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李煜词所体现的人生追求与感悟杨光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浅谈李煜词所体现的人生追求与感悟
姓名:杨 光 手机:*** 单位:0415-8874408 宅电:0415-8872512
地址:丹东凤城市沙里寨镇亮子河小学 邮编:118127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摘要:李煜的一生历尽人世间的浮华与苦痛,做皇帝他是失败的,然而作为词人的李煜却尽显他的才华,他通过词向人们展示了他的人生追求与感悟:他追求安逸宁静的生活,他追求缠绵悱恻的爱情;然而被俘后,他的词作中充满了泣尽血泪的反思,以及参透世事的洒脱与从容。李煜的词作感情真挚,独辟意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奠定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南面王”的地位。
关键词:李煜、词、人生感悟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被赵匡胤俘虏到了汴京,封为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对于李煜,做了皇帝也许是他此生最大的错误,或许生于帝王之家本来就是一种悲哀。然而,历史和文学是不同的,李煜的文学造诣是掩饰不了的,他的词充满思念故国乡土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同时他的那种爱国之情也被后人称颂至今,他的词是留给后人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词他向我们展示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词他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感悟„„
一、清逸宁静的生活
李煜生于乱世之中,那时的天下正处于分久必合的**时期。作为皇子的李煜,清逸闲适从不过问政事,他追求那种纵情于山水间的宁静致远。面对大哥李弘冀对皇位的野心勃勃,他给自己起名号“钟隐”、“莲峰居士”,足可见李煜此举的苦心与聪明,而李煜的两首《渔父词》便反映了他当时的那种闲情逸致。我国近代著明学者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王国维曾经对这两首《渔父词》提出过质疑,怀疑它并非出自李煜之手。的确这两首词与李煜其他的词作风格迥然不同,然而我却觉得这才是此时李煜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追求所在。做皇子期间的李煜,在其父亲李璟的庇护教导下,可以过着安宁富贵的皇子生活,可是他的大哥李弘冀对他甚是猜忌。李弘冀的猜忌只原于李煜非凡的长像——“一目重瞳子”,因为这是帝王相,据说中国历史上两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三皇五帝中的舜和西楚霸王项羽都有这种相貌。面对着皇兄的猜忌甚至是谋害,对于“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生性懦弱的李煜来说,渔父的那种悠然自得是他最理想最纯真的向往,他渴望像渔夫一样自由快乐,他不想被自己的大哥无端猜疑,而卷入无休无止的皇权斗争。此时,他只想做个文人雅士,做个山野村夫,做个渔夫,对宫廷内的明争暗斗不想去过问,他只想追求那种宁静而又悠闲自得的生活。
李煜的两首《渔父词》是对他追求那种清逸宁静生活的很好诠释。这两首词本来是题写在别人的画作之上,实际上却是他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李煜无意争权夺利,只愿意如渔翁一样,每天划着小船去钓钓鱼,来个快活似神仙的享乐人生。
第一首《渔父词》首句“浪花有意千重雪”,三月里春光无限大好,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从远处看一簇一片,犹如浪花堆起,犹如卷起的漫天飞雪„„气势雄伟壮观,充分表现出李煜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也表现出他一心想置身于大自然中,洗尽在尘世中的烦恼。“桃李无言一队春”,与上句形成对比,描绘了美妙的春天画卷。再看看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图画上的渔翁,一边拿着洒壶开怀畅饮,一边悠闲地钓鱼,多么自由自在啊!“世上如侬有几人”,这是渔父的自我写照,更表明渔父对纵情于这山之水间的深深陶醉;也表明了李煜不愿意卷入帝位的争夺中,不愿意骨肉相残的心愿。渔父也许在生活上有困难,但在李煜眼里看来渔父的那种自由的与快乐是多么令人神往啊!只要有一壶酒、一竿纶、一缕春风„„就能够忘记所有尘世间的烦恼,这种境界,正是身为皇子人生前途迷茫的李煜所追求的。
第二首《渔父词》第一句“一棹春风一叶舟”,在习习吹来的春风里,渔翁独自一人划着小船荡漾在江上,手中拿着鱼杆,轻轻挥动用粗茧丝制成的鱼线将鱼钩抛入江中,悠然自得地钓起鱼来。“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两句说渔翁感到有点累了,就把小船停靠在开满鲜花的水中小块陆地上,打开酒壶,斟了满满一盅的酒,躺在草地上一边闻着扑鼻的花香,一边喝着纯美的酒,是多么的惬意!前两句中的四个“一”字,表达了李煜对渔父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他只想纵情于山水之间,吟诗作画,对于帝王之位李煜心中更是一点也不感兴趣。他想如渔父一样自由自在,过着简单而又乐此不疲的退隐田园的生活。
李煜《渔父词》中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渔父形象,实际上是李煜情感的率真表白,是他对自由世界的追求与向往,是他心中热情的自然流露。从李煜的其它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强烈的追求和火热的生命力。“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李煜的这首词把宫庭里欢乐盛大的歌舞场面写得淋漓尽致,李煜不受封建礼数的束缚,不假掩饰,率真地流露自己的真性情。他以真动人,以美感人,纵情而不淫乱。结尾两句,将语峰一转,写到熄灭烛火,骑着马在清幽的月光下,听着马蹄有节奏的发出声响,欣赏着这如缕轻纱似的清凉世界。从那些欢乐的场面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李煜心中涌动的那股激情和那纯真率直的生命力;而那对清逸悠闲、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又何常不是李煜的一种人生追求!
