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校考察学习体会
名校考察学习体会
XX年10月8日至12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对xx省xx一中和xx十七中的考察学习。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有意识地回到历史、回到传统、回到文化的视野来创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的“特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取向,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已经成为学校文化建设。xx一中打造了他们的“和容”文化,xx十七中积淀着他们的“尚美”文化。两所学校都有相同的办学理念,那就是“聚名师,办名校”。xx一中的老师们有一种甘于奉献精神,十七中的老师们更多体现一种寻“路”的智慧。
一、xx一中考察体会
1、校园建筑布局和谐、有序,四栋教学楼和四栋学生宿舍独立、对称,互不干扰却又方便教师、学生开展教学。使我们都共同感叹学校在设计建设时的科学分析与远见。
2、教师队伍善专研,乐奉献。学校在各种国内甚至国际大赛能够屡屡夺取大奖,与每位教师提供的亲情化、全方位的服务密不可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付校长介绍学校从高一入学开始,就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9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由6名学生和1名指导教师组成,教师不光要教书,还要育人,而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可以算是一个和谐温暖的“小家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这样,学习有困难,家庭有困难,心理脆弱的学生,更能健康成长,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我觉得这才是实实在在爱的教育。10月8日下午,我有幸听了高一年级李朝霞老师的一节历史公开课。这种一周一人一节公开课的做法,已经成为学校老师的教学常规。李老师准备很充分,学案导学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内容轻松吸收,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材料充实且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详略得当,师生课堂交流无障碍,课堂气氛活跃,使我不得不佩服一中老师的严谨与认真。
3、学生的勤奋、自觉。走进一中的校园,看到学生都是忙忙碌碌的。尤其是下午放学,学生只有30分钟的吃饭时间,紧接着的就是晚自习。实际上,我觉得一中学生的成绩,也不完全是因为学生基础好而获得,主要还是学生自身的刻苦。学生为何能静得下心读书,主要还是源于他们的自觉。学校领导介绍说他们的老师并没有像我们一样来学校赔学生上晚自习,他们周六也没有组织学生上课,当时我们都挺惊讶,那学生的成绩如何提高?实际上,这一切都得益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独立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学生每天照样上晚自习,周末同样呆在学校,但他们都在教室上自习,班主任偶尔来看看,而自习的纪律是很好的。我们曾经询问过一个学生,为什么他们的晚自习没有人说话吵闹,他的回答是:“没有谁能找到他人闲聊”。我也期望着能培养出这种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是因为班主任的威严,也不是因为班主任的魅力,而是源于学生的自我意识,不过我仍然相信,我们的学生同样也可以做到这些。
4、艺术教学中探索道路。xx一中的美术教学尽管不是我们此行主要考察的项目。他们美术教学方式也与我们相似,但却具有了培养艺术类特长生的良好氛围。学校在每个校区设立了十余个音乐、美术模块工作室,实行了模块教学。其中,美术学科设立了油画、农民画、设计、书法、陶艺、摄影等模块工作室,音乐学科设立了歌唱、演奏、创作、表演等模块工作室、体育学科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模块。学校还专门把太极拳作为集中体现“和容”文化的一项特色体育项目,开设了太极拳课程,组织开展了“师生同学、同练、同赛太极拳”活动,课间操也打太极拳。朱校长深有体会地说:“他们的艺术老师确实比我们的老师更有艺术气质,长长的头发,还有专业性的一个艺术老师负责一个画室的模块教学”。学生的兴趣需要启蒙和指导,更需要在艺术各个领域有更高造诣和乐于投入和奉献的专业教师,而我感觉到一中已经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了。
二、xx十七中考察体会
xx十七中是我们此行美术教学考察的重点学校。10月10日,踏进十七中的校园,尽管学校面积不大,但能感受到“尚美”校园文化的魅力。干净、清静、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不愧为花园似学校。学校最显著特点是专门建立了一栋艺术办公楼。走进这栋艺术大楼,我立刻就明白了十七中能摘取xx市,甚至xx省艺术教学成绩桂冠的缘由所在。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严峻形势,在xx二中和其他众多高中学校的激烈竞争中,另辟蹊径,以艺术生教学为重点发展方向,树立自己的教学品牌,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这是今天十七中最成功,也是最突出的亮点,是他们引以为豪的经验。现在的十七中正是因为艺术特长生的教学优势在xx省的高中学校中获取的一席之地。他们的探索与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995年之前的十七中,艺术特长班的教学模式与我们相似,1995年之后,能成功调整办学模式,主要基于其之前就是一个艺术学校的文化底蕴,继承了这个培训学校的部分专业教师,自然可以吸引一些优秀的特长生就读。XX年学校在特长生教学成绩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增加招生人数,每届规定招生两个教学班。在艺术班的招生、管理、课程设计及教师教学等方面,确实有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当然,有些做法我们目前并没有条件学习,比如:盖一栋专门的艺术教学与办公楼,面向全市甚至全省招生最优秀的艺术特长生等。但是,有一些方法对我们还是有所启发。比如:重视音、体、美专业教师的招考选拔,创造条件提升学校音、体、美老师的专业水平。比如,选派去知名大学进修,参加各种全国性的培训或画展,参与各类专业学术研讨等。也可以像他们一样,高一时就确定招一个艺体特长班,按专业分数和中考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我认为只要有了优秀的教师,这些都是可以做的。就算一开始我们招不到最好的学生,但我们至少还可以为学校、为家长、为文化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找一条出路。我们还可以学习他们给每一届的特长班安排两个班主任,一个专门管学生的文化成绩提升,另一个关注学生的艺术、体育、音乐等特长进步,定期开碰头会,相互协调、配合,这些方法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
