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调研材料

时间:2019-05-12 02:0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扶贫调研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扶贫调研材料》。

第一篇:旅游扶贫调研材料

XX旅游扶贫调研报告

“十二五”时期,XX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方式,推动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持续稳定脱贫致富,为了总结过去几年成功经验,找出不足,指导未来XX旅游扶贫工作,特在全区开展了旅游扶贫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XX乡村旅游在扶贫中发挥的作用

(一)发展乡村旅游彰显贫困乡村资源特色,实现资源价值。XX是娄底市的唯一中心城区,很多乡镇随着城市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有很多乡镇(村)因为位臵偏远或者不宜城市发展处于贫困状态,但这些贫困乡镇(村)同时保留下了原生态。XX很多贫困乡村有不少是特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在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突显资源特色,创造可观的综合效益。比如,XX万宝镇浒石村利用孙水河风光、仙女寨、大雄宝殿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村62户经营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企业人员440人,人均纯收入从乡村旅游发展前的几千元增加到人均3万元。

(二)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植根于农村,旅游需求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发展的机会。XX通过乡村旅游的有效激活,促进了全区特色生态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XX茶园镇桎木村、塘群村地理位臵偏远,农民非常贫困,居民水田少、荒山多,经济来源少。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桎木村以神龙山庄为基础,带动周边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种植了400多亩的水果,塘群村发动农民采取合作社的形式,把村民的荒山集中起来种植水果,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茶园镇石塘村是招商旅游局挂点扶贫村,在挂点的两年里,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栽种红心蜜柚14000株,2014年,还指导村里利用荒山开发了水果种植基地,栽种了6000株黄金贡柚,4000株枣树。预计在水果能够采摘之后,人均收入增收在2000元左右。XX双江乡谭溪村、洪山村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发展红薯粉、红薯干、辣椒等土特产品,带动了村民致富,目前还发展了飞鹰农业、健民食品等两家土特产品生产企业。

(三)发展乡村旅游吸收剩余贫困乡村农业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在乡村旅游业的带动下,农民通过自办农家乐、开店摆摊设点、到旅游企业务工、到住宿餐饮、旅游商店就业,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目前,XX有乡村旅游点120余家,直接带动乡村劳动力3600多人次,充分利用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XX双江乡位于XX最北端,全村境内以洪家山森林为主,条件非常艰苦,男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里以老人、妇女、小孩为主,近年来,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就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比如,莫言醉农庄30多名员工全是本地村民,同时,发展起来的土特产品生产企业健民食品、飞鹰农业等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

(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环境。通过发展农家乐,为城镇居民提供回归自然、体验农事和农村民俗活动的场所,不少农村的卫生条件、农民居家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营造了优美宜人的绿色生态环境,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的变革。XX通过乡村旅游建设,全区多个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做到了绿化、亮化、美化,同时还新建了厕所、停车场、自来水、污水处理等。

二、XX旅游扶贫主要做法

(一)争重视编规划,全面引导乡村旅游发展。XX招商旅游局全力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扶贫工作当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扶贫的重要抓手,多年来,招商旅游局开展多次调研、形成多篇调研报告,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区委、区政府对旅游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XX相继成立了XX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仙女寨生态旅游区保护决议、XX星级评定委员会等,聘请湖师大等省内专家编制了《仙女寨生态旅游区控制性详规》、《XX双江乡旅游专项规划》、《万乐湖生态五星农庄概念规划》、《双江乡谭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等。

(二)送技术扶人才,全力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全区实施“扶文、扶智”的“扶人”工程,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留下“不走的帮扶队”。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经验水平和能力,区招商旅游局2009年3月组织万宝镇浒石32户村民到益阳和长沙县学习;2011年4月组织乡村旅游协会理事到四川成都等地学习,同年9月组织协会会员怀化鹤城、芷江等地学习考察。2014年,群众工作组招商旅游局为了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在茶园镇石塘村举办了乡村旅游培训班。

(三)打基础优环境,全方位推动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招商旅游局加强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衔接配合,加速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配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我局充分利用全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绿化娄星四年行动计划”、“绿色通道”建设、“秀美村庄”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与发改局、林业局、水利局、农办等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加强协调配合,促进旅游工程与其他工程互动共建,我区多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比如杉山镇万乐村、石井镇石江村成为省级“秀美乡村”建设示范村,万宝镇浒石村创建为湖南省水利风景名胜区,这些都为乡村旅游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主要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贯彻旅游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XX“生态美区”发展战略,以实现贫困农民收入倍增为核心,采取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等方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实现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持续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以打造成湘中城市休闲旅游名片为目标,推动形成民族风情、生态休闲、特色农业等主题功能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乡村旅游点,形成以长韶娄连接线、娄底高铁南站为核心的乡村旅游聚集地,至2020年,全区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重要乡村旅游村贫困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充分发挥全区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全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大湘西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娄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融城战略,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集中力量编制《XX“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娄北旅游经济走廊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含乡村旅游特色村规划等子规划)等专项旅游规划,形成我区旅游发展既有谋划长远的顶层设计又有具体实施的行动指南的格局。

二是鼓励带动一批重点贫困区域。以双江乡、小碧乡及全区其他重点扶贫村等重点贫困区域,抓住长韶娄告诉开通利用当地原始的自然风貌、淳朴的人文风情、独特的美食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特色旅游小镇、湖湘风情小镇,建设“生活慢城”,打造一日游品牌。

三是加强乡村旅游扶贫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激发居民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内在动力和长效机制。加强对乡村旅游项目区农民建房的引导和管理,公路沿线、旅游村寨民居要体现当地特色,结合农村沼气、改水、改灶、改厕、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等支农工程,推进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作,进一步改善旅游扶贫村寨的环境。

四是开展乡村旅游扶贫从业人员培训。实行扶贫培训基地“送教上门”,针对乡村旅游业发展所需人才开展培训,实现“门口办班、就地培训、出门就业”。组织从业人员到省内外成熟的乡村旅游点进行现场培训,整合运用农村远程教育、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教育培训资源,对旅游村寨的农民进行乡村旅游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普通话、外语等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力争5年内,使乡村旅游景区(点)每户农家都有1名以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参加过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