二、缠绵悱恻的爱情
李煜早期过着自由自在、清逸洒脱的文人雅士般的生活,今天看来,其实是一种聪明的自保,在中国古代,多少帝位的争夺中都充满了血雨腥风,然而李煜却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等来了机会——登上了南唐国主的宝座,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历史。李煜登基前一直生活在哥哥李弘冀的阴影下,过着晦暗隐逸的生活,然而他的生活中也有着一抹亮色,那就是他的爱情。
古时候,帝王的婚姻大多带有政治色彩,李煜也毫不例外,在父亲李璟的安排下,他和朝中重臣周宗的女儿娥皇结为夫妇。据史书记载娥皇才华过人“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娥皇不仅才华了得,而且生得花容月貌。正所谓才子配佳人,虽然是一桩政治婚姻,但李煜对娥皇还是在结婚当晚一见钟情,先婚后恋,演出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这一年,李煜18岁,娥皇19岁。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这首词描写了李煜与娥皇新婚不久后那种如胶似漆的甜蜜婚姻生活。词中写到,不施浓粉的娥皇精心梳妆后;来到李煜面前,慢悠悠地张开樱桃小口唱起歌来,而且还时不时娇媚地吐吐舌头;歌罢俩人饮起酒,就连饮酒时娥皇对李煜也充满了无限浓情,而那酒湿了她的衣袖也满不在乎;微醉时的娥皇红扑扑着小脸娇滴滴地靠在绣床边,用嘴轻轻地嚼着红线,淘气地吐向李煜。短短的一首小词,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媚态无限,楚楚动人的娥皇,她的音容笑貌、情态心理,就如一缕清风唤起了李煜心中的激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娥皇充满媚情而又富有情趣的描写,表明了李煜与娥皇那种如胶似漆的婚恋关系,表现了他对娥皇沉醉般的欣赏,表现了他们相互倾羡而又无限甜蜜的缠绵爱情。
与娥皇结合,为早期生活在哥哥阴影下的李煜带来了一缕阳光,他那单调隐逸的生活从此变得绚丽多彩。他们相扶相持,有时月下漫步赏花吟月;有时填词写诗唱歌跳舞;有时斟酒共饮轻声低唱„„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据传娥皇也偶尔有回娘家探亲的时候,早就习惯沉醉在娥皇温柔香里的李煜,这时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虽只隔几天时间,而在他眼里却如同有三年两载那么长。为减轻自己对娥皇的相思,他作出了大量的柔情词,《长相思》就是其中的一首:“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颗。夜长人奈何。”
公元961年李煜登上了南唐国主之位,娥皇也成了当时的皇后,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史称大周后。面对着南唐江河日下的国势,李煜既无力也无能去挽回,他只能退避在他和大周后精心营造的爱情宫殿中,过起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这首《后庭花破子》便能反映此时的李煜与大周后的感情是多么根深蒂固,词中表现出李煜衷心地希望自己和大周后能岁岁长圆,白头偕老。
李煜和大周后在一起的幸福,或许能把那些苦痛与屈辱冲淡些,只是他们幸福并不长久。李煜在位四年,大周后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不久辞别人世。自古红颜多薄命,大周后的离世,对这位至性至情的南唐国主来说是莫大的打击,据史书记载在大周后的葬礼上,李煜已经变得非常憔悴,只有拄着拐杖才能行走。然而这样并不能消除他对大周后的思念,他还用真情为大周后写下了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诔文,言辞哀惋动人,结尾署名“鳏夫煜”,足可见李煜对大周后的情有多深爱有多浓。李煜永远也忘不了他与娥皇的这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为此他还屡屡作诗作词表示怀念,他的一首《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冬去春来日月轮回,又是一年桃红柳绿,在这无限春色里,李煜自然又想起当年与自己一起踏着春光唱歌跳舞的大周后,就如做梦一样,而梦醒时自己也只能深感无奈,深感好梦难圆!李煜的另一首词《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那睹物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思人的无限离愁写得恰如其分。难到李煜真的“懒思量”吗?我想不是。如果他心中没有大周后又何必写词来怀念呢?他是越想越心痛,可见李煜的相思刻骨。他终究忘不了他们在灿烂春日里卿卿我我的情景,他终究忘不了与大周后“笙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的欢歌畅舞„„但最终他们还是无缘继续往日的情怀,阴阳的相隔只能让李煜空有无限的思念,“懒思量”了。
李煜与大周后的感情生活也出现过波折,在大周后病重期间,一位妙龄少女悄然地走进了李煜的内心世界,这位女子便是大周后的亲妹妹(史称小周后)。由于碍于大周后,李煜只能和小周后偷偷约会,他的三首《菩萨蛮》词作,便真切而不加掩饰地描会出与小周后幽会、偷情的情景:其一“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便直截了当地写出了与小姨子幽会的情景,小周后手中拿着鞋,怕惊动了他人,穿着袜子跑过香阶与自己的姐夫幽会。其二“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写出了李煜看见睡熟着的小姨子,就如蓬莱的仙女美丽动人,无时无刻不在打动自己的心扉„„小周后在大周后死后四年被李煜迎娶进宫,并封为皇后,陪伴李煜直至李煜后期被赵光义毒死而自杀身亡。
