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19-05-12 19:2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2.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 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们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地球。[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 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转的规律

(看多媒体)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 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

3.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

4.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演示:多媒体展示昼夜交替现象。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为什么? 讲述: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提问: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的?(板书)

(二)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白天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黑夜

学生读图: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地表上昼与夜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

(三)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的交替

演示: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教师课前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几个(北京、纽约)点(1)当照射北京时,哪些国家是白天?哪些国家是晚上?

(2)将地球仪转动180度,再观察,北京和纽约是在白天还是晚上

(3)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同一纬度上的东西两地如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日出,谁先送走落日。

教师小结:可见,地球每24小时就自西向东转一周,东边的地点先看到太阳,自转中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看多媒体)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总结:由于地球的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板书]

2、不同经度的地区的时间不同

同学们想象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哪些意义呢? [板书]

3、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

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2、3。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教学中要贴近生活经验设计问题,尽量降低问题难度,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二篇:算盘教案第一课时第二节

算盘教案第一课时 第二节加减符号的认识

小朋友们好,上节课扬扬老师留得作业小朋友们回去认真完了吗?老师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你们当小老师陈不称职,扬扬老师上节课给你们带来了那几位数字宝宝01234,小朋友还记得班长家在算盘家里第一档上吗?(第六位的个位档)小朋友的记忆力真棒,老师看我们班小朋友表现的这么棒决定叫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布数好不好(好)请小朋友我好铅笔清好盘(食指点住个位档)1拨去2拨去(34567890)拨去强调(10的拨法,个位档的前一档是十位档)小朋友好不好玩?好玩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玩,小朋友给自己鼓鼓掌吧(棒棒棒,我最棒,继续努力会更棒!)今天数字宝宝们又邀请了两位好朋友来他们家里做客,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那我们把它请到我们的黑板上好不好,好,“+”“-”加号和减号来到小房间里做客他们在小房间玩的很开心,就在这时数字宝宝2说要是我们都在屋里,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大家都争着出去保护大家,这时加号说我力气最大而且我还是隐身的小战士呢话音刚落加号就不见了,加号出来保护我们,那小朋友我们在点名字时,是不是也要把加号点上呢?是和老师一起读分组读,对对碰然后给获胜队发粘贴加号和减号小朋友认识了吗?认识了。老决定在叫你们四句秘诀小朋友想不想听和老师一起把右手伸出来,一起说

+1上1 +

+2上2

+3上3

+4上4(拇指哥哥向上)

-1下1

-2下2

-3下3

-4下4(食指弟弟拨下来在一起读三遍分组读在一起在算盘上一切拨发奖品

小朋友你们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楼上住满了数字宝宝可是楼下还空着我们一起借助我们的算盘把它算出来好不好?听好老师口令从前网后全盘拨上4在减去三在加1等于2(多拨几道

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复习一变口决。下课

朋友们再见!

第三篇: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建立地球运动的抽象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宇宙的兴趣,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地球的自转方向、产生的现象。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地球自转和公转纪录片 『导入』图片展示生活现象导入

(提问: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么样运动的?东升西落)『讲授新课』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活动

一、探究观察: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中地球的自转情况,思考: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那里?(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与归纳总结)

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2、绕转中心:地轴

活动

二、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中地球的自转情况,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

3、方向:自西向东

思考: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太阳东升西落,同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地球没有动。为什么?(视频:物体相对运动)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去理解地球自转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的关系。

(坐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上,看见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而不觉得自己在向前移动。同样可以说明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活动

三、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中看南北两极看地球自转情况,总结: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怎么旋转的?

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活动

四、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评价。

4、周期:24小时

三、自转产生的意义

1、昼夜更替

地球的自转对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来看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北京时间直播时间段主要为半夜0点到8点。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与师生互动。

提问:凌晨2点起来看,那巴西也是黑夜?——不,白天。

讨论: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呢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且自身不发光和太阳光照射)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以及回答后总结归纳。

讲解:我们刚才在转的时候,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在白天和黑夜中间有一条交界线,我们把这条交界线叫做晨昏线(圈),我们一天能碰到几次这条交界线?(两次)讲述晨昏线的判断。(快班讲)

2、时间差异 展示图片,讲述时间差异的现象以及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

板书

第四篇:地球运动教案

1.3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学目的】

1、了解地轴空间指向,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2、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轨道形状、方向、周期、速度。

