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有感[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02:2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鸦片战争》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鸦片战争》有感》。

第一篇:《鸦片战争》有感

呼之欲出的林则徐 —观《鸦片战争》有感

有一位人物与鸦片战争密不可分: 林则徐。

曾看过赵丹饰演的林则徐, 比《鸦》剧中鲍国安所表现出的林则徐, 可以说, 两个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前者以时代烘托人物, 需要塑造一位英雄、而鲍国安饰演林则徐, 却是把塑造一个完整的“ 人” 为重点, 强调的不仅仅是“ 民族英雄”这一面, 还有林则徐的各个侧面尤其是他在1840 年这个特殊的时代中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举动都在片中得以一一展现。

1840年, 一个标志性的年代, 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份沉重:一个曾经在多瑙河畔嘲笑“蛮人不堪一击” 的强悍民族从此沦为被人侵凌的角色;一个曾经令马可.波罗惊叹得谓之为“ 圣土”的泱泱大国, 开始被列强东割几块沃土, 西占几片土地。曾经以“ 天朝”自居, 无视其他国家的日子在这1 8 4 0 年画上了被炮轰开了残缺的句号, 中国人的膝盖, 从此被迫着地。压抑, 沉闷, 不甘, 不屈, 抗争, 奋斗在血与火的冲击中, 电影《鸦片战争》中的大时代中的英雄人物林则徐, 就以一个完整丰满的形象站立于观众面前, 呼之欲出。

他有着拳拳报国之心。在道光帝用力斩林则徐恩师的手段以示其禁烟的决心时, 林则徐毅然担负起了赴广州禁烟的重任, 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中, 情形险恶无比, 但他仍然立下了“鸦片不绝、誓不还京”的志愿, 臵个人安危于脑后, 这番报国之心, 可贵!在他被发配去新疆的路上, 他路遇琦善, 仍不忘赠一地球仪, 以劝诫道光帝, 亦是劝诫世人切勿闭目塞听, 夜郎自大, 以致重蹈丧权辱国的覆辙。当时他已被革去了官职, 这份虽位卑却未敢忘国优的爱国之心, 可敬,他具备公私分明但文知人善用的理事之能。对少年犯科、未构成重罪的益和行行长的儿子何善之, 林则徐令他戴罪立功, 任用他为通事, 处理洋务、方便办事, 的确是知人善用。对何善之的父亲贪商何敬容, 则是收押大牢, 没收他的不义之财。既赏惩分明, 又知人善用。这是一个做大事者的必备才能, 林则徐正是如此。他顾全大局, 有着“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的博大胸怀。特别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就是林则徐处理益和行的秘密帐册时的行为。

“ 难道你教我把广州上上下下几百个官员都杀了?大敌当前, 你逼我内乱是何居心? ”他是这般的顾全大局, 目光之远绝非何善之之辈所能及。林则徐又将账册当着战战兢兢的邓廷祯的面付之一炬, 使邓廷祯与关天培二人心悦诚服于这位少穆兄的磊落胸怀, 但他对于受贿几十万两白银的韩肇庆, 则是用计把他揪了出来, 严惩不贷, 以禁效尤。这番“ 克己之忍” 与“ 容人之忍” 皆备的人, 除了有远见有谋略的政治家之外, 还会有谁呢? 林则徐当是其中一位。

他敏锐的观察力同样令人叹服。虽然林则徐对自己国家“ 举一反三” 的筷子十分赞赏, 但对于洋人, 他仍给予中肯的评价, 洋人的西装虽说难看, 却行动方便, “ 一个吃饭瓤角铁器的民族, 不可小觑啊!” 他不似琦善之流, 开始自视甚高,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开战后又大叫“大清国的灾星到了” 他对事物一分为二的看法, 十分具有思辨性。在当时, 这种辩证的思维确实难能可责。然而影片又从另一角度刻画了林则徐与时代、与他所处的王朝之间冲突。在备战阶段, 英军不在广州开战而北上京津, 报信者自以为英军是“ 为我中华之威所摄, 不战而逃”, 而林则徐听见了英军北上时, 竟震惊得将一盒棋子都碰落在地。显然,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敌军北上的险恶用心威吓道光帝, 胁迫清政府投降。结局正是如此: 道光帝临阵易帅, 罚有功之臣, “ 赏” 侵略之师。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与他们那种腐败、推卸责任, 把割地赔款说成“赐和” 的死要面子的腐朽作风是分不开的。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才是他们失败的真正的原