早在李煜登基前,南唐就已向北方的宋朝年年进贡并躬身称臣,而这时的南唐国力日衰,更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纯真善良、内心充满柔情的李煜又能有什么办法,那么他与大小周后间缠绵悱恻的爱情,应该是他此时最好的疗伤止痛药吧!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三、泣尽血泪的反思
公元975年,苟延残喘的南唐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历史的洪流,面对赵匡胤的铮铮铁蹄,李煜只能肉袒出降以保全性命,让百姓免受战争之苦。而李煜也开始了一段没有自由的“阶下囚”生活。
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沦落为阶下之囚,也跌落到人生的谷底。他失去了往日的欢乐;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与自由;更失去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自己一生痛苦的品味。他这时期的词尽情挥洒自己心中的苦闷,多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是李煜被俘虏之后所作,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李煜悔不当初,终日以泪流面。经营了近四十年的李唐王朝,三千里的南唐江山,就这样毁在自己的手中,能怪谁呢?怪只怪自己平时只知享乐贪欢,沉浸在歌舞升平的繁华之中,哪里知道什么是领兵打仗,更想不到“几曾干戈?”会让他这个皇帝成为俘虏。他本想依着长江天险,仗着自己年年岁岁的纳贡,靠着自己忍气吞声而委曲求全地活在金陵,可现如今自己却变成了任人宰割的阶下囚,“沈腰潘鬓消磨”也是自然的事了。他不能忘记“仓皇辞庙日”时,自己无奈 “垂泪对宫娥”的苦痛场面。被俘后的日日夜夜,他的心又何常不在滴血?他念念不忘他的家国,深深陷入了亡国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想念之中。李煜的另一首词《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种“往事成空,如梦一场”的凄凉,写出了他悲情的人生,写出深沉的感慨,唱出了感动人心的千古悲歌,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及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深刻反思。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这首词中包含的不再仅仅是家国之恨,而是李煜对人生的思索,是他对命运的一种探索。那“林花”、“春红”虽然美好,但转瞬即逝,如梦如幻,更让人们难以接受的是正直生命最灿烂最耀眼时却要遭受无情的摧残与折磨。尽管他饱尝人生的苦痛,几乎已经流尽心血,但仍然依依不舍。寒雨冷风的侵袭似乎警醒了李煜,李煜至此才悄然觉悟到:生命本来就如“林花”、“春红”一样短暂而易逝,而自己所追求并为之沉醉的其实只是一种凄楚的美丽,就如同那混合着泪水的胭脂一样,转眼间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现如今的悔恨又有何用,只能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奈感叹;只能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苦痛„„这种对人生命运的探求与思索,是李煜在经过长期痛定思痛的反思中的自我总结,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博大的人生观——既人们所追求的浮华其实都是美丽易逝的,只有脚踏实地堂堂正正的做人才是真。那漫无边际的苦痛汇成了李煜精神上解不开的结,深深缠绕在他的心头,同时也在促使他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人生,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四、绝命之词的洒脱
公元976年伴随着赵匡胤的猝然离世与赵光义的登基,使李煜的囚徒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苦闷,赵光义无休止的欺辱以及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让李煜的生活倍增痛苦,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沉浸在词的海洋里尽情抒发,相传《浪淘沙》、《虞美人》便是他辞世前的绝笔之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依然是怀念故国的伤感之作,然而较之前的作品多了几分孤傲与洒脱。一桩甜美的梦醒后,映入词人眼帘的是无穷无尽的春雨正在无情地捶打着春色,这春色也将尽了,而那“无限江山”对于此时的李煜,已经离他渐行渐远,恐怕再也无法回去了,所以他既不敢凭栏远望故国,更不想再远望故国而追思些什么。那他为何不洒脱些,就让这家国之恨、离土之悲,如“流水”、“落花”伴着春色从心头远去„„李煜虽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人逝,但此时他心中已充满了“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中的几分悲壮与淡定。“天上人间”也许是李煜最好的归宿,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或暗示着李煜的一生也即将结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可以算得上是李煜的绝笔词,取得了感天动地的艺术效果。