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交流感想
日本交流感想
---------cayman
今年暑假,我跟随福建省外国机构服务中心团队,来到日本国神奈川县横滨翠陵中学高等学校进行交流活动。
当汽车缓缓驰进校园,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路旁一排排整齐笔挺的大树,它们好似士兵一样坚守着校园。学校在山上,满山遍野的树木和小草使人沉浸在绿的海洋。校园四周分别设有各种球场,足球场边的防护网竟有十几米高,四周绿草如茵。
走进教学楼,走廊左侧是一个个蓝色的储物柜。教室里窗明几净,课桌一尘不染。在教室背后还有挂书包的地方,十分人性化。我们步入会议室,日本学生早已坐在座位上等候着我们了。他们分成三个小组,小学、初中和高中组。我、吕晨与初中的学生一起交流。刚开始我对他们很陌生,不敢说话,后来在与他们一起参观校园时,我慢慢放开了,和他们熟悉起来。他们带我们去看料理室、茶道房和食堂。每一个地方都十分干净、整洁,给人带来一种舒适又清静的感觉。
回到会议室,我们一起喝饮料,吃零食,交流时就打手势,讲英语,或在纸板上写字。不久,我就和几个学生成为了朋友,其中一个还会说中文。我与她聊得热火朝天,就忘了时间。我将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了一个有着小米窝,笑容甜甜的姐姐。她看了十分惊喜,脸上浮着春光。
接着,我们团队的学生站在舞台上,为他们表演了一首日文的《拍手歌》。在轻快的音乐下,我们统一的动作和美妙的歌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迎来大家热烈的掌声。会长牧内良平给我们一行37人颁发了日中友好交流使者章。我们团队与日本学生合影,互相给对方留下联系地址就匆匆离开了。
我们坐上汽车,日本学生在一旁不停挥手,舍不得与我们分开。在我们走出校园之前,她们给我们大大的拥抱表示怀念。我望着手上友好使者证书,它见证了我们之间短暂而又深厚的友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美好印象,我将把它珍藏一世!
第二篇:中日交流感想-我的日本同学们
中日交流小结
--我和日本同学们
高一2班 郑文韬
上周,学校进行了中日交流活动。我与日本同学近距离接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万事开头难”。与日本友人交谈的开始是困难的。虽然事先我曾多次设想见面的场景,也准备了一些进行交流的办法,但是真正见面后,尴尬、紧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我如坐针毡、四处张望,偷偷地观察坐在我身旁的那位日本同学。组员们的目光不时交汇,暗示对方开启交流的大门。我战战兢兢地拍了一下那位日本同学的肩膀。他自然、友好地说了一声“哈伊”(日语“是”)。我如释重负,但话语还是结结巴巴、极不自然的。我竭力寻找交流的话题,联想到日本足球在亚洲的霸主地位,我与他开始了这方面的交谈,殊不知这是打开双方心扉的一把钥匙。
在车上,我一直琢磨着他的名字——Sodatsu Izumiya(泉谷深逵)。日本人的名字是复杂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是很有趣的。它不像中国人的名字的这样富有深意,也不像欧美人的那样直接。不过,泉谷这个姓氏倒是挺有意境美的。
来到了学校,我们在校门口列队欢迎他们。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人群,生怕与他擦肩而过。我们俩几乎同时看到了对方,他冲着我挥手,微笑着向我走来。由于有了刚才的铺垫,这次交流顺畅多了。我们继续着中午未尽的话题。从各自喜欢的球星谈到喜欢的球队,再展望未来世界足坛的走势,仿佛自己就是世界级名帅。交谈中,我们不时大笑,也偶尔展开争论。一旁的日本同学见我们交谈甚欢,也凑过来加入了交流的行列。我在这时体会到了似水流年的滋味。在一片不舍中,第一天的活动落下了帷幕。
当天夜里,我反复回味着这天与他在一起的场景,憧憬着明天的到来。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对于第二天游览上海的活动我更为期待、更有自信。我们早早地踏上旅途。在公交车上,他一直欣赏着窗外的景色,我也一路给他介绍。或许是他沉浸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又或是他对我这个导游感到满意。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在人民广场,在南京路,在豫园,他深入了解了上海的传统文化,并购买了不少传统美食。见到游客的愉悦、畅快,我这个东道主有点不好意思了,我思索自己为何不曾发现朝夕相处的城市之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生活不是简单机械地度过每一天,而是要经常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一个思考的头脑和一颗享受的心。
在豫园的共同进餐是两天活动的最高潮。几组同学在饭店相会。他面对着目不暇接的美食,征询着我的意见。不一会儿,他的盘中放满了小笼、生煎、炒面等食物。饭间的气氛空前热烈,大家以饮料代酒,频频举杯。我一边向他引见我的同学,一边拉着他一起举杯。我假装喝醉酒的样子,拿起他的杯子,倒满了饮料,用迷迷糊糊的眼神的盯着他,让他一饮而尽。我们又一起怂恿旁边的一位同学为我们高歌一曲。大家笑声不断,欢快不已。