因为林则徐在处于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的心自中.确实应该出现, 大举禁烟。但相对于这个腐巧的主朝, 这种黑暗的时代来说, 他却生不逢时。在一个官场、王朝、敌人都处处与他为难时, 林则徐仍然以禁烟为己任, 把救世之责揽于己身, 锐身赴难, 这是何等的气概J 荆轲赴秦时尚有燕太子丹击节高歌送行, 而林则徐身后的却是一条不能回头的不归路!他明知如此, 却仍然知难而进, 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样一位在一团黑幕中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他的遭遇必然会和他所有矛盾相联系而变得具有悲剧性, 他的命运正因为时代的原因而有着无尽的坎坷。片中的林则徐将这种矛盾、无奈的心情, 这种压抑得令人窒息的沉闷.这种不甘屈于现状、力求奋起的感情, 一一表现的淋漓尽致。一部好的电影就是能给人以这种震撼之感, 使观众与人物同喜, 与人物共悲。

在为时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鸦片战争》中, 林则徐的形象在观众人的脑海中应是全方位的。作为臣子, 忠君、爱国;作为学生, 敬重师长;作为钦差, 不怒自威, 赏罚分明;作为处事之人, 顾全大局, 克己容人, 又心细如发, 敏锐之至。矛盾之中, 以国家利益为重, 危难之时, 仍不忘国忧, 无愧为一位令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林则徐J《鸦片战争》这一影片塑造了一位形象更为丰满、逼真的林则徐, 使人看到了一位可谓“ 当世之楷模” 的林则徐, 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

如果说《鸦片战争》中的琦善是终于把脸上的白粉去掉一些, 让人觉得是“ 并不全坏” 的一个人, 是一尊黑像上终于抹上了一些亮色。那么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就是让人觉得把一尊金像搬下了祭台, 重新上色, 成为了立体的五色俱全的雕像。全面的刻画, 使林则徐的形象完整地站在了观众的心一中。看过《鸦片战争》,就电影发展史而言我觉得 如此一部优秀的国产历史片,相当的有意义。其实也难怪,有1959年的《林则徐》珠玉在前,为迎接香港回归而拍摄的《鸦片战争》,不免会被轻视,更何况1997年当时正处在国产片的最低潮。但是相比目前国内很多知名度,曝光度很高的影片来说,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无疑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对于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看一下。从人物塑造,到主题立意,一直到产业操作,这部影片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少有的具有超前意识的作品。如果说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已经大大改善了日本侵略者脸谱化的形象,2009年的《南京,南京》甚至因为日本人形象塑造过于人性化而惹起争议。而这部影片则是大大改善了鸦片战争中英国人脸谱化的形象,不再总是如恶魔洋鬼子般的侵略者的形象,而是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角度,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从而也将历史相对真实地展现了出来。当时英国处于对外扩张的需要,以中国不开放自由贸易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但是并非每个英国人都是战争贩子,其中有不谙世事的少女,有谋图暴利的鸦片贩子,有反对战争的神父,有深谋远虑的英国女王,甚至也有惧怕中国的英国议员。当时英国议会是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对清王朝开战的决议。

《鸦片战争》站在中英两国的角度来重现这段历史,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仅只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被迫走上国际化的开始。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这一话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想想我们今天的强大无疑都是从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失败的教训中得来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再回到影片本身,《鸦片战争》的总投资达到1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不敢想象的。谢导拍片的过程也是颇为艰辛,经常处于资金短缺的情况。而他在横店修建广州街,从此开启了横店影视城的时代也在业内传为佳话。谢导自己组建影视公司,自己培养演员。老当益壮,用坚实的脚步为中国电影开拓新路。他身上的开拓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的。

《鸦片战争》被低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影片的市场化成分太少,与观众多少有点脱节。当然这也与谢导自身的时代局限有关,影片本身是主旋律,官方的意识形态的限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商业化的大潮中,能够保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能够和中国电影共进退,的确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因此,我们要大力支持此类题材的影片,使我们广大的国民们更好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努力!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作为当今社会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努力奋斗为将中国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观《鸦片战争》有感

观《鸦片战争》有感

对于鸦片战争,我想每一位中国人都不陌生。而谈到鸦片战争,就不免让人想到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确,虎门硝烟,那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但岁月的烟尘还是掩埋了太多的鲜活人物,模糊了太多的生动故事。

