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特洛伊之木马屠城》有感(模版)
电影《特洛伊》观后感
阿喀琉斯说:“神嫉妒我们,她们嫉妒我们是凡人,因为任何时刻都有可能成为生命的终点,世间事物因为死亡而变得美丽。你不可能比‘此刻’更美,我们再不会重回‘此刻’”。这是影片《特洛伊》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台词。其实我不是一个多么崇拜英雄主义的人,可当他说出这些的时候,却不自觉的被他展现出的英雄气魄和伟大人格所深深折服。
《特洛伊》改编自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对特洛伊战争的部分情节。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帕里斯相貌俊美、风流成性,在一次到希腊斯巴达和谈时,他与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相遇,两人陷入爱河,并在返回特洛伊时悄悄将海伦带走。不堪夺妻之辱的斯巴达国王请兄长迈锡尼国王帮助夺回妻子,自此展开了一场宏伟的持久战。据希腊神话记载,特洛伊战争的根源在于奥林匹斯诸神相互间的嫉妒。
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服从于神的意志,而影片诠释的特洛伊战争完全源于人性。无论是阿伽门农对领土和霸权的欲望,还是帕里斯对美色的追求,战争的诱因终归是人性的自私和贪婪。阿伽门农在赛瑟里国王面前将自己的企图表达得无比直白——“我喜欢你的土地”。当弟弟墨涅拉奥斯请求他帮助夺回妻子时,他表面一副情谊当先的的样子,内心却在为这一攻打特洛伊的完美借口而窃喜。首战结束后,阿伽门农欣然接受各邦首领进献的财务,还派人抢走了阿喀琉斯的战利品和阿波罗神庙的侍女,因此激化了与阿喀琉斯的矛盾。从各方面看他都不像一位王者,更像是惟利是图的小人。而帕里斯的一己之私更具灾难性,它直接导致的是国破家亡。与此相反,希腊和特洛伊对的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可以说是体现体现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典范。影片最终让我们感受到的并不全是战争的残酷,更多的是细微中震撼心灵的人性的柔情。阿喀琉斯堪称希腊第一英雄,战场上骁勇强悍,但对女俘虏布里塞伊斯的呵护、对表弟帕特洛克罗斯的情谊、对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同情与尊重,这些都为阿喀琉斯这个英雄人物增添了更丰富的人性色彩。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在影片中更是完美形象的体现,在战场上是无畏的英雄,在家中是慈爱的父亲、忠诚的丈夫、宽容的兄长和孝顺的儿子,人性最美好的一面似乎都集于一身。正因为如此,赫克托尔在特洛伊城下,在家人和同胞面前殉难的悲壮结局使人物更具感染力。
影片《特洛伊》以它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古希腊时期的辉煌历史。在影片中我们仍能看到,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体现了早期西方文化所颂扬的英雄主义思想,但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早期氏族的英雄主义,在阿喀琉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式的英雄形象并不是有着集体主义思想,从一开始,阿喀琉斯就是在为自己而战,他不服从于他的国家。他天生有着好战的个性,他的桀骜正是他自由意志的张显,个性的张扬。他虽然曾想因爱而退出这场战争,但最后阿喀琉斯受到了命运的摆布,他为复仇而战。当他对着赫克托尔的尸体流泪时,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正如他所说:“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兄弟。”英雄还是没有摆脱命运的审判。最后这一片段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悲壮的色彩,想必也是他的英雄主义能感染到我们的原因吧。
第二篇:论文 观特洛伊~`~木马屠城有感
观《特洛伊·木马屠城》有感
摘要:首先说我最讨厌的角色就是帕里斯。在我心目中我已经深深的认定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帕里斯拐走了当时身为阿伽门农的弟妻的海伦。是,追求爱情,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你追求的爱情,就让你的子民,让你的家人深陷泥沼,那你就是天大的罪人。
故而在这部片子里,赫克托尔是我最崇拜的英雄,他不是最帅的,也不是最勇猛的,但是他是最迷人的,他的爱使他最受众人所敬重。
