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总结讲话(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2 02:1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锋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总结讲话(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锋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总结讲话(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李锋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总结讲话(写写帮整理)

李锋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专题学习会上的总结讲话

(2011年9月1日)

这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是8月26日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汪洋同志部署要求的延续和深化。今天,我们用一天的时间,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全省干部大会精神为重点,集中起来交换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以更强的改革精神、更浓的开放意识、更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开创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新局面。

上午,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从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切入,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四个新”,实际上讲的都是科学发展的问题,讲得非常好,我想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下午发言的同志都有充分的准备,提了很好的意见,真的是动了脑筋想办法来查找我们存在的问题,达到了中心组学习会的目的。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下面,我结合今天的学习,重点就三个问题再说一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8月11日至15日,在我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 1 –

核心任务,努力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出席深圳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前后,到深圳、广州等地考察,听取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统揽全局,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充分肯定了广东工作,强调了广东在全国的地位,对广东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和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指导广东工作的行动指南,为广东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的强大动力。省委对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于16日下午和26日上午,分别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全省干部大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还专门下发通知,对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出部署,并决定召开读书学习务虚会,集中时间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市委把学习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8月26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学习,作出具体安排。这一段时间,全市各级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及时组织传达学习,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取得了积极效果。当前,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两大两重”(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广东的工作,对保持和发展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三个支持”(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

– 2 –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支持经济特区创新发展)、“四个新”(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建立新机制,增创新优势)、“四个进一步”(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持“四个结合”,推动学习贯彻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一是要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和省委对汕头发展定位的一系列重要决策相结合。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五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重申“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强调经济特区要坚持“五个继续”,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今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今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寄望全省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

– 3 –

发展、支持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宝贵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建立新机制,增创新优势,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朝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省委、省政府明确把汕头定位为粤东中心城市,要求汕头着力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全省的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汪洋书记在干部大会讲话中还指出,“广东抓住支持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机遇,就是要充分利用特区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的新动力,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再上改革开放的新台阶”。所有这些,宣示了中央、省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办好经济特区的坚定决心,明确了汕头“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科学发展的目标、机遇、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央办好特区的战略意图和省委对汕头发展的定位,更加自觉地把汕头的发展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切实增强加快汕头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特区意识,弘扬特区精神,彰显特区品格,焕发特区活力,决不辜负党中央对经济特区和省委对汕头发展的希望与重托。

二是要与探索“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宏伟实践相结合。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对于粤东特别是汕头发展的战略意图,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彰显特区城市的引领作用和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确定了一整套“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发展战略、思路目标、任务举措,– 4 –

破解发展难题,奋力赶超进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08.97亿元,增长13.9%,创1998年以来最高增速,年度全省科学发展观考评位次上升3位;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汕头工作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只要我们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实践,科学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幸福汕头的建设就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是要与查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相结合。尽管近年来我们在增强特区意识,擦亮特区牌子,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对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对于汕头的定位,我们的创新意识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综合实力与经济特区的地位还不适应,经济结构与粤东中心城市的作用还不适应,生活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适应,执政能力与肩负的重大责任还不适应。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面对国内外经济运行中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面对胡锦涛总书记“四个进一步”的更高要求,面对全市干部群众不甘落后、求新求快求变的强烈愿望,我们必须以宽广的视野、战略的思维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时刻居安思危,虚心学习借鉴兄弟特区和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把创新精神与务实作风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构筑持久的竞争优势,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四是要与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相结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既要体现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更要落实在实际工

– 5 –

作和效果上。要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保安全保稳定保廉政,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总之,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关系汕头当前和长远发展,关系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摆在突出位臵,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认识上高度一致、行动上高度自觉,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全力加快汕头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指导工作、促进创新,推动实践、取得成效。汪洋书记在省委常委会议和全省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学习理解好、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描绘建设幸福汕头新画卷。

(一)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创现代产业竞争新优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发展形势、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汕头要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要全力打好结构调整这场硬仗。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做强存

– 6 –

量、做大增量、做优总量,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和海洋综合开发计划,加快构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蓝色海洋产业为新亮点的现代产业体系。要以重大项目突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国锆城”、粤东煤炭中转基地、南方航天技术产业基地、“数据特区”等重大产业项目,百脑汇商城、苏宁商城、红星美凯龙、广厦新城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广澳深水大港等基础设施项目,对促进我市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要紧密跟踪,科学规划,周到服务,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在规划、用地、报批、施工等方面的困难,重点抓、抓重点,真正把这些事关长远的关键项目抓好抓落实。要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既要旗臶鲜明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从产业政策、技术服务、土地利用等方面,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上市融资、增资扩产、增资扩股,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又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用地指标、要素价格、环保门槛等政策导向作用,倒逼中小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高起点推动园区发展。树立建园即建城理念,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推进,做到规划设计、建设开发、管理经营、基础设施、园林

– 7 –

绿化和环境治理全覆盖,构建更为完善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体系,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

(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不断为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汕头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建设海洋强省试点城市的难得机遇,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当前,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已分别通过了《关于促进和保障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决定》、《汕头经济特区促进和保障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规定》,以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濠江区开展改革试验工作“保驾护航”。濠江区要以此为契机,围绕打造“全国城乡一体化和新城建设两个典范”的要求,努力闯出改革新路子,使濠江新城建设“神形兼备”,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新鲜经验。要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发挥特区、港口、对台、侨乡、海洋优势以及汕头地处环珠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及与台湾、东盟的合作,加快推进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强与海内外

– 8 –

乡亲特别是华侨新生代的联系沟通,增创侨乡发展新优势。要认真筹备好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展示汕头形象、深化对外开放。

(三)着力推进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全域城市化,强化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服务功能。这次总书记在视察中,对广州、深圳通过“办赛事”促进城市面貌和环境变化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对实现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市场化推动城市化,使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成为加快改善宜居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要创新思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范围为契机,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一步到位把规划覆盖到全市,以规划的刚性约束优化配臵城乡资源要素,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要高标准建设特区城市。优化提升城市总体规划,着力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推进珠港新城、东海岸新城、西部生态新城和濠江新城的规划建设,积极打造“一核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区域中心城市。要加快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村镇环境整治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每年打造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名镇名村示范村,形成具有良好产业基础、浓厚人文历史、浓烈特区气息、鲜明潮汕特色的宜居村镇风貌,全面提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要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双到”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

