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优质课

时间:2019-05-12 02:4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和7的认识优质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和7的认识优质课》。

第一篇:6和7的认识优质课

《6和7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在上周我教学了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另外,“6和7的认识”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20以内其它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6、7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会写等,但在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标》要求以及以上两个分析,通过认真地推敲与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教学难点: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努力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学习,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流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提高、四个环节。新课程要求要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最后我让每一位同学回家后收集数量是6、7的事物各3种,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剪贴,也可以用实物表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要善于观察生活,学生活中的数学。

总之,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学习的兴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更能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6、7的基数含义。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

2、了解6和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7各数的大小,知道6、7的序数含义。

3、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拼摆、拨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结合数数、写数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书写习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主题图、金鱼图、点子图、直尺图、计数器

一、情景导入,出示挂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从图中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告诉老师吗?

二、认识6和7

(一)数数

1、先自己数数桌子和小朋友的个数

2、指名回答

3、引导回答,(二)用点子图表示,并板书6和7

6个小朋友,6张桌子用点子表示的话用几个点子,摆出6个点子图,板书6; 7个人,7把椅子用点子表示的话用几个点子,摆出7个点子图,板书7;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6和7

(三)摆小棒

拿出你们准备的数学小棒,现在轮到大家来考考老师了,请你们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各种图形,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0~7的数序

老师用拨珠器拨出6和7,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拨的?(先有5颗)①再拨一颗是几颗?再拨一颗又是多少颗呢? ②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A、让生找一找5、6、7的顺序。

B、只写出0、1、2、3、4、5。问,6、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C、提问学生6的前后数和6的相邻数,以及相邻数的解释。

四、比较大小

①出示分别为5、6.7的点子图,并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

为什么5<6,6<7。因为5比6少,6比7少。用什么符号表示? 好的,那谁 6>5 7>6,为什么6>5,7>6呢?

五、指导书写

我们今天认识了6和7,想不想知道6和7的书写呢?

1、指导观察,启发想象6和7像什么?

2、师示范写6和7,强调笔顺,生观察学习。

3、让生在书上描红,再在本子上学写6和7.书写要工整美观。

七、全课总结

八、巩固练习

比谁大呢?《6和7的认识》课堂实录

一、情景导入,出示挂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和学生在教室里打扫卫生。

二、认识6和7

(一)数一数

师:你能从图中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告诉老师吗?

2、指名回答

生1:有6个小朋友,1个老师; 生2:有6张桌子,7把椅子;

3、引导回答,师:我们从小数到大数的顺序数数,(二)用点子图表示,并板书6和7

师:6个小朋友,6张桌子用点子表示的话用几个点子?生:6个点子。师:下面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出6个点子;

师,同学们看6个小朋友、6张桌子、6个点子我们用数几来表示呀? 生:数6;

师:在黑板上板书“6”

师:7个人,7把椅子用点子表示的话用几个点子?生:7个点子 师: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出7个点子,师:7个人,7把椅子、7个点子我们用数几来表示呀?生:数“7”;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6和7

(三)摆小棒

老师让你们提前准备的数学小棒都准备好了吗?拿出小棒,现在轮到大家来考考老师了。

1、请你们数出6根小棒,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摆出你们喜欢的图形,提出两名同学把自己的作品画到黑板上,提问几名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有六边形、小房子等等。2、6根小棒添上一根是几根,学生一致回答7根,学生继续用7根小棒摆出图形,并让几名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有房子,汉字、小树等等。

3、安排学生中午回家摆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给自己爸爸妈妈。

三0~7的数序

1、计数器

师:看看老师手中的是什么?这个叫计数器,谁来帮老师拨出5颗珠子? 生:一边数一边拨珠子拨出5颗珠子; 师:5颗珠子添上一颗珠子是几颗? 生:6颗;

师:6颗珠子添上一颗珠子是几颗? 生:7颗;

师:6在5的后面,7在6的后面,重复两遍。

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师:看看这是什么?生:直尺;

师:看看这个尺子有什么问题?生:尺子的刻度不完整;

师:提问一学生将尺子的刻度填写完整;

师:我们把尺子的刻度从0开始读一遍;

师:我们看看尺子的刻度是从0开始的,0表示一个也没有也表示起点,起点的地方就是最前面,知道前面了就知道后面了,下面做出这几道题: A、6的前面的数是几?