也许正是那“故国不堪回首”的无奈,以及“恰似一江春水向流”的豪迈洒脱,让李煜的生命得以真真正正地解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脱。词中那年复一年的春花秋月,暗喻着流逝的时光,难到不也正是词人对岁月轮回中苟活于世的自身生命的喻指吗?词人面对眼前的春花秋月,不再有一丝的留恋,而是发出“何时了?”的感叹,他从心底盼望时间能停止,生命能终止;他从心底希望这绵绵不绝的家国之恨随着春花去随着秋月了„„多少“往事”在李煜心中成了既想追忆,但追忆起又隐隐做痛的病结,往事里做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现在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一句,传达出对月下故国的深深怀念之情,虽然“不堪回首”但毕竟还是回首了,而且由于故国山河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实体存在,较之往昔时光是可忆而不可见的虚幻存在,更容易拨动词人情感之弦,正如李煜四十年来的人生一样,此刻的自己也觉得虚幻飘渺起来,他的愁他的恨究竟有多少?其实又何必算起呢?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这一句以水喻愁,巧妙地将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融入滔滔奔腾的江水之中,随之流走的还有李煜这一生的爱恨情仇。词人想借用这一江春水洗尽他在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去荡涤他这一生的苦痛。当赵光义在七夕——李煜的生日那天,送来一壶毒酒时,参透人生的李煜平静而洒脱地喝了下去,他充满荣辱的一生正如这一江春水向东奔流而去„„
透过厚重的历史,我们审视李煜,研究李煜。其实李煜只是希望在美妙的世界中寻求一份宁静平和的生活,然而人生的际遇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做了皇帝的他极尽奢华、纵情歌舞;被俘后,他在不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
断地回首往事中进行深深忏悔与反省。也正是由于他的忏悔和反省,才使得他的词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也使得他在那深层的苦难中不断地拷问着自己的灵魂。感谢李煜,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佳作;感谢历史,让我们与他有缘相识。
参考文献:
1、王国维:
2、詹安泰:
3、刘孝严: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年
《人间词话》《李璟李煜词》《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1997
第二篇: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谁将冰心盛玉壶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摘要] 纳兰词与李煜词的特点,通过对其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描摹等方面进行分析,我认为他们虽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应该说,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关键词] 纳兰词 ; 李煜词 ; 比较
词发源于隋唐,至五代,掀起了第一个高峰,领军人物是南唐后主煜。他以自己的人生境遇为背景,以血泪为书,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诗必盛唐,词必两宋。”此论可谓千载流响。然而,在经历了两宋的辉煌之后,词坛衰微,直到清初才又呈中兴之势,一大批优秀词人涌现,纳兰性德便是其中的突出者。通过古代文学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纳兰性德与李煜分处词发展的一前一后两个时期,虽然相距数百年,但二人在气质及词风上却颇为相似,后人也往往喜欢将二人相提并论。周之琦曾谓“纳兰容若,李重光后身也”;唐圭璋云:“成容若雍荣华贵,而吐属哀怨欲绝,论者以为重光后身,似不为过。”[1]梁启超也说:“纳兰小词,直追后主。”二者皆以为纳兰词酷似后主之词。确实,纳兰性德一直十分推崇李煜,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2 ]但两家词是否真的同出一辙,无甚差异呢? 通过对他们作品的了解和分析,我将从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运用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刘熙载称唐五代词“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李煜在亡国之前的词作也具有这个特点,当时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后主李煜不思进取,一味的穷奢极欲,因而他的前期词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菩萨蛮》等,尚未脱花间词派绮丽浓艳之窠臼。南唐灭亡之后,李煜被宋太祖所俘,尝尽了国破家亡的滋味,终日以泪洗面,其词作也洗尽铅华,一变为感伤沉痛之音,如《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就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表达了对“故国”与“往事”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万事成空、往日不再的感慨。较前期有了很大的进步,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瞬时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难以抑制。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总的说来,李煜之词较花间词作在气象上有了较大的开拓,但在风格上却不改其情致缠绵,故李词近于婉约。