阿喀琉斯是一个勇士,有着一个强壮诱人的体魄和英俊迷人的外表,更有着特殊的战技和超人的智谋,不拘泥于任何礼教,不得不承认他是许多女人心目中的情人。但是,阿喀琉斯是一个战争狂,他只为自己的荣誉而战,并取笑说太阳神阿波罗害怕他,他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甚至有点冷血。
关键词:特洛伊帕里斯阿喀琉斯赫克托尔
正文
我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读完了《希腊神话故事》这本书,对里面的人、神、妖还有半人半神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感到十分的纠结,层层叠叠,如乱麻一般困扰着我的心。可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对它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越不懂,想要把它弄清楚的欲望便更加强烈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很细致的把它择开,久而久之也就将其抛之脑后了。
而正当我还未将他完全忘干净时,在这个选修课上看了《特洛伊·木马屠城》之后,我感觉我的兴趣又重新燃烧起来了,因为它居然没有我想象中的沉闷或过分;恰恰相反,影片的不少场景,都强烈地吸引了我。这部电影就是取材与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精华部分,是以希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的。影片开始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展示了阿喀琉斯的自负散漫和勇猛无敌,给人的第一印
象就极其深刻,当然这样一来,也就使观众很容易就理解其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了。影片一开始就成功的塑造了他的战神般的形象,同时表现了他与当时希腊最强大的王阿伽门农之间的矛盾,为之后的故事做铺垫,设置悬疑。
跟其他的电影观众一样,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也会把我的个人感情色彩融入其中。首先说我最讨厌的角色就是帕里斯。在我心目中我已经深深的认定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帕里斯拐走了当时身为阿伽门农的弟妻的海伦。是,追求爱情,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你追求的爱情,就让你的子民,让你的家人深陷泥沼,那你就是天大的罪人。想一想,当时阿伽门农是希腊最大的王者,而特洛伊人正在为和阿伽门农建立友好的关系而奋斗着,却仅仅因为帕里斯和海伦之间那所谓的爱情,所有人的努力都白费了,试想这会令多少人寒心啊!仅仅因为他是特洛伊的王子吗?不,显然不是这样的。当然我不喜欢他还是有其他的原因的,那就是明明是因为他的原因特洛伊城才被阿伽门农的军队攻打,他的消极情绪,畏战心里,使我对他完全丧失信心,他可是异国的王子啊,竟然天真的以为他和海伦之间只要相爱就可以在一起,就能够在一起。他的想法之幼稚使我常常怀疑是不是作为特洛伊的王子的他像温室里的花被保护的太好了啊,但是同样是王子的赫克托尔,帕里斯的同胞哥哥,却以一个英雄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中。帕里斯是王子,从小便受人敬仰,因为他的地位,以及他曾经因为这个地位而获得的各种福利,他就应该接受命运的安排,万事应以万民苍生的利益出发,去考虑自己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大家都知道,哪怕是现今如此开放的时代里,自己的妻子如果被别人抢走,那都是一件很颜面扫地,不能容忍的事情,更何况那是在很古老的希腊,人们的思想并不十分开放,而且那人又是阿伽门农王的同胞弟弟,他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的哥哥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攻打特洛伊城的计划正式实施。虽然帕里斯和海伦的爱情后来被帕里斯的家人们接受了,但这还是不能掩盖他就是特洛伊的历史罪人的事实。同样海伦也以她无与伦比的美丽成功的毁了特洛伊城,毁了所有特洛伊人的幸福生活,不可以不说是一起经典的红颜祸水的案例。
除了帕里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位英雄般的活在我的心中的人了,一个是阿喀琉斯,另一个就是赫克托尔了,他们两个人都是令人敬畏的英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真正的战神!认真地把电影里的很多情节再回想一遍,再重复一
