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佛教协会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工作总结
慈悲喜舍 弘法利生 服务社会
——XX市佛教协会公益慈善事业总结
XX市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山区农业市,总人口147万人,有佛教信徒5万多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4%。有佛教协会一个,已登记的开放场所10个。XX市佛教协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XX市委统战部、民宗局的领导和省、曲靖市佛协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方针政策,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为载体,以争创“和谐宗教寺观教堂”为目标,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和财务规范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全市信众,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维护宗教和谐与社会稳定,热心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2007年以来共捐款捐物折资约合42万元,组织发动各类公益活动1000余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褒扬,现将五年来佛协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僧伽组织,强化宣传引导
如法如律的僧团队伍,是佛陀现世精神的具体代表,是开展佛教一切事业的基础。为健全僧伽组织,协会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目前为止全市共有比丘、比丘尼19人,基本满足每个开放场所日常管理和佛事活动的需要。在市委统战部和民宗局的领导下,通过公开推选,协会成立了一正四副 理事的领导班子,把全市开放场所纳入了正常管理的轨道。协会在健全僧团组织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了正信正行的居士和信众队伍,通过工作会议、学习培训、佛教节庆、佛事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人间佛教”精神,并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号召,以大乘菩萨行来弘法利生,更以“众生病则我病”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来回报服务社会。通过宣传学习,依教奉行、广行布施成为僧团、居士和广大信众的信念和共识,形成XX市佛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力量。
二、严格财务制度,规范善款管理
寺庙财产来自檀越的信施,是发展佛教事业、弘法利生的物质基础,而实现人、财、物的规范化管理则是正常开展各项公益慈善事业的前提。XX市佛教协会的善款来源主要有:各开放寺庙管理费、功德款、社会人士及佛教徒的临时捐款、佛事收入、门票收入等,管好、用好每一分善款,确保佛教界清净庄严、廉洁节俭的形象,是对十方信众善心的回报,也是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严格各项财务制度,一是在市民宗局的指导下,协会认真落实《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重大资金使用、日常报账业务的相关规定,超0.5万须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超1万需民宗局审批、超10万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审签。二是克服经费不足、人员缺乏的困难,定期举行培训班学习,并派员到各寺庙收集资料、指导工作,对各开放寺庙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帮助,改变了部分寺庙财务管理混乱、矛盾重重的局面。三是聘请了专门的会计、出纳,实现财务工作的现代化、标准化;四是对每笔捐款都召开常务理事会议讨论后再做决定,确保每一笔善款的用途都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四是认真推行财务公开,在年度工作会上对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详实的公布,便于主管部门和协会工作人员监督。
三、力行慈悲济世,服务社会众生
“文化、教育和慈善”这三大公益事业被称为佛教的救命环。因此,佛教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感染与动员更多的善心人士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之中,既是回报社会、服务众生的价值实现,也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表现之一。XX市佛教协会热心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佛教界的慈悲济世的襟怀与风貌,赢得良好的声誉和口碑。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举国哀恸,协会号召信徒捐款35548元,为灾区送上一份爱心。近三年,云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连年干旱,协会先后组织四次捐款,向我市羊场镇和热水镇关营村、乐丰乡团结村、倘塘镇松林民族村、来宾龙洞等地捐款51800元,为各族群众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尽绵薄之力。2007年为西泽乡修桥捐资40000元,2009年10月为龙潭新启完小教学楼维修捐资5000元,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协会及时捐款3000元并组织祈福法会,为受灾群众祈福。2011年为倘塘镇松林民族村修路捐资5000元。