– 9 –

产、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努力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创新扶贫开发思路,探索“政府+企业+银行+农民”的模式,按照“高投入、高环保、高效益、低成本”的现代农业投资理念,发展工厂化农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发展、稳定增收闯出一条新路。

(四)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创建设幸福汕头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我们要在城乡居民增收上下更大功夫,在发展社会事业上花更多气力,在完善保障体系上行更实举措,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更新突破,在社会和谐稳定上做更多工作,让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幸福汕头。要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把扶贫开发、就业培训、校舍建设、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群众饮水安全、城市公共交通、全民健康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10件民生实事做实做细做好,使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加快推进幸福汕头的共建共享。加紧制定实施促进民生建设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民生优先的财政体制改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改革的优先方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底线均等”。大力弘扬汕头人豪侠仗义、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出台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的热情,引导慈善事业健康快

– 10 –

速发展。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级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按照省的要求,结合汕头实际,加紧组建机构、配备人员、完善机制,迅速发挥委员会在社会建设中的统筹协调、组织推进的职能和作用,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

(五)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实现汕头“十二五”奋斗目标,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领全市人民共创汕头美好未来。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组织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兴产业基础知识、现代社会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干部培训,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推动干部知识结构转型。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党风方面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步完善具有汕头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三、突出重点,确保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取得实效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摆在重要的位臵,抓住三个重点,切实抓紧抓好,推动学习活动不断深入,取得实效。

一是务求在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上取得实效。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省干部大会精神,在全市上

– 11 –

下掀起学习热潮,真正触动每一位领导干部。尤其要对照胡锦涛总书记和汪洋同志提出来的要求以及年初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各项工作任务,检查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努力实现突破,不能空对空。2009年我市在全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中排名靠后,去年我们集中开了两天的务虚会议,深入查找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经济规模不大、经济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水平不高、民生事业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等等。但大家共同总结出深层次的、最大、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方面的落后。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骨子里还是一个文化问题。如同上午丁力教授说的,汕头是“沿海不开放”。汕头有非常优秀的文化,培养了大量人才,走出去的潮汕人,很多都是精英。现在汕头的确需要兼容包容各种各样的文化。我们发挥央企和国内外大型企业、本地民资和海内外潮商“三种资源”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吸收这些企业带来的新的发展理念和思想观念,擦出火花,开拓思路,这也是汕头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是在转变工作作风上一定要有新的突破。刚才同志们说的干部精神状态问题、体制问题、软环境问题和执行力问题等,实际上都涉及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抓好落实的问题。现在,我们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还是民生项目,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都在推进,但推进的速度还不理想。为此,近期要在全市开展“治贪、治庸、治懒、治散”专项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开展,尤其是在一些重要部门、– 12 –

关键环节,真正通过“四个治”切实转变作风、推动落实。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个单位都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创新,都要在某个方面或某项工作争创全省的先进。

三是在换届工作中必须树立良好风气。应该说,从今年初启动市县镇村四级换届以来,总体上是好的,绝大部分同志也是好的。中央一直三令五申,在换届期间要做到“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我希望市几套班子的领导,以及各区(县)、各部门的领导从大局出发,坚持党性原则,带个好头,以身作则,树立一个风清气正的换届良好环境。只要我们几套班子的领导有正气、公道正派,自觉当识大体、顾大局、守纪律的表率,就能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大家要严格遵守纪律,不要当反面典型,千万不要搞拉拉扯扯的东西,不传无组织原则的谣言,不当“地下组织部长”。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要进一步严肃换届纪律,按照中央的要求,该抓典型的抓典型,该列入黑名单的列入黑名单。通过换届,从市委到各级各部门,都换出好的领导班子,形成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充满激情的冲劲,形成工作合力,让省委放心,让老百姓放心。

同志们,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让我们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乘势而上,以优异成绩迎接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

– 13 –

第二篇:--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池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增长点也在农村。没有农业的增收,就没有内需的增长;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影响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业基础地位的估价怎么认识都不为过,对农村工作重视的程度怎么提高都不为过,对农民增收的扶持怎么加强都不为过。

一、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现状,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切实提高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总体而言,池州“三农”的现状存在着五大矛盾:第一,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要求资源支撑长期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现在全市耕地万亩,人均仅亩,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亩的警戒线;全市%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不到1%,土壤肥力下降。从1990年到XX年,十年全市耕地净减少万亩,每年净减3300亩,相当于每年减少1000吨粮食的耕地资源量。从XX年到2020年将是池州大发展的关键时期,20年全市人口预计净增10多万人,再加上交通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镇扩张等对用地产生巨大需求,年均耕地减少量将大大高于前十年的年均水平,人均耕地占有量也将大大减少。

第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提高农业资源效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全市农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种植业比重大,经济作物比重低;种植业中以粮食为主,比较效益低。龙头企业不强,集约化水平低,带动能力弱。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增值率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一个地区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是否发达,一般以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作参照,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1∶1左右,发达国家为3∶1,我国平均是∶1,我市仅为∶1。我市畜禽、水产品95%以上为初级产品,茶叶70%为初级产品。

第三,农民增收缓慢与扩大农村内需,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的矛盾。多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始终在低位徘徊。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72元,比上年增加94元,增长%;家庭经营收入同比仅增长%,几近极限,工资性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近年也因外部原因呈现极不稳定的特点。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以贵池区与石台县相比,XX年相差1200元,XX年相差1275元。城乡间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趋。XX年为:1,XX年为:1,XX年为:1,农民收入大大低于城镇职工平均收入增长水平。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全市常住人口文盲率由“四普”的%下降到%,下降了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高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中专文化程度占%,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进程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矛盾。全市城镇化率仅为23%,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过剩,隐性失业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剩余率达%,其中种植业劳动力相对剩余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通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差距拉大,共享率低,小城镇集聚度低。由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的生产条件还相当落后。我市“三农”问题的严峻性、艰巨性如果不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很难实现。我们作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就很难向农民交待,就是最大的失职。破解这些矛盾,归结起来就是要着力解决四大实质性问题:的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前提是农产品的市场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起点。现在农民增长缓慢,就是因为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太低。绝大多数农民还仅仅是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而不是市场经济的自由人。另外,农产品的加工度太低,附加值太低,在市场交换中农民拿不到好价钱,甚至亏本。市场化不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我市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在农产品的市场化上下功夫,尽快提高商品率,提高竞争力,包括改良品种、打造品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真正打进国内国际市场。,就不能再搞一家一户、提篮小卖了,要利用产业化的链条,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真正连接起来、带动起来,使农民成为市场的主体。推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的问题。有了一个好机制,加上一定的资本投入,就能真正地把产业化发展起来。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要按市场规则运作,着力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现有龙头企业要通过民营化、股份化进行改制改造,依托好的机制迅速做强做大。

