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技巧和经验工作总结
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技巧和经验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部分学校己悄然兴起。为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学校1997年招收了第一批艺术特长生,其中美术生29人,与音乐生共同编成一个艺术特长班,其教学宗旨是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教学方针的同时,让部分具有特长的同学得到进一步培养,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九七年到现在近两年半的教学当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上看,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将几个主要问题提出来,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而采取一些尝试性的教学措施和收到的效果情况,向各位老师做一下汇报交流。
一、出现的问题
1、专业课教学当中观念的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学中只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创造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教学是以造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进行的。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技巧)。其中的表现方法可以引伸为两种含义,一种是表现物体的技能;一种是运用所学的绘画技法去表现思想情感的能力,也就是创作的能力。而在传统的专业教学当中却忽视了美术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样造成的教学后果是学生只能掌握对物像在不同光线、明暗、色彩变化下的塑造能力。教师衡量学生学习程度好与坏也是以“恰当、准确”为标准进行的。如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却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是无能为力。
2.在教学当中,强调具体的技法训练,忽视学生能动性的培养,最终教学结果是:学生表现技法的模式化。在具体的教学当中住往是教师喜欢教给学生苹果亮部怎样画,暗部怎样画,这个线条应该怎样变化,素描调子是用直线还是用曲线等等,这种教学的效果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成绩提上来,但是这种成绩是以失去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为代价的。
二、问题分析及措施
1、造成第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更新观念。二战后,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lowenfeld)就提出了注意创作过程及个人发展的理论。“强调对绘画技能以外的艺术知识、评鉴艺术的能力的重视,可望使美术教育的价值功能得以全面的体现。这种强调受教育者掌握综合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主张,与我国美术教育培养素质完备的现代化人才的目标是大体—致的。”(尹呈忠《素质培养与学校美术教育》)而传统教学观念是维持在技法型的个教育观上进行的,现在需要的是全面支展的大教育观,正如美术教育家丰子恺所说的,由小艺术品小的知识、小技能的教授转向大艺术品——人类生活,社会公民以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去发展……。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首先应该注意加强绘画以外知识的补充,要求他们注意有相当水平的艺术理论,相应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史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身边生活的感悟能力。只有构架起这样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才能具备创作的基本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作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创作课的设置上从高一的下学期开始采取了专业课同步进行的方式开设,课程主要内容有高一开设速写、构图;高二开设创作、欣赏。速写作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技法的重要手段既属于专业课的范畴,也可以为创作课积累素材。在高一开设构图、速写课,这样就为高二讲授创作课时做了准备。创作的源泉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这种感悟也可能是来自对人生经历的一种体验,也可能是来自对社会对自然的理解。为了使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平时积极鼓励他们多看中外文学名著,提高对人生的感悟能力。每学期都用二次星期天带学到户外写生,在平时不放过任何一次市旦举办的画展……。通过上述措施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同时也更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爱美的天性。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外,有的同学还喜欢上了摄影并且摄影作品在齐报上先后发表。有的同学在参加市的画展时上交作品不再是以往的习作、静物、头像,而是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作品。艺术作品最最珍贵的就是创造力,那么发掘学生的创作潜力就是我们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专业教学 技术训练(表现)审美能力 创作
文史知识 世界观(创造力)非专业教学 鉴赏能力 情感……
2、在专业课教学当中,学生模式化的学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个体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以及审美创作经验。教师往往给予学生的是模式化的重复。艺术与科学不同,“艺术更崇尚个性,艺术作品以独自魅力与意义是其它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唤起人们感受,并在这种感受的过程中开拓人的精神境界。”(《中国美术教育》1995第1期李小夫)艺术作品的个性化不仅是思想内容的个性化,在表现形式上也应该是有差别的。我们说画家的作品风格是通过具体技法、色彩、线条等艺术语言所体现的,所以个性化的表现是体现作品风格重要方面。如果我们在教学当中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在教学当中过细的要求学生具体的表现技法,学生就会自然按照教师的模式走,从而失去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应在个体表现上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上下功夫。在高一阶段由于是打基础,要示范为主,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去观察。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介绍物体的明暗规律、相互之间的比例规律,至于学生在明白这些规律后怎样去表现是用直线还是曲线调子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更趋于完美,最终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艺术史学家奥班恩在谈到对学生个性的忽视时指出“我们教学制度中最大的罪过之一就是将学生强制纳入预定的模式之中,而不管这个模式是否适合他的个性。”(《艺术的涵义》)在这种教学制度下,反过来由于学生反复尝试各种适合自己的绘画技巧,在无形当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这样既达到素描教学的目的一正确的观察与表现,也使学生在训练当中增加技巧的偶然性表现以激发创作的灵感。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开课的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也是多样化的。我们将学生按基础好、中、差分为第一、二、三组,每一组练习的内容、难度、要求的完成作业的形式都不同,比如第一组基础比较好在素描训练当中,要求画面进行完整性的处理;第二组要求塑造物体的能力,更加注意物体的空间的处理;第三组要求对物体的结构、形体比例要表现准确。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想取得的最终效果应该是一致的,就是将学生的专业课整体入门。
