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引导下的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2:0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心理引导下的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心理引导下的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积极心理引导下的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生积极心理引导的课堂有效性

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课程改革以来,关注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是最为重要的新课程基本理念。而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课堂教学中就要贯彻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思想,就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等课堂行为表现,以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以新的学生观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自2008年7月北京市教委提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以来,学校采取多种措施,营造提高质量、减轻负担的良好课堂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减小学生负担作为课堂改革的目标;作为114中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学校一直思考、研究、实践着的课题。10多年来,学校中的许多老师为提高自己课堂的有效性,不断地尝试、改变、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学校也曾经带领老师们进行“人性化教学活动设计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中考成绩在区内也曾经连续几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相对于我们的生源),但近年来,由于生源质量进一步变差和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的退休与调出,课堂教学环境、效果和教学成绩也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不够活跃、不专心听讲的比例不小、考/ 18

试成绩较差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校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2013年5月6日,我们课题组对初

一、初二年级31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心理情况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初一、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待提高,60%-80%的学生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这是造成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如何去扭转这种“颓势”,如何发掘、研究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相应的培育和引导,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课题组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研究意义

1、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使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感,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课题研究,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心态的关注,提高对学生积极心理引导的意识;也可以通过课题研究,调节教师的心理,重视自己的积极心理的培养;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变得更加积极,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积极心理的研究评述: / 1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林格曼(Seligman)1997年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思想,之后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主张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的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即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二是研究积极人格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创造性、如何关注未来等;三是研究积极组织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的构建等。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人生活中的作用,强调人要满意地、乐观地面对现实与将来,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国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中国部分学者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扩展整合至学校教育、家庭教养、人力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性较强的领域开拓了新的视角和理念。虽然这些理念大部分尚未系统性地付诸实践,但为积极心理学将来的实证研究与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胡婧2011指出积极心理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目前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要方法有: / 18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积极情绪心理的必要前提,才能构建“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课堂效果。

2、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的教学设计是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

3、教师对学生期待、肯定、赞赏的积极语言是使学生产生积极心理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

(二)、国内外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评述:

国外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了。他们早期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即把焦点对准教师的人格因素。认为教师的人格因素是教学“有效”的核心内容。盖茨尔斯和杰克逊(Getzels et al 1963)在第一版的《教学研究手册》里,就用了整整一章来阐述教师人格特征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后来,西方学者们发现这些研究的缺陷后,又把研究焦点对准教学行为,尤其是美国学者奥瑟(Oser,F.K)等人认为,“有效性”应聚集在“过程—结果”的关系之上。“过程”即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果”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二者的关系才是衡量有效性的标准。在“有效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重中之重,“当前教师亟待由功利论责任观走向生命价值论责任观。”在“有效教学”中,应兼顾有效和责任,而且教师的责任是确保“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但研究非常少,更谈不上对核心理念的具体认识了。到了80年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法才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但/ 18

也是从翻介国外相关研究开始的,如西南师范大学的王维城、刘克兰教授等翻译的由美国学者保罗•D.埃金(Eggen 1979)所著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信息处理模式》,对我国的教学就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在我国,目前还是众说纷纭的状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纵观众多学者的文献,都把教学的效益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把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有学者这样认为“有效教学”的本质:“所谓‘有效’,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实际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在中国,这一概念拥有众多的支持者。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有效教学”的“有效性”理解为更加宽泛的概念,除了包括学生的成绩外,还包括自我激励(self-motivated)和源自师生的幸福感。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进行引导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就是要创建一种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给予过多的约束和控制。把学生尽可能地培养到一个他们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

目前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

1、好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更多的是通过教学策略的研究来提高课堂有效性,从备课、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有策略。实践证明,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转变,确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也确实带来了课堂上效率的提高。/ 18

2、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教室的宽敞程度、光线、温度、色彩、桌椅摆放、环境布置、学习资料的准备、多媒体等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心理引导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通过引导、培养、激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切入点的研究还不多,成果中主要强调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只是通过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幸福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课题目前已进入结题论证阶段,正在开展“积极语言HAPPY模式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的研究预测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教师积极语言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但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以及积极语言、积极心理品质、课堂有效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没有涉及到。

三、核心概念界定积极心理课堂有效性

(一)、积极心理:

我们所要研究和引导的积极心理是指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理,也就是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节到一种积极的状态,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以达到学习更佳的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它具体包括: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自觉性、创造力、意志力等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教师引导和培养这些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体验到主观幸福感。通过快乐创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发展到他们的积极人格的培育和历练,发展积极的人格、乐观的精神,创造/ 18