三是农村城镇化问题。我市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不足以起到解决农业人口转移问题的牵动和支撑作用。城镇化不仅仅是撤乡建镇的问题,实际上是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问题。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放开,没有了限制,但为什么农民进城不多?这不只是一个消除政策歧视、降低门槛的问题,还有一个进城边际成本的经济问题。农民在城里要站住脚就必须有固定收入。说到底,还是农民收入太低。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城乡统筹、结构转型来着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加大推进力度。

四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不是简单的减负或补贴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仅局限于某个单项政策的直接扶助,而要给农民创造一个财富增长的机制,通过综合因素作用产生稳定有效的增收结果。这就要从深层次上、规律性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在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上下功夫。一项好的制度安排往往能解决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八十年代国家对农村实行三大政策: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了农村初步工业化;三是农民可以离土又离乡,实现了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这三大政策实质上体现了好的制度安排的巨大威力和效益。在新世纪初,如果我们也从这些根本性方面出发,来研究“三农”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效果可能更明显。,发挥比较优势,以强烈的发展意识切实把握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此都有深刻的阐述,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要害是增收问题,而增收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抓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做到发展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需要立足于发展,以新的视角、新的着眼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联系池州实际,我们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一是城乡统筹看农村。作为市一级中观决策层,我们深刻领会十七大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城乡统筹看农村。今天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很多问题反映在农村,但根子可能在城市。在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就农业讲农业、就农村讲农村,必须以政治眼光、全局眼光、长远眼光、辩证眼光看待城乡关系,从战略上、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三农”问题,从中寻找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和根源性症结,得出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新判断,新见解,以新思路寻求新突破。

二是跳出农业抓农业。毫无疑问,农业是弱质产业、劣势产业,除了受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的局限外,我市农业的产业化层次、集约经营度、产品加工度、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实践证明,按过去的办法就农业办农业,累个半死也没有出路,农民也不欢迎。必须突破陈规,跳出农业抓农业,导入新的理念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办工业的理念办农业。当然,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来发展农业,这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的方式方法。况且在多年市场经济实践中,农民的商品意识、成本意识等市场观念也在逐步增强,这对我们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是减少农民富农民。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个问题大家已经看得越来越明白。农民只有少种粮食,甚至相当多的农民不种粮食才能增加收入,才能富裕起来。减少农民,既要组织好农民外出打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同时还要着眼于通过产业化链条带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等途径使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进入城镇经济和非农产业。当然,减少农民不是不种粮食,粮食还要种,问题是谁来种,怎么种,只有交给专业大户来种,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才能从总体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注重实际效果,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切实研究和制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按照“城乡统筹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的思路,立足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24项工作:

1、压粮扩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种植业,扩大养殖业,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池州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最现实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情况确定池州优势农产品的种类和区域布局,指导和推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培育、壮大、做强池州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且能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尽快改变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少、小、散的局面。培育龙头企业,光靠我们自己内部的存量是不够的,要研究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包括外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以增量激活存量,靠存量吸引增量,最终扩大总量、提高质量。财政、税务、金融、经贸委、农委等部门要拿出具体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3、以培育个私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新阶段与其说发展乡镇企业,不如说发展乡村工业。把一部分农民变成投资者,变成老板,这就是发展乡村工业。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优惠的政策更方便的办法鼓励农民登记注册办企业。农村不是没有能人,农民不是没有创业的冲动,关键是政策管不管用。结合大力发

展个私经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农民兴办工业企业。把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激发出来,我们搞工业园建设、发展乡村工业就有了基础。

4、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创汇型外向型农业。池州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是我们的优势,这类商品最容易进入国际市场,这类模式最容易与国际接轨。因此,抓外向型经济、抓扩大出口千万不可忽略农副产品。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如何将池州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是卖原料,而是要通过适当整合、包装、加工卖出附加值,以使我市农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份额。

5、抓住国家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契机,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发展沼气,搞立体循环种养,可以带动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的转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较快地使农民减本增收、农业减残增效,一举多得,一本万利。梅村等地的实践证明,发展沼气效益来得快,农民容易接受,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并大力推广。要把建设沼气村作为池州最大的富民工程、农民奔小康的增收工程来抓,抓住国债资金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大力推进以沼气建设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使沼气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实实在在的增长点。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这件事已是当务之急。要整合质检、供销、农业等部门的资源,用有限的投入尽快把覆盖全市农村的检测体系建立起来,为农民服务,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服务。这样标准有了,品牌有了,质量也就上去了。

7、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池州农产品流通环节非常薄弱,市场发育不足,大街小巷的提篮小卖,不仅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也与城市文明创建相冲突。农民要增收,农产品要变为商品,没有市场不行。因此,要加快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尽快把为农民提供产后服务这个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接上。现在贵池、东至、青阳都在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8、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以经济利益为连接的专业协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村市场、培养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大户都有直接的意义,因为它可以直接靠市场的链接、利益的链接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农村专业协会组织在我市有一些萌芽、有一些雏形,但还很不够,要放手发展,大力扶持。可以打破常规,依托大的农业开发项目组建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带动项目的实施,培育农村经济实体。

9、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要培育多元化的农村推广服务组织,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好现有农机推广队伍的作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包括懂农业科技、有志于搞农业经营的干部到生产第一线搞承包,领办、创办各类科技型农业企业,让他们在科技服务中发展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同时,要积极支持各类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活动。