下初次看这部电影时候的感受,很细心的将这两位战神做比较,我发现自己同大多数人一样,更喜欢赫克托尔。虽然赫克托尔最终被阿喀琉斯战死,但他还是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他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有着一颗充满广阔无私的爱心,他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爱特洛伊的每一寸土地和草木,他爱自己的父亲和兄弟,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他愿意为这些他所爱的任何人和事物而奉献自己的生命。
当然,阿喀琉斯是一个勇士,有着一个强壮诱人的体魄和英俊迷人的外表,更有着特殊的战技和超人的智谋,不拘泥于任何礼教,不得不承认他是许多女人心目中的情人,就连我也曾经深深的为他着迷。但是,阿喀琉斯是一个战争狂,他只为自己的荣誉而战,并取笑说太阳神阿波罗害怕他,他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甚至有点冷血。在我看到他杀了赫克托尔之后,用绳子绑住赫克托尔的尸体,再用战车把赫克托尔拖回战营时,我之前对他的喜欢迷恋一下子消失了,心底里产生了隐隐的憎恶,这种憎恶随着影片结尾,当那个不争气的帕里斯用弓箭一次次地射中他时,我心底的快感一点点地升腾起来而结束。我只是觉得,他必须为了赫克托尔的死付出代价。
赫克托尔的仁爱,还表现在他杀死阿喀琉斯年轻的表弟之后的态度,他为自己让这么一个年轻的生命从这个世界里消失而深深地自责与不安。他和他仁慈博爱的父亲一样,即使是对待自己的敌人,他都给予尊重。他和他的军队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用万箭齐射的方式一下子结束阿喀琉斯的生命,而不用再走出城堡和阿喀琉斯进行一场明知会夺取自己生命的战斗而酿成悲剧。但是,赫克托尔不是那样的人,他是一个令人敬仰和尊敬的英雄。阿喀琉斯正是因为非常了解赫克托尔的勇敢和无私,才独自一人到特洛伊的城堡前挑战赫克托尔的。
赫克托尔尊重了阿喀琉斯,并在两个人开始战斗之前说无论结果谁输谁赢,活着的人都要给死去的人以充分的尊重,给对方一个体面而尊贵的葬礼。可是,傲慢、桀骜不驯的阿喀琉斯啊,他却拒绝了赫克托尔。他还在杀了赫克托尔之后,用绳子绑住赫克托尔的尸体,再用战车把赫克托尔拖回战营,他是这样残忍地对待着一个尊重自己的真正的王子,他的行为不仅卑劣,简直叫人不耻。两相比较,赫克托尔的英雄形象更伟岸一些。故而在这部片子里,赫克托尔是我最崇拜的英雄,他不是最帅的,也不是最勇猛的,但是他是最迷人的,他的爱使他最受众人所敬重。
通过观赏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真是使人受益匪浅。还有一点小小的感触,一句红颜祸水,佳人倾国足以表达我此时内心的激荡。
第三篇:观《特洛伊》有感
观《特洛伊》有感
——浅述构图美与希腊神话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特洛伊》。一个个恢弘壮阔的战争场面不时的闪过脑海。展现了沃尔夫冈·彼德森巧妙妙的构图方式。
当《特洛伊》用现代技术向世人展示成千上万名古士兵战斗的奇景时,我不得不感叹,传奇“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的”特洛伊之战"的宏大和悲壮,还有什么是现代科技所不能做到的呢?当史诗与现实零距离的时候,到底是复述传奇呢?还是又在书写一段传奇呢?数万士兵的前进与对峙再到相互冲击,茫茫碧海上的千帆争舸,凌空回转的不可思议的长镜头,不得不让人称奇。出海时,镜头由近及远,海面上出现几只战舰,缓缓拉远,战舰数目逐渐增多,木色的战舰与天蓝的海面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军万马的气势不言而喻。本片避免了由于虚拟摄影产生的梦幻的感觉,而力求更多的细节表现。影片聪明地将更多镜头对准了局部人群的战斗,以此来烘托整体战场的激烈,同时又能突出个体人物的英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在观看本片的同时,我不得不感叹东西方神话的不同。雅典希腊似乎与我印象中的中国神话有存在很多不同,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均是与人类十分接近的,其集中了所有美的特点,男人有健硕的体魄,女人有美丽的容貌。而中国神话大多是以动物为载体的神,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
在精神层面上,古希腊神话的诸神是入世的。神的存在是为了人,人是目的,而神是手段,希腊神话的多人信仰没有导致人听命于神、人的命运完全由神来决定,而是权利、义务、交换。在古希腊人的意识中,几乎不存在什么权威。他们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维护自己的家园。这种以人为本,包蕴不断追求奋斗,不断超越内涵的人本精神与中国神话截然不同。在道德层面上,希腊诸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等需要,有正直勇敢的,也有奸诈狡猾的。因此,希腊诸神具有强烈的世俗性特征。
