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2019-05-14 05:2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背景②英雄事迹③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我们相信将会赚很多很多钱的。”(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改用英语对话。“Hellow ,how are you(are you fine)? Twelve years is really a long time,isn’t it? We are standing here, China , it’s a golden place.Webelieve in that we willmakemuchmoney.”)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四国公使恼羞成怒。

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_bye!”)

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课件显示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艺术字)。

学习新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本目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

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 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并用课件显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 动者:英国、法国

重大事件: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本目为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开)

1.火烧圆明园

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 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⑷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学生活动后,老师给予简评,小结本目知识要点,并用课件展示)

时间:1860年。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纵火者:英法联军。影响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暴行:烧杀抢砸,无恶不作。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教师设问,引导过渡)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后,老师指出: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

⑴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

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⑵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前者强,后者弱)

⑶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情况”。

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主要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范围面积: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响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⑷教师总结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⑸教师设问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导入下一问。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本目由学生看书分析认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

背景: 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军

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英雄事迹:青浦战役: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历史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教师引导讨论)从太平军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自由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巩固小结】

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达标训练】

一、课堂练习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外国侵略者要维护其在华利益。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侵略者的在华利益。

C、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

A、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B、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C、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D、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3、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时间和侵略者是

A、1856年英法B、1858年俄美

C、1860年英法D、1860年英法俄美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B、法C、俄D、美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是

A、60多万平方千米B、40万平方千米

C、100多万平方千米D、150多万平方千米

6、俄国割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包括

A、《天津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8、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战役有

A、青浦战役B、慈溪战役C、金坛战役D、上海战役

9、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课后作业: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第二篇:浅谈第二次鸦片战争

浅谈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圆明园的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1860年在北京三天三夜的大火烧毁的不止是一个民族的智慧成果,印证的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剧——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列强在清政府获得巨大的利益,食髓知味的他们希望谋求更多的利益。大清朝的内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外有:俄国在1854至1856年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因而将视角转向东方;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法国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后,也希望在印度、支那(大清)建立殖民地;对内有:1851年太平天国大举**后,席卷了华中、华南许多省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有12年后修订条约的规定,而英、美、法也根据《南京条约》中的利益均沾的原则分别在1854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希望在该次修约中取得利益。但是清政府并没有答应这一无理要求,于是列强开始寻求各种借口兴兵开战。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广东的民间的排外活动是有发生,当时任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的叶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置诸不理。

1856年5月,美、英、法三使,先后对叶名琛发出修约照会,不得要领。1856年10月8日发生亚罗号事件,叶名琛对英态度强硬,毫无诚意,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此举令英国方面极为不满,复以英国企图修改《南京条约》亦遭清朝拒绝。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危坐二堂,绝无惧色”。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尽成灰烬。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退出省河。另一方面,法国神父马赖之西林教案,广西知县并无循西方通行途径处理,在没有告知法国领事馆的情况下处死马赖,令法国方面极为不满。中国违反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领事的条约义务,导致现今仍无法确定马氏涉及清朝主张的死刑罪行。英法两国遂以此为由联兵攻打中国。英法还联合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就这样以英法联军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清政府发起战争。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战以后,英法两国组织了两次联盟军对清政府进行开战。第一次英法联军将主战场放在了靠海有港口的广州,也是外来侵掠者先到的地界。1857年9月英法联军抵达广东洋面。11月,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美使列卫廉与俄使普提雅廷齐集香港。12月12日,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12月28日英法联军对广州发起攻击,次日攻陷。1858年1月5日,俘虏了总督叶名琛。1月9日英法总局宣布与刚被复职的巡抚柏贵(实际为魁儡)共同治理广州,并于2月11日自行解除封锁和恢复广州的对外贸易,广州便一直由英法联军控制直到战争结束。随着广州的沦陷,1858年3月,四国公使同往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东。而四国公使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达白河口。4月24日,再照会北京,限六日内派全权大臣谈判。直隶总督谭廷襄斡旋拖延。同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攻打大沽口,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就由此打开了。在大沽口战役中,清廷主将弃城逃亡,只有大沽炮台的炮兵开炮反击,最后孤立无援而败。该次战役失败过后,6月,英、法、美、俄公使胁迫清廷签订了《天津条约》。第一次英法联军到此告一段落。