3、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2、难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二分二至的天文概念。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第一节课,我们听了教育局长到某校视察的“地球仪”的笑话,还记得吗?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稳定,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旋转。)

4、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5、速度:

(1)角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分布规律:两极点为0,其他任何地点均为15°/小时。)

(2)线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

阅读:P14图1.17“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这幅图是用来说明地球自转速度的,图的设计很富立体感,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区别、大小等一目了然,阅读的难度不大。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位移)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是矢量。线速度是指某一质点绕另一点转动或一物体绕某轴转动时,质点的速度或物体上各点的速度,以区别于质点或物体在转动中以角度计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也用角速度和线速度两种方式表示,角速度就是地球转动半径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角度;线速度是任一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进行圆周运动所走过的距离。

先从角速度入手,从图中看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转动半径的长短无关,因此,很容易得出地球表面上除南北极点外,各点的角速度都相等的结论。地球自转一周为360o,一般取24小时自转360o的数值,所以地球表面上各点(极点除外)自转角速度都是15o/小时、15′/分或每4分钟1o。从图中阅读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要难于角速度,从图中看出,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与转动半径的长短成正比例。地球上每一质点都以恒星日为周期做圆周运动,其转动半径的长短因纬度高低而不同,其圆周长等于当地的纬线圈长,而纬线圈长度随纬度增高而缩短,因此,地球表面各质点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轨道:(1)概念:地球公转的线路。

(2)形状:椭圆。

(3)特征: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阅读:P15图1.17“地球公转的轨道”。

这幅图是地球公转的俯视图,太阳的位置稍偏于中心,真实地反映了太阳在太阳系的位置。图的外

圈是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即地球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在轨道上用蓝色箭头表示了地球公转的方向。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因此,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就有了差别(如表1.2所示)。地球的公转方向是从西向东的,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在一个恒星年期间,在太阳上看,地球中心从天空中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一周,然后又回到了此点;如果从地球上看,则是太阳中心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某一点(某一恒星)出发,运行周天,然后又回到了同一点(同一恒星)。在一个恒星年期间,地球公转360°所需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与回归年的区别是,恒星年是以天球上固定的点(如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运动周期。而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分点、冬至点和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因此,回归年又称“季节年”。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阳历和阴历的历年安排、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均以回归年为周期。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4、周期:1恒星年

(1)概念: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度。

(2)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

5、速度:

(1)角速度:平均1º/日,1月初近日点61'/日(快),7月初远日点57'/日(慢)。

(2)线速度:平均30km/秒,1月初近日点30.3km/秒(快),7月初远日点29.3km/秒(慢)。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读图:P17图1.22“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读图时,一定要讲清楚图中各线、面、角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图中读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图中有两个面,即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是通过地球中心的一个平面。从地球上看,好像太阳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即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黄道所在平面就是黄道面。实际上黄道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是重合的。赤道面是通过地球中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赤道面与地轴(线)成90°角,赤道面与黄道面成23°26′夹角,这就是黄赤交角。黄道面又与地轴(线)之间构成66°34′的角,说明地轴在公转过程中,其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始终保持不变,这两个始终保持不变,意味着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平行移动的,因此,太阳光只能直射在地球上南北纬23°26′之间的地方,太阳光直射范围的周期性变动,就形成了四季的更替。所以说,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叠加在一起的运动,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的始终不变是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也决定了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关系,即两者是一种叠加运动。上图是下图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始终不变的特写图,表示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位置,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都是始终不变的。

1、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的夹角。

2、黄赤交角大小:23°26′

3、黄赤交角影响

读图:P18图1.2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前提: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和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

(2)表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移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回归线的纬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地轴与黄道面的倾斜角度是66°34″。

(布置作业)

讨论:地球自转速度的快慢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第五篇: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有些班级没有讲完地方时和时区,继续讲完。

教师:各位同学平时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水在进入下水道的时候是怎么下去的?(北顺)学生: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

教师: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会产生一种力叫做地转偏向力。我们根据我们在北半球水进入下水道的方向推测出来,在 北半球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向右偏。相反的在南半球,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向左偏。那么在赤道上呢?