五是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乡村旅游宣传促销中的主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促销主体作用,支持旅行社的长期促销计划。以重要民俗文化活动、节庆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等为平台,不断扩大乡村旅游扶贫景区(点)的影响。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台、网站等媒体的合作,将乡村旅游扶贫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辟专题专栏,进行重点推介。加快乡村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景区(点)、农村家庭旅馆等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篇:尉犁县旅游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尉犁县旅游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围绕“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和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战略部署,根据县委“ABCD”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我县旅游扶贫发展情况,本人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旅游发展的现状

我县拥有大漠、河流、胡杨、山川、罗布淖尔民俗风情、历史古迹等丰富的高品味的自然人文景观,距离巴州中心城市库尔勒仅有50公里,旅发发展潜力较大。目前,我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罗布人村寨、国家3A级旅游景区红色达西、国家2A级旅游景区罗布泊大裂谷以及我县与31团兵地共建的罗布湖旅游度假区等四处景区。现有星级宾馆2家,分别是三星级的罗布淖尔宾馆和二星级的厚德宾馆。星级农家乐15家,其中四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农家乐14家。2017年上半年,全县旅游行业接待游客33.3万人次,旅游收入3264.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25.5%,新增农牧家乐7家,解决就业人口410人,其中110人为新增人口。

二、旅游扶贫的成效

2018年,自治区把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尉犁县委、县人民政府也对旅游业给予高度重视和期望。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实施精准扶贫。全县各景区、宾馆、农家乐培训安置贫困户成员14人,扶持墩阔坦乡、兴平乡、塔里木乡、喀尔曲尕乡等乡镇整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罗布人村寨每年拿出20%新聘用就业岗位提供给县内贫困户成员。目前,全县旅游扶贫成效凸显。

(一)有效拉动就业

加大对符合要求的农(牧)家乐和特色旅游产品企业或个体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农(牧)家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全县累计发展农家乐30余家,110多人实现就地转岗就业。达西风情苑和霍尔加村占据天时地利,霍尔加村新建7家农(牧)家乐,达西风情苑道路右侧新申请农家乐11家,今年推荐创建星级农家乐的有5家,其中3家推荐创建3星级农家乐,2家推荐2星级农家乐。农家乐乡村游的茁壮成长,给了广大游客感受、体验自然田园生态生活的好去处,也为缓解就业压力和致富增收提供类积极贡献。

(二)政府搭台,群众参与,互动增收

为了让全县人民全面够格迈入小康,县委、县政府凝聚合力,科学制定了“ABCD”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并依托我县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着力把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尉犁罗布羊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政府投资献策,鼓励推动霍尔加村、达西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建了霍尔加村路边旅游巴扎,开启了达西村夜市,重新建设、装饰了达西村风情苑并给新建农家乐的农牧民提供了良好的优惠政策,使贫困群众增收。

(三)加强培训,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今年2-4月旅游淡季期间,我县聘请巴州旅游局专家举办了2届培训班,参与人员包括全县各景区、宾馆、农家乐业主、厨师和服务人员共计130余人次,组织他们学习专业的旅游管理、服务知识技能。并组织新建农家乐的农牧民、申请创建星级农家乐的业主13人,赴库尔勒、博湖、和静等其他县市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积极参加巴州旅游局等单位组织的旅游人才培训,切实全面提高我县旅游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积极完成旅游脱贫、扶贫的目标。

目前我县全域旅游特色凸显,主导产业与旅游产品有机融合,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由政府引导到自主、自觉投身旅游开发一步步升华。区位优势、人文环境、自然禀赋,实现了资源配置优化。

三、存在问题

(一)旅游项目建设中少亮点,缺卖点

综观我县旅游产品,罗布人村寨景区,消费产品明确,发展成熟外,罗布泊大裂谷、红色达西、罗布湖度假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品牌打造宣传等都很不到位,缺少卖点,游客来到我县,不了解这些景区,有钱花不出去。

(二)旅游要素挖掘开发不足,产品单一

我县虽然制定了旅游规划,但在实际实施中多有便通,从而致使互相抄袭,诸多雷同,有的旅游企业发展方式简单粗放,急功近利,缺乏长远规划,模式单一,文化内涵不足。如不管去哪都是吃手抓肉、烤全羊、红柳烤肉等各种羊肉餐品;都不提供住宿;购的都是罗布麻茶、小油馕和蜂蜜……这些格式化的消费严重缺乏活力,缺乏有创意,多元化的旅游消费,更缺乏生态+乡风民俗组合式的惬意旅游方式。

(三)旅游扶贫路径少,缺乏有效对接

旅游扶贫工作已经开展了几年,但缺少项目、缺少资金、各参与单位未能有机统一。旅游产业是个系统工程,单靠一家一户很难形成产业优势。各乡镇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各户人力、物力、财力不同,需要整合,相向而行、协同发展才能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增收,从而达到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同时,有的地方要么旅游搞的很好,要么扶贫抓得过硬,两者缺乏有效的对接,示范效益不明显。

四、意见建议

(一)做好文旅结合大文章

深入挖掘开发罗布人文化精髓,赋予“罗布淖尔”新的内涵,每年举办一次罗布人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大力推进文旅结合。

(二)全力推进全域旅游战略。锅里有了,碗里才能有,只有全域旅游的“大蛋糕”做的够“大”,群众的“小九九”才能有处生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就必须改变传统输血扶贫模式为造血扶贫模式,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并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旅游扶贫首先要解决现有扶贫政策、扶贫机制与贫困户的有效对接问题。可在现有扶贫互助合作社有效运作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整合农户房屋、土地、林地资源,或流转、或租赁、或入股等多种形式,集中打包对外经营,并针对各户人员特长分类培训转岗,宜餐、宜农、宜商、宜宿,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能局限于“运动式扶贫”,要把一户、一村、一乡镇融于全县全域旅游之中统筹考虑,共同开发,协调管理。

第三篇: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即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脱贫致富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借助于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而脱贫,旅游扶贫的效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依赖于贫困地区寻求自我发展的“内功”。当然,贫困地区只有得到外部的有效支持,旅游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一、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二)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三)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四)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这里我们所谈的旅游扶贫问题,是就有旅游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而言的,并非所有的贫困地区都可以走旅游扶贫、旅游脱贫的道路。我们知道,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其中旅游资源条件是起决定作用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条件难以满足,旅游扶贫将是一句空话。

