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25米手枪射击比赛中战术运用

时间:2019-05-12 02:1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女子25米手枪射击比赛中战术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女子25米手枪射击比赛中战术运用》。

第一篇:女子25米手枪射击比赛中战术运用

女子25米手枪射击比赛中战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G8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通过对射击女子25米运动手枪项目比赛及训练中战术的分析、运用和项目训练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射击运动员为了避免在比赛中不受对手直接干扰,取得佳绩,主要是通过运动员个人对战术手段的运用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来实现比赛目标的观点。

关键词 竞技射击 女子手枪 射击战术

竞技射击是使用运动枪支、子弹对预先设置好的目标进行射击,以其命中环数或靶数计算成绩的一种运动项目。其项目特点是参加竞赛者各在自己的靶位上,依靠自身技术水平和心理控制能力完成比赛去争取胜利。在现实的比赛与训练中,不仅要求我们具备坚实的技术动作基础,同时也必须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我们的战术意识,更科学地运动技能同战术相结合,在每次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实践证明,射击比赛中战术的运用对运动员能否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射击比赛中什么样的战术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能取得胜利的人,必定是在射击运动中战术准备充分,运用合理的人。

射击战术是指在射击比赛中为了能够取得胜利,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和临场的突发情况所采取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行为。射击战术的应用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自身技术与心理相结合的能力表现,有了牢固的动作基础才能够在比赛中配合过硬的心理及思维战术。如在出了远弹后或受到外界影响时,能熟练地发挥技术动作,控制思维程序,使之不受干扰,完成好动作,这即为战术的应用。根据手枪的射击项目特点,其战术大体分为以下几点:

一、比赛时必要信息回避,控制自身紧张情绪

女子25米运动手枪项目在比赛期间,分慢射、速射共两组比赛阶段,在每阶段比赛之间都会有一段休息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往往会彼此讨论成绩,或传递有关比赛的信息。因此会引起运动员的焦虑,造成运动员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影响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信息回避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到自觉的对信息回避是一种自控能力的表现。如进比赛场不看成绩公布栏,不同其他队员讨论成绩等。

二、强调自身技术环节,重视每一发动作程序

高水平运动员在参加大赛时为了避免比赛中出现人为的事故,对比赛中的操作过程需要建立严格的程序,是比赛取胜的重要战术。对射击这种有时限的项目,务必做到动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化,促使比赛一气呵成。例如,项目的动作程序为:准备姿势、据枪、瞄准、击发、保持。只有熟练地完成动作程序,才能更有把握地打好比赛,这也是战术的一种。

三、发发从“零”开始,每枪都是第一发

射击比赛最为显著的是,每发子弹都会出现一个结果,每一个结果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因此,在完成每枪的动作后,打下一发子弹时思想上首先要做好心理调节,精力集中,从“零”开始,抛开打过的,只专注于下一发的动作。这样从动作中体会技术要领,抓好瞄扣配合,在整个射击过程中做到心平气和,心情与动作始终贯穿在一起,就是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心理保证。

四、适宜的自信心,保持一颗平常心

自信是取得比赛胜利的源泉,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合理应对所发生的不利情况,及时扭转,取得胜利。自信是获胜的关键,它建立在动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在比赛中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我能打好每一发”的信念。同时心态要能摆正,自信不是自负,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常心”表现为对比赛过程的把握,而不是对比赛结果的关注,对自己的技术动作表现为果敢不苛求,对自己的比赛行为自信但量力而为,对比赛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表现为实事求是,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自信心与平常心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比赛的动作发挥,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女子25米运动手枪项目比赛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技术动作稳固的基础上,提高战术意识,并适当采取相应战术手段对比赛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女子25米运动手枪项目的特点就是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动作,发射子弹,而要求的间隔时间(即准备时间)非常短,所以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果断的应对能力才能完成比赛。利用战术意识促使自己及时调整状态,尽快做好下一发准备,精力集中,就能积极面对顺境和逆境,达到动作最佳状态。

五、结论与建议

射击运动发展至今,竞技水平日趋提高,所重视的已经不是以前的技术动作水平了,高水平的选手在进行比赛中往往同其他对手的竞技水平处于同一个阶段上,水平相当,能力不相上下,但最终获得胜利的运动员都是依靠成熟的心理素质与战术的配合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由此可见,女子25米运动手枪项目的研究对象应该从技术动作转变为战术的应用,更深、更透彻地了解并应用射击战术是现今射击比赛中最突出的重点。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比赛效果,提高自身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做好信息回避,在赛前就向运动员灌输“自己打自己的”这种思想。比赛中尽量从思想上丢开环数概念,注重动作,不讨论成绩,实弹中间不看报靶,促进精力的集中,抛开打过的,始终坚持抓动作。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动作程序,在赛前及训练时都可采用表象训练的方法巩固动作程序概念。听录音,看自己的方案都有助于加深动作程序的印象,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流畅地做出较完美的动作。进行单组决赛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控制每发动作的能力。做到打过的能丢开,发发从零开始,每枪都是在重复一个动作,以此来提高运动员在大赛中的耐受能力。

适宜的自信心是通过多次的考核及有环数要求的训练方法逐步增强的。有了自信心就能够更熟练地完成比赛,并能及时调整心态,用平静、沉稳的心态去面对比赛,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平常心。适宜的自信心促成了比赛的平常心,而平常心又增强了自信心,对取得比赛的胜利增加了更大的把握。

第二篇:关于射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研究1

关于射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研究

摘要:在射击教学中,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使语言能在射击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射击技能的提高。本文简要分析了语言在射击中的运用,以供参考。关键词:射击教学,语言运用,研究

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作用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便于老师和学生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老师传递的知识。在射击教学中,老师的语言运用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老师在射击教学中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让语言的正能量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语言的简介

