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新文化运动馆感想
参观新文化运动馆感想
做为一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入党积极分子,我怀着虔诚的心,拜谒了“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北大红楼。
红楼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917年任北大校长后不久就搬进红楼办公。于1918年1月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为北大图书馆主任兼经济系教授。鲁迅先生此时也在北大任国文系教授。陈独秀在1916年时也是该校的教授。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办公室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了避开审查,他们用“马尔克斯”这个名字代替马克思,愚蠢的政府当局将其和研究人口的马尔萨斯相混淆,也就不干涉了。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取名为“共产党小组”。北大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
纪念馆一楼东侧有《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的专题陈列。其中一个展室整整一面墙壁都以《新青年》为主题。面对巨大的杂志造型,放大的铅字文本,陈独秀当年的激情呐喊依旧隐约可闻:“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27年7月,陈独秀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离开了中共中央领导岗位;1929年11月,又因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而被开除党籍。但是,人们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陈独秀的肇始之功。通过对这位新文化运动先锋生平事迹的了解,感受当年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然后同学们又参观了复原之后的北大阅览室和北大教室,感受了当年古朴简陋的设施,想到当年的青年就是在这里进行学习的,大家都心驰神往。
新文化是这些主张的颠覆者,这不仅因为它攻击儒家制度的价值,而且也因为它的辩护者竭力证明着新文化的知识和社会作用。他们并不是第一次赞成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如我们所知,这个荣誉要归于梁启超、严复和早期革命宣传家。但是,新文化知识分子第一次确证了在思想和行为上个人主义风格的极端重要性,这种风格是一个人有道德良知的表现。他们绝非对社会漠不关心。但是,如我们提到的,他们倾向于按照社会的文化个性而不是政治共性来界定社会,他们推崇个人独立于团体、知识分子独立于国家这样一种思想和性格品质。他们痛斥中国传统社会的奴性态度,在他们看来,这种奴性在把儒生束缚于行使和幻想帝国权力的依赖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以前在课本上学习新文化运动,虽然也很有感触,但是也没有这次参观的触动大,通过重温新文化运动的整个过程,更加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尽管今昔时代差距已经很大了,但是我想,创新的思想和爱国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永恒的。
护理部党支部-侯婷
2016-8-8
第二篇:参观交通运输设备馆感想
参观运输设备馆感想
交通运输设备算是我们学的第一门专业课,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我,所有的一切都非常新鲜。在课堂上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铁路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去了设备馆进行直观的教学。虽然在课堂上老师把铁路运输设备的相关知识都说的非常清楚,但是在对实体和模型进行参观时,我还是感觉很不一样。书上的知识非常多,没有理清楚思路的话就很容易记混,但是通过老师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我觉得就记得非常牢固,而且思路也很清晰。比如上课的时候我对轨道主要组成部件这一部分的内容搞得不太清楚,特别是道岔部分,辙叉及护轨的具体位置完全不懂,第一次参观时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轨道主要组成部件,通过直观的教学,我很容易就明白了那些部件具体哪个对应哪个。而且经过老师的讲解,对于道岔号数、辙叉角、曲线半径之间的关系也记得特别清楚。大沙盘也是参观设备馆不得不提的,第一次参观时就对它很感兴趣。据了解,这个是全国铁路系统最大的反应铁路运输设备全貌的铁路运输综合仿真系统模型,设有铁路现场最基本的编组站、客运站、会让站、越行站、区段站五种车站,并按现场实际设有不同的路基、桥梁、隧道、涵洞、单线、双线自动闭塞、调车驼峰等各种设备。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郑州北编组站,它是亚洲第二大的编组站,编组站的主要作业是大量办理列车的解体和编组,驼峰是编组站的主要特征,它是利用车辆的重力和驼峰的坡度所产生的位能辅以机车
推力来解体列车的一种调车设备,是编组站解体车列的一种主要方法。在进行驼峰调车作业时,先由调车机将车列推向驼峰,当最前面的车组(或车辆)接近峰顶时,提开车钩,这时就可以利用车辆自身的重力,顺坡自动溜放到编组场的预定线路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调车作业的效率。我发现驼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陡,应该是处于安全的考虑,防止溜放时速度太快而发生安全事故。
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铁路闭塞设备的发展。记得老师跟我们讲路签机是拿来干什么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样效率多差啊,而且也很有可能发生递送上的人为错误。现在就好很多了,自动闭塞不仅大大提高了区间的通过能力,在保证行车安全方面也很具有优越性。从采用电器路签闭塞到半自动闭塞,再到自动闭塞,说明我国经济和科技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剪影。从1909年第一个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再到今日的和谐号动车组,中国铁路经历了风风雨雨,谱写了百十年来的波澜壮阔与荣耀辉煌。希望我们这一代人也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再续铁路辉煌!