出积极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达到可以在更加积极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二)、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它应包含四个方面内容: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完整实现教学目标,动态生成教与学的智慧,关注师生双方生命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学习的意志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得到提升和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科研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掌握引导学生课上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些方法,并不断实践于课堂教学。

3、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树立科研兴校的共同认识,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进一步使114中学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研究方向的科研氛围。

(二)、研究内容

课题组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基本原则,以引导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种教学行为为手段,构建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设计。/ 18

1、学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

2、课堂学习中学生积极心理的表现及引导方法。

3、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心理引导,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

通过阅读有关积极心理学理论书籍、论文等,寻找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心理的引导方法;对课堂有效性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

2、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积极与消极因素,使引导更有针对性。

3、行动研究

在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自信心、好奇心、自觉性、创造力、意志力等积极的心理品质采取引导措施,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观察效果,并不断改进,不断优化,逐步提高有效性。

4、观察法

采取课堂观察,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以此来分析对其积极心理引导的效果和学习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何归纳、总结出引导学生积极心理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难点 / 18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否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一)、课题研究人员具体任务分工

1、课题组长:李平义副组长:王永利(负责人)、史宇 ①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开展、指导、组织、设计策划工作。②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

③组织撰写“开题报告”、各阶段“研究成果报告”和“结题报告”。④落实研究经费的筹措和管理使用,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⑤做好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汇总工作。⑥做好课题研究信息审查报送工作。

2、核心成员:魏维侠、孙秋红、刘冬惠、吴建安、吴燕、李志彬、车萍萍

①负责各个子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制定和组织落实。

②负责“调查问卷表”的设计,信息资料的分析统计、收集整理工作。

③参与“开题报告”、各阶段“研究成果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④积极参与研究成果集的编辑、校对。

⑤负责设计安排专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和设结题展示汇报工作。

3、研究人员:魏维侠、孙秋红、黄秉全、姚石、李明阔、刘冬惠、吴燕、吴建安、刘燕、孟琦、赵毅伟、徐学琴、黄燕、李志彬、许莉、/ 18

梁宇坤、车萍萍、王子尧

①参与课题研究的各类研究工作。

②积极撰写发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论文等成果。③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

④进行专题研究并能认真参与成果的汇报展示工作。

⑤承担观摩课、研讨课、专题展示课的设计、做课、研讨等科研工作。

(二)、课题研究步骤

1、申报阶段(2012年12-2013年1月)

2、等待立项批准(2013年1-3月)

3、准备开题报告(2013年3月-5月)

4、开题论证,完成开题工作(2013年5月-6月)

5、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6年6月)

①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组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分工落实,开始研究。(2013年6月-2013年9月)

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教师研讨等形式了解学生,分析、归纳出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品质存在哪些消极心理,进而去思考教师的课堂教学。(2013年9月-2013年12月)

③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分析、归纳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有哪些期待与希望。(2013年9月-2013年12月)

④针对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对教学语言、教学方法、/ 18

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初步归纳、总结出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心理的相应方法。(2014年2月-2014年12月)

⑤按照新的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编写自己的教学方案,并通过研究课去实践检验。(2014年2月—2014年11月)

⑥课题组组织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活动。

⑦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课课例分析,不断地修改、补充、丰富能够引导学生课堂积极心理的有效策略,并通过组内研究、讨论和学生课后调查反馈检验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心理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积极思考程度、学习方面的意志品质);教学目标的相关内容是否得到了落实,课堂有效性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幸福感是否产生;期中、期末的教学成绩是否有所提高。(2014年9月-2016年3月)

6、中期检查(2015年6月)①检查、督促课题进展情况。②撰写课题开展中期检查报告。

7、结题阶段(2016年6月)

①总结、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结题的研究报告 ②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子课题结题。

③总结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提高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与推广。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初中学生积极心理引导的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 18

2、教学设计案例集

3、论文集

八、保障措施

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大部来自学校内各个学科的教师,有学校的领导,有区、校学科中的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中的多数人参与过市、区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有着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本课题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李校长亲自带队主抓教科研工作,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所以,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此课题的研究任务,取得课题研究和学科教学的双丰收。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 18

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8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2、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18

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42、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3、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44、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

54、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我坚信:忧郁、自卑将不复存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片晴空。

5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 18

让他自己向前走。

62、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63、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案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和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和发展”目标。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算是有效的教学,所以,有效教学也有不同的水平。另外,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应该能够通过常规手段检测到或被观察到。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卖力、多么认真、多么精彩、多么生动、多么辛苦,也不管是学生不愿意学,还是学不会,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