相比之下,我认为纳兰词的内容则更丰富,既有妩媚风流的爱情词,缠绵绯恻的悼亡词,又有气魄雄浑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其艺术的风格也更多样,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恰如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上片由一个设问引起,西风、黄叶与落日共同构建起一个孤寂凄清的黄昏,当夕阳将作者的影子拉得极长极长的时候,他想起了与亡妻共同度过的那些平常时光,当初不曾留意,如今却都不可追回⋯.一种无可奈何的酸楚油然而生,从词中一直渗透到读者的心中,真是“人言愁我始欲愁”。这种类型的词作在词集中比比皆是,温婉中流露出一段哀伤,掩卷后总有丝怅然若失之感,从而形成了它特有的艺术风格。纳兰的豪放词,在我看来,也是丰神迥绝,如《长相思》、《如梦令》、《相见欢》。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与苏轼、辛弃疾的豪放之作放在一起,也丝毫不逊色。王国维就极为欣赏纳兰的边塞词,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月’、‘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纳兰的这种刚柔兼备的词风正是他个人独特气质的反映。本是骁勇善战的满人后裔,但却十分向慕南朝文化;他文武双全,阅世很深,既曾有过偎红倚翠的风流,也曾铁马金戈,驰骋于边塞绝域;他既有一颗多愁善感的诗人之心,又同时具有坚毅果决的个性。
纳兰词与李煜词都以善言情著称,其所言之情又均凄惋缠绵,动人心魄,这也是部分观者认为二人词风相近的一个原因。但若仔细玩味,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情感表现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从他们的感伤的原因谈起。李煜自从继位以来,便一直沉湎于杯光舞影,不知愁为何物,然而当宋太祖挥师南下,攻破了南唐都城,也打破了李煜苟且偷安的幻想。从一国之主到亡国奴,身份、地位、尤其是心绪上的巨大反差,使得他那颗纤弱敏感的心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痛苦,因此才能产生出那么多悲不自胜的亡国之作。可以说,李煜词风凄惋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了外界的巨大打击。而纳兰的一生虽然也有过对仕宦的失望,对人事无常的心灰意冷,但这只是他一生憔悴的一个侧面,并非主要原因。翻看他的词集,从始自终一直贯穿着挥不去的悲情,因此我认为在纳兰的内心深处是欣赏悲剧美的,所以在创作中,他更愿意以这样的题材入词。由此可以推知纳兰词词风凄惋更多是来自于内心的审美倾向。
其次从对感情的拿捏上来说。无论是李煜的前期词还是后期词,都流淌着一种无节制的、不计后果的宣泄。前期词如《玉楼春》便是一首少有的纯表现享乐的作品,“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看得出,这是一个完美的夜。后期词如《浪淘沙》、《乌夜啼》、《虞美人》等对亡国之痛、人生之苦毫不掩饰,而且不想排解。后主往往终篇描写愁绪,但却无一字提到何以销愁,一任这股巨大的哀痛如春水一般汹涌澎湃。相较而来,纳兰的一生虽然忧多欢少,但他对感情的态度一直是理性的、有节制的。他是宰相明珠的长子,又是御前一等待卫,身负家、国双重重任;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重大,这使得他做任何事都不能如李后主一样随心所欲,所以当他言及忧愁时总是十分委婉,往往只言愁而不言因何而愁。他更多的是将哀愁一肩担起。如《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事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纳兰终身都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对于忧伤的起因却讳莫如深,他把一切都压在了心底。
对情绪的处理方式不同,不仅影响了二人的词作,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李煜因不讳言故国之思而触怒了宋太宗,被赐死;而纳兰却因终生抑郁,憔悴而死。再次,在言情的境界上说,李煜的境界更大,涵盖了整个人生及宇宙。他能跳出自己的一己哀愁,感悟到全人类的普遍哀愁,从而扩大了读者群。像《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这样的作品,亡国之人看了固然有所感慨,客居他乡之人乃至是追忆昔日年华的人也都心有戚戚焉。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3]。纳兰往往只观注自己的一己之感,他的悼亡词也写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但未经过生离死别的人对之的理解就不那么深刻。今人赵秀亭云:“论词境,(纳兰)阔于温而浅于李。后主眷系家国,故重;容若萦系私谊,故轻。”[4 ]所言极是。李煜之愁则是哀而不伤的,李煜一生大起大落,所受磨折要十倍于纳兰。但正如纳兰诗中所言“愁多反自笑,欢极不能歌”,李煜以一代帝王的身份沦落为阶下囚,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甚至连妻子小周后都不能保全,这样巨大的悲伤反而使他冷静下来,以一声浩叹来面对惨淡人生,这里面寄托的是更深的不幸,更多的无奈。