语言是人类之间用来交际的工具,是一种交流方式,是便于人们交流的符号。它的目的是便于人类之间的观念和思想的交流,意见的交换。不仅使人类的文明成果得以保存和传递,而且对政治、经济和科技等产生重大影响。它有不同的载体,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音乐、图案和文字。

二、射击的简介

射击是指射手用枪支对目标进行发射、命中的过程。它由古代时期为了生存射杀动物发展而来,现在成为一种运动,也是一门技能。它在游戏、运动和特殊的行业中运用比较广泛。

三、射击教学中语言的运用

1.语言具有激励的作用

在射击教学中,语言主要是对相关的动作进行讲解,说明训练的要求、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在这时,教师应该使用合适的语言,使语言的刺激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射击。因为射击课程中有些课比较枯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懒散的情绪。比如瞄准课程:枪身发生晃动时,学生不能进行精确的瞄准,就很难射中靶心。如果教师能在此时说:“大家不用担心,其实瞄准很简单。就像打油的老翁把油倒进葫芦,却不在硬币上沾一滴油,熟能生巧阿。相信大家多练习几次,一定能瞄准靶心。”,让语言的激励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学生勇敢的面对失败的挫折,学生肯定会积极的进行瞄准练习。

射击学科非常重视“静”、“和”两方面,主要是指:心里清静、环境安静、教师的语言具有亲和力、学生的思维和动作一致。所以在学生的射击动作错误或存在失误时,教师不应该进行严厉的批评,增加学生的压力或抵抗情绪,而应该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充分的发挥内在潜能。当学生在射击连续的射中外圈,教师应该激励他说:别慌,还有子弹那,好好练。而不是训斥他,浪费了子弹,打击他的自信心,减少学习射击的兴趣。

2.语言具有启发的作用

语言可以改变人类的思维,具有启发的作用。在射击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语言的这一作用,改变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当学生在射击学习中存在错误或疑惑时,教师可以用身边熟悉的例子对他们进行启发性教育。如果学生在瞄准方面进步的比较慢时,教师可以告诉他:枪身晃动,瞄不准靶心是很正常的。就像把线穿入针孔,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力,多练习几次,一定能准确的射中靶心。

在射击教学中,也有一些比较难掌握的技巧。如:击发。学生很难掌握手指的力度,使射击的力度不均衡,枪管晃动,不能准确的射中瞄准的目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护士打针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启发。当护士在为病人注射时,如果注射器不断晃动或者拇指不能均匀的推动注射器,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可能导致针头折断的现象发生。击发就像注射一样,枪就是注射器,在发射时,枪管要保持静止,手指要均匀用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射中瞄准的目标。而手握枪管的力度也要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就像手握鸡蛋一样,不能把鸡蛋弄破。这样的启示对学生的理解很有帮助,教师应该多用事例、图片等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3.语言具有暗示的作用

枪支是我国管理比较严的物品,很多学生是在学习射击时才接触到它。有些学生胆小、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的使用枪支,使自身的潜能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面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及时的对他们进行引导,进行积极的暗示。告诉他们射击很容易掌握,动作难度不是太大,只要肯吃苦练习,一定能很好的掌握。当学生缺乏耐力时,教师暗示他说:再练一会,稳定枪管,你一定会打中十环。这样,学生就会为了成功而更加努力,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面部语言对学生进行暗示。当缺乏信心的学生勇敢的进行涉及时,教师可以对其伸出大拇指,或者高兴得对他笑,让他知道自己很勇敢,已经很棒的超越了原来的自己。不要对学生的表现置之不理,或者冷酷无情的对他们说:你的手指用力又不均衡了。这样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努力是没用的,让他们丧失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斗志,对射击的学习结果失去兴趣。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不同种类的音乐对学生进行暗示。当学生紧张时,教师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的心情慢慢平静,能够正常的发挥自己的射击水平。当学生在比赛缺乏激情时,教师可以放一些积极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对比赛充满激情。

4.语言具有说服的作用

射击学习中,许多学生因害怕火药爆炸的声响而不敢扣动扳机。而且一些学生对射击武器具有恐惧感,他们战战兢兢,经常错失开枪的机会,如果此时教师不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他们的射击技术会进步的非常缓慢。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使用具有说服作用的语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教师可以告诉他们,每个人只有一发子弹,一次机会,如果射不中靶心,就要跑十公里,或者一天不准吃饭。这时候,学生一定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抓住仅有的一次机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使用最后一发子弹。

在射击教学中,有许多不同性格的学生,他们对射击学习有不同的态度。有些学生会非常骄傲,有些学生会非常自卑。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让语言的说服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如果学生骄傲,就告诉他一些非常成功的射击人员,或者找一些比较优秀的射击选手和他进行比赛,让他知道自己的实力不是最强的。如果学生比较自卑,教师可以让他了解一些身残志坚的射击人员,或者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逐渐的在射击学习中建立信心。在射击教学中,面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技巧,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动作比较规范的图片让同学进行模仿,或者自己不断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对动作进行充分的了解。

5.语言具有刺激的作用

在射击教学中,一些学生因为达不到目标而消极对待射击练习。就像班级里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缺乏积极性,而且自制力比较弱。面对这些学生,老师应该让刺激性的语言发挥作用。让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与他们进行比赛,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刺激消极学生的自尊心。最后,挑出消极学生存在的缺点,并帮他们找出射击成绩差的原因。教师可以找一些优秀射击运动员的图片让同学进行观看,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射击技术不是最优秀的。同时,教师可以经常举报一些射击比赛,让学生进行切磋,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射击技术存在的缺点。根据他们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改进方法,让他们的射击技术能更好、更快的进步。教师也可以在平常的教学中做一些刺激性的表情,打击一些学生的骄傲气焰,让他们能够虚心的学习更多的射击技术。