九、运用与开发多元智能的理念 / 18

多元智能理论为多方面高效率地开发和培养人的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学基础,实施素质教育应充分运用这一理论思想和已取得的成果。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融入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中。运用与开发多元智能的理念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运用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教育教学;二是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当做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使学生的多元智能既作为手段得到呼唤和锻炼,又作为目标得到培养和发展。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先要确立多元智能观,明确关于智能的六个新认识:①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人人都至少具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智能。只要开发及时,方法科学,每种智能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那种把智能局限在语言与推理范围内的传统智能观已经过时了。②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潜力不同,其生活经验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智能组合都不一样。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不仅取决于各种智能的水平,更取决于智能结构的整体效能。开发智能不仅要提高各种智能的水平,还要在构建合理有效的智能结构上下功夫。要打破“直线式学习方式”,转向“辐射式学习方式”。③在多种职能中,相对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智能被称之为优势智能,每个人的优势智能都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培养起来的,并在优势智能方面会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④各种智能相对独立,同等重要,不要有偏见。⑤各种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顺序和规律并使用/ 18

不同的符号系统,在人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锻炼方式形成。⑥多数人一生只能在一两种智能上有出色的表现。首先,教育教学应把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职能与培养优势智能结合起来;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呼唤和锻炼学生多种智能的活动与场景,在单调的活动中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种职能;再次,要加强学生多元智能的评价,只谈教育和培养,不进行评价,其效果就难以保证。

北京市第114中学

2013年6月3日 / 18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11-05-15 00:12:15| 分类: 总结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讲话中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的关键落实在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上,要求教育要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也明确提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新时代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加剧了教育的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注重知识构建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有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又有注重个性发展的有效课堂,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及教师观念落后的影响,目前仍有大多数教师摆脱不了课堂教学的概念化、模式化和陈旧化,课堂教学打着“新课程理念”的幌子,却实施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方法单调、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受到破坏,课堂学习低效。有的学校和教师热衷于加班加点,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补课,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教育的现状,体现了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紧迫性。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特色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

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等。

国内,受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影响,不少学者和教授也着力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叶澜、裴娣娜、余文森、黎奇、崔允漷等。从研究发展的总体形势看,人们越来越关注有效教学的实施,注重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

方式及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相统一。

2、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

义的主动构建者。

3、叶圣陶全面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论。叶圣陶认为:一堂课的微观设计,要照顾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发展滞后的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教师传授知识应符合学生需要。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

教学因此诞生。

5、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多年来,课堂教学只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形式,教师充当传声筒,学生成为接收器,“填鸭式”课堂教学仍旧普遍存在,课堂教学呆板、僵化,没有生气,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急需改革,需要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长期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促进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向课堂教学研究者转变,让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

生互补”,这样更能有力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效性教学研究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学生有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为课堂学习的探讨者、研究者,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快乐、幸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

高,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能够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就会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能够着力从三维目标上去培养学生,能够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让学校教育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学校教育就能得以

长足性发展。

5、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现实教学中大多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出现的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缺是昏昏欲睡的情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把教学改革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

6、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社会、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需要。新时期,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是优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优质、高效、高境界的教学要求,它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满足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要思路重在课堂,分别从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研究分析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各方面因素、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教师备课和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等方面去实施研究,进而去构建融合新观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1、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分析是为了找出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做法和影响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和弊端,把握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及存在的主要问

题,能有针对的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

2、重点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教师有效性“教”来促进学生有效性“学”,从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等准备策略,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教学的方法、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及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策略(教师的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研究分析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注重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

思和评价。

3、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主要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点开展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他要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进而达到课堂有效性教

学的目的。

4、研究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性评价的策略,通过研究教师发展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标准及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标准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1、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针对现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分析,探求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各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其次,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以理论为指导,在借鉴他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来指导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力争有创新,有突破。最后,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边分析边总结,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有效性教学经验,同时探索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方法和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论体系和资料建设。

2、研究方法。(1)、文献学习分析法。学习中外著名教育家和各地在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从理论上找到支撑、找到依据,为研究做好理论指导。(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通过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实施,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方法方式的观察分析,通过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等途径进行研究。

(3)调查研究法。采取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方式调查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

效性方法和途径。

(4)、经验总结法。研究人员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研究及时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对资料进行分析总

结,找出研究的规律和研究的成果。

(5)个案分析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而言的,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性化分析研究,从