二、旅游扶贫开发中应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人们往往把旅游扶贫与政府是等同起来,认为政府主导旅游扶贫是理所当然的事,政府对旅游扶贫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许多省市都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事实上各个地方在利用旅游业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时,政府也的确是倾尽全力。贫困地区经济落后,收入水平低下,需要政府注入一定的资金,而且各个地方在发展旅游业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需要政府进行全面规划。因此由政府来主导旅游业的发展,弥补市场所存在的缺陷,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政府不能替代市场,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倘若我们仍然是采取政府一条腿走路的方式,而不是学会让市场与政府两个轮子转,还由政府包办旅游扶贫,而不是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观念未免有些落后,扶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贫困的治理并不是一项随意的短期行为,认为只要能脱贫,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对社会与自然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所谓。这样的结果会使一些贫困地区在暂时脱离贫困之后又出现“返贫”现象,扶贫效果不会持久。实施旅游扶贫攻坚,固然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但与此同时,还须从整体角度、长远角度考虑。贫困地区人们脱贫心切,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不考虑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问题。因而,在开发资源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依照自然法无偏见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行事。

(三)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一味仿效现象严重,这是我国旅游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人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一味的模仿,抄袭他人的路子;或者心血来潮,胡乱开发,缺乏规划。你开发溶洞,我也开发溶洞;你搞人造景点,我也搞人造景点。造成这种现象既有缺乏经验,没有认清自己的旅游资源优势,从短期来看有利可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并不明智。

三、我国旅游扶贫开发的措施与对策

(一)严格筛选旅游扶贫对象

旅游扶贫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旅游扶贫的目的、效果,甚至旅游扶贫工作的成败。旅游扶贫对象的选择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旅游扶贫的对象必须是贫困地区,即国家或省级行政单位已认定的贫困县和贫困乡镇,严格防止其他地方受经济利益的趋使为充当旅游扶贫对象而弄虚作假。其次,要认真评估扶贫对象所具有的旅游开发潜力。其内容包括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估,包括旅游资源的数量、品位、特点、地域组合状况等;二是市场条件评价,包括市场指向、市场规模、市场稳定性,以及市场需求弹性和市场需求敏感性等;第三,环境条件评估,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评价二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和气象气候各要素状况及其综合性特点;后者主要是指当地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通讯、基础设施,以及当地领导阶层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等。

(二)彻底解放思想认识

根据有关方面信息和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时至今日某些有条件开展旅游扶贫的地区,依然没有能真正的发挥出当地的资源优势,迟迟没能利用或充分利用旅游扶贫手段进行脱贫致富。其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主要根源在当地领导层。这些贫困地区的领导对旅游的功能、作用及其所带来的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很不熟悉。“治穷先治愚”,首先应采取措施使贫困地区的一些领导解放思想认识,如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地对全省有条件发展旅游的贫困县的领导干部进行集中思想培训,或到旅游扶贫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认真做好旅游规划

实践证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风险,如若弄得不好,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传统习俗要为之付出巨大代价,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地方文化特色消灭。旅游规划的历史使命,就是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旅游发展,以规划风险,充分保障贫困地区旅游的持续发展。旅游规划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吸取教训。旅游规划可为扶贫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框架,避免重蹈粗放性、随机性、破坏性发展的历史覆辙。第二,确保目标。在充分研究旅游地域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市场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最为理想并可实现的发展目标。第三,促进整合。旅游发展涉及到地区经济的很多行业和部门,是这些行业和部门为旅游市场共同提供旅游产品。为了使多行业、多层次、多部门协调行动,使当地旅游形成一个资源配置合理、市场供需匹配、市场竞争规范有序、整体运转和谐高效的旅游地域系统结构,必须通过旅游规划加快地域系统结构,必须通过旅游规划加快地域内各相关部门的整合。第四,修正偏离。建立、改进或强化规划反馈与实施监管系统,使旅游的实际发展能够不断地缩小与规划目标的距离及方向偏差。

(四)多方筹措旅游扶贫资金

目前,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必要的旅游开发启动资金,如果没有这些资金投入,就会使旅游扶贫工作搁浅,就会贻误旅游开发的良好机会,对此,笔者认为,旅游扶贫工作必须跳出资金短缺的圈子,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旅游扶贫发展资金。其主要措施有:(1)建议财政部门增设旅游扶贫专项基金,优先扶持那些旅游开发条件最好的贫困地区。(2)优化环境,招商引资。政府扶贫投入的资金毕竟有限,招商引资常常能起到决定性作用。(3)广聚社会闲散资金。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利率不断下调,国民手中游离出来的闲散资金较多,有效吸纳这些闲散资金,对旅游扶贫的帮助很大。(4)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这条原则对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的保证程度较高,而且可保障旅游扶贫事业的稳步发展。

(五)积极培养旅游人才

发达地区之所以比贫困地区先发展起来,自然具备贫困地区所没有的许多优势。但在许多优势中的一个最大优势是人才优势,而不是国家投入。贫困地区的最大劣势是人才奇缺,因此,开展旅游扶贫的关键之一是应立即着手培养自己的旅游人才。在人才问题上,帅才也很重要,但帅才不一定通过人才培养的途径产生,可以通过招聘竞选的方式获得。

(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施旅游扶贫计划固然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但与此同时,还必须兼顾区域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只有这样,才可保证贫困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防止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保护人类共有空间,是我国政府的基本国策之一,因此任何开发都不能以损坏环境为代价。在环境保护方面,自然环境的保护尤其重要,但社会环境的保护也不容忽视。根据发达地区的旅游发展经验和教训,社会环境污染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害也很大,若稍有疏忽,也可给当地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旅游产业助推经济发展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12月24日 20:08 中国财经报

日前,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开发计划署与亚洲开发银行在题为《千年发展目标:2007年亚太地区进展状况》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多个方面走在亚太地区的最前列。“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

有几组数据可以成为上述论断最好的注脚: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6年的2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3%;低收入人口也从2000年的6213万减少到2006年的3550万,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从6.7%下降到3.7%;“十五”期间,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77元增加到1723元,五年中增长了35%,略高于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928元。

中国扶贫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我国扶贫政策主要分为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功能上讲,救助式扶贫保障生存,开发式扶贫促进发展。

国际反贫困经验证明,通过开发式扶贫,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素质问题、发展问题和能力问题,形成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事实上,开发式扶贫正是我国多年来农村扶贫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目前扶贫工作中坚持的一个基本工作方针。

具有我国特色的开发式扶贫的经验是全力推进重点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在这些重点工作中,整村推进、强化贫困地区产业化发展、支持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等成为了亮点。