下午,我们前去了运动城。他及日本朋友对于运动的热情之高令我们惊异。这也是活动中的另一个高潮。这是我们在事先不曾想到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告别的一刻终要到来。事前我已想好了千言万语,此刻却有口难开。我与他及日本朋友们不断地握手,不断地告别,握了又握,说了又说。虽然表面我依然强作笑容,和他们说着“ Goodbye!See you again.”,但我知道,这一去即为永别。我终于能够理解古人送别时长亭题诗、饮酒壮行、泪流满面的缘由了。我想哭,却发觉所有的泪水早已融为对他们的思念、牵挂,随风飘逝了。
在某一天晚上,我伫立在阳台上,凝视着满天的繁星,期待寻找到属于他的那一颗。
在某一班拥挤的公交车厢里,我注视着窗外,再次想起了与他共同度过的日子。
在某一天午夜,我突然从梦中惊醒,偷偷地啜泣,无数思念涌上心头,再度想念起他。
各种交流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要自己和他人充分为在一起的日子而高兴,交流的各种目的自然而然也就达到了。人类文明便是在这种交流之中不断进步。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纵有万水千山的阻隔,我和日本同学们的心无时无刻都在相遇。富士山传来的清新的风是他们对我的思绪,长江口的波涛澎湃是我对他们的依恋!我们在各自心中永生!
第三篇:赴日本感想
各位领导: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世界,劳动者是最光荣的,我们零售业的每一位工作者都是光荣的。本次荣获2015劳动模范,我非常激动,同时也深感责任压力都非常大,身边不乏很多比我优秀的人,虽然公司给了我这份荣耀,但觉得我还有很大差距,离公司的要求还很远。”就目前本职工作而言,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努力,需要辛勤劳动。非常感谢公司提供这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虽然只有短短6天但感受颇深。
下面从谈谈我的几点感受:这次日本旅游先后从上海乘船到日本熊本,宫崎两个城市,导游是一位持中国人。
一、环境很好,非常清洁,可以说一尘不染,几天下来不用擦一次鞋,没有看到尘土飞杨的情景,一方面是海洋性气候,灰尘少。城市街道也非常的干净,没有人不乱扔垃圾,你很难找到脏兮兮的地方,尤其是卫生间,你也很少闻到异味,还排放花草景观。
二、饮食方面:在日本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到处可以喝到饮用水,据说,从1975年就开始了饮用水的改造。如此说来,饮用水方面,我们至少落后几十年。日本的食品比较清淡,而且比较卫生,比较安全,吃着也比较放心,吃过两次中午饭,米饭一样精典好吃。
三、做事非常认真,非常专业,凡事都能都到极致。如带放大镜的指甲钳,电动牙刷,还有带热水冲洗的马桶,电器、还有我们在用的打印机、复印机、相机,还有我们11年前买富士通笔记本现在还在用,屏依色彩依很好。
四、服务非常专业
服务员总是笑脸相迎,精神面貌很好,即使年龄很大的人(收银员),态度和蔼,据导游介绍,日本服务世界排名靠前。购物不需要讨价还价,这样减少了很多社会成本,多了很多的诚信。
五、敬业精神
在企业员工很少会频繁跳槽换工作,大多数人会选择在一个企业干一辈子,退休的年龄仍然还在工作,据说每年都会参加一次体检,只要身体状允许,一般都会出来工作,如:开出租车,做一些公益活动。开车的司机约有60多岁,每次停车,下车站在一旁一一点头示意问好。
六、交通发达
日本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农村也是公路,道路占全国1/3面积。公路不宽,但行驶有序,没有鸣笛,多为本国普通车,据说每年都有很多在日本留学的学生选择留下来,踏上一条“不归路”。其很大原因是因为日本的生活交通便利、国民素质高、就业容易等各种优势,每年吸引着一大批留学生留下来。不是不归而是不想归来。
其他几点思考:
1、当然我们在看到他优点的同时,他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经济衰退,物价水平较高偏高(打车起步价人民币约46元,按米收费,打个车到机场可能需要花费上千元人民币);
2、他把有害物质排到公海。
3、日本的好产品留下自用,其他的才给他国人用,排斥他国。
4、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是一个处于地震带上的国家,日本人的危机感肯定很强。
以上只是短短几天的真实感受和体会,我们应取长补短,学习对方的优点,同时也要认识到差距,这也是我们动力的源泉,认真思考,利用现有条件,整合资源把信息工作做更好,做到极致。
第四篇:日本大地震感想
日本大地震感想
日本大地震已经于2011年3月11日发生了。震级达到9.0级,其破坏程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损失时无法估量的。震后的感想颇多。
日本在四个板块的交界地带,日本人能是在摇动的国土上生活的。过敏的素质比较高。风险意识比较强,国家也经常进行防灾减灾演练。日本地震的次数是比较多的。电视的画面展示,地震的时候,人们迅速躲避,逃离大楼或者在避难所躲避。时间很短,人们没有慌乱的。
海啸掀起10米高的巨浪,海边的建筑物、汽车都像玩具一样的被巨浪卷走。10年前的印度洋海啸还让人心有余悸。如今日本的海啸也已经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力!
大灾面前,大爱无边。人们摒弃分歧,人们团结如兄弟,共同奔赴抢险救灾的行动中。凸显了国家对国民的重视程度,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施救理念。
