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计算 服务迁移service_migration总结
1.introduction 云服务迁移是云计算实现中的一个概念,它确保了个体或组织的数据,或其它商业元素,能轻松地在不同的云供应商之间,或在一个私有云设施内部,转移或迁移,且不用克服实现、整合、兼容性及互操作性问题。通过服务迁移,应用,基础设施,或者任意云主持的应用、服务都能避免被锁定在一个运营商的情况。服务迁移也定义了应用能部署在其它云供应商或被私有云架构支持的过程及框架。服务迁移的整个过程由几个不同进程和技术组成,它们依赖于被迁移的应用或服务的复杂性。服务迁移也包括了通过在开放式标准和框架上设计、开发云基础架构,而进行的最佳实践的开发。
服务前移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大多数云服务供应商使用了专利技术,为了把数据从一个供应商的存储中转移到另一个,有时必须首先把数据移回用户自己的服务器上,然后再从这里转移到新的供应商地点。甚至这样时,由于需要格式的变换来确认数据也可能需要被重定格式,Even then, the data may need to be reformatted because of formatting changes made to conform to the first service provider’s system.Such a situation may lead to vendor lock-in – a situation in which a product or service vendor has made it so difficult or expensive to transition to a competitor’s offering that customers are effectively “locked in.”
2.Services Migration in Clouds 2.1架构
The servicemigration concept extends the no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Web service has been the major standard for realizingSOA.Web services have good encapsulationand strong integration capabilities.Web services dynamicdistribution.Service providers and service requesters may be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tions.There are twoways to complete the request issued by the service requester.One is the data migration.The requester transfers data to aservice provider to have it analyzed.After that, the providerreturns the result back to the requester.The other way is theweb service migration.The requester desires to acquire aservice comes to his system to analyze the data.After thedata is processed, the service is moved from the requester'ssystem.For a large amount of data, such as a large set ofgigabytes to terabytes, rendered across the wide area networkcan be costly, it may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latencysignificantly.Due to the reason above, many researches work on theweb service migration are interested in minimizing thecommunication cost.In cloud environment,hardwareresources and their management utilities are all provided asservices.A large number of services deployed in differentnetwork domains.So it can directly select the “nearest”servers to migrate the services.The term “nearest” coversessential factors of service quality, including networkbandwidth, network delay, server capacity, service type,connecting fee, etc..A new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themigration of web services in cloud is presented.The proposed infrastructure includes five components: Load&Proximity Analyzer(LPA), Services DependencyAnalyzer(SDA), Publish/Select Manager(PSM), ServiceMigration Manager(SMM), and Service Migration DecisionManager(SMDM).In current web infrastructure, theinteractions among all components are soap messages basedon httpihttps.A host can be a web service provider, a webservice requester, or even a web service proxy.1)负载&邻近分析仪
收集所有主机的cpu负载信息和主机与其邻居间的邻近信息,并更新维护。The LPA runs periodically to collect all hosts' cpu loadinformation and the proximity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hostand its neighbors.When the network topology changes, itwill result in proximity change.We use the round trip timepackets and the number of hops they had traveled to reflectthe proximity's change.We also may use overage queuingdelay to reflect the cpu's load information.2)服务依赖分析仪
管理服务器之间的呼叫依赖性,获取相关服务的配置参数和它们的依赖性,分析来确保所选服务的先前服务被加入到正确的PSM中。
The SDA is used to manage the calling dependencyamong web services.It's function including capturing the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interrelated services and theirdependencies, analyzing the integrity to make sure that theantecedent services of the selected service are added to thecorrect PSM, avoiding incorrect cyclic dependencies ofsystem services, and generating proper configuration settingsequence.3)发布/选择管理
如果一个主机提供了特定的服务或接收了从其他主机迁移来的服务,它会向PSM发送注册请求。
If a host provides a specific web service or receives aweb service which migrated from another host, it will sendthe registration request to the PSM.So there may have manyentries for the same web service.When a requester sendsweb service looking request to the PSM, it should decidewhich entry is the best for the requestor based on therequestor's location,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LPA, and thesecurity factors.4)服务迁移决策管理
收集分析从LPA何SDA来的必要数据,作出服务迁移的决定。考虑网络带宽,服务有效期,服务器容量,服务访问频率,可转移性等。
The SMDM is responsible fo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the essential data from LPA and SDA to make the decisionon service migration.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are network bandwidth, service valid period, server capacity,service access frequency, and transferability, etc.5)服务迁移管理
在SMDM决定何时并向何处迁移服务后,SMM收集并打包服务的状态信息,把它们转移到目的主机,并在目的主机上重建执行服务的环境。
After the SMDM decides when and where to migrate theweb service, the SMMcollects and packs the states ofservices, transfers them to the destination host, andreconstructs the executing environment on the target host.2.2服务迁移决策管理机制