四、结语

语言在教学中作用十分重要,如果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的信心。因此,在射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语言的研究,正确的使用语言,让它激励、启发、暗示、说服、刺激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射击技术的提高,让射击教学变得更加容易。参考文献:

[1]吴洁.警用手枪精度射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8:199 [2]章剑舞.议射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J].企业家天地,2010,11:87 [3]陈汝东.应用语言学及其学科建设论略[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04:43-45+64

第三篇:现代乒乓球比赛不仅是运动员战术运用的较量

现代乒乓球比赛不仅是运动员战术运用的较量,更是运动 员心理素质的较量。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术的发挥 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双方身体、技、战术等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往往决定着比赛胜负。因此,对赛前、赛中心 理变化及如何通过训练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 现实意义。1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的心理变化 1.1对手的强弱 如果对方实力较差,运动员极易出现麻痹轻敌情绪,注意力 不能很好的集中,技术动作比较随便,缺少严格要求;意志力量 不足,存在着轻易取胜的思想,一旦遇到困难,情绪就会不稳定,甚至出现不能自我控制的情况,节奏紊乱。1.2暂时有利 当本方处于暂时领先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发生 不同的变化。大部分运动员会发挥正常,乘胜追击,扬自己所长,击对方所短,让对方不能正常地顺利发挥;而少部分运动员则会 产生轻松情绪,满足于暂时的胜利,进攻放慢,打法保守,战术求 稳,意志松懈,失误增加,关键球处理随便,从而导致败北。1.3暂时不利 乒乓球比赛瞬息万变,在不利的情况下,会出现两种反应: 一是激愤。不甘心失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 整好状态,变劣势为优势;二是低落。紧张而急躁,头脑不清醒,没有自信,无法贯彻教练意图,失误明显增多。实践表明,暂时落 后对于心理素质差的队员容易失掉取胜的信心,而心理素质好 的队员则冷静思考,寻找对方弱点,采取有效的策略,变被动为 主动,最终转败为胜。1.4场上出现相持或决战阶段 实力相当或心理素质较好的对阵双方,在比赛中会出现相 持或决战阶段。如果双方思想高度集中,头脑异常清醒。判断极 其准确,那么比分就会交替上升,局势犬牙交错;但是,如果运动 员包袱过重,担心出差错,害怕承担责任,手软放不开,往往瞬间 的失误便会葬送全局。2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变化的因素 2.1参加比赛的动机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92・ 动机包括胜任动机、成就动机以及接受挑战的动机等汐 在动机 包括所获物质利益、教练员、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压力引起的 运动动机。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使内外动机有机地 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调动积极性,即使比分落后,或比赛中身 体不适、场地不适应等,也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力量克服消极情 绪,振奋精神,去夺取比赛的胜利。2.2面临任务的心理应激水平在许多时候,运动员是带着任务来比赛的。或是领导对其提 出了要求,或是运动队赛前确定了目标。制定目标是想对运动员 产生激励作用,使其在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发挥得更 好。但这种压力往往会使运动员产生两种心理反应:一是比赛规 模越大、任务越重、运动员越能兴奋,全力以赴地去取得好成绩; 二是主观上想完成任务,客观上又过高估计对手而对自己缺乏 信心,把任务当成了包袱,比赛中出现怯场,无法发挥出正常的 水平。2.3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 经验丰富、准备充分、训练水平较高的老运动员,越容易发 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而较年轻的运动员由于比赛经验不足,加 之缺乏充分的准备,容易产生反应、思维能力及注意力降低的现 象,肌肉僵硬,从而无法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2.4外界环境的干扰 乒乓球比赛中,干扰运动员情绪的外界因素较多。比赛场地 球台与球台之间用挡板相隔,相互干扰在所难免。运动员有利的 进攻,受到外界来球干扰,不能得分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对其心 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此外,观众的喧哗、挡板广告和灯 光影响视线、同伴的失利等都可能会对运动员的竞赛心理产生 影响。2.5裁判判罚的影响 比赛中裁判员执法尺度的掌握往往会引起运动员心理变 化,对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能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如对不合 法发球的判罚,在113-}制的比赛中,运动员每轮只发2个球,若判 失1分,会对运动员心理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假如这种判罚 发生在关键球上,心理压力则会更大。2.6教练员的指导 按规则规定,运动员在比赛中只有在局与局之间休息时,才

第四篇:论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论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作者: 张涛涛 发布时间: 2011-04-02 09:25:50

论文提要:

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广泛运用,但是无论司法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对其重视不够。本文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广泛运用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对象不同将心理学战术的运用分为针对当事人的运用形态和针对诉讼代理人的运用形态,通过案例分析入手,描述心理学战术两种运用形态,并提出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进行规制的一些建议。

以下正文:

心理学战术[1]在民事审判实践当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制度规范的缺位,该战术的应用在现实中导致法官权利不合理膨胀、当事人诉讼权利得不到保障。当然,心理学战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纠纷的和解,从根本上解决了矛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学战术的优势,最大可能的减少其负面影响,确保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使司法权,我们必须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广泛应用的原因 当前,我国法院系统司法指导思想从“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转向“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衡量法官办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调解率。调解率直接与法官职级晋升、奖金津贴挂钩,导致法官们在审判实践中更倾向于调解。