《鸦片战争》把我们带回到19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鸦片,在严重威胁着中国大地。为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诏,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正是有了道光信誓旦旦的承诺,才有了后来林则徐视死如归的决心。

林则徐一到广州,立即处死了一批烟贩,将何敬容关进监狱,这使以颠地为首的英商大肆惊慌。林则徐派兵围住了洋商馆,英商们以绝食抗议,拒不交出贩运到中国的鸦片。

英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来到商馆,英商们以为救星已到,热烈欢呼。但义律却诱骗既而强迫英国商人们交出所有鸦片,以暂缓林则徐和英商们的僵局,一面策划回英国四处游说,要求英政府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开战。人的私欲尽如此可怕,仿佛能吞噬整颗星球。硝烟弥漫,似乎自人诞生便不曾停止。

那一刻,我真希望历史被永远定格,那一刻,我认识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林则徐

他写出这样的诗句,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看着被鸦片毒害的百姓们,他,痛心不已。他决心向道光帝上书禁烟,眼看自己的恩师被处斩,他知道,他的后路已断!禁烟活动意料之中地受到了洋人的阻挠,洋人以绝食相威胁时,林则徐的话让我钦佩“洋人要是绝食而死,我林则徐就下地狱向阎王爷报喜去”望眼朝野,试问有谁敢说这句话呢?

一审商人,林则徐便知道官府中定有内患。三个时辰的打坐,让吸食鸦片的官员坚持不住,揪出了一个又一个官府里的败类。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官员倒下,让人痛心不已:官府内都不能断绝鸦片,市场上的鸦片怎么可能被禁呢?

壮观的硝烟场景,令人开心不已。可这场声势浩大的虎门销烟,却给林则徐带来了发配新疆的旨意。官场如战场,谁都不能预料会发生的事情。正如琦善所说,你我虽然都是败者,但你虽败犹荣,流芳千古。没错,琦善的话很正确,林则徐确实名垂千古!

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已经兵临城下,林则徐诚恳的请求却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复。在满朝文武的宣战与不宣战的争吵中道光帝最终决定集中兵力给英国人以迎头痛击,无奈腐败的政治、落后的武器,令清军招架不住,最终签订了耻辱的《南京条约》!

强敌临门不足畏,坚船利炮不足惧,可读书人的心志不能乱。林则徐看清楚了国家的出路,他知道,只要中华民族的精神没有灭,中华民族会再次站起来。临行前,他吩咐手下搜集资料,编纂图书,让中国人了解西方。尽管他无法受到皇上的重用,可是他依然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事业中,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青楼歌妓,无奈红颜多薄命——蓉儿

身份卑微的歌妓,终究只是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鸦片蔓延的范围之广,令人难以想象,连青楼的歌妓都深受其害。老鸨为了让她接客,竟用鸦片相威胁。她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哀的角色,她无法改变她的命运。而她却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为了救濒临死亡边境的何公子,她特地给林则徐泡茶,顺便告诉他何公子的身份。为了民族义气,她在衣服里藏了剪刀,却被英国将军发现。最后却尸沉河底,这是何其地悲哀!

这部影片在唤醒我们痛苦的记忆时,也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的视角无法看见的东西。也许这只是一孔之见,但是这是值得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东西。虽然历史是没有办法改写的,但我们何不以此为鉴,激发斗志,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向前呢?

第三篇:道光皇帝有感 道光与鸦片战争

中国的改变从一个时代开始,世界的历史从一个时代开始。那个时代就是中国清王朝的末期。那个时期,闭关锁国,外服内强,可谓天朝上国。但是随着西方文明的冲撞,贸易,鸦片,战争把那个时代仅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切,都和一位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皇帝就是清宣宗道光。

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纵观中国历代帝王,道光绝对不是一个坏皇帝。他力戒浮华克勤克俭,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他斋戒大臣,批阅奏折,日以继夜,几十年如一日,可谓鞠躬尽瘁。凡是他遇到的贪官污吏都能严惩不贷,统治期间也曾在巩固国家统一、政治鸦片的过程中有所建树。但是应该承认,道光皇帝的资质不高,在清朝的皇帝里边论起用人、处事、应变、统御等几个方面,道光皇帝相对来说排名比较靠后。而这样一个皇帝又恰逢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和清王朝的衰落时期,集中矛盾同时爆发出来:一方面在内政方面,经济困难,军备落后,吏治腐败,内乱四起,可以说是险象还生;另一方面,又面对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的挑战和由此导致的社会变革的到来何时会转型的开始。对于道光皇帝来说这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由此可见历史规律的严酷性。