Before SMDM make migration decision, it should takethree aspects into account: whether a web service ismigratable, when to migrate a web service, and where tomigrate a web service.1)In cloud environment, web services not only meansoftware sources, but also include the hardware sources, thedevelopment platforms, the databases, etc.These sources arenot all suitable for migration.For example, during a host isexecuting a web service, it need to access data from adatabase which residents on a remote server.At this time, themigration cost to migrate the database to the host may be toohigh.Even the migration cost is acceptable, the conditions toset up the database may not meet for this host.So we canconsider that the migration of a database is unacceptable.Similarly, it is not feasible to migrate a hardware indistributed area.It denotes these kinds of sources areunmigratable.We can label a web service is migratable orunmigratable when it published.The SMDM may not sendmigration command to the SMM if a web service isunmigratable.2)提出负载门槛
When to migrate a web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SMDM to make migration decision.One of the innovationsof this paper is that we propose a schema to determine themigration time.We predefine a overload threshold inSMDM.When the LPA collected the performance data fromall the hosts periodically, SMDM compares the data with theoverload threshold and makes migration decision accordingto the comparison results.For example, we may predefinethe migration condition is cpu's use-ratio more than 80%.Once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LPA shows a provider's usagerate of cpu is over the threshold, it means the serviceresidents on this provider should be migrated.3)After decided when to migrate, the next step for SMDMis to determine where the appropriate destination server toaccommodate the web service is migrated from the provider.When a provider publish a web service, it also providesconstraints that should be met to execute the web service(such as the required operation system, the minimal memoryrequirement etc)and the priority information among theseconditions.So there may have some candidate hosts in cloudcan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environment to accommodate theweb services.We should choose one among them.Thedecision is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and the priorityinformation that the candidate can provide.4)Besides the consideration of constraints and the priorityinformation, the migration cost is also should be taken intoconsideration.When a client issues a web service request toa provider, the SDA constructs the web service call tree, theLPA collect round trip time between hosts and the averagequeuing delay.All these information are sent to the SMDM.SMDM computes the migration cost based on a cost modeland find the best host which yield lowest cost as a target host.3.Agent-based Service Migration Framework in Hybrid Cloud Figure 1 show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proposedsystem, which involves a federated broker and the hybridenvironment.Since the public cloud is charged in pay-perusescheme, in general, it should provide dynamic provisionof resources involving the computing platform and requiredstorage.In other words, the proposed system can start newcomputing cluster from public cloud for new jobsdynamically while the loading of private cloud is overrun.Such capability is provided by most virtualization tools ofvirtual machine, such as XEN, Microsoft’s Hyper-V andKVM.The tools provide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to manage the resource of virtual machine.In addition,private cloud and public cloud can be connected via virtualprivate network(VPN)or public network if do not considerthe security issue between private cloud and public cloud.3.1联盟代理
Federated Broker layer is the second tier in thearchitecture.It is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system resourceand all behaviors of resource, reconfiguring system scale,and migrating services and balancing the load betweenclouds.The layer consists of three agents and tworepositories;there are System Monitoring Agent,Reconfiguration Decision Agent, Service Migration Agent,Profiling Database, and System/Service InformationDatabase, respectively._ System Monitoring Agent(SyMA): The agent isresponsible for collecting the loading andremaindering resourc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allnodes in the hybrid cloud.It will activelycommunicate with the Cluster Admin Agent(CAA)resided in each cluster periodically to get theinformation or passively receive the heartbeatmessage that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from CAA.The information involving in the heartbeat are asfollows: 1)cluster's name, 2)cluster's loadinformation, 3)jobs etc.Upon receiving a heartbeatmessage, the SyMAwill log the information toProfiling Database and System/Server InformationDatabase._ Reconfiguration Decision Agent(RDA): The RDAis used to reconfigure and adjust the cloudenvironment after the reconfiguration policy isfitted.The RDA can retrieve current cluster's statusand loading information in the cluster to decide toadjust the scale of public cloud or not.If the SyMAis noticed the private cloud is overloading, he willcontacts the RDA to initiate the reconfigurationprocess to balance the loading between private andpublic cloud.Also, the SyMAwill notify the RDAscale the public cloud down if the private cloud isunder loading during a time period._ Service Migration Agent(SeMA): It is responsiblefor managing and initiating the service migration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cloud.If RDA informsit that the public cloud is scaled up and send amessage to migrate a job to public cloud, the SeMAwill initiate the service migration process accordingto the policy of service migration.The policy andalgorithm will be depicted next section._ Profiling Database: The database is to store theprofile of public cloud including the resourceinformation the public cloud has, such as thenumber of VM, the size of memory and storage,the bandwidth of link to public cloud, and theusage of these resources, which can be used to helpfor making decision of scaling._ System/Service Repository: The repository keepsthe system and service related information, such asthe location of private and public cloud, theinformation of services run in the hybrid cloud, andso on.3.2云内的代理
