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老年人着装问题调查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南京老年人着装问题调查
——以南京三棵树社区为例
【内容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日常服饰的选择不尽相同,然而,作为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购买衣服时往往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加上老年服饰市场的单一性,造成老年人衣装的选择受限,多以颜色灰暗、款型陈旧的为主。以至于忽视了个人喜好并且出现更换频率低的状况。本文对此做了调查,详细分析了影响老年人着装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老年人 传统思想 市场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大陆60岁以上人口人数达17764805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1]。
而进入当代的都市老年朋友,有些在选衣着装上开始突出了自我,服装意识已从昏睡的冬眠中逐渐苏醒,找到了属于自我的本来面貌,进人了穿着打扮的自由王国。这说明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注入了新鲜空气,大大丰富了老年朋友穿衣文化的内涵。但是也有的老年人退休后,很不注意衣着的装束,总认为自已上了年纪,没有必要穿着打扮。也有的老年人认为,只要有穿的就行了,不讲究款式和色彩。这部分人当时生活在六、七十年代,在那种环境的制约下,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年轻时根本无条件进行着装打扮。现在经济条件和物质水平虽已提高,但认为自己老了,有吃有穿就足够了,也就没有心思花在穿着方面。本文对于老年人着装问题进行了解与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增加老年人丰富生活的参考价值。
一、调查过程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采取对南京某个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通过社区工作者及管理者协助进行问卷,此外本文作者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做出一些分析及判断。而调查工具采用自编的《当代老年人着装问题的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情况,由5道单选选择问题组成,第二部分是由老年人对着装的喜好,购买途径,以及对着装的了解及要求,有8道单项选择题和2道开放性问题组成,即老年人对于成为美丽老年人的心态及想法。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2月22日,地点是南京市栖霞区三棵树社区,调查对象是社区中60岁以及包括60岁老年人为主。本次调查共发放样本问卷120份,回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86%。
(二)被调查老年人基本情况
从下表1中可看出,社区中的老年人中女性大于男性。此外,老人多集中在60岁至80岁之间,高龄人士相对较少。可见,大多数是以60—80岁集中。在处于新中国建国前后,中国经济发展有限,当代的中国人民文化水平又受限,拥有高等学历的老人偏少。正当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而从事的工作也以工人居多。可见,受教育程度体现了当代人从事工作的状况。而后,老年人拥有的保障金占2/3,没有者占1/3。
表1被调查的老年人基本情况
信息条目(总体)选项 频数(百分比)性别N=104
男
46(44%)
女
58(56%)年龄N=104 60-70岁
39(37.5%)
71—80岁
44(42.3%)80岁以上
21(20%)
文化程度N=104
未读书或读小学 42(40%)
中学 37(35.5%)高中及技校 16(15.3%)大学及以上 9(9%)
社会保障金N=104 有 88(84.6%)
没有 16(15.3%)
从事工作N=104
农民
24(23%)
工人
46(44%)企业、机关工作
16(15%)个体经营
18(17%)
二、老年人的着装情况
(一)衣服颜色
在被调查的104位老人中,有22位老年人喜爱鲜艳的颜色,占总数的21%;有56人喜爱诙谐的颜色,占总数的54%;另外只有26位老年人对于两种类型的颜色都喜爱,占总数的25%。可见,老年人对衣着的颜色多以诙谐选择为主。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2 老年人对服装颜色的喜好情况
服装颜色(N=104)鲜艳的 诙谐的 都可以 频数(百分比)22(21%)56(54%)26(25%)
(二)衣服款式