希腊人推崇的是一种暴力美学,神之间的战斗都与传统意义上的战斗很接近,而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神拥有常人没有的超能力。神多以英勇无畏的形象示人。这是中西文化的差距。本片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将大场面用到极致,巧妙地再现了《荷马史诗》中的神话故事。也如实的反映神话代表的文化背景。很容易让人在内心里比较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别,进而上升到文化艺术上的思考,古希腊人认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求知、去创造,他们充分相信自己。这对来说我们是一种启示与指导。
第四篇:观《特洛伊》有感
西方文化精神与礼仪通则作业:
观《特洛伊》有感
战争和爱情,是电影永恒的主题。《特洛伊》也不例外。
这部电影讲述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爱上拐走斯巴达王后海伦,后将其带走,而阿伽门农便将此为借口,建立了希腊联军,征战特洛伊的故事。这部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对战争带来的伤害刻画得淋漓尽致,对和平的渴望也得到非常好的体现。
这是一部英雄的悲歌,它诉说着英雄之间无休止的战争;有些人为了得到至高的统治地位,为了拥有权势,有些人为了得到荣誉,留名青史而战;有些人为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保家卫国,驱赶侵略者而战,有的为了亲情复仇而战;而在硝烟滚滚的战争中,人类文明的古城在一夜间化为乌有,人类古老的文明被摧毁;在血迹斑斑的刺刀亦或飞箭下,英雄的生命瞬间枯槁成战场上的悲壮!
看完这部电影,英雄人物阿基里斯、郝克托尔王子、和帕里斯王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基里斯,一位英雄式的人物!他信守承诺,有大丈夫的豪迈气质。在郝克托尔王子去世后,答应特洛伊国王,保持12天的和平。他有自己的原则,不畏惧权势,不为所谓的君王而战斗,只为自己而战,为名留青史而战。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但是为了能名留青史,毅然出战。他是个温情的人,他疼爱自己的表弟,不希望双手未曾沾上血腥的表弟体会战争的残酷;他对善良的女祭司布里塞斯保护有加;他爱女祭司布里塞斯,为了解救她,不顾危险,藏身木马,潜入特洛伊,确保她的安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诚信、骨气、和爱护弱小的柔情。他是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
郝克托尔,是另一位英雄式人物.他也有自己的原则。他热爱祖国,爱护妻小,敬奉神明。他追求和平,热爱和平,但是当外来侵略者的铁蹄企图践踏国家的领土时,他毅然为民族而战,为保家卫国而战。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他的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满腔热血,看到他的理智稳重和高度的责任心,还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私精神!
小王子帕里斯,在最后也称得上英雄了。最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他的身上得到体现。掩护国人先行离开,自己继续投入到战争中。不得不说,那时的他终于成为了一名英雄!在他身上,最后我也看到了他的勇敢和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看到了他从小男孩到大男人的趋于成熟的雏变过程。
同时这也是一部到处充满爱的气息的大片。爱,本身是神圣的。理智、无私的爱,让人感到敬佩;但是不理智的爱情,难免会犯错。
郝克托尔王子的爱,是无私、博大、令人敬仰的。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子民,敬爱自己的父亲,疼爱自己的家人。在列强侵略时,舍小家,护大家。保家卫国,亲自征战。独自带领军队,深入虎穴去面对阿基里斯;在知道自己将可能面对死亡之前,为妻子孩子安排好逃生的路口。而他妻子对他的理解,也让我感到敬佩,虽然她不舍得自己的丈夫去为战争而丧命,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妻子对丈夫的理解,令我感到深深的敬佩!
阿基里斯对布里塞斯的爱,也十分令我感动,为了她,他可以决定放弃战争,为了她,在兵荒马乱的特洛伊被攻陷之夜,藏身木马,只是想去找到她,保护她。爱情的力量竟是这般伟大!
而风流王子帕里斯与美丽绝伦的海伦之间不理智的爱,最终成为一场毁灭了特洛伊古城文明战争的导火线。当然,爱情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在错的时间里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爱情,在战争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战场上因为始终有爱——这么一种美的东西的存在,而少了几分血腥,多了几分人性美!