三、教学效果
在专业教学的同时,我们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拿出20%的课时,为学生开设美术字、图案、色彩构成等科目,这样对学生所学的主干专业知识起到了辅助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比如我们学校的美化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特长生完成的。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既学到了课堂当中学不到的知识,又能达到学有所用,这样就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强调个性发展我们还注意教学当中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适应性。教师不仅要讲解一般性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开发他们的艺术能力。比如我们有个同学,他的素描、色彩所画的方式与其他同学都不同,非常大胆,有独道见解,但画面有点零乱,我就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画,由于他的素描功底差,我就有选择的找一些适合他的大师的作品叫他临摹。这位同学很快由原来的第三组偏下上升到第一组。
多样化的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在两个半学期里,我们在专业课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进行了多学科的教学,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都有所增强,可以说取得一定的阶段性的进展,在原有的29特长生当中,基础差(第三组)的11名占总。人数38%,中等生(第二组)占总人数 45%,基础好(第一组)只有5名占17%,而现在的第一组是3,土人,第二组15人,第三组3人。其中有三名第三组同学冷玉娜、柳森、吴娜上升到第一组。我想这是给学生发展空间的结果。成 绩 对 比
在教学过程中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外,我们不排除利用功利性去强化学生学习。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兴趣是有一定功利性的。我们利用这个原理,来强化学生的兴趣点,以往我们的教学是可以说以高考为目的,教学为手段。而我想现在的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可以准备高考作为手段,以在教学当中增加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调整开课内容,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的知识,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现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伊顿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一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艺术与视知觉》)对创造力以及创造思维的培养己被看作是艺术教育的最高要追求。在中学搞大面积专业教学,对我们来说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怎样带领学生学好专业课,丰富他们的各项能力,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时间共同去探讨。
以上是我在近二年多的专业教学当中的粗浅认识与体会,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批正、批评。
第二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重庆市涪陵第一中学校408000蒲凤粼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渐渐被普及起来,而且要参加各种考试,目前,教材不统一,也没有教学参考书供教学参考,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以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有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中学必修课程之中。但随着教育部教基[2000]35号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又由原来的以计算机编程为重点的学习,转向以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从计算机课程承接过来的学科,既有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
这一改变使计算机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刚刚普及,教材不统一,师资配备也有所不同,所以各个地区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就有所差异,这就增加了我们高中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从课程指导纲要中获得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供参考,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我是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六年多来,就这门课的教法和学法做了些探究,总结了一些做法,希望与同仁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一、实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了有课堂任务,只不过看老师怎么组织、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罢了。高中学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求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所以这个“任务驱动”式教学不只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思维:逻辑思维,培养一种能力:自学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好“度”,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即放手。尤其现代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在上一些贴近时代又比较简单的内容时要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手,不作过多的讲解。比如:在讲到收发电子邮件一节时,就只给学生提出以下任务:
1.先仔细看书。(已经会收发电子邮件的同学就直接做第二步和第三步);
2.在网上搜索一个提供免费电子邮件的网站,然后申请一个自己的免费电子信箱;
3.登陆信箱,编写一个新邮件,分别利用“立即发送”和“以后发送”方式,将邮件发给同学和老师。
布置完任务后,全班同学就行动起来了,已经会收发电子邮件的同学就直接在机器上开始操作-1-
了,不会的就努力地看书,害怕落后于别人,老师这时的任务就是寻视,必要时画龙点睛,时间留给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样一节课,学生觉得有事做,很充实,并且也体现了自己的能力: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同学会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在老师帮助下完成的同学会觉得自己还需努力。反过来,老师也觉得轻松,往日讲得口干舌燥的也没人理你。
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实施,落实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虽然有优势,但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对于概念性较强的内容,还需要多种方法组合使用,以达到落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学生特长相并重的目的。例如在讲解Windows系统时,首先让学生比较Windows与DOS有哪些不同,然后给出一份Windows水平测试题,让学生自我检测,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采用动态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Windows入门与提高”,让学生利用课件学习,教师随堂指导疑难。这样既落实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又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于及时纠正。