我国不合理的信访制度也是导致法官们选择调解结案的重要原因。由于司法的不独立,党委、人大、政府等国家机构的个别领导通过各种方式向法院及案件承办法官施压,影响案件的裁判结果。裁判结果的不公正导致社会公众对法官的不信任,从而要求国家对法院、法官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而这所谓的监督就给了其他国家机构一些领导进一步干涉法院独立审判的权力。其中对法院审判干涉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信访。当事人不满法院判决不是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上诉、申诉,而是选择通过信访、上访向党委政府人大反映情况,这些接受信访上访的机构便通过函件等方式反馈给法院。一旦当事人信访上访,某些上级领导一般不去考虑案件审理本身是否正确,而且很多领导本就不是法律专业出身,仅仅看到当事人煽情的信访上访便直接认为法院审理有问题、没有最终解决矛盾、给党委政府添乱。法院的领导虽然知道案件的审理绝大部分情况下没有错误,但是迫于上级压力不得不给案件承办法官惩戒。而调解结案便消除了当事人信访上访的可能性。

为了提高调解的成功率,法官们在调解过程中通过各种心理学战术向双方当事人引导甚至施压,虽然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但是由于调解过程并不记录在案,法官们运用心理学战术的方式一般比较隐晦,在经过技术处理的调解笔录中不会反映出来,当事人也由于案件最终解决,自己也没有吃太大的亏,最终服从调解。即使法官通过运用各种心理学战术后,当事人并未接受调解,双方当事人也更倾向于服从判决。

二、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的形态

(一)针对当事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

1.直接提出调解意见。法官在主持双方当事人调解的过程中,强势的提出自己对纠纷发生原因及双方责任划分的认识,并暗示当事人如果一方不接受调解意见,将会承担更大的责任[2]。例如,王某某诉李某某父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

王某某与李某某是同村村民,在一次帮同村一村民修房子的过程中发生口角,王某某激动之下冲上前去打了李某某一巴掌,李某某不甘受辱动手反击。刚好路过的李某某的儿子看到父亲被王某某打,顺手拿起一块砖头冲上前拍在王某某头上,王某某应声倒下。王某某被送去医院住院一个月,花费2000余元,经鉴定王某某头部创伤构成轻伤。后王某某诉至法院请求李某某父子赔偿共24000元。

本案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直接向双方当事人提出,两被告共赔偿原告王某某16000元,双方纠纷就此了结。由于双方当事人均表示难以接受法官意见,承办法官分别和双方当事人单独协商调解意见。承办法官对原告王某某说,“这次纠纷是你先动手打人,你对纠纷的后果富有更大的责任。况且从现在的证据来看,到底是李某某的儿子用板砖打伤你头部,还是你自己不慎摔倒碰伤头部并不明确,虽然两被告在调解中承认是李某某的儿子将你打伤,但是调解中双方的自认不得作为判决的依据,一旦调解不成,被告在审理过程中指认是你自己不慎跌倒碰上头部,那我也只能依据法律规定来判决了。[3]”同时,承办法官对被告李某某父子说,“你们既然承认是李某某的儿子将王某某打伤,事情已经很明确了,责任完全在你们一方,如果你们不接受调解,我依法判决可就不是现在这个赔偿数额了。另外,王某某的伤势已经构成轻伤,如果你们不接受调解,我也只有向领导汇报,考虑是否移送公安机关按犯罪来处理此案。”最终原被告双方接受承办法官调解意见。

在本案的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通过直接提出自己的调解意见,让双方当事人感受到法官对此纠纷的态度。给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接受调解意见便会得罪法官的感觉。承办法官在进一步和双方当事人的单独接触中,通过言辞暗示原告如果不接受调解意见,他将会损失更大的利益;对被告则有意夸大法律制裁的严厉程度或其行为的严重法律后果(当然这种方式必须以当事人对制定法的具体规定不了解为前提),而法官却表现出一副通情达理的样子,为以后裁决留下一定的空间。最终双方迫于法官的压力接受调解意见。2.设身处地为当事人分析案情。法官真心的去关怀当事人,了解他的世界及感受,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得到当事人充分的信任,从而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例如,郭某某诉中国电信绵阳分公司侵权纠纷一案。

被告中国电信绵阳分公司因架设通信光缆在原告郭某某所有的房屋上安置支架,事前,被告通知原告将在其房屋上安置光缆支架,但原告并未明确表示同意。被告安装光缆支架后的15年中,原告没有提出过异议。“5.12”地震后,原告的房屋在被告安装光缆支架的侧墙产生裂痕,必须进行加固维修,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被告拆除光缆支架,赔偿经济损失并支付15年来占用房屋侧墙的费用。

