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5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篇: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1.2 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方法1 由于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差异,因此,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方法2 复习提问四季的形成后提出: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在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和一年中白昼时间的长短变化,使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少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这是就同一地方,不同的时间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而言的,那么,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又是什么状况呢?我们用这节课共同探讨学习。

板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讲授新课]

读图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思考: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如何?试画一幅简图加以说明。

组织活动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观察归纳,并画出简图。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若干小组的简图并让各组代表说明交流。最后教师边点拨边画图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也就是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最北可以达到北纬23.5度,最南可以达到南纬23.5度。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

讨论解答 让学生观察课本P12图1.20“地球上的五带”,思考:北纬66.5度和南纬66.5度两条纬度为什么分别叫北极圈和南极圈?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了解自由发言、描述。

评价点拨 在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后,教师可列举一些实例描述出现极昼、极夜的景象,如位于北极圈内的瑞典北部,被称为“子夜太阳”的故乡,在每年的5月18日至7月14日的午夜12点,一团火球刚落在地平线上,随即立刻升起,光芒万丈,直射天空,观者皆啧啧称奇。在这一段时期内,这里没有黑夜,太阳每天24小时悬在天上,毫不吝啬地把光和热洒向大地。再如,挪威的哈默菲斯特位于北极圈内,是濒临挪威海的一个港口。那里的冬天有两个半月见不到太阳,长夜漫漫,路灯连续几个月不灭,人们只能在灯光下工作和生活。通过这些描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然后指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出现在南纬66°34′以南和北纬66°34′以北的地区。因此,把这两条纬线分别称为南极圈和北极圈。

画图标线 指导学生画出地球上五带划分略图,标出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五条纬线,让学生明确五带各自的范围,填出五带的名称。

角色扮演 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代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儿童,讨论、感受归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各自所在温度带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以及总结出所在温度带的气候特征。并推荐出5名同学就四个节气和气候特征分别在全班交流。

交流评价 在各组讨论、推荐出发言代表后,从代表各温度带在春分这一节气时发言的3名学生开始,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气候特征的顺序,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比较在同一时间(季节)各带太阳高度不同,昼长时间不同,因而获得的太阳光热也不同,因此,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与少,把地球表面划分成了五个带。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评价,最后进行小结。

反馈练习(见“习题精选”,供教师选择使用)[课堂小结] 1.投影展示本节知识要点总结与检测,师生边回忆复述,边归纳要点,强调重点。

2.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季节变化、五带形成等,这些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什么上帝的主宰、什么神的力量决定的。我们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探索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设计1 设计2

设计3

●活动与探究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在当地,竹竿的影子在一年中的什么时候朝南?什么时候朝北?有找不着竹竿影子的时候吗?为什么?

第二篇: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有些班级没有讲完地方时和时区,继续讲完。

教师:各位同学平时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水在进入下水道的时候是怎么下去的?(北顺)学生: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

教师: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会产生一种力叫做地转偏向力。我们根据我们在北半球水进入下水道的方向推测出来,在 北半球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向右偏。相反的在南半球,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向左偏。那么在赤道上呢?

教师:找两位同学画 求运动的物体的偏转方向。偏移原因;偏移规律。

1.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不偏转。

2.偏移方向:面向物体的原方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例:黑龙江的中间位置为中俄的地界线(中间有一黑瞎子岛)长江入海口,(地图册P11)由于地偏力,将河道旁泥土带至河流中央,海潮顶托作用--三角洲。

例如:打靶、飞镖。

教师:刚刚学完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的不同、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公转,现在来看看由于地球即会自转又会公转,对地球能产生什么影响? PPT:地球自转造成的昼夜交替,使在同一个地点,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不同。

晨昏线的太阳高度角=0°,直射点=90°,昼半球>0°,夜半球<0°。教师:那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 学生:正午的时候。

教师:所以我们把在正午,也就是12点,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角称之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这里由于太阳直射在赤道,所以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PPT:演示图(同一个地方的不同角度的太阳直射演示图。)

教师:得出这个时候太阳直射在赤道,这个纬度的太阳高度小于90°。

这时太阳直射赤道,在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

PPT: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在不同时刻太阳的位置。

在赤道上,太阳高度为90,在30°N上,他的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呢? 这里有一个规律。

计算:当二者在同一个半球时,H=90°-(两纬度相减的绝对值)

当二者在不同半球时,H=90-(两纬度相加)

得出,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

所以,在不同纬度的地区他们正午太阳高度不同。那他们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白板作图:

(1)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得出:太阳直射赤道,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PPT:春秋分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在北极圈以北产生了极昼现象,在南极圈以南产生极夜现象,这个时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PPT:夏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在南极圈以南产生了极昼现象,在北极圈以北产生极夜现象,这个时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PPT:冬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教师:所以在这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结论

1、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或者可以说,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教师:我们再来看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① 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最大值和一次最小值。北回归线:H最大值在6月22日,最小值在12月22日。南回归线:H最大值在12月22日,最小值在6月22日。② 赤道上,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二分日),两次最小值(二至日)。③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不含南北回归线、赤道),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例:求北京(116°E,40°N)在二分二至时的H。结论

2、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H夏>H春秋>H冬

例:当太阳直射10°S时,50°S,80°S,40°N,50°N,80°N的正午太阳高度?