国务院扶贫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整村推进是将好钢都用到了刀刃上,将扶贫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对扶贫资金进行捆绑使用,着力改善重点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强化贫困地区产业建设,是变“输血”为“造血”,力促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教给农民工一技之长,为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契机。互助资金的运行,既方便了农民贷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激发了农民的创业发展意识。

那么,中国当前的扶贫战略框架是否需要完善?如何完善?中国开发式扶贫的前景如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梦奎建议,首先要通过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致力于消除生存贫困。事实上,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是要让农村贫困人口生有所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贯穿了救助式扶贫的理念。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33个县(市)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地方各级财政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41.6亿元,月人均补助水平为33.2元,比2005年增长11%,有效保障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完善扶贫战略框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在我国,财政投入是扶贫开发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扶贫成就的取得和各级财政逐年加大投入息息相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由最初的5亿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44亿元,累计投入1600多亿元。

实际上,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卫生等领域的财政投入也成为“事实上”的扶贫资金。这些资金的范围远远要比“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项“概念上”的专项扶贫资金宽得多。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央财政制定的涉及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达25项,近50个具体项目。如:对县乡财政困难地区的“三奖一补”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新企业优惠等。这些政策投入的资金总量超过了2000亿元。此外,国家的支农和惠农措施也降低了困难群众的生活成本,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等四项税费后,农民人均减负约140元。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为农民减轻了教育负担。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成为解决亿万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

从2002年开始,各级财政和扶贫部门创新了扶贫资金的管理机制,逐步推广了扶贫资金的公示、公告和报账制,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探索解决贫困农户贷款困难的多种途径。2006年,全国扶贫贴息贷款比例用户达到42%,比2003年提高了23.5个百分点。

“当前,一个‘大扶贫’的概念正在形成,扶贫开发工作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今年11月召开的扶贫开发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表示,现在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努力向“三农”倾斜,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除了扶贫开发工作的专项投入继续增加外,更多的社会资源服务于缓解贫困这个目标,这将对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07-20 来源:《集团经济研究》 作者:史本林

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即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脱贫致富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借助于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而脱贫,旅游扶贫的效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依赖于贫困地区寻求自我发展的“内功”。当然,贫困地区只有得到外部的有效支持,旅游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一、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二)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三)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四)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这里我们所谈的旅游扶贫问题,是就有旅游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而言的,并非所有的贫困地区都可以走旅游扶贫、旅游脱贫的道路。我们知道,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其中旅游资源条件是起决定作用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条件难以满足,旅游扶贫将是一句空话。

二、旅游扶贫开发中应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人们往往把旅游扶贫与政府是等同起来,认为政府主导旅游扶贫是理所当然的事,政府对旅游扶贫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许多省市都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事实上各个地方在利用旅游业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时,政府也的确是倾尽全力。贫困地区经济落后,收入水平低下,需要政府注入一定的资金,而且各个地方在发展旅游业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需要政府进行全面规划。因此由政府来主导旅游业的发展,弥补市场所存在的缺陷,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政府不能替代市场,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倘若我们仍然是采取政府一条腿走路的方式,而不是学会让市场与政府两个轮子转,还由政府包办旅游扶贫,而不是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观念未免有些落后,扶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贫困的治理并不是一项随意的短期行为,认为只要能脱贫,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对社会与自然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所谓。这样的结果会使一些贫困地区在暂时脱离贫困之后又出现“返贫”现象,扶贫效果不会持久。实施旅游扶贫攻坚,固然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但与此同时,还须从整体角度、长远角度考虑。贫困地区人们脱贫心切,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不考虑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问题。因而,在开发资源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依照自然法无偏见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行事。

(三)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一味仿效现象严重,这是我国旅游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人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一味的模仿,抄袭他人的路子;或者心血来潮,胡乱开发,缺乏规划。你开发溶洞,我也开发溶洞;你搞人造景点,我也搞人造景点。造成这种现象既有缺乏经验,没有认清自己的旅游资源优势,从短期来看有利可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并不明智。

三、我国旅游扶贫开发的措施与对策

(一)严格筛选旅游扶贫对象 旅游扶贫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旅游扶贫的目的、效果,甚至旅游扶贫工作的成败。旅游扶贫对象的选择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旅游扶贫的对象必须是贫困地区,即国家或省级行政单位已认定的贫困县和贫困乡镇,严格防止其他地方受经济利益的趋使为充当旅游扶贫对象而弄虚作假。其次,要认真评估扶贫对象所具有的旅游开发潜力。其内容包括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估,包括旅游资源的数量、品位、特点、地域组合状况等;二是市场条件评价,包括市场指向、市场规模、市场稳定性,以及市场需求弹性和市场需求敏感性等;第三,环境条件评估,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评价二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和气象气候各要素状况及其综合性特点;后者主要是指当地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通讯、基础设施,以及当地领导阶层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等。

(二)彻底解放思想认识 根据有关方面信息和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时至今日某些有条件开展旅游扶贫的地区,依然没有能真正的发挥出当地的资源优势,迟迟没能利用或充分利用旅游扶贫手段进行脱贫致富。其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主要根源在当地领导层。这些贫困地区的领导对旅游的功能、作用及其所带来的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很不熟悉。“治穷先治愚”,首先应采取措施使贫困地区的一些领导解放思想认识,如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地对全省有条件发展旅游的贫困县的领导干部进行集中思想培训,或到旅游扶贫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认真做好旅游规划 实践证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风险,如若弄得不好,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传统习俗要为之付出巨大代价,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地方文化特色消灭。旅游规划的历史使命,就是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旅游发展,以规划风险,充分保障贫困地区旅游的持续发展。旅游规划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吸取教训。旅游规划可为扶贫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框架,避免重蹈粗放性、随机性、破坏性发展的历史覆辙。第二,确保目标。在充分研究旅游地域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市场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最为理想并可实现的发展目标。第三,促进整合。旅游发展涉及到地区经济的很多行业和部门,是这些行业和部门为旅游市场共同提供旅游产品。为了使多行业、多层次、多部门协调行动,使当地旅游形成一个资源配置合理、市场供需匹配、市场竞争规范有序、整体运转和谐高效的旅游地域系统结构,必须通过旅游规划加快地域系统结构,必须通过旅游规划加快地域内各相关部门的整合。第四,修正偏离。建立、改进或强化规划反馈与实施监管系统,使旅游的实际发展能够不断地缩小与规划目标的距离及方向偏差。

