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探求新知(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2:2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探求新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探求新知》。

第一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探求新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探求新知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应该是自主学习者,学生对学习的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摘自《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147页)。那么。怎样去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自主选择例行的起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主调用学习资源,自主构建新知识。一方面,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有所收获,看到自身蕴藏着的学习潜力后,增强学习的激情。

二、留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创新、发现。在教学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对退位“•”。和进位“1”的益总是容易混淆,上课时,我让学生想法记住两者的区别,一个学生说:“进位加法,就是要让前一位数增加,从下往上垒,表示增加,所以“1”要加在脚下。退位表示减少,所以要从头上一点点取。”其它学生也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快掌握了计算方法。

三、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儿童好奇心强,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发扬追根求源的探索精神并寻找答案。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奥秘。学生质疑问题,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学过程。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先让学生拿出所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学具,展示在黑板上,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后发现: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这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人民币都只有1(10)元(角、分)、2(20)元(角、分)、5(50)元”(角、分)三种呢?我不给予正面回答,而是拿出几种有标价的教具,让学生拿人民币来购买,学生在购买中发现:不管多少价钱,其数值总能用1、2、5组成,于是学生的疑问迎刃而解了。学生充分理解了人民币面值规定的意义,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会程式为一种充满想象、充满快乐的激情,更加努力地探求新知,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获得新知,不断发现自己的能力,不断获得成就感。当然,学生在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保证。教师的角色定位,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34、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在新课程体系中,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更注重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的适用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最初拿一年级新的数学学习教材时,给我的印象就像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紧相连,怎样才能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好数学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有部分受到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三个同学在踢足球,有2个女孩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做气象观察等等,让儿童感受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也体会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教学活动,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营造活跃、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了一些游戏、故事„„例如:在上《6和7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演示出一副美丽的郊外图,告诉学生:“秋天到了,图画里秀丽的乡村风光多美啊!老师带领大家和图画里的小朋友一块玩玩,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油然而生,学习情绪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学生数学的乐趣。

三、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怎样才能让一年级学生更好的学生数学,这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枯燥为丰富,变无趣为有趣。

例如: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然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第二篇: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浅谈一年级“长、短”教学的体会

四川省郫县合作第一小学林良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一、创设有趣情境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年级学生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同时孩子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大胆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开展竞赛等这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旨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下乐于自愿进入到学习场景中来。比如,在“长、短”的教学中,我便用这样的故事导人:“国庆节快要到了,智慧爷爷特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品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尺子、铅笔、彩纸之际,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用一句“请大家摆一摆,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来创设

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达到自由交流,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学说认为,对儿童的自主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儿童不只受教于成人,自己也能独立学习,乐于学习。我们首先应该充分相信儿童,让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学习,其次留给学生充分的时空自由,让儿童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找寻自己的答案。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么他在课堂上就有权去讲、去说、去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培养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还因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更能充分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向学生提问:“你想用手中的图形变换出更奇特的新图形吗,发挥你的想象力,自己试试!”围绕这一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厂,有的观察、有的动手、有的合作„„最后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在全班广泛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几组最富于创造力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

既有学生亲身体验,又有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体验“生活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人情化。为此,在课堂练习中,为了拉近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生活数学”的意识。根据儿童特征,我特意设计了一组 “小小商店”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自由下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结果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热闹的购物场面。

四、重视激励,蕴涵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整个课堂上除了采用合理的教法学法外,我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贯穿教学始终,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汇报比较长、短的方法时,我采用了激将法问学生“谁能比”“看谁最能干”“谁比他说得更好”等。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论回答得是否令我满意,我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让全班

给他掌声。这样一来不仅对回答者是一种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学习兴趣的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一总目标,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情景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三、体验“生活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人情化。为此,在课堂练习中,为了拉近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生活数学”的意识。根据儿童特征,我特意设计了一组 “小小商店”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自由下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结果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热闹的购物场面。