在看完影片之余,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和平的宝贵性。战争,永远不可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它只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灾难,带来苦痛。为了所谓的权利和虚无的荣誉,致使国家交战,百姓流离失所,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个人荣誉,私欲心作怪,让千军万马为之作战,千万人为之赴汤蹈火,让无数原本美好、团圆、过着幸福生活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战争,是毁灭和平、毁灭人类文明的恶魔。人的私欲心,是万恶的源泉!一切的功名利禄迟早都会被
淹没在历史的滚滚巨涛之中,最后销声匿迹。只有和平才是永久的主题!
国家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经济和政治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和平,自始至终都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和平,需要我们全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实现。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和平而努力奋斗!
看完《特洛伊》这部电影,我感受良多,获益良多!
第五篇:英雄的哀歌-----观《特洛伊》有感
英雄的哀歌
-----观《特洛伊》有感
英雄?何谓英雄?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上下唇一错开就呼之而出的“英雄”二字让多少热追寻,敬仰,如久旱大地上迎来的甘露给皮鞭下苟且偷生的人们以生命的滋润。可,“英雄”二字有沾上多少血腥和阳谋、阴谋,本是一股正气的英雄又有多少无奈与哀伤。英雄,远不如字面那么荣耀,英雄就是那广场上的雕塑----对敌人已经没有震慑,却给亲人造成永久的伤害。
英雄气短,一如怒放的昙花,极盛之时却是凋零之时。《特洛伊》中阿喀琉斯乃希腊神话英雄之列的翘楚,他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唯一半人半神,除却脚踵,周身刀枪不入,在特洛伊战争中杀死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军转败为胜,英勇神武可见一斑。然而天妒英才,阿波罗中伤其脚踵而亡。阿喀琉斯之死虽是命格所致,但无疑不充斥着阴谋和政治的味道。他和赫克托耳一样,是一场血腥政治的祭品,他的人生是一曲激昂尔又悲戚的英雄之歌,谱写在希腊统治者的征途上。
从古至今,人们就不停的发动战争。有的为权利,有的为荣誉,有的为光荣,有的则为爱情。特洛伊战争起因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对斯巴达王后海伦钟情,二者私奔,却无意挑战了墨捏拉尔斯和阿伽门侬的尊严和荣誉,因而,夺妻之恨激起了所谓的大好男儿的怒火,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势不可挡„„ 我们不能指责帕里斯轻薄无能,我们也不能咒骂海伦水性杨花,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仅仅是战争的一个导火索,喷薄的鲜血和飘逝的灵魂让他们在罪孽中挣扎,在苦海中沉沦,而谁有可曾想或许阿伽门侬手舞足蹈地窃喜自己对权利的渴望终于有了突破口----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便可以挥师特洛伊,土地,财富,女人,权力,荣誉,接踵而至,思及此,他心里又何曾不暗自拜谢帕里斯呢!可悲啊,世人在指责这场灾难的始作佣者时却又往往忽视了那幕后操纵的黑手。但凭统治者的一句话,千百个家庭妻离子散,千百个男儿血洒疆场,千百里大地白骨掩道,鸡犬匿迹。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贪欲和权利一旦占据理智---特别是位居高位者---付出的代价就不是一人成魔那么简单了。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军国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妄想大振德威,独霸世界,他疯了,世界也疯了,一片疯狂之中,血染江河,硝烟滚滚,断壁残垣,伏尸百里,多少英雄白头,多少将军断首。往日报国的凌云壮志成了统治者满足贪欲的工具,历史的洪涛中谁又会膜拜纳粹的刽子手?本以为一腔热血必将铸就丹书铁卷,却不曾想总成历史罪人,其间的政治阴谋和机缘巧合谁又能道的清呢!