(四)多方筹措旅游扶贫资金

目前,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必要的旅游开发启动资金,如果没有这些资金投入,就会使旅游扶贫工作搁浅,就会贻误旅游开发的良好机会,对此,笔者认为,旅游扶贫工作必须跳出资金短缺的圈子,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旅游扶贫发展资金。其主要措施有:(1)建议财政部门增设旅游扶贫专项基金,优先扶持那些旅游开发条件最好的贫困地区。(2)优化环境,招商引资。政府扶贫投入的资金毕竟有限,招商引资常常能起到决定性作用。(3)广聚社会闲散资金。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利率不断下调,国民手中游离出来的闲散资金较多,有效吸纳这些闲散资金,对旅游扶贫的帮助很大。(4)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这条原则对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的保证程度较高,而且可保障旅游扶贫事业的稳步发展。

(五)积极培养旅游人才

发达地区之所以比贫困地区先发展起来,自然具备贫困地区所没有的许多优势。但在许多优势中的一个最大优势是人才优势,而不是国家投入。贫困地区的最大劣势是人才奇缺,因此,开展旅游扶贫的关键之一是应立即着手培养自己的旅游人才。在人才问题上,帅才也很重要,但帅才不一定通过人才培养的途径产生,可以通过招聘竞选的方式获得。

(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施旅游扶贫计划固然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但与此同时,还必须兼顾区域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只有这样,才可保证贫困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防止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保护人类共有空间,是我国政府的基本国策之一,因此任何开发都不能以损坏环境为代价。在环境保护方面,自然环境的保护尤其重要,但社会环境的保护也不容忽视。根据发达地区的旅游发展经验和教训,社会环境污染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害也很大,若稍有疏忽,也可给当地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作者 史本林 商丘师范学院地理系,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2002FJJ023)

旅游开发扶贫的经验、问题及对策

[日期:2007-08-20] 来源:旅游学刊 作者:高舜礼 [字体:大 中 小]

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近年来旅游部门主动参与扶贫工作的创举,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推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新思路。它不仅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对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旅游开发扶贫的基本经验旅游开发扶贫虽是一条比较好的扶贫思路,但要付诸实施并取得成效,还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旅游开发扶贫的基本经验。首先,从客观方面看,应基本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这是旅游扶贫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现已开发成功的地方,大都具有旅游资源优势。如云南阿庐古洞景区在1.5平方公里内有九峰九河十八洞,具有山青、水秀、石美、洞奇的湖光山色。山东沂源县土门镇溶洞景区的旅游资源也比较集中,在较小区域内密布着40多个溶洞,其中之一就是出土过著名“沂源猿人”化石的溶洞。河北嶂石岩景区有着典型的嶂石岩地貌和世界最大的回音壁,还是我国第二和第三级地势阶梯的交汇点。贵州省的旅游扶贫更多的是开发了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2、要有一定的交通条件这是旅游开发扶贫的重要基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先决条件。许多地方旅游扶贫的成功,大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或是通过努力解决了交通的瓶颈制约。贵州省旅游局选择的旅游扶贫点,如黄果树、龙宫、红枫湖和舞阳河等,都是交通条件相对便利、旅游资源也比较集中的地方。黔东南州甚至主要以交通条件为依据,来划分民族风情旅游点的重点接待村和一般接待村。山东沂源县土门镇的溶洞能够较快开发起来,是因为紧靠鲁东南的交通动脉--博沂公路。河北张北县中都草原的快速开发,主要原因是有207国道连接着北京。反之,如果解决不了交通条件的制约,即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和独特,旅游开发扶贫效果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3、要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这也是影响旅游开发扶贫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客源市场的区位优势、景区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条件的区位优势等。如云南阿庐古洞距昆明170公里,与世界奇观--石林同处在一条旅游线上,分别以地下和地上的喀斯特地貌奇观闻名于世;四川青城山后山是青城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有优越的地缘优势,借助了青城山的知名度;河北野三坡被誉为首都的后花园,每日有北京通往该地的往返列车,是京津市民旅游、避暑、度假的好去处,现90%以上为京津客源。河北省近年来旅游扶贫取得较好成效的县市景点,如井陉县的苍岩山、围场县的塞罕坝、平泉县的辽河源、涞源县的凉城、平山县的天桂山、灵寿县的五岳寨、临城县的溶洞等,除了一定的资源优势外,更主要的还是得益于地处京津、石家庄的独特区位优势。上述条件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往往决定着一个地方旅游扶贫开发的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除此以外,旅游开发扶贫要取得比较好的成效,还应在以下方面做好主观努力:

1、要有甘于吃苦奉献的带头人 贫困地区搞旅游开发面临很多的困难,需要有克己奉献、甘于吃苦的带头人和实干家。如云南阿庐古洞的开发,为了节省建设资金,景区领导带头利用淡季开展义务劳动。河北省野三坡的创业者王宝义,以最初13O元的借款作经费,为了勘测旅游资源,爬遍了100多道山梁,攀登了90多座山峰,走遍了200多道山沟河谷;河北嶂石岩开发的带头人马志民,形容他们的艰苦创业是“上窜下跳”求资金,翻山越岭搞规划,虽然旅游收入8年翻了几番,但仍旧在破旧的平房里办公。贵州六盘水市旅游局为了促成合资开发麻织工艺品的项目,既要作上级主管部门和乡镇的发动宣传工作,又要负责组织加工生产和监督质量,还要承担全方位的协调工作。可以说,每一处比较成功的旅游开发扶贫的背后,都有一个甘于奉献的领导班子。

2、要有比较灵活的政策支持 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必须千方百计解决资金投入。不少地方实行了“以旅游养旅游”的政策,将一定时期内的景区收入,全部投入到景区的后续开发中,实现“滚动发展”;有的地方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动社会各方面支援旅游开发,如河北赞皇县景区的公路、邮电、通讯、缆车等,就是县政府发动有关部门投资和社会集资建成的,景区8年来投入开发的6000多万元资金,由社会化渠道自筹和从各方面引进的占了98%,而国家的投资只占总投资的1.67%。四川青城山后山的开发,资金来源也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各部门投资和农民集资。上述地区之所以能够引入大量开发资金,主要是冈为政府给予了比较实在的和灵活的政策扶持。