四、重视激励,蕴涵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整个课堂上除了采用合理的教法学法外,我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贯穿教学始终,进而

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汇报比较长、短的方法时,我采用了激将法问学生“谁能比”“看谁最能干”“谁比他说得更好”等。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论回答得是否令我满意,我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让全班给他掌声。这样一来不仅对回答者是一种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学习兴趣的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一总目标,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情景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第三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经历学习体验。为了更好地凸显数学学习中“体验”的重要性,我与同组的几位数学教师经过讨论,决定选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来开展研讨课。我们围绕着为学生多创造有效体验活动的目的,进行了多次的研讨,最终,我们的课堂成果展示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我就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数学教学中体验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验

探究

操作

能力

一、让学生体验,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一教学理念,在这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例如:在围绕着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这个环节,教师为学生共创设了五次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课前导入部分,利用提供的学具,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从而初步体验了转化思想。第二次是:当学生说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立刻为学生提供利用数格子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体验报告,让学生经历了亲自数一数的体验活动。第三次是:当学生发现还用数格子的方法不能求出大大的鱼塘的面积时,教师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当他们猜到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时,教师又及时让学生经历了“通过量一量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算一算乘积,再与之前数出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比较”的体验过程,最终通过实践所得出的数据推翻了这一猜想。

第四次是:验证第二次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是底乘高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来初步体验。此时学生有的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拼出了长方形或正方形,有的没有沿高剪,仍然拼出平行四边形或其他图形。这时教师请学生汇报为什么拼成长方形,怎样拼成长方形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将我们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转化成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为学生创设了第五次动手操作:让每位学生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拼,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切实的体验后再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将自己的发现填写在《体验报告

(二)》中:

至此,学生在独立探究之后,再与小组成员边演示边交流,最终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活动在足够的时间、空间下,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小组的合作操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操作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精准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利的保证。

二、让学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听”出来的,也不是“看”出来的,它是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得出新知识、新方法、新规律,就是创新的表现。这节课中,在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底乘高时,让学生通过两次剪、拼的体验活动,以及在第二次的剪、拼体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操作中的感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完成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体验报告二》。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前提下,再与小组成员边演示边交流,最终成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整个体验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再如,教师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去创新的体验机会。我们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创新求异,对学生敢于提出的问题要及时鼓励,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素。在这节课中,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后,教师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对比等体验活动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就是实践能力的体现。

三、让学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对情感态度方面的阐述中提到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理念在这节课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教师的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感染着学生学习数学不能有半点含糊,要有大胆质疑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当学生用自己的计算出来的实际的数据推翻了原来的猜想时,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严谨的求学态度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用活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就一定会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祁连山小学 陈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性学习”,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本领,达到学习的目的。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最后两种学习的效果相比,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原因是后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了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同情,达到教育目的。同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内容的教学,不给学生进入到生活中感受数学存在的机会,不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引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与意义,数学能力的提高就难了。

一、走近生活,在情境中感受“活”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领悟并且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原因是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从生活中引入活水,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中感受数学生命的灵光。

1、课前走进生活,体验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学起一些数学知识来,常常找不到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原型,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之前,组织学生走进生活,或参观,或动手,或收集,与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结成亲密的朋友。如教学“统计”时,就可结合学校的“六一”节活动向学生提出“学校要买水果、糖果、书籍,购买的教师不知同学们喜欢些什么,你们能作出调查吗?”这个问题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在课前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调查中去。正式上课了,教师根据同学们收集来的数据,引导他们作出整理分析,绘制统计图,帮助购买教师作出合理的决策。原本像“统计的意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过程”这些很难传授的知识,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思路打开,上课热情很高,学习起来就很轻松。这些体验都将为学生课堂中的成功打下基础。