Except for the components in the federated layermentioned above, there are two agents will be developedinto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cloud platform.They areCluster Admin Agent and Job Agent._ Cluster Admin Agent(CAA): The CAA is the maincomponent on the cluster, which can manage thewhole cluster and negotiate the actions with agents infederated layer.He also periodically collects cluster’sinformation, and sends them to SyMAthat isembedded within the heartbeat message.Besides, italso manages and guide the running of Job Agents runin the cluster._ Job Agent(JA): In order to deliver a service to othercloud, a service will be encapsulated into a JA beforemigrating to other cloud.A JA has all the informationa service needed, includes service's execution file,service's input data, the location to be migrated, andso on.Code mobi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5]:strong mobility and weak mobility.The strong mobility ischaracterized as if it allows executing units to move theircode and execution state to a different site, while weakmobility only allows moving their code.In the currentversion of proposed solution,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complexity of current system design, we encapsulate aservice into a JA, and provide weak migration scheme.Thejob model and encapsulating a job into JA are shown inFigure 2.It only restarts the execution instance from thebeginning of the code.In other words, all migrated serviceswill be re-executed in the other cloud environment.3.3服务迁移流程
图3是服务迁移的具体流程,其步骤如下:
1)簇管理代理周期性的发送包含负载信息的heartbeat message给系统监控代理。2)系统监控代理通过计算负载信息来检查云的负载是否平衡。
3)如果非常不平衡,系统监控代理通知重配置决策代理调整公共云的大小。重配置决策代理基于它的决策向公共云的簇管理代理发送一个请求。
4)公共云的簇管理代理将启动新的簇来接受和部署迁移服务,并把结果返回给重配置决策代理。5)重配置决策代理接着通知服务迁移代理迁移服务至公共云。
6)服务迁移代理根据迁移策略计算哪个服务将被迁移至公共云,并通知私有云和公共云。
3.4迁移策略
Although the hybrid cloud is constructed as a federatedmodel, we assume that all services initially are stored in theprivate cloud, excepting exterior job submitted by users.Therefore, all jobs invoked by users are queued in theprivate cloud first.When the load of the private cloudexceeds, the SyMAwill initiate service migration process.服务迁移策略是在服务迁移过程将要开始的时候用来做出决策。用来做出决策的算法有3个,分别是JC(Job Count),SJ(Size of Job)和EFT(EstimatedFinish Time)。
1)JC方案是最简单的一个。它仅仅根据两个云中作业的数量来做出决定。2)SJ方案基于两个云中作业的总大小来做出迁移决策。3)EFT方案通过估算两个云中完成作业的时间来做出决策。
第二篇:云计算总结
云计算总结
(2009-10-22 00:02:46)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技术学基础云计算 理论
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之后06年开始流行起来的一个名词,以下是我针对云计算的基本内容做一个总结:
一、云计算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云计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IBM,Google,Microsoft,SUN,Amazon等研究组织和相关厂家,依据各自的利益和各自不同个的研究视角都给出了对云计算的定义和理解。
IBM公司于2007年宣布了蓝云计划,在IBM的技术白皮书中“Cloud Computing”中云计算的定义如下:“云计算一词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的平台按需进行动态的部署(provision)、配置(configuration)、重新配置(reconfigure)以及取消服务(deprovision)等。在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或者虚拟的服务器。高级的计算云通常包含一些其他的计算资源,例如存储区域网络(SANs),网络设备,防火墙以及其他安全设备等。云计算在描述应用方面,它描述了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Internet进行访问的高扩展的应用程序。
“云使用”是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合适的互联网接入设备以及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够访问一个云计算应用程序。”
上面的定义给出了云计算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描述了基础设施,用来构造应用程序,其地位相当于PC机上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描述了建立在这种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应用。
还有以下分别从模型、模式等方面对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用户可以利用该模型在任何地方通过连接的设备访问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位于可大规模伸缩的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可在其中动态部署并进行共享;或是脱离了本地计算且计算任务分配到远端大型的统一的计算平台上的模型
云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并且虚拟化的计算机组成的并行和分布式系统模式。基于这样云的计算称为云计算。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指基于互联网络的超级计算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存储器容量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并且协同工作。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根据上面的引用内容,我认为云计算的功能类似于Telenet,只是Telenet中的远程计算机变成了云计算服务器,用户只需通过PC机、笔记本或智能手机联通网络,在云计算平台上实现自己的要求即可。而且用户端口只需要有基本的输入输出界面,网络连接设备即可,不需用安装各种各样的软件;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不用再担心如果硬盘出问题数据丢失的问题。即随时随地只要能上网就能应用各种各样的服务,如同钱庄、银行、发电厂等。用一个图片来解释如下:
二、云计算的特征
要想成为云计算,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水平可扩展性,即将多片云连接并整合为一片云来工作的能力。
2)垂直可扩展性,即通过增强云中单个或多个节点的性能来提升整个云性能的能力。3)以互联网为中心。云平台运营商一互联网为中心,将存储和运算能力分布在网络所连接的各个节点之中,从而弱化终端的计算能力,使互联网的架构由“服务器+客户端”向“云服务平台+客户端”演进。4)虚拟化,将底层的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于网络设备全面虚拟化,建立起一个共享的可以按需分配的基础资源池。5)用户透明,包括操作透明和技术透明。操作透明,即对处在云计算环境下的用户来说,在云中进行计算操作或数据存储操作与其在本机上进行相应的操作是没有区别的;技术透明,指用户不用关心云中的节点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怎样扩展的。
三、云计算的应用类型
Saas(软件即服务)——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
Paas(平台即服务)——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1、SaaS软件即服务
这类云计算是通过WEB浏览器来向成千上万个用户提供某种单一的软件应用。在用户看来,这样他们不需要事先购买服务器设备或是软件授权;而对于厂商来说,与常规的软件
服务模式相比,仅提供一项应用的成本也要低得多。一个典型的针对企业级应用的例子就是Salesforce.com的CRM。另外,SaaS在人力资源软件应用中也比较普遍,甚至它已经开始向ERP领域拓展,如Workday。而且,谁又能料到,GoogleApps和Zoho Office这种同样基于SaaS的“桌面”应用会突然火爆起来呢?