本案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和郭某某聊天一般拉起家常,先讲到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再聊起郭某某经营小商铺的成功之处,不知不觉回到本案。承办法官指出,“电信光缆属于涉及社会重大利益的范畴,我们根本不可能要求被告立刻拆除光缆支架,而且根据90年代的《电信条例》电信公司使用你的房屋侧墙安装光缆支架只需通知你,并不需要经过你同意,而且你要求的十五年侧墙使用费用法律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啊。即使,我们判决被告赔偿你损失,可是你要知道被告可是中国电信,如果被告拒绝履行判决,法院强制执行的难度可想而知,以后你还不知道跑多少次冤枉路呢,还不如少要点钱把事情了结,回去好好经营你的商铺,有这些跑法院的功夫早把钱挣回来了。”承办法官和被告交换意见则侧重从中国电信央企的身份入手,强调案子久拖下决,损害的必然是中国电信的形象,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即使损失些金钱也是值得的。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本案的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直接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考虑问题,针对当事人最关心、最重视的方面提出建议,令当事人感觉法官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才提出调解的建议,从而自觉地接受调解。3.适当的恭维当事人。很多矛盾纠纷发生之后,双方当事人其实已经感受到到底谁对谁错,只是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罢了。在这种情况下,承办法官适当的恭维当事人,让他(或他们)感觉到法官都认为自己的的行为有一定合理性,面子上已经有了,从而接受调解。例如,在李某某诉杨某某离婚纠纷一案中,明明是原告优柔寡断,甚至婚姻问题都听从母亲个人安排,这才诉至法院请求与被告离婚,承办法官却恭维原告做事有主见,自己的婚姻问题一定会由自己来做主,结果李某某男儿血性在承办法官的恭维声中被激起,当庭撤回起诉,向被告道歉并表示以后会好好待被告,尽一个丈夫应尽的所有义务;在贾某某诉杨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明明是杨某某恶意拖欠,到期不归还贾某某的借款,承办法官却恭维被告讲义气,即使在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积极承认欠原告的债务,并尽力先归还利息,同时,承办法官通过和原告商谈,原告表示理解被告的拖欠行为,只要被告尽快归还欠款,双方仍是朋友,结果案件调解后仅仅3日被告就将欠款归还原告。4.邀请对当事人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参加调解。处于纠纷中的当事人也许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对法官等人的意见特别排斥,但是对一些在他们眼中地位尊崇的人的意见,他们还是能够听进去的[4]。因此,在调解的过程中法官们可以通过邀请这些对当事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参与调解(有些时候甚至不需要这些人真正参加庭审,只需要抬出他们的名号就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这些对当事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包括双方当事人共同的长辈、亲人朋友、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或村社干部)、所在单位的领导等等。如在调解一起打架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承办法官邀请原、被告所在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调解。老人在村里辈分、威望均极高,做过几十年村小学老师,村里绝大多数人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老人来到法庭,当着法官的面,用拐杖分别敲原、被告几下,严厉地说,“你们两个小娃怎么这么不懂事,多大点事还到法院来麻烦法官同志,你们彻底把我们村的脸丢光了,回去我一定把你们爸爸爷爷都叫一起,好好让他们管教好自己的子孙。还嫌脸丢的不够啊!都跟我回去!”结果,原告当庭撤诉,被告自愿赔偿了原告的相关损失并赔礼道歉。

5.权力符号的广泛应用。无论是法院恢弘的罗马建筑风格、门口怒目而视的独角兽、多达十几甚至几十级的台阶,还是法官们庄重的制服、警车、不为一般人熟知的法律语言,抑或是肃穆的庭审现场,等等,均是一种权力符号。这种权力符号彰显的是国家强制力,是一种让普通老百姓顺从的权力,并且使法律、司法活动及法官获得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和权威。当案件的双方当事人置身于这样的权力符号包围圈之中,他们总会油然而生一种战栗感,面对着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个人的力量似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让人失去与之抗争的勇气,从而自觉接受国家法律的统治,服从法院的裁判。这种权力符号运用最典型的实例体现在基层法院的巡回审理中[5],例如,朱某某诉虞某某离婚纠纷一案。

原告朱某某起诉虞某某要求法院准予双方离婚,由于被告虞某某下肢残疾,承办法官为了方便被告参加诉讼,决定到原、被告所在的村村委会办公室巡回审理。开庭当天,承办法官身着法官制服带领一名书记员、一名法院办公室干事驾驶一辆警车赴庭审地点。到达目的地后,承办法官让司机将警车停在村委会办公室门前最显眼的地方,通知该村村支书一起到办公室旁听庭审。双方当事人及村支书均到庭后,承办法官安排他们按顺序坐下(村支书坐在法官的右手边),然后掏出专门带来的法槌敲三声,才宣布正式开庭。随车来的办公室干事则在一旁负责照相,记录庭审现场秩序情况。该案在审理过程中,由于被告亲属情绪过于激动,与原告亲属发生肢体碰撞,在村支书制止未果后,承办法官电话通知当地派出所派来两名民警维持法庭秩序。在承办法官、民警及村支书的共同努力下,当事人双方终于停止无谓的纠缠,庭审得以顺利进行。虽然最终双方当事人没有达成调解协议,但是均表示服从法院判决,双方矛盾得以化解。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运用了多种权力符号向当事人施加影响。庭审场所所在地村委会办公室及村支书的在场均向双方当事人暗示,这次法庭庭审得到村社内的“官员”的全力支持;法官身着的制服、专门携带的法槌均明确显示,此次庭审中法官代表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意志;村委会办公室门口停放的警车、维持法庭秩序的民警更是直接向当事人及旁听的群众表明,法官背后依靠的是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力;随车而来负责信息宣传的办公室干事拿着专业的照相机拍摄庭审现场,并将庭审秩序状况记录下来的情形,在当事人及村里的群众看来,更像是记者在采访,一旦想到自己的“丑事”会传播到尽人皆知,当事人心里便会忐忑不安,希望尽可能无声无息的解决纠纷。

(二)针对诉讼代理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

在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经常代理案件的代理人一般都是本辖区内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的律师(以及法律工作者),法官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通过单单一个案子,而是通过长期的工作、生活接触形成的,这也导致法官针对代理人运用心理学战术的形态与针对当事人运用心理学战术的形态迥然不同[6]。某些法官针对诉讼代理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主要包括如下两大方面:

1.针对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本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这种心理学战术运用的目的主要是让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明白,如果在自己代理的案件中不配合法官更好的处理纠纷,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遭受很大的打压:相反,如果他们能够在自己代理的案件中主动配合法官处理纠纷,法官们也会在工作中给予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适度的方便。这种心理学战术的运用并没有解决具体案件,但是为法官们在以后长期的工作中持续得到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配合奠定了基础。

a.立案过程中的抵制。对一些在自己代理的案件中拒绝积极配合法官促成案件调解的律师,法官们会通过内部网络传递到法院的各位工作人员耳中。因此,负责立案的法官一般会采取各种方式打压该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例如,在立案审查中刁难该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诉状即使出现很小的错误也要求其全面修改,提高立案证据的标准,要求提供被告准确的身份证明,甚至利用七天审查期拖延完全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

b.审理过程中的抵制。法院负责送达的法官们对一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代理的全部案件消极送达,以至于立案一两个月后,案件还没有送达被告,原告往往会多次催促代理人,但是代理人对此却没有任何办法,这也导致委托人对代理人的不信任。法官们可以合理的利用“案情复杂”的标准将本应该很简单的案件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甚至在符合公告送达的条件时采取中止审理的手段。c.日常生活中的抵制。如果生活中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能够与法官单独接触,甚至建立起一种较为紧密的关系,那么他们的地位在委托人的眼中也会大幅上升,这对他们扩大案源,提高收入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很乐意生活中接触法官,能够约到法官一起吃饭、喝茶甚至娱乐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律师生涯中感到更踏实。这也是法官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抵制一些律师的基础。法官们通过拒绝与这些律师的任何接触令其产生这样一种念头,“既然你在代理的案子中拒绝配合我将纠纷尽快解决,那在以后我和你之间只能公事公办,如果有适当的机会我也会很乐意修整一下你。”[7] d.对配合法官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给予一定好处。对于那些一直以来配合法官们积极解决纠纷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法官们会在职权范围内尽可能的给予其便利。例如,在立案的时候如果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材料不全允许其稍后补充而现在直接立案;立案后原告变更诉讼请求,如果副本还未送达被告,法官们会允许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直接用新的诉状更换立案时提交的诉状,而不用申请变更诉讼请求;在当事人面前,法官们会选择对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和颜悦色,一般不会打断他们发言,适当听取他们的意见,给当事人一种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在法官面前能说的上话的感觉;允许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使用法院的复印机等设备;等等。

2.针对具体案件中的诉讼代理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a.贬低诉讼代理人在委托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法官当众不给代理人面子,令其在委托人心目中形成一种在法官面前说不上话的形象,从而达到打压一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目的。例如,在庭审过程中法官频繁打断诉讼代理人的发言,或者因为某些莫须有的原因当庭训诫诉讼代理人,或者对另一方诉讼代理人和颜悦色,而对这一方诉讼代理人疾言厉色。

b.动摇诉讼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在案件诉至人民法院后,法官们单独和当事人一方接触,通过言行向当事人表明其委托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能力不高或者不能为其争取最大的利益,从而动摇诉讼代理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委托关系,甚至导致当事人单方接触与其诉讼代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例如,王某某、陈某某诉杨某某、刘某某及B县某运输公司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案。

原告王某某及陈某某的儿子在A区某地路边玩耍时被被告杨某某驾驶陈某某所有的汽车撞倒,当场死亡。据查,王某某、陈某某系A区居民,杨某某、刘某某系B县居民。王某某、陈某某委托C律师为其诉讼代理人,C选择A区法院立案。A区法院立案人员向C解释,其可以选择被告所在地B县法院立案,这样能够方便通知被告到庭应诉及处理此案。但C态度强硬,声称,“选择在你们A区法院立案是当事人的权利,你们法院没有任何权力剥夺我们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立案法官迫于无奈接受本案立案。

立案后,承办法官单独将原告王某某和陈某某约至办公室,向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立案的时候,本院立案法官建议其诉讼代理人去B县法院立案,“一方面,三个被告均是B县居民,在B县法院立案有利于迅速通知被告到庭应诉;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三被告所有的财产均在B县,一旦本案进入执行程序,我院作为外地法院进入B县强制执行三被告财产,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如果你们在B县法院立案诉讼,执行程序中B县法院将更容易查找被告财产线索及开展强制执行。你们的诉讼代理人之所以强烈要求在我院立案,其实只是为了方便他参加诉讼罢了,根本就不是为了你们的利益考虑。这样的代理人,哎,还不如没有。”接着承办法官就开始向原告建议,这种情况二原告应该申请法律援助,这样不但不用花费律师费,而且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律师更负责任。最后,二原告听从了承办法官建议,解除与C的委托关系,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了一位律师代其出庭。其实,针对具体案件中的诉讼代理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消磨一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锐气,令其在以后代理的案件中主动配合法官们解决纠纷。由于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是当事人请来帮其处理法律事务的人员,出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传统心理,当事人更加信任其诉讼代理人。一旦在诉讼中这些诉讼代理人自愿配合法官们解决纠纷,当事人很容易会接受法官们的裁判或调解。

三、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的规则构建

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案件的调解率,降低了当事人信访缠访的可能性,提高了当事人的服判率;但由于我国并没有针对心理学战术的运用出台任何规则,法官们在实际运用中很容易丧失中立性、公开性,破坏当事人调解自愿的原则,导致当事人丧失程序利益及对诉讼的处分权,存在偏袒一方当事人之嫌。针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存在的诸多不足,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以下规则,予以引导、规制。

(一)提高法官素质。心理学战术的运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方面的影响,很难通过外部观察到它运用的时候是否有违法律,因此,只有切实提高法官的道德水平及业务素质,才能保证心理学战术的运用成为提升法院公信力、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成为个别法官滥用审判权的避风港。

(二)法官运用心理学战术应当保证其公开性,避免与当事人一方单独接触,并注意心理学战术运用的场合和时机。法官若与一方当事人单独接触,无论接触的内容如何,都会引起另一方当事人对法官公正性的合理怀疑,损害法院裁判的公信力。

(三)法院应当将调解程序与审判程序分离,不同的程序由不同的法官承办。调解程序在审判程序之前。调解程序中有一名调解法官主持双方调解,如果双方未达成调解,则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审判程序中审判法官不再主持双方调解而是径直开庭做出裁判,当然如果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法院仍然可以出具调解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因害怕如果不接受调解会得罪法官在裁判中吃亏而不得已接受调解的现象。