最后在语言的运用上,李煜及纳兰均可称圣手,李煜的前期词色泽较浓艳,喜用红、香、花、月等艳字,但在他出众才情的调度下,其词虽艳但不流于恶俗,比之于花,当如富贵牡丹。及至后期,亡国之作尽改前态,洗尽铅华,以素面朝天,并频频以流水、落花、梧桐、芳草等意象入词,又疏宕似暗香浮动之老梅。而纳兰词则一直淡雅有致,颇有云淡淡,水悠悠之意,所用意象也是秋雨、西风、萍水、荷灯这样的凄清幽冷之物,比之于花,更似空谷幽兰。
二人之词均有自然性灵的特点,他们不追求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李煜之词以概括性强而见长,往往几个字就道出作者心中的所有苦闷,一句词就使读者的心灵震撼不已。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词篇幅极短,上片以西楼、残月及深院的梧桐勾勒出环境的凄凉,同时也是作者心绪的反射。下片以“剪不断,理还乱”来为离愁下了一个十分准确的概念,便戛然而止。但言外之意却非常丰富,有忆有悔有恨,一切皆随读者的想象而生。纳兰之词以委婉曲折见长,虽不具备李词的超强概括力,但描摹生动,入木三分,另有一种动人心魄处。如悼亡词《浣溪沙》中:“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此词感情深挚,可谓一波三折。结语化用了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离别之苦,生死之恨发挥得淋漓尽致。将二人的词作作一比较,会发现“李词如国画中的写意,只寥寥几笔便形神兼备,而纳兰词便如工笔画,刻画甚细,曲尽其妙。”[5 ]
从写作手法上看,李词多是客观描写,作为第一人称的“我”的形象极淡,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样的句子,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自我描写,也可以理解为对他人的刻画。而在纳兰词中,作者自身的形象则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十分突出。如“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等句,读者一望即知是作者在转侧难眠,是作者欲辞冰雪以暖亡妻,而不可能是别人。另外,纳兰在词中加入了 许多对白,也使“我”变得更为鲜明,如“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卿处早醒侬自睡”“是伊缘薄,是侬情深,难道多磨更好?”等句,或是作者的自言自语,或是对亡灵的直接倾诉,都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李词与纳兰词有一定的相似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虽然李词在前,纳兰词在后,但纳兰并未亦步亦趋地模仿李词,而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词坛上形成了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参 考 文 献]
[1 ]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2 ]成容若.渔歌子[A].唐圭璋.词学论丛[C].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6.[3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 ]王国维.人间词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5 ]赵秀亭.纳兰丛话[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
第三篇:人生追求与探讨
人生的追求与探讨
人追求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法回答!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
下面我用看的甲、乙的观点、想法,陈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甲追求快乐,高兴,每时每刻地玩,无拘无束,围绕着你。乙呢?平平淡淡,用真诚去打动一个人。甲要激情,人这一辈子会一直激情下去?激情过后,怎么办?是的,我们很年轻,年轻人需要激情,可是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看待问题的态度、视角也就不一样。所以会出现两个人的不同见解。要相信:随着经历的丰富,会有相同的选择。
甲乙在一起,乙的话少,甲就说,你缺少幽默感。幽默感,其实乙是不缺少的。看到上面的,我就想到: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眼在天边,近在眼前!幸福就是这样的!失去了,往往也不懂得珍惜!若干年后,回首莫急,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真理,只有经过时间的检验,才会让大家相信!感情,只有经历一番磨砺,才会让两个人明白。
我原本不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但我经历的事,让我相信亲情是最可贵的,心中有,才是真的有。感情也是,心中有,才会真的有,才会持续时间更长!
