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东地区名校考察学习心得
华东地区名校考察学习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海滨教育中心组织的华东地区名校考察学习活动,期间聆听了2位专家的讲座,走访参观了6所名校,并听取了6位校长的有关各个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教育管理、教师培养、学生发展等办学思路和理念的报告,对我来说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绝好机会,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加油的过程,通过学习、参观,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看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对我本职工作的促动
在此次华东名校考察学习中,对我促动很大,我了解到了华东地区教育改革的脉搏,领略了所到学校的特色,也广泛汲取了他们教育的先进理念。从几位教育专家、校长的报告中,全方位地了解了他们的办学思想、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虽然,有的学校的办学性质与我们不同,他们的管理方式也具特性,比如集团办学校长的权利很大,教师的聘用、职务的任免、教师的奖励等等校长说了算,可以说是铁腕政策,教师为了生存严格遵守制度,学校在管理方面有很多优势,学生的收费问题他们是名正言顺的,这些都与我们不同,但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杭州师范大学教周俊教授的“教学制度文化的反思和重建”对我们学校的制度建设有很好的启迪,杭州学军小学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建平中学的“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有独特的做法,这些好的学校建设性方面问题的阐述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思路可以说是有了一个新的飞越。
二、学校教学制度的文化建设
杭州师范大学教科院硕士导师、周俊作的《教学制度文化的反思和重建》的报告,对我颇有启发,结合本人实际教学制度文化工作,有很多地方应从根本上进行完善及改进。周教授为什么提出教学制度文化的反思和重建,就目前一些中小学在教育管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教师制度的失调以“分”为本、以“升学率”为宗旨、以“量华”考核为基础、以“奖惩”为目的的制度上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分数至上、教研实效低下等诸多不利于学校教育发展的现象发生,所以,要对现在教学制度文化进行反思和重建,周俊教授谈到: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以说“改到深处是制度,落实制度靠常规”所以,要建立有效教学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创新教学常规,如“写教案”与“上好课”的貌合神离的问题,应采取备课管理和教学检查相结合、区分对象、分层次要求、重视教案的形成过程,加强备课指导、集体和个人相结合,通用教案要及时补充完善。其次,要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既以学校为教研基地,以研究学校的具体问题为目的,以教师研讨为主,依托校外教育资源,重视不同学科的交流和整合。第三、构建“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最后就是构建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师评价制度,构建有效的教师实施发展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评价的积极参与,而形成同事、家长、学生共同的评价体制。
周教授的思想理论,很深刻地剖析了学校教学制度的文化建设。
三、学校管理的文化建设
一个好校长,能办出一所好学校,西湖集团小学总校长章献明,带领的西湖教育集团逐渐形成了以层级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人本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格局,在层级管理中,校长主要关注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发展方向、发展思路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人、财、物,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目标管理上,同时强调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靠规范行为,传承学校的传统既是学校的管理,“西湖文化“既是管理文化、教学文化、交往文化、学习文化,文化的核心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
章校长讲到校长要有超前意识:当老师在上今天的课的时候,校长要考虑明年的工作;
老师们在假期休息的时候,校长要考虑下学期的工作并作好安排;当老师们在领钱的时候,校长要想到明年能给老师发多少钱;学校发展,全靠你校长了……
校长的工作是一个很累人的工作,注定比别人休息的天数少,工作日多,注定头发要多掉,觉要少睡,工作时间多,要处理的事情多,要考虑的问题多,好事不一定到校长这里,但坏事一定会到校长这里,校长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并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成。
四、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学校的发展靠校长的管理和教师的实质工作,教师的素质和精神面貌直接体现学校的精神面貌。杭州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讲到新时期师德的内涵:“爱与责任”:它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爱,一种爱满天下的爱。与教育爱相伴而生的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教育承载着社会和每个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它的责
任也应孕而生。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新时期的师德精神应该是师德师风和师能的完美结合,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中的应有之义还应该包括丰富的学识、渊博的知识、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和高超的育人技巧以及堪为人师的高尚风范,亦即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汪培新校长谈到“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要提倡和谐、提倡合作,提倡个性发展,面向未来的个性化教育,学校的整体思想,校长有,每位教师也有,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整体,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点,校长与教师的关系要简单化,上下同心,左右同欲,让教师心里都有学校,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和教师发展的乐园。教师的培养工作应做到:
1、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有大爱精神),教师要有一师一母的爱。你的付出索要回报了吗,母爱是不求回报的,我教了学生,学生是不是会很快地成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是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2、教师职业价值的培养(正确理解教育本质),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能检测的东西不是教育的本质的东西,应是建立在分数之上的东西,大好学习基本能力、道德、身体健康、交流合作能力,给学生的口号是我的时间我做主,我的内容我选择,我的事情我完成。
3、教师职业心态的培养(要正确认识),一个吃面包的人与饿着肚子的人比,就有优越感,但他与一个吃鲍鱼的人比就没有了优越感,很多事情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五、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来自学校成员的智慧经验,精神与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的办学
风格与理念,在这方面上海建平中学给我的启示非常大,其具体做法:
1、形成学校发展的统一愿景:学校领导与学校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做对的事情,后者把事情做对,前者确定方向,后者实施计划,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一个人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只手表更精确。
2、激发教师的竞争与合作:很久以前,丹麦渔民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还没到岸就死了,只有一条渔船总是能带着活鱼上岸,原来,他们在打回的沙丁鱼舱里放两条鲶鱼,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在船舱里鲶鱼不断追逐沙丁鱼,于是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下来,我们可以引入“鲶鱼”式人才,通过他们的挑战工作,刺激学校成员的竞争意识,从而激活整个团队。
3、校本培训的基本思路:⑴树立核心价值,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了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⑵激发生命激情,要让老师真正体会到教育工作是教师自身生命激情的体现,也是自身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增强教师的学校的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⑶给予教师制度伦理的双从关怀—关注隐性文化,培育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打气谦和的新教师形象 ;促进文化成长,培养学者型教师,使教师在文化修养中提升自己,渲染学生、立德、立言、修己修人。
4、评价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好课的标准—“五个实”,扎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常态课)、真实的课(有待充实的课)。
我们的目标是: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流连忘
返的花园和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家园。总之,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我觉得整体上有所提升,在学校管理、教育工作、教学工作的观念上、方法上、手段上有所提升。我会将专家的思想、学习所得的理论、方法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与教学工作中,扎扎实实,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本职工作;最后是将本次的学习作为提高个人素质、管理水平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把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华东地区名校考察学习心得
华东地区名校考察学习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教体局组织的华东地区名校考察学习活动,了2位专走访参观了5所名校,并听取了几位校长的有关各个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教育管理、教师培养、学生发展等办学思路和理念的报告,对我来说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绝好机会,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加油的过程,通过学习、参观,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看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对我本职工作的促动
在此次华东名校考察学习中,对我促动很大,我了解到了华东地区教育改革的脉搏,领略了所到学校的特色,也广泛汲取了他们教育的先进理念。从几位校长的报告中,全方位地了解了他们的办学思想、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虽然,有的学校的办学性质与我们不同,他们的管理方式也具特性,但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上海微宁小学的“教学制度文化的反思和重建”对我们学校的制度建设有很好的启迪,上海七色花小学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有独特的做法,这些好的学校建设性方面问题的阐述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思路可以说是有了一个新的飞越。
二、学校教学制度的文化建设
听了南京市第三小学的的报告,对我颇有启发,结合本人实际教学制度文化工作,有很多地方应从根本上进行完善及改进。就目前一些中小学在教育管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
在教师制度的失调以“分”为本、以“升学率”为宗旨、以“量华”考核为基础、以“奖惩”为目的的制度上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分数至上、教研实效低下等诸多不利于学校教育发展的现象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创新教学常规,如“写教案”与“上好课”的貌合神离的问题,应采取备课管理和教学检查相结合、区分对象、分层次要求、重视教案的形成过程,加强备课指导、集体和个人相结合,通用教案要及时补充完善。其次,要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既以学校为教研基地,以研究学校的具体问题为目的,以教师研讨为主,依托校外教育资源,重视不同学科的交流和整合。第三、构建“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最后就是构建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师评价制度,构建有效的教师实施发展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评价的积极参与,而形成同事、家长、学生共同的评价体制。
三、学校管理的文化建设
一个好校长,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南京第三中学校长带领的教师逐渐形成了以层级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人本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格局,在层级管理中,校长主要关注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发展方向、发展思路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人、财、物,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目标管理上,同时强调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靠规范行为。校长讲到校长要有超前意识:当老师在上今天的课的时候,校长要考虑明年的工作;
老师们在假期休息的时候,校长要考虑下学期的工作并作好安排;当老师们在领钱的时候,校长要想到明年能给老师发多少钱;学校发展,全靠你校长了……
校长的工作是一个很累人的工作,注定比别人休息的天数少,工作日多,注定头发要多掉,觉要少睡,工作时间多,要处理的事情多,要考虑的问题多,好事不一定到校长这里,但坏事一定会到校长这里,校长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并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成。
四、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学校的发展靠校长的管理和教师的实质工作,教师的素质和精神面貌直接体现学校的精神面貌。杭州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讲到新时期师德的内涵:“爱与责任”:它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爱,一种爱满天下的爱。与教育爱相伴而生的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教育承载着社会和每个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它的责任也应孕而生。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新时期的师德精神应该是师德师风和师能的完美结合,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中的应有之义还应该包括丰富的学识、渊博的知识、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和高超的育人技巧以及堪为人师的高尚风范,亦即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汪培新校长谈到“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要提倡和谐、提倡合作,提倡个性发展,面向未来的个性化教育,学校的整体思想,校长有,每位教师也有,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整体,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点,校长与教师的关系要简单化,上下同心,左右同欲,让教师心里都有学校,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和教师发展的乐园。教师的培养工作应做到:
1、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有大爱精神),教师要有一师一母的爱。你的付出索要回报了吗,母爱是不求回报的,我教了学生,学生是不是会很快地成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是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2、教师职业价值的培养(正确理解教育本质),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能检测的东西不是教育的本质的东西,应是建立在分数之上的东西,大好学习基本能力、道德、身体健康、交流合作能力,给学生的口号是我的时间我做主,我的内容我选择,我的事情我完成。
3、教师职业心态的培养(要正确认识),一个吃面包的人与饿着肚子的人比,就有优越感,但他与一个吃鲍鱼的人比就没有了优越感,很多事情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五、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来自学校成员的智慧经验,精神与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与理念,在这方面上海建平中学给我的启示非常大,其具体做法:
1、形成学校发展的统一愿景:学校领导与学校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做对的事情,后者把事情做对,前者确定方向,后者实施计划,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一个人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只手表更精确。
2、激发教师的竞争与合作。
3、校本培训的基本思路:⑴树立核心价值,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了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⑵激发生命激情,要让老师真正体会到教育工作是教师自身生命激情的体现,也是自身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增强教师的学校的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⑶给予教师制度伦理的双从关怀—关注隐性文化,培育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打气谦和的新教师形象 ;促进文化成长,培养学者型教师,使教师在文化修养中提升自己,渲染学生、立德、立言、修己修人。
4、评价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好课的标准—“五个实”,扎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常态课)、真实的课(有待充实的课)。
我们的目标是: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和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家园。
总之,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我觉得整体上有所提升,在学校管理、教育工作、教学工作的观念上、方法上、手段上有所提升。我会将专家的思想、学习所得的理论、方法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与教学工作中,扎扎实实,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本职工作;最后是将本次的学习作为提高个人素质、管理水平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把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
华 东 地 区 学习考 察 报 告
一、学习考察概况
根据区委中心组全年学习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组的学习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快大发展”为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区委书记XXX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02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1%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 “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代发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发布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
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来自范文搜-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四篇: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范文)
华 东 地 区 学习考 察 报 告
一、学习考察概况根据区委中心组全年学习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组的学习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快大发展”为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区委书记XXX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02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1%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 “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代发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发布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02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
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 “数字九龙坡” 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
第五篇: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
一、学习考察概况
根据区委中心组全年学习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组的学习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快大发展”为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区委书记XXX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02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1%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 “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代发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发布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02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7家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6个,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代理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3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02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该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