在和老年人交谈中,笔者看到并了解到,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体态变化较大,老年人的身体普遍会出现驼背、凸肚、发福等情况,多选择款式较大型为多,老年人谈到穿宽大的衣服时,自己会感觉比较舒服。而选择类型都可以的老年人中,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许多老人的衣服没有选择性。原因在于,有些老人的家庭并不富裕,因此所穿得衣服都是亲人赠送,没有喜欢与否,只有能穿与否。
表3老年人对衣服款式的喜好
款式(N=104)频数(百分比)
(三)购买衣服途径
在被调查的104位老人中,子女为老人购买衣服者占72人,占总数的69%;而自己购买者只有4人,占总数的4%;而选择他人购买者有28人,占总数的27%。可见,老年人衣服多有子女购买者居多,自己购买者相对较少。
表4 老年人购买衣服的途径
途径(N=104)频数(百分比)
(四)购买频率
子女购买 72(69%)
自己购买 4(4%)
他人购买 28(27%)
休闲宽大型 54(52%)
时尚精致型 20(19%)
都可以 30(29%)
从表5可以明显看到,老年人换新衣的频率以半年以上为主。只有18%的老人选择在1—3个月更换新衣。可见,老年人平时穿着更新的频率不高。
一方面,老年人消费观落后,不少老年人还抱着穿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想法,衣服更换周期长。另一方面,老年人消费水平低,对于高档服装望而却步,这也是老年人购买衣服频率低的另一原因。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表5 老年人购买衣服的频率
频率 N=104 频数(百分比)
1--3个月
19(18%)
3--6个月
30(29%)
6个月以上 55(53%)
三、结果分析
(一)传统思想对老年人着装的影响
虽然封建历史已经离开我们一个多世纪,但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依赖性以伦理纲常为准绳的封建礼教,社会心理被人们长期的延续下来,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言行和进取心,使我们至今仍没有摆脱因循守旧,自我限制的习性。封建中,女性失去了爱美的自由,而在“文革”期间,极左思潮又给妇女们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妇女爱美的心曾一度泯没[2]。尤其对中老年人的影响更深,筑成了服饰美化的心理障碍,至今仍给社会审美观留下了后遗症,使中国人们的着装水平提高缓慢。许多老年人仍是以当时年代为背景,在穿衣打扮时讲求朴素,淡雅,继而延后到现在,认为伴随年龄增长,对衣着没有必要有过多要求,且忽视穿衣打扮,认为有穿的就可以,衣着保暖就可以,即使更新穿衣也是要求颜色诙谐,在与老年人谈及自己是否想变成美丽时尚的老人时,有80%的人希望也愿意成为美丽的人,只有19%的老人不希望。问及不愿意成为美丽老人的原因时,他们回答到,自己已经老了,还美什么呢,可见,消极心态以及对待生活美丽的事物,老年人缺少积极欣赏的眼光。
由调查结果分析,老人的衣装颜色都是诙谐暗淡类型,款式也是比较落后,归结原因不难发现是由于老年人对着装的心态处于消极情绪中,以及老年人对于装扮的认识处于肤浅和传统思想中。只明白天冷了可以加衣服,对于颜色的选择也往往受到传统思想的阻碍。对于调查结果中的大部分老年人而言,他们一部分生于建国前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老年人不能穿颜色过于鲜艳,款式比较新颖的衣服。一来,遵守老有老样,讲求朴实,朴素。为此,众多老年人在着装方面的知识也是归于传统的思想,链接不到当代生活的节奏。缺少打扮技巧和积极的心态。老年人认为年龄大了,美与不美已经没有必要了。因此,在问及老年人是否会为自己搭配衣服时,众多的老年人都是说明自己天冷了会加衣,天气暖了会穿上薄的衣服,至于衣服的搭配和喜好都是根据家庭中的衣服而选择,并不懂得自己如何搭配是最好的。
其实老并不可怕,怕的是未老先衰,未老先弱。衣服虽然是一个外包装,但却反映的着装者的心和气,一位在皱纹里写满沧桑之时,身穿大花大朵的时装招摇过市,很难不证明他内心是初升的太阳。人对色彩的反应具有特定的生理适应性问题,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这种生理特点是判断色彩关系悦目与否的重要生理基础[3]。老年人应注意容貌修饰和衣着俏丽,这样既能唤起心理上积极而又愉快的情绪,而且色彩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同时也有利于健康长寿。亮丽的衣服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利。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也要注意衣着和外貌的修饰,改善自己的形象,使自己装扮得年轻些,这样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老年人穿着条件有限