目前,十七中的美术教学方式方法主要基于其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我认为有许多我们也已经做或正在做。我们没有条件照搬照抄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我们可以一边干一边调整。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我的思考与建议
1、学校艺术、音乐等专业教师要“送出去,请进来”。我们的艺术教师其实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带出学生的却没有。这不能完全怪我们的老师,他们需要学校多提供机会外出学习,提升专业基本功,扩大眼界。学校本身也要重视给这些老师搭建开展活动的平台,鼓励他们探索特长教学的新路子。把我们现有的老师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对音、体、美等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引导。“请进来”需要我们充分收集信息,利用各种资源,把本校通过学艺体走出去的优秀学生,或其他学校、培训机构的优秀教师请到学校,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这样,学生既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某个专业,学生、老师们的成长经历也可能会他的高中学习有启发。高二刚开始,我做过这样的尝试,通过之前毕业学生的关系请到中国美院曾经的一位建筑设计专业的高考状元,很热心地他从杭州坐飞机到贵阳,用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的学生讲述了他的高中求学和成长历程,然后,匆匆飞回杭州。这一堂课学生受益很大,很多学生从此时开始树立目标,立下决心拼一把。
2、转变观念,引导鼓励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读艺体。只要把培养专业教师的事情做好,紧随之后的许多事情就好做了。有了优秀的教师,自然就能够吸引优秀的学生。不过,目前我们还得尽可能给那些有特长基础和天赋,文化成绩也不错的学生提供帮助,鼓励他们通过走艺体考更好的学校。这样,我们才能突破“后进生就选特长班”的传统观念。我们是应该给这部分孩子寻找一条出路。但这种做法既消耗更多精力,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成绩,更不要说形成品牌了。说实话,在这种观念和方式下组织形成的艺体班,班主任是最辛苦的,也是最受气的。这部分学生本身需要老师帮助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文化成绩基础较差,学习缺乏动力,班级问题不断,老师伤透脑筋。但是,最后结果可能还费力不讨好,学生不舒服,领导不认可,为数不多的班主任费自己还是扣得最多的。我觉得学校现在的艺体班级,学生组成确实太复杂,音乐、美术、体育、播音主持、表演、舞蹈……简直就像大杂烩。甚至我们艺体班有一半多的学生并不是艺体生。学习人家的经验,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专业教学上小班化,每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专门设立一个班主任,不论年级定期安排课程集中进行专业学习。我们还要仿照人家做我们曾经做过但却没有坚持做的事情。别人的经验证明,初中升高中时就应该明确招收特长生,录取既要专业成绩要求,也要关注文化成绩,按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共同排名,从高到低录取。我认为这是学校现有条件下办特长班较为可取的方式。因为有竞争才能激发、选拔出好学生,也才能找到好“苗子”。
3、重视艺体班英语教学。艺体生的高考,尤其是美术专业考生,英语成绩不可忽视。我觉得我们大多老师的观念是错误的,他们总是在强调:“文科生主要看数学,数学好就有机会”。那艺体生呢?艺体生除了文化成绩,其次就看英语成绩。英语过不了有些学校的划线,就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看到一届又一届艺体班的英语教学,我打心眼里着急,文科生本身就是数学基础不好,如果能够在英语学科上有高效课堂,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给予技巧方法,这个学科是可以短期取得突破的。但是,我们的学生难以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就目前学校艺体班的学生状况来看,不是说要求教的多好,而是需要一个充满激情、乐于专研、了解学生基础以及能提供各种学习技巧且富有耐心的教师,我们的学生不是不想学好或不能学好,他们需要老师帮助树立兴趣和传授学习技巧和方法。
4、艺体班级配备具有耐心、懂得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人家叫艺术班,我们叫艺体班,实际上完全是“大杂烩”的班级。学生组成复杂,需要教师充分了解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想法,以及文化成绩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状况,甚至于还有个别学生不愿学习的原因等等。这些琐碎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需要教师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点点滴滴做好。不要“讨厌”学生,更不能“放弃”学生。老师真诚地去帮助学生,为学生的前途考虑,学生是能够感知、体会到的,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学生与你敞开心扉交流,老师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我们艺体班的学生,多数文化基础是比较弱,老师若是不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课堂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实际上这样的班级对老师上课的要求还相对会高一些,比如:你得富有幽默感,你得专业上扎实、有独到见解,你得熟练运用课堂教学艺术,你得无障碍与学生实现心灵沟通……我看到过老师被学生否定,我也看到了学生消极应对老师的课堂。其实,这些都不应该怪我们的学生。老师不能成天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个班级学生基础太差了;这个班级学生习惯太差了;那几个学生太调皮了,把班级搞坏了”。实际上,学生以前就这样了,他需要你的帮助,而不是谴责。我们个别老师上这样的班级时观念有误,有时不经意间说话就导致学生反感了。如:“这个问题,艺体班不用掌握”,学生想,凭什么呢?你这不是看人下菜碟——看不起人吗?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了心灵沟通障碍,课堂效率自然会受影响。XX届学生已经毕业,有老师说我的学生是我给“泡”出来的。实际上“泡”不是严管,天天守着学生,我们更多的需要观察,多了解文化成绩或行为习惯上点滴进步的学生,及时鼓励他追求“真、善、美”。我们也要关注、重视学生的每一次小小错误,及时引导和帮助,使他认识并抛弃“假、丑、恶”。我不知道老师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看到学生偷偷留下眼泪后,你对这个学生的思想引导基本上已经成功了,她会在之后的生活、学习中让你刮目相看,创造着奇迹。我们艺体班的学生很需要能让学生自觉流泪的老师。