刚入高中时,成绩轻轻松松可以考一个大学。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名次是去年的考上二本以上人数的两倍人数还多,最后还是跑到这个大学了。看到最后的成绩,还不错,可是谁知道我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人生,要有很多的磨难,你才会谱写出更精彩、更绚丽的人生!
以前,我晚上睡觉,挨着枕头,两分钟就睡着了。现在?有时候两个小时都睡不着!这是长大的烦恼?不是吧,至少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一种责任!说到责任,我不谈这个了,因为我觉得它很重,重的自己都不敢谈。我不会对一个人轻易的承诺,因为我觉得:一个承诺,可能需要一个人一辈子的付出,去完成!
累了,真的累了!
第四篇:感悟追求与幸福
感悟追求与幸福
从小就听说,人该去追求幸福;从小就知道,长大了要过幸福的生活。也曾看着一个个人儿向着幸福忙碌地奔跑,也曾听着一个个人儿得到幸福后的欢呼,当然也有许多无奈的感慨与叹息。于是,便想自己哪一天在别人的面前欢呼雀跃,享受幸福,永远地拥有幸福„„
后来,听说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幸福。于是便一心一意地读书,拼命地读书。时不时在梦里偷偷体味属于自己的甜甜的幸福。可追求幸福是需要代价的;我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着窗外朋友欢呼嘻笑仍昀押着自己的那份寂寞和执著,常常关掉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动画片,独自走向那份黯然和冷清。无论做什么总会想着;无论干什么都会惦着幸福需要追求,需要付出。因此常常放下许多东西——与寂寞相依,与书本相偎。
并不知什么是幸福,只因别人的一句“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幸福”就拼命读书,忘乎所以,这便是童年的我,一个傻里傻气然而义无反顾的追梦者。后来,是长大了,当然也知道了自己有多么傻。于是不整天想着幸福未来了,但那份执著,那个习惯却再也改不掉了。总觉得与寂寞相依,与书本相偎也是一种享受,为了一个目标而敢于放下许多东西。本来就是一种心灵的恬然,一份独特的幸福。
渐渐地,有了点体味,一点关于幸福的体味,就是这样:幸福无需太多的刻意追求,幸福也并非遥不可及。一个好的习惯,一个使你感到轻松、愉快的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再后来,年龄大了点,经历更多了点,一切都变成熟了点。又感到其实幸福很简单,它甚至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神态甚或一个微笑。幸福也并非只是某一个人,它属于所有人,而且真正的幸福其实是大家的幸福,是分享的幸福。
以后,便不再去追求了,只学着去珍惜和体味,体味别人每一句琐碎的言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个微小的神态,每一个淡淡的微笑。这便是幸福了,因珍惜而得到而享用一生的幸福。
于是,对自己说,要嫁给幸福先与珍惜为友!
