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原则感想
对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了解
一、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概述
(一)辩论原则的概念:
辩论原则又称辩论主义,是能够反映当事人与法院在诉讼中作 用分担或者权限分配规律的一项原则。
(二)辩论原则的内容:
关于辩论原则的内容,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院的裁判的基础是当事人提出的事实,法院必须围绕当事人提出的事实进行裁判,对于当事人之间没有争议的事实,法院应当予以认可;另外,法院的不可以超出当事人提出的事实范围进行裁判;其次,证明事实的证据也由当事人提出;最后,司法独立居中审判。
(三)我国关于辩论原则的表述: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第12条是这样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这个条文被认为是我国进行民事案件辩论的法律依据,是对辩论原则的纲领性规定。这个条文规定得很模糊,我国法律理论界对上述原则的解释是:“我国民事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的问题,各自陈述其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论辩论原则改造的理论基础
(一)法治:
法治是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概念, 但是对我们最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是当代的法治观念。195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有关法治问题的国际法学会, 经过与会法学家的讨论, 得出如下结论: 法治观念要服从以下两个理念: 一个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必须根源于法, 而且要依法行使;二是法必须建筑在尊重人类人格的基础上。这两个理念反映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思想: 法治是对人类自由、平等、对人格尊严的尊重与保护及对国家和政府权力的有效制约, 二者的整合反映了法治的基本价值要求。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体现了上述基本价值要求,如对当事人辩论权的尊重与保护, 对当事人的处分行为法院一般不予干预, 但也远未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突出的反映在, 《民事诉讼法》从当事人权利的角度出发, 赋予其依法进行一定诉讼行为的权利,但这种权力是模糊的, 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当事人的主张缺乏对法院的制约, 法院拥有广泛的调查取证的权力。辩论的主体、内容、效果缺乏明确的界定, 依法行使权力(利)必然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从而与法治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二)私法自治:
民事诉讼本质上是用公权保护私权的活动。私权神圣和私法领域实行意思自治是现代法学的一般理念。意思自治在民事诉讼中要求法院(或法官)依法行使其审判权, 尊重当事人对自己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即私权)的处分。
即意思自治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其一, 以民事权利抗御非正当行使的国家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 以法律明文规定为限;其二,使当事人的自由意志不受来自其他人的非法干预。
(三)确立我国辩论原则的直接理论根据:
民事诉讼辩论原则必须反映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因此公正和效率才是确立我国辩论原则的直接理论根据。
三、辩论原则的历史考察
关于辩论原则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罗马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大体上分为法定诉讼、程式诉讼和非常程度三个时期。其中罗马共和时期实行的法定诉讼就体现了辩论原则。在法定诉讼中, 法官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每一案须由原告先向法官提出, 就讼争进行陈述, 被告进行申辩, 当人事双方各得提出有利于己的证人, 并可互相辩论,法官据此作出裁判。
在中国, 首次在法律中采用辩论原则始自沈家本、伍廷芳等人制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此草案内容多取自近代西方诉讼法, 体现了法学家们制定现代诉讼的努力。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来源于前苏联的经验。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2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 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的原则性规定, 被认为是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
四、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存在的缺陷
(一)辩论原则的非原则化:
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的问题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对民事诉讼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反映了民事诉讼的基本特性。一般认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应当具有立法准则的功能、诉讼行为准则的功能、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功能和理念传播的功能。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辩论原则,但是十分笼统,难 以指导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不具有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应有的功能。
(二)当事人的辩论对法院没有约束力:
当事人的辩论的事实和根据应当是法院裁判的依据,并且法院应当受其约束。但是,对我国现行辩论原则的一般阐释虽然要求保障当事人辩论权的充分行使,却没有使当事人的辩论结果形成对法院裁判的约束。法院可以不受当事人辩论内容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意见独立地调查收集有关案件事实和证据,并以此作为裁判的依据。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辩论原则实际上成为一种非约束性或非实质性的原则。
(三)辩论的程序不够健全:
首先,辩论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应当贯穿于民事诉讼的整个阶段,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在审前准备阶段,辩论原则体现为起诉状和答辩状的互相送达,而不包括其他诉讼文件和证据,况且被告提答辩状并不是必经程序。这就可能在审理阶段给对方当事人以突袭,使辩论程序失去其实在的意义。
其次,从正当程序的最低标准而言,它要求任何人的权利义务将 因为决定而受到影响时,在决定之前必须给予他知情和申辩的权 利。在二审程序中,法律允许法院不开庭审理,这就剥夺了当事 人知情和申辩的权利。
参阅论文:
1、赵亚飞、邓辉辉.民事诉讼辩论原则初探.《法制与社会》2011·06(下)
2、祝庭显.论辩论原则改造的理论基础.《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
3、谢佳霖.论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法制园地》2009.9(下)
4、李帅、谢彤.论我国民事辩论原则的缺陷与完善.《法制与社会》2011·06(中)
5、邓辉辉.论我国民事诉讼辩论主义原则的确立.《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6、蔡佳盛.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辩论原则的改造.《科教文汇》2008.05
7、胡充寒、孙高峰.民事诉讼辩论原则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
第二篇:辩论赛后的感想
辩论赛后的感想
辩论赛已经过去了,虽然是我班输了。但是,从辩论的技巧和方法上,在场的每一位都认为是我们班最好。我们的攻辩,自由辩都做得非常好,还有我做的总结被老师评为这一轮中最好的。可惜啊!就因为我方在准备的时候抄袭了中山大学的辩论稿而被遗憾地判输。
不过,我还是想总结一下经验,以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为这次的错误做出了一下的总结。