(四)法官会见当事人,调解案件及审判案件均应在特定场所,并对其进行录像。如果法官在会见当事人、调解案件或审判案件中不合理运用心理学战术影响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决策,并且情况相当严重,上级法院就应该把这种因素作为撤销调解文书、裁判文书的理由。

(五)法官运用心理学战术应当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及其规范精神。一旦法官运用心理学战术违反现行法律的规定及其规范精神,很可能导致最终的裁判因违反法律而被上级法院推翻或被本院提起再审而改判。即使有些情况下,法官运用心理学战术时的方式比较隐晦,并没有直接违反法律规定,只是有违有关法律的规范精神,所以该法官的裁判得以维持,但是这种裁判最终损害的将是法院的公信力,不利于群众形成对法律的信仰。例如,法官针对律师(及法律工作的)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均是以违反法律规定或有关法律的规范精神为前提的,极大的损害了法院中立、公正、廉洁的形象,损害了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合法开展诉讼代理业务的权利。因此,对这类明显有违法律规定及其规范精神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应予以取缔或通过出台具体条例予以规范。

结语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法院作为社会的“安全阀”和社会矛盾的“调解器”,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如果法官们能够在司法审判过程中自觉地合法运用心理学战术,那么司法的过程抑或是结果都将充满亲和力。这样的司法过程及结果也将提高群众对司法的信心,提升司法的公信力,进一步推动群众法律信仰的形成。但是,司法实务界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仍然不够重视,只是少数法官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心理学战术而已。笔者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形态的总结也只是其各种形态中很少的一部分罢了,而且其中仍有一些有违法律规定或其规范精神。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如何合法运用,笔者提出了一些规则构建的建议,但是仍显不够深入和具体,不过笔者仍期望抛砖引玉,引起司法实务界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的重视。

-----[1] 本文将“心理学战术”界定为,法官通过行动、言语、表情、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决策的行为。

[2] 其实更多的情况是,当事人自己在不断地给自己灌输“如果不接受调解会得罪法官”的思想,有些法官则通过外界因素加强当事人的这种自我威吓。

[3] 法官一般不会直接向一方当事人明确如果双方当事人不接受调解自己将作出何种具体裁判,只是暗示作出的裁判将对其更加不利。[4] 越是在传统风俗保持完整的地方,这种方式也越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描述的地方乡绅对于当地群众的影响其实比作为外来的国家法律更加大,但是地方乡绅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正逐步在消失,这也将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事实。[5] 朱苏力在《送法下乡》中强调,作为一种外来力量的国家法律在进入相对封闭的乡土社会时,必须通过战术的合理运用,在局部构建一种国家法律占优势的情势,其中最大的倚仗其实也就是权力符号。[6] 虽然司法实务中,采用下面列举的方式影响诉讼代理人的法官只是极个别,但是,为了本文的完整性以及为最高院或其他部门以后针对心理学战术出台更完善的规则,笔者特将其列出。

[7] 这种情况类似于当事人的自我威吓,代理人更多的情况是自己在向自己施压。当然也不排除,代理人遇到的个别法官真会采取代理人联想到的手段。来源: 中国法院网

第五篇:浅论散打实战比赛中的步法运用

浅论散打实战比赛中的步法运用

李鸿敏 王向阳

(洛阳人民警察学校,河南洛阳,471001)

摘要:随着武术散打实战技术的提高,比赛中运动员双方对抗日趋紧张激烈,这就要求运动员能充分利用准确快速的移动,来调整双方的有效距离,从而把握比赛的主动权,增强攻、防技术的运用效果。本文通过对散打运动员的步法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与研究,以期为散打运动员和广大散打爱好者在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武术散打;步法;实战比赛

武术散打是一项互以对方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对抗性竞赛项目。也就是双方运动员的手上戴有特别的拳套,在一定规则的限制下,按照所规定的部位进行交锋,并以击中、击倒对方为取胜的运动。

随着比赛水平的提高,在实战中双方运动员为了能轻巧而迅速地移动身体,使自己处于进攻和防守的最佳位置,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机动灵活,随机应变地运动步法,并用准确快速的移动步法来调整双方的有效距离,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散打步法的研究是当前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极为专注的重要课题。

一、在散打实战比赛中步法的重要性

步法是散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战比赛中,随着双方距离不断的变化,既要不断的出拳、腿攻击对方,还要躲避对方的攻击。要想在激烈的搏斗中保持身体平衡,且能灵活的移动身体,使自己始终处于进攻和防御的最佳位置。就必须要熟练地掌握和合理运用好步法,这样可以调整好与对手的距离,为出拳、腿和有力地击中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还可使对方的进攻距离失调,有效地避开对方的来拳,削弱对方的进攻。不停地、快速地移动,可使对方捉摸不透,增加精神上的压力及负担,阻饶并破坏对方的战术实施,扰乱对方的进攻节奏,从而使自己处于进攻与防御的最有利位置。掌握与运用好步法技巧可以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和体力,增强观察对手和确定自己实施打击的时间、机会。还可起到有利使用攻、守时的假动作,打乱对手的阵脚,诱使对手出拳或防御,为更有效地实施战术企图创造条件。

二、散打步法技术的作用

步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散打技术的掌握、运用和发挥。在散打实战比赛中,双方队员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停地变化。根据对方的行动目的,只有依靠灵活敏捷的步法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攻防技战术,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有力地打击对手。因此,步法移动是防守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结合灵活的步法,采用合理的防守技术,才能达到完全防守和相应反击的双重目的。

1、利用步法调整身体及攻守的角度。在散打比赛时如果用单一的站位方法,或者是不能灵活地改变和对手相对的位置和角度,都有可能遭到对手的攻击,而自己却又打不到对手。所以和对手相对站位时的角度变化,就成了打击对手的基础条件。最有效的移动角度和方向,就是对手进攻方向的外侧,那个角度可以说是对手的死角。