1859年6月,英法发舰带同新任驻华公使,前往北京换约及建立使馆。而咸丰帝拒绝与外国来使见面。6月25日,英法联军发兵进攻大沽口,英海军司令贺布亲自带领12艘军舰从拦沙江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攻击炮台,清守军也开始发炮反击,火力充分发挥下,过不久多艘英法军舰遭受损伤,贺布本人也受伤。下午4时有4艘联军军舰被击沉,过了一小时后贺布下令从海口南岸强行登陆,但还是被清军炮火轰击造成死伤,而且地面泥泞难走。英法联军也遭到清守军及从新河来增援的骑兵攻击,到了晚上联军再继续进攻,但又有死伤,激战整夜后联军撤退到杭州湾。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一次的胜利。由于该次战争的失败,英法联军开始大举的进攻大沽口。至此大沽炮台落入英法联军的控制。第二次英法联军的胜利正是彰显了清廷的软弱与无能。

1860年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为了报复中国及教训中国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和法国。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大火在北京燃烧了三天三夜,浓烟弥漫在整个上空,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于火海。凄厉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战争由此结束了,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的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联军迫使恭亲王奕䜣出面代表议和,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

开天津为商埠 割让香港九龙给英国 准许华工劳务出口

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和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此条系担任翻译的法国传教士孟振生私自在中文本上所加)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此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非沙皇俄国不可。看中国对付联军应接不暇之际,利用各种手段,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一系列的不等的条约,例如:《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一共夺走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联军都得到了好了,但是中国却一步一步的沦为殖民地;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作为一个完整国家的主权;沉重的政府债务,一切都又将转嫁给辛苦的老百姓;签订的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外国只是干涉中国政府事务的一个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满清王朝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洋务运动”,并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清朝统治得已稳固史称同治中兴。

第二次鸦片战争被称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是从背景、过程和结果等各方面来看的。

背景上两次鸦片战争表面上都是由鸦片而起, 但实际上都是西方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不断向外扩张的结果。从战争的性质来看, 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英、法等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 而对中国人民来说则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两次战争的目的、性质是一致的, 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结束, 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 尤其是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落后, 经不起洋枪洋炮的打击, 于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 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部分主权遭到破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加深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了鸦片战争中夺取的侵略权益, 使鸦片输入合法化, 达到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 说明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鸦片战争结束了,但是它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影响却是永远不会结束的,大笔的赔款,一片片的领土割让。烧掉的皇城,血染的午门,斑驳的锈迹,一切都是血泪堆砌的,白骨铺成了的清廷皇椅。清末这个“ 天地日流血” 的时代, 不仅象历朝易代之际一样, 经历着剧烈的冲突和震荡, 而且发生了与之截然不同的历史事件,即外敌人侵。西方列强虎视耽耽, 恨不能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清政府穷于应付内乱, 同时也无力应付大规模外敌的侵略, 农民起义的烈火烧遍中原大地, 西方列强的炮火轰塌了清廷的中枢神经。山河破碎, 国事踌躇。

参考文献

1,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

2,茅海建,《苦命天子 咸丰皇帝奕詝》。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页179─180。ISBN 978-957-08-3260-0 3,抗击英法联军入侵大沽之战.中国国防资讯网.2007-08-23 [2009-12-03].4,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第二次大沽保卫战.2007-07-27 [2009-12-03].5,晚清罕见的外战胜利:第二次大沽口大捷(1).2008-09-08 [2009-12-03].6,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北塘之战.中国青年网.2009-12-23 [2010-02-20].曾涌惠

第三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语:Second Opium War;法语: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由,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英法对华远征”或“第二次英中战争”。因为这场战争被中国方面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在出兵后以“调停有功”为名,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没有归还,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基本信息