2、课中链接生活,开放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绝大部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实际生活融入到学生学习中来,学生才会感到倍加亲近,才会感到数学其实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当数学学习与生活挂上了钩,数学知识就不再是抽象的,不再是个模型而已,而是活生生的有了生命了。学生学习兴趣浓了,探索欲望强了,这都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摸摸自己指头的面、桌子的面,测测、量量、算算黑板、教室的面积,来到操场上,走走、跑跑,来到野外看看、想想,用目测法估计操场与田野的面积大小。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与数字相关的号码的作用,如你穿几号的鞋子?报警电话是多少?你今年几岁了?通过对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据体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含义,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二、自主探究,在课堂中经历“学”数学。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中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数学过程的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的第二次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这种再创造活动中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经验找出自己心中的定律。实践经验进一步说明,那种只注重新鲜知识传授的做法必定要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必定会影响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定是失败的。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从情境练习出发,先让学生计算校园里一块长方形面积的草地,在完成之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教学楼右边那块三角形草地的面积?”这个问题的价值体现在两处:一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二是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数学思考方法,即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找到未学过的知识。有价值的问题常能将学生思维的焦点聚集在探究上,引导学生去体验知识获得过程。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2、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留够动手的时间。“活动是认知的基础”,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在头脑中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担心学生没有自主探究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不敢让学生动手太久。其实许多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差,很大原因是教师的不放心造成的。教师在一些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给足学生时间动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两个单位之间关系时,笔者让学生先猜1立方分米要多少个立方厘米?学生说100、500、1000„„,然后让小组几个学生合作用多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叠,学生动手实践了足足有5分钟,40分钟的课堂,5分钟是宝贵的,但也是值得的。不管是叠好了,还是没有叠好,凡叠过看过的同学,对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都会有一个具体表象,此时引导他们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留够思考的空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数学也同样需要学与思相结合。当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当学生在学习后提出有争议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抓住时机,给足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时间

三、实践活动,在快乐中感悟 “玩”数学。

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把学生学习圈固在小范围的课堂中,动口不动手,缺少实践操作。现代教学论要求:学生不光是口、耳要进课堂,手、脑甚至于整个身子都要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即就是要学生参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玩数学,在玩中感悟数学,在感悟中深化情感,深化表象,在感悟中形成自己的数学能力。

1、在“玩”中培养兴趣。

实践证明,凡是丧失了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一个“玩”字开始是很有效的方法。因为玩中有真情,玩中有快乐,玩能带给学生清晰的表象,玩能酝酿学生探索的内驱力。在“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之后,我和同学们“玩”起了快乐了游戏:我让大家拿出铅画纸,引导他们画出能折成正方体的图案来,并在图案的各个小正方形上分别写上每个面的代码,不管用数字还是字母。在完成后,我让学生走出座位找自己要好的同伴,开展“你猜我验”的游戏活动,验证的同学可出:“‘A’对面是什么面?‘B’在前面时,它的左面是什么?右面是什么?”等问题。猜的学生不仅要说出猜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说出理由。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疲劳。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在“玩”中捕捉数学规律。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实践活动内容,营造符合小学生心理规律的学习氛围,来满足儿童天性。在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只是要求学生准备了供实践体验的学习材料: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硬纸板,一把剪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求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学生在剪、拼、凑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种“玩”的过程,学生是终身难忘的。又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表面积”时,就可以让学生摸摸圆柱体模型,分析各个面的组成规律,然后拿出长方形的纸,动手做做,在做的过程中分析圆柱体各个面与长方形各个面的关系,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圆柱体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加上上下两个圆的面积。在学生有丰富感性认识后,学生自己也能推出圆柱体面积计算公式。