四、关注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建设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冲击着清净庄严的佛堂寺院,使寺院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出世与入世相结合,做到与外界的良性互动是每一个佛教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XX市佛教协会成立以来,就以参与社会建设为已任,助力XX发展。东山风景区是全市人民群众健身娱乐和休闲旅游的重要基地,是XX市的形象窗口。为了给人们带来一片安详和幸福,协会在绿化上下功夫,多次组织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美化景区。为加强环境保护与护林防火工作,协会号召居士信众自觉参与环保,多次组织志愿者捡垃圾、开展防火宣传等。为了让西片区的老人有休闲健身的场所,佛协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福祉。多次参与西山双塔规划建设,并向马家山老年活动中心捐款10000元。为推广国学传统文化,向XX市楹联协会赞助工作经费6000元、向宛水街道老年书法协会捐款3000元。2011年为XX市政协文化民族活动组提供工作经费15000元。协会配合西泽乡打造三台洞风景区,多次到现场参与规划,并捐资24万帮助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协会还在市委统战部和民宗局的领导下,多次举行禁毒防艾和反邪教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强化自身建设,提升佛协形象
XX市佛教协会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确保佛教界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宣传学习,每季度组织僧团、居士、场所管理人员以会代训的方式学习,重点围绕《宗教事务条例》等政策法律法规开展宣传学习。二是加强道风建设,坚定信念、正信正行。在市民宗局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工作,树立良好的僧众形象。三是树立大局意识,维护佛教内部团结。首先佛协班子成员从大局出发,多反省自己、多做自我批评、多沟通交流,共同维护佛教界和谐稳定的局面。四是进一步弘扬佛教优秀文化,打造XX东山佛教文化名片。近几年,协会多方筹措资金500余万远修葺东山松鹤寺、“**洞”、“大士阁”和西泽三台洞等景区景点,投资2000万重建东山寺万佛殿,目前主体工程已封顶,为XX市委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健康、快乐”城市作贡献。
五年来,XX市佛教协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教化信众、造福一方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下一步,协会将以贯彻国宗发„2012‟6号文件《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精神为契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弘扬佛教优良传统,结合XX实际,发挥佛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市佛教为公益慈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XX市佛教协会 2012年6月25日
第二篇:浅谈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法律法规现状
浅谈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法律法规现状
摘要:近几年,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升温,但由于公益慈善事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我国慈善立法滞后已经制约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正确处理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 促进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关键词:慈善事业;法律制度;慈善组织;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不断加强,公益慈善一词在我国不断升温,特别是在5·12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受灾严重之后,社会各界的慈善捐赠不断增多,各种不同类型的慈善组织也不断涌现,慈善这一观念也开始在大众群体中得到普及。但是,伴随着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违反社会公益道德的事件,例如明星“诈捐门”以及吵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这些事件出现以后,公众对慈善捐赠和相关公益事业的热忱度骤然下降,慈善事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质疑。当遇到这些慈善事业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我国对其的应对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而慈善事业的继续发展非常需要法律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尤其是我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初级的起步阶段,虽然慈善的立法工作早已提上了国务院的工作日程,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慈善法来对慈善事业进行规范,在法制范围内对慈善事业各方面进行规制的主要是一些零散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法律体系。
“慈”本意是爱,正所谓“慈为爱之深也”;“善”本意是吉祥、美好,后来演化成亲善、友爱。对于“慈善”在我国学术界还没有确切的法律定义,中华慈善总会的创始人崔乃夫曾经对慈善下定义: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慈善乃是怀有人类最基础的关怀之情,不图私利的对他人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怀。而慈善事业通常是指社会公众建立在自愿基础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爱心救助行为,它通过第三方——以慈善机构为代表的社会中坚力量,根据特定的弱势群体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它是在传统分配制度基础上再进行的一次分配,即所谓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基于市场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基于税收和财政的分配;慈善事业则是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把财富从高度集中流向高度稀缺,从富裕流向贫穷,是对财富的再一次平衡。如果说第二次分配是第一次分配的补充,即政府弥补市场之不足,那么第三次分配则是第二次分配的补充,即民间捐赠弥补政府之不足。