伤亡情况:圆明园被毁 地点:中国

主要指挥官: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美使列卫廉与俄使普提雅廷 时间:1856年至1860年间

参战方: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沙俄

结果:中国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又称:亚罗号战争”、“英法对华远征”或“第二次英中战争”

历史影响:

1、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2、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其中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基本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语:Second Opium War;法语: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由,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Arrow War)、“英法对华远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因为这场战争被中国方面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在出兵后以“调停有功”为名,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没有归还,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事件背景

1851年太平天国大举**后,席卷华中、华南许多省份,给清廷统治带来重大的打击。1854年至1856年间,爆发奥斯曼、英国、法国与俄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规定“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候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根据《南京条约》中的利益均沾原则,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趁机谋求利益;但四国的修约要求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列强开始谋求兴兵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东民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当时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叶名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置诸不理。终于,发生于1856年10月的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法联合出兵中国的导火线。

事件开端

1856年5月,美、英、法三使,先后对叶名琛发出修约照会,不得要领。1856年10月8日发生亚罗号事件,叶名琛对英态度强硬,毫无诚意,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此举令英国方面极为不满,复以英国企图修改《南京条约》亦遭清朝拒绝。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危坐二堂,绝无惧色”。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尽成灰烬。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退出省河。

另一方面,法国神父马赖之西林教案,广西知县并无循西方通行途径处理,在没有告知法国领事馆的情况下处死马赖,令法国方面极为不满。中国违反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领事的条约义务,导致现今仍无法确定马氏涉及清朝主张的死刑罪行。英法两国遂以此为由联兵攻打中国。英法还联合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

事件经过

第一次英法联军 入侵广州

1857年9月英法联军抵达广东洋面。11月,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美使列卫廉与俄使普提雅廷齐集香港。12月12日,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12月28日英法联军对广州发起攻击,次日攻陷。1858年1月5日,俘虏了总督叶名琛。

1月9日英法总局宣布与刚被复职的巡抚柏贵(实际为魁儡)共同治理广州,并于2月11日自行解除封锁和恢复广州的对外贸易,广州便一直由英法联军控制直到战争结束。

1858年3月,四国公使同往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东。而四国公使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达白河口。4月24日,再照会北京,限六日内派全权大臣谈判。直隶总督谭廷襄斡旋拖延。同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攻打大沽口。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

1857年12月广州被攻陷后,英法军意图继续北进,强迫清朝签订条约。1858年4月,英法军舰载有2600多人抵达大沽口。5月20日联军以6艘炮艇掩护陆战队近千人向炮台侧面登陆,清军发炮反击,杀伤近百位联军士兵。直隶总督谭廷襄却弃守逃亡,炮台守军孤立无援,清军大约300多人战死,南北炮台陆续被联军攻占。5月26日联军沿河到达天津城。6月中在英、法、美、俄公使的胁迫下,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

第二次英法联军 大沽口战役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兵临天津。6月13日大学士桂良及吏部尚书花沙纳与俄国特命全权大臣普提雅廷首先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23日桂良和花沙纳在天津海光寺与英、法、美三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法发舰带同新任驻华公使,前往北京换约及建立使馆。按西方惯例,咸丰帝得接见代表本国的公使见面。而咸丰不欲与外国使臣见面,于是命僧格林沁暗中诱击两国部队,双方在大沽口发生炮战,英法军受创而去。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经过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后,僧格林沁奉命加强防务,修复战后的炮台。1859年6月20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外,清政府要求公使往北方北塘登陆,并由清军保护到北京换约,但遭到拒绝,双方不久便展开战争。

6月25日,英法联军发兵进攻大沽口,英海军司令贺布亲自带领12艘军舰从拦沙江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攻击炮台,清守军也开始发炮反击,火力充分发挥下,过不久多艘英法军舰遭受损伤,贺布本人也受伤。下午4时有4艘联军军舰被击沉,过了一小时后贺布下令从海口南岸强行登陆,但还是被清军炮火轰击造成死伤,而且地面泥泞难走。英法联军也遭到清守军及从新河来增援的骑兵攻击,到了晚上联军再继续进攻,但又有死伤,激战整夜后联军撤退到杭州湾。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一次的胜利。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

