺术。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越剧有关的资料、的笃鼓、戏服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互动
听唱京剧与越剧选段,引出课题。
(二)分享资料、走近越剧
1.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奇葩”的意思。2.小组合作,共同分享收集的越剧资料。
(三)视听导航、感受越剧
板块一: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小歌班”被称为“的笃班”的原因,感受越剧伴奏的音乐美。板块二:感受越剧的表演艺术美
1.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感受越剧人物扮相的柔美优雅。
2.学唱《碧玉簪》选段《手心手背都是肉》,感受越剧表演唱腔的悠扬动 听。
3.学做小生和小旦的动作,感受越剧表演动作的细腻真切。板块三:探析越剧的传承与创新
(四)课后延伸、学会探究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更多的同学爱上越剧这一门美丽的戏曲艺术。
三、[试教体会] 舍得,有舍才有得
“笃鼓声声百年风雨,越音袅袅梨园璀璨”。越剧,带着泥土的芬芳,流水的清音,于1906年诞生在浙江省嵊县。作为越剧之乡的嵊州人,在浙江文化版块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江南戏曲奇葩—越剧》这一课。
越剧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第一大剧种。初次解读文本时,觉得越剧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的流派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越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等都非常重要。第一次设计教学预案时,我把内容排得满满当当,面面俱到,但课堂效果却与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总觉得为学生呈现的越剧知识零散而不具体,粗碎而不系统。课后,一起磨课的老师们说:“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柔和悠长、优美动听,表演唯美细腻、真切动人,极具江南柔美色彩。在你的课堂中,只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越剧的艺术魅力,喜欢上越剧就可以了。”
老师们的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教学思路也豁然清晰,于是,我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取舍:舍去了繁冗陈杂的越剧知识的讲解,把教学重点落在通过欣赏经典越剧选段,学唱经典越剧选段、学做小生小旦的动作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 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越剧这朵江南戏曲奇葩的喜爱之情上。再次试教结束后,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久久不肯离去,七嘴八舌,说个不停:“我觉得越剧还是蛮好听的!”“我在嵊州的外婆家也听过戏。”“你下次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参观越剧博物馆啊?”从他们的话语中,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开始关注越剧、喜欢上越剧了,这就是我想要得到的效果。
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就是我执教《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最大的收获。
四、[个人简介] 周霞,女,1995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嵊州市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综合实践名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对队课融合多向互动,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作了许多的研究。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已有十多篇论文、案例获绍兴市、浙江省一、二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辅导学生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获全国二等奖。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多次在县市级获一、二等奖。本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小手拉大手,文明平安行”个人先进、浙江省优秀辅导员、嵊州市优秀班主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第五篇:《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了解越剧的主要流派和著名表演艺术家,感受越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
2、了解浙江悠久的传统戏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感受越剧的广泛流传性、鲜活的生命力。
3、通过收集、交流当地流行的其他剧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交流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浙江丰富的戏剧文化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越剧
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在哪看过的?你知道我们浙江的最多的剧种是什么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小段的越剧。(欣赏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看完之后你觉得跟我们平时唱的流行歌曲有什么不同呢?(预设最主要是比较柔美的,说话也是用唱的、服装也不同)那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越剧,一起去简单地研究一下越剧的历史。
二、分享资料
走近越剧
1、请同学打开书,仔细阅读资料,看完后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2、反馈:
(1)越剧起源?(起源于浙江绍兴嵊州)(2)越剧在民间被称为什么?(的笃班)
(适时出示图片理解笃鼓以及尺板,说说先进又加入了哪些乐器主要是笛子、扬琴、二胡、琵琶)
(3)越剧为什么会被老百姓喜欢?(越剧唱腔悠扬动听,扮相柔美优雅,表演细腻真切,充满诗情画意)。
(4)、哪些名演员?经典越剧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红楼梦》、《祥林嫂》)
3、说说你搜集到的一些资料
4、师补充介绍越剧“四柱头”:小生、小旦、老生、小丑,(还有老旦 大面)
5、介绍茅威涛的小资料:
她的扮相俊美、气度非凡;其表演高雅脱俗、潇洒飘逸,表演细腻深刻、含蓄深入、善于创造人物,且能汲取京、昆、川等剧种表演手段,为己所用,融内心体验与程式化体现为一体,使之角色的创造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她的唱腔师承尹派,吐字清晰、行腔流畅、音色圆润、气韵悠扬,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发展,唱做念扮皆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在继承中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被称为“茅腔”。在国内外都拥有众多茅迷,为之倾倒。大江南北还自发成立“茅迷协会”,出现对越剧演员最广泛的“追星族”。
三、模仿学唱 体验越剧
1、欣赏《十八相送》你也可以边看边学着做一做。
2、学做几个走路的动作
3、重点学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1)安静听一遍(2)边听边学唱(3)跟师念歌词(4)全班齐唱
四、回味越剧
小结结束
越剧已经传唱了一百多年,仅次于京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引出“江南戏曲奇葩”。
五、拓展
有兴趣大家可以去一些网站去了解了解,欣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