10、推进农网工程建设。农民对农网作用的认识可能有一个过程,推进以农网工程为标志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大对农村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传播,提高农民的信息量,这本身就是体现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要加快推进农网进村入户到企工程,以农村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11、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按照中央要求,稳中有进,稳中求活,让土地使用权流转起来,以此推动土地规模经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这个空间很大,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要农民接受,各方都有益处,形式上可以大胆探索和创新。要采取适当方式强力推动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引导各种投资主体介入,以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2、搞好土地整理,增加农业后备资源。土地整理是增加农业后备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是一篇大文章,运作起来搞活了就是个新的增长点。现在,浙江省采取全省调控的办法解决土地整理问题,很多投资商投资这方面项目的积极性比投资其他工商项目还要高。他们把整理出来的土地按比例交给当地政府,剩下属于自己的部分再追加投资,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带动了规模经营。我们也要做活这篇文章。

13、积极推进减村并乡扩镇。积极有序地推进减村并乡扩镇工作,优化村镇布局,减少农村行政运作的管理成本,加快城镇化步伐,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各地要很好地研究。有关部门要拿出规划,指导和推动这项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将全市乡镇调整到一个大体合理适度的规模,这样全市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就会有大的改善。资源要素要相对集聚,到最有条件的地方去发展,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要下决心干成这件事。当然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要尽可能考虑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因素。

14、实施强镇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带和城镇经济带协调发展。在池州,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象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象农村。这个问题我们要反思。要通过减村并乡扩镇,有重点地推进强镇战略,合理布局,梯度推进,形成比较合理的村镇体系。要争取省里政策,沿国省道、沿铁路、沿江建设一批重镇,使其成为当地农村生产要素集聚、劳动力转移的中心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重镇与县城及市区之间形成一个梯度的配置,这样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也就有了一个梯度的配置。各地要认真研究这项工作,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探讨;只要县区有积极性,市里都支持。

15、继续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今年中央决定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把进一步减轻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负担作为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政策取向。要抓住这个机遇认真落实并用足用活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要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农业税收的灾歉减免工作,促进农民减支增收。

16、扩大乡财县管乡用试点。我们现在的乡镇布局很不平衡,有的镇根本没有财政能力,必须在优化村镇布局的基础上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农村行政管理成本。这是一个减轻农民负担的大课题,也是从根本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省里已经作出了决策,我们要积极探索,做好这项工作。

17、组织好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和跨地区流动,是沟通城乡经济和发展要素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自发的分散的状态转变到有序组织引导的轨道上来,促进劳务产业大发展,让农民在进城务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劳动部门、农业部门要相互配合,提供信息,搞好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

18、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发展要有投入。对于欠发达地区,争取国家、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现阶段能否把握住当前农业发展机遇的一个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多渠道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以项目带投入。要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核。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外来资本和本地民间资本对农业的投入。要研究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方式,提高支持的效果。要打捆、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益。

19、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解决“三农”问题,教育是基础。现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问题不大,主要是巩固成果。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依托乡镇党校、村民学校建设农村职业培训中心,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才能使农民具备创造致富条件。

20、逐步建立农

村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也包括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怎样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青阳县作了有益的探索。事物总是由少到多,各地都要开展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浙江将全省农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这是个很了不起的示范。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这方面我们也要很好地研究,探索和总结切实可行的办法。

2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要将农村金融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抓紧研究,在创新体制和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求突破。有关分管同志要深入调查研究农村金融问题,提出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措施,通过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瓶颈制约。

22、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抓住国家加强生态保护、支持退耕还林、优先抓好生态地位重要区域生态治理项目的重大机遇,实施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程项目。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要与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相结合,力求实效。

2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县乡公路、农网改造、人畜饮水、电视通村等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债政策,多渠道融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县乡公路建设已经开工,这是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一定要把它做好。

24、以十七大精神集中学教活动为契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十七大精神集中学教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镇村两级干部要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一步拓宽思路,找准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抓住农村发展的增长点,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路人、带头人和贴心人。

四、坚持与时俱进,善于驾驭全局,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第一,加强学习。市委中心组要带头学习,特别是学习国家农业方面的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要结合实际,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进行分析和认识,把市情农情真正吃透,把理论素养真正提高,切实增强驾驭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能力。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善于在实践中发现农村经济、农民致富中的新亮点、新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发挥示范效应,不断取得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发言权、决策权和主动权。

第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思维定势和传统方法,善于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科技的、信息的手段来调控、指导农村工作,引导、服务农民。

第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培养靠得住、有本事的带头人。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中心任务,把村级支部建设好,把带头人培养好。要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配好干部,配好领头人。要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强的能人、大户选进党组织、选进村级经济组织,通过双向带动、双向进入、把村两委建设成为新时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五,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解决新世纪新阶段“三农”问题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但归根到底还在于真抓实干。要实实在在地到广阔天地里与基层的干部群众一道摸实情、出实招、鼓实劲,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在创新中抓落实,在落实中见实效。今天的学习会已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建议。我上面所归纳的二十几条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也仅仅是初步的肤浅的,还有待于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加以丰富、完善,加以总结、提炼。这里提出来,是希望能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继续探索创新,更有力地指导和推动全市的“三农”工作。现在每个领导同志都有联系点,建议大家要经常沉下去,把联系点作为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实验田,把实验田办成指导引导全市各地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示范田

第三篇:xx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xx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池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增长点也在农村。没有农业的增收,就没有内需的增长;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影响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业基础地位的估价怎么认识都不为过,对农村工作重视的程度怎么提高都不为过,对农民增收的扶持怎么加强都不为过。

一、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现状,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切实提高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总体而言,池州“三农”的现状存在着五大矛盾:

第一,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要求资源支撑长期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现在全市耕地万亩,人均仅亩,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亩的警戒线;全市%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不到1%,土壤肥力下降。从1990年到XX年,十年全市耕地净减少万亩,每年净减3300亩,相当于每年减少1000吨粮食的耕地资源量。从XX年到2020年将是池州大发展的关键时期,20年全市人口预计净增10多万人,再加上交通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镇扩张等对用地产生巨大需求,年均耕地减少量将大大高于前十年的年均水平,人均耕地占有量也将大大减少。