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化的公益事业,能够解决许多政府难以顾及的问题,对社会困难群体和边缘群体给予慈善援助,无疑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然而,慈善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需有法律的促进和保障,而我国现行法律并不完善,因而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相关法规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法律。我国最基本的与慈善相关的法律,以1999年制定的《公益事业捐赠法》及1993年制定的《红十字会法》为代表。前者主要是对作为慈善机构的代表之一,红十字会组织、标识、经费财产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在第十一条明确了红十字会这一慈善机构的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后者主要是对慈善机构筹集的资金进行法律规定,主要涉及捐赠人和慈善组织这一对法律关系主体,规定了捐赠和受赠、捐赠财产管理和使用及法律责任,目的是为了促进与鼓励捐赠行为,保护捐赠资金的正常运转。此外,还有一些法律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慈善事业的条文,但是有些条款的规定与公益事业等捐助主体有关,例如《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对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资格,做了具体的规定。
第二,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办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了基金会的登记管理办法以及基金会如何运作,如何募集、使用资金;在《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对社会团体及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作了规定,但是总体上看,在行政法规层次上,这些规定主要是原则性规范。
第三,部门法规。这类法规,主要针对各部门特殊情形而制定的与各部门、各地方相适应的慈善法规。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行政机构都制定了相关的慈善法规。例如国务院职能部门颁布的许多部门规章,这些规章主要是针对各个不同的慈善事业主体的捐赠行为,以及在捐赠物品的运送过程中涉及的税收作了规定,民政部颁布的《社会福利性募捐义演管理暂行办法》、《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发布的《扶灾、慈善性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等等。
第四,地方性法规。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地方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相应的制定了不同的地方法规,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实施办法,例如《江苏省实施(红十字会)办法》、《江苏省华侨捐赠条例》;《上海市红十字条例》、《上海市华侨捐赠条例》;《广东省基金会管理条例》、《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等等。
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对规范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有关慈善事业的法律制度仍滞后于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在现实中慈善事业法律法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差。这已成为制约慈善事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慈善法律体系不完善,不足以规范和保障慈善事业的发展
近几年出现的问题表明,我国的慈善事业出现问题时无法对其作出及时的应对和处理,有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综观上述的一些法律法规可以发现,我国现行的慈善立法层次都比较低,还没有制定出用于鼓励和规范慈善事业运行和发展的综合性、完整性、系统性的《慈善法》等基本法律。另外,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性、特定性的专门规范慈善组织的法律法规,包括对慈善组织的性质定位、慈善事业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及机构的活动领域等方面, 都缺乏完善、系统的法规规范。而地方性法规一方面它的效力层级太低,另一方面地域性特点突出,不适于普及。因此他们也难于对整个慈善事业和所涉及的社会关系进行全面的调整,制约了慈善行业社会环境的整体改善。总之, 我国非常缺乏慈善事业的基本法律, 慈善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和救助项目都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慈善活动难以规范和统一。
(二)法律对慈善组织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完善,慈善组织准入标准过高 以1994 年4 月中华慈善总会合法成立为标志,中国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可以分为三类组织:一是专门的慈善机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中华慈善总会以及省级、县级、乡级的多级别的慈善会。二是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如从事人道主义求助事业的红十字会。三是其他参与慈善活动的非营利性公益社会团体,包括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4 年3 月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88 年3 月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1989 年3 月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1994 年12 月成立),以及一些宗教团体和工会妇联组织等。在这三类组织中有关的立法却不多,而作为目前高层级的法律《红十字会法》和《公益事业捐赠法》仅仅涉及了一部分参与主体,对于专门的慈善机构的法律主体地位并没有作规定。虽然《公益事业捐赠法》涉及到慈善组织,但并未对其下定义,也没有给予独立法人的法律地位,甚至在设立基金会时,还需要出具业务主管单位的规定,这就说明慈善组织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在管理基金的运作必然会受制于主管单位,不能完全自主的分配基金,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壮大。只有《红十字会法》对于中国红十字会这种特殊的慈善组织给予了社会团体法人的法律地位。