5、办艺体班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学美术,我们需要充足的、专门的、有特色的各种画室,可我们高二年级了,就连想进学校唯一的画室都挺困难,怕弄坏这里,摔破那里。我只有给学生想尽办法找一间临时可用的教室凑合着用,学美术、学钢琴、学古筝、学吉他……都给他们请到这里去,大家想想,能有优秀的创作吗?学校若真的重视,就应该先改善基础设施,给有各种兴趣的学生提供练习的环境,提供指导,这些事情,只要开了头,认真做好第一遍,它的优势是可延续的,这样才能在艺体班教学上有成绩、有突破。
总之,要想成为名校,要聚集和培养优秀教师,才能吸引到优秀学生。没有优秀的学生,我们也要鼓励并塑造他们成为有用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第二篇:考察名校体会
在附中学习的几天,震惊了我们的神经,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从来没想到中学居然可以这么办学,从来没想到附中学生的素质是如此之高。当我们的其他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还在为高考升学率而苦恼,勤奋时,作为引领xx教育的第一名校——xx师大附中早已将硬件指标抛于脑后,转而提出做有责任的中国人这一育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内涵建设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积极推进。
附中办学成果显著,教学质量骄人——xx年高考学校一本录取率82.7%,二本录取率97%,学生录取质量,大部分学生被录取为国家211,985大学,更有多名学生留学新加坡,高考理科状元出至附中。其高考高升学率引跑xx教育,成为xx教育的一大特色品牌。在刚刚结束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成为首批示范高中。
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绝不是将应试教育,将高考作为学校工作的目标,学校以培养有责任的中国人为校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号召学生积极参加,街舞社团,数学棋牌社,各种管弦乐团,将学生培养成会读书,会生活的人。附中学生会更是办的有特点,有特色,在xx年xx省团委评选优秀学生会时,xx师大附中成为唯一一个中学学生会入选。学校的健美操表演队,多次获南昌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学校是xx省奥利匹克数学,物理,化学培训基地,无数的附中学子在竞赛中夺金斩银。学校高中部,晚上没有晚自习,星期六不补课,即使高三学生也是如此,这在xx教育界开创了先河,其他学校叹为观止,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因为不补课而下滑,反而将更多学生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育发展迅速,增长势头强劲。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附中依然占据全省中学高地。全校40多个教学班,学生3500人,在运动会赛场上,报名参加运动项目的达xx余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高三年级紧张的学习压力下都纷纷报名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全校全民体育素质得到极大提高,体育精神得到极大弘扬,体育特长生几乎每个班都有,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运动员呈现显著增加趋势。
学生生源素质,文明程度极高。xx年附中均衡线最高624,统招线589,(总分640),创历史新高,为历年之最,大面积中考数学116分,考满分的人也占一定比例。优秀的生源是学校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基石,学生在附中学习成长又得到的更好,更高,全面成长。附中门口是北京西路,由于建地铁口,不能横穿马路,要走天桥,附中学生几乎没有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的。学校没有乱扔垃圾纸屑的不文明现象,见到老师一定会说老师好。文明礼貌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我想,附中的学生有这样的文明的素质,他们从附中毕业走进大学,走入社会,必将受益于附中三年的培养,必将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
附中办学声誉,社会影响日渐扩大,xx年附中均衡线最高624,统招线589,(总分640),创历史新高,为历年之最,吸引了来自各个地方无数优秀学生家长,有的同学本已达到南昌二中的统招线(和附中办学实力相差不大的学校),为了能进附中情愿花择校费好几万。由于日渐良好的办学声誉,南昌一中,二中,三中,外国语学校,这样一些南昌市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也纷纷流向附中。目前附中积极响应社会需求,组建红谷教育集团,已有青山湖、滨江校区,两校齐飞,两轮并进,成就着附中的辉煌!
第三篇:赴江浙名校考察学习体会教师教研网
赴江浙名校考察学习体会教师教研网
3月21日至27日,市教育局杨局长带领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各普通高中校长一行37人赴江浙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考察。
考察团在一周的时间里,先后考察了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杭州市江心岛实验学校、杭州市第二中学和江苏省泰州中学、南通市海安中学、木并 茶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等6所名校。考察团成员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师生,面对面聆听了知名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经验,近距离感受了生动的课堂教学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思想与智慧碰撞,启迪与感悟交融。