道光皇帝一生以守丞自认,《清史稿宣宗本纪》也称赞他是“守丞之令疲也”,说他是守丞的好皇帝,道光帝是不是具有守丞的才干和能不能算上一个出色的守丞君主不可片面而论,其实他所处的时代根本就算不是一个守丞的时代。当时中国正处在一个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前夜,是“鬼神思变值”的时代,这是龚自珍的话,就是说连鬼神都想变一变。那么道光帝不懂得自己的时代使命,对于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他还在想办法在守。当时需要的是开创与创新,那么这样守下去,实际上就是苟安。平心而论,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应给都归罪与道光皇帝,西方殖民者横居海外二百年,中外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相差悬殊那也不是一日之功。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的情况下,道光皇帝没有对统治政策做任何的调整,没有展现出振作的精神和改弦更张的愿望。这哪里是什么守丞,这简直就是苟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向一个陌生的世界开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进入一个新时代。恰似长江入海不回头,中国告别了古代社会进入了近代社会。随着欧风美雨的侵袭、中外交往的加深,中国社会日益发生着全方位深层次的改变。这是一个苦难的历程,这是一个新生的历程,从此中国社会的在无穷无尽的纷扰中曲折的前进着。在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要给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做一个定论,我想还不能。因为由这场战争而引发的社会转型到今天还没有结束,中国人民依然致力于国家富强的努力和发展模式的探索。但是我敢说,经过这场战争,中国这条巨龙进入了太平洋。当然我们不是自觉进入的,是被别人推入了惊涛骇浪之中,这其中不乏困惑、困难和屈辱。但是苦难可能是一笔财富。一个人要能受的住委屈,一个成熟的民族应该能经受住打击。在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记忆还仅仅停留在痛苦之中的话,我想可能是我们进步的有限,您说是不是呢?

第四篇: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有感

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有感

近日,我仔细拜读了北师大历史学院龚书铎、邱涛两位的近代史研究论文——《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颇受启发。在此,简单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近代史与鸦片战争》全文主要围绕着鸦片战争、林则徐禁烟事件以及其对近代中国的一系列深远而又沉重的打击和影响。全文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之中,两位作者先详细阐述了英国为发动鸦片战争所做出的一系列铺垫以及准备,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发动的合理性以及必然性;第二部分客观而公正的对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事件进行了具体详尽的分析和评价,同时对其本人的历史地位进行阐述,最终说明林则徐不愧为民族英雄和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由鸦片战争向外延伸到整个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说明其作用与意义,同时将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进行对比,说明近代中国特殊的成长历程。

读完了文章,谈一谈我自己的感想。首先,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具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有其不同之处。首先是其背景。十九世纪初期,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状态的大清王朝已经逐步落后于世界的大潮,可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对外封锁的特殊经济形态,中国在外贸上始终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这也引起了当时的诸多强国的不满。为了逆转对华的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以鸦片为代表的一系列毒品,以牟取暴利。鸦片迅速占领市场,并张开其爪牙,大肆吞噬清朝的经济与国力。在此时,以明智的林则徐为首的一系列人,认识到了鸦片对于清朝的巨大危害,决定禁烟(鸦片)。然而此举激怒了英国政府,当局决定发动战争,以强大的武力迫使中国进行不合理的赔偿。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开始。

事实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所以,英国急需快速的打开中国的市场,以获取进一步的利益。这也是所谓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快速有效的打开中国的市场,进行资本主义的占领。然而由于交易不顺,英方必去改变其交易方式。可以说,战争或者武力是必经之路。而鸦片在短时间内暂时的减缓了贸易逆差,这从实际上可以说是减缓了英方对中方使用武力的打开市场的进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说到底只是一个拙劣的借口,在我看来甚至不能合理地称为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充其量是英方自己找的理由——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样一场战斗并等候多时。这样说的证据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早已做好准备的侵略者又怎么可能满足于一次侵略所得的利益呢?能抢则抢,能占就占,这不正是这些侵略者们的丑恶嘴脸吗?