3、要遵循旅游开发的基本规律 旅游开发是一项专业化较强的卫作,必须遵循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一些地方在旅游开发立项时,聘请专业人员协助进行资源考察、市场分析、选定项目等,避免了盲目性、破坏性开发,保证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如云南阿庐古洞在开发建设中,注意听取行家意见,使景点建筑充分体现云南地方特色和彝族民俗特色,使洞内景观达到了“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溶洞景观和歌舞表演),成为全国千百万个溶洞中独树一帜的产品。对旅游经济发展规律的遵循,还体现在产品建成以后的宣传促销方面。有些地方的旅游开发虽还处在起步阶段,经济实力也比较薄弱,但还是努力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促销,如举办有关景区的书画展、新闻发布会、邀请记者采访等,尽量扩大景区的影响;有些地方在积聚了一定经济实力以后,便通过拍摄电视风光片、定期在报刊电台做广告进行宣传促销,努力开阔客源市场。

4、要健全和加强管理体系管理要“有章法”,要依法办事、依法管理。这主要包括:一是成立有权威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旅游局、风景管理局等;有的地方为了增强其权威性,还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旅游管理委员会;还有一些地方明确景区管理机构行使当地政府的部分职能。二是健全景区的各项管理规章,以河北野三坡景区的管理为例,他们制定了《景区各项经营收费标准》、《景区卫生标准》、《景区餐馆设施要求》、《景区住宿登记卡》、《景区食品卫生标准》、《景区野生动物保护范围》、《景区经营区域规划》、《景区强制管理规定》、《景区工商管理规定》、《景区旅游马匹的管理规定》、《景区治安处罚规定》等,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予以严肃处理。三是健全景区自身的经营管理制度,如云南阿庐古洞大胆对劳动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健全了目标经营责任制,对景区内的导游实行“全员计件工资制”,按每月导游的次数和服务质量计发工资;对地下河船队实行“计件工资制”,根据每条船乘坐人数、服务态度和安全等项计发工资;对索道站实行“站长工资包干责任制”。通过进行上述改革,使景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二、旅游开发扶贫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扶贫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开发建设的主体在基层,行业指导和管理不够及时,在具体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旅游专门人才 这一问题比较突出。现在许多地方的旅游开发扶贫工作,不少处于“边学边干”的阶段。有些地方负责旅游开发的是团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园林局、城建局抽调的人员,不具有起码的旅游专业知识;有的地方虽搞了多年的旅游开发,但没有一个“科班出身”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此情况下搞旅游开发,要么听凭各路真假“专家”的游说,要么仿效其它地方的旅游开发,要么就由领导来拍脑袋决策。景区一般的管理和工作人员更缺乏旅游专业知识,许多县乡开发的景区,各个环节的管理者就是以前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业务培训又跟不上,管理和服务水平很难得到提高。这种状况在旅游开发扶贫中比较普遍,成为影响扶贫效果的一大障碍。

2、旅游扶贫的思路比较狭窄在旅游开发扶贫中,这一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造成了大量产品的行政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开发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一是仿效问题比较突出,看到周围搞什么项目赚了钱,自己也要学着搞;二是市场意识比较淡薄,开发建设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是以资源开发为导向,只考虑本地能够开发出什么,而很少考虑区位优势和销售市场;三是“唱主角”的意识比较浓,认为旅游开发扶贫就是开发建设旅游景点,甚至就是开发山水风光旅游资源或者是搞人造景点。这样就限制了旅游扶贫的思路,限制了旅游开发扶贫的发展空间。

3、规划设计不科学旅游开发扶贫在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非专业化的倾向:一是所做规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开发规划,而往往是城市建设规划;二是规划设计过于粗糙,粗线条的规划多,具体细致的设计少,不少景区的辅助景观、配套设施、环境绿化美化等,只能随着景区开发“走一步,看一步”;三是缺少特点和品位不高,许多景区不管周围环境和条件,都一律建楼房、铺柏油路面,辅助设施也搞“城市化”。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各地聘请的规划者不是旅游开发的行家里手,而大多是城建部门、地质部门、旅游院校的“学院派”等方面的人士。

4、产品配套程度差 在旅游开发扶贫中,人们对旅游产品开发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少地方还处在“能卖门票就可以”的认识阶段,很少考虑如何把接待设施搞好,尽量使旅游者在各方面得到享受。因此,一流的旅游资源、三流的交通条件、四流的食宿设施和商品购物、五流的接待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如陕西延安这样已具相当知名度、旅游资源也很独特、丰富的地方,至今还没有建成一家星级饭店;许多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厕所奇缺、住宿简陋,更谈不上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参与性娱乐项目。当然,在旅游扶贫开发的初级阶段这是难免的现象,但也有不少景点开发时间已在10年以上,还停留在产品相当不配套的阶段。

5、行业管理比较薄弱在许多旅游开发扶贫点,行业管理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一些地方没有设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有的地方虽然设了相应机构,但与外事、园林或城建部门是一块牌子,有的地方由宣传部门代管旅游开发,有的还是“外事接待型”的管理体制;二是管理机构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当地政府没有赋予管理机构必要的政府职能,也没有成立工作协调机构。由于管理机构有职无权,难以制上“诸候割据”的混乱开发局面,服务质量低劣,环境卫生较差,坑人宰客现象突出,游客的投诉比较多。

6、投入机制没有形成在旅游开发扶贫点的发展中,后续建设资金缺乏的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所应达到的成效。在不少地方,政府除在开发启动阶段给予了资金扶持以外,以后就放手让其“滚动发展”和自谋出路了。有的因为吸引不到必要的资金,无法进行后续开发和配套建设,长期处于以门票收入为主的初级阶段;有的为厂筹集资金,不惜以出租效益看好的现有接待设施为代价,争取进行项目合资和合作,结果给现有的经营带来了不利影响;有的为改造接待设施,向银行借贷了高利率的商业贷款,因难以按时还贷,给景区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因此,如何解决旅游开发扶贫的投入问题,政府怎样在此方面发挥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7、宣传促销困难较多 在目前整个国家的旅游促销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旅游开发扶贫的地区面临着产品促销的多重困难。一是经济实力薄弱,难以一掷千金地大做广告;二是促销机制尚未健全,难以依靠旅行社搞促销;三是行业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组织,景区只好自寻出路、自我推销。据了解,目前一般规模的景区年投入促销经费约在30-50万元,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业管理和指导。一些地方在促销中出现了自我吹嘘、相互贬低的现象,动辄自诩为“全省第一”、“全国第一”、“天下第一”;加之缺乏市场开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往往四处奔波、多方出击,收益甚微;由于缺乏协调与配合,一些相邻的景点或一条线路上的景点往往重复投入、互相残杀,不仅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而且也造成了促销经费的巨大浪费。