江浙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一批著名高中的办学经验和成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此次组织大家赴江浙著名高中考察,旨在学习借鉴名校长优秀的管理经验,高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举措。一周的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探讨了问题,可以说收获是很大的。
下面我把江浙学习考察的体会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江浙6所名校的基本概况
这次考察的学校有办在省城的、地市的,还有办在县市的,乡镇的,基本上是百年老校,文化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师生举止文雅,建筑质朴大气,校园绿色生态。
--杭州市江心岛实验学校。是杭州下城区教育局为满足三里亭小区居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将杭州市江心岛实验中学整体移植过来的。学校以构建生态校园为目标,实施“三维成功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校长陈锋2003年从温州调任该校校长,教授级特级教师,浙江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导师,浙派教育家。
--杭州市第二中学。1951年与 “蕙兰”教会学校和浙大附中合并为杭州第二中学,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近年来该校大胆改革创新,在高中三年比其他学校减少1000课时的情况下,办学成果斐然,高考成绩列全省前茅,每年向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保送优秀毕业生30多名,到世界名校20多名。有三名同学分别获得第16届、第29届、第32届世界中学生物理、生物、化学奥赛金牌。有2名同学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校长叶翠微,北师大、华东师大、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派教育家。于2000年通过全国公开竞聘,自广西北海教委副主任、北海中学校长任上调入该校。
--江苏省泰州中学。胡锦涛的母校,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百年名校。国家级示范高中、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现有59个班级,在校学生3200人,与澳大利亚特来蕾根大学结为友好学校。学校以明理达用为校训,以培养领袖风范、领军人物为育人目标。每年有100多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录取。校长蒋建华,原海安中学副校长,2003年担任泰州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获第七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江苏省海安中学。位于江苏南通市海安县城。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学校。近年来坚持“服务至上”的办学理念,走精品化发展之路,办学成绩突出,每年有20多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01年以来,高考高分段人数在全省连续“六连冠”。校长储有杰1987年担任海中校长,后任海安县副县长,再回到海中任校长、书记,县人大副主任。
--木并 茶中学。位于江苏如东县 木并 茶镇。生源全部来自方圆20公里的农民孩子。以二流生源,培育一流人才,办学水平稳居全省前列,2005年全校901人高考,本科上线率96.45%,本一上线率79.47%,重点大学录取716人,生均总分582.57,比重点大学分数线高出22.57分,居全省第一。学校先后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确立为优先录取定点学校和优秀生源基地。被教育专家们誉为“ 木并 中现象”。江苏省四星级学校、“人民最满意的品牌学校”。原任校长姚止平,兼任海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去年因公殉职。现任校长王继兵为原教学副校长。
--南京市金陵中学创建于1888年,现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该校以追求师生的生命个体成功、快乐和幸福为追求目标,学生兴趣广泛,办学成效显著。目前已有2008届高三学生24人收到美国、加拿大等高校的录取通知书。85名同学取得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学校与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知名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校长邹正江,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二、江浙名校的主要经验
(一)有追求卓越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强烈的服务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使这些学校都走上了一条精品化办学道路,但这些校长却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如果试图解读,我认为体现在他们身上有“三气”。
内心淡定,有一种静气。人大附中刘澎芝在谈她为什么选择校长这一职业时,充满深情地说了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这些校长都追求一种理想,一种境界,选择做一名职业化校长。杭二中叶翠微校长走南闯北,经过商,当过官,但他说最能锁定他心的是校长这一神圣的职业,笃志要当一名优秀的职业校长。海安中学储有杰校长从副县长的位置上又回到校长岗位。江心岛实验学校陈锋校长谢绝了当副局长的安排,原 木并 茶中学姚止平校长更是一辈子扎在了一个偏僻小镇。他们舍得板凳坐够十年冷。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拒绝各种诱惑,做到知行统一,内心和谐,保持一份心境的纯粹,让人肃然起敬。
求真务实,有一种大气。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能够准确把握实践中出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思考,萌发独到的见解,生发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