2、公用/效用计算
公用/效用计算虽已不是新颖的概念了,但如今它正被付予新的含义。Amazon的AWS、Sun的存储云、IBM的“蓝云”以及其他厂商所共同倡导的的云计算,正在为整个业界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应用。早期的企业主要将公用/效用计算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不会应用在关键性任务需求上。但是时至今日公用/效用计算逐渐在数据中心开始占据一席之地。一些厂商开始帮助企业用户创建虚拟的数据中心,诸如3Tera的AppLogic,Cohesive Flexible Technologies的Elastic Server on Demand(可按需实现弹性扩展的服务器)。Liquid Computing公司的LiquidQ也有类似的服务,能帮助企业将内存、I/0、存储和计算容量通过网络集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使用。
云计算如今已成为又一风靡的概念。与很多同行一样,Gartner资深分析师Ben Pring认为:“云计算就像法国大餐一
样正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问题在于(类似Web 2.0一样),似乎每个人对云计算的定义都有不同之处。
3、云计算领域的WEB服务
与SaaS有些类似,WEB服务厂商也是通过提供API让开发人员来开发互联网应用,而不是自己来提供功能全面的应用软件。这种云计算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从分散的商业服务(诸如Strike Iron和Xignite),到GoogleMaps、ADP薪资处理、美国邮政服务、Bloomberg和常规信用卡处理服务等的全套API服务。
4、平台即服务
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是软件即服务(SaaS)的变种,这种形式的云计算将开发环境作为服务来提供给用户。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供应商的基础架构上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来运行,然后通过网络直接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传递给其他用户(例如Legos)。然而,这类服务会受到厂商的设计规定与容量限制,用户也因此没有足够的自由。这类云计算服务包括Salesforce.com的Force.com、Coghead和全新的GoogleApp Engine。
5、管理服务供应商(MSP)
管理服务(managed service)是云计算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它面向的IT管理人员而不是最终用户,例如用于电子邮件的病
毒扫描服务,还有应用软件监控服务等。由SecureWorks、IBM和Verizon公司提供的管理安全服务就可归为此类,还包括目前被Google收购的Postini以云为基础的反垃圾邮件服务。MSP的其他产品还包含桌面管理服务,诸如CenterBeam和Everdream提供的产品。
6、服务商业平台
这种云计算服务融合了SaaS和MSP,它实际上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交互性服务平台。这在日常的商业贸易领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某种消费管理系统可以让用户从一个网络平台上订购旅行或秘书类服务,而且服务的配送实现方式和价格也都是由用户事先设定好的。其非常典型的例子是Rearden Commerce和Ariba。
7、云计算集成
云计算服务的整合还只是刚刚开始。SaaS供应商OpSource最近就推出了OpSource Services Bus,它使用了一家叫Boomi的小公司的云计算集成技术。另一家SaaS 供应商Workday最近也收购了该领域的另一家公司CapeClear。CapeClear提供的是针对B2B集成的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企业服务总线)。另外,2005开始兴起的Grand Central,则想成为一种通用的“云计算总线”(bus in the cloud),通过把多家SaaS供应商联合在一起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服务。
四、技术挑战
1、高可靠的系统技术——大规模的集成计算机系统;容错技术,即单节点的错误不应影响系统运行,能够检查错点,具有重启技术。
2、可扩展的并行计算技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3、海量的数据挖掘存储和管理技术——并行计算,加速数据处理,需要新的思路、方法、算法;将集群数据库扩展到成千上万个节点还是被类似于google文件系统的新技术替代?