影响老年人更新穿衣的因素是子女及亲人的购买频率,而且多喜欢穿休闲宽大型的衣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着意穿着打扮自己取得他人的好印象,并非不光彩不光明的举动。在众多老年人中,老年人的大部分衣服都是由个人子女购买,因此穿衣风格、喜好都是根据老人口头表述以及子女想法而购买的。另外平时购买频率较低,这就意味着平时更新衣服的频率较低。在和老年人聊天时,我们了解到,老年人业余生活单调,缺少集体娱乐活动,每天都是在自己家中以及生活的社区中活动。这也侧面告诉我们,老年人平时穿衣的场合只限制于家庭中。因此,穿衣场合也受限制。
因为,对于美的追求,没有年龄和性别的界限,只有想与做的问题。更何况美可以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使老年人走出委靡,走出衰老。服饰不仅能美化年轻人,更能美化老年人,美化整个时代。由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人民生活的条件也有限,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们,对于今天的生活仍然抱着简朴,节约的生活习惯。对于老年人而言,衣服只要能穿就不会更新,鞋帽也是一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即使现穿着的衣物不合身,老人们也会存在对付一下,将就一下,舍不得丢弃。这也是造成老年人更新衣服频率低的原因。
(三)在生活中,老年人娱乐活动圈狭窄
老年人不但应该提倡注意穿着,还应提倡穿好。讲究服装美可以使老年人焕发青春,显得生气勃勃。这样不仅能给别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还会提高老年人在一切交往活动中的自信和勇气。但是,生活中的老年人,生活娱乐圈范围狭窄,每天几乎是家庭、社区、市场场所,几乎没有娱乐生活可言。更不用讲求穿着的重要性。在问及老人们每天所做的事情是什么时,老人们都是抿嘴一笑,回答:“做饭,看管孙子以及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出来晒晒太阳等”。
国外学者曾对近200名60-80岁注重衣着的老年人做过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老年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20岁。医学家也曾调查过3000余名老年人,发现注重着装,喜欢“老来俏”的人患高血压、溃疡病和癌症等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的人数,比不善于穿着装扮的老年人少30%以上。因为人的心情愉快时,体内可分泌有益的激活酶和乙酸胆碱,这些活性物质能促进血液循环、神经细胞兴奋以及脏器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代谢活动,使它们调节到最佳状态,增加肌体的免疫功能。而对于本次所调查的老人们而言,可以在娱乐活动中获得自信和乐趣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四、建议
(一)社区支持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自己的衣物打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子女工作的繁忙,不时更会忽略对老人的照顾。整洁的衣着不仅使老年人显得精神焕发、风度儒雅,也有利于防病健身。
老年人社区服务是目前我国各个城市基层社区开展的最早、最广泛的老年人服务项目,也是发展的比较完善的项目[5]。因此,对于社区而言,为方便老年人生活,不妨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或者购置一些自动洗衣机、熨斗,安置在社区固定地点,方便老年人对衣物清洗与熨平,让老年人衣装保持挺括和清洁。同时也能提高老年人更换干净、整洁衣服的积极性。另外,志愿者以及在校学生在为老年人进行义工工作时,地点多选在老年公寓。而对于生活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对于居家老年人而言,参与并了解老年人生活的几乎是自己的亲人,外界的关心是不多的。为此,对于志愿者、义工而言可以考虑进入社区,一来帮忙打理老年人生活,二来可以陪居家老年人聊天,丰富他们的生活。
另外,许多老年人对于着装产生消极的态度,认为上了年纪不必要再注重自己的装扮,针对这样的问题,从社会,政府以及老年机构来讲,对于政府、老年机构,以及每个地区的老年协会以及老年活动中心而言,适量的可以做一些关于服装的娱乐活动,比如老年走秀活动,老年人装扮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老年人对穿衣的兴趣,也可以和其他老年人共同探讨,增进老年人生活的乐趣。
外界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者,优越的外界环境提供更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在反应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老年人娱乐活动范围扩大,可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在与他人沟通时,有愤懑可以宣泄,有痛苦可以得到同情,有忧愁可以得到慰藉,总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精神振奋,充满激情,富有活力[4]。