由于联军的进攻失败,引起英法方面极度的不满,1860年联军便大举入侵大沽口。先从北塘登陆后陆续拿下新河、塘沽,接着从大沽炮台北侧进攻,清军在奋战后溃败,北炮台被联军攻下。[6] 之后僧格以咸丰帝的命令放弃南炮台,剩余清军撤退到天津。自此大沽口完全落入联军的控制。

进军北京

1860年7月英法援军大举来袭,在大沽口击败清军后,北上进兵天津。8月23日清朝派钦差大臣桂良、恒祺与联军代表额尔金在天津议和。无奈由于驻军北京问题导致议和失败,联军继而进军北京。

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并掳去英国派往负责洽谈停火之谈判代表巴夏礼和士兵等39人。随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进而在北京东郊八里桥与清军决战,僧格林沁部全军覆没。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逃奔热河避暑山庄。

火烧圆明园

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法国颁发的奖章(Médaille de la Campagne de Chine),1861年10月联军迫使恭亲王奕䜣出面代表议和,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开天津为商埠;割让香港九龙给英国;准许华工劳务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和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此条系担任翻译的法国传教士孟振生私自在中文本上所加);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历史影响

1、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2、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其中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四篇: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

1856年,正当太平天国起义在长江中下游迅速发展,清王朝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之际,英、法两国在沙俄和美国的支持怂恿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它们在华的特权,实质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而我们称它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5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英国这时仍然在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中占据首位,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问题就越显得重要。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本希望能在中国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以倾销他们的商品。但事与愿违,中英之间的贸易状况使得英国资产阶级大失所望。从1843年—1855年间,英国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但对华的输出却无显著增长,商品在中国滞销,无法满足英国资产阶级对商品市场的要求。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其主要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遭到了中国传统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广大农民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下,生活极端贫困,亿万农民无力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只能依靠使用自己廉价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品,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其次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也大大地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化,特别是日益剧增的鸦片倾销,使得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中国人不能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大量的鸦片贸易实际上对商品贸易起了一定的排斥作用,严重地妨碍了正常的商品贸易。

但是英帝国主义则认为,对华贸易不景气,主要是由于他们从中国攫取的特权太少,中国市场对他们不“开放”。因而英国驻华公使,歪曲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中关于12年后,“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的条文,援引“一体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首先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要求。他们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开辟的太少,外货转输内地缴税太重,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英帝国主义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的要求,也反映了法美等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因而得到了法美的支持。

1854年初,英国公使包令、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麦莲,联合向清政府正式提出了修约要求,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内地和沿海城市全部对外开放,长江自由通航;

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三、进出口货物免交入口税;

四、外国公使常驻北京。但遭到清政府拒绝后,英法等侵略者便认为,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强迫和支持,否则是得不到条约修改和通商贸易状况的改善。美国公使麦莲则建议,英法美3国军舰长期封锁中国沿海口岸,直到他们能获得满意的答复为止。但当时英法正忙于对俄进行克里米亚战争,因而一时无力向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1856年,英法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获胜,他们这时便再次向中国提出修约要求,但仍遭清政府拒绝,英法便决心再次用武力强迫中国政府就范,策划了新的侵华战争阴谋。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黄浦逮捕了“亚罗号”船上的两名海盗和10名嫌疑犯。该船是一只属于中国人所有的走私船,曾在香港注过册,但已过期了。所以从各方面来看,这本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英国无权干涉。但是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则故意歪曲事实真相,以便为英国侵略制造新借口,硬说此船是英国船,并造谣说中国水师扯落了英国国旗,要两广总督叶名琛释放被捕人犯,并向英国赔礼道歉。叶名琛复文批驳了巴夏礼等人的谣言:“到艇拿人之际,其无旗号,已属明证,从何扯落?”但为了避免扩大事态,叶名琛向英方妥协,将所捕水手交送英国领事馆。但英帝国主义意在寻找战争借口,因而故意刁难,拒不接受人犯。