四、回归生活,在现实中体验“用”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并非像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一样现成与呆板,要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真正提高,就要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发展数学。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学生的运用意识就会提高,学生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加强,在生活中运用也让学生得到了宝贵的体验——学有所用。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之后,学生对它的生活意义理解不了,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组生活问题:如果你在商店买东西,买了7只鸡蛋,每只0.8元,买了7袋黄酒,每代1.2元,又帮你爸买了 7包烟,每包8元,你能很快知道共要多少元吗?这时学生速度投入到运算中去,当有些同学很快就算出70元时,我请他说出理由,并点明主旨:看,乘法分配率跑到商店里来了,在其它哪些地方也会出现呢?在寻找过程中,学生感到了学数学的意义,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圆的认识”知识后后,让学生想想马路上的路盖一般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在学习了“圆锥”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测量谷堆或沙堆的体积;在学了“比例尺”后,让学生走出教室,画画学校平面图。数学就是这样精彩与浪漫。

第五篇:让学生探究中感悟体验获取新知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 目: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体验 获取新知

院(系): 教育学院

专业年级: 2009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姓 名: 吴晓亚 学 号:

指导教师: 陈家胜

2011年1月22日 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体验 获取新知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吴晓亚

期:2011年1月

平顶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体验 获取新知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探究中感悟体验、获取新知。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找出问题、发表见解、感悟体验的习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让学生参与教学,在阅读中口味语言。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在诵读中感悟语言。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写作中运用语言。

【关键词】 :探究 感悟 体验

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体验 获取新知

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体验 获取新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体验中感悟运用语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教改中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找出问题,发表见解,感悟体验的习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要为学生提供表述和交谈的机会。同时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让学生参与教学,在阅读中品味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感悟语言,不断培养阅读能力。

1、重预习、及反馈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好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如:领导学生读熟课文,读懂句子,动手查查字词意思,回答课后问题或其他同学的疑问,总结写作的特点及中心思想等。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培养多种能力。其次要重视反馈,在反馈中以“学生自我评价”为核心,重在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和预习过程作出评价,评价预习中的知否,评价理解的正误,评价方法的巧拙,评价运用的生熟,从而达到学的目的。

2、重指导,自读悟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好“自读”这个环节。要求做到:⑴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遇到困难看注释,看图自己思考或查阅资料;⑵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⑶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⑷找问题,寻答案,培养综合能力。

3、找问题、互促进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他们和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多一些。”因此,在教学中采取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较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投入探索,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也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互促进中共同提高。这个环节可分为两个阶段:小组讨论交流与全班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阶段的实施,首先要组织好学习小组,应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自己组合,老师给予适当的调整,使小组成员按照学习程度合理组合,以保证讨论交流的质量。在小组讨论中,围绕“自读”中读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等展开交流。教师要巡视班级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参与探讨,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更深入,使讨论有

平顶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效,不走过场。全班合作探究阶段,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重点段学习,通过再读、再思、再议,切切实实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4、拓宽面,多积累

除了课内阅读的自主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如向学生推荐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游记、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百科全书等等。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还能自主积累精美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学,在阅读中品味语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语言能力,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在诵读中感悟语言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诗的语言十分精炼,短短的一句话往往概括很多内容,包含很深的意思,因而被世人千古传颂。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教学,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积累,不求字字落实,句句确切,只求了解大意,熟读成诵,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古诗语言,领悟其言简意赅的表达特点。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能否吸引人,开篇导言很重要。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谈吐能吊起学生的“胃口”,引起学生“欲知后事,容我细细叙来”,不知不觉地把学生的思绪吸引到课堂上来。古诗弘扬祖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有的甚至隐含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用情感鲜明、生动的语言设置导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如在《登高》一诗,教学开始教师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古代人们在每年的九月九月都有登高的习俗,在唐大历二年秋、诗人杜甫独自登高,他又有那些所见所感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都睁大眼睛,迫切想学习这一首诗,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使这首诗学得轻松容易。

2、合理想象,体会古诗意境

古诗的表现内容丰富。有的古诗,描绘的景色形象生动;有的古诗,内含感情浓郁深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懂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味古诗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

例如:学习《晓坐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的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学生感悟古诗的同时,配以悠扬、古典的古筝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学生们眼前立刻呈现出一幅夏日西湖美妙的图画:晓风吹佛晨光显露,无边的莲叶一片碧绿,叶上晶莹的露珠在滚动;朵朵荷花粉红娇艳,亭亭玉立,点缀其间,红绿相应,景色迷人。