第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提高农业资源效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全市农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种植业比重大,经济作物比重低;种植业中以粮食为主,比较效益低。龙头企业不强,集约化水平低,带动能力弱。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增值率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一个地区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是否发达,一般以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作参照,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1∶1左右,发达国家为3∶1,我国平均是∶1,我市仅为∶1。我市畜禽、水产品95%以上为初级产品,茶叶70%为初级产品。

第三,农民增收缓慢与扩大农村内需,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的矛盾。多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始终在低位徘徊。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72元,比上年增加94元,增长%;家庭经营收入同比仅增长%,几近极限,工资性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近年也因外部原因呈现极不稳定的特点。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以贵池区与石台县相比,XX年相差1200元,XX年相差1275元。城乡间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趋。XX年为:1,XX年为:1,XX年为:1,农民收入大大低于

第四,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全市常住人口文盲率由“四普”的%下降到%,下降了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高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中专文化程度占%,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

第五,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进程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矛盾。全市城镇化率仅为23%,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过剩,隐性失业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剩余率达%,其中种植业劳动力相对剩余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通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差距拉大,共享率低,小城镇集聚度低。由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的生产条件还相当落后。

我市“三农”问题的严峻性、艰巨性如果不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很难实现。我们作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就很难向农民交待,就是最大的失职。破解

一是农产品的市场化问题。农业的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前提是农产品的市场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起点。现在农民增长缓慢,就是因为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太低。绝大多数农民还仅仅是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而不是市场经济的自由人。另外,农产品的加工度太低,附加值太低,在市场交换中农民拿不到好价钱,甚至亏本。市场化不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我市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在农产品的市场化上下功夫,尽快提高商品率,提高竞争力,包括改良品种、打造品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二是农业产业化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就不能再搞一家一户、提篮小卖了,要利用产业化的链条,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真正连接起来、带动起来,使农民成为市场的主体。推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的问题。有了一个好机制,加上一定的资本投入,就能真正地把产业化发展起来。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要按市场规则运作,着力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现有龙头企业要通过民营化、股份化进行改制改造,依托好的机制迅速做强做大。

三是农村城镇化问题。我市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不足以起到解决农业人口转移问题的牵动和支撑作用。城镇化不仅仅是撤乡建镇的问题,实际上是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问题。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放开,没有了限制,但为什么农民进城不多?这不只是一个消除政策歧视、降低门槛的问题,还有一个进城边际成本的经济问题。农民在城里要站住脚就必须有固定收入。说到底,还是农民收入太低。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城乡统筹、结构转型来着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加大推进力度。

四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不是简单的减负或补贴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仅局限于某个单项政策的直接扶助,而要给农民创造一个财富增长的机制,通过综合因素作用产生稳定有效的增收结果。这就要从深层次上、规律性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在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上下功夫。一项好的制度安排往往能解决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八十年代国家对农村实行三大政策: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了农村初步工业化;三是农民可以离土又离乡,实现了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这三大政策实质上体现了好的制度安排的巨大威力和效益。

在新世纪初,如果我们也从这些根本性方面出发,来研究“三农”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效果可能更明显。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以强烈的发展意识切实把握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此都有深刻的阐述,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要害是增收问题,而增收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抓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做到发展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需要立足于发展,以新的视角、新的着眼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联系池州实际,我们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

一是城乡统筹看农村。作为市一级中观决策层,我们深刻领会十六大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城乡统筹看农村。今天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很多问题反映在农村,但根子可能在城市。在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就农业讲农业、就农村讲农村,必须以政治眼光、全局眼光、长远眼光、辩证眼光看待城乡关系,从战略上、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三农”问题,从中寻找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和根源性症结,得出符合客观经 济规律的新判断,新见解,以新思路寻求新突破。

二是跳出农业抓农业。毫无疑问,农业是弱质产业、劣势产业,除了受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的局限外,我市农业的产业化层次、集约经营度、产品加工度、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实践证明,按过去的办法就农业办农业,累个半死也没有出路,农民也不欢迎。必须突破陈规,跳出农业抓农业,导入新的理念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办工业的理念办农业。当然,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来发展农业,这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的方式方法。况且在多年市场经济实践中,农民的商品意识、成本意识等市场观念也在逐步增强,这对我们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是减少农民富农民。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个问题大家已经看得越来越明白。农民只有少种粮食,甚至相当多的农民不种粮食才能增加收入,才能富裕起来。减少农民,既要组织好农民外出打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同时还要着眼于通过产业化链条带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等途径使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进入城镇经济和非农产业。当然,减少农民不是不种粮食,粮食还要种,问题是谁来种,怎么种,只有交给专业大户来种,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才能从总体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坚持重点突破,注重实际效果,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切实研究和制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按照“城乡统筹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的思路,立足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241、压粮扩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种植业,扩大养殖业,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池州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最现实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情况确定池州优势农产品的种类和区域布局,指导和推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且能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尽快改变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少、小、散的局面。培育龙头企业,光靠我们自己内部的存量是不够的,要研究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包括外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以增量激活存量,靠存量吸引增量,最终扩大总量、提高质量。财政、税务、金融、经贸委、农委等部门要拿出具体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3、以培育个私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新阶段与其说发展乡镇企业,不如说发展乡村工业。把一部分农民变成投资者,变成老板,这就是发展乡村工业。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优惠的政策更方便的办法鼓励农民登记注册办企业。农村不是没有能人,农民不是没有创业的冲动,关键是政策管不管用。结合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农民兴办工业企业。把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激发出来,我们搞工业园建设、发展乡村工业就有了基础。

4、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创汇型外向型农业。池州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是我们的优势,这类商品最容易进入国际

市场,这类模式最容易与国际接轨。因此,抓外向型经济、抓扩大出口千万不可忽略农副产品。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如何将池州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是卖原料,而是要通过适当整合、包装、加工卖出附加值,以使我市农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份额。