阿喀琉斯无疑是个英雄,但他却也是个悲剧。他在无法选择的命运和自我内心间挣扎。他是众人宠爱甚至崇拜的战神,血气方刚,是力量的化身。可他注定是个战士,他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战争中的荣誉。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为某人而战,我是为希腊而战,我是为希腊的战士和他们的妻儿而战。他言明不属于任何国王,只为荣誉。他憎恨战争,期望安宁快乐的生活,但又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怀拥美人,手握美酒,没能换来和平,只得到帕特洛克罗斯战死的噩耗。命运再次把他推到战争的浪尖,振臂一呼,特洛伊十二名战士瞬间丧命,而他化作地狱罗刹,在战争中兴奋若狂,践踏生灵,涂炭无辜,他用鲜血染红胜利的荣光,他用死亡点燃复仇的篝火。他一面向世界展示他的百战百胜,赫赫战功,一面告诫世人他有多么残忍和血腥。此刻的阿喀琉斯顿时化身阿伽门侬手里阴寒的利剑,披荆斩棘,摘取那血与泪浇灌而成的胜利果实…… 死在阿波罗的箭下未尝不是他最好的归宿。功高必震主,走狗烹,良弓藏,与其在阴谋勾当中长眠,不如在战争沐血中永生。阿喀琉斯的死不仅是政治权术的结果,同时也是他所处的时代造就了他的悲剧。当时正处在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言行更多的服从与时代舆论,接受当时的道德规范,以氏族和部落的利益为最高。所以当希腊联军频频失利之际,他又不得不继续出战,试想,一旦希腊不复存在,他阿喀琉斯又怎么存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阿喀琉斯的敌对站营中赫克托耳同样有着高贵而悲戚的命运,他承担了弟弟帕里斯的责任,他立志维护荣誉,爱护妻儿,保卫家园,却又不得不勇敢坦然的走向死亡。这样的战争阴云,掠夺屠杀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惺惺相惜,厌恶战争,憎恶死亡,却又是被万人景仰的勇士;他们向往着安宁和平的生活,不仅是满足个人,更是希望这个世界有着美好光荣的时刻,可他们又总是被责任和命运鞭策驱使着扑向战场。刀起剑落,热血喷溅,而厮杀的胜利和战争的荣誉中却早已不见了他们的音容。奥登在《阿喀琉斯之盾》中这样写道:她从他肩上看过去/寻找葡萄和橄榄/大理石、秩序井然的城市/深红色大海上的船帆/但是,在闪闪发光的金属上/像铅块一样的天空/和人造的荒凉的空地/毫无特色的平原,发黑、光秃/没一片草叶,没有邻居的足迹/没东西进餐,没地方就坐/然而在那空寂的荒地/难以理解的众人却在聚集/百万只眼睛,百万双靴子/没有表情,列队等待着一个标记/没人露面的声音从空中飘出/统计资料表明,有些原因/说出来像这块地方一样干燥、平板/不愉悦任何人物,不讨论任何事情/一队接着一队,迎着云雾般的灰尘/他们齐步走开,忍受着一个信仰/他们结果必然会在某处遭难/她从他肩上看过去/寻找宗教仪式上的虔诚/、戴上了花环的白衣姑娘/奠酒以及别的祭品/但是,在闪闪发光的金属上/本来应该是祭坛/可是在他那摇曳的炉火下/她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有刺的铁丝困住了专横的地方/烦躁的官员们躺在那儿(说着趣闻)/天气炎热,哨兵们汗流浃背/一群正派的普通百姓/从外面观看,既不移步也不出声/就像三个暗淡的图像/笔直地绑在钉于地上的木桩/这个世上的群众和帝王/都有着分量,而且分量始终一样/但都躺在别人的手上;他们渺小/不能期待帮助,也没有人肯来帮忙/他们敌人想做的一切已经做完/他们的羞耻无与伦比;失去自尊/在肉体死亡之前,灵魂就不再生存……胸膛闪闪发光的忒提斯——灰心丧气地大声哭/责怪上帝迁就她的儿子——力大无比的阿喀琉斯/他铁石心肠,残忍地杀人/但他已经无法永生……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战争与政治往往相辅相成。战争是流血的战争,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为荣誉而战的英雄便成了被政治牵线的木偶,任其摆弄,死生由命。对不朽功业的渴望让阿喀琉斯成为阿伽门侬政治权术下的一枚棋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让赫克托耳成为政治网络下的一名木偶,双双亡于战争,为政治流血,杀生成仁,为他人做嫁衣裳。
为了权利和荣誉,两个国家交战了;为了荣誉,千万人赴汤蹈火;而为了爱,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这就是特洛伊之战,这场为爱而起为爱而终的战争,这场最打动人心的战争,这场历史上最名不正言不顺的战争,这场成就一代英雄的战争。但,英雄没错,错的只是这场战争,这场政治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