三、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所应发挥的作用各级旅游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担负着指导、推动旅游开发扶贫工作的重任。如何发挥在旅游开发扶贫中的作用,需要承担哪些方面的工作,应是各级旅游部门认真加以明确的问题。

1、搞好宣传推动工作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没有政府的强有力组织和领导,很难取得较大进展。对旅游开发扶贫来说,要充分发挥其独持的扶贫优势,首先要取得当地政府的认同和支持,走政府主导型的扶贫开发之路。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只有当地政府认识到了旅游开发扶贫的优越性,才能给予各种必需的支持,旅游部门才可能有所作为;反之,如果这个思路没有被政府领导所重视和理解,而是作为现今众多的扶贫措施之一来对待,甚至误以为是上级旅游部门要在此投资,那么,就很难取得什么进展。从当前各地的反映来看,旅游扶贫虽在许多地区产生了很好效益,但由于以往基本处在“只做不说”的阶段,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具体的宣传推动工作,在面上主要是总结现有的典型事例,要有目标要求和组织发动;在省一级应明确列入工作日程,研究推动此项工作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县旅游局应具体来做这项工作。

2、提供人才培训服务旅游扶贫实质是一种“素质扶贫”,是一种指方向、教方法的“造血式”扶贫,与那种以投资金、给项目为主的“输血式”扶贫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旅游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应在提高扶贫地区的人员素质上下功夫,也就是要搞好旅游专门人才培训工作。目前,不少地方对此有着强烈的渴望。旅游开发扶贫的人才培训工作,不同于专业院校的正规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培训,除了要进行一般内容的培训,使其在尽短的时间内对旅游产业性质、产业特征、发展战略、发展重点、行业管理知识等有个基本的了解外,还应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国家旅游局为此已决定在一两年内拨出75万元专款,免费举办5期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局长培训班,目前已举办4期。省级旅游局也应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旅游扶贫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缓解各地在旅游开发中的急需,同时也要组织到一些地方参观学习,启发旅游开发扶贫的思路。

3、引导开发思路旅游开发扶贫的路子很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更能产生效益、更能少走弯路,应是旅游部门发挥优势之所在。目前,各地旅游扶贫的思路过于狭窄,限制了旅游扶贫向纵深发展。在此方面,各级旅游局应从其它部门的扶贫措施中得到启发。现在各部门的扶贫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给钱给物,有的帮助上项目,有的帮助寻找市场,有的传授致富技术,有的帮助架电、修路、打井,有的帮助输出劳务人员,有的提供“讲师团”,有的包村蹲点,还有的帮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旅游业来说,扶贫工发的思路也是比较广阔的,旅游业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每一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因此,旅游扶贫开发不一定非要搞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不可,搞旅游商品生产、提供旅游业所需的各种服务,同样能够达到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目的。旅游部门应首先实现这个思想认识的转变,同时帮助旅游扶贫开发地区转变思想观念,将旅游开发扶贫引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加强业务指导加强对旅游开发扶贫工作的业务指导,是各级旅游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旅游扶贫能否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之一。这项工作在不同管理层次应有所区别和侧重,但都应列入各级旅游部门的工作日程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证。如一般性的业务指导、定期的业务检查指导、定点的联系制度、必要的考核奖惩措施等,使业务指导真正贯彻于旅游扶贫开发的全过程之中,做到及时有效、落在实处。尤其要注意加强扶贫开发初期的业务指导工作,尽量参与立项论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5、争取政策扶持争取政府各部门对旅游开发扶贫的扶持,既是旅游部门所应承担的任务,也是一项有相当难度的工作。在现已取得初步开发成效的地方, 当地的旅游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从各方面争取了对旅游开发扶贫的政策支持。目前旅游扶贫既已列入全行业的工作日程,就应从更高层次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例如,向国务院扶贫办申请专项扶贫贷款,各省旅游局向省财政争取资金支持;争取交通部门修建旅游公路,争取铁路部门增加车次、车厢和调整停靠站点,争取民航部门增加航班等。对于基层旅游部门来说,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开展工作,争取一些旅游扶贫开发所需的各项政策支持,使旅游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本文作者:高舜礼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政研处;北京,建内大街甲9号,100740

第四篇:乡村旅游+扶贫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扶贫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为助力建成“六养胜地宜居潼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以“促进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为主题,科学选题,精心组织,扎实、深入开展了旅游扶贫工作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9 年,我区共接待游客预计将突破 1000 万次,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 722 万人次,约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 72%,实现综合收入 38 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一)政策推动。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太安镇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镇罐坝村的现代农业、崇龛镇的菜花景区,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镇。

(二)资金拉动。按照市扶贫办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 670 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投入 170万元,兴建了白沙村中央广场;二是投入50万元,为薛家、灌坝两村70家星级农家乐添置了床位、茶几、电视柜,解决了游客住宿难问题;三是投入 120 万元,为太安镇香水百荷项目建设停车场、观光道路等;四是投入 130 万元,为崇龛镇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观光带;五是投入 200 万元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龙滩村油牡丹基地新修产业便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该些项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游项目的生产条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坝村的现代农业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展示潼南旅游的窗口。

(三)景区带动。截止目前,全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 5 个,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 3 个,发展星级农家乐 70 家,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乡村牌”,高质量高品质打造“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个系列节会活动,大力推进“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唱响“周末游潼南”文旅品牌,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指导开办农家乐,并在各节会期间,在景区设置扶贫摊位,让贫困户优先销售土特产产品,在崇龛菜花景区打造潼南首个文创基地,吸引群众本地就业,提高辖区贫困户及回乡人员就业率,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助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由于开展脱贫攻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或综合保障政策,我区获取的乡村旅游资金仅有 2014、2015 年的 670 万元。市级安排的资金非常有限,区级也没配套安排,财政投入很小。

(二)旅游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较落后,普遍欠缺优质整洁的住宿环境,不能较好的吸引过夜游客。