5、抓住国家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契机,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发展沼气,搞立体循环种养,可以带动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的转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较快地使农民减本增收、农业减残增效,一举多得,一本万利。梅村等地的实践证明,发展沼气效益来得快,农民容易接受,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并大力推广。要把建设沼气村作为池州最大的富民工程、农民奔小康的增收工程来抓,抓住国债资金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大力推进以沼气建设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使沼气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实实在在的增长点。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这件事已是当务之急。要整合质检、供销、农业等部门的资源,用有限的投入尽快把覆盖全市农村的检测体系建立起来,为农民服务,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服务。

7、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池州农产品流通环节非常薄弱,市场发育不足,大街小巷的提篮小卖,不仅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也与城市文明创建相冲突。农民要增收,农产品要变为商品,没有市场不行。因此,要加快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尽快把为农民提供产后服务这个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接上。现在贵池、东至、青阳都在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力

8、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以经济利益为连接的专业协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村市场、培养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大户都有直接的意义,因为它可以直接靠市场的链接、利益的链接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农村专业协会组织在我市有一些萌芽、有一些雏形,但还很不够,要放手发展,大力扶持。可以打破常规,依托大的农业开发项目组建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带动项目的实施,培

9、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要培育多元化的农村推广服务组织,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好现有农机推广队伍的作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包括懂农业科技、有志于搞农业经营的干部到生产第一线搞承包,领办、创办各类科技型农业企业,让他们在科技服务中发展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同时,要积极支持各类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开展科技推广

10、推进农网工程建设。农民对农网作用的认识可能有一个过程,推进以农网工程为标志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大对农村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传播,提高农民的信息量,这本身就是体现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要加快推进农网进村入户到企工程,以农村

11、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按照中央要求,稳中有进,稳中求活,让土地使用权流转起来,以此推动土地规模经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这个空间很大,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要农民接受,各方都有益处,形式上可以大胆探索和创新。要采取适当方式强力推动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引导各种

12、搞好土地整理,增加农业后备资源。土地整理是增加农业后备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是一篇大文章,运作起来搞活了就是个新的增长点。现在,浙江省采取全省调控的办法解决土地整理问题,很多投资商投资这方面项目的积极性比投资其他工商项目还要高。他们把整理出来的土地按比例交给当地政府,剩下属于自己的部分再追加投资,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带动了规模经营。我们也

13、积极推进减村并乡扩镇。积极有序地推进减村并乡扩镇工作,优化村镇布局,减少农村行政运作的管理成本,加快城镇化步伐,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各地要很好地研究。有关部门要拿出规划,指导和推动这项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将全市乡镇调整到一个大体合理适度的规模,这样全市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就会有大的改善。资源要素要相对集聚,到最有条件的地方去发展,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要下决心干成这件事。当然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要尽可能考虑

14、实施强镇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带和城镇经济带协调发展。在池州,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象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象农村。这个问题我们要反思。要通过减村并乡扩镇,有重点地推进强镇战略,合理布局,梯度推进,形成比较合理的村镇体系。要争取省里政策,沿国省道、沿铁路、沿江建设一批重镇,使其成为当地农村生产要素集聚、劳动力转移的中心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重镇与县城及市区之间形成一个梯度的配置,这样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也就有了一个梯度的配置。各地要认真研究这项工作,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探讨;只要县区有积极性,市里都支持。

15、继续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今年中央决定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把进一步减轻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负担作为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政策取向。要抓住这个机遇认真落实并用足用活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要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农业税收的灾歉减免工作,促进农民减支增收。

16、扩大乡财县管乡用试点。我们现在的乡镇布局很不平衡,有的镇根本没有财政能力,必须在优化村镇布局的基础上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农村行政管理成本。这是一个减轻农民负担的大课题,也是从根本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省里已经作出了决策,我们要积极探索,做好这项工作。

17、组织好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和跨地区流动,是沟通城乡经济和发展要素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自发的分散的状态转变到有序组织引导的轨道上来,促进劳务产业大发展,让农民在进城务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劳动部门、农业部门要相互配合,提供信息,搞好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

18、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发展要有投入。对于欠发达地区,争取国家、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现阶段能否把握住当前农业发展机遇的一个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多渠道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以项目带投入。要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核。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外来资本和本地民间资本对农业的投入。要研究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方式,提高支持的效果。要打捆、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益。

19、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解决“三农”问题,教育是基础。现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问题不大,主要是巩固成果。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依托乡镇党校、村民学校建设农村职业培训中心,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才能使农民具备创造致富条

20、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也包括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怎样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青阳县作了有益的探索。事物总是由少到多,各地都要开展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浙江将全省农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这是个很了不起的示范。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这方面

2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要将农村金融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抓紧研究,在创新体制和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求突破。有关分管同志要深入调查研究农村金融问题,提出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措施,通过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瓶颈制约。

22、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抓住国家加强生态保护、支持退耕还林、优先抓好生态地位重要区域生态治理项目的重大机遇,实施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程项目。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要与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相结

2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县乡公路、农网改造、人畜饮水、电视通村等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债政策,多渠道融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县乡公路建设已经

24、以十六大精神集中学教活动为契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十六大精神集中学教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镇村两级干部要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一步拓宽思路,找准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抓住农村发展的增长点,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路人、带头人和贴心人。

四、坚持与时俱进,善于驾驭全局,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第一,加强学习。市委中心组要带头学习,特别是学习国家农业方面的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要结合实际,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进行分析和认识,把市情农情真正吃透,把理论素养真正提高,切实增强驾驭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能力。

深入实际,善于在实践中发现农村经济、农民致富中的新亮点、新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发挥示范效应,不断取得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发言权、决策权和主动权。

第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思维定势和传统方法,善于综合运用经

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科技的、信息的手段来调控、指导农村工作,引导、服务农民。

第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培养靠得住、有本事的带头人。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中心任务,把村级支部建设好,把带头人培养好。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配好干部,配好领头人。要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强的能人、大户选进党组织、选进村级经济组织,通过双向带动、双向进入、把村两委建设成为新时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纪新阶段“三农”问题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但归根到底还在于真抓实干。要实实在在地到广阔天地里与基层的干部群众一道摸实情、出实招、鼓实劲,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在创新中抓落实,在落实中见实效。