再如,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有专长的学生来讲授。这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但要注意的是,请学生讲课,教师要做出适当补充,因为学生虽然能通过讲课有所收获,但往往缺乏经验,知其然却不能及时解释其所以然,他们只注重对操作步骤的讲解。例如讲幻灯片效果时,只是讲第一步选定对象,第二步添加效果,第三步修改效果,第四步放映……。大多数听课的学生虽然很配合,但听完后只会模仿而不能利用以上制作幻灯片效果的方法变通。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讲解做出补充,告诉学生各操作步骤的作用所在,其原理是什么。
三、确立不同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高一学生入学前来自不同的学校,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具备开发软件的能力,有的对Windows的基本操作都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就要采取分层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备课时,尽量使自己的课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都能学到东西。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分层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控
高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但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大多局限于上网和游戏。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上网和游戏引导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培养信息素养是高一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兴趣不是天生的,大多要靠后天的培养。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作探讨性训练。经了解,高中学生对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程序设计较感兴趣,但没有基础,只是看到别人的作品很羡慕。如何利用这一切口,引导学生的学习呢?如果一味地由老师讲解,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我曾经这样做: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网上教学的地址,目的是让学生自学,其次再演示网上优秀的作品,对所展示的作品点评,讲解作品中采用的技术关键点所在,指导学生如何借鉴,如何与同学合作,如何在网上搜索资料,如何在BBS上求助等等。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一个学生通过
自己的努力在网上学完了Flash MX,并在我区第三届科技节参加的高中组Flash动画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说明学生兴趣引发的潜能是巨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能单独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也可能在同一节课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各个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定夺。为了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上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和探索,寻求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黄旭明,2005、8,《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苗逢春,2003、9,《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钟启泉,2002、6,《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与技巧
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与技巧
摘要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掌握大量词汇,是学好英语这门科目的基础,更是说好英语这种语言的前提。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因人制宜,采用一套适合高中学生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词汇教学。根据对词汇教学思路和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文章中主要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加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两个大点中所含概的方法和技巧是灵活多样的,有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法和技巧,还有根据高中知识程度不断加深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英语词汇教学 方法 技术 “如果说语言结构是构成语言的骨骼,那么词汇就是提供其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基础。没有大量的词汇,就无法顺利进行阅读,进行语言交流。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只掌握好语言知识的语法结构,还懂得怎样应用词汇来组织好一句话,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就难以做到学以至用了。实习期间,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口语训练,发现平时注重词汇积累的学生能够轻松地进行基本的口语表达,相反那些没有注重词汇积累,甚至没有词汇积累的学生要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是很困难的。有一定英语学习经历的人都会明显感到没有词汇的积累,就很难在英语学习中做好听说读写。
由此可见词汇教学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词汇量的掌握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然而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和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大部分学生对掌握大量词汇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由于记不住、遗忘快、费事多、效果差,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听说写和阅读理解等能力的训练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有效地指导学生尽快而牢固地记忆单词也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使学生快速而又牢固地掌握单词、从高一开始教师就应该以词汇教学作为重点,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了解词义进而识记单词,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为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学生学习英语是需要兴趣和自信心的,许多没有兴趣的学生都知道学好英语无论对现在的学习还是以后的生活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们抱着不得不学的态度,如果不注重兴趣的培养,即使花去再多时间,学习效果都不很显著,且学生会感到特别累。自信心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信心愈强,学习愈轻松,效果就愈好,兴趣会愈浓。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对教师来说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在此,略谈两点我在这些年学习英语中对词汇教学思路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师应该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改进和探索词汇教学的方法。