建党90周年感想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华人民来说像是给了失足落水的人一块浮木救生一般.建党之前,中国的统治者无能懦弱,领导方向畸形,导致了整个国家犹如一盘散沙,完全抵御不了外来的侵略.资本主义国家长驱直入,明目张胆地掠夺,目中无人地叫嚣,老百姓终日惶惶不安.中华热血儿女满心愤慨却又束手无策,祖国大地一片阴霾.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似乎昭示着中华大地的复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终于带领中华儿
女度过了这个严冬,开始走进春天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一直崇尚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突破的理念.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给各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指导思想也促使党在建党90周年里前进的步伐沉稳而矫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而今,xx提出“八荣八耻”一直引导着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我们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为祖国发光发热!现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攀升,实力强盛,是世界公认的一大强国.每次看到祖国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让我倍感欣喜与骄傲.这个洋溢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终于再次站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展示她独特的魅力,成为无数国家的焦点。我自豪我激动。
应该感谢的是我们可爱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九十年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坚定地向前迈着步伐,迎难而上,带给祖国崛起的希望与无限的生机活力。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用厚实的肩膀担起复兴中华的重任;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不断取长补短,突破创新,引领祖国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感谢有你!我感谢在中华人民最无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感谢当敌人的利刃伸向祖国时中国共产党挡在了最前面;我感谢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而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那么,在党的90周年生日之际,我衷心地献上我的祝福:生日快乐
辛亥革命100周年感想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站在百年后的中国,回想百年前的中国,不由感慨万千。如今的中国,国家和谐统一,各民族和谐相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突飞猛进之发展,经济实力更是跃居全球第二。如今的中国,中山先生未了的梦想一一得到实现,中国变得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强盛团结。
而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今天辉煌的发展成就时,可曾想过,如果没有百年前以孙中山为核心的中国革命先驱,不怕牺牲,不怕艰辛,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中国怎会有今天之繁荣。
或许有人说,这一切是共产党的功劳,是的,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统一,国家发展。但是如果没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对于中国革命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共产主义理想岂能有今日之蓬勃发展。
中山先生道:“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中山先生用火一般的革命热情,激发了无数爱国青年革命的热情,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轰然倒下,使妄图瓜分我中华的帝国主义噤若寒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这位中国现代革命第一人留给继承者的一句话。而正是他的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豪情。