(二)老年人服装市场的更新
在问及对服装打扮感兴趣的老年朋友时,他们中有些许抱怨买到自己心仪的服装很是难,不是颜色不喜欢,就是不合体。具体了解到,与各大商场、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前卫服装相比,老年人服饰的品种、花色显得少之又少。各种时髦的服饰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很难发现有老年人服装的专柜或者老年人服装的专卖店,老年人服饰的匮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各种服装企业以及出售服装的市场中,是否可以对老年人服装给予重视。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据调查分析,许多老年人在穿衣打扮上,往往选择比自己年龄还年长的衣服,但是分析得到结果,应参照比自己实际年龄小十岁的年龄段去努力,通过服饰给自己一个“还年轻”的心理暗示。为此,对于服装企业而言,制造一些不仅穿着舒适,颜色鲜美,而且显得年轻化的服饰,不仅可以赋予更多的老人健康、活泼、富有朝气的气质,并且也是在为老年人增加选择年轻的机会,同时更是为更多爱美、懂美的老年人增加买到爱不释手服饰的机会。
(三)老年人子女疏导必不可少
从子女方面来讲,作为子女以及老年人的亲人,要以正确的心态鼓励老年人在着装上打破以往封建的传统思想,鼓励老年人在穿衣色彩上要尽力跳出灰、黑和蓝的框框,既要求素雅和深沉,又应该富于时代感。老年人服装的款式也要提倡有所变化和翻新,简洁明快,方便穿着,不适合开口过多或镶嵌过繁,也不宜有太多的附件和饰物。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而且这样与老年人稳重端庄的风度和喜静的性格也不甚相符。作为子女及老人的亲人,更要加以关心与照顾老年人,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多陪同老年人选择自己喜爱的衣服。另外,对于喜欢宽大型衣服的老人来讲,不妨可以尝试一些不同风格的衣服,也许在改变之际,才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变的那么美。另外,对于不懂得舍弃衣服的这种情况,老年人以及作为老人的子女,亲人,要做到学会劝说,即可视情况而定,一般要懂得舍弃两年以上不曾再穿戴的衣服、皮带、鞋子、帽子,尺寸不适合或和目前年龄、造型不搭配的衣服,以及有污点而洗不干净、发霉及被虫蛀咬的衣服。另外还有穿着不舒服、伤脚的鞋子及磨损的袜子。
(四)主观意识的改善
注重整洁和搭配,老年人最忌邋遢,因此,服饰一定要整洁干净,同时还应注意一些装饰物的搭配,如帽子、眼镜、鞋子等物品的协调性,在档次上也应尽量地统一才好。
从老年人自身方面来讲,居住在家中的老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和其他老人共同交流穿衣打扮的知识,从书籍,影视方面也可以学习到穿衣的技巧。比如,老年人体质要比中青年人弱些,动作迟缓些,心肺功能也相应差些,常会有心脏不适、气急等现象出现。因此,穿着不能对其身体产生束缚,而应力求选择宽松舒适、柔软轻便、利于活动的服装。富于民族特点的中式服装,很适宜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穿着。为了使老年人的服装轻软,还应注意面料和棉衣填充料的选择,尤其在夏季气温高时,服装适宜浅色,选用丝绸类等。
对于老年人来讲,积极老年期使学习和知识运用变得更容易,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发现生活意义的策略6。学习中,不仅可以让老年人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
[]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而且可以让自己在他人面前焕然一新,穿上自己喜爱的,适合的衣装,而且,每天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2011-4-28.[2]熊玛莉.中老年服饰艺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3]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美)希尔.王海梅等译.积极老年生活心理健康七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5]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叶颐康.健康12决[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8.
第二篇: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问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老人的健康很重要,怎样针对老年人制定问卷调查呢?