1、注意音形义相结合教学。记单词实际上是记单词的发音,拼写和含义。我们学习英语单词必须先知道单词的发音及意义,再由音带形、音形义综合记忆,让学生熟练掌握。老师在教学生多读单词的前提下,时常提醒学生在所教的单词中的字母组合发哪个音,例如在教communicate,educate等单词时,提醒学生单词中字母组合cate发[keit]音。这样学生就会养成听读音知道单词构成的习惯。
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加强词汇掌握的深 度,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有关动物一类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动物的图片,例如教“熊猫”这个单词,教之前学生肯定没有接触过,这时老师先给学生展示熊猫的图片,学生看了图片后就会想知道“熊猫”这个单词,这时老师再把panda这个词在黑板上写出来,领学生读几遍。教“老虎”这个单词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表演老虎的动作,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出后,再把tiger这个单词写出来.利用 这样的方法,学生既有兴趣学单词,又容易记单词.5、利用造句练习来掌握词汇的用法。造句练习也是记忆单词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教词汇时,不断应用新教的词汇进行造句练习,老师先给学生造示范句,然后在课堂上留一定时间给学生造句,或是把造句练习的任务留学生在课后完成。老师对学生进行单词听写时,可以要求学生写出一词一例,也就是不仅听写单词,还要让学生应用所记忆的单词造出句子。教课文遇到生词时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当然了采用造句练习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知识深度的高中生,而不是刚进初一的初学者。让学生着重单词造句的练习,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并掌握词义、搭配及用法。
6、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记忆理解单词。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不断练习和有效输入。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单纯靠几部教材中的文章来进行阅读教学,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输入量,并且有些单词的重复次数偏少。许多单词需要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去理解和巩固。阅读是增加词汇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开扩学生眼界,增大知识面。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英语沙龙》,《新概念英语》等课外读物,并且准备一个词汇本记下阅读文章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单词,定期复习。要定期检查,要求学生留有读书笔记。检查可采取提问、缩写文章、小测验等形式。
7、链环式教学,随着语言教学的逐步发展、词汇量的逐步扩大,语法知识的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采用链一并式教学,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很有帮助。譬如教形容词的位置及用法,膛联想其反义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的变化规则。教动词时,可以讲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的变化形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学到单词的全貌,较快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运用这些词的能力。
二、教师应该有加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须加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学生记不住单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科学的方法,二是遗忘率高,产生了畏难情绪,缺乏信心。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告诉他们记忆单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遗忘是正常的现象,然后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记忆单词的方法。
1、感观记忆。许多学习较差的学生记单词都是默记,这主要是视觉记忆。这与摹仿性差、不愿意出声朗读有关,而这种记忆往往是朦朦胧胧的。例如: congratulation这个单词,要把十四个字母的图像印到脑海中,确实是很困难的,所以一定要读出声音,把十四个字母变成五个音节,反复出声读几遍,并不边读一边容,声音形象一并传到大脑中,记忆就清晰多了,这样记忆单词就能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老师在上早读时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及单词,也要时常提醒他们利用早上空气新鲜的环境且记忆力强的时候多读多记。
2、归类记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有一定数量的词汇,这时还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学习生活用品、交通工具、人物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初探1
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当有其自己的特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应当善于引导,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这几年的计算机学科教学中,认识到计算机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不同,方法也多种多样,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操作讲解法所谓的操作讲解法也就是在操作的同时进行讲解。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是知识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当我们给学生讲解实践性比较强的知识或者较难掌握的操作内容时,就可以在讲解的同时让学生一起动手操作。譬如,在讲解键盘操作时,面对众多的不规律的按键,学生刚开始学的时候经常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就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一步步详细地讲解怎样操作,指导学生按规范动作进行操作,例如:坐姿、手指放置等,反复进行练习,教师在学生操作讲解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并示范讲解,直到学生操作自如。这样一些难掌握的复杂的操作通过动手练习以后掌握起来就比光听容易些。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近几年,计算机教学改革使计算机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由原来的以计算机编程为重点的学习,转向以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从计算机课程承接过来的学科,既有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
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日新月异,教学也不再强调“体系”,而以“任务”来串联教学内容。这一改变使计算机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是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两年多来,就这门课的教法和学法做了些探究,总结了一些做法,希望与同仁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一、“任务驱动”教学与网络资源的利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例如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时,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某一电子报刊制作为任务,再结合学生在制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进行讲授,如表格的制作,应用图形、图像和文本框等进行版面设计,这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面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光靠教师的讲授是有限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时,除教师讲解计算机各配件的性能外,还应介绍一些网站,如洪恩在线和太平洋电脑网等,要求他们在网络商场中了解最新的计算机配件资讯和各配件的市场性价比,学习计算机的组装方法,设计不同需求的配置方案。这一利用网络资源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对计算机硬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撰写了个人装机经验互相交流,教学效果良好。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控