10月23日,英国舰队在司令西马糜各里率领下,闯入省河,炮击广州城。10月29日,一度攻入广州城内,但遭到了广州爱国军民的抵抗,英军这时兵力也不足,便退据虎门。1857年春,“亚罗号”事件传到伦敦,英国首相巴麦尊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认为时机已到,发起了战争叫嚣。英国议会接着又通过了对华战争的提案。3月,英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建议联合出兵。

法国是英国的同谋者,早在英国对华发动进攻前,法国当局就借“马神甫”事件向中国进行讹诈。1856年2月,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因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进行活动,被广西地方当局处死。法国政府这时看到英国要对华发动战争,便借这一事件,打着“为保卫圣教”而战的旗号,任命葛罗为全权专使,率军协同英国对华作战。

1857年10月,英法侵略军先后到达香港。这时美国希望英法能进一步为他们打开中国大门,而沙俄则企图趁火打劫,美俄便极力支持英法发动新的战争。11月,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列卫廉,沙俄驻华公使普提雅都赶到香港,与英法侵略者密谋。

12月,英法联军5000多人作好了战斗准备,12日,额尔金和葛罗分别向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通牒,要求入城、修约,并赔偿英法两国损失,限10日内答复。叶名琛面对英法的武力威胁,只认为是虚声恫吓,不做任何抵抗的准备,广州军民要求添兵自卫,反遭禁止,对英法的照会也不作 出任何答复。12月28日,英法联军向广州发动进攻,都统来存、千总邓安帮率领部分爱国官兵抵抗失败。29日,联军攻破广州,俘获叶名琛,被押到印度。广东巡抚柏贵,将军穆克德讷投降。1858年1月,联军组织了“三人委员会”,对广州实行“军管”,柏贵在英法监督下为侵略者出面维持秩序。英法联军在广州的这种殖民统治长达3年之久。

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又沿海北上,以便直接威胁清政府,迫使清政府承认他们的侵略要求。1858年4月,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俄美公使也随英法联军同来,他们伙同英法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清政府派全权大臣谈判。清政府先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但英法公使借口谭廷襄无全权,拒绝谈判,美俄则在一旁伪装调停,威胁清政府。5月20日,英法联军突然闯入白河,炮击大沽炮台,炮台进行了还击,但由于谭廷襄事先不作任何戒备,一闻炮声自己又率领文武百官先逃,大沽炮台终于失陷。5月26日,联军进犯天津,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这时慌忙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大臣,赴天津与英法谈判。英法这时持强要挟,气焰嚣张,美俄则伪装调停,从中渔利。6月13日和18日,清政府在俄美诱逼下先与俄美公使订立了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接着于6月21日、27日,又分别与英法订立了《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

一、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二、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选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三、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四、外国商船可以自由航行长江各口岸;

五、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

六、中国对英国赔款400万两白银,对法赔款200万两白银。

同年11月,清政府在上海又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内容如下:

一、鸦片贸易合法化;

二、一般进出口货物按“百值抽五”征税。运销内地洋货或从内地运出土货加收2.5%的入口税后,免征其它一切内地税;

三、各口岸税收划一办理,邀请英人协办海关税务。此外,俄国人还在《天津条约》中获得了重新勘定两国未定边界的保证,为以后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制造根据。《天津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天津条约》并不能完全满足英法的侵略要求,英法资产阶级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所以他们极力想利用换约的机会进行新的勒索。1859年初,英国派普鲁斯为公使,率领一支舰队和海军陆战队伙同法国侵略者于6月中旬到达大沽口外,以换约为名,进行武力要挟。美国公使华若翰这时早已率领一支舰队等待着英法公使的到来。清政府指定各国公使由北塘登陆进京换约,随行人员不得超过20人,更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则故意寻衅,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拒绝从北塘登陆,反要清政府撤除白河防御,要带军舰而行,并限令清政府以6月25日为最后撤防日期。

