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书法的魅力鲁讯曾说
感受书法的魅力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这次学习,学员临摹结合,自觉地感受流动线条的美每一根线条的流动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质感,练习者透过文字的痕迹可以感受到书法者的喜怒哀乐与悲欢情愁,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内涵。运用了图解图构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画和组合,帮助学生掌握笔画书写要领和组合的形式规律,在他的讲座中特别强调技能难点的化解:如“书写笔画应把握六度——长度、斜度、弯度、速度、力度、”
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对书法之道的理解是书法品格的关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运墨而五色俱,是谓得意。若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
书法的美感,只有以经典为师,师从自然,以万事万物为师,体会书法意境内涵,神韵妙笔。理解古人,感悟书法时化精神思想,感受书法的美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真正领略书法文化的精神实质。无声的音乐,静态的舞蹈
苏东坡云:“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 书法的传统是规矩,是法度;是经验,是典范;是“经”、是“道”,是规律。沿着这一规律发展书法艺术。继承书法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任何意义上的创新都是对传统的突破、超越和发展创新是传统的延续和伸展。
是可以彰显生命本体的艺术形式。书法中的一根简单的线条就足以让人感受生命的律动,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有着时代崇尚自然,独有天地精神之来往。具有思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
书法从“道”入手,从“悟”中提升,展示书法风格。从经典书法精髓中吸取营养,先博各家之长后专个人书风之道。宁静、典雅的情操。
书法艺术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智慧,充满了辩证法,洋溢着和谐的价值追求。
流行书风是什么?流行书风是一种历史性的书法现象,而每个时代的代表风格都是以流行书风为基础的。所谓晋韵、唐法、宋意、元态、清古等都是流行书风的时代表现。这是就历史向度概括而言的。就当代来讲,则是指当代审美特征的综合体现既审美趋向。
历史性的考察和整体性、系统性的观照,从而使批评无法引向深入,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把书法教学定位在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对创造汉字的理解上,目的在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是一个书法外在形式技法的教学定位。
书法学习要讲究五点:恭.熟.忘.合.灵。每一个朝代的书法都与哲学和美学思想相吻合的,书法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古人尚且做到忘我,精神与自然相统一,探索生命的本真意识和对大自然的顿悟,让欣赏者心灵的震憾和灵性智慧的成长,
第二篇:鲁讯自传
(鲁讯),1881年出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家族里。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已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这里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一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1910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国,在杭州师范学校作助教,次年在绍兴中学作监学,1912年革命后,被任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但绍兴革命军的首领是强盗出身,我不满意他的行为,他说要杀死我了,我就到南京,在教育部办事,由此进北京,做到社会教育司的第二科科长。1918年“文学革命”运动起,我始用“鲁讯”的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上,以后就时时作些短篇小说和短评;一面也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因为作评论,敌人就多起来,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开始发表这“鲁迅”就是我,由此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且还要逮捕我。我只好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又约半年,国民党北伐分明很顺利,厦门有些教授就也到广州来了,不久就清党,我一生从未见过这么杀人的,我就辞了职,回到上海想以译作谋生。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听说国民党在通缉我了,我便躲起来。此后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民权同盟。到今年,我的1926年以后出版的译作,几乎被国民党所禁止。我的工作,除翻译外,及编辑的不算,创作的有短篇小说集二本,散文诗一本,回忆一本,论文集一本,短评八本,《中国小说史略》一本。引自鲁迅《集外集》
第三篇:鲁讯自传
项城市红旗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5、鲁迅自传
设计:付冰审核:卢丹丹复核;高飞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
能恰当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的重大转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鲁迅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
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教学难点:
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想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本文是一篇小结,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的作品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告迅的形象。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阿长与“山海经”》。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
第一课时
相关积累: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4、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信心,是很不好的。
5、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的解剖自己。
6、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巨人,同学们猜猜他是谁?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鲁迅自传》。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中篇小说
《阿Q 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创作背景
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自传记叙了作者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
二、熟悉课文
请同学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结合注释的阅读,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用自己的话概述鲁迅先生在1881到1930的主要经历。
三、落实字词
筹办:筹划办理。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乞食者:要饭的人。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概述鲁迅先生大半生的主要经历。
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明确:以时间顺序来写,作用是:使条理清晰。
3、思路:
(1)、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没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第一段:家庭情况。
第二段:求学经历。
第三段:工作情况。
第四段:文学创作成就。
4、读第四段,归纳主要作品。
明确:
五、布置作业
1。将今天所学的词语抄在词浯积累本上。
2。到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在—八八一至一九三O年的生活、思想状况和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一八八一到一九三○年间鲁迅的经历。
二、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充实课文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
1.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
参考: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故乡》、《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中透露的消息描述一下。