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是这些校长共同的优秀品质。“我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第一。”这是杭二中叶翠微校长的话。他是一个教育理想的行者,一位具有大师风范的教育家,更是一个视教育为天职,敢想、敢干,活出了人生精彩的人。在当下许多高中校长还在普遍采取时间+汗水以求高升学率的时候,叶翠薇把关注人的一生发展和幸福放在办学的终极目标上,立志要把学生培养成卓越的二中人,杰出的中国人和优秀的国际人,坚持“不补课,不加班,不跟风”的三不政策,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之路,杭二中因此被老百姓称为天堂。
木并 茶镇在如东县的西北部,经济情况在全县属比较差的,镇上没有像样的饭店,我们吃饭步行了很远,但到该校考察学习的大客却来自四面八方。原 木并 茶中学姚止平是一位有崇高教育理想的人,他秉承80年济世救民的办学宗旨,坚持走“平民 木并 中,贵族精神”的办学之路,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扫地也要扫到全国一流的精神气慨,并升华为肯吃苦,守规矩的“ 木并 中精神”。
平易亲和,有书卷气。他们都从普通老师做起,一步步走向校长岗位。都十分注重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治校水平。“唯学、唯新、唯风范”不仅是叶校长的追求,更是这些校长的共同追求。王校长介绍,在姚校长的办公桌上还叠放着数十本学习笔记和整整齐齐的几十本听课记录。陈锋校长每年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校园里富有创意的宣传画亦是他亲自设计,他用多媒体为我们做极其生动的报告。海安中学副校长鞠党生,木并 中校长王继兵,我们所到得6所学校,都听取了校长的经验介绍,他们的报告思想灵动,见解深刻,看得出是多年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升华。他们学养深厚,思考敏锐,儒雅恬淡,骨子里透着一种贵族品质。就像浙派教育家定义的那样:是一个纯粹的校长,一个有主见的校长,一个追求师生幸福的校长,一个与人分享智慧的校长。
(二)充满教育智慧,具有宗教情怀
何为宗教情怀,我理解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教育是什么?广义上讲,教育归根结底是爱,是对人的生命质量、幸福指数的提升。很有意思的是这几位校长都不约而同提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办教育的宗教情怀。
从他们身上我们深感教育智慧既是一种教育资源,又是一种精神财富。叶校长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人,他认为做教育需要宗教情怀,要抱有对教育虔诚的爱。要纯粹一点,恪守良知,坚守精神。他善于用文化精神来面对和化解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困难。他提出“马赛克理论”,单个马赛克拼不出美丽的图案,告诉老师们,要注重凝聚力和工作的整体性,他提出“雁阵理论”,用雁阵飞翔的团队来昭示学校工作的目标性、团队性和协调性。他提出管理中的“狼性精神”,讲专注,讲勇敢,讲出击,讲配合。他提出教师成长三个指数:健康指数,幸福指数,魅力指数;学生成长三高目标: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
“放远我们的目光,绝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这是2001年美国“高中学生年”活动提出的口号。在杭二中、木并 茶中学、海安中学,他们都自觉摈弃了为了少数人的精英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选择了不是为了少数,也不是为了大多数,而是为了每一个的办学之路,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公平,更是一种教育情怀。
姚止平校长是 木并 茶中学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听了王校长的介绍,我到网上找到关于他的许多资料。姚校长出生在中南海一个高级干部家庭,却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偏远农村小镇的教育事业。他说农家子弟进学校,要努力让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他倡导以最小的投入办最大的事情,他的学校建得典雅、朴素、大气,校园里草木葱郁,环境优雅,恬谧宜人。然而建学校没有一分钱的欠账。量力而为,量入为出,既办好今天的事,又不影响明天办事。他的纯粹和高贵令人仰望。姚校长去世的噩音传出,短短十多天内数千网友撰写悼文,不难看出这位校长的人格魅力。
一位曾经的学生这样写道:敬爱的姚校长,是您,让我们的母校蒸蒸日上、如日中天;是您,让我们这些 木并 中学子,感受到了发自心底的骄傲和自豪。明年是母校80周年的校庆,校长,请您相信,再过80年,我们依然是“守规矩、肯吃苦”的 木并 中人。一位叫天涯游客的网友留言:姚校长:我是一个听过你讲学的人,你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你是我心里永远的好校长。
一位偏远小镇的园丁,一位农村中学的校长,没有显赫的职位,没有眩目的光环,为什么却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赢得了全国同仁的敬重?那就是他有一种大爱,深爱着这些农民的孩子。由此,我想到20世纪初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这个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回到祖国,举办乡村教育,致力于帮助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活出人的自信,活出人的尊严。时隔近一个世纪的今天,感慨之余,我们更应该积极思考平民教育的精神和意义。
(三)科学的方法,精细的管理,学校走向成功的秘诀
特色之一,在教学管理上,实行“捆绑式考核”,产生团队力量胜“球星”的效应。木并 茶中学地处偏远,教师队伍用一句形象的话说是缺少大腕级球星的二流球队。但他们扬长补短、同舟共济,形成了“抱成一团”、“拧成一股绳”的团队精神,无往而不胜。在教学质量的考核管理上,许多学校常见的办法是谁优表彰谁,奖金发给谁。于是学科与学科、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围绕成绩展开激烈竞争,教师之间各自为政,离心离德,甚至是相互封锁,设置壁垒。结果是成绩优者自然名利双收,成绩差者垂头丧气。而该校对教学实行整体考核,捆绑考核,避免了这种学科、教师、班级之间的无序竞争和无畏竞争。他们是学校鼓励冒尖,但必须是在“整体优化”基础上的冒尖。例如一个年级的语文学科,平均成绩要达到某一个水准,各班都必须超出这个基准,然后班与班之间的语文成绩才可以进行比较,如果一个班明显差了,该年级所有语文教师都要集中共同攻关;否则,整个年级的语文成绩是达不到学校所确定的“优良”标准的。这样一来,各班基本上齐头并进。学校给每一个班级定目标,能不能实现主要看后进生,因此,教师都把后进生看作自己的宝贝,在他们身上投入更多精力和关爱。这些学生没有一个当看客,没有一个当陪衬,每个人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
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成绩考核的方法问题,本质上把集体精神和团队力量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和高度。也艺术地解决了“短板”问题。