另外《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对基金会这一慈善组织形式做了详尽的规范,包括对其进行定义和规定基金会的准入标准等。但是从他对基金会这一慈善组织的规定来看,不难发现我国现在的慈善基金会的准入门槛太高,并且本身的性质难以定位。《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八条是对慈善基金会的准入标准进行规定:全国性公墓基金会的全是基金不低于800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非公墓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原始基金必须到账货币基金。从这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慈善基金会的准入要求是很高的,注册所需的资金数目太大且需必须到账的货币基金,这就使得很多有着慈善热情的组织和个人没有能力来注册基金会,也就使进行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减小。
(三)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慈善捐助实际减免率过低, 执行标准不一, 影响了企业和民众捐赠的积极性
根据我国现行新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在利润总额12% 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说明我国政府在税收方面加大了对发展慈善事业的支持, 利于企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公益事业,实现多捐少扣,但是在目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尚处于初级阶段、慈善捐赠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形下, 12% 的捐赠免税比例所体现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高。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财政部下文确定了几个公益组织接受企业捐款,捐款企业可以享受免税政策,这个政策仍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不是所有的公益团体都可以享受这一政策。并且目前给予慈善机构捐赠全额免税的,仅限于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等五家慈善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多数中小慈善机构和公众的捐助热情。另外,在个人捐赠方面,法律有明文规定,个人在进行捐款后,可以申请对于捐款金额部分免除或者退回个人所得税,这一点往往被广大群众所忽略。而且,很多人捐款之后没有申请免税, 除了有不了解税法的原因之外, 也有因申请免税手续繁琐而放弃的,申请退税和免税的手续过于繁杂,在某种程度也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四)政府管理和监督慈善组织的机制存在问题, 影响了善款的募集和使用效果 现有法律法规在规范慈善组织行为的的基础上, 对于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方面有很多缺陷, 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发展, 限制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政府在慈善组织的管理方面制约过多, 抑制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 所有慈善机构都必须有上级主管单位, 而主管单位必须是政府及其授权的组织。主管单位拥有干涉慈善机构的权利, 其中包括负责人的推荐和任免, 大型的慈善机构理事会通常由官员或者退休官员主导。这种格局导致了慈善组织具有了“准政府”的性质。使有些慈善组织形同虚设或成“二政府”,削弱了慈善组织的自治性。很多的民间组织由于找不到业务主管部门, 不得不采用企业注册登记的办法, 使这些非营利性的组织得像营利性企业一样纳同样的税, 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发展。
第二, 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督不力, 慈善组织在募集善款和使用善款方面出现随意性, 造成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和募集善款有限, 影响了慈善组织社会救助责任的实现。我国筹集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拨款,严重依赖由政府组织的以社会动员式的集中募捐活动,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公众传播消息。这种模式是以公众基于对政府组织的信任为基础,而一些基金会的从业人员在缺乏必要的监督时,没有将钱真正用于慈善事业,由此造成违规使用善款、最终救助效果不明显、慈善组织公信力弱、募集善款有限等后果也就不奇怪了。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完善我国慈善事业法律制度的立法对策:
(一)提高慈善立法的层级, 制定系统规范的慈善事业基本法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 根本的原因不在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和慈善资源的不足, 而在于法制的欠完备影响了慈善机构的发育与成长。要营造真正有利于全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环境,就要尽快制定全国性的慈善基本法。这部慈善事业基本法应当把整个社会的慈善行为都囊括在内, 但又不缺少其系统性、指导性、纲领性。因此, 为了使慈善事业进一步社会化、专业化, 此法的基本内容除了规定其基本任务和原则以外,还应当包括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慈善工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慈善组织的进入和活动制度、促进单位,企业和个人参与捐助的积极性、增设制定解决慈善纠纷和犯罪的规定等等
(二)明确慈善主体的法律地位,给予慈善机构以独立法人地位。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赠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事业。我国慈善事业基本法调整的对象应为独立的民间慈善组织,因此应取消慈善机构的登记注册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单位的规定,对慈善机构的性质、使命、运作和管理模式应作出明确规定。