4、数据安全技术——数据银行;安全性,保密性,访问权限的风险性;隐私和可靠性。
关于云计算还有很多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慢慢补充。
第三篇:云计算第二章总结
Google云计算技术包括:
Google文件系统 GFS、分布式计算编程模型MapReduce、分布式锁服务Chubby、分布式结构化数据表Bigtable。
简述谷歌文件系统GFS:
GFS是一个大型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为Goole云计算提供海量存储,并且与Chubby、MapReduce及Bigtable等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处于所有 核心技术的底层。
GFS将整个系统的节点分为哪几类角色:
Client(客户端)、Master(主服务器)、Chunk Server(数据块服务器)。
Master是GFS的管理节点,在逻辑上只有一个,他保存系统的元数据,负责整个文件系统的管理,是GFS文件系统中的“大脑”。
Chunk Server负责具体的存储工作。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Chunk Server 的个数可以有多个,他的数目直接决定了GFS的规模。GFS将文件按照固定大小进行分块,默认是64MB,每一块称为一个Chunk(数据块),每个Chunk都有一个对应的索引号(Index)。
GFS具有哪些特点:
1、采用中心服务器模式:GFS采用中心服务器模式管理整个文件系统,增加新的Chunk Server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2、不缓存数据:缓存机制是提升文件系统的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通用文件系统为了提高性能,一般需要实现复杂的缓存机制。GFS文件系统根据应用的特点,没有实现缓存,因为GFS的数据在Chunk Server上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
3、在用户态下实现
4、只提供专用接口
GFS容错机制包含:
1、Master容错: Master上保存了GFS文件系统的三种元数据。(1)、命名空间,也就是整个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2)、Chunk与文件名的映射表
(3)、Chunk副本的位置信息,每一个Chunk默认有三个副本。
前两种GFS通过操作日志来提供容错功能。第三种直接保存各个Chunk Server上,当master发生故障时,迅速恢复以上元数据。为了防止master彻底死机,GFS提供了master远程的实时备份。
2、Chunk Server容错: GFS采用副本的方式实现其容错。如果相关副本丢失或不可恢复,master自动将副本复制到其他Chunk Server.GFS把每一个文件划分成多个Chunk, GFS系统管理技术:
1、大规模集群安装技术
2、故障检测技术
3、节点动态加入技术
4、节能技术
分布式数据处理MapReduce:
什么是MapReduce? Map(映射)Reduce(化简)是Google提出的一个软件架构,是一种处理海量数据的并行编程模式,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计算。
MapReduce封装了并行处理、容错处理、本地化计算、负载均衡等细节,还提供了一个接口。MapReduce把对数据集的大规模操作,分发给一个主节点管理下的各分节点共同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任务的可靠执行与容错机制。
MapReduce的容错机制:通过重新执行失效的地方来实现容错。
1、Master失效:master会周期性地设置检查点,并导出Master的数据。一旦某个任务失效,系统就从最近的一个检查点恢复并重新执行。如果master失效终止整个MapReduce重新开始。
2、Worker失效:
Master会周期性的给worker发送Ping命令,如果没有worker的应答,则master认为worker失效,终止对这个worker的任务调度,把失效的worker的任务调度到其他worker上重新执行。
如何利用MapReduce进行数据排序:
1、对原始数据进行分割
2、对每个数据分块都启动一个Map进行处理。
3、对于Map之后得到的中间结果,启动26各Reduce。
什么是分布式锁服务Chubby:
Chubby是
1、Google设计的提供粗粒度锁服务的一个文件系统,2、它基于松耦合分布式系统,3、解决了分布的一致性问题。通过使用Chubby的锁服务,用户可以确保数据操作过程中的一致性。
4、Chubby锁是一种建议性的锁而不是强制性的锁,这种选择使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Paxos算法中节点被分成了三种类型:proposers、acceptors、和learners,其中proposers提出决议,acceptors批准决议、learners获取并使用已经通过的决议。一个节点可以兼有多重类型,满足三个条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1)、决议只有在被Proposers提出后才能批准(2)、每次只能批准一个决议(3)、只有决议确定被批准后learners才能获取这个决议。
Chubby的设计目标主要有:
(1)、高可用性(2)、高扩展性(3)、支持粗粒度的建议性锁服务(4)、服务信息的直接存储(5)、支持通报机制(6)、支持缓存机制 Chubby文件系统:
Chubby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分布式的、存储大量小文件的文件系统,它所有的操作都是在文件的基础上完成的,系统规定每个节点的元数据都应包含以下四种单调递增的64位编号,(1)、实例号(2)、内容生成号(3)、锁生成号(4)、ACL生成号
Chubby采用的是ACL形式的安全保障措施,只要不被覆写,子节点都是直接继承父节点的ACL名。什么是分布式结构化数据表Bigtable: Bigtable是Google开发的基于GFS和Chubby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它的设计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广泛的适用性(2)、很强的可扩展性(3)、高可用性(4)、简单性
Bigtable是一个分布式多维映射表,表中的数据通过一个行关键字、一个列关键字以及一个时间戳进行索引。
在Bigtable中Chubby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选取并保证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主服务器(Master Server)(2)获取子表的位置信息
(3)保存Bigtable的模式信息及访问控制列表
Bigtable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客户端程序库、一个主服务器和多个子表服务器
每个子表都是由多个SSTable以及日志文件构成。
在Bigtable系统的内部采用的是一种类似B+树的三层查询体系。
所有的子表地址都被记录在元数据表中,元数据表也是由一个个的元数据子表组成的。为了减少访问开销,提高客户访问效率,Bigtable使用了缓存和预取技术。在Bigtable中有三种形式的数据压缩,分别是次压缩、合并压缩、主压缩。Bigtable性能优化:
1、局部性群组
2、压缩
3、布隆过滤器
分布式存储系统Megastore的设计目标明确,那就是设计一种介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和NoSQL之间的存储技术,尽可能达到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性的统一
第四篇:“云计算”培训总结
“云计算”培训总结
计算机自诞生开始,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在不断增加,而成本却在不断的降低。现在已经进入由第四代衍生出的一个时代,云计算时代。
云计算操作系统,又称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云OS,是云计算后台数据中心的整体管理运营系统,它是指构架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硬件资源和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管理的海量的基础硬件、软资源之上的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由于资源是在互联网上,而在电脑流程图中,互联网常以一个云状图案来表示,因此可以形象地类比为云,“云”同时也是对底层基础设施的一种抽象概念。云计算的资源是动态易扩展而且虚拟化的,通过互联网提供。终端用户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只关注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以及如何通过网络来得到相应的服务。
云共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情况。
在实现面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演进过程中,随着数据中心的高度虚拟化,在节约成本及运营效率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存储、网络、电源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仍有待解决。所以云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上面的问题。
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未来如手机、GPS等行动装置都可以透过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
云计算的特点总结如下:
1、超大规模。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象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7、极其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要重视环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