高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但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大多局限于上网和游戏。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上网和游戏引导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培养信息素养是高一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兴趣不是天生的,大多要靠后天的培养。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作探讨性训练。经了解,高中学生对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程序设计较感兴趣,虽然已经有一点基础,但没有系统的认识。如何利用这一切口,引导学生的学习呢?我曾经这样做:首先给学生演示网上优秀的作品,当学生对别人的作品惊羡不已,而自己动手去做却一筹莫展时,再对所展示的作品点评,讲解作品中采用的技术关键点所在,指导学生如何借鉴,如何与同学合作,如何在网上搜索资料,如何在BBS上求助,如何利用网上教程自学等等。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一个学生在网上找到一篇制作“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教程,根据教程介绍制作了一个三维的灯笼动画。这说明学生兴趣引发的潜能是巨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一定掌握,对上网和游戏不象高一时那样那么热衷,但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起来相对枯燥,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显得很重要。
高二的应用软件学习内容涉及概念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例题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平时对概念多作形象的比喻和解释,例如:学习PowerPoint时,关于链接学生们不太理解,但他们都浏览过网页,网页中最常见的就是链接,我是这样讲的: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信息高速公路的话,那么浏览器就是汽车,链接就要算是路边的指路牌了。这样一讲,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可以脱离枯燥的概念,在老师形象的比喻中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乐趣。
三、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实施,落实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虽然有优势,但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对于概念性较强的内容,还需要多种方法组合使用,以达到落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学生特长相并重的目的。例如在讲解Windows系统时,首先让学生比较Windows与DOS有哪些不同,然后给出一份Windows水平测试题,让学生自我检测,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采用动态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Windows入门与提高”,让学生利用课件学习,教师随堂指导疑难。这样既落实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又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于及时纠正。
再如,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有专长的学生来讲授。这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但要注意的是,请学生讲课,教师要做出适当补充,因为学生虽然能通过讲课有所收获,但往往缺乏经验,知其然却不能及时解释其所以然,他们只注重对操作步骤的讲解。例如讲幻灯片效果时,只是讲第一步选定对象,第二步添加效果,第三步修改效果,第四步放映„„。大多数听课的学生虽然很配合,但听完后只会模仿而不能利用以上制作幻灯片效果的方法变通。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讲解做出补充,告诉学生各操作步骤的作用所在,其原理是什么。
四、确立不同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高一学生入学前来自不同的学校,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具备开发软件的能力,有的对Windows的基本操作都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就要采取分层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备课时,尽量使自己的课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都能学到东西。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分层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对高二的学生该如何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呢?到底教学的结果是让学生制作出幻灯片或电子板报,还是具备制作作品的品质: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结果,然后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认为根本的是要学生养成分工协作,集体评价作品的习惯,培养自我动手能力,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引申出许多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一,从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出发,在布置学生完成作品的时候,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协作完成,但实际情况却使一部分学生作了“滥竽充数”的人。建议让学生写个人制作心得或在平时注意监督其完成小任务,并做出评价。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时就不会只是依赖同学来完成任务,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将驱使他们在作品中体现个人成就。
第二、学生作品的评价单凭教师打分,成绩评定不太客观。建议采取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二来也是调动学生参与的好方法。
第三、从这学期学生的作品来看:虽然有一些如“东方明珠”,“渔歌子”等优秀作品,但大多数选题单一,比如这学期多是“自我介绍”,“圣诞节”,“机动越野赛”题目。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拓宽学生视野,利用网上丰富的资讯,引导学生注意时事、科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动态。另外注意与其它学科教师合作,将学科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课结合,制作学科类的计算机作品。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不仅是学科教学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问题,所以探讨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需要与广大计算机教师共同探讨解决。
第五篇:关于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关于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方法调查报告