3、利用多媒体,破难释疑

古诗的一字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

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体验 获取新知

中的难点。多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能帮助儿童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句,化难为易。

如《赠汪伦》中“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时是什么样的节拍?又是什么样的歌声?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解放军战士操练的情景:战士那雄健的步伐作正步行走的姿势,同时唱道:“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再转换镜头:舞台上演员的扭秧歌,轻盈的舞步,两臂摆动。唱道:“春天里开花十四五六„„”。这样学生就可理解:歌唱时以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就叫“踏歌”;而本诗中的“踏歌”应是汪伦带领男女老少用轻快的节拍,宏亮的歌声前来送行的。

4、熟读成诵,体情悟道,积累语言

熟读成诵是学习古诗最基本的方法和要求,“诵”有两层含义:一是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二是脱离文本凭口述说。读古诗文只有达到“诵”的境界才会感到“其辞若出我之口,其情若出我之心”体情悟道“人交合一”。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地会心地读,熟读成诵。

学生们在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加强朗读,通过朗读,不仅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内容,还可以在头脑中展现诗中的情景,展开合理联想。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体会读出来,然后学生主动读给大家听,引导学生评一评,看是否读出文句的意思,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通过评议,研计读好每一句话。如果学生体会不到位,读不好,教师示范指导。根据教师的示范,学生再反复诵读,会觉得自己就是作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读到这种入情入境的地步,背诵已不成问题,体情悟道也已是水到渠成。这样,时间长了,背的多了,学生感悟古诗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会积累丰富的词汇,熟记许多的名句,将会终生受益。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写作中运用语言

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积累真实素材,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品位,让学生说出写出真正心声,说出写出自己的语言,从而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有情有景,生动感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参与教学,用真实的语言,写出真实的文章。

1、鼓励创新,引导学生愿写

长期以来,我们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思维。作文教学就应当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独立的风格,不人云亦云。学生只有将积极的情绪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不断地求新求异中,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坐井观天》讲了青蛙和小鸟为天有多大而争论不休,最后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去看一看,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什么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青蛙看到天无边无际,一幢幢高楼直窜天空,公路平坦宽广,行人很少,到处是车水马龙。有的学生说:青蛙看到小鸟捉虫很辛苦,也

平顶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去帮助小鸟捉害虫,以自己的行动靠近小鸟,重新取得小鸟的信任。还有的学生讲青蛙父辈原来被人们每天钓杀而逃到此井,现被小鸟的激将法而出来偷偷观察几天。发现没有一人理他,大人们每天早出晚归,小孩子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匆忙来去,连休息天也被父母带去学琴、学棋,与父辈讲的完全不同,他安心地躲在花丛中享受阳光的温暖„„孩子们的思维在撞击,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学生想出主意,构思不同的结局。我见学生个个想一吐为快,写作欲望已被充分激发,便说:“你们的设想各有千秋,能把它写下来吗?”“能”学生齐声欢呼。第二节课,学生们纷纷埋头写作,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也觉得写起来十分顺畅。

2、联系生活,促使学生想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具有典型意义的场境、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及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并通过努力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要使学生感到他写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给老师看,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生活的需要,是需要促使学生想写。因此,每次作文我们要想办法尽可能做到这点。

比如说一次自能作文课《我喜爱的 》,如果学生写好文章后,多请些同学读给大家听听,这就把作文变成同学之间的一种相互交流,让学生感到我写的文章不仅仅是给老师看的,而且把我最喜爱的东西告诉大家。

再比如小学语文课本里面,让学生练写一封信。我就增加了这样的提示:同学们,你在外地的亲人一定很想了解你现在的学习、生活、身体情况,想了解你考试考得怎么样,你什么时候放假,放假以后能不能到他们那儿去玩等等。请你给外地的亲人写封信。写完以后听听老师的意见修改一下,再用信纸写清以后寄给外地的亲人。那么这次写信作文,就变成了学生生活的需要,需要促使他们想写。