2、利用步法调整与对方的相互距离。比赛时与对手保持的最佳距离,就是自己能打击到对手,而对手却无法打击到自己的有效距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依靠灵活的步法,不断地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调整和移动。

3、利用步法假动作迷惑对手。移动时先利用有假动作的步法分散和引开对方的注意力,然后迅速改变动作方向攻击对方漏洞。这种方法既可用于主动攻击,还可用于防守反击,只要利用假动作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就有机会打击对手。

4、利用步法后发先至。许多散打运动员积极利用灵活快捷的步法在比赛时以攻制攻,以攻代守,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具有隐蔽性,快速直接后发先至。能够很好地扼制对方的进攻,同时给对方以重击,造成其心理压力。

5、结合步法进行有效的防守。要想在比赛中成功地防住对手的攻击,除了掌握正确合理的防守技术和适当的防守时机外,还要求做防守动作时必须结合灵活的步法,使防守更合理,效果更好。在对手进攻时,使身体处于合理的角度,并尽可能抢占最佳防守反击的位置,在避其锋芒的同时进行反击,变被动为主动。

三、步法在散打比赛中的运用

1、滑步的进攻和防守。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水平一般的运动员员,在运用各种步法上都有着一定的差距。运用前滑步左右直拳进攻,这是一种最普通而且比较实用的进攻技术。但是有很多运动员在向前滑步时前脚经常会向前迈步,而不是贴地向前滑步,后脚还会跟得过大或较小,这样不仅会造成出拳速度慢,还会使右直拳力量变小和身体前倾,使自己很难快速恢复到基本姿势,给对手造成有利进攻机会。正确的运用前滑步技术,不但可以增加进攻速度,还能迅速地做出防守动作,为二次进攻和防守反击做好准备。

2、刺步的进攻和防守。刺步是一种突然进攻和追击、迫击对手时常用的步法。这种步法以进攻为主,很少用于防守。因为刺步动作突然、迅速,而且以直线为行进方式,所以这种步法在初学者和拼打型队员中较多运用。

3、侧步的进攻和防守。侧步动作并不复杂,但完成侧步掌握时机要求非常高,如果掌握得不好还会给对方留出空裆。因为侧步的时机太难掌握,所以在比赛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运用的都比较少。如果在比赛中能够把侧步技术运用得恰当,会使进攻显得非常流畅、潇洒。

4、环绕步的进攻和防守。环绕步是一种比较难掌握的移动技术,但运用得当的话,在实战中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无论是在进攻或防守时,环绕步在水平较高的队员中利用率都相当高。因为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步法,所以在轻量级的选手中运用的较多。环绕步的防守在散打比赛中也非常重要。

(1)左侧环绕步。当对手出右直拳或摆拳时身体稍微向下蹲,左脚向左移的同时左手迎击拳击打对手,身体环绕到对手右侧接着进攻,或先不环绕到右侧反击,此步法的关键是身体要迅速环绕到对手右侧的同时进行迎击或反击。

(2)右侧环绕步。当对手出左直拳或左摆拳时身体稍微向下蹲,右脚向右移的同时左手迎击拳击打对手,身体环绕到对手左侧接着进攻,或先环绕到左侧反击。此步法的关键是身体要迅速环绕到对手左侧的同时迎击或反击。

(3)撤步的进攻和防守。撤步是一种以防守为主的步法,进攻运用的相对较少。比赛时双方队员纠缠在一起,当裁判还未发出分开口令时,一方主动后撤打出相应的拳法,这是撤步进攻的一种方法,还有就是在双方在一定距离对战时,一方主动后撤,引诱对方上步,在对方上步的同时会出现空裆,可在对方上步时做出相应进攻。防守就比较容易运用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保持自己背后有空间,都可以运用撤步来摆脱对方的击打。

四、结论

步法在散打实战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动的熟练程度不仅影响着积极的进攻,而且还影响自身的防御,可以说是实战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合理的分析、不断的学习和长期刻苦的训练,从而达到步法技巧与进攻、防守技战术有机结合,使散打技术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佟庆辉.武术散打技法.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2.田麦久.胡亦海.运动训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朝鲁等谈步法在拳击实战中的应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4

下载女子25米手枪射击比赛中战术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女子25米手枪射击比赛中战术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假动作在散打比赛中的运用

    所谓假动作,指运用眼、手。腿、身、步的虚晃来迷惑和欺骗对方,使对方判断失误,露出破绽,再运用于净利落的动作击中对方,在激烈的散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精神高度紧张,一举一动都会使......

    浅析当前形势下高速警察执法中查缉战术的运用

    浅析当前形势下高速交警执法中 查缉战术的运用 摘要:随着湖南省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管理强度也在迅速增加,高速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面对形形色色的驾驶人员,对车辆进行各项......

    比赛教学法在网球训练中的运用

    比赛教学法在网球训练中的运用 摘要:“比赛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由教师引导、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和负荷度而运用的、可以发挥学生身体能力的一种比赛性教......

    (顾志波)“时间差”与“位置差”在排球战术中的运用

    分类号: 单位代码:10753 密 级: 学 号:***3 宁夏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浅谈“时间差”与“位置差”在排球比赛中的运用 系别 姓名 学科专业 指 导 教 师 2015年11月20......

    快摔技术在武术散打比赛中的运用探讨

    快摔技术在武术散打比赛中的运用探讨 快摔技术在武术散打比赛中的运用探讨 随着现代武术散打比赛的不断发展,中国式摔跤也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结合散打比赛规则形成了快摔技术......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5篇

    体育教学论文: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

    浅析教学比赛法在篮球课中的运用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论文关键词: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教学比赛论文摘要:根据“领会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对教学与比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如何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水平,.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