高中人教版美术新教材在编写时大多是基于比较的方式编写的,如将中西建筑的比较,中西造型观念的比较等。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在未来的美术鉴赏中加以运用,等于教会了一种鉴赏的方法。
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但鉴赏力是一种非经教育而不能具备的特殊能力,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通过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鉴赏课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评论老师,有些老师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却教不好学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怎样将自己所知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我一直在探求。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一、任何教学,都要将完整统一的知识分解成不同的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框架中向学生加以传授,美术鉴赏教学也不例外。比如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教学,“具有不同文化意识、美学观念和审美风貌的中西艺术,当作用于欣赏者时,便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应。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既能与东方画家的审美意念共鸣,又能理解西方画家的情感与艺术语汇,以此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
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呢?又如何比较呢?教材中也给了一些提示,如同样以精美绝伦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贵族妇女生活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和《蒙娜丽莎》。首先从表现内容上找出差异,前者于公元八世纪出自中国盛唐宫廷画家周昉之手,后者则为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晚年的不朽之作。两者作品产生年代虽有先后之分,但都产生于太平盛世,画家都以严谨的写实画风表现了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端庄与安详。只是前者内涵着闲适与自得的心态,后者则表现得优雅而神秘。其次要主要引导学生花精力对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进行探究。《簪花仕女图》是典型的中国画长卷,在高46厘米,宽180厘米的画面中,展示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情节段落,刻画的六位妇女或呼应、或独立、或聚、或散;散点结构的画面没有背景衬托,只画了两条狗、一只白鹤、一棵花树,作为点缀,并以此建立人物间的情节关联和画面结构。《蒙娜丽莎》则是典型的西方油画肖像,在高77厘米,宽53厘米的画幅中,截取主人公胸像,集中全力于人物面部那“神秘的微笑”以及那双富有青春气息的手的刻画。画面背景也是西方式的一丝不苟,明暗光影、空气远近,表现性的环境衬托,在再现的可视可感上,体现了典型的西方审美追求。常言到不比不知道,对于东西方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这下就了然了。所谓鉴赏我认为一定要有别于以前的欣赏教学模式,在感受,体验与识别方面狠下工夫,给学生提供多看和多比较的机会和正确的引导。
二、追根求源,亲身体验是中学生鉴赏美术知识的捷径。也使美术鉴赏教学由静态转向动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很肤浅,知道画家画了些什么,但不了解画家是如何画出的,只是看热闹,看不出门道来,对于艺术品的鉴赏仍然是个睁眼瞎。因此我在教学中先确定美术教学的脉络,把课程分为鉴赏、绘画两部分,赏、技同步推进,分阶段交叉授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画的鉴赏教学、书法艺术上更为可行,因为中国画的技法程式在创作中占有突出地位,无论花鸟、人物、山水,工笔还是写意所需的工具材料简单,教学内容亦可从临摹古画进行,从继承古人的“笔墨规矩”入手,体悟“古人之神妙”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千讲不如一练,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美术教学改变知识讲授过多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还是相当欢迎的。西方绘画油画技法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太可能,但可通过素描临摹和写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民间美术可选择剪纸这些简单易行的种类在教学中实施,总之,只要我们大胆去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法总会找到。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我校高中部都配有多媒体教室,这使的上美术课时可图、文、声、并茂,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但这需要老师课前作更多的准备,我和我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一起,把美术知识分类做成了教学课件,虽然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现在上课只要课前做一些小的调整和补充,就可以了。多媒体教学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有些教材内容可适当加入视频,探索栏目出的《千年书法》等与美术有关的电视节目等.都可通过剪辑加入课件.使学生产生兴趣,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四、宿州是书画之乡,有很多书画名家,且有书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教学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我校的艺术展室有很多宿州书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学生历届书画展、艺术节的作品,新生入学我们带领他们参观,并对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此外,宿州展览馆不仅有很多名人字画,灵壁奇石,还有很多书画艺术展,带领学生去开阔眼界,拓宽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努力去挖掘在我们身边可利用的美术资源吧!
五、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节课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要么如痴如醉,要么昏昏欲睡,下课以后,结果都是啥也不会,(美术课又不考试,我们干吗费脑子记呀,主科还记不完呢!----学生如是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教出一大群忠实懒惰的听众,却无法使孩子们成为有艺术头脑,能独立进行艺术思维的人。因此我认为老师可以“懒”一些,深圳中学的房尚昆老师的作法值得借鉴,给学生一些课题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集体备课,最后每组推选一位学生来上课,老师呢,当学生当助教都可以,让学生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体验鉴赏文本,收集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带来的成功与满足,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自主学习,先行学习,合作学习应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教无定法,一个教师如果每次上课都是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那只能说明你是个确实懒惰的教师,学生一定会对你产生审美疲劳,好的教师,应当总是能给学生惊喜,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的快乐,那么每一课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老师就要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调查报告人:黄 家 涛
2012 年 05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