再说一说林则徐本人。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是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尽管林则徐家境并不好,但是他的父亲林宾日非常重视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在林则徐四岁时,父亲林宾日就将他带入自己的私塾中,教他读书和写字。七岁的时候,林则徐已经熟练文体知识,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由此可见,林则徐的幼年受到了极为良好的教育。林则徐也同样是个争气的好学生,在十二岁时经选拔成为了佾生。在之后,林则徐通过父亲结识汉学家陈寿祺。陈寿祺为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官场有深刻的思考。他经世匡时之思想对林则徐有潜移默化作用。林则徐的好友还有郑光策的女婿梁章巨。两人少时已经交往甚频,而梁章巨早已接受郑光策“经世致用”之学,这也就加深了林则徐“经世致用”之思想,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之志。这也为后来林则徐成为一颗开眼看世界的新星的重要原因。

古代的读书人大都为考取功名,以步入仕途。林则徐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但是他的仕途并不算一帆风顺,在早期多次变动,甚至还有因官场黑暗主动请辞的经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做张师诚的幕僚。张师诚当时位极人臣,对典章大政等政治学问均有所知,他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使得林则徐的个人能力飞速的提升。但此时的林则徐仍然是一个封建守旧的典型官僚:在嘉庆二十一年,林则徐在南昌任科举考官。他的好友魏源和龚自珍因为科举的弊端严重,甚至是对人才的摧残而与他进行多次争执。由于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林则徐可以一展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多年的考察,林则徐坚定鸦片害人最深,于是下定决心禁烟。在禁烟的开始,林受到了道光皇帝的多次嘉奖以及鼓励。然而在英国动武之后,由于小人进谗言,道光皇帝降罪林则徐,发配至新疆伊犁。此时,林则徐终于认识到了旧制的腐朽之处,逐渐蜕变成为了新派的领军人物。

总体评价,林则徐无疑是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事实上确实激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论及此事,林则徐非但无罪,反而有功:他成功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开始与发展。他也是中国的第一批学习外国体制技术希望强国的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在水利、廉政、和剿匪等多方面也多有建树。但是同许多伟大历史人物一样,林则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的犯下了许多错误。林则徐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国家独立受到严重威胁的时代。他和爱国开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龚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国家于富强和外御强敌、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之道。他把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清朝统治当作解除“ 内忧外患” 的两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应诏前往桂林镇压天地会起义,足以说明他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则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作为一篇论述面较小的文章很好地帮助我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令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引会,在封建阶级的统治下生存、发展了几千年,经过隋唐经济鼎盛时期,以及各朝代的零星的光芒,我们陈旧的生产工具,与世隔绝的信息流通,使我们被世界先进抛弃却不自知。当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海上掠夺的时候,中国刚进入清朝;当荷兰崛起发展贸易的时候,中国当时的皇上坐在龙椅上等待接见蛮夷人使;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的生产工具是原始的,农业和手工业混合的自然经济,一点工业的影子都不能见到。固步自封的中国还是以为自己是最强大的国家,直到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外国侵略者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我们带来了文化、宗教的侵略。这时,才有一批知识分子觉悟到我们发展落后的情况。如何发愤图强救中国呢?这个时期也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观看过大国崛起的视频。真正感觉到欧洲的那片大陆在探索世界,建立殖民地,发展贸易的同时经济迅速发展,而社会制度也纷纷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变。那种强国间的盛衰转变,此消彼长加速着世界的发展,而我们那时的中国真正的落后了。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 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 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下载《鸦片战争》有感[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鸦片战争》有感[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一、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同学们跟我一起来看一下这张世界地图,在亚欧大陆的最东边和最西边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英国。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

    鸦片战争演讲稿(共5篇)

    篇一:鸦片战争讲稿1 鸦片战争讲稿 我们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展示导学案上合作探究部分,有请......

    《鸦片战争》观后感[共五篇]

    落后就要挨打 ——电影《鸦片战争》观后感我提起沉重的笔,写下这篇观后感。我没有学过中国近代史,以前,对于鸦片战争也是粗略的了解,具体细节不是很清楚。但看完了电影《鸦片战......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姓名:学号: 班级:学院: 【摘要】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摘要】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推荐)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英国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记录了人类的过去,也能预示人类未来,历史就是我们走过的日子,人类对于历史中智慧的渴求恒古如斯。......

    《鸦片战争》试讲稿(共五篇)

    《鸦片战争》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2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前两年有一部非常火的电影叫《......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有感[全文5篇]

    中国摆脱封建社会的出路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有感中国长期处于封建引会,在封建阶级的统治下生存、发展了几千年,经过隋唐经济鼎盛时期,以及各朝代的零星的光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