1859年6月24晚,英法联军炸断两根拦河大铁链,拔除河上的铁桩。25日,英军司令何伯下令轰击大沽炮台,守卫炮台的僧格林沁所部爱国将士奋起反抗,激战一昼夜,英法军舰10余艘被击伤,侵略军400多人伤亡,我国满汉将士36人阵亡。在这次战斗中美国侵略军公然协助英法进攻,美舰队司令达底拿叫嚷:“血总是浓于水的”。失败后又掩护英法舰队撤退。但事后,美国公使华翰若则若无其事地从北塘入京换约去了。中国军队在大沽口被迫还击英法侵略者的行动是正义的,是保卫祖国的主权和尊严的行动。马克思明确指出:“既然《天津条约》中并无条文赋予英国人和法国人派遣舰队驶入白河的权利,那么非常明显,破坏条约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而且,英国人预先就决意要在规定的交换批准书日以前向中国寻衅了。”“中国人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毫无疑问是有理的。”

大沽口惨败使得英法资产阶级异常恼怒,决心要进行报复。并叫嚣要进占北京,“将皇帝赶出皇宫”,借以“教训中国人”,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1860年春,英法政府又分别再次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大使,率领英军18000人,法军7000人,舰船200多艘,组成新的侵华联军。美国公使华若翰和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也赶到上海,配合英法联军,进行所谓调停,从中渔利。7月,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外。而清政府在大沽保卫战胜利后,希望“安抚局面得以保全”,不仅不加强防御,反令撤去北塘防务,以便英法公使进京换约。英法联军再次到达大沽口外时,清政府还饬令大沽守军,“不可贪功挑衅”,“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直隶总督)与英法谈判。当时主持战事的僧格林沁,则专意防大沽,撤掉了北塘的海防工事。沙俄公使伊格那提耶夫探知后,立刻密报英法联军,英法联军8月1日在俄舰队导引下,攻占了北塘。8月12日,侵略军万人向新河和军粮城进攻,僧格林沁部蒙古骑兵用马刀与洋枪洋炮进行了英勇的决战,但失败。北塘、大沽两炮台的满汉官兵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坚持了10多天后失守。随后,天津陷落。

清政府派桂良、恒福等向侵略者乞降。在谈判中英法侵略者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条件。清政府坚持先退兵再换约。沙俄公使则在一旁鼓动英法向北京进攻,以防英法与清政府达成协议,使俄国借机勒索、抢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的计划告吹。英法联军在沙俄鼓动下,向北京进攻。咸丰帝急命僧格林沁部防堵,并派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穆荫为全权大臣,前往通州议和,双方争执不下。9月21日,英法联军向通往北京的战略要地八里桥进攻,僧格林沁京城10多万清军溃散。

10月13日在沙俄公使的情报指引下,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城。抢劫、焚毁了举世闻名旨下,于10月24、25日分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北京条约》。除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又增加了几项主要内容:

一、开放天津为商埠;

二、准许华工出国;

三、割让九龙司给英国;

四、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财产(担任翻译的法国教士又私自添上允许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房屋的内容);

五、赔偿战争费用英法各增为八百万两。

二、辛酉政变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取得了许多特权,但要使这些条款变为现实,就必须要确保清王朝的统治。因而外国侵略者这时为了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弃了所谓“中立”。法国公使葛罗主动向清廷表示:愿向清政府提供或帮助制造武器舰只,还要出兵帮助清军围攻太平军。俄国公使也表示愿派兵三四百名在水路会击太平军。美国公使蒲安臣则要给予清政府以道义上的支持。英国极力向清王朝表示友善。当时清廷最高统治者咸丰和其亲信大臣肃顺、端华、载垣等对列强疑心很大,恐洋人代剿会入主中原取而代之,因而不愿接受列强派兵助剿的建议。