极昼极夜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前面讲地球自转的时候说道,由于地球自转会导致昼夜交替,现在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会导致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PPT: 做2个题。

学习地球自转导致昼夜长短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在地球上的一条纬线被晨昏线分割成两段,一段是昼弧、一段是夜弧。

看这条纬线,CD,其中的昼弧长是多少?夜弧长是多少? M昼弧=2(DE)弧长=2(3*30+30°/2)=210°。M夜弧=2(CE)弧长=2(2*30+30°/2)=150°

教师:已知昼弧、夜弧,我们能根据这个求出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记住一定要乘以2)

昼长=昼弧长度/15° *1h

夜长=夜弧长度/15° *1h

得出hM昼弧=14h,hM夜弧=10h。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昼弧、夜弧的长短可以代表昼夜的长短。看视频

昼夜长短变化。

地理图册P12,分六组2分钟探究。计算E点和Q点的昼长、夜长。

h昼M=h昼E=h夜Q;

h夜M=h夜E=h昼Q PPT:结论1位于同一纬度的各点昼长相等,北半球纬度上各点的昼(夜)长与南半球同一纬度上的各点的夜(昼)长相等。PPT:

再看看,N点与F点的昼夜长短。h昼N=h昼F=h夜N=h夜F=12小时。

结论:位于赤道上的各点,昼长=夜长=12小时。

PPT:结论2:位于赤道上的各点,昼长=夜长=12小时。PPT:图2,回答问题。

结论3: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对比

两个图,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发生极昼极夜的纬度的关系。

结论4:太阳直射纬度的度数与正好发生极昼极夜处的纬度度数互余。

结论5:

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点。

例题:

第三篇:图形的运动第三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定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用七巧板拼组鱼图,加深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观察、再操作、后交流反馈。在交流反馈中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3.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拼组图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利用平移、对称、旋转等方法拼组鱼图。

教学准备 自制PPT、方格纸、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图片复习近平移、对称、旋转等知识。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吗?

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图形的变换知识解决有关七巧板拼鱼的问题,同学们感兴趣吗?(板书课题)

2、认识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什么?你们了解吗?

出示七巧板图片,教师进行相关介绍。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3号和5号、一块中三角形7号、两块大三角形1号和2号)、一块正方形4号和一块平行四边形6号组成。

作为传统的玩具七巧板,不同的七巧板拼法将会显现出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当然还可以拼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等等。

2.出示学习目标。

3.自学

1.课件出示例4上的图片

师:请观察例4中的情境图,说说例4的具体要求。

2、出示自学指导

(1)按题意要求,用七巧板拼组鱼图。

(2)温馨提示:鱼图只是一个外形的轮廓,要先判断出每块板平移、旋转后所在鱼图中的位置,并标出序号。

三.组织交流(学生自主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1.展示标序号鱼图。

师:你能把自己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展示一下吗?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组鱼图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2.组织说一说

说一说每板块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① 板1和板2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② 板3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11格。

③ 板4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1格。

④ 板5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⑤ 板6可以先绕右边的锐角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⑥ 板7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11格。(方法不唯一。)

教师小结:在对图形进行变换时,要多角度考虑,不要以为一个图形只能通过一种变换的方式得到,一个图形可以通过一种或两种方式得到,还可以是多种变换方式的组合。

2、组织反思

师:请孩子们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板书: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四.巩固应用

完成87页“做一做”,并组织交流。

汇报展示:请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

(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 每幅图是怎样平移、旋转的。)

五,当堂训练

第四篇:《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 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 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

【板书】

【引导看书】请学生看书中第14页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及右侧文字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同时展示模型】 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纸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板书】3地球自转速度

【总结】

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24=15度/每小时

【讨论】线速度: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总结】A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

B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备注: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指导看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相关内容思考: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

【学生回答】略。

【讲解】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备注:该部分可以补充右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补充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

【板书】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课堂总结】

【探究性作业】P16活动3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

”“

1.方向

”“

3.地球自转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第五篇: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孙玥婧(怡园中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教学难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大、小型地球仪等。教学过程:

1、点击屏幕右上方的[地球自转]选项,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顺次点击,依次会出现答案。

2、在解决第三个问题地球自转方向时,鼠标点击,屏显,重点解决从从北极、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3、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昼夜交替]选项,让学生观察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4、回到主界面,点击屏幕右上方的[地球公转]选项,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顺次点击,依次出现答案。

5、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夹角]选项,鼠标点击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就会出现度数。使学生掌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时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6、鼠标点击右上角的[直射点]选项,屏显太阳光直射点的移动情况,鼠标停在哪条线上,就会出现直射该线时的时间。使学生掌握太阳光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

7、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四季交替]选项,屏显地球公转轨道图,了解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想具体了解哪一个节气的情况,可点击暂停选项。也可以点击表格中的节气一栏,也可以单独出现。

8、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地球的五带]选项,让学生了解五带的范围。

9、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昼夜长短]选项,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气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10、回到主界面,点击屏幕右上方的[练习讨论]选项,巩固练习。

下载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5篇可选)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1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具准......

    Friendship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Friendship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Page 4) 第一步:学生独立完成本部分的练习; 第二步:教师核对答案并对部分......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推荐)

    科目:语文 年级:九教学设计:赵子山 审核人:赵子山 时间:2015.10.15 编号:23 9.《故乡》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理解文中的“三个故乡......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6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灵活运用引导的定语从句,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教学设计 热身(Warm-up): 谈......

    《千字文》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千字文》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城中小学 设计人:李建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识记《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2.能力目标:掌握......

    《小虾》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小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 陈金霞 教材分析 《小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小作者观察小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