B、6的后面的数是几?

C、6的相邻数是几和几,(相邻数的解释)

四、比较大小

师:数一数这三幅点子图,分别有几个点子? 生:5个,6个,7个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数的都对了,下面我们把这三个数比一下大小

师:为什么5<6,6<7。因为5比6少,6比7少。用什么符号表示? 好的,那谁比谁大呢? 6>5 7>6,师:为什么6>5,7>6呢?

生:因为6个点子比5个点子多,所以6大于5,用大于号;同样的,7个点子比6个点子多1个,所以7大于6,用大于号。

六、指导书写

我们今天认识了6和7,想不想知道6和7的书写呢?

师:让我们来看一个小动画,让聪聪、明明来告诉我们6和7的书写; 师:看完动画,我们打开课本40页,把书上的6和7描上,再写到田字格本上,注意坐姿。

七、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新的数字宝宝6和7,你们都掌握了吗?

八、巩固练习

打开课本43页,练习九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一个小小收获,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让学生动手练习写的时间太短,有点遗憾。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还是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和7的认识》议课稿

一二班 陈利

今天,听了陈利老师执教《6和7的认识》我感触很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在生活中还可以代表什么,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了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此外,陈老师还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摆小棒分别摆出这些数,再强化数的大小比较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课堂上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思,体验探索与创新。

第二篇:《认识图形》说课稿优质课

《认识图形》说课稿优质课、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三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印泥等。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法:、创境、探究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观察、操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亲身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三种学法:

、运用学具发现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充分利用学具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通过“摸、看、描”来认识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体会面在体上,突破本课难点。、初步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

课的开始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测,教师没有作出肯定和否定,学生通过操作,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以及养成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反思明理、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a冬天来了,天上下起了漂亮的雪花。图形王国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它们堆雪人、打雪仗,好玩的不得了。你们瞧!雪地里还来了一群小画家呢!孩子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来,我们一起和他们打个招呼吧!b小画家们在雪地里跳呀,唱呀,一会儿就画出了各种美丽的图形,你们看—— c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告诉大家。

学生猜测。对于学生的猜测,教师不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喜欢的童话情景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一猜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

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操作。

教师提出要求:孩子们,要知道你们猜的对不对很简单。我们只要把这些小画家们请到我们身边来,大家亲自摸一摸、找一找。

汇报交流

在学生充分活动之后,提问: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引导发现

然后,根据学生的发现: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体画出的是圆。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并及时给予表扬。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这时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他们语言的条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说你想”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谈话引入: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谁能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教师接着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 , , , , 吗?请你们离开座位去找一找、摸一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这样设计的目的: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反思明理

课堂小结我让学生自己起来总结: “我学会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还有哪些不足?”。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摸物体游戏: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百宝袋,里面盛有形状各异的物体。游戏规则是:每个同学听教师的口令在自己小组的百宝袋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摸完后,哪个小组的同学摸的对就为胜,摸的不对就为败。

用准备好的学具拼出你喜欢的图案,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拼得图案最多最美。

教师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具体分析它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

以上练习的设计,即有巩固性,又有趣味性,还有创造性,适合不同特点的学生,特别是开放练习,思维空间大,拼法灵活多样,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一个施展创造才能的机会,较好的发展个性,同时体现了“人人学好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教育思想。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我的板书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三篇:10的认识(优质课)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使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10的写法,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10的读写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

10的数感的建立,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棒,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平时,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数字王国里呀,数字9知道它是最大的,可骄傲了,对0-8的数字说:“你们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0听了脑筋一转,走到1的旁边,这时9低着头没话可说了。同学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呢? 生:

师:同学们猜得真对,来鼓励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板书10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数数与认数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有什么? 生: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不光说出了图上有什么还说出了他们有多少。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朋友有几个? 师导生:(1、2......9)9个。师:有几个老师(1个),9个小朋友和1个老师一共有几个人?(10个人)额,说得真好。我们在来数一数有几只鸽子。师导生:(1、2......10)10只。

师:每个红点子代表一只鸽子,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红点子呢? 师导生:(1、2......10)师:用数几来表示? 生:10 师:生活中10这个数随处可见,说说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10这个数呢? 生:(3-4人)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那你们愿意用10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吗?(愿意)好吧,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摆,其他同学在桌子上摆,动手吧。(指导好两名学生后巡视)

师:说说你摆的什么?(台上两名学生)他们摆得好吗?(好)掌声送给他们两个。老师还想知道下面的同学摆的是什么?(指2-3人)

(二)10以内数的顺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请同学们把小棒收到桌子前面,收完就举手,1.2.3哇,真快。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数珠子,师带生数:1.2.....9,有9颗珠子,添上一是(10)。(出示)师:(出示直尺图)那10它的位置究竟该排在哪里呢? 生:9的后面

师:看着直尺图从左往右,你发现了什么?来我们读一下,0.1......10。数是越来越(大),我们再从右往左读一下,10......0,发现数是越来越(小)。师:这是数轴,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第一个空填,第二个空填,......。来读一遍。生: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老师带同学们去火箭发射中心参观好吗?(好)(出示图)。这是火箭将要升空时,总指挥官正在进行倒计时,你们想当指挥官吗?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进行倒计时。师导生:10.9......。

(三)比较大小

师:9和10谁大呢?那这里应该填什么?举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填。9<10,那么10>9.师:老师现在来考考大家,这里该填什么?最大能填几?(四)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学得不错,给自己掌声。下面我们来数小棒。师导生:1.2....10 师:有多少个一根小棒? 生:10个

师:就是10个一,老师现在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那就是一个十。师:手势引导,10个一就是一个十。来读一遍。生:

(五)10的组成

师:这10根小棒可是我们的好帮手,现在请同学们用10根小棒分成两堆,比比谁的分法最多。

师:收小棒,指名汇报,并填完整。读一遍。

师:想一想,怎样分才可以不漏掉其中的任何一组? 生:按顺序。

师:请看大屏幕,你们是这样分的吗?拿10根小棒放左边,再逐一往右拿。师:现在老师不拿了,看到每一组,你能想到什么呢?看到第一组,你能想到?看到第二组?......。师:既然孩子们能想到,那就把红色的这排填在书上60页。注意:像大屏幕这样按顺序填咯。

师:填完了就举手,来读一遍看着书本10可以分成9和1,9和1 合成10,开始。

师:连一连

(六)10的书写

师: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10究竟该怎么写呢?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跟着老师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写1,1的写法和我们前面学的1的写法是一样的占一个日字格,0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来写一下书上60页10这一行,先描红在写。(巡视,点评1和0不能离太远也不能靠得太近。)

师:写得很好,大家来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三、拓展练习

师:你们学得真认真,老师奖给大家每人10元钱,要求你用10元钱买两样东西刚好花完。我们按顺序来买吧,(学生说,师连线)师:大家学得这么好,我们来唱首儿歌。(伴手指操)

四、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老师感到很高兴,不知大家觉得怎样? 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学习了10的写法,比大小,10的组成,理解了10个一是一个十。

五、作业布置

师:今天的作业是回家让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10元钱,去超市买你们喜欢的东西。下课。

第四篇:毫米的认识优质课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又来学习测量。说到测量物体的长度,你想到什么?

长度单位:米(m)

厘米(cm)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

2、比一比: 分别用手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

3、填一填

(1)7米=()厘米 100厘米=()米

400厘米=()米 2米 =()厘米 135厘米=()米()厘米

(2)一根跳绳长2()

一支铅笔的长18()一本数学书大约厚()

二、探究新知

1、引出1毫米

同学们真棒,现在拿起数学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首先看一看,估一估,你觉得它有多宽,在测一测,看谁估得准。

老师想知道这本书的厚度,你们能帮量一量吗?在第几小格?(1)学生独立拿尺子量一量,老师巡视,提醒学生测量的方式;(2)全班交流所测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出“不够 1厘米,也就是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引出:毫米)2、1毫米的认识

(1)不够1厘米,观察放大的1厘米,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被分成了许多相等的小格,那其中的1小格表示多少呢?