特殊中找出一般,从个性中找出共性。

3、研究的过程及步骤。第一阶段(2010年9月——12月)准备阶段。调查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各方面因素,分析课堂有效性教学和无效性教学的特点,借助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撰写方案,确定子课题,成立组织,明确分工,启动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借助各种研究方法开展下列具体研究。①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听、评、教活动,编写典型教学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②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性研究,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和编辑。③建立有效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对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完成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集编制。④调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可行性报告。⑤根据研究形成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和学生有效性学习评价制度。⑥根据不同阶段的研究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作出阶段性研究分析。

第三阶段(2012年1月——6月)总结、结题阶段。对不同阶段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归档,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鉴别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验收并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全校以至全县进行推广。

七、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为了加强本课题的组织领导,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课题工作领导组及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及工作职责。

课题工作领导组:

组长:权循熙(校长)

副组长:冯立龙(分管副校长,课题组负责人)

成 员:李广宏(教导主任、课题负责人)、邵永连(教科室主任、课题组成员)、王和彬(政教处主任、课题组成员)、王朝政(教导处副主任、课题组成员)、王忠华(教科

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

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冯立龙:负责课题的论证、方案制定,负责课题研究的统筹安排及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校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管理的调查研究,对课题研究实施全程指导、监控和成果汇总。

李广宏:负责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工作实施。邵永连:负责教师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工作实施。

王和彬:负责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方法研究的工作实施。

王朝政:负责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实施。

王忠华:负责课堂有效性教学手段运用的研究工作实施。

吴化运、谈宗淮、张勇、陈多廷、方良淑及各教研组长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工作。

八、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支持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给予充分的支持,保障课题研究 的顺利进行。学校先期投入一批经费购买相关资料、文献书籍,再者在具体研 究中投入经费作为研究人员津贴,对研究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

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九、预期成果

经过研究实践可能形成下列预期成果 a)课堂有效教学案例、教学实录。b)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总结报告。c)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集。e)课堂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f)课堂有效性教学优质资源库。g)阶段性经验总结和终结性研究报告。

第三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负责人:曹文忠 所在单位:恒口镇中心校 课题参与人员:何爱明、张先勇、张为民、李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1、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探究有效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来促使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

2、初三化学教学现状的需要。初三化学教学内容涉及“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十九个二级主题,教材内容有十二个单元,内容庞杂,学完教材内容需要近80学时,而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各科学习、复习任务繁重。再加之我区大部分学校地处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厌学氛围浓厚,学校实验条件简陋,好多实验无法做,有的教师干脆不做实验。所以只有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完成“提高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学习目标。

3、教育发展现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学实施能力中,要求教师能恰当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有效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目前,市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积极倡导教学改革,探讨如何落实“高效课堂”,这给本课题的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也使得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通过开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对我区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化学教师走出误区。

2,通过课题研究,能带动我区初中化学教师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理念,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明确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3.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边教边研,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全面发展,促进我区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4.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边教边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教师的专业水准得到全面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化学》上下册。

2.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的第一课堂,即以教室、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的,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教学。选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准备(有效备课)、课堂教学行为(导入、师生活动、作业设计、评价检测)、有效练习巩固等环节入手,通过调查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归纳梳理现实中教学低效的原因,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途径及方法。调研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研究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设计有效而合适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方案。探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是指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即关注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4,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三维目标,根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年五月)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短期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负责人:曹文忠,张先勇

2、实施研究阶段(201305~201401)第一阶段:(2013年六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启动课题研究。

(2)通过走访,听课等形式调查了解当前我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具体负责人:曹文忠,何爱明,李荣,张先勇。

(3)设计调查问卷,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及其成因,将问卷进行统计分类,撰写调查报告。

具体负责人:张为明,何爱明,张先勇 第二阶段:(2013.7~2013.11)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反思再学习,实践,总结出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经验文章。

依据研究内容,子课题如下: 子课题

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负责人:曹文忠)

子课题

2、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有效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方案,让课堂有效率(负责人:何爱明,张为民)子课题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负责人:张先勇)子课题4,如何编写高效的教学设计,开展有效备课的研究(负责人:李荣)

具体措施有:

(1)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2)以学校教研组为依托,开展 “如何有效导入——即情境创设”、“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集体备课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

(3)借助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2013.11~2014.2)

结合学生特点,按照编写好的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探讨出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全校范围内观摩课、示范课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评比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请专家指导。(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根据研究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案。(3)整理材料,撰写教学案例、论文、阶段小结。负责人:曹文忠,李荣,何爱明,张为民,张先勇

3、研究总结阶段(2014.02~2014.04)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撰写研究报告

负责人:曹文忠,李荣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各种课堂实践活动的记录资料、文字材料

2、调查报告

3、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4、完成《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摘要