特色之二,提高执行力,抓精抓实抓严教学常规,追求高效益,不做无用功。杭二中建立了以“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时间利用率”等为必要条件的“理想化课堂教学模型”,引导教师努力探索 “理想化效果”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由被动吸收型向主动求知型转变;教师由牵引型向指导型转变;教学由高消耗型教学向高效率型转变。海中每周一次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上的“疑难杂症”集体“会诊”,课堂教学中强调“五清晰”。即教学目标清晰、知识框架清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语言清晰、训练要点清晰。
特色之三,教师从关注怎样教走向了关注学生怎样学。杭二中明确提出靠加班加点只能是竭泽而渔,是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学校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下大力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与此同时,他们在制度上严格保证,学生每天早上6点20起床,晚上10点必须休息。晚自习2小时40分钟,一层楼只留一个老师照看。双休日不补课,不加班。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三年高中少上1000节课,效果却比别人好。因此他们的学生不怕放手,而且放开能学好。其他学校在教学中普遍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和深度,关注思维的品质。注重唤起学习内驱力,打开学生思维之门。
特色之四,把高三教学当作一项事业,教师多吃苦,学生少受苦。在高考备考上,各校普遍注重抓精考试,以一当十,不让学生钻题海,进行大量重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劳动。所有试卷均由教师筛选和重新编制,要求总结归纳提升,尽最大可能使每一份试卷、每一道题目拥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能让学生举一反
三、以简驭繁。在基础知识方面做到了“全面布控”,全面过关,一个不漏。所以,他们的高考人平分年年都在全省遥遥领先。同时也形成了短处抓合格,长处抓特色的精细化教学风格。这是一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事情,如果有秘密,那就是说了就要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认真精神。而在复习资料的重组和优选上,我们哪所学校不是三令五申,但不少教师却没有这样做,没有选择地下发复习资料,造成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的浪费,令人心痛。
特色之五,注重增强制度建设的魅力。各学校在制度建设上把师生发展作为制度建设的目标,实行柔性管理,把不许师生怎样变为要让师生怎样,使冰冷的变成温暖的,形成了尊重、理解、民主、科学的制度文化,增强了制度的生命力和激励作用。正如陈锋校长所说,制度只能看守学校,但没有生命的律动和人文关怀。
(四)名校荟萃名师,名师推动名校发展
这些学校的老师整体素质都很高,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特别注重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学校更是十分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为他们搭建舞台,把他们的精力、心力和情感都调整到峰值状态。形成了一种特默契、和谐、团结的氛围。有一年 木并 中安排5位从没有高三教学经历和经验的年轻同志担任高三年级数学,他们团结拼搏,携手共进,创造了高考数学平均分比上年高出17分奇迹。
海中注重为老师们营造一个有温暖、有关爱,有事业,有前途、有依靠的大集体,他们视海中为理想的家园。一位曾在海中工作后到国外留学多年的老师回国后径直来到海中发展,学校为他专门成立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心”,使他的事业得到最好的发展。一个县城里的高中,近几年却先后评选了7名特级教师。海中的老师们想得最多的是我能为学生做点什么,没有一个搞家教,学生需要补习,老师无偿辅导,有求必应。学生午休期间,班主任在楼上走动,怕鞋底响声惊醒了学生,脱下鞋赤脚走在走廊上。
学生天天感动老师,老师天天感动领导,领导天天感动大家。学校成了师生诗意的栖居地,谁说和谐不是生产力呢!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深厚宽广,不仅是三年后高考取得辉煌,更要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不出智力差的残次品,体质差的废品,品德差的危险品,心理差的易碎品。
江浙政府普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政策层面上出台了在中学教师中评定正教授职称和功勋教师的举措。仅杭二中就先后涌现出功勋教师、教授级教师、特级教师20名。这些老师中有的指导学生荣获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金牌。有的著书立说,有的到全国各地讲学。各校均重视教师培训,实施“青蓝工程”,强化集体备课,抓实教育科研。木并 中有行政听课制度,每周由校长指定被听课教师,全体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参加,听完课后要写出课堂评价报告,下周一行政会上由校长点评,指出一周课堂教学的优劣,制定措施加以弥补。
(五)注重以德育人,构建了和谐、激情的师生生活
现代的教育设施、鲜活的文化载体,定位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到江浙考察前,曾上杭二中校园网,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所吸引。生活技能节(切菜、穿衣、垃圾分类等)、女教师魅力展示、女生节、学生社团,构建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金陵中学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女排主攻手孙 王月 台票等近百名健将,金中女篮曾多次代表中国出访日、韩等国。有学生的作文入编现行高中教材。
同样是每天见惯了的早操,但不一样的是海中学生早操像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阵,数千人的队伍横看、竖看,不管你怎样看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包括进场退场都是一丝不乱,井然有序,让人叹为观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无处不争先、无处不精致、无处不完美的品质。这一点我们在学生的教室里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一个教室里的标语是这样书写着:三千越甲可吞吴,百二雄兵终属楚。怎样一种壮志凌云的精神状态!让我们这些前来参观的人也禁不住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三、江浙考察引发的思考