今天的学习会已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建议。我上面所归纳的二十几条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也仅仅是初步的肤浅的,还有待于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加以丰富、完善,加以总结、提炼。这里提出来,是希望能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继续探索创新,更有力地指导和推动全市的“三农”工作。现在每个领导同志都有联系点,建议大家要经常沉下去,把联系点作为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实验田,把实验田办成指导引导全市各地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示范田。

第五,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解决新世

第四篇:xx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池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增长点也在农村。没有农业的增收,就没有内需的增长;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影响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业基础地位的估价怎么认识都不为过,对农村工作重视的程度怎么提高都不为过,对农民增收的扶持怎么加强都不为过。

一、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现状,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切实提高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总体而言,池州“三农”的现状存在着五大矛盾:

第一,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要求资源支撑长期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现在全市耕地127.5万亩,人均仅0.83亩,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全市30.5%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不到1%,土壤肥力下降。从1990年到2000年,十年全市耕地净减少3.3万亩,每年净减3300亩,相当于每年减少1000吨粮食的耕地资源量。从2000年到2020年将是池州大发展的关键时期,20年全市人口预计净增10多万人,再加上交通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镇扩张等对用地产生巨大需求,年均耕地减少量将大大高于前十年的年均水平,人均耕地占有量也将大大减少。

第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提高农业资源效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全市农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种植业比重大,经济作物比重低;种植业中以粮食为主,比较效益低。龙头企业不强,集约化水平低,带动能力弱。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增值率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一个地区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是否发达,一般以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作参照,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1∶1左右,发达国家为3∶1,我国平均是0.43∶1,我市仅为0.09∶1。我市畜禽、水产品95%以上为初级产品,茶叶70%为初级产品。

第三,农民增收缓慢与扩大农村内需,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的矛盾。多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始终在低位徘徊。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72元,比上年增加94元,增长4.3%;家庭经营收入同比仅增长2.8%,几近极限,工资性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近年也因外部原因呈现极不稳定的特点。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以贵池区与石台县相比,2001年相差1200元,2002年相差1275元。城乡间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趋。2000年为2.36:1,2001年为2.40:1,2002年为2.47:1,农民收入大大低于城镇职工平均收入增长水平。

第四,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全市常住人口文盲率由“四普”的25.7%下降到11.29%,下降了14.41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高1.23个百分点和4.57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6.9%,小学文化程度占32.2%,初中文化程度占50.7%,高中文化程度占7.9%,中专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6%。

第五,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进程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矛盾。全市城镇化率仅为23%,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过剩,隐性失业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剩余率达27.1%,其中种植业劳动力相对剩余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通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差距拉大,共享率低,小城镇集聚度低。由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的生产条件还相当落后。

我市“三农”问题的严峻性、艰巨性如果不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很难实现。我们作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就很难向农民交待,就是最大的失职。破解这些矛盾,归结起来就是要着力解决四大实质性问题:

一是农产品的市场化问题。农业的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前提是农产品的市场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起点。现在农民增长缓慢,就是因为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太低。绝大多数农民还仅仅是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而不是市场经济的自由人。另外,农产品的加工度太低,附加值太低,在市场交换中农民拿不到好价钱,甚至亏本。市场化不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我市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在农产品的市场化上下功夫,尽快提高商品率,提高竞争力,包括改良品种、打造品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真正打进国内国际市场。

二是农业产业化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就不能再搞一家一户、提篮小卖了,要利用产业化的链条,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真正连接起来、带动起来,使农民成为市场的主体。推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的问题。有了一个好机制,加上一定的资本投入,就能真正地把产业化发展起来。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要按市场规则运作,着力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现有龙头企业要通过民营化、股份化进行改制改造,依托好的机制迅速做强做大。

三是农村城镇化问题。我市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不足以起到解决农业人口转移问题的牵动和支撑作用。城镇化不仅仅是撤乡建镇的问题,实际上是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问题。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放开,没有了限制,但为什么农民进城不多?这不只是一个消除政策歧视、降低门槛的问题,还有一个进城边际成本的经济问题。农民在城里要站住脚就必须有固定收入。说到底,还是农民收入太低。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城乡统筹、结构转型来着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加大推进力度。

四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不是简单的减负或补贴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仅局限于某个单项政策的直接扶助,而要给农民创造一个财富增长的机制,通过综合因素作用产生稳定有效的增收结果。这就要从深层次上、规律性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在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上下功夫。一项好的制度安排往往能解决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八十年代国家对农村实行三大政策: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了农村初步工业化;三是农民可以离土又离乡,实现了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这三大政策实质上体现了好的制度安排的巨大威力和效益。

在新世纪初,如果我们也从这些根本性方面出发,来研究“三农”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效果可能更明显。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以强烈的发展意识切实把握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此都有深刻的阐述,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要害是增收问题,而增收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抓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做到发展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需要立足于发展,以新的视角、新的着眼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联系池州实际,我们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

一是城乡统筹看农村。作为市一级中观决策层,我们深刻领会十六大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城乡统筹看农村。今天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很多问题反映在农村,但根子可能在城市。在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就农业讲农业、就农村讲农村,必须以政治眼光、全局眼光、长远眼光、辩证眼光看待城乡关系,从战略上、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三农”问题,从中寻找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和根源性症结,得出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新判断,新见解,以新思路寻求新突破。

二是跳出农业抓农业。毫无疑问,农业是弱质产业、劣势产业,除了受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的局限外,我市农业的产业化层次、集约经营度、产品加工度、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实践证明,按过去的办法就农业办农业,累个半死也没有出路,农民也不欢迎。必须突破陈规,跳出农业抓农业,导入新的理念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办工业的理念办农业。当然,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来发展农业,这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的方式方法。况且在多年市场经济实践中,农民的商品意识、成本意识等市场观念也在逐步增强,这对我们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是减少农民富农民。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个问题大家已经看得越来越明白。农民只有少种粮食,甚至相当多的农民不种粮食才能增加收入,才能富裕起来。减少农民,既要组织好农民外出打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同时还要着眼于通过产业化链条带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等途径使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进入城镇经济和非农产业。当然,减少农民不是不种粮食,粮食还要种,问题是谁来种,怎么种,只有交给专业大户来种,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才能从总体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坚持重点突破,注重实际效果,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切实研究和制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按照“城乡统筹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的思路,立足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24项工作:

1、压粮扩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种植业,扩大养殖业,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池州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最现实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情况确定池州优势农产品的种类和区域布局,指导和推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培育、壮大、做强池州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且能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尽快改变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少、小、散的局面。培育龙头企业,光靠我们自己内部的存量是不够的,要研究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包括外

[1][2][3]下一页

第五篇: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市为期一年半的三个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即将结束。刚才,刘鑫同志重点汇报了三个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落实情况,特别是市委常委会落实整改的情况,并对下一步如何深化整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总的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整改工作高度重视,把抓整改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来抓,在认真研究制定

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一项一项地抓好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做到整改任务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重点突出、整改成效明显,基本上达到了广大党员素质有新提高、各级党组织有新加强、服务群众水平有新提升、各项工作有新推进、加快发展有新成效的目的。据统计,在全市三个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共梳理出整改任务68963项,目前已整改和正在整改的任务数,占整改总任务数的85.1,其中市委常委会确定的24项近期整改任务已全部落实到位,36项中长期整改任务的落实进展情况良好、初见成效,正在全面深入抓好落实。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少数地方抓整改的力度不够大,一些单位抓整改的重点不突出,有的单位抓整改的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目前还没有完成的整改任务,大都是一些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进一步树立真抓实改、长期整改、反复整改的思想,以一抓到底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深化整改工作,以不断深化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老百姓满意。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深化整改要在深化认识、强化责任上下功夫。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贵州视察时指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紧紧抓住深化整改不放松,进一步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学习教育结束后,市、县两级党委都要对本地区的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并要求不要片面追求满意率的百分比,而要把关注点放在进一步了解民意、查找问题、深化整改上,使测评过程成为进一步发扬民主、倾听群众意见的过程,成为检验成效、巩固成果、改进工作的过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深化整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深化整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做到落实整改的责任不落空,深化整改的标准不降低,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减弱,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反弹,以深化整改的实际成效让群众满意。市、县两级教育办和巡检组、督导组要对深化整改情况进行及时跟踪督查,定期报告和通报,确保深化整改工作有序推进、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

二、深化整改要在突出重点、上下联动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解决好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重要问题作为深化整改的重点,切实做到突出发展、突出为民、突出和谐、突出自身建设来进一步深化整改。刚才,刘鑫同志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确保开好局、工业经济要有新突破、项目工作要上新台阶、城市管理要提升新水平、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要突出解民忧、机关效能建设要切实见成效、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开创新局面等七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整改的问题,重点突出,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符合我市的实际。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结合各自实际,找准问题、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单靠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加强协调配合,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通力协作、上下联动,切实加以解决。对基层提出的需要市委常委或市直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要主动对号入座,认真负责地帮助协调解决,绝不能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对今年开展“下基层、访群众、办实事、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中,各县(市、区)提请协调解决的问题,各挂县和牵头市领导、市直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要求,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市委常委会5月底将专题听取一次汇报。

三、深化整改要在注重实效、取信于民上下功夫。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能否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关键要看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否真正得到有效解决。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对整改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并认真检查梳理,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已解决的问题是否出现反弹,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对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力量抓好整改;对整改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继续抓好整改;对出现反弹的问题,要下狠措施予以纠正;对已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来巩固,真正让广大群众从深化整改中感到变化、看到实效、得到实惠。当前,重点要在解决群众关注的七个方面问题上取得实效:一要在服务“三农”上求实效。全面深入贯彻市委7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五大工程”建设,认真实施“132”计划,积极开展“六项”服务,特别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

取放活”的方针,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帮扶支持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二要在突破工业上求实效。坚持以工业园区集聚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配套,以项目组团延伸产业链,以品牌创建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政府协调提供要素支持,真正通过综

合分析、分类指导、因企施策,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效益。三要在项目工作上求实效。既要突出大项目,也要抓好中小项目;既要突出项目建设,也要抓好项目储备;既要突出经济建设项目,也要抓好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特别是要竭尽全力争取在事关发展全局的大型、特大型工业项目以及涉及千家万户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项目上有大的突破,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实现大发展。四要在城市管理上求实效。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依法管理、市场运作、监督约束、评价考核、市民参与、资金投入等长效机制,继续抓好市区环境污染、公共卫生、户外广告、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推动城市管理走上经常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五要在关心群众上求实效。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不断完善和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搞好就业服务,切实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真正使他们就业有岗位、上岗有技能、权益有保障。六要在效能建设上求实效。加大督查、曝光、告诫、追究的力度,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促进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不断优化我市发展环境,真正让投资者放心、安心、开心地在三明创业。七要在组织建设上求实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县、乡两级党委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老百姓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配优配强。结合开展建党85周年纪念活动,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奋力争先的良好氛围。

四、深化整改要在领导带头、全面推进上下功夫。深化整改工作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市、县两级党委常委和其他几套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党章,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带头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带头按照原来制定的整改方案中确定的责任要求,抓好每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在深化整改中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市、县两级机关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切实担负起抓好本部门深化整改工作的责任,带领班子成员把各项整改任务落实好、完成好。其他基层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也要认真负责地抓好本单位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深化整改工作层层落实、全面推进。

下载李锋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总结讲话(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锋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总结讲话(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我市为期一年半的三个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即将结束。刚才,刘鑫同志重点汇报了三个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落实情况,特别是市委常委会落实整改的情况,并对下一步如何深化......

    2007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总结

    文章标题:2007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总结近年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和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云光中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

    云光中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2012年5月9日) 这次市委中心组学习会是在当前特殊形势下、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既是一次以会代训的学习研讨......

    汤传信同志在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在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汤 传 信(2012年2月7日下午)同志们,春节和元宵节刚过,县委集中安排一天时间,围绕“讲大局,重责任,提能力,抓落实”主题,特别是对前天在巢湖市召开的市......

    傅广照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发言(合集五篇)

    傅广照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这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既是一次理论学习会,也是一次理清思路的工作会,既是贯彻省委、威海市委读书会精神的一次......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这篇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气势磅礴,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凝结着时代精......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这篇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气势磅礴,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凝结着时代精......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范文大全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两会”精神,牢牢把握“巩固回升、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