一、关于社区的各类概况
(1)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老年人大多数愿意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有部分老人有退休金,有部分老人依靠子女,还有的老人还在外工作,部分老年人生活靠养老金不够,多数老年人认为医疗保障方面不够完善,不过大家基本都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持有满意态度。
2)社区居住条件方面
我们调查了几个小区,科教新村小区则属于比较老的建筑,范围比较小,阳光100则是比较高档,并且设施建筑都比较新,建筑范围较大,桃花坪小区则是普通化小区,况且我们组成员认为个小区内垃圾站点设置不够多,因为老年人走路比较费力,所以应该多建些垃圾点,我们调查的三个社区能够更明显的反映出给类问题。
(3)老年人社区的设施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来看,科教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没有,而阳光100社区基础设施完备,桃花坪校区基础设施基本还行,基本可以满足老人的需要,我组成员认为老年人社区应当设有室内基础设施,设些能够让老年人在下雨天也能的到锻炼,室内的地面设置防滑地面,以免防止老人摔跤,还有社区内部设置休息的地方太少,因为老年人有时候走累了需要休息,并且社区在规划时应当多设些锻炼器材,这样能够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得到锻炼。
(4)社区绿化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看,科教新村的绿化太少,几乎没有,阳光100绿化比较晚上,也很符合那里老年人对空气清新度的需求,桃花坪社区基本还行,老年人也持满意态度,不过我组成员认为绿化是一个社区规划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使社区看起来美观,而且能够给老年人晨炼时带来清新的空气,让老年人的身体更加健康。
(5)社区交通体系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看,周围各类交通体系较好,都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去各个地方,比如医疗点,超市购物,需要乘坐的公交都比较方便能够乘到,但有些道路比较拥挤,这样很容易挤到老人导致摔倒,所以建议规划时尽量路宽些,但对此老年人都较满意。
(6)社区周围建筑类型
从所调查的小区看,每个小区周围环境过于吵闹,经常半夜还有鞭炮声,这样就很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建筑类型多样,桃花坪校区周围则有学校,而科教新村比较靠近闹市区。
建立分析图表如下
二、社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1)从我们调查的小区来看,各个小区缺乏生活配套设施,老年人也需要有娱乐场所,室内娱乐健身设施缺乏,使老年人身体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路面防滑设施不够,在基础设施旁应该更多的铺设防滑路面,这样能使下雨天老人也不用担心出门会摔跤。
(3)从我们调查的小区看,科教新村房子较老,由于建房年代较久远,房子的朝向不太好,朝阳性较差,并且周围建筑楼房过高挡住阳光,这样有害老年人身体健康。
(4)卫生方面,新建后,垃圾桶减少了,我们认为有必要增加垃圾桶的数量,这样能使老人更加方便的丢垃圾,而不用走太远,因为老年人身体虚弱,行动缓慢。
(5)绿化方面,各个小区应加大对各种花草的种植,使绿化更加明显,而且颜色搭配上需要让人看着舒服,这样有更多的绿化能够让老人感受到浓郁的气息生活。
三、老年人的需求
(1)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而且需要更加的完善,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
(2)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绿化,这样能够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使得身心更加健康。
(3)有些老人需要小区内的路线能够多些,能够让车和人走不同的路线,这样能够使他们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4)有些老年人需要社区内设有他们自己活动的场所,以便于他们互相交友,并且能够在晚上也能活动,使得一天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加大对老年人照看的步伐,给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在居住方面给他们更好的环境,关爱老年人,从他们生活的社区着手进行改善,应该更多的为老年人着想,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居住条件,在社区各类基础设施规划上尽量做到让老年人能更好的得到身体锻炼,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第三篇: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
调查目的: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联合国将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老龄化比例为7.0%,2005年达到7.69%(老龄人口为10055万)。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赡养老龄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而老龄人口增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也给经济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家庭、社会矛盾,对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不良作用。我们知道,在2005年3月的两会上,中央把建立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确立为未来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的施政纲领之一。而解决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所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给予大多数人一种警醒,让我们更多的人了解到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因而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也尽公民之责之义务来关注这些问题,并且以身作则。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农村老年人。