教师:找两位同学画 求运动的物体的偏转方向。偏移原因;偏移规律。

1.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不偏转。

2.偏移方向:面向物体的原方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例:黑龙江的中间位置为中俄的地界线(中间有一黑瞎子岛)长江入海口,(地图册P11)由于地偏力,将河道旁泥土带至河流中央,海潮顶托作用--三角洲。

例如:打靶、飞镖。

教师:刚刚学完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的不同、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公转,现在来看看由于地球即会自转又会公转,对地球能产生什么影响? PPT:地球自转造成的昼夜交替,使在同一个地点,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不同。

晨昏线的太阳高度角=0°,直射点=90°,昼半球>0°,夜半球<0°。教师:那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 学生:正午的时候。

教师:所以我们把在正午,也就是12点,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角称之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这里由于太阳直射在赤道,所以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PPT:演示图(同一个地方的不同角度的太阳直射演示图。)

教师:得出这个时候太阳直射在赤道,这个纬度的太阳高度小于90°。

这时太阳直射赤道,在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

PPT: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在不同时刻太阳的位置。

在赤道上,太阳高度为90,在30°N上,他的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呢? 这里有一个规律。

计算:当二者在同一个半球时,H=90°-(两纬度相减的绝对值)

当二者在不同半球时,H=90-(两纬度相加)

得出,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

所以,在不同纬度的地区他们正午太阳高度不同。那他们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白板作图:

(1)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得出:太阳直射赤道,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PPT:春秋分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在北极圈以北产生了极昼现象,在南极圈以南产生极夜现象,这个时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PPT:夏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在南极圈以南产生了极昼现象,在北极圈以北产生极夜现象,这个时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PPT:冬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教师:所以在这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结论

1、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或者可以说,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教师:我们再来看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① 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最大值和一次最小值。北回归线:H最大值在6月22日,最小值在12月22日。南回归线:H最大值在12月22日,最小值在6月22日。② 赤道上,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二分日),两次最小值(二至日)。③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不含南北回归线、赤道),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例:求北京(116°E,40°N)在二分二至时的H。结论

2、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H夏>H春秋>H冬

例:当太阳直射10°S时,50°S,80°S,40°N,50°N,80°N的正午太阳高度?

极昼极夜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前面讲地球自转的时候说道,由于地球自转会导致昼夜交替,现在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会导致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PPT: 做2个题。

学习地球自转导致昼夜长短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在地球上的一条纬线被晨昏线分割成两段,一段是昼弧、一段是夜弧。

看这条纬线,CD,其中的昼弧长是多少?夜弧长是多少? M昼弧=2(DE)弧长=2(3*30+30°/2)=210°。M夜弧=2(CE)弧长=2(2*30+30°/2)=150°

教师:已知昼弧、夜弧,我们能根据这个求出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记住一定要乘以2)

昼长=昼弧长度/15° *1h

夜长=夜弧长度/15° *1h

得出hM昼弧=14h,hM夜弧=10h。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昼弧、夜弧的长短可以代表昼夜的长短。看视频

昼夜长短变化。

地理图册P12,分六组2分钟探究。计算E点和Q点的昼长、夜长。

h昼M=h昼E=h夜Q;

h夜M=h夜E=h昼Q PPT:结论1位于同一纬度的各点昼长相等,北半球纬度上各点的昼(夜)长与南半球同一纬度上的各点的夜(昼)长相等。PPT:

再看看,N点与F点的昼夜长短。h昼N=h昼F=h夜N=h夜F=12小时。

结论:位于赤道上的各点,昼长=夜长=12小时。

PPT:结论2:位于赤道上的各点,昼长=夜长=12小时。PPT:图2,回答问题。

结论3: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对比

两个图,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发生极昼极夜的纬度的关系。

结论4:太阳直射纬度的度数与正好发生极昼极夜处的纬度度数互余。

结论5:

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点。

例题:

下载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推荐5篇)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知道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1、能够用......

    地球自转运动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 主讲人:关淑梅 授课班级:初一(3)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概念、方向、周期。 2、了解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抓住说明要点(段意......

    第二节改革开放富起来 第一课时(定稿)

    第二节改革开放富起来 第一课时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的性质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对于改革开放的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知识性极强,重难点内容很多,同时还涉及到了很多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学生抽象......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执教:丹阳市胡桥中心小学 徐留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文脉,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明白保护地球的原因及做法。2、随文学词,掌握“裹着、渺小”等9个词语,了解汉语言的丰富。3......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案(共5篇)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红军镇中心学校 黄运伟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目的是教育学生自觉地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文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