方官吏,却对洋人颇有好感,他们特别是对洋人的枪炮更为醉心,想与洋人妥协、和好,以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热河行宫,由六岁儿子载淳继位,任命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这时慈禧为了夺己不得咸丰重用,对咸丰及其亲信8大臣不满。他与慈禧一拍即合,积极与帝国主义列强联络,以争得列强的赞成。一切安排就绪后,在1861年11月2日发动了政变,以幼主名义发布上谕,逮捕了8大臣,11日载淳登基改元同治,12月2日两太后临朝听政。慈禧这时大(8大臣曾定年号为祺祥,政变后慈禧改为同治)。随着慈禧上台,清王朝立即执行了一条卖国投降路线,因而大获列强好评。中外反动派这时很快地勾结在一起了,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第二节 沙俄对我国领土的侵略

一、沙俄对黑龙江流域侵略及《瑷珲条约》

19世纪50年代,沙俄逐步控制了我国黑龙江口地区的主要据点,占领了库页岛,沙俄还不断派军武装“航行”黑龙江。1854年5月,沙俄侵略分子穆拉维耶夫率领1000多人分乘75艘舰船,从后贝加尔地区沿石勒河闯入黑龙江,在黑龙江下游屯兵筑垒,实行军事占领。1855年5月,沙俄再次“航行”黑龙江,将约500名俄国“移民”护送到黑龙江地区,建立“移民点”。1856末,沙俄政府变本加厉,竟将我国吉林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县)都统所辖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划归它的“滨海省”,设首府于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克)。1857年,穆拉维耶夫派哥萨克兵团向黑龙江中下游推进,在瑷珲城外驻扎重兵。并拟定“派两支部队,一支取库伦,另一支攻瑷珲”,直下齐齐哈尔和辽东,“从而使满蒙脱离中国,或成为俄国庇护的两个公国。”并悍然宣布:凡留在黑龙江左岸的居民,均属俄国管辖,不愿受俄国管辖的,都必须迁到右岸。沙俄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向中国蚕食。正像恩格斯所说的:“正当英法两国的海陆军向香港调集的时候,西伯利亚边防的哥萨克部队却缓慢地,然而继续不断地把自己的驻屯地由达呼尔山移向黑龙江岸。”

沙俄在军事占领黑龙江流域的同时,又不断进行外交讹诈。1856年,俄驻华公使普提雅廷一面跑到香港鼓动英法对华战争,一面又伪装调停者,向中国索取报酬。正当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直逼天津,清王朝危机之际,沙俄这时认为从“政治上”“最终解决”黑龙江问题的时机已到,立刻命穆拉维耶夫率领官兵数百人,在两艘炮艇护卫下于5月22日闯到瑷珲,与清黑龙江将军弈山谈判。穆拉维耶夫拿出了他们事先拟好的方案,悍然宣布黑龙江以北至河口一带均属俄国领土,并要求清政府割让乌苏里以东地区。中国代表据《尼布楚条约》反驳,但沙俄武力相要挟,弈山终于屈服,于1858年5月28日《天津条约》订立前便与沙俄签订了《瑷珲条约》。其主要内容是:

一、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仅江东六十四屯仍归中国人永远居住,归中国政府管理;

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归两国共管;

三、黑龙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四、中俄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一带相互贸易。通过这个条约,沙俄占去了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将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置于中俄“共管”之下,为沙俄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沙俄借助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在沙俄武力胁迫清政府订立《瑷珲条约》的同时,沙俄公使在天津伪装调停,借英法侵略军威胁,诱迫清政府与之订立了中俄《天津条约》,获得了通商、设立领事、内地传教等项特权。特别是沙俄公使别有用心的在条约上写了:“中国与俄国将从前未经定明边界,由两国派出信任大员秉公查勘”的字样,为沙俄进一步向中国进行领土扩张提供了借口。