引导:比1厘米小且其中的1小格就表示“1毫米”

(2)找一找,指一指,你的尺子里藏有多少个1毫米呢? a)让学生用铅笔尖指一指,教师巡视指导; b)点学生到前面指一指

c)老师指一指,学生读一读 d)描述1毫米

小结:尺子上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

3、感受1毫米

(1)量一量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动手操作,感受一毫米,让学生说感受。4、5毫米的认识

(1课件把尺子放大,老师不断指出1小格、2小格直到5毫米,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2)指着5毫米,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引导:为方便看出5毫米,5毫米比其它1毫米刻度线长,叫5毫米刻度线。

5、引出1厘米=10毫米

(1)利用课件不断往前移动,直到10毫米,此时10毫米与“1厘米”重合,(2)引导学生说出10毫米与1厘米关系是,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就是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1cm=10mm(3)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尺子,验证一下1厘米=10毫米

6、对比1毫米和1厘米

(1)通过比一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确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长,便于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

7、联系生活,说说毫米的运用

(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哪些物品可以用毫米测量(2)老师补充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是要求量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三、基础练习

1、现在我们可以用所学的知识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2、P2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是怎么看出来的

四、巩固练习

1、P22页第二题量一量、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1、2、5

七、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米(m)、厘米(cm)、毫米(mm)进

率:1米=100厘米

1m=100c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八、主备教师遇到的困惑 问题与困惑:

1.如何讲诉让学生理解1厘米与10毫米之间的关系。

研讨教师的建议:

①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数一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②观察直尺 ③比一比

问题与困惑:

2.当学生直接说出今天所学课题内容时,老师如何应答有助于教学进行

研讨教师的建议:

① 首先给予肯定,并鼓励该生继续深入探索 ② 直接通过该生的话引入主题

第五篇:优质课认识钟表教案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半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能正确表示半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听儿歌,并且还非常爱动脑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还是一个谜语呢,请大家仔细听看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

师:恭喜你们猜对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再出示几个整时,让学生认读,然后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及时总结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4)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4、认识“半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就是5时半。

再出示几个半时,让学生认读,然后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及时总结这就是半时,对于半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5)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三、课堂练习

1、看动画认时间,教育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2、说说自己几时在干什么。

四、总结

欣赏《时间像小马车》,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十。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中,学生是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学生氛围中学习钟表知识的,通过多说、多交流、多动手,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利用课前交流播放谜语儿歌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播放动画认识时间,结尾欣赏动画片《时间像小马车》,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2、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钟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例如:看钟面、读时刻,都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

3、尊重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敢“动”。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4、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时间安排,有机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体验了用数学的乐趣,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下载6和7的认识优质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6和7的认识优质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光优质课教案

    认识光(优质课教案) 教学过程描述: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生问好后,教师悄悄地把灯关掉,问“同学们,感觉教师里怎样?同学们很容易说出教室很暗。“怎样才能让教室亮起来,你能帮老师......

    7的认识教案

    1.使学生学会数数量是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7,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掌握7的组成,认识7的序数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

    新自我 新认识7

    七年级政治:新自我新认识学案7 集备时间:2011年9月19日主备人: 学习目标:感悟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重点和难点:正确认是自己的必要性,正确认识自......

    认识7教学反思

    认识7教学反思 认识7教学反思1 今天上了6和7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即时对于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1、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不是特别的自然,感觉是把每块知识......

    6和7的认识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

    6和7的认识

    《6和7的认识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0~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学......

    6、7的认识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认识6和7教案大全

    6和7的认识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 摘水果游戏 在黑板出示一棵苹果树图(如图):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的智慧树上已经成熟了好几个红苹果了,谁想上来摘下来,并按顺序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