(三)进一步提高慈善捐助税前免税率,确立完善慈善捐赠激励机制
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扩大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慈善公益组织的数量,使更多的慈善组织,享受捐赠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的优惠待遇,提升企业慈善捐赠免税率。在个人捐赠方面,修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减免规定,重新规定一个比值,如果个人应缴纳的所得额低于这个比值,则在应缴纳税收总额中扣除已捐赠的金额;如果个人所应缴纳的所得额超过这个比值,则在个人应缴纳的所得额中扣除这个比值的金额,实现越多捐款越少收税,另外,还应简化免退税申请的程序,提高个人慈善捐赠的积极性。并立法设定多种渠道、方式来激励和奖励为慈善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奖励方式有物质上的, 也可有精神、名誉上的, 奖励机制必须制度化、规范化。表彰和鼓励个人和机构的善举, 发挥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模范表率作用。2011年7月1日起,全新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我国的捐赠开始逐渐步入规范的操作流程。
另外,学习美国,鼓励富人开办基金会,将基金用于贫困群体、教育和文化事业,对于受助群体赋予一种法律义务,即在他们将来有能力偿还受助金额时,即时偿还,同时使他们树立一种慈善捐助意识,以便帮助社会上的其他弱势群体。把富人的捐赠行为看作对社会的贡献,在评价企业的实力时,引入社会贡献率的概念,作为评价企业的潜在和内在价值的一个因素,以此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
(四)正确处理好政府与慈善机构之间的关系
慈善机构不能是政府的附属物, 慈善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应由法律规定。“政府的角色就应该是一个支持者、扶持者、监督者, 而不是领导者、管理者, 应该是伙伴关系, 是互利互助的关系。”因此在立法时要明确限定政府的权力,例如取消基金会的成立需要出具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定。政府应转换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逐渐淡出捐助的主体市场,而主要担负起监督、检查、评估等职能,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让慈善机构合法提取运行成本, 使社会参与慈善的法律环境得到改善;要建立全国性慈善信息统计制度, 对慈善捐赠进行确认、登记、分类、汇总, 这是衡量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规范慈善事业发展所必须的。
在经历了郭美美事件对我国慈善事业领域的大震荡之后,完善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显得愈发重要,加快慈善事业的立法, 在我国不仅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 而且具有紧迫性,希望我国能尽快出台一部完整,综合,全面的公益事业基本法,来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 1]赵倩.论我国现有慈善法律制度的几大缺陷[ J].法制与社会,2007(10)[ 5]张娅茜.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制进路与优化[ J].求索, 2010(3)[5]王云斌.建构慈善事业法律体系[J].社会福利,2010,(6).孙高辉.浅论中国慈善事业法律制度的缺陷和对策,法学研究,2011 陈发云.真的需要你,但是不容易——中国慈善业法制环境探.中国律师.2005.12期.
[ 1] 李培林.慈善事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1).[ 5] 吴兴国.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之立法选择[ J].中国民政, 2005, 10.[ 6] 李慎波.慈善立法: 中国慈善事业的现实路径[ N].法制早报, 2005-07-17.[ 7] 钱飞鸣.慈善事业需要制度培育[ N].深圳商报, 2006-07-13.[ 9] 孙萍, 吕志娟.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J].中州学刊, 2006,(2)[ 10] 葛道顺.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5,(1)
第三篇:佛教协会倡议书
篇一:成立协会倡议书 成立协会倡议书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影响下,我国正大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一路一带”战略方针的实施,为海外企业更好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特别是总书记访问印尼时提出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造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双方贸易额到202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中印两国关系上升到战略伙伴关系。为更好地服务在印尼廖内群岛华人中资企业和机构,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我们倡议成立“印尼廖内群岛中资企业协会”。
本协会是由中国驻印尼梅兰总领事馆管辖范围内的中资机构企业和机构发起并在印尼巴淡岛成立,代表中资企业利益,维护中资企业权益,协调中资企业关系,以促进中印两国经济贸易、投资合作为宗旨,增进两国工商业界的了解和沟通,扩大经贸合作和相互投资的机会。针对印尼的社会状况以及历史的事件,保护协会会员单位的合法利益及人生安全。
在印尼创业图强的商界盟友们,让我们一起扬起智慧的风帆,历经事业的旅程,在异国他乡共同拥有一个遮风避雨,温馨甜蜜的家园——印尼廖内群岛中资企业协会。
为此,我们郑重地向在廖内群岛发展创业的中华儿女们发出邀请,提出倡议:我们在外工商界人士、白领精英携起手来,在这个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异国土地上共创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园——印尼廖内群岛中资企业协会。奋斗创业你我一起才有味道,人生路上有你们何其荣耀,困难挑战团结最最重要,异国他乡协会就是依靠,让我们走到一起共同前进吧!
印尼廖内群岛中资企业协会诚邀您的参加!