1、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普通的事做好就不普通。这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分析这些学校成功的经验,并无特别过人之处。关键是他们一贯坚持,始终坚持,把简单的事,普通的事做到了极致。有一个经典故事:苏格拉底要每一个学生在一年之中每天甩动手臂三百下,结果只有柏拉图做到了,所以他成为大哲学家。
2、一个好校长才有一所好学校。央视曾采访杭二中叶校长:什么是好学校,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更重要,叶校长说,庙大不一定出高僧。好学校的关键在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领跑人。
3、唯学、唯新、唯风范。唯学-学习使我们更加具有科学发展观,更加尊重规律,更加理性,更加激情。唯新-要有对教育智慧的灵性发挥。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唯风范-做教育,做校长都应追求一种境界,有境界才有风范。
4、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精品化、特色化道路 办教育要讲科学,实干还要加巧干。教师教学由怎样教转向学生怎样学,学生学习由控制型学习转向研究性学习,学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增强执行的力度,减少执行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5、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放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首位,对师生充满人文关怀。要加强德育,虚功实做,特别注重涵养一种精神,塑造一种品质。
第四篇:考察学习体会
考察学习体会
黄萍
根据《我校2010年党务干部培训方案》,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六十五周年,学习我党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亲身体会“西柏坡”精神,同时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倡导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再塑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为推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我院党委组织各基层党总支书记到西柏坡及唐山考察学习。
2010年10月12日, 我们怀着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西柏坡这块神圣的土地,开始了我们的考察学习的第一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曾在这里开展土地革命、指挥著名的三大战役并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也就是在这里,我们党从这里走进北京、走向全中国。我们追寻着那段浩荡不朽的岁月,访寻着伟人们的足迹,领略着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
西柏坡记录了中国革命的一段重要历史,我们从中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艰苦奋斗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如胡锦涛书记看完西柏坡后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参观周恩来同志旧居,在周恩来同志旧居里,南厢正房的东屋的整整一面北墙上贴着大大的全国地图。在大决战的日子里,这间军事指挥室里经常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缜密的思维,为各个战役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着周恩来统治和邓颖超同志在西柏坡的合影,寝室里的书架是是个多功能的书箱,合起来是书箱,展开便是书架,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了这个书架。在办公桌上明显的位置上方有一个磁碟盖儿的瓷杯,里边还有一个不为所人知的故事,讲解员用快板儿的形式生动的讲述了故事的由来,故事感染着每一个人,同时值得人们思索的是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不能只停留在老一辈的革命家身上,它更应该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发扬光大。
西柏坡考察学习之行,恰好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使我们对老一辈革命领袖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了解。给了我们正确认识历史、体会艰苦奋斗精神的机会,这次从温入党誓词,对我们这一代人更有教育意义,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艰巨而伟大的。让我们牢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畏艰难,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添砖加瓦。
10月15日,考察的第三站,为“大力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倡导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再塑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为推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进一步增强党政干部的爱国主义情操,我们参观考察《唐山大地震》博物馆。《唐山大地震》用浓烈、饱满、深沉、细腻的感情和精心的制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致认为是一次触摸历史、反思历史的机会。特别是观看影片《唐山大地震》,把灾难来临时的无情瞬间与灾难无情人有情、公而忘私,患难与共,解放军是人民的守护神之间的反差强烈的表达了出来,使官兵身临其境,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感受颇深。通过观看影片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加深了我们职责使命的认识,激发了同志们的爱国热情,产生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树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为推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打牢我们思想政治基础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第五篇:考察学习体会.