参考: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
3.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参考: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4.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参考:俗话说:“便宜无好货”,鲁迅因为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为当时所不取的水师学堂,虽然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5.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参考: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土。
6.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鲁迅回国后,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的理解。参考:鲁迅就像一头困兽,为生活,更为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左冲右突。
7.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鲁迅著作方面的情况,根据其中的名篇对鲁迅的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稍作讲解。
参考:
①《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
②《阿Q正传》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③《记念刘和珍君》抨击军阀反动统治: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第三课时
一、讲解传记的特点
1.由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鲁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事实上人们研究鲁迅的书文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据此思考人物小传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言简捷严谨。
2.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请同学们把本文按各种分法一一归类。
参考:本文属于自传、小传和历史性传记。
二、琢磨语言
讨论课后练习题三(略)。
三、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请同学模仿本文写一篇三四百字的自传。
四、板书设计
五、教后反思
第四篇:感受书法魅力 提升教师素质
感受书法魅力 提升教师素质 ——参加银川市第一期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感言
2013年6月19日,我荣幸地参加了“银川市第一期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这次培训活动是由银川市教育局承办的,在银川市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书法培训班,培训活动请了在书法方面成绩斐然的宁夏书法理事协会的关宁国老师作专题讲座。培训内容为正楷、行书两种书体,作品为正楷《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行书《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所有参加培训的老师都是带着责任而来,带着使命而来,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三天时间里,我们四十多人,除了聆听老师上课以外,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见缝插针临摹古代名家法帖。大家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眼界,收获丰厚,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和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书法之艺,中国文化之大艺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陶冶人的情操的,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奇葩。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中华祖先的传承与演绎,而今已成为举世无双,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的、可进行“力与美”艺术创造的神奇的语言文字。书法不仅是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最能体现东方艺术的特质的,是我国的“国粹”,更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的璀璨明珠。
我认为,中华文化传承是我们中国现代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应尽的义务。书法是中国人的传统艺术,必须靠我们自己来传承,这样做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永远享用这一文化大餐。
二、传承便是德
书法是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文化的瑰宝,是永远值得中国人骄傲“国粹”,在国际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声音美、动态美、点画美和结体美。如何很好的传承是我们当代人必须思考的问题,让书法好好的传承下去,是我们现代人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为自己“积德”。中国人讲究君子完美,讲究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做人的修养,书法是最好的精神依托,是心与性情的比照,是中国文人的最高修养,是东方“雅文化”的代表。
有一位外国学者认为,如果你把中国的书法研究透了,东方的文化就通了。我们作为教师有义务把这一优秀艺术传承好。书法是靠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艺术,这门艺术已经代代相传几千年了,这一艺术是靠老师教、学生学,经过多年的专门训练而成,它不可能一年半载就能学会的。有一位中国学者认为,传承便是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书法的传承者、引导者,做好“传帮带”,引领学生学习书法。
三、为人重学养,结体讲神韵
我们要把中国人的儒雅、高贵之气写出来,必须看重做人,从写字的“两姿”抓起,就是学生的坐姿和执笔姿态。告诉学生,肢体到位,规范了才能写出有模有样的好字来。有人说,练字就是练人,这是不无道理的。我们做老师的要看重书法,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有人专门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坐得端端正正,心情舒畅,环境优雅,可能能写出好的字来,还有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十分看重书法,重视自己的文学修养,书法是修身养性的高雅艺术。
我们要把书法的点画韵味写出来,对临字帖,分析结体,仔细临习,细心临摹。写字跟做人一样,多读书,多学习,多练习,多思考,多比较,才能写出好的字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四、给我一节课,穿越三千年
书法可以磨练人的性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我们要把中国传世文化精粹渗透到书法课堂中去,利用好多媒体,把中国书法史、传存下来的跟书法有关的东西做成课件,大胆开展书法教学研究,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我们的课件了解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书法史,中华历史上精彩纷呈、浩如烟海的书法墨迹、碑帖、竹简„„,我们应该感谢中华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使我们拥有了精美绝伦、享用不尽的文化教学资源。
通过这次培训我成长了很多,培训学习不仅是一次美好的圆梦之旅,一段足以让人铭记的人生经历,更是一次人生境界升华的起点。本次培训的所得、所感、所思,无疑将会影响我的工作、我的学习甚至我的人生。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下去,多读书,勤思考,多临习古帖,提高自己学识修养,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坚持在勤、精、奋、教、思、研上下功夫,争取学有所成,教有所获。做文化传承的引导者,做书法的追梦人,为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尽自己的薄锦之力。
感受书法美丽 提升教师素质 —参加银川市第一期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感受
兴庆区二小
教师:何 丽
第五篇:莎士比亚曾说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而我就觉得,书籍就像是我的一位良师、一位益友、一个终生伴侣……说起读书,我和它有一段不解之缘。时光飞逝,转眼上了四年级,书的吸引力对我更大了,像磁石一样吸附着我,可四年级的作业真不少,顾得上做作业,就看不上课外书了。所以,我想“摆脱”读课外书这种习惯。可是,有一次,当我看见班上的一名同学拿着一本新出版的书,就按捺不住自己的爱书之情了。正想向他借,可一想到作业太多,就不禁打消了念头。可我并不想就些罢休,想出了一条妙计。当天,我把做作业的速度加快,挤出时间,终于可以重读课外书,找回了我久违的阅读滋味。可第二天,老师便把我留堂,原因是字体写得龙飞凤舞,而且大部分都做错,简直是一塌糊涂„„
书陪伴我走过了5年的岁月,它似一阕跳跃着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插上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