地址: 电话: 传真: 联系人:邮箱:电话:篇二:xx协会组建倡议书 家电协会组建倡议书 各位同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市各行各业纷纷组织了协会,在提供政策咨询、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市从事家用电器与通信行业的企业与个人众多,确是本市经济贸易、通信建设方面的庞大队伍,但我们这个行业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为了提高本行业企业、个人的地位和更好地发展,我们倡议:成立瑞安市家电(通信)行业协会,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下:
一、建立协会是政府的倡导。国务院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适宜于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能委托或转移给行业协会,开展行业管理与服务。
二、行业协会是企业联系政府的纽带与桥梁,代表企业与政府沟通,向政府反映诉求,把我们家电通信各企业的困难、问题、要求、建议以组织的名义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并容易引起重视。
三、宣传、落实政府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惠民政策。聘请有资历有能力的办事人员,推动会员企业顺利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业务,具体办理以上两项政策性业务的审核工作;并为宣传本行业、发展本行业开展工作,及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服务。
四、依靠会员企业大家共同制定行规行约、职业道德规范等,并监督遵守,共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共同协商、协调利益相关的事宜;对外部以协会名义直接干预或申请政府有关部门对协会外的违法经营、恶性竞争现象予以查处,维护会员企业(个人)合法经营和权益。
五、加强本行业与工商之间横向经济联系,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国内商品交易、经营的相关活动。
六、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调查预测,组织行业内外的信息交流,分析市场状况和趋势,为会员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推进企业开拓市场和业态更新。
七、与有关部门配合,采取多种形式为会员企业培训经营管理、商品质量检测和售后维修等方面人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与技术业务水平。
总之,本行业协会是既管理又服务的机构,赞同加入本行业协会的企业(个人),将享受协会及其办事机构的服务;游离在协会之外的企业或个人也要接受本行业协会的管理与约束。同仁们,成立本行业协会是上合天时下合人和的大事,联合就是力量,联合才能更好地发展。请你参加联合,共同组建xx市家电协会!浙江省佛教界开展“创建和谐寺院”活动 倡议书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和浙江省民宗委从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作用、促进宗教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科学发展的高度,向宗教界发出了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号召。中国佛教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指出:具体到我们佛教界就是开展“创建和谐寺院”活动。我会响应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浙江省民宗委、浙江省佛协的号召,根据浙江省佛教协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全市佛教界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寺院”活动,现就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向全市佛教界同仁提出如下倡议:
1、统一思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在统战部和宗教事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积极有序、深入扎实地推进“创建和谐寺院”活动。
2、健全组织。佛协和寺院组织成立“创建和谐寺院”活动领导班子,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创建活动的长期性、系统性,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3、明确目标。“创建和谐寺院”活动以爱国爱教为根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围绕“和谐”主题,注重教育,加强管理,务求实效。
4、爱国爱教。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实践“人间佛教”思想,从教义教规中深入挖掘和谐理念,以寺院和谐带动信众和谐,在引导信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推出新举措,作出新贡献。
5、知法守法。建立学习制度,深入宣传教育,使全体僧众和广大信众掌握了解党的宗教政策和政府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依法开展教务活动的自觉性。
6、团结稳定。积极实践佛教无我、和合、慈悲、圆融理念,做到管理组织内部团结融洽,僧团和合无诤,与信教群众关系和睦,增进人际关系和顺,促进社会和谐。
7、教风端正。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要求,以戒为师,严正道风,提高僧众素质,加强僧团建设,展示良好风貌。
8、活动规范。寺院各项活动文明健康,符合法律法规,符合科学发展思想,符合先进文化要求,符合教义教规,符合正信正行要求,对推动社会和谐产生积极效应。
10、安全整洁。寺院建筑设施安全、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措施到位;寺院坚持文明敬香,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清净庄严,有良好的佛教氛围。
11、服务社会。发扬大乘佛教入世利生精神,通过财布施与法布施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服务大众,造福人类。1
2、佛教文化。要在继承传统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创新、发扬光大;展示给社会各界并经社会实践的检验;佛教文化主题明确,体现佛教界清净庄严、戒律严明、深信因果;通过搭建佛教界与社会各界交流的文化平台,把佛教传统的、优秀的、创新的文化提供给社会,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创建和谐寺院”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佛教协会开幕词
开幕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时逢太平盛世,乾坤浩荡,文治光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佛陀正法法运昌隆,人间佛教如日中天。在这和平温馨的时代,在这庄严美好的地方,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来了奉节县佛教协会第一届全县代表会议的隆重开幕。本次会议是在奉节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具体指导下召开的,县领导对本次会议的召开非常关心和重视,它是我县佛教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里,我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会议的代表表示亲切的问候!向与会的来宾表示真诚的感谢!