孙中山、毛泽东他们应该是一体的,他们的梦想都是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他们为了这个梦想而执着努力着、奋斗者,并感染了无数中国人一起为这个理想而努力,他们都是为我们这个民族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他们都是可以彪炳史册的中华伟人。我们应该牢记孙中山以及他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积极探索,辛亥革命一百年,那些为中华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将永载史册。|||我们应该牢记孙中山以及他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积极探索,辛亥革命一百年,那些为中华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将永载史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这位中国现代革命第一人留给继承者的一句话。而正是他的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豪情。
胡主席七一讲话感想
6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鼓舞人心、“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重要讲话。
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精辟概括了90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明了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要求党和人民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学习了“七一”讲话,作为党员的我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员应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对一个人来说,能做到这几点真的很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一身正气,一心为他人,我想也只有真正的党员能做到,更让我觉得能成为一名党员是何等的光荣。我会把胡总书记的话牢记在心,用此来做为自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我知道我很难全部做到,但我将不懈努力!
第五篇:日本文学史感想
日本文学史感想
日本文学史感想
学习了一学期的日本文学史,虽然不能说有太深入的了解,但加深了我对日本文学的兴趣。以前一直觉得,日本的好多东西都是向中国学过去的,所以,日本文学应该跟中国文学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可是,学习过之后才发现,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不论她曾经想谁学习过,向谁借鉴过,当她把所有的东西集中在自己的土壤里,慢慢浇灌,培育之后,最终会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所以,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模仿,借鉴,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让它融入自己的思想,把它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就像说起中国古代文学就会想起唐诗一样,说起日本文学,就不得不会想起俳句。刚学日语时,接触的第一首俳句是松尾芭蕉的“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当时印象很清楚,觉得这首俳句写得太简单了,“一只青蛙跳进古池,扑通一声”,虽然很形象,但正是因为太形象,好像没有什么美感,而据说,这首俳句在日本非常有名,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因为我觉得这跟唐诗宋词根本没有可比性。没有李白诗的豪迈,也没有柳永词的凄婉,简直就是毫无意境。而且居然只有一句话,就能称得上是文学作品,实在是让我觉得吃惊。但跟老师一起学习文学史后,让我逐渐对它有所了解。特别是在老师向我们介绍日本文学的理念「明き、浄き、直き、誠の心」之后,我再次品读芭蕉的这首俳句,轻轻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脑袋中一片空明,然后想象眼前是一个寂静的黄昏,夕阳打在一汪清幽的池水上,水底的青苔和水草给池水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的水晕,在周围都一片静谧之时,一只青蛙扑通一声打破了这寂静,池水发出发出一声声响,水波一圈圈散开,让人心神荡漾,空气中还回荡着水波的回声...只是,到底怎样的一种声音呢,我发现自己居然无法用语言来将这种声音表达出来。也许,这也就是俳句的魅力所在吧。想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但最后还是因为词穷而止于嘴边,最后只能感叹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啊!因为任何恰当或是符合意境的语言最终都只是破坏了这种美而已。