第三篇:参观航空馆感想-火发
参观航空馆感想
赵石磊
12151133 在火箭发动机课的课外实践环节中,我们有幸参观了北航航空馆。身为一名北航学子,对于航空馆应该是很熟悉的,我本人在此次参观之前已经先后四次参观过航空馆了,但此次参观还是令我收获颇多。
前几次参观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的,但这次不一样,学习了火箭发动机的知识后,自身有了更深的知识储备,在参观的过程中也就有意识的关注专业方面的知识,尤其对于航空馆里陈列的各种型号的发动机有了很大的兴趣,在那里驻足了很长时间,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结合航空馆中陈列的发动机,生动形象的给我们讲解了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令我们受益匪浅。
在航天展区,一个细长的探空火箭引人注目,原来它是上世纪60年代北航师生合力研制的探空火箭,是新中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承载着北航的荣誉,仿佛看到了当年北航师生们废寝忘食努力攻关终于把火箭送上天的情景,身为北航学子,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代代传承,让北航精神闪耀在中华崛起路上。
展区中关于载人航天的内容同样引人注目。仿真的神舟七号出舱航天服,空间站的模型,介绍空间站一天的短片,让我们对载人航天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针对现在人们经常议论的航天的必要性,我想说,航天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是不可能搞这么大的工程的,但也并不是所谓的太空竞赛。航天是尖端科技的集中体现,同时航天会带动国内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虽然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但从长远的角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导弹的不断开发和研究,也使中国人能够真正的站起来,不惧怕外国的侵略。走出航空航天博物馆,我不单单是领略到了中国航天的成就,同时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分,努力学习,投身国防,报效祖国。
第四篇:天津城市规划馆参观感想
天津城市规划馆参观感想
乘车穿过美丽的意式风情街,我们来到了宏伟大气的天津城市规划馆。漫步于光影变幻之中、林立模型之间,我深深地被城市规划馆的设计所吸引,更被天津辉煌繁荣的历史、科学发展的今天所折服!
规划馆里,给我最强视觉震撼的,当属天津城整体模型和天津古代城市模型了。
在规划馆一楼,看到一片面积很大的天津城整体模型还不觉得什么,可到了二楼,从平台上俯瞰下去,视觉上的冲击力才真正的震撼了我。我不仅能看到蜿蜒曲折的海河、横跨海河的天津之眼,还能看到几乎每一条道路,每一栋建筑,甚至连草坪上的灌木、灌木旁边的凉亭也能清清楚楚的看到。导游介绍到,从这里俯瞰下去的视觉效果,相当于在5000米高空俯视整个天津城区。我不禁为这如此精细、如此精美的模型暗自惊叹,为制作这个模型的人们的那种全局观念和大格局暗自叫好。
天津古代城市模型同样制作精巧、生动逼真。每当导游讲到一个地方时,模型上代表那个地方的区域就会变亮,大屏幕上同时播放关于这个区域的历史纪录片。我觉得这是这个模型最有特色的地方。这种实物模型的变亮与视频资料的讲解相结合的展览方式,必定会令每一位到场参观的人记忆深刻。
规划馆的精美设计深深触动了我。是啊,城市规划师之所以能够如此描绘一个城市的宏伟蓝图,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大格局,是因为他们看得远。那么,我们呢?我们不是城市规划师,我们也不需要去描绘城市的发展前景,可我们都是自己的人生规划师。想让我们的人生精彩震撼吗?那么,我们就需要有大格局、高站位来描绘我们的人生蓝图。
在这里,我也领略到了历史上天津的辉煌与繁荣。当年,天津只不过是个渡口,可正是渡口,成就了日后天津的繁荣。宋朝时,金国把三岔河口作为具有军事性质的渡口,因为它连接南北两条河流,与海河汇合,东流入海,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明朝时,明成祖朱棣在南下途中经过三岔河口,遂起名为“天津”(意为天子的渡口)。后来,朱棣就开始在这里修建卫城,商业逐步发展,天津城逐步走向繁荣。视频中还讲了三岔河口辉煌的过去,包括各种禅院的修建,以及李叔同等等许多历史名人。
通过参观天津历史展览区,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我初步了解了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我觉得因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因为这是一个区域、一方人民前进的不竭动力。美国永远赶不上我们的,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自信,因为我们有辉煌灿烂的过去,因为我们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
在规划馆中,我还看到了滨海新区的规划模型和介绍视频。滨海新区东接渤海,西连亚欧大陆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三极。滨海新区要建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看着模型中林立的高楼,交错的立交桥,气派的码头,我相信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党中央国务院还要求,滨海新区要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建成经济发达的生态怡居型城市。看着视频中像帝国时代一样的滨海新区,我心中也憧憬了许多。是啊,滨海新区的发展,必然会带动许多新兴企业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天津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机遇。常说要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就是一次不错的机会。能不能够把握住,全靠个人自己。
天津规划馆之行,我收获了不少,感想颇多。作为天津的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有大格局,高站位,学我文化,把握机遇,心怀天下,为祖国发展献力!