奉节县佛教协会于今天正式成立了,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这是一种美善因缘的汇集。近年来,奉节县佛教界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宗教事务条例》,在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弘扬佛教优秀文化,引导信众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今后一个时期,能否将全县佛教工作开展得更好,本次大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次会议是我县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会议期间,我们将聆听县领导的重要讲话,听取审议《奉节县佛教协会筹备组工作报告》,讨论修改《奉节县佛教协会章程》,选举第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并就有关问题作出决议。参加本次会议的90名代表,是在全县十余万余名佛教信徒当中推选出来的,大家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一定要集中精力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为推动我县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献计出力。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在奉节县委统战部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的正确指导下,只要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听取、阅读、审议有关文件和各项议题,就一定能把这次大会开成民主、团结、务实和富有成果的会议。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身心康泰、六时吉祥。
第五篇:佛教协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山西省佛教协会在山西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帮助下,在全省各级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省佛教协会带领全省佛教四众弟子在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培养佛教僧才,促进寺院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促进佛教文化交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加强对外友好交往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认真组织学习,进一步提高爱国爱教思想觉悟
以来,在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的安排部署下,全省佛教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与社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山西省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全省佛教信众在贯彻执行党的大政方针、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
在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我省佛教界还积极参加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举办的《全国第五期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全国宗教界人士培训班》等各类学习活动。特别是11月14日至16日,由山西省委统战部、山西省宗教事务局举办的《全省佛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在五台山举行,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宗教局局长边根棠出席会议并讲话。边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全省佛教界代表人士培训,是时代的新要求,是佛教传承的需要,是佛教界进步的追求,是党和政府的期望,希望大家要有大视野、大志向、大作为、大觉悟,为山西佛教的换届工作统一思想、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和谐换届、换届和谐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次五台山培训班学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汇聚全省佛教界精英,并由省宗教局领导和佛学专家亲自授课,充分体现了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领导对这次培训班的重视和对全省佛教界代表人士政治素养、佛学素养、文化素养提升的殷切期望。
省宗教局卫望军副局长为学员们讲授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我国“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蓝图等内容,并就山西佛教继往开来、健康发展进行了专题讲座。卫局长在授课中就如何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识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形势,了解再造新山西的内涵;山西佛教要在原有基础上开拓进取,健康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指导。
一年来,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培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使大家在新时期、新阶段,以新的姿态、新的标准,创造性地投入本职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积极开展会务、教务活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佛教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了进一步促进地方佛教工作规范、有序、和谐、健康发展,1月18日至19日,忻州市佛教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忻州市顿村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忻州市佛教协会筹备工作报告,通过了忻州市佛教协会章程、会议决议和大会《倡议书》。选举产生了忻州市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59名理事、33名常务理事,选出了以昌善为会长,章样摩兰、如空、格桑热杰、常青、智音、能戒、妙音(女)、悲月、寂常、如
一、仁静、净住、常悲等13人为副会长,悲月为秘书长(兼)的第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9月14日,朔州市佛教协会成立,会议通过了筹备工作报告、《章程》、决议,选举产生了理事45名、常务理事25名,选出了以范贤为会长,妙显、慈斅、杨海叶、邵嘉喜为副会长,王润生为秘书长的第一届领导班子。忻州、朔州佛教协会的成立,不仅完善了两个市的佛教组织建设,凝聚了全市佛教界的力量,也标志着忻州市、朔州市佛教事业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迈入了规范、有序、和谐、健康发展的轨道。
由于全省各地佛教协会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当地佛教信众的佛教文化生活,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信教群众爱国爱教的热情,提高了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促进了佛教信众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一年来,全省各地佛教协会,在各级党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事务条例》、《山西省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精神。在发挥佛教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带领佛教徒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省佛教协会本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会长(扩大)会议,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若干次会务工作会议,及时传达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对会本部以及全省的会务、教务、法务、培训、传戒、开光、升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