此外,让学生写表扬稿,在学校开展小记者活动,红领巾广播站等等。要使作文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间学作文、用作文、写作文。这样,作文教学就不局限于课内了,学生就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里经常的练作文,用作文,写作能力一定提高的比较快。

3、开展丰富活动,使学生乐写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少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写作的兴趣。

(1)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日。元旦,开个迎春会;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元宵节,举行猜灯谜活动;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认养校园里的小树;儿童节,更是大做文章,节前,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节日,安排精彩的活动,节后根据个人的感受写一写《

的六一节》。

(2)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如:到公园找“春夏秋冬”前,先让学生读一读有关的 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体验 获取新知

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找”前有准备,“找”中有方向,“找”后有感觉,写起作文来就会比较顺利。

(3)经常性地进行看图说话,表演说话,讲故事说话,听音乐,想象说话等训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乐趣。

(4)布置生活作业,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提炼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说”的困难得到了解决,变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促使他们乐意去写。

4、加强写法指导,让学生会写

小学作文,主要让学生学写记叙文。若一开始要求学生写成篇的作文,后进生容易产生畏难,厌烦情绪,往往敷衍了事,效果不佳。因此,教师不需要刻意地,枯燥地讲“中心”、“选材”、“详略”、“语言”等问题,只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降低难度,分项训练

例如:对植物的描写,既可以从根、茎、叶、花、果等方面入手,也可从春、夏、秋、冬四季植物入手。而这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在三年级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对面大楼墙上的爬山虎,看春天爬山虎的形态,并用一段话写来,春、夏、秋、冬也以此类推。一年下来将四段文字加以组合。一篇描写生动的作文就写成了。这样做虽然历时长一些,较麻烦,但学生不仅学会了描写植物的方法,而且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还从中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可谓“一举三得’.(2)注重作文交流和讲评

交流和评价是作文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两者的作用和效果比教师的口头传授大得多。我们采用各种形式的作文交流,最有效的是在班级中进行口语交流,口头讲评。教师让学生从“中心”、“选材”、“详略”、“条理”、“语言”等方面评价同学的作文,并且要求学生评价同学的作文从鼓励出发,努力发现同学作文中好的可取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可以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长期坚持不懈地这样训练,学生获益匪浅。

让学生参与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愿写、想写、乐写、会写,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时代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养。不管哪方面的人才都要有良好的素质,语文素质作为一种基本素质,在各种素质中尤为重要。语文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阵地,让我们致力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探究中感悟体验,获取新知,使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平顶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 考 文 献

小学语文教师 2007年5月 小学语文教学 2007年7月 小学语文教师 2004年3月 小学语文教学 2009年5月 小学教学参考 2006小学教学参考 2006

年6月 年9月

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体验 获取新知

致 谢

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笔者得到了学院老师的热情帮助。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执着的科研精神,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而他对我的严格要求更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谨对指导老师表达最真挚的感谢,并祝愿他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同时,正是因为有了我的本篇论文所参引的优秀著作及其论文作为奠基和补充,我的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在此,谨对它们的作者们表达我最最衷心的感谢!

吴晓亚

2011年1月

下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探求新知(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探求新知(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此文于2009年6月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9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案(论文)全国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让 学 生 在 体 验 中 成 长----新课标下的数学体验学习台城中心......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小学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小学数学 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刘巨祥 【摘 要】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已是当前教育的普遍共识,如何让小学生真正寓情感......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 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小学 刘文中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合集5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最大限度促进自身持续、和谐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呢?为体现......

    案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2014年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教育教学 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案例) 单位:白银市靖远县靖远师范附属小学 教师:陈 慧 艳联系电话: ***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圆柱的......

    23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最......

    如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学习

    如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学习 贺兰二小 张丽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学习

    一、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