另外,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甚至将樱花奉为国花,其实也和日本人的这种审美观有很大联系。以前只知道日本人喜欢赏樱花,日语中的「花見」就是特指的赏樱花。但从来没有想过日本人为什么如此喜欢樱花,只是把它当做一件理所应当的很自然的事情。但经老师介绍之后,我才了解到,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虽然看起来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流淌在血脉里的东西,但还是能找到它的根源的。樱花一开全开,一败全败,凋谢时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点应该和老师上课所讲的「桜吹雪」的武士道精神是共通的。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老师介绍武士道精神后我自己也上网查了查资料,了解了一些。武士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剖腹自杀。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经了,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这时候就应该象樱花一样毫无留恋的凋谢。樱花「生命力は強くて、命は一週間だけ」,日本人喜欢的应该是她花期短暂但却开得热烈而绚丽,即使凋落时也表现出一种宁静与素洁吧。前一天还开得满枝都是,第二天却早已落得满地都是,不免让人觉得有几分凄惨,几分悲壮,让人感伤,催人泪下。这些特点都是与日本传说文化所推崇的英雄观和人生价值是一致的。在日本人的传说文化中,与“生时的辉煌”相比较,更为世人崇敬,更能折服民心的似乎是“死时的尊严”。
当然,我对日本人一些认识也有不理解的地方。比如:以前就有老师讲过日本人可以在樱花树下杀人。前几天看动漫就出现了这样的镜头:漫天飞舞樱花,有一种绚烂得无法比拟的美感,在这些樱花的背景下,仿佛一切都是美好的,突然,画面的主人公倒在血泊里,让人措手不及......而凶手——一个长发飘逸的美丽女孩,却一边握着滴血的剑,一边轻轻扬起了嘴角。还有,一位名叫坂口安吾的作家也曾这样写道:“樱花树下也许真的埋着尸体。看到樱花时,内心是那样不安,只因为那樱花实在是过于美丽了。于是便想到,在那樱花树下,一定埋藏着罪恶,比如,尸体。”出如此类,我都无法理解。虽然曾经也学习过日本文化,了解到与西方的“罪”文化不同,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文化,但真正理解起来远不如了解那么容易。难道日本人是用樱花的完美去掩盖自己的罪与耻?可是再怎么掩盖也不能将那些罪与耻抹煞呀!而且,用美去遮盖丑,岂不是让仅剩的美也变得不纯净了吗?就像在中日历史问题上一样,即便把教科书改变得面目全非,历史依然在那里,保留着她原来的风貌,记得历史的人也会将事实一代代传递下去,生生不息......记得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过《菊与刀》,一个从未涉足日本的美国作家,能够将日本人的心理剖析得连日本人自己都佩服,这让我很感兴趣。虽然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但也很受启发。作者是在日美战争的背景下去研究日本的,战争使得她无法亲自踏上日本的土地,去对日本的风土人情感同身受。她只能通过对战俘的接触,与曾经生活在日本国的美国人的接触,以及对前人研究的深入了解,去一点点剖析日本这个民族。
书中说,许多看似孤立的行为之间其实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人们之间公认的价值观以及客观的理论基础。而我们之所以不能理解日本人的有些行为,应该是源于我们不同民族之间所持的价值观吧。就如今年日本的汉字「絆」,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的,太深的羁绊,所以会导致彼此的不理解吧。就像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战争中,日本人认为救助受难者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看来,几乎可以用“禽兽不如”这四个字来形容。作者解释道,这是源于日本人的人生观以及他们对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的看法不同于我们。这让我发现,所有在我们看来的不理解以及不可思议,当最终放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上时,一切好像都能说得通。因为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是判断题,不能决绝地给出一个是对或是错。所以,我无意于去评论它到底是对是错,唯一能做的,只是了解,然后把它化为我日后与人交往的工具,以减少与人的摩擦。
另外,深有感触的,不仅是文学史课上所学的内容,还有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老师说过,大学精神在于文化传承,文化创造,育人,以及文化为社会服务。以前我一直认为,作为大学生,走出去应该给人以不一样的气质。但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气质自己也不明白。听完老师的教导,我逐渐明白,这种气质除了受文化被动的熏陶之外,还应该有自己主动对文化的接受以及自己发自内心的服务精神。大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的接收者,更应该文化的传承者。这样,当我们以大学生的姿态走在人群中,乃至以后踏入社会时,才能面带微笑,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