8、潜在的危险性。
云计算服务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了存储服务。但是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象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对于信息社会而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户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这就象常人不能监听别人的电话,但是在电讯公司内部,他们可以随时监听任何电话。所有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云计算的几大形式:
InfoWorld网站同数十家公司、分析家和IT用户讨论出了云计算的几大形式:
1.SAAS(软件即服务)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这样能够减少成本。Salesforce.com是迄今为止这类服务最为出名的公司。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较常用。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类似的服务
2.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
这个主意很早就有了,但是直到最近才在Amazon.com、Sun、IBM和其它提供存储服务和虚拟服务器的公司中新生。这种云计算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3.网络服务
同SAAS关系密切,网络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而不是提供单机程序。
4.平台即服务
另一种SAAS,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5.MSP(管理服务提供商)
最古老的云计算运用之一。这种应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业而不是终端用户,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等。
6.商业服务平台
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比
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订购的各种服务。
7.互联网整合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云计算主要应用:
1、亚马逊网站Amazon.com
是以在线书店和电子零售业起家的,如今已在业界享有盛誉,不过它最新的业务却与云计算有关。两年多以前,亚马逊作为首批进军云计算新兴市场的厂商之一,为尝试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2、谷歌公司Google
围绕因特网搜索创建了一种超动力商业模式。如今,他们又以应用托管、企业搜索以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业开放了他们的“云”。
3、Salesforce
是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驱,它一开始提供的是可通过网络访问的销售力量自动化应用软件。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其他软件即服务厂商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Salesforce的下一目标是:平台即服务。
4、微软公司
在云计算的起步阶段,微软曾经历过不少周折。经过几年的磨合调整之后,这个软件巨头的云计算战略终于走上了正轨。
培训总结:
云计算现由于在法律方面存在问题,待相关部门出台法律之后,对云相关数据进行法律保护,云系统会得到全面的推广,下一步云计算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云计算在节省成本合理优化企业资源都有很大的优势。到时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私有云来提供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节约成本。
2011年11月
第五篇:云计算主要服务形式是什么
1、云计算主要服务形式是什么
答:
目前业界公认的第三方的对于云计算的定义和解释是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的说法,其对于云计算的服务形式的说明如下:
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运营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消费者可以在各种设备上通过瘦客户端界面访问,如浏览器(例如基于Web的邮件)。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独立的应用能力等等,消费者仅仅需要对应用进行有限的,特殊的配置。
PaaS(平台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把客户使用支持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Net等)开发的或者购买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等,但客户能够控制部署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控制运行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配置。
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 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利用这些计算资源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消费者不能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获得有限制的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的控制。
简单来说:
IaaS给你的是远程的登录终端界面(虚拟服务器)或者Web Service接口(云存储)。PaaS给你的是数据库连接串或者中间件部署界面,或者是应用的部署管理界面。SaaS给你的就是访问应用的客户端或者Web界面。
2:云计算定义
Wiki定义:云计算[1]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概念被大量运用到生产环境中,国内的“阿里云”与云谷公司的XenSystem,以及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Intel 和IBM,各种“云计算”的应服务范围正日渐扩大,影响力也无可估量。
3:云计算分类
云计算的分类 发布时间: 2010-06-21 10:05 来源: 赛迪顾问 作者: 计算机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
按照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可以将云计算分为三类,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共云: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IT资源。在该方式下,云服务提供商需要保证所提供资源的安全性和可能性等非功能性需求,而最终用户不关心具体资源由谁提供、如何实现等问题。
私有云:是由企业自建自用的云计算中心,相对于公共云,私有云可以支持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降低IT架构的复杂度,使各种IT资源得以整合、标准化,更加容易地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要,同时私有云用户完全拥有整个云计算中心的设施(如中间件、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设备等)。
混合云:是把“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在一起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一种可控的方式部分拥有,部分与他人共享。
用户可以根据其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云计算模式。
按服务类型分类,可以将云计算分为架构即服务(IaaS)、数据存储即服务(D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四类。此外,还有日益兴起的“云安全”和基础设施搭建所必须的虚拟化。
架构即服务(IaaS):提供给客户的是出租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客户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选择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比如IBM的无锡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的CloudEx云主机等。
数据存储即服务(DaaS):是网络上提供虚拟存储的一种服务方式,客户可以根据实际存储容量来支付费用。如亚马逊的EC2、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与EMC合作的“e云”等。
平台即服务(PaaS):是将应用程序平台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环境,包括应用编程接口和运行平台等(像数据库、文件系统和应用运行环境等)。比如Google的APP Engine和Saleforce的Force.Com等。