调查方式:走访了老年人的家庭和参观老年人的活动
走访了老年人的家庭,通过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以及对部分老人子女的委婉询问,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不容乐观。大约42%的老人独自居住,在这之中,有17%的老人失去了妻子或丈夫,沦为孤寡。他们独自生活,求生方式多种多样。通过调查发现,近19%的老人年近古稀仍然靠着自己大量不辞劳苦的务农,集市上卖农产品来维持生计。56%的老人是在子女定期给予的物质金钱的基础上,做一些少量,轻便的农活作为经济来源之一。其余部分老人则是全凭子女的定期给予的金钱来支配生活。这样的一个数据让人为之一惊,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晚年安享并不那么如意。而在对独居老人心态的调查中,60%的老人是感到孤独寂寞的,他们认为或多或少的金钱物质是填补不了他们内心的情感空白的。
我家隔壁的张奶奶,子女都离开了家,一年四季也很少回家。张奶奶讲到:“我现在一个孤寡老人,也用不了多少钱,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只希望多看看这些后人啊。”奶奶眼角的泪光泛在成线的眼角。而这样的例子在农村不在少数。他们对家庭温暖与热闹的向往和对在外子女惦记随着年龄的增长,越积越深,表现出来的是那让人心疼的空洞的眼神,佝偻而寂寞的身影,甚至纵横的老泪。可见老年人精神的赡养也不容忽视。
与之情况不同的是,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占了58%。根据调查发现,与子孙同住亦是有喜有悲。有的老人微笑,有的叹息,有的沉默。在这之中问题最多做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这种老少同居的生活引起的各种纷争。
1:子女经济来源少,供养压力大。61%的农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社会经济形势起伏不定。扣除日常生活开支,孩子教育经费,所剩不多。对于老人的赡养,他们会因此心生埋怨,除力不从心外,还会不自觉的认为老人是负担。导致日常生活之中对待老人态度也不好。80%老人只能隐忍,这样的情况着实让人心疼。
2:子女与老人生活差异导致的矛盾。几代人同堂,总会遇到由于性格,观念,生活习性等发面的差异而引起的一些直接的冲突。导致争执,不愉快的现象时常发生。
3:部分子女道德伦丧,只知向老人索取,却不愿回报老人。有的儿媳视娘家人为自己人,公公、婆婆为外人,“内外”差别大,不赡养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儿子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使父母饱受委屈。而很多老人即使受到虐待也往往采取迁就忍让的态度,造成隐性虐待较多。
在农村中,仍然有一部分人的思想停留在过去,没有和日新月异的时代精魂接轨,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关爱老人的精神并未真正意识上的进入农村家庭深处,老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也淡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然而在受访家庭中很大部分老人对这样的法律也知道的模棱两可,更不用提用此来保护自己了。但近40%的老人依然宁可自己承受痛苦,也不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子女,除了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更多的顾惜亲情。
不仅家庭,从社会大的角度来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精神文明,传统美德,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也必不可少。
如今,国家对于农村很多大龄,贫困的老人已经推出了“低保”政策,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低保的保障标准也在增加。在受访者中近50%的老人享受到了这样的阳光政策。另外,医疗卡的普及办理,使得生病老人
更愿意去正规医院就诊,取代了以前节约而不看或者多磨的习惯。医疗费上报50%—70%,无疑对经济来源少的老人解决了一个看不起病的问题。就我的家庭而言,我爷爷奶奶亦受到这样政策的福利,几次患病住院治疗,医疗费用报了70%极大地为我们家庭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但它反映出来的现象可以彰显出很多大方面的问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始终以“百行孝为先,百善孝文本”闻名遐迩。老人是上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创造者,也是滋生子女成长的爱的奉献者。无论怎样,赡养老人是子女义不容辞并应乐于去做的责任,是享受时下生活的年轻人感恩那双双生出老茧的老人的手的最有效的行动。在国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下,在政府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崇依法养老的氛围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本着一颗善良诚挚感恩的心,去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建立美好和谐的大家庭。
第四篇: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调查问卷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调查问卷
1您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垂钓,种花,跳舞,绘画,棋类等)吗?