(三)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托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发挥潼南农业大区的优势,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精心策划一批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品尝农家风味、品读农耕文化,获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体验。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观光体验,晚上聚会娱乐,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三是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备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高端需求。

(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注重对“吃住行”相关服务及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指导新建星级酒店和优质民宿、农家乐,指导旅游企业丰富提升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对全区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窗口服务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强实效。一是重视旅游项目的扶贫作用,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早发挥脱贫减贫效应。二是鼓励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创新“景区+农户”扶贫开发方式,支持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经营,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五篇:扶贫调研方案

凤山县国土资源局

开展开发扶贫大调研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新十年扶贫攻坚工程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凤山。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次大调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及自治区、市、县党代会精神,把联系的那王村作为主战场,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村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更加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加注重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目的、目标任务

通过大调研活动,了解和掌握包扶村及包扶户的基本情况、贫困的主要原因和需扶持的主要意向,为我局下一步开展开发扶贫工作提供依据和策略。通过开发扶贫,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的平均增长幅度,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并逐步缩小差距。

三、调研范围及时间

1、调研范围:那王村18个村民小组和56个包扶对象。

2、调研时间:2012年5月10日至2012年5月20日,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谋划“十二五”规划开发扶贫工作思路提供参考。

四、参加人员及形式

1、参加人员:全局在职在编人员、乔音所全体人员、各乡所长、凤城分局局长

2、调研形式:到村到户,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调研。

五、调研内容

1、围绕推进贫困村产业化扶贫进程进行调研。要结合贫困村实际,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做强做大扶贫产业的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一是培植支柱产业情况。根据本村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的不同情况,研究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体系。例如,重点发展外派劳务、食用菌种植、鸡鸭鹅养殖、生猪养殖、黄牛养殖、优质水稻种植等,带动贫困户增收。二是发展特色种养业情况。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扶贫资金注入的方式,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扶持,培植新产业,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农民种养能力的产业链,推进“企业加农户”的产业链发展。走大户带动,培植加工业,引导贫困农户走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以加工促增值的脱贫路子。各组要根据本组实际,研究适合贫困

户增收的特色种养殖业,例如,板栗种植、食用菌栽培、鸡鸭鹅养殖、生猪养殖、黄牛养殖等,研究落实农户,确定规模、数量、资金及需要扶持情况,做到细化到户。

2、围绕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及人畜饮水等进行调研。

3、围绕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调研。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保障,是实施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步骤,也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强化措施,创新手段,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具体抓好以下工作:实施整村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在政策、信息、舆论、以及财力上给予支持,创造良好的培训转移环境,并加强对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检查指导,帮助贫困农民实现“一次培训,改变命运;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目标。对本村的富余劳动力,根据本人意愿,开展种养业及多种经营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研究确定需要培训的专业及技能。各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调查摸清本村现有在外务工劳动力情况,明年将要外出务工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土地以何种方式经营,汇总统计上报。

六、组织保证

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不动摇,强化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股、室、大队、中心、所要将此次调研活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利用贫困村屯资源优势,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规划,因势引导,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为产业化扶贫开发,创新扶贫开发新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做好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全部真正用于贫困村产业化发展上。

七、集体统一大调研活动安排

根据2012年4月28日全局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暨实施“五大工程”推进会的要求,全局统一开展一次集体进村入户大调研活动,现将活动作如下安排:

1、进村入户调研时间:2012年5月18日

上午8点,统一从县城出发,前往乔音乡那王村。各小组成员随同村民小组长进村入户开展调研,下午4点半返回那王村部召开座谈会、汇总。

2、根据调研内容,每人撰写一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的调查研究报告(包括电子档),于2012年5月22日前交局办公室。

3、进村入户人员分组安排

一队(街上):王烈勤王万恒陈国球

二队(巴要):杨平卢发国韦忠柏卢自恩黄必虎汤微波

三队(巴寨):陈祥万黄光武陈忠豪胡泽洪 四队(坡忠):莫江兰张通勇邓玉芳韩美菊 五队(那良):韦介邦潘继伟陈忠

六队(那爱):廖凤莉杨秀俭

七队(久光):唐祥勇黄秋香蒙华良

八队(安温):韦斌龙俊宇罗毅

九对(那王):韦永现韦凤琳

十队(坡拉):王功勇黄飞燕陈华宁

十一队(白竹):罗大转王家锋韦廷恩

十二队(塘地):黄启农罗云辉

十三队(那绸):韦正东黄宏炳

十四队(定坛):廖蓉张宗军

十五队(巴鸦):龙岩黄凤仙

十六队(那瓢):邹方坚罗剑锋

十七队(林那):黄嵩韦联波

十八队(卡初):韦仕领邓华

4、车辆安排

5、生活安排。早餐自行安排;午餐由各组与村组干协调解决;晚餐统一在那王村与乡、村、组干部一同用餐。

下载旅游扶贫调研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扶贫调研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扶贫调研报告

    文坊村扶贫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也快速的推进。为了进一步做好文坊村的扶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

    扶贫调研报告

    XX市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经深入村镇座谈交流,对XX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十三......

    省扶贫调研

    【扶贫调研】对改进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方式的几点思考近段时间,我们就如何改进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方式的课题赴一些市县开展了调研,大致了解了我省以及市县开展督查工作的基本情......

    扶贫调研汇报

    扶贫调研汇报 一基本情况 小坝子乡位于丰宁县城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属于接坝山区,以偏僻闭塞,贫穷落后,沙化严重而闻名。全乡辖6个自然村,44个居民组,45个自然村,1670户,4781口人。......

    乡镇旅游扶贫工作汇报

    旅游+扶贫合力促攻坚——AA镇旅游扶贫工作侧记AA镇地处大别山腹地,境内拥有广家河自然探险、龙井峡瀑布群、别山湖等众多优美自然景观,是XX省最佳旅游乡镇。同时,现有贫困户876......

    乡镇旅游扶贫先进事迹

    乡镇旅游扶贫先进事迹乡镇旅游扶贫先进事迹有这样一个边陲小镇,它位于湖南省湘潭县的西隅,当地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有这样一个生态绿镇,昌山顶峰气势巍峨,湘军古道历史悠久,油......

    旅游扶贫(共五则)

    旅游扶贫的科学发展 内容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这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于“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农村的投入和开发......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总结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总结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总结为使我局今年的扶贫工作有目的、有步骤进行,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进程,推动全县扶贫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县委、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