首先,从我方的一辩说起。她收集材料的时候没有完全地去估计一下对方所能够反驳的可能,出现了一些众所周知的错误,这不是为了什么。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因为,她的总结实在有太多与中山大学那次的辩论赛相同。并且,观点一点都没有变,直接就抄上去。忽略了对方也可能看过这次经典的辩论赛。不过,她的普通话比较标准,口齿非常清晰,声音很宏亮,逻辑思维很好,表现出非常镇定,这一点值得我们的肯定。
再次,从我方的二辩的优缺点说,她的现场心态不够稳定,比较紧张,有时候口吃不够清晰,逻辑思维还有待改善。但是,她的问题提得非常的巧妙,说服力很大,准备很认真、充分。第三、三辩优缺点是:口齿不够清晰,问题不够说服力,逻辑有时候辉有点乱。但是她的准备非常好,在上场之前她会认真地想象一下对方是如何问问题,自己如何应答,应变能力很好,能随机应变。
最后说到我,我在准备的时候有少量抄袭,在总结的时候心情激动,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紧张的时候口齿不够清晰,逻辑有点乱。作为一个领队不能作出最佳的表现,领导拍档,还有不以身作则,带头抄袭。
总之,这次辩论赛每一个人都表现得很好,每个人都在努力。只不过是错误的思想误导了我们,是我们走进了一个误区。
今后,我会特别注意这样的低级错误,好好反省。
第三篇:马原心得感想格式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十分的认真,在课程的课件上花了很多的心思,中间穿插手机短信、网络文献、幽默笑话、动画图片等,丰富了课件的内容,使课件内容不再单调乏味。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先讲解后练习的方式,使我们大家都能够及时的吸收课堂内容。3.讲课语言幽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4.善于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及运用做进一步的探究。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不再凭个人喜好去断定,而是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尽可能的了解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这样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用更好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热点,去看世界的形势与发展的过程,收益颇多。同时,我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并不是空谈,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运用于实际的。这些原则都是我应该遵循的。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改变了我对大学课堂枯燥无味的看法,感受了到新式课堂的优势,同时改变了我对马克思原理的看法,收获到了很多的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马原课后感想
马原课后感想
或许,大多数人在小时候都曾被这样要求过:你应该做什么,你不应该做什么。这是父母长辈们所给予的要求,亦是这个社会的要求,充满了严谨与忐忑,但我们在接受的同时,却又往往不自觉得想要去抗拒这些,因为这不是我们自己所喜欢去做的。这在长辈们看来是一种叛逆,是所应该改变的,其实不然,这是我们内心想法的一种表现,或可看做是一种意识的表达方式。
恩格斯曾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一种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从石器工具到现代科技,从造纸术到激光照排技术,无不打上了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人的意识具备着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能力。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各种行为、语言背后,都有着自我意识控制的影子,而我们从小被教育所学习的目的,也可算是培养我们的意识层次,让我们学会控制和使用我们的意识。因为,相对于意识而言,我们每个人身上还隐藏着一种名为“潜意识”东西。在某些方面来说,潜意识是我们最真实的一种内心表达,它包含了我们所认为的好的一面,以及相对来说坏的一面。它可能是我们的内心的贪婪和欲望,是一些消极的思想。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努力开发利用有益的积极成功的潜意识,对可能导致失败消极的潜意识加以严格的控制。而学习便是一种很好的制约方式,让我们清晰的辨认好坏,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早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潜意识”一说,它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精神心理学家,也是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他通过催眠法的治疗方式发现在人的意识背后,还深藏着另一种极其有力的心智过程——“潜意识”。通过对于潜意识的深入研究,他在后来提出了在人格上的三个新的概念: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大多都便是超我的要求所在,它让我们去遵循所公认的道德原则,去努力的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所谓的高尚人格。但这过于追求完美,让我们不愿全部接受。为了追求自我的享受,追寻内心最深处的欲望,但又由于学习过理想原则,内心的纠葛,促成了自我的约束,是自己处于自我的这一层次。这便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无论是意识还是人格,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去压抑和控制内心的欲望,要让我们的行为处于自我思考后的阶段,处于一个合理的而又不会偏向极端的平衡点。让我们不会感到惋惜和不满足,也不会因后悔而懊恼,这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
第五篇:马原活动感想
马原活动感想 14030103 曹慰栋 医检
这次马原活动感触很多,学到很多,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深刻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有如下几点: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前提。经过这学期马原课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这次我们马原活动的主题是安乐死合法化,一开始我觉得应该所有人都会支持这种观点吧,然而经过多方面的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发现我错了。我没有能够全面地去分析这个问题,更没有深入地去分析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发展,比如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原因:社会会利用合法化的空虚实施犯罪以及有些人得不到充分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而被逼无奈选择了安乐死,这些原因都是很实际的,我们在考虑安乐死的合法化的同时都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做出最公正客观的判断。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这次的实践活动,我自己认为安乐死合法化的阻力因素在于:首先,中国人口基数很大,一旦出现人口老龄化,将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影响,所以一旦实施安乐死合法化,必将导致加快人口老龄化。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仍然没有做到很全面,这样的话就会出现有些人因为无法治疗而被迫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就起不到安乐死的初衷意义了。这两点都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分析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考虑安乐死合法化的同时,就不得不将这些实际阻力因素考虑进去。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点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比如这次活动的一开始我就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把以前看到过的某个教授对安乐死合法化的观点当做了真理,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分析,还好后来在小组讨论中发现的及时,立刻改正。
此外,我觉得这次活动进行得特别好,既能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我们的医学人文素养,让我们提前融入医学这个大环境。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融合起来,增强为人民为祖国服务的责任感,将自己无私奉献给社会,正所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