上良中心小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龙门中心小学
2012年11月16日,我学区组织13名教师赴上良学区进行观摩学习,我校有5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各位老师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的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如章晓娟老师的语文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法新颖,学法得当,整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她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兴趣。
2.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张老师在课的最后,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一课结束时,老师引导学生要正确对待人生中的俩种爱,即鼓励的爱和批评的爱,使学生获益终生。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2.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课文读的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评价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另外,比那次教学观摩最大的收获是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当前我们要狠抓的重点。
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学习,我才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前我总做一个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人,认为自己很前卫,然而,通过学习以后,我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谓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应该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就像周益民老师说的那样,要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要与学生一起进步,其实,老师的进步是通过学生的进步来体现的,学生可以完全成就一个老师,可以帮助一个老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因此,不仅要学生进步,而且要伴随学生一起成长;
其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修养,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热爱自己职业的老师,才会从心底里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学习方面,我们要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要用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以一种锐意改革的精神去对待我们的教学,要把以前的陈旧观念通通去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执教,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借鉴他人的方法,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在扩充知识结构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四,要结合当前的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如何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研讨会,我认识到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要热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后进生,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真正成为学生的学科带头人,要让学生尊敬我们,喜欢的我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我们的课,在教学中,我们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不要随便动不动就批评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把他们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把他们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老师教学的工具,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思绪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他们,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有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道克服困难;
总之,无论怎样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我们都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刷新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直到终老,并且,我们要把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也从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为之不断地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