A很多 B比较多 C一般 D很少 E没有
2您的精力充沛,能得心应手的处理日常事务,很少感觉疲惫不堪吗? A完全可以 B大部分 C一般 D很少 E几乎不能
3您处事乐观、生活态度积极,乐与承担任务且不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4您能很好的和周围环境(周围的生活状况和周围的人)相融合吗? 您很了解自己且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6您能适当的发泄和控制自我情绪,很快从烦恼中恢复良好的心情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7您的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感,很少有心理矛盾和冲突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8您对生活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逃避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9您感觉自己老了,没有任何现实价值了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10您有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豁达乐观)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11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晨练、跑步、跳绳、踢毽子、打太极等)吗? A经常 B比较多 C一般 D很少 E没有
12您感觉自己处境安全,从来没有担心或疑虑自己生活在危险之中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13您时常对
周围的人
和
事
充
满
敌
意
吗
?
A完全不 B很少 C一般 D大部分 E经常
14您做事情注意力集中或能很快的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正在做的事情上吗? A所有时间 B大部分 C较多时间 D一部分时间 E一小部分时间 F从来不
第五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关爱老人安享晚年
系部:财政金融系 年级:12级金本一 姓名:卞成慧
张文文
邢忆鲁
张庆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个寒假我们在一些敬老院及老年活动中心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空巢老人
(一)得到情感慰籍难。
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因忙于手头活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使老人得不到精神安慰,还时常为他们的担心着急,真应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的古语。享受天伦之乐情感的缺失,使“空巢老人”陷入深深的思念中,陷入无奈的孤寂中。
(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距离的拉大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使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产生了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症等不良情绪。
(三)患病率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竭,免疫力降低,很容易患病。而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退化,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事件也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二、养老制度不够完善
还有一些老人不能享受离退休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少,没有养老储蓄的人数多。退休金水平普遍低,其他收入来源少甚至没有,有退休金的老人担心今
后养老问题。
三、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一)农村老龄化程度高
我国老年人口中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农村你老龄问题始终是老龄工作的首要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效率的提高,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入城镇,是的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多,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
在农村,除了极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
(三)老人遭遇排斥。
因老年人闲暇时无处可去,村里的小卖部又往往是人群集聚地,老年人因无购买能力,到其场所闲坐时亦不受店主欢迎。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四)精神文化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
活动场所有限,活动设施短缺,活动参与率低;有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需要加以组织和引导;缺乏精神慰藉;担心子女不孝敬;部分老年人在宗教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基层老龄机构和服务工作薄弱;
建议与对策
老年问题是社会的重大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些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初见端倪。按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未雨绸缪的原则,我们对此应当高度重视。
一、逐步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增强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力。
保证老年人正常的收入来源,实现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在社会分配机制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保证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稳步上升。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履行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给予老年人必要的经济支持。建立老年人财产的合法转移途径,尤其是老年人拥有的住房等不动产能够通过抵押、租借等方式转化为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拓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二、提供精神支持,组织开展兴趣活动,转移老年人的孤寂情
在社区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
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开展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的社会活动并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改变老年人孤立生活的环境。引导老年人积极地看待空巢现象,把子女长大离巢看作自己抚养的成就,把独自生活当作自己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的机会,利用空巢的悠闲、清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从而战胜“空巢综合症”带来的抑郁、孤寂和不安。结合“星光老年福利服务计划”的设施建设要求,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使社区服务中心具备综合的服务功能,为老年人的公共养老、健身、休闲娱乐提供必要的场所。建立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群团组织,引导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注重开发老年人才,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牵线搭桥,让老年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继续为社会贡献余热。办好和丰富老年电视节目,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三、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
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农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解决。
心得体会
在调查中发现,思念不能时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其实,在中国大部分的老年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时间来陪陪他,在物质上就没有多大的要求,只求心灵上有个安慰。有些老年人的心理好像是“返老还童”了,对自己的子女就会有所谓的“无理”的要求,子女们就无法忍受。其实,你自己仔细想想那些要求吗,不过是老人想让你多关注他,陪陪他。所以,年轻人,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老人,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好像被社会给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