二、中俄《北京条约》的订立

在《瑷珲条约》、《天津条约》条约墨迹未干之时,沙俄又背信弃义,进一步向我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扩张。1858年6月,穆拉维耶夫率舰船闯入乌苏里江,将我国在乌苏里江东岸的居民强行赶过江来,并解除了乌苏里江上的清军哨所,武力占领了乌苏里江口的重镇伯力。1860年6月,又占领了海参威(改名为苻拉迪沃斯托克——意为“东方统治者”),至此,沙俄完成了对乌苏里江 以东地区的军事占领。

与此同时,沙俄又派伊格纳提耶夫出使中国,要求清政府订立新的割地条约。1859年6月,伊格纳提耶夫抵京,向清政府提出了《补续和约》六条,内容主要是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开放新的陆路通商地。清政府对此逐条批驳,予以拒绝。沙俄公使在北京讹诈不成,便急忙窜到上海,勾结前来为在大沽口挨打进行报复的英法侵略联军,极力怂恿英法联军进行战争,向英法联军提供有关白河下游清军防备和北京城防的情报。当英法联军打到天津,清政府向英法乞和,进行谈判之机,沙俄公使极力进行破坏,以防英法与中国达成协议,从而使俄借英法军事进攻获得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的阴谋破产。在沙俄公使鼓励下,英法联军又向北京进攻,沙俄立刻给英法送去了俄国传教士绘制的北京城平面图。在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借口调停有功,并以中俄相邻,俄国不难“屡兴兵端”相威吓,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中俄《北京条约》。除承认《瑷珲条约》一切内容外,还将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增开喀什 喀什噶尔为通商埠,允许俄在喀什和库伦设立领事;并规定中俄西部未定边界,“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中国常驻卡伦进行划界”,为沙俄侵略我国西北领土又埋下了伏笔。

1864年,清政府在沙俄的军事占领和强权外交下,被迫与沙俄订立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以东的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夺走。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实际上成了最大的获胜国,先后侵占了中国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的侵略活动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在东北,俄军入侵黑龙江以北地区时,当时满、汉、达斡尔、赫哲等族人民,拒绝向沙俄提供粮食牲畜,并向清军提供情报,协同清军守江卡。在沙俄强行向乌苏里 江以东地区移民时,遭到了当地人民自发的武装反击。创夫(采人参、山货为业的贫民)徐得林领导人民在小绥芬、珲春、苏城等地设营150余座,聚众万人,武装反抗沙俄侵略者。乌苏里江当地的人民不愿生活在俄国统治下,大批迁回珲春。1860年,黑龙江北岸的赫哲族人也迁回松花江流域。留居在沙俄霸占地区的人民,用各种方式一直不断地进行着反抗斗争。

在西北边疆,中国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满、汉各族人民,也同沙俄的侵略活动展开了斗争。早在1853年,居住在伊犁河下游的哈萨克、柯尔克孜族人民就强烈地反抗过沙俄的武装入侵。1855年,俄军侵入塔城一带,屠杀无辜人民和矿工,塔城矿工在徐天尧、安玉贤率领下,烧了沙俄在塔城的贸易栈,俄国领事率卫队逃走。1863年,俄军入侵伊犁西北部的博罗湖吉尔卡伦时,遭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反击。

但总的来看,一方面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畏俄如虎,更不敢支持人民的抗俄斗争。一方面由于东北、西北这些地区地广人稀,所以没能形成大规模的抗俄斗争。一般都是缺乏组织,群众自发性的反抗斗争。

第五篇: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共四年。(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2.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1860年,焚掠圆明园 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得鸦片合法化)①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还有台湾、琼州等)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④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⑤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辆。

(2)1860年与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当时咸丰帝逃出北京城)①《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3)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沙俄侵略: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先后侵占中国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黑龙江、乌苏里江本来是中国的内河,现在成了中俄界河。而且黑龙江下游成了俄国的。19世纪80年代,沙俄还通过中俄《伊犁界约》占领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下载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次鸦片战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场侵略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它使我国的领土完整、......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入新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英法美等国家在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特权,希望就此打开中国广......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科目:政治编写人:审核人:时间:2012-8-24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标志、影响;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

    第二次鸦片战争[合集5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入新课: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

    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理解它关键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