第五篇:保路运动馆参观感想
保路运动博物馆参观感想
在人民公园站走出地铁口后,往右一瞥,秋日的成都并不萧瑟,太阳艳丽不燥热,秋风清爽,绿草盈盈,芦苇飘荡,其后保路运动纪念碑高高耸起,碑上字体沧桑而遒劲,仿佛一撇一捺的笔锋折射出了当年的暴风骤雨,这辽阔而静谧的景色成了它最好的陪衬,又将保路运动那随时间沉积已久的悲壮轻轻带出,使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收回思绪,慢慢前往保路运动纪念馆。
纪念馆藏在高大青葱银杏树走廊深处,又名银杏阁,悄悄走进有点昏暗懂得大门,一副历史宏图展现在我面前:甲午战争之后,国人与清政府都意识到了修筑铁路的意义,随后,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便掀起了建设铁路的高潮。川汉铁路由川汉铁路公司于1904年修建,在修建短短7年后边发生了著名的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强收川汉,粤汉铁路为国有,并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总额为六百万英镑,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权。自办的川汉铁路被强受卖给外国,清政府剥夺民款,卖国的意图透露无遗。于是蒲殿俊、罗纶、邓孝可、张澜等保路斗争的领导人创立《商榷书》,表明川人抗争的决心,时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于1911年9月7日上午用诡计将其诱捕,群众得知消息后,潮水般地涌进督署请愿,赵尔丰早就发出“拥挤上院,格杀勿论”的指令。他一面指使警务公所提调路广钟在督署附近联升巷放火烧房子,意在制造诬陷群众暴动的口实;一面命令卫队向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打死32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成都血案发生的第二天,各地同志军便纷纷揭竿而起,猛扑成都。保路风潮遂由同志会的文明争路演变成全川同志军的武装大起义。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加快清政府的覆灭。游览了两楼展馆,似乎已走过百年春秋。前人为我们铺下了一条多么伟大而悲壮的道路。
我想谈谈赵尔丰,后人对于赵尔丰的评价差异比较大,因为其在镇压保路运动中,手段残忍。然而在赵尔丰经营川边藏的数年里,“所收边地(指改土归流),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设治者三十余区,而西康建省之规模粗具”,为1928年西康的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赵尔丰对推动川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贡献,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在政治上,废除土司制度,改设流官管理;在宗教方面,抑制寺庙势力的恶性膨胀;在经济上,禁止土司、头人、寺庙放高利贷,严禁炒作买卖土地,废除土司、头人、寺庙的经济特权,废除无偿劳役和各种杂派,鼓励垦荒,兴厂开矿,改善交通,发展邮政,统一度量衡;在教育方面,发展官学,打破了寺庙对于文化教育的垄断。说到底还是被迫服从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人员的命令,他尚武,手段粗鄙,这件事便掩盖了他以往的所有功绩,又也许保路运动中他只是一枚棋子,上面是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下面是谋划革命的人民群众,这个手段强硬的,能力较强的四川总督便被时代的风浪吞没了,事实确实如此,1911年12月22日凌晨,赵尔丰,在成都皇城坝当众被处决,死于兵变,死于大革命风暴的前夕,淹没于时代变迁风浪中,也许是生不逢时吧。
回到学校,我迫不及待将一腔热血书写下来,那汹涌的爱过热情,那澎湃的辛亥革命,让我不能忘记,回望过去时,更要走好脚下的路,创造一个更明朗的未来。
宋嘉源
车辆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