软件即服务(SaaS):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用户通过Web浏览器来使用互联网上的软件,服务提供商负责维护和管理软硬件设施,并根据按需租用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比如像Salesforce的force.com平台、IBM LotusLive和八百客的800APP等都是PaaS的代表产品。师本生本、校本资源、区级资源、市级资源、省级资源、国家资源,各级资源的价值?
5,如何有效调动教师的资源建设积极性
浅谈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上传: 黄永绿
更新时间:2012-5-17 22:53:07 浅谈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思想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职工树立恰当的目标,在工作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中,为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人曾沿用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的方法。结果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显得力不从心;有人曾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大搞物质刺激,滥发奖金,结果事与愿违,不仅职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反而引起了职工之间的攀比心理、人际矛盾。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这才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根本。
什么是积极性呢?心理学把积极性看成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的一种行为的动力表现。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发挥出最大的活力,成为人的行为的 推动力。那么人的积极性是怎样形成的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行为有其形成的规律,从其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由需要—→动机—→ 行为—→目标四个阶段构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基础和源泉。由于需要的驱使,使人产生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同时,目标作为行动结果的超前反映,它能促使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励等作用。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人们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因此,我们要善于在满足教师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去激发他们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启发他们树立成就目标,从而实现“为工作而激励,用工作去激励”的构想。
一、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人在某一个时期往往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余的则处于从属地位,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叫优势需要。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善于抓住教职工的优势需要,急教职工之所急,想教职工之所想,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在学校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职工其优势需要往往是不同的。比如,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一般都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希望有业务进修的机会。另外他们也有诸如婚姻、住房、子女入托等生活中的问题。而中年教 师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他们希望自己能做出成绩,并得到领导的认可。老年教师大多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并且在学校能得到领导及同事们的尊重等。面对教职工的优势需要,学校领导者应该首先树立服务意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并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年教师创造条件,支持他们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他们外出学习、交流经验,积极推荐他们的学术论文得到发表。对于能力强、成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于老年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照顾。另外要尊重老教师,过年、过节领导亲自到家中去拜访,认真听取老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教师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胜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来激发。这种推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物质推动力。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明宜正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了经济工作而谈教育、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要的衣、食、住、行,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对此,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教师的工资、住房和其他社会福利,对建立教师医疗、退休保险等保障,甚至对农村民办教师的待遇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并向各级政府提出了要求。同时,《教师法》也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规范。这表明了十四大以来我党“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决心和信心,也证明了振兴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的道理。
第二、精神推动力。既然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那么怎样才能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呢?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的同时,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选先进、表彰、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我主张:在褒贬时以褒为主,在奖罚时以奖为主,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又要创建一个谦逊、互尊、坦诚的民主、和谐、友善的文化氛围。其次,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在实施教师聘任时,既要重视学历文凭、专业技术等级、岗位资格证书等硬件,又要注重对教师爱教爱生、乐于奉献精神的考查,逐步形成一个竞争上岗的局面,并使在岗教师乐育乐教、勤奋工作,落聘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提高,不断得到完善。对此,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委以“重”任。教师劳动的个体化决定了教师往往看到自己的多,发现别人的少,很容易出现对自己的知识才能估计偏高,骄傲自大,甚至有清高、固执等现象。对此,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避虚就实,用人所长,分配给适当的工作,给教师创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同时,学校要注意选培一批骨干教师,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脱颖而出,承担起学科带头人的任务。以此来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自觉性。