一个好的讲师需要好的课堂效率,课堂扎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一堂怎样的课会是有效的呢? 要使课堂有效,就必须上好课。为此,教师应明确好课的一些基本征,有意识地不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切实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在“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教学

一、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质量低的原因

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的原因很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所以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一堂好课源于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3、师生互动性不强。目前,师生互动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好的讲师,要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吸引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在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笔者是这样导课的:木匠在木桩上钉钉子时,常往钉子上吐唾沫,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用真实的生活素材举例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抓住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原电池工作原理时,我是开设了随堂实验,让学生自带一个橙子,来同桌配合组装成一原电池装置。观察二极管是否发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被激发出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框架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效果。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备课要充分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改革。

2、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起点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可让学生通过查 找资料、做家庭小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究有关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方法等内容,并设置以下探究问题 :①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②什么是酸雨? 酸雨可分为哪些类型? 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③酸雨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治?④ 收

集雨水并测定其P H,分析本地区酸雨的危害情况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要求写出探究报告)。仅二氧化硫的性质,就能设计出这么多探究的问题,可见,化学教材中适合探究教学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关键看我们是否想到去发掘。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时间、方式不 同,往往能够达到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的学生只要一听到提问题就会各种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对应的学习效果就会直线下降。但提了很多有趣且激发学生考虑的问题就会增加学习兴趣。

“怎样提出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们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该遵循新授前提问,搭桥铺路;新授时提问,抓住重点;训练时提问,抓住联想的原则。只要教师立足教材,把握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并选择提问的最佳时机,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的方法很多,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应。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 ”。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首先演示“我家的番茄会唱歌”这样有趣的水果电池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用铜片、锌片、导线、西红柿 如此简单的装置竟然能发出电来,觉得深奥的理论离现实生活更近了,大大激发了弄清电池放电的化学原理的强烈欲望,听课效果格外的好。化学是自然科学,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本身就充满了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实验引入的同时,教师实际上是把自己对于科学课程的感情、思维方式、操作技能、认识态度等呈现给学生,这样做,能够潜移 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和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育。

再例如,在化2(必修)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时,原子弹的爆炸,节日美丽的火焰,缓慢锈蚀的青铜大钟,溶洞中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塑料制

品的老化,煤炭和石油 的形成;工程师研究提高炼铁转化率的艰难历程,硫酸厂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的探索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竟然有如此惊人的差别,感到太神奇了,同时认识到化学反应速率是可以改变的,等等,带着诸多思考进入新课学习,效果当然相当好。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现象 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永远充满着变数。无论教师课堂设计得如何完美,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总会出现与事先设计不一致的情境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课后进行反思及再设计。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来说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它具有挑战性,是一种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高 问题意识,优化思维品质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最佳的纠错手段。教学反思可优化教师认知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性,对于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理念能否得以实施和落实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又在于其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于能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关注学生发展”的今天,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课堂语言仍然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工具。对于具有不同智能组合、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郵别与选拔”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应该要重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培养,并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宝华中学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教学策略 新思考网

[2]王祖浩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稿)[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5,(3):42-45.[4]周青.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9-92.[5]闫蒙钢.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概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147-150.[6]杨文娟.构建新的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7,(7):49-50.[7] 丁平.浅谈如何进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明[J].教育革新,2006,(4):80.[8]郑先玉,张敬相.怎样做好课堂教学评价[J].机械管理发展,2010, 25(1): 158.

第五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11年6月20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活动与阅读兴趣”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探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是“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理念。

2、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让学生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4、有效地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5、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阶段: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第二阶段:积极探索课外阅读的方法,让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第四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改变学生、班级的面貌,让学生在书香班级中快乐成长。

五、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1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中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5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课件等;

2、编写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下载积极心理引导下的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心理引导下的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引导学生课堂积极发言

    如何引导学生课堂积极发言 摘要:《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着重使学生在倾听,表达和应对等能力方面有所发展,提升学生人与人之间友好交际......

    《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JJS2011-048 《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意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

    《导学稿教学模式下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西安远东第二中学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从XX年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推行导学稿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还不断深化探究教学,完善导学稿教学模式,在课改工作中积......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论证会纪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开题论证会记录 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7日下午教研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及全体数学教师 议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内......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论证会综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论证会综述 课 题 名 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学 科 分 类:数学课题负责人:向家富负责人所在单位:茅坪场镇中心小学开 题 时 间 :2013年11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合集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西屯中小崔红梅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の實踐和研究》開題報告 ●薛坪鎮薛坪中心小學 一、課題の提出 在新課改の大潮中,很多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精彩の課堂教學展示,曾一度讓眾多一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