“幸福”我们常提,常想,常追求的东西,然而我们往往把它的获得寄予未来,寄予那个连自己也不知是什么样子的未来。于是我们淡忘了许多东西,忽视了许多东西,自然也失去了许多东西。就像那个傻里傻气追梦的我,其时“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自己根本说不清楚。正是因为盲目,因为无知,因为轻信了一些东西就凭着那点肤浅的理解想去遍走天下,追求梦想。自然,就常常出现叹息与哀惋。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幸福的细节,捕捉它们,你会时时处处拥有一种幸福,而当你将它与别人分享时,又是两个幸福,甚至更多个幸福,而你自然也更幸福。
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渐渐体味到了点东西,也许很肤浅。但写出来了,若能使别人幸福,我会更幸福。
第五篇:围棋与人生感悟 (精选)
围棋与人生感悟
围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即简单又极复杂的棋类娱乐活动。说他简单,是因为他只有黑白两色棋子,不象橡棋那样有车马炮兵之分,也没有军棋分司令员、军长仍至于排长、工兵那样大小等级。围棋的规则也极其简单,在361格上可以任意落子。说他复杂是因为他的下法太多,他的千变万化和高深莫测,就是目前最先进的电脑也无法企及。可以说,围棋是因为简单而复杂,这与当今电脑是以简单的0和1作为基本数据而产生出强大计算能力一样。经常下下围棋,不仅可以陶冶性情,锻炼智慧,还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些人生感悟,正确地面对复杂多变地生活。
布好局就成功了一半。围棋的布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布局布好了,后面才好下。在布局阶段一定要根据自己地特长把问题想清楚,想全面,绝不能因为眼前的局部利益而不顾大局,不顾长远。布局阶段就象是我们干工作时要制定计划一样,计划制定的如何,将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开展和整个任务能否完成。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要有全局观,大局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计划。
墨守成规只有死路一条。变化是围棋的魅力所在。围棋的下法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下法,墨守成规死搬前人的棋谱,生搬硬套,不知变化,只会被对手所利用,等待你的只有失败。每落下一枚棋子,整盘棋的格局随之改变,就像人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生命里充满了未知数,还要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应变能力,才能适应无法预知的变化。
放弃是为了得到。在下围棋时,有一个常用的手段,就是弃子。即为了大局的利益,有时不得不舍弃局布的利益。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俗话说舍得舍得先舍后得,没舍就没得就是这个意思。学会放弃有时很苦,但会赢得成功;学会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美德,一种幸福和一种责任。如果你不幸成为第三者,这时如放弃,成全别人,不就是一种美德吗。如果你是一个有职有权的官员,面对种种金钱与美色的诱惑时,你想过放弃吗?放弃这些诱惑心里一时可能舍不得,但只要你放弃了,就会成全你的人生,得到亲情、友情的幸福,每当看到别人因此锒铛入狱后就会庆幸自己当初的放弃。作为一名军人,舍弃了自己个人的利益,成全的是国家的利益,这是一种责任。
善于争先是制胜关键。争先是围棋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在下棋是要善于抢先手之利,以掌握整个棋局的主动权,围棋高手都善于争先。目前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行各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抢先一步就有赢的希望,慢了半拍则希望渺茫。因为事事抢先才能提高效率,争来商机,带来企业巨大的发展。韩国现代企业所以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为世界性的大企业,就在于它的创始人郑周永十分强调和善于事事争先,他一直所奉行的就是“凡事在先”和“现场第一主义。”在人的生命中,也要学会争先,人的生命才能发出光辉。做为共产党人,就要把争先做为毕生追求
的目标,不然就无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为军队中的一员,更要有争先的意识,因为只有不断地争先,才能赢取胜利,才能完成一个军人的使命。
该出手时就出手。打劫是下围棋时常用的手段,就是在关键时充分利用对手的弱点或疏忽通过打劫定胜局或反败为胜。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之激烈程度可谓残烈,对手可能会采用各种手段来打压你,你当然要奋力反击,这时你就要充分利用对手的弱点和疏忽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收好“官”才完美。“收官”也是围棋的术语,“收官”阶段是围棋快结束时落子的称谓。官”收的好不好,对结局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当两人的水平差不多时,“官”收的好则赢,收的不好则输,这在围棋比赛中十分常见。其实,我们在做某项工作时也应象下围棋那样,尽力收好“官”,善始善终,不半途而废。做人也是要收好“官”才行,不然快到退休了还干出什么事情,就象新闻里,报纸上经常听到的“59岁”现象那样,不管前面走的多好,最终还是一个失败的人生,岂不可惜。