第三、信息推动力。在当今社会中,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也被认为是一种生产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教师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人类文化的一切基本信息进行接收、归纳、整理、过滤、加工、传递、传播和再生产。可以说,教师掌握的信息越多,其工作动力就越大,工作业绩就越显著。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再生产者,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地、大量地摄取人类所涌现的各种新的信息和知识,那么他们的素质就会逐渐退化,动力就会衰竭,也就丧失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师资格。因此,学校要向教师有计划地提供进修学习、校际交流、考察学习、人际交往、参观旅游等接收信息的机会,以满足教师对信息资源的需要。
学校管理有其特殊性。如果管理学校仅仅用严格的制度或者规范的行政手段,往往很难奏效。有人说得好,学校管理不仅要管住,而且要暖住。所谓暖住就是要善于进行感情投资,善于抓住并满足教职工的优势需要,从而激发其产生持久的工作积极性。
二、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思想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列宁说:“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曾在苏联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深有感触地指出:“如果没有全体教师从精神上对我的校长工作的支持,那我在学校里连一天都呆不住。”可见,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如何才能做到依靠教师办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首先,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更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同时,管理者还要善于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工作,在参与听课、教研教改和兼课等工作中,切忌以领导者或检查者自居,指导工作尽可能采取平等交流、互相磋商、循循善诱的方式、方法。另外,由于教师在其工作和学习中受多种文化现象的影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思想敏感而灵活多样,有时提出的问题会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过分的,对此,作为管理者要能够理解,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能采纳的意见一定要予以采纳,真正做到尊重和理解教师。
其次,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如果我们把学校整体界定为一个系统,那么管理者和教师便够成了这一系统中的两大基本要素,他们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而工作目标则是一致的。就教师工作特点而言,他们所从事的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既有一定的学科分工又负有更广泛地教育任务,所以,对教师的有效管理,主要的方法还是通过启发他们的工作自觉性、创造性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积极性的调动,要通过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依靠教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来完成。
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体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加强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如年级之间的衔接、学科间的配合、后勤的保证等;就必须发挥好教职工尤其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提倡群策群力,鼓励教师献计献策,譬如,在“校务委员会”中吸收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对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领导还要经常性地“沉”下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对来自“民间”的声音,管理者不要只让教师雾里看花,一定要有下文,如何解决,是否采纳,要掷地有声,模棱两可的敷衍,教师们会伤心失望。为了有利于保护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对暂不能答复的要经过研究后予以答复,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和原因,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有时,领导者还应该有一点“向我开炮”的精神,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第三,要关心教师,自觉为教师服务。我党在干群关系上的基本准则是,人民群众是主人,党员干部是公仆。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实际困难。
《三国志》云:“能用众力者,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者,则无畏于圣人矣”。只要我们对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理解、信赖、关心,那么教师在工作中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我们的学校也就一定能够办好。
三、为教职工树立恰当的目标,在工作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是人的需要转化为行动动机的重要条件。一个正确而合理的目标会对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实践表明,人在活动中目标越明确,积极性越高,工作效果就越显著。所以在学校管理中,通过设置目标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设置一个有吸引力、号召力对大家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的目标呢?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60年代提出了期望理论。他认为目标的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目标的期望值和效价。用公式表示m=v ×(em代表激发力量,e代表期望值即被激励者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价,v代表效价即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对目标的期望值越高,目标的效价越高,那么该目标会产生较大的激发力量,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学校领导在设置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正确、合理、恰当,才能产生较大的期望值。目标的设置必须联系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办学实际,目标不能过高否则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信心和希望,使目标丧失动力作用。比如每个学校、每个学期优秀率、升学率、转学率等这些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当然也不能过低,如果目标实施,不费吹灰之力,这样的目标往往是没有激励意义的,所以,恰当的目标,必然是通过教师“跳起来摘果子”,通过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2.组织目标、个人目标要协调一致,设法增大目标效价。要使被激励者对目标产生兴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要充分阐述目标的意义,讲清目标实现的个人意义、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把学校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联系起来,使教职工能从学校所设立的目标中看到他的利益,把个人目标纳入组织目标中,个人目标能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实现,这样才能增大目标的效价。
3.考虑教职工个人目标的差异性。在确保学校目标能够达到统一性的前提下,又要考虑到师生个人目标的差异性。因为教职工个人目标既受学校集体成员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人的思想观点、成熟度、需要、人生观、价值观、能力、性格等的影响,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摸清教职工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愿、抱负和能力,做到个人目标因人而异,确保组织目标的统一。
4.必须让师生参与目标的制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目标更加合理、有效,另一方面容易被广大教师接受,产生“认同感”。而且能使全体教职工把学校目标的实施与自己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加有效地激发积极性,逐步由低水平的期望,通过政治思想工作疏导发展到高